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生物质板块盈利质量提升,转型在路上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生物质板块盈利质量提升,转型在路上

  • 三元生物(301206)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无糖赛道优质,龙头风范尽显

    三元生物(301206)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无糖赛道优质,龙头风范尽显

  • 海尔生物(688139)2021年业绩快报点评:21年业绩符合预期,未来2年收入增速有望维持30%以上

    海尔生物(688139)2021年业绩快报点评:21年业绩符合预期,未来2年收入增速有望维持30%以上

  • 海尔生物(688139):业绩快报符合预期,物联网与传统业务实现双高增长

    海尔生物(688139):业绩快报符合预期,物联网与传统业务实现双高增长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研究:供需错配,TDI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研究:供需错配,TDI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

    化学制品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TDI行业中短期供需紧张的状态难以改善,产品价格的上涨具备较强的供需基本面支撑,且未来仍有一定的涨价空间:当前海外企业的供应不稳定,带动了我国TDI外需的迅速增长,同时内需也在持续复苏;而国内多家企业装置正在停产检修中,部分装置同样还存在运行不稳定的现象,整体可释放出的产量十分有限,2022年预计将会出现5万吨的供需缺口,在行业供需错配下TDI产品涨价行情有望延续。   建议关注具有65万吨TDI权益产能的万华化学和具有15万吨TDI产能的沧州大化。   行业观点   TDI属于聚氨酯产业链,内需支撑较强,外需高速增长。TDI位于聚氨酯产业链中上游,海绵及其制品为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2021年在我国的消费占比高达72%,终端应用的常见实物包括沙发、床垫、汽车座椅等,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刚性且与地产和汽车行业具备较高的相关度。在我国地产板块回暖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TDI消费量实现了稳步增长,2021全年消费量达到97万吨,同比增长10%。外需方面在海外供应紧张的背景下,近两年我国净出口量大幅增长,2021年净出口同比增长61.4%达到35.4万吨,出口依赖度高达41.8%。长期来看,全球消费和我国消费将随经济复苏继续稳步增长。外需方面考虑到海外供应的恢复需要时间,未来净出口量应该会呈现出小幅回落的状态。   高技术壁垒下行业格局较好,未来整体供应仍将偏紧。近几年全球TDI产能增长速度缓慢,2018年之后主要产能增量均来源于国内,截止2021年底全球产能共计358万吨,我国产能占比高达40%,为最大的TDI产区。从各家企业的产能情况来看,由于TDI的生产环节复杂、危险性和技术门槛都很高,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格局,CR4高达72%。从未来产能增量来看,海外产能不增反减,国内累计有43.5万吨新增产能将在2022-2023年投放,考虑到投产节奏和爬产时间,并且今年还有多家企业有停产检修计划,预计2022年能释放出的有效产量较为有限。   供需错配下行业景气度高涨,产品价格有望继续向上。今年以来由于需求回暖但供应未能及时跟上,TDI迎来新一轮涨价潮,华东市场价从今年年初的15350元/吨涨到了当前的19500元/吨,涨幅为27%。从行业供需来看,TDI下游需求在地产回暖和消费升级的双重带动下预计将实现稳步增长,假设未来3年可继续维持6%的增速,2022-2024年国内需求量可分别提升至94、99、105万吨。进出口方面疫海外供应紧张的状态中短期仍然难以改善,2022年我国净出口量有望继续维持高位。供应方面,考虑到部分企业装置检修计划和新产能存在一定的爬产周期,未来3年能释放的产量分别为125、134、138万吨。从整体供需角度来看,预计2022-2024年的行业供需缺口分别为-5、0、1万吨,可以看出2022年整体供应存在明显不足,今年供需紧张状态预计还将延续,有望推动产品价格继续上涨。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海外供应恢复超预期、原料价格波动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02-17
  • 化工行业:终端需求旺盛叠加低库存,瓶片新春开局良好

    化工行业:终端需求旺盛叠加低库存,瓶片新春开局良好

    化学制品
      事件:   1.春节前聚酯瓶片工厂1月库存均值为2.22万吨,创3年以来最低位;节日期间库存因下游厂家停工而有所积累,但2月起至今的库存均值仍在低位,仅为前三年2月均值的14.52%。   2.截止2月第二周,欧美多国陆续取消全面防疫措施。   投资要点:   国内消费持续旺盛,社会库存与工厂库存均在低位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瓶片跟随其上游原料PTA、MEG等出现价格低谷,由于瓶片挂钩刚需消费品,贸易商积极低价囤货推高社会库存,并在2021年旺季时获利了结,使得当年内需(实际消费+社会库存)数据环比仅增加3%,实际上经剔除社会库存影响的2021年瓶片消费比2020年更旺盛,且社会库存与工厂库存经过不断地出清,目前均已在历史低位。   海外需求复苏,瓶片出口景气延续   此前因海外疫情蔓延,2020年瓶片出口量显著低于2019年,而2021年则呈现逐月同比修复趋势,但春夏旺季出口量仍略低于2019年。随着海外疫苗接种率提升与口服药进展,海外经济在波动中修复,叠加海外部分工厂产能出清与事故影响,瓶片出口量于2021Q4显著攀升,且2021年12月的单月出口量创下2019年以来的月度出口量新高:突破了40万吨,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125%。随着欧美多国陆续取消全面防疫措施,疫情对瓶片出口的影响或进一步减轻,后续出口有望维持景气。   瓶片供需偏紧格局延续至传统旺季   聚酯瓶片下游主要为瓶装水及软饮料,其国内传统旺季为春夏季。2021年在秋冬传统淡季仍呈现供需偏紧格局,库存不断下降,2022年1月月均库存环比下降23%;春节期间下游工厂持续停工至正月十五之后,使得瓶片工厂库存有所累计(节后首周升至4.37万吨,2月前两周库存均值为2.85万吨),由于今年产能增加有限而工厂未发货订单持续饱满,随着后续下游工厂开工率的不断提升,春夏旺季高概率将维持供需紧张情形。   投资机会   瓶片行业中、下游产业链中,我们重点推荐三房巷(600370.SH)(维持“买入”评级),建议关注华润材料(301090.SZ)以及紫江企业(600210.SH)。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反倾销等国际贸易政策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2-02-17
  • 百年御药量价齐升,国企混改值得期待

    百年御药量价齐升,国企混改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投资逻辑:同仁堂是一家百年传承的中药行业龙头公司,公司具有百年历史品牌,以及丰富的产品矩阵。1)同仁安宫牛黄丸量价齐升,潜在市场空间合计1934亿元;2)补益类产品受益于同仁堂科技的两条生产线投产,新基地可生产品种200余种,口服液新增产能1.8亿支,2020年补益类产品产量同比上涨76%,同仁堂科技2022年预计维持10%~20%的收入及利润端增长;3)管理层重大变更,2022年是国企混改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同仁堂国企混改可期。   百年御药打造品牌护城河,国企混改值得期待:1)品牌优势:同仁堂百年御药传承,先后有9个项目入选非遗项目,铸造了同仁堂稳固的品牌护城河,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蝉联《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榜首。2)产品优势:同仁堂产品矩阵丰富,拥有800余个中成药品规,常年生产的超过400种,独家品种有40余种。3)混改优势:新董事长上任,邸淑兵先生在同仁堂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曾任要职,精通同仁堂各项业务。2022年正值国企混改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混改有望持续推进。   安宫量价齐升,产能释放保障增长:1)受天然麝香与天然牛黄持续涨价影响,2021年12月,安宫牛黄丸提价10%至860元/粒。安宫牛黄丸市场需求空间大,是2020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心脑血管中成药排名第一。同仁安宫牛黄丸市占率54%,排名第一。根据安宫牛黄丸主要适应症,我们预计全年龄段的脑损伤及脑梗死市场空间分别为1.6亿元和17.8亿元,婴幼儿肺炎市场规模为1.1亿元,全年龄段的重症肝炎市场空间为11.8亿元,中老年中风热闭患者市场空间为20.2亿元,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市场空间为1881.6亿元,合计1934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大,未来持续量价齐升可期。2)2020年补益类营收14.15亿(+9.9%),毛利率38.31%(+4pp),毛利率提升明显。补益类产品受益于同仁堂科技的两条生产线竣工投产,业绩快速释放,2020年补益类产品的产量比2019年上涨76%,随着河北和大兴产能2022年底全部投产,预计2022年同仁堂科技维持10%~20%的增长。   营销改革红利释放:坚持“以品种为核心,以终端为方向”的营销思路,打造“4+2”经营模式,运营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疗事业部、药酒事业部协同发展。2020年销售人员数达到9535人,人均贡献销售收入134.51万元。后疫情时代,销售团队有望加速全面落地营销改革。1)线下:截至2021H1,同仁堂商业下属门店900家,收入44亿元(+29%),利润25亿元(+87%)。同仁堂商业在2019年运营整改和2020年疫情冲击后,公司优化激励机制,推动传统药店转型升级和创新经营,迎来经营质量的全面恢复。2)线上:搭乘电商发展增速期,加强传统经销商、自有零售终端及互联网市场的联动性,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渠道融合发展。2021年双十一期间,同仁堂股份全品种销售额超3000万,同比增长31%。   盈利预测:综合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4/17.3/21.8亿元,同增36.2%/23.1%/25.9%,对应PE分别为46/37/29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全球疫情不确定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2-02-16
  • 化工:大合同确定,钾肥板块利好

    化工:大合同确定,钾肥板块利好

    化学制品
      事件   钾肥海运进口大合同签订落地, 2022 年进口标准价格上涨至 590 美元/吨。 2022 年 2 月 15 日, 中国进口钾肥联合谈判小组与国际钾肥供应商加拿大钾肥公司(Canpotex) 达成一致, 确定 2022 年度标准氯化钾进口价格为 CFR590 美元/吨, 有效期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 从历年的价格来看, 今年的大合同价格已创下近 5 年来新高, 相比 2021 年合同价格247 美元/吨, 增加了 343 美元/吨。   点评   大合同价格上涨与 2021 年全球氯化钾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密切相关。国内方面, 截至 2022 年 2 月 15 日, 国内氯化钾市场均价报 3475 元/吨,同比上涨 70.85%, 部分厂家报价已接近 4000 元/吨(折合 630 美元/吨) 。国际方面, 截至 2022 年 2 月 14 日, 俄罗斯、 温哥华氯化钾 FOB 价分别报 625.5 美元/吨、 610.0 美元/吨, 相比 2021 年年初分别上涨 217.5%、197.6%。 全球氯化钾价格在结束 12 年的低迷后, 重回上行通道。   我国氯化钾高度依赖进口, 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大。 我国钾资源匮乏,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 2017-2021 年国内氯化钾进口依存度维持在50%-60%之间, 属于高度依赖进口的品种, 因此我国氯化钾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 这次与 Canpotex 签订的大合同, 将成为国内氯化钾定价的重要参考标准, 国内氯化钾价格有望进一步上行。   白俄钾肥出口遭制裁, 全球供给缺口增大, 推动钾肥价格上涨。 2021年 6 月至 8 月, 欧盟和美国分别宣布对白俄罗斯钾肥行业进行制裁, 并且制裁正持续发酵。 白俄是钾肥生产和出口大国, 根据 NRCAN 数据,2020 年白俄钾肥产量和出口量, 分别约占全球总量的 17.6%、 21.0%。目前立陶宛方面已宣布终止国营铁路与白俄罗斯的钾肥运输协议。 由于成本和运力原因, 白俄钾肥出口仍未确定合适的替代方案, 全球钾肥供应缺口加大, 推动钾肥价格上涨。   春耕来临, 需求释放, 氯化钾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钾肥板块持续受益。截至2022年2月14日, 国内氯化钾库存为25.8万吨, 同比下降19.6%,相较于去年年初下降 38.4%, 库存处于低位。 同时春耕来临, 需求增加,进一步支撑价格高位运行, 行业持续景气, 利好钾肥板块。   投资建议   钾肥行业景气周期上行的背景下, 相关龙头标的或将受益, 如亚钾国际、 盐湖股份、 藏格矿业、 东方铁塔等。   风险提示   安全环保政策升级、 海外疫情反复、 汇率变动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2-02-16
  • 药明康德(603259.CH 2359.HK):2021年全年业绩超预告,2022年指引再提高

    药明康德(603259.CH 2359.HK):2021年全年业绩超预告,2022年指引再提高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悦康药业(688658)   悦康药业产品结构持续调整,盈利能力不断改善,建议积极关注   现阶段,悦康药业高毛利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快速放量,低毛利代理产品逐渐下滑,公司产品结构逐步调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毛利率由2017年的43.03%提升到2021Q3的68.54%。随着产品结构的持续调整,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改善,我们预计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50.55/64.20/80.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7.3/9.6亿元,EPS分别为1.23/1.62/2.1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8/15.8/12.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持续放量   2019年国家对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的医保目录进行调整,并取消了在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才能使用的限制,终端渠道大幅增加。同时,增加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适应症的报销范围。据公司公告,截止2021年前三季度,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在等级医院有近49%的医院未覆盖,基层医疗机构更是有近80%的医院未覆盖,预计随着覆盖终端医院的增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有望保持增长。   1.1类新药爱地那非商业化开启,为公司业绩贡献又一增长点   公司近期公告,1.1类新药获批上市,并于2022年1月18日开启商业化阶段,预计公司有望凭借较强的销售能力快速放量,为公司增长带来新的增长点,并持续改善公司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化药及中药在研管线丰富,前瞻性布局核酸类药物   公司依托自有创新药平台,储备较多处于各个开发阶段的在研项目,其中包含中药创新药注射用羟基红花黄色素A;化药创新药硫酸氢乌莫司他胶囊;同时,公司搭建核酸技术平台,布局核酸药物梯队,CT102项目进展最快,目前处于临床一期阶段。   风险提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医保谈判降价风险、新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减持风险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2-1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