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合成生物学周报:生物基聚酰胺汽车内饰织物材料成功研发,国内逐步发展生物基乙二醇技术

    合成生物学周报:生物基聚酰胺汽车内饰织物材料成功研发,国内逐步发展生物基乙二醇技术

    化学制品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54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月6日为基准1000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2022/12/10-2022/12/16)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0.26个百分点至1031.51点。上证综指下跌1.22%,创业板指下跌1.938%,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1.48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2个百分点。   绿色低碳融入未来汽车,环保高性能生物基聚酰胺内饰材料研制成功   近日,汽车内饰材料的领军企业旷达科技官方发布,其设计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了绿色可持续、环保高性能的生物基聚酰胺内饰织物材料,这是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又一成功实践。生物基聚酰胺材料获得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和布局,不仅体现在其材料的低碳可持续性,也得益于其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及性能保持率。汽车内饰织物属于功能性、技术性织品,生物基聚酰胺材料优异的耐磨、阻燃、耐老化、耐紫外、抗静电、功能性抗菌等特性,能够同时满足汽车内饰对于纤维材料特殊的舒适性及功能性的要求。   工信部、药监局开展生物医用材料揭榜挂帅工作,聚焦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重点方向   2022年12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两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第一批)工作的通知。生物医用材料是生产诊断、治疗、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所需医疗器械不可或缺的新材料。其中,用于人工血管、覆膜支架、人工关节、椎间融合器、可吸收缝合线、球囊导管、血液透析器、体外膜肺氧合机等医疗器械产品的高分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氨酯、聚L-丙交酯-己内酯(PLCL)、医用聚醚醚酮(PEEK)、医用聚乳酸衍生物(PLA/PLGA)、医用聚对二氧环己酮(PDO)、超细聚乙烯纤维屏蔽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非邻苯类增塑剂、医用植入硅橡胶、聚甲醛(POM)、医用聚砜(PSU)、医用聚醚砜(PES)、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环烯烃聚合物(COP/COC)、尼龙及其弹性体、聚乙醇酸(PGA)、聚4-甲基-1-戊烯(PMP)等。   智峪生科揽下生物计算领域“奥运会”冠军,中国生物科技力量站上台前   第15届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15,2022年)正式宣布,智峪生科旗下AICHEMY-RNA2团队在RNA结构预测项目上斩获总排名第一名的成绩。另据了解,智峪生科另一只参赛团队AICHEMY-LIG也在蛋白质-小分子复合体预测项目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两只团队均参加了CASP15研讨会并做主题报告。智峪生科在两大热门项目中的优异表现,也昭示着在生物科技领域,中国技术已然站上台前,也为后续国内探索AI生物计算与合成生物学边界谋得了先发位置。   长鸿高科:投资建设“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项目”   12月14日,长鸿高科公告,长鸿生物拟与贺州市人民政府签订《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并将采取设立子公司广西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方式投资建设新项目“长鸿生物降解母粒产业园项目”,即100万吨/年高端改性碳酸钙、120万吨/年功能母粒一体化项目、10万吨/年可降解制品及农用地膜,相应配套的仓库、电力、办公等设施。本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项目资金将分两期进行分批投入。   Helaina选择用合成生物学生产母乳免疫蛋白   随着技术的进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来生产人造肉,替代蛋白和替代脂肪已经成为许多初创公司的目标。鉴于日趋激烈的竞争,开辟新赛道或许是避免内卷的方法。位于纽约的Helaina想要用合成生物学来开发母乳中的免疫等效蛋白(免疫糖蛋白)。不同于biomilq和TurtleTree等利用细胞农业来重建人类母乳中的蛋白质,Helaina采用了精密发酵技术,通过对微生物酵母细胞进行重新编程,它已经能够重建以前只能在母乳中获得的免疫糖蛋白。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12-19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PDO有望全面突破,PTT需求或将加速增长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PDO有望全面突破,PTT需求或将加速增长

    化学原料
      本周(12月12日-12月16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2.71%,表现弱于创业板指。半导体材料跌1.99%,OLED材料跌2.4%,液晶显示跌0.97%,尾气治理跌2.2%,添加剂跌2.25%,碳纤维跌0.81%,膜材料跌7.09%。涨幅前五为飞凯材料、润阳科技、康强电子、维信诺、裕兴股份;跌幅前五为天奈科技、赛伍技术、激智科技、双星新材、东材科技。   新材料周观察:瓶颈环节PDO有望全面突破,PTT需求或将加速增长   PTT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terephthalate)纤维的简称,其优良性能使其非常适合用于服装面料,以及地毯、非织造布、床上用品、装饰物、汽车脚垫、织带等,被美国评为六大石化新产品之一。1,3-丙二醇(PDO)为PTT纤维主要原材料,行业壁垒较高。PDO生产以生物发酵法为主,该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绿色环保等优势,该工艺长期被美国杜邦公司所垄断。据《国内1,3-丙二醇市场现状和发展建议》(李烁、李靖,2022)数据:2020年国内PDO下游消费市场需求量为4.28万吨,市场规模约为13亿元,预计到2025年需求量将达到6万吨;2020年国内PDO进口量为3.35万吨。尽管我国近几年PTT纤维市场发展保持较高增速增长,但对比国外PTT纤维行业的发展依然相对迟缓,主要原因是原料PDO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尽管发展坎坷,但国内企业一直在努力突破。东方盛虹拥有年产5万吨生物质差别化纤维,从PDO生产到PTT聚合、纺丝的完整产业链。巨化股份拟投资建设7.2万吨/年PDO和15万吨/年PTT项目。华恒生物拟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智合的全资子公司赤峰智合实施生物法年产5万吨PDO建设项目。扬农化工的全资子公司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PTT项目于2022年8月1日在扬州市行政审批局备案。华峰集团于2022年6月1日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杜邦位于美国的两大生产基地,两大基地分别生产PDO和PTT。受益标的:东方盛虹、巨化股份、扬农化工、华恒生物。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新宙邦】项目投资: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惠州市宙邦化工有限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在惠州市大亚湾石化区投资建设电子化学品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12亿元,建设周期2年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昊华科技、鼎龙股份、国瓷材料,阿科力、洁美科技、长阳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东材科技、松井股份、彤程新材等;【新能源新材料】泰和新材、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振华股份、百合花、濮阳惠成、黑猫股份、道恩股份、蓝晓科技、中欣氟材、普利特等;【其他】利安隆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2-12-19
  • 化工周报:下游需求回暖,轮胎行业有望迎来复苏

    化工周报:下游需求回暖,轮胎行业有望迎来复苏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1、近期多家轮胎企业宣布调价。近日多家轮胎企业集中发布涨价通知,赛轮轮胎将自12月15日起,对TBR产品价格调涨2%-3%,玲珑轮胎也计划从12月28日起对TBR所有产品价格调涨3%,此外双星轮胎、正新轮胎等纷纷宣布调价。本轮轮胎价格上调主要受需求和成本两方面因素影响。需求方面,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内轮胎行业有所承压。三季度以后,海运速度加快,海外轮胎经销商库存有所消耗,国内订单有所改善。2022年10月我国汽车轮胎出口量为53.00万吨,环比增长3.60%,出口金额为12.82亿美元,环比增长1.05%。成本方面,轮胎主要原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和炭黑等。截至2022年12月16日,我国天然橡胶市场均价为12483元/吨,较11月初上涨了10.2%;炭黑市场均价为11294元/吨,较9月初上涨了10.13%,较2022年初上涨了23.78%,处于历史高位。原料价格上行从成本端为轮胎价格提供了支撑。展望后市,国内轮胎需求有望持续复苏,海运费价格下行进一步凸显国产轮胎在海外的优势。需求方面,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举行并对2023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当前防疫政策持续优化,经济刺激政策频出,乘用车市场有望持续向好,拉动轮胎需求提升。此外,海外轮胎需求稳步增长,进一步为轮胎需求贡献增量。2022年1-10月美国进口轮胎共计24684万条,同比增长8.5%。成本方面,出口海运费显著下行,国内轮胎在海外市场的性价比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截至2022年12月16日,我国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为1123.29点,较2022年初下降了78.02%。综合来看,受成本和需求因素影响国内轮胎价格有所调涨,未来乘用车市场向好有望拉动轮胎需求持续复苏,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2、截至2022年12月14日,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报4826点,周涨0.5%。化工产品涨跌不一,其中PTA涨5.4%,维生素E跌2.5%。PTA方面,本周国内有一套PTA装置停车检修,一套PTA装置降负,PTA供应有所收缩,推动PTA价格上行。维生素E方面,国家保供稳价措施持续生效,下游养殖业的需求未有明显增长,需求端较为低迷,致使维生素E价格承压下行。   3、过去一周,原油价格有所上涨。截至2022年12月16日,布伦特原油主力连续期货价报79美元/桶,周涨3.9%,WTI原油主力连续期货结算价报74.3美元/桶,周涨4.6%。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为,国际能源署在14日公布的报告中上调了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市场信心有所提振,推动原油价格上行。   4、行情回顾。上周,中信证券基础化工行业分类中的429家上市公司,共有63家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或持平,占比14.7%,有366家上市公司下跌,占比85.3%。周涨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恒大高新、雅本化学、道恩股份,周涨幅分别为23.2%、18.8%、18.1%;周跌幅排名前3的依次为*ST尤夫、元琛科技、天奈科技,周跌幅分别为22.5%、18.3%、17.7%。   投资建议   目前下游乘用车市场有望持续向好,国内轮胎在海外的性价比优势持续凸显,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赛轮轮胎、玲珑轮胎等。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原料价格有所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2-12-19
  • 医药行业周报:看好医药创新和细分板块复苏

    医药行业周报:看好医药创新和细分板块复苏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36%,跑赢沪深300指数1.46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5。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6.79%,跑赢沪深300指数3.1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9。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9.7%(+2.4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1.4%(+4.0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8.4%(+1.1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9个子行业板块上涨,血液制品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9.7%,其次是原料药、化学制剂,涨幅分别为4.8%和2.6%。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线下药店,上涨幅度为10.5%。   看好医药创新和细分板块复苏。随着“新十条”逐步落地,从短期来看新冠带来相关用药需求增长,相关用药上游原料药本周表现较好。本周血制品上涨主要预期疫后供需双重修复,但复苏节奏尚待观察。从需求端来看,非新冠需求有望稳定增长,供给端随着管控措施逐步放松,采浆量也将逐步回升。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医药创新和细分板块复苏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本源。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科济药业(2171)、微创机器人-B(2252)、海吉亚医疗(6078)、锦欣生殖(1951)、启明医疗-B(2500)、康宁杰瑞(9966)、药明生物(2269)。   本周弹性组合:寿仙谷(603896)、上海医药(601607)、福瑞股份(300049)、迈得医疗(688310)、太极集团(600129)、贝达药业(300558)、华润三九(000999)、达仁堂(600329)、同仁堂(600085)、我武生物(300357)。   本周科创板组合:祥生医疗(688358)、百济神州(688235)、康希诺(688185)、澳华内镜(688212)、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688266)、普门科技(688389)、奥浦迈(688293)、爱博医疗(688050)。   本周稳健组合:爱美客(300896)、云南白药(000538)、迈瑞医疗(300760)、爱尔眼科(300015)、恒瑞医药(600276)、片仔癀(600436)、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药明康德(603259)、凯莱英(002821)。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2-12-19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2021至2023全球新建的84座晶圆厂中大陆新厂预计数量第一,广信材料拟设子公司加速光刻胶布局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2021至2023全球新建的84座晶圆厂中大陆新厂预计数量第一,广信材料拟设子公司加速光刻胶布局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4384.44点,环比下跌2.71%。其中,涨幅前五的有道恩股份(18.08%)、飞凯材料(7.07%)、润阳科技(6.89%)、仙鹤股份(4.77%)、国瓷材料(4.15%);跌幅前五的有赛伍技术(-17.73%)、双星新材(-10.82%)、东材科技(-10.18%)、合盛硅业(-9.59%)、金博股份(-9.39%)。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7049.89点,环比下跌1.1%;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939.01点,环比下跌0.95%;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8705.48点,环比下跌3.69%;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4195.54点,环比下跌8.6%;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897.69点,环比下跌4.86%;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948.27点,环比下跌0.32%。   2021至2023全球新建84座晶圆厂,大陆新厂预计数量第一。SEMI在其最新的季度《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中表明,从2021到明年,预计美洲将开始建设18座新工厂/产线。而欧洲/中东地区也在《欧洲芯片法案》的推动下,对新半导体工厂的投资预计将达到该地区的历史最高水平。该地区在2021至2023年间,将有17座Fab厂开工建设。预计中国台湾地区将开始建设14个新工厂/产线,而日本和东南亚预计将在预测期内分别开始建设6个,韩国预计将开始建设3个。据SEMI此前报告,由于功率半导体和MEMS的产能扩张,从2021年到2025年,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将8英寸晶圆厂产能增加20%,超过700万片/月。其中,中国大陆将在200毫米产能扩张方面领先世界,到2025年将增长66%。到2022年,中国大陆预计将占据全球200毫米晶圆厂产能的21%。12英寸晶圆厂展望方面,SEMI表示,2022年至2025年,预计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将以近10%的复合平均增长率(CAGR)扩大产能,届时预计达到920万片/月的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大陆12英寸晶圆厂产能中的全球份额预计从2021年的19%提高到2025年的23%,达到230万/月。这一增长受到政府对国内芯片行业投资增加等因素的推动。随着增长,中国大陆在12英寸晶圆厂产能方面正接近全球领先的韩国,并有望在明年超越中国台湾,目前位居第二。(资料来源:半导体前沿、SEMI中国等)   广信材料拟设子公司,加速光刻胶布局。12月14日,广信材料发布公告称,公司为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加速公司微电子材料产业布局,拓展产品市场潜力,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于2022年12月14日与尤家栋及锦龙科技在江苏省江阴市签订《投资协议》。本次投资完成后,扬明微电将成为广信材料控股子公司,其将被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内。广信材料表示,本次对外投资设立江西扬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目的为进行光刻胶及配套电子材料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技术服务。尤家栋是国内资深的电子化学品专家、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苏州市电子材料厂有限公司厂长、总经理、董事长,苏州瑞红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苏州晶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其参与了光刻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863计划),领导和主持承担了国家02重大专项(i线,248光刻胶产业化),为国内资深光刻胶产业领军人物。尤家栋先生目前为公司微电子材料事业部项目总监,全面主持公司微电子材料板块战略规划、项目设计、团队建设等工作。尤家栋先生及公司微电子材料事业部团队拥有光刻胶领域丰富的研发、生产和市场经验,为公司未来微电子材料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资料来源:半导体前沿、集微网)   重点标的推荐: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12-19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政策持续加码,继续看好复苏方向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政策持续加码,继续看好复苏方向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市场震荡下行,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3.35%,跑输沪深300指数2.25%。估值方面,化工板块PE历史分位数为16%,PB历史分位数为47%,整体估值水位线相较于10月的底部有所抬升,但仍具备较强的安全垫。标的方面,新冠以及复苏相关的标的表现较佳,前期涨幅较大的概念标的有所承压。产品方面,成本以及需求依旧是扰动化工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需求端,往后看,需要重点关注需求恢复的节奏。关于板块,前期更多是演绎估值修复以及政策复苏预期,往后看,我们认为需要逐步关注实际数据与预期的匹配度。方向上,继续关注复苏产业链,比如:房地产产业链的纯碱、钛白粉,电子产业链的国瓷材料。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美国11月CPI增速有所回落。美国11月CPI同比增长7.1%,低于市场预期增速7.3%和10月增速7.7%,创去年12月以来最低同比增速;11月CPI环比增长0.1%,低于预期增速0.3%和10月增速0.4%。11月核心CPI同比增长6%,市场预期增长6.1%,较10月的增速6.3%有所回落,同比增幅为今年8月以来最小;11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2%,创去年8月以来最低环比增速,市场预期和10月增速均为0.3%。   大事件二:2022年全球贸易额创纪录。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22年全球贸易额将达到约32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其中,货物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25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约10%;服务贸易总额预计将达到近7万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约15%。   大事件三:刘鹤强调明年经济复苏信心,重点强调房地产。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指出,对于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性好转,我们极有信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针对当前出现的下行风险,我们已出台一些政策,正在考虑新的举措,努力改善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回暖。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有足够需求空间为房地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建议关注地产链相关材料如纯碱、钛白粉。   大事件四:亿纬锂能发布第一代大圆柱钠离子电池产品。电池能量密度为135Wh/kg,循环次数达到2500次,略逊于国内钠电池两家技术头部企业中科海纳和宁德时代。同时,亿纬锂能46系列大圆柱锂电池将在湖北荆门实现量产。钠离子电池处于产业爆发的前期,建议关注钠电池上游正负极相关材料。   投资组合推荐   国瓷材料、龙佰集团、中旗股份、东材科技、万润股份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2-12-19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小幅上涨,制冷剂价格持稳前行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小幅上涨,制冷剂价格持稳前行

    化学制品
      12月份建议关注:1、能源供应危机下海外产能受限的化工品种;2、地产端政策频频利好,以及未来稳增长项目实际落地对于聚氨酯、纯碱、钛白粉、减水剂等产品的需求拉动;3、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的部分新材料产品等。   行业动态:   本周均价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38个品种价格上涨,46个品种价格下跌,17个品种价格稳定。涨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液氯、NYMEX天然气、DMF、多氟多冰晶石、己二酸;而跌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硫酸、磷矿石、盐酸、R134a、LLDPE。   本周国际油价小幅上涨,WTI原油收于74.50美元/桶,收盘价周涨幅4.90%;布伦特原油收于79.26美元/桶,收盘价周涨幅4.15%。本周油价上涨主要是受到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预期上调的推动。宏观方面,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美国11月CPI指数上涨7.1%,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步伐将放缓。供应端,连接加拿大和美国墨西哥湾的主要输油管道Keystone因为原油泄漏问题而被关闭,目前尚未明确重启时间。Keystone管道系统原油输送量超过60万桶/日,管道关闭将导致供应收紧。库存方面,因气候影响,美国海湾地区休斯顿航道临时关闭,墨西哥湾沿岸原油出口下降,美国商业原油、汽油、馏分油库存增长。国际能源署(IEA)发布12月份《石油市场月度报告》,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上调14万桶/日至230万桶/日,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上调10万桶/日至170万桶/日。报告认为,全球几乎所有地区对柴油的需求都超过机构预期。因寒冷气温、能源危机和天然气价格高企影响,欧洲国家制造业改用柴油做驱动燃料的速度超出预期。展望后市,全球经济长期衰退预期抑制原油需求,然而后续需求端有望逐渐复苏;地缘政治分歧对油价形成支撑。供需博弈下,预计2022年12月国际油价仍将以偏高位震荡为主。   本周NYMEX天然气期货收报6.61美元/mbtu,收盘价周涨幅5.86%。欧洲寒流即将再度来袭,供暖需求提升,欧盟国家决定推迟商讨天然气价格上限的关键细节。德国首个液化天然气码头将于下周投入使用,该项目预计每年将供应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德国天然气总需求的三分之一。然而德国联邦工业协会警告称,即使有了新的码头,天然气短缺警报仍未解除。阿塞拜疆总统表示,阿塞拜疆2023年将向欧洲出口更多天然气,预计总量不少于116亿立方米。展望后市,欧洲天然气供需缺口仍存在,能源危机仍有恶化可能,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和季节性需求提升有望支撑气价,预计天然气价格将维持偏高位震荡。   本周制冷剂R22均价17937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1.06%;R134a均价23000元/吨,较上周价格持平;R125均价31500元/吨,较上周价格持平;R32均价13088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0.99%;R410a均价在22500元/吨,与上周价格持平。本周制冷剂市场大稳小动;R22受配额影响新单成交上涨,供应端偏紧,其余产品均暂稳;萤石粉受多因素影响,工厂减产、停产现象普遍,货紧价涨同时拉动氢氟酸价格走高;其他基础原材料甲烷氯化物、四氯乙烯、硫酸受下游需求疲软影响,价格均有不同幅度下调;其余原材料价格维稳震荡。10月以来下游空调、汽车产销均有下滑,国内需求处于淡季;出口市场受船期、许可证等因素影响,海外采购同样进入尾声,整体市场刚需采购为主。综合来看,制冷剂市场供需均弱势僵持,后市预计窄幅盘整。   投资建议:   SW化工当前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14.67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4.56%分位数;市净率(MRQ剔除负值)为2.33倍,处在历史水平的34.52%分位数。12月份建议关注:1、能源供应危机下海外产能受限的化工品种;2、地产端政策频频利好,以及未来稳增长项目实际落地对于聚氨酯、纯碱、钛白粉、减水剂等产品的需求拉动;3、自主可控、国产替代持续进行的部分新材料产品等。   个股挑选上,带有成长属性的新材料企业有望穿越需求波动周期,一体化龙头企业当前进入长线布局时点。推荐个股:万华化学、荣盛石化、新和成、皇马科技、雅克科技、华鲁恒升、利尔化学、晶瑞电材、万润股份、苏博特、国瓷材料、蓝晓科技、安集科技、巨化股份、东方盛虹等,关注广汇能源等。   12月金股:苏博特。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2)全球疫情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12-19
  • 基础化工周报:TDI、EVA价格反弹,纯碱供需持续向好

    基础化工周报:TDI、EVA价格反弹,纯碱供需持续向好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本周国际油价整体超跌反弹,美原油最低价格触及70美元/桶,目前重新回到75美元/桶上方。本周WTI原油均价格为73.6美元/桶,较上周均价下跌3.2美元;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8.7美元/桶,较上周均价下跌3.6美元。因经济增长乏力拖累原油需求,但OPEC方面加大减产力度,我们认为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将在70-80美元/桶之间震荡。近期,我们重点看好萤石-氟化工、芳纶、UHMWPE、轮胎、纯碱等投资方向。作为战略性资源的萤石价格近期持续上行,未来行业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产品价格有望中期重估上行,重点推荐【金石资源】、【永和股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而下游需求恢复平稳增长,我们看好三代含氟制冷剂有望迎来景气复苏,关注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海外地缘冲突背景下,防弹装备需求大幅增长拉动了高端UHMWPE(超过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需求,产品价格今年以来持续上行,同时国内企业中高端产品渗透率继续提升,未来行业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重点推荐【同益中】。间位芳纶方面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的逐步推进;对位芳纶光通信及橡胶领域需求保持旺盛;此外锂电隔膜芳纶涂覆市场需求前景广阔,重点推荐【泰和新材】。国际海运费持续下行,同时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走高,海外轮胎需求回暖,同时未来中国轮胎的比较竞争力优势将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重点推荐【森麒麟】、【赛轮轮胎】。纯碱近期出口量大幅增长,下游需求有所回暖,期现货价格上行,重点推荐【远兴能源】。   重点数据跟踪   价格涨跌幅:本周化工产品价格涨幅前五的为一氯甲烷(16.36%)、正丁醇(11.83%)、丁二烯(8.14%)、DMF(7.25%)、辛醇(5.27%);本周化工产品价格跌幅前五的为三氯甲烷(-10.67%)、硫酸(-10.22%)、碳酸二甲酯(-8.17%)、盐酸(-7.74%)、页岩油(-7.54%)。   价差涨跌幅:本周化工产品价差涨幅前五的为醋酸乙酯(79.65%)、乙二醇(44.78%)、丁二烯(41.80%)、DMF(41.00%)、磷酸二铵(27.43%);本周化工产品价差跌幅前五的为软泡聚醚(-112.00%)、丙烯(MTO法)(-46.99%)、丙烯酸丁酯(-42.78%)、丙烯(PDH法)(-41.12%)、R125(-30.87%)。   风险提示: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疫情控制不力导致复苏低于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12-19
  • 医药行业:掘金疫后复苏,共迎23年医药牛市

    医药行业:掘金疫后复苏,共迎23年医药牛市

    生物制品
      我们认为2023年医药或迎戴维斯双击:业绩面:2023年诊疗和消费活动复苏,2023Q2开始医药业绩有望向好;估值面: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政策逐步转向医疗政策;我们判断医药制造、科技和消费将依次崛起,医药复苏为2023年医药最重要的投资主线之一,我们具体细分看好如下领域:   服务端复苏:   1)医疗服务:普瑞眼科、锦欣生殖、华厦眼科、国际医学和爱尔眼科等;   2)零售药店:一心堂、健之佳等;   产品端复苏:   1)医疗器械:普通耗材(康德莱、威高股份、振德医疗等)、微创及IVD耗材(普门科技、拱东医疗、南微医学、电生理等)、骨科(威高骨科、春立医疗、三友医疗等);   2)医院端:处方药(海思科、人福医药、东诚药业、昆药集团和康缘药业等)、儿科及呼吸药(一品红、葵花药业和健康元等)、血制品(派林生物、天坛生物和博雅生物等)、疫苗(智飞生物、百克生物、康泰生物和欧林生物等);   3)院外端:药品(太极集团、长春高新、兴齐眼药和片仔癀等)、医美(时代天使、华东医药和华熙生物等);   风险提示:医保或集采降价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2-12-19
  • 医药行业周报:新冠东风过,有望加速生物药生产设备&耗材国产替代

    医药行业周报:新冠东风过,有望加速生物药生产设备&耗材国产替代

    医药商业
      本周我们讨论东富龙生物工程板块的发展逻辑。   生物制品的生产设备和耗材技术壁垒较高。对于化药普通制剂及中药/天然药物等成熟品种,制药设备的作用主要为化学合成、成分提取、纯化、干燥、制剂等程序提供容器,通过加热、冷却、搅拌等方式对原料及中间体产生作用,生物制品则生产工艺步骤多、设备和耗材的性能参数对成品质量影响大,主要体现在上游培养和中游纯化工艺段,因此对生产设备和耗材的要求严格,行业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生物制品生产设备和耗材国产替代空间大。国内制药上游厂商较晚针对生物制品投入研究,目前国内市场主要由外资占据,而生物制品生产工艺的个性化程度较高,合理的设备定制和耗材选用需建立在上下游企业间的良好合作上,设备厂商需经过完整的订单周期(约5-20个月),基于用户需求说明及厂商据此反馈的功能说明、设计说明,制造的产品通过出厂验收、现场验收、调试和验证后才可看作成功切入了客户的供应体系,耗材厂商则往往需要伴随客户的项目推进完成从小试到工艺放大的整个过程,复杂的合作建立过程决定了此类产品较强的客户粘性,国内上游厂商有望在经过较多客户验证后迎来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东富龙以新冠为契机在生物工程领域获得大量验证机会,有望后续在非新冠领域加速发展。在疫情蔓延、美国等地区失业率随之上升,而新冠疫苗投产紧迫的背景下,品牌知名度高的国内设备供应商受到了全球新冠疫苗生产企业的青睐,东富龙则在2021年向国内外交付了大量相关的生物反应器、层析系统等,并顺利通过了客户验证。生物制品生产需用到的生物反应器和层析系统在ISPE指南中被认定为直接影响系统,需在正式使用前进行调试和验证,其顺利通过需建立在项目前期用户需求沟通、项目中期厂商按需制造的基础之上,在常规年份需花费较长时间积累案例,参与新冠疫苗项目可快速向业内证明公司的制造实力,加速其在非新冠的生物工程领域发展。   风险提示:新业务面临的市场竞争,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疫情加剧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2-12-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