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9)

  • 2021年中国气凝胶行业产业链研究报告

    2021年中国气凝胶行业产业链研究报告

    化工行业
      气凝胶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因为其密度极低,比空气密度略低,因此被称为“蓝烟”。除密度小的特性外,气凝胶还具有隔热能力强、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等多种优势。氧化物气凝胶材料、炭气凝胶材料和碳化物气凝胶材料是市场上常见的及研究较多的气凝胶。由于中国气凝胶行业起步较晚,因此目前中国气凝胶行业仍处于发展期,但随着气凝胶市场认知度的提升以及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气凝胶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尽管气凝胶的性能优势显著,但由于其技术难度高且技术设备高昂,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难以被广泛使用。中国气凝胶行业将何去何从呢?这篇报告将从气凝胶的产业链深入剖析中国气凝胶行业。   无机硅源和有机硅源是气凝胶产业链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氯化硅大部分为多晶硅副产物,随着多晶硅料扩产计划的启动,将带动四氯化硅产量的增长,从而为气凝胶提供充足原材料。制作气凝胶的有机硅源TMOS、TEOS等属于脱醇型交联剂,这些交联剂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有机硅源成本高昂。   中国气凝胶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探索阶段;随着气凝胶下游应用市场持续扩大,气凝胶行业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气凝胶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探索阶段。在未来,气凝胶行业的发展趋势以降本提效为主。在未来,随着气凝胶逐步被下游市场接受、气凝胶技术逐渐成熟以及其下游应用市场持续扩大,这些因素将推动气凝胶行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气凝胶的下游应用市场较为广泛,包含管道保温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炉体保温、建筑保温、汽车保温、舱体保温、军事领域、航空航天   气凝胶以其隔热保温、寿命长、更安全等优势可应用于多种交通细分领域,包含汽车、高铁、地铁及轮船等;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的细分赛道将成为气凝胶行业新增长点。
    头豹研究院
    19页
    2021-06-01
  • 从医美产业链视角出发,探究注射医美行业发展逻辑

    从医美产业链视角出发,探究注射医美行业发展逻辑

    医疗行业
      “少女针”获批,注射医美赛道迈入新时代   2021年4月,华东医药旗下子公司Sinclair的核心产品“少女针”Ellanse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预计2021年下半年将在中国内地市场进行销售。“少女针”的获批丰富了中国注射医美行业的产品线,同时也意味着注射产品从依赖外部玻尿酸填充发展到刺激自生胶原蛋白再生。注射产品由填充功能发展到“填充+刺激再生”的双重功效,其安全性和自然度较之前的产品均有所提升。   在注射医美新产品获批下,行业内的高景气度再次激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本文将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注射医美行业的发展情况。   1.中国注射医美行业产业链上游生产成本低,市场格局高度集中,上游生产商议价能力强,具备较大的盈利空间   从玻尿酸注射剂价值链看,上游原料生产成本仅占产品销售价的5.3%,凭借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上游生产商的利润率高达30%-40%   2019年中国玻尿酸市场CR4的占比高达70.9%,高度集中的竞争市场,使得生产商更具较强话语权。注射产品的先发优势明显,对于新竞争而言,其在研发和审批方面具备进入壁垒   2.中国注射医美行业中游医美机构因获客营销成本高,其盈利水平落后于上游生产商   获客营销成本占中游医美机构30%-50%的比例,高昂营销费用造成中游医美机构的利润水平较低,代表性医美机构为参考,华韩整形和丽都整形等机构扣除所有成本中游机构的利润率仅为7%-15%左右   随着垂直医美获客平台的使用率提升,中游医美机构获客成本有望降低,利润空间预计将得到释放,新氧、更美和悦美等医美服务平台的出现,其获客投产比远高于传统广告宣传获客方式,中游机构获客转换成本能得到有效降低   3.中国注射医美行业消费人群集中在25-35岁,中年年龄层的消费者购买力更强   中年年龄层的消费者购买力更强,注射医美花费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面部凹陷和皱纹问题日益严重,用户依赖产品解决问题的需求增长。相比较年轻消费者,中年消费群体在注射医美的支出投入更高
    头豹研究院
    44页
    2021-06-01
  • 人二倍狂苗产能扩充,业绩有望延续较高增长

    人二倍狂苗产能扩充,业绩有望延续较高增长

    个股研报
      康华生物(300841)   重要事件   2021年5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收到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GMP现场检查结果通知书》和变更后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病毒性疫苗二车间通过药品GMP符合性检查并完成变更。   事件点评   病毒性疫苗二车间技改完成,人二倍狂苗年产能将扩充至500万支/年   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疫苗具有高滴度中和抗体、高安全性和保护持续性长等优势,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预防狂犬病的黄金标准疫苗。公司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采用国内领先的100L大体积生物反应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和扩增人二倍体细胞的技术,为国内独家的人二倍体细胞狂苗。2020年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批签发量为370.36万支,占比4.71%;目前年产能为300万支,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随着病毒性二车间技改通过后投产,年产能将增加200万支,即总产能将达500万支/年。且公司仍在持续扩充产能——1)温江疫苗生产基地一期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产能为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年产600万支,目前研发中心主体已完工,处于机电安装阶段。2)康华生物疫苗生产扩建项目,建设产能为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年产能1000万支,目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未来随着产能逐步释放,人二倍体狂苗有望持续放量。   重视搭建营销网络和布局技术平台   在中长期研发布局方面,公司以创新为导向,布局重组蛋白VLP疫苗平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平台、减毒活疫苗平台、灭活疫苗平台、新型疫苗佐剂平台等技术。并且公司前瞻性布局mRNA技术,2020年参与mRNA企业艾博生物的A轮融资,增资后持股比例为2.34%。目前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六价诺如病毒疫苗(预计2022年申报临床)、四价鼻喷流感疫苗、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白喉基因工程疫苗等。在销售网络方面,公司以直销为主,加强学术推广,逐步推进各地的招投标工作,截止2020年底已经覆盖疾控中心1667个,覆盖接种点3400个。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调2021-2023年预测营业收入为15.27、21.48和28.56亿元(前次2021-2022年为17.23和25.0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7.03%、40.66%和32.97%;预测归母利润分别为6.12、8.26和11.42亿元(前次2021-2022年为6.56和9.7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6.80/9.17/12.6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二倍体狂苗等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结构相对单一所形成的竞争风险;政策及监管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6-01
  • 狂苗高端品种,供需关系较好,产能提升推动增长

    狂苗高端品种,供需关系较好,产能提升推动增长

    个股研报
      康华生物(300841)   公司简介: 公司是国内首个经中检院批签发上市销售的人二倍体狂犬病疫苗生产企业,人二倍体狂犬疫苗销售占公司总营收的 96%。 公司营收及净利保持快速增长, 2017-2020 年营收年复合增速为 58%,净利年复合增速为 76%,其中 2020 年营收 10.4 亿元,YOY+87.3%,录得净利润 4.1 亿元,YOY+118.6%,毛利率为 93.9%,净利率为 39.3%。 2021Q1 实现营收 2.4亿元, YOY+51.0%,录得净利 1.0 亿元, YOY+54.9%,毛利率为 93.3%,净利率为 42.4%。   人二倍体狂犬疫苗优势显著,升级替代实现市占率的提升: ( 1)狂犬病是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狂犬病疫苗是唯一用来控制和预防狂犬病的制剂,属于刚需疫苗,需求量较大,国内每年批签发量一般维持在 6000-8000万支(对应 1200-1600 万人份)。 ( 2)目前价格较低的 Vero 细胞狂犬疫苗占据 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随着人民安全意识提升以及对疫苗质量的要求提升,公司生产的人二倍体狂犬疫苗凭借无潜在致癌风险、免疫原性好、免疫持续时间长等优势获得市场认可,需求端较为旺盛,尤其是孕妇、儿童等需求较为明确。 ( 3)公司人二倍体狂犬疫苗产品 2016-2020年市占率分别为 0.5%、 1.28%、 3.34%、 4.04%、 4.71%,不断提升。   供给端格局较好,产能提升推动增长: ( 1)从供给端来看,尚无同类产品在售,潜在竞争者中仅有北京民海生物研发进度最快,已进入注册阶段,有望在 1-2 年内上市,其余竞争者产品尚在临床阶段,以目前需求端来看,冲击较小。 ( 2)公司目前产能 300 万支/年,通过技改将提升至 500 万支/年,目前二车间已完成《药品生产许可证》变更,后续产量将会不断提升。 此外,公司 IPO 募投项目计划新增人二倍体狂犬疫苗产能 600 万支/年,目前已进入基础建设阶段,预计 2023 年实施完成,届时公司产能将提升至 1100 万支/年,将大幅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股票激励计划指引高增长: 公司 2021 年 4 月发布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授予价格为 202.8 元/股,激励 73 名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考核要求为以 2020 年净利润为基数, 2021、 2022、 2023 年净利润分别增长40%、 108%、 218%,即 3 年平均复合增速约为 47%,我们认为高标准的考核目标即表明了公司对未来增长的信心也可为未来业绩的增长保驾护航。   参股布局动物用狂犬疫苗市场,疫苗在研产品丰富: ( 1)公司参股广西一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股权,获得其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灭活疫苗( PV/BHK-21 株)”产品满足上市销售条件后的独家代理销售权,将可完善公司在狂犬病防治领域的战略布局,提高公司竞争力。( 2)公司以疫苗研发平台建设为核心,布局了重组蛋白 VLP疫苗平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平台、减毒活疫苗平台、灭活疫苗平台、新型疫苗佐剂平台等,在研项目包括六价诺如病毒疫苗、四价鼻喷流感疫苗、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白喉基因工程疫苗等。 在研产品丰富,将为未来增长提供动力。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2 年分别录得净利润 5.9 亿元、 8.6 亿元, YOY+43.6%、 +46.6%, EPS分别为 6.5 元和 9.5 元,对应 PE 分别为 49X、 34X,估值合理,业绩快速增长,我们给与“买进”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提升不及预期,产品降价,疫苗安全事故
    群益证券
    4页
    2021-06-01
  • 化工行业简评报告:全球光刻胶供应紧张,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化工行业简评报告:全球光刻胶供应紧张,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化工行业
      核心观点   事件: 日本信越化学 KrF 光刻胶产能不足,多家中国大陆晶圆厂受到影响,部分企业甚至被断供,国产 KrF 光刻胶迎来发展机遇。   点评:   国外光刻胶巨头产能受限,供需紧张。 由于地震原因,全球五大光刻胶生产企业信越化学 KrF 光刻胶福岛工厂关闭,产能受限,限制对华出口光刻胶。同时由于全球晶圆厂新增产能较多,对光刻胶需求高涨,光刻胶供应持续紧张。 预计到 2024 年,全球会新增 22 座 8 英寸晶圆厂,预计月产能将达到 660 万片。 从国内市场看,中国大陆晶圆厂建设也迎来高速增长期,未来五年在中国大陆新建至少 29 座晶圆厂。   光刻胶行业具有极高技术壁垒,呈现寡头垄断格局。 光刻胶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壁垒,因此呈现寡头垄断的局面, 长年被日本和美国专业公司所垄断。目前前五大厂商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 87%的份额,行业集中度极高。 国内半导体光刻胶同国外先进技术差距较大,国外已经可以量产第五代极紫外光刻机用光刻胶,而我国在这一领域尚处在实验室阶段,最新的 12 英寸晶圆所用的 ArF 光刻胶在我国还处在研发阶段, 8 英寸晶圆所用 KrF 光刻胶国产化率仅为 1%。   国内光刻胶行业正在加速追赶.由于国外对我国封锁高端光刻胶生产工艺技术,我国光刻胶自给率非常低,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化率仅为个位数。高端光刻胶为国外巨头所垄断的行情时刻对我国芯片制造形成威胁。由于光刻胶保质期较短(6-9 个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我国芯片制造即会受到威胁,因此国产化势在必行。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端光刻胶技术攻关。 根据科技部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几家公司:晶瑞股份子公司苏州瑞红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光刻胶工厂,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光刻胶的企业之一,承担国家 02 专项项目,产品已经向中芯国际、扬杰科技等公司供货。 目前拥有 i 线光刻胶 100 吨/年, KrF 光刻胶进入中试阶段; 彤程新材参股子公司北京科华是唯一被 SEMI 列入全球光刻胶八强的中国光刻胶公司。 同时投资 5.7 亿元在上海建设年产 1.1 万吨半导体、平板显示用光刻胶预计于 2021 年末建成投产。 现在北京科华可实现 i 线光刻胶 500 吨/年、 KrF 光刻胶产能 10 吨/年,其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紫外(EUV)光刻胶项目已通过验收; 南大光电目前已经建成年产 25 吨 193nm(ArF)光刻胶,其研发团队阵容强大,均为国内半导体光刻胶一线人员。 上海新阳是承担国家“02 专项” 193nm 光刻胶项目公司之一, 公司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生产 12 寸大硅片企业, 目前已经取得的台积电供货商资质。容大感光十年前开始光刻胶的研发与产业化,目前光刻胶产品涵盖的主要领域为平板显示、发光二极管、半导体芯片等。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达预期, 海外技术封锁
    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06-01
  • 石油化工行业周报:供给库存利好助推油价,长丝盈利恢复

    石油化工行业周报:供给库存利好助推油价,长丝盈利恢复

    化工行业
      供给库存利好助推油价,长丝盈利恢复   截至5月28日,Brent原油价格为69.65美元/桶,周环比上涨2.92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为66.62美元/桶,周环比上涨2.8美元/桶;本周美原油库存超预期下降,加之伊朗原油入市受阻,墨西哥湾风暴正在形成造成原油供给下降预期利好油价;同时,欧美经济重新开放,美国夏季出行高峰临近,石油需求前景乐观,油价上涨。长丝方面,本周纶长丝POY150D平均盈利水平周环比上涨241.08元/吨;FDY150D平均盈利水平周环比上涨251.92元/吨;涤纶企业盈利水平恢复。受益标的:(1)民营大炼化:桐昆股份、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2)轻烃裂解:卫星石化、东华能源;(3)油服龙头:中海油服;(4)煤制烯烃龙头:宝丰能源;(5)民营加油站:和顺石油;(6)受益资产注入管网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油工程、新奥股份、深圳燃气。   美油品需求增加,库存超预期下降   供给不变:根据EIA最新数据,5月21日当周,美国原油产量为1100万桶/天,维持上周产量;Baker Hughes公布5月21日的当周数据,本周美国活跃钻机数为455台,与上周数量持平;库存减少:5月21日当周,美国商业原油和油品总库存为12.76亿桶,周环比减少766.7万桶。其中,商业原油库存为4.84亿桶,周环比减少166.2万桶;汽油库存为2.47亿桶,周环比减少174.5万桶;需求增加:5月21日当周,炼厂方面加工能力为1809万桶/天,与上周持平;消费方面,本周美国油品消费总量为1996万桶/天,周环比增加68万桶/天,其中,汽油消费948万桶/天,周环比增加26万桶/天。各油品库存超预期下降:本周,美原油商业库存减少远超预期的100万桶,为2021年2月19日当周以来最低;汽油库存减少远超预期的110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远超预期的200万桶,为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长丝价格报价平稳,涤纶企业盈利水平恢复   价格方面,本周POY150D报7350元/吨,周环比下跌150元/吨;FDY150D报7450元/吨,周环比下跌75元/吨,DTY150D报8825元/吨,与上周价格持平,本周涤纶长丝市场持稳观望,原料走势偏弱,拖累了市场气氛,但在减产和原料下滑的共同作用下,工厂多报价稳定。供应方面,本周涤长丝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91.25%,较上周开工率持平,暂无具体装置变化;宁波某大厂一套50万吨涤纶长丝装置计划重启;需求方面,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综合开机率为71.07%,环比下降1.88个百分点。多数企业开工在7-8成,主流企业基本满负荷运行;利润方面,涤丝企业现金流尚可,市场局部低端商谈下移,截止至本周四,涤纶长丝POY150D平均盈利水平为733.08元/吨,周环比上涨241.08元/吨;FDY150D平均盈利水平为363.08元/吨,周环比上涨251.92元/吨;DTY150D平均盈利水平为571.16元/吨,周环比下跌71.51元/吨。   本周LNG价格先跌后涨小幅变动,市场需求处于淡季   根据百川盈孚,本周LNG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7元或0.45%至3756元/吨。供给端,本周液厂主要出货走量为主,根据直供原料气成本来算,本周液厂依旧处于盈利状态;需求端,目前国内LNG处于淡季,加气站以及重车用气量均有所下降。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地缘政治加剧、疫情反复导致需求萎靡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1-05-31
  • 化工行业周观点:可降解塑料热度再起,多家企业持续加码

    化工行业周观点:可降解塑料热度再起,多家企业持续加码

    化工行业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涨 4.52%,同期沪深 300 上涨 3.64%,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0.88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5 只个股中有 81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55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广信材料( 29.24%)、安集科技( 24.95%)、银禧科技( 22.73%)、丹化科技( 22.40%)、晶瑞股份( 21.57%);跌幅前五的分别是彩虹股份( -8.45%)、联泓新科( -5.48%)、普利特( -4.47%)、凯美特气( -3.49%)、瑞华泰( -2.59%)。   投资要点:   可降解塑料: 2020 年 12 月 1 日,《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正式落地实施,新一轮禁限塑政策率先在海南省拉开帷幕,随后《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截至目前新一轮禁限塑政策已在海南及全国各省市开展近半年时间,从期间内商超、外卖、奶茶店等提供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转变中不难看出,本次限塑令已实现自上而下的顺利推进。近日,民航局印发实施《民航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 2021-2025 年)》,预计于 2022 年起不再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等制品。海南省也于近日公开表示正在对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进行调整。本次限塑政策所覆盖的范围正逐渐延伸至更多领域,对于可降解塑料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加码布局可降解塑料的企业队伍愈发壮大,预计日后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将随产能扩张而逐渐回落,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光刻胶: 近日,彤程新材全资子公司彤程电子“半导体光刻胶及高纯试剂项目”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是上海“十四五”开局落地的首批重大产业项目之一,预计于 2022 年投产,达产后将形成 1.1万吨平板显示、半导体用光刻胶及 2 万吨相关配套试剂产能。目前我国在光刻胶领域仍受制于日本,而近来在全球光刻胶及晶圆产能受限的背景下,国内晶圆厂难免将面临光刻胶缺货的处境。本项目不仅有助于彤程新材完善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布局、提升公司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推动光刻胶加速实现国产替代化,进一步脱离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窘境。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2 条主线: 1.随 5G、新基建建设进程加速而逐步实现国产替代的新材料,如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等; 2.政策面强劲支撑下,市场需求持续放量的环保材料,如汽车尾气处理相关材料、可降解塑料等。   风险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明显、化工品价格波动明显、国内部分地区疫情二次抬头、限塑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 可降解塑料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光刻胶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1-05-31
  • 化工行业周报:国瓷高瓴松柏战投落地,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即

    化工行业周报:国瓷高瓴松柏战投落地,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即

    化工行业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高瓴松柏战投落地,促国瓷材料齿科发展   高瓴松柏战略投资落地将助力国瓷材料齿科业务快速发展。5月25日,国瓷材料发布公告宣布全资子公司深圳爱尔创科技有限公司与高瓴/松柏正式签署了《关于深圳爱尔创科技有限公司之投资协议》,并与松柏签署了《关于深圳爱尔创科技有限公司之投资协议》。同时爱尔创业务板块也发生调整,口腔材料业务归属深圳爱尔创科技,结构陶瓷相关业务归属深圳爱尔创新材料。   2020年6月,公司首次公告了高瓴资本及松柏投资与国瓷材料的战略合作事宜。经同年9月变更方案后,该合作于2021年5月正式落地,本次战略合作落地后,高瓴/松柏在协助引进相关领域人才并介绍口腔领域合作机会等方面与国瓷/爱尔创协同发展,以提升公司产品创新力、渠道专业力并为公司开拓全球化发展机会。本次战略合作,高瓴/松柏退出方式只有通过国瓷行驶回购权,有望对战略方案落地起到督促作用。   监管文件频发,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即   5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自2020年底,生态环境部陆续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门规章,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发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相关技术规范,印发相关市场管理规则,并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配额核定等工作。近期,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做好发电行业配额预分配工作的通知》(国环规气候〔2020〕3号)的有关要求,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基本完成配额预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加强塑料污染治理,民航领域对塑工作计划落地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塑料污染治理重大决策部署,民航领域提出禁塑目标。5月25日,据中国民航局官网消息,近日,民航局印发实施《民航行业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计划(2021-2025年)》(简称《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民航行业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消费强度较2020年大幅下降,替代产品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塑料等垃圾智慧化、规范化回收处理体系基本建立,民航行业与塑料污染治理相关产业协同更加深入有效。   根据实施计划及内容,自2022年起,年旅客吞吐量200万(含)人次以上机场航站楼、停车楼内不主动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时督导航站楼内商超、餐饮、旅客休息区等区域禁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2023年起实施范围将进一步扩展至全国机场。航班管理方面,自2022年起,国内(含地区)客运航班停止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搅拌棒、餐/杯具、包装袋,2023年起实施范围扩展至国际客运航班。《工作计划》同时提出鼓励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多元协同等方式提升替代产品应用和废物回收利用水平,推动建立健全行业塑料制品采购、使用、回收、储运、处置等环节管理体系。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0页
    2021-05-31
  • 化工行业周报:黄磷、磷酸价格上涨,重点关注细分龙头表现

    化工行业周报:黄磷、磷酸价格上涨,重点关注细分龙头表现

    化工行业
      原油:本周油价上涨,预计未来窄幅震荡截至5月28日,Brent和WTI油价分别达到69.63美元/桶、66.32美元/桶,较上周分别上涨4.80%、4.31%;就周均价而言,本周均价环比分别上涨2.58%、3.39%。年初以来,Brent和WTI油价上涨均超过30%。油价上涨符合我们2020年油价周期底部确认、2021年中枢向上的判断。总体来看,2021年原油供需将处在基本平衡或紧平衡状态,当前中油价水平有望延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呈现窄幅震荡格局。   库存转化:本周原油正收益、丙烷负收益,年初至今正收益依据我们搭建的模型计算,本周原油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104元/吨,年初至今为180元/吨;本周丙烷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161元/吨,年初至今为95元/吨。年初至今正收益主要系年初以来原油、丙烷价格整体上行影响。   价格涨跌幅:黄磷、磷酸涨幅较大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80个产品中,与上周相比,共有44个产品实现上涨,占比约24%;32%产品价格持平、43%产品价格下跌。本周价格涨幅较大的产品有黄磷、磷酸(85%)、液氯、丙烯酸甲酯、丁烷、六氟磷酸锂、丙烷、液氨、甲醇、石脑油等。价格跌幅较大的产品有三聚氰胺、双酚A、碳酸二甲酯、维生素D3、苯胺、维生素C等。   价差涨跌幅:黄磷、磷酸价差涨幅较大在我们重点跟踪的142个产品价差中,与上周相比,共有57个价差实现上涨。本周价差涨幅较大有尼龙6(注塑)价差(己内酰胺)、PC价差(双酚A)、PTA价差(对二甲苯)、黄磷价差(磷矿石)、环氧乙烷价差(乙烯)、磷酸价差(磷矿石,湿法)、磷酸价差(磷矿石,热法)等。价差跌幅较大的有LLDPE价差(甲醇)、三聚氰胺价差(尿素)、聚丙烯价差(甲醇)、苯酐价差(邻二甲苯)等。   投资建议本周主要有黄磷、磷酸等产品价格/价差上涨,化纤产业链年初以来持续维持高景气,相关企业盈利有望显著改善,建议重点关注兴发集团(600141.SH)、云天化(600096.SH)、云图控股(002539.SZ)、三友化工(600409.SH)、华峰化学(002064.SZ)。在2021年油价回归背景下,考虑到影响石油加工行业的主要不利因素(产品销量减少、盈利能力下降、原料库存转化损失等)将“由负转正”,石油加工行业业绩有望周期改善,推荐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上海石化(600688.SH)。油价回暖也利于油服行业的景气复苏,推荐通源石油(300164.SZ)、石化油服(600871.SH)。持续看好进行低成本业务布局的卫星石化(002648.SZ)、宝丰能源(600689.SH),油价上涨同样带来业绩弹性。   风险提示产品产销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价差下降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1-05-31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再次冲高,磷化工产品价格大涨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再次冲高,磷化工产品价格大涨

    化工行业
      经过前期调整,行业优秀一二线公司再次回到估值合理区间。中长期仍关注优质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半导体新材料等子行业可能关注度持续提升。   行业动态:   本周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36个品种价格上涨,30个品种价格下跌,35个品种价格稳定。涨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黄磷、草甘膦、硫磺、磷矿石、原盐;而跌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BDO、丙酮、苯胺、纯苯、双酚A。   本周WTI原油收于66.63美元/桶,周涨幅4.8%;布伦特原油收于69.02美元/桶,周涨幅3.88%,周中再度冲击70美元/桶关口。本周油价走高,收回上周跌幅。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报告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库存跌至2月下旬以来的最低水平,汽油产品供应这一衡量需求的指标升至950万桶/日,馏分油需求也增加。美国石油需求向好抵消部分伊朗入市的风险,但OPEC+后续将有继续增产的可能。   本周黄磷价格累计涨幅达4800元/吨左右。前半周价格大幅快速上调,价格由18200元/吨快速拉涨至21000-22000元/吨;后半周价格涨势放缓,在23000-24000元/吨震荡。云南地区限电加剧,5月24日晚云南地区要求所有黄磷企业停炉,限制时间到月底。本周黄磷供应继续下降。百川盈孚预计5月23日-5月29日期间产量7344吨,同上一周(5月16日-5月22日)相比产量下滑12.51%。部分下游企业前期原料库存消耗,不得不接受高价,主要集中在草甘膦、三氯化磷等行业按需补货。   截止5月28日,95%草甘膦原粉实际成交参考至4.55-4.6万元/吨,港口FOB7240美元/吨。原料价格上涨支撑草甘膦的成本,而部分生产商订单安排至9月,销售压力不大,需求上也推动了草甘膦价格持续高位。不过由于价格涨幅大,市场目前呈现缩量上行的格局。根据百川盈孚测算,当前草甘膦行业毛利已经达到1.9万元/吨,而年初行业毛利仅不到4000元/吨。   投资建议:   本月观点:   5月份化工品价格涨跌互现,跟踪的产品中50%产品价格环比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产品占比6%;40%产品价格环比下跌,跌幅超过10%的产品占比3%;另外10%产品价格持平。相比4月,5月化工品价格波动整体降低。与2020年同期相比,约88%的化工产品价格同比上涨。考虑到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我们判断当前化学原料及制品、化学纤维业公司的库存水平仍然较低,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公司产成品库存水平基本处于正常水平。从当前产品价格与经营水平判断,二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环比继续走高。   我们认为,经过前期调整,行业内周期性较强公司再次回到估值偏低区间,再考虑到二季度业绩环比有望继续走高,可能实际估值更低,另一方面,半导体新材料等子行业可能关注度持续提升。中期关注的子行业包括化肥、农药、化纤、维生素、基建相关化学品、新材料等,挑选各子行业优势龙头企业。   5月金股:光威复材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2)全球疫情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1-05-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