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01)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国内电动腔镜吻合器领跑者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国内电动腔镜吻合器领跑者

    个股研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0-07-26
  • 化工行业周观点:棕榈油王者归来,糊树脂继续上涨

    化工行业周观点:棕榈油王者归来,糊树脂继续上涨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本周化工板块表现强于大市,主要受原油价格上涨和部分化工产品供需格局改善的驱动。棕榈油价格大幅上涨,PVC糊树脂价格持续走高,MDI价格存在反弹可能,草铵膦、维生素等产品价格也受到市场因素影响而波动。报告建议关注受益于价格上涨的化工龙头企业,例如万华化学、赞宇科技、沈阳化工、利尔化学、新和成和龙蟒佰利等。 原油价格上涨及全球石油需求修复驱动化工板块 国际油价近两个月持续快速反弹,主要原因是OPEC+减产协议的有效履行以及全球石油需求的快速修复。EIA数据显示,全球石油消费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回升,下半年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原油价格温和上行仍可期待。原油价格上涨带动部分化工产品价格上涨,例如棕榈油。 部分化工产品供需格局改善推动价格上涨 报告详细分析了多个化工子板块的表现,指出部分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供需格局的改善。例如: 棕榈油: 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大主产区产量下滑,以及全球植物油库存持续下降,导致棕榈油供需趋紧,价格大幅上涨。 PVC糊树脂: 国内检修集中导致供应减少,同时疫情推动PVC手套需求持续增加,价格接近翻倍。 MDI: 下游需求复苏,同时国内部分装置停车检修,导致国内开工率低位运行,价格存在反弹可能。 草铵膦: 中间体供应紧张及行业低开工率,以及草甘膦禁用趋势,推动价格持续上涨。 维生素: 海外疫情反复影响全球维生素供给,下半年养殖行业回暖提升饲料需求,VA、VE价格长期上涨。 钛白粉: 原材料钛矿价格持续上行,且库存低位,价格有望继续上行。 主要内容 本周化工板块及子板块表现回顾 本周化工(申万)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3.1个百分点,体现了化工板块的强势表现。报告详细回顾了本周化工板块整体表现,以及PVC糊树脂、MDI、维生素、DMF、农药、钛白粉、油脂化工和碳酸二甲酯等多个化工子板块的具体情况,并对价格波动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数据显示,丁二烯、DMF、EVA、双酚A、丙烷涨幅居前,而丙酮、环氧乙烷、三氯乙烯、重苯、聚乙二醇跌幅居前。 投资建议及重点推荐公司 报告基于对市场和行业趋势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并重点推荐了以下几家公司: 赞宇科技: 国内日化和油脂化工双龙头,受益于棕榈油价格上涨,业绩弹性巨大。 万华化学: 全球聚氨酯行业龙头,受益于MDI价格反弹。 沈阳化工: 具备20万吨PVC糊树脂产能,受益于PVC糊树脂价格上涨。 新宙邦: “锂电池电解液+高端精细氟化工”双轮驱动,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利尔化学: 国内草铵膦龙头,受益于草铵膦价格上涨。 新和成: 国内VA/VE双龙头,受益于维生素价格上涨。 龙蟒佰利: 具备钛矿-钛白粉-海绵钛全产业链,受益于钛白粉价格上涨。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列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大宗产品价格下滑的风险、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以及化工产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总结 本报告对本周化工行业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数据分析和专业解读。原油价格上涨和部分化工产品供需格局的改善是推动本周化工板块强于大市的主要因素。报告重点分析了棕榈油、PVC糊树脂、MDI、草铵膦、维生素和钛白粉等产品的价格波动及原因,并推荐了多家有投资价值的化工龙头企业。 投资者需关注报告中提到的风险因素,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投资决策。 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开渠道,不保证其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0-07-24
  • 重磅产品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获批,向吸入制剂领军企业再进一步

    重磅产品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获批,向吸入制剂领军企业再进一步

    个股研报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07-24
  • 2019年中国传染与感染类POCT行业概览

    2019年中国传染与感染类POCT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中国传染和感染类POCT行业概览分析报告 中心思想 中国传染和感染类POCT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达37.8%,预计2018-2023年将保持20.2%的年复合增长率。 行业发展受重大传染病防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需求、分级诊疗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 行业内存在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包括技术平台替代和市场份额挤压。 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积极布局,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 主要内容 ## 市场综述与发展历程 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和感染类POCT是POCT按检测项目类型细分的类别,指对各类常见传染病、重大传染病及感染类蛋白标志物等进行现场筛查与即时检测的产品或服务。 分类: 艾丙梅传染病类、公卫传染病类、细菌或病毒感染标志物类。 应用场景: 医院(急诊科室)、基层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门诊)及急救等专业化场景。 2. 发展历程 初步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产品以定性检测为主,精确度低。 快速发展期: 步入21世纪,IVD技术导入,产品精确度提升。 高速发展期: 21世纪10年代,智能化、全自动化、精准定量化发展,本土龙头企业挂牌上市。 3. 市场规模 增长趋势: 2014-2018年市场规模从8.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31.4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37.8%。预计2023年达到78.7亿元人民币。 增长因素: 重大传染病防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级诊疗政策。 4. 产业链分析 上游: 试剂原料(抗原抗体自产自足)、仪器元器件。 中游: 传染和感染类POCT产品厂商。 下游: 终端场所(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终端用户(受检者)。 销售模式: 经销或代理模式为主。 ##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1. 重大传染疾病预防及监控力度加强 重大传染病危害性高,国家加强预防与监控,缩短紧急处理响应时间。 POCT产品有助于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应用需求提升。 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需求明显 抗菌药物滥用后果严重,国家出台政策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CRP检测有助于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驱动行业发展。 3. 分级诊疗政策推动 分级诊疗政策将诊疗需求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 POCT产品便捷、及时,助力分级诊疗政策落地。 ## 行业投资风险因素分析 1. 技术风险:方法学临床应用受限 金标法试剂检测范围有限,定性检测无法满足临床诊疗需求。 2. 市场风险:技术平台替代挤压市场份额 化学发光法等新技术平台出现,挤压传统POCT市场份额。 ## 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1. 政策支持 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优先审批创新医疗器械。 支持高精度即时检验系统(POCT)等产品升级换代。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2. 政策影响 国家对国产POCT产品鼓励,推动行业发展。 分子诊断等革新技术将成为行业突破口。 抗菌药物监管趋严,POCT行业将得到充分发挥。 ##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 前沿拓展:分子诊断类技术应用 分子诊断技术平台提升检测灵敏度与精确度。 分子诊断类技术应用于HBV、HIV、流感病毒等传染病病原体指标检测。 2. 企业发展:行业出清与技术创新 行业出清:中小型企业面临挑战。 技术创新:本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力。 ##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1. 竞争格局概述 市场参与者分为三类梯队:跨国企业巨头、本土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 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积极布局。 2. 投资企业推荐 星童医疗: 全自动免疫检测POCT产品及创新型免疫诊断平台系统企业。 南京诺尔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从事体外诊断产品、实验室仪器、多克隆抗体及临床POCT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中国最早从事即时检验(POCT)医学快速诊断的生物高科技企业。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传染和感染类POCT行业的市场现状、驱动因素、风险因素、相关政策、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到重大传染病防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需求、分级诊疗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 行业内存在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但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积极布局,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 未来,分子诊断技术应用和行业出清、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头豹研究院
    40页
    2020-07-24
  • 维生素D3行业专题:新标准优化竞争格局,VD3底部孕育新周期

    维生素D3行业专题:新标准优化竞争格局,VD3底部孕育新周期

    化工行业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维生素D3(VD3)行业正处于底部,孕育着新的上涨周期。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新国标优化行业竞争格局 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的VD3新标准,限制了脑干胆固醇的使用,促使行业转向更安全、更优质的羊毛脂胆固醇作为原料。这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并优化行业竞争格局,减少低端竞争,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供给侧收缩推动价格上涨 VD3价格波动主要受供给端影响。目前,VD3价格处于相对底部,但上游NF级胆固醇供给收缩,加上新国标的实施,将进一步限制供给,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VD3下游需求主要来自饲料行业(占比90%),其次是医药和食品行业。尽管2019年受非洲猪瘟影响,饲料需求有所下降,但目前生猪产能正快速恢复,饲料需求持续向好,长期来看,全球人口增长也将持续推动VD3需求增长。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VD3的特性、生产工艺、市场供需、主要企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维生素D3的特性及应用 VD3是人体和动物必需的营养素,主要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报告详细介绍了VD3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以及不同产品种类(饲料级、食品级、医药级)及其应用。 VD3油新标准及行业竞争格局 报告重点分析了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的VD3油新标准对行业的影响。新标准规定VD3油起始原料为羊毛脂胆固醇,限制了脑干胆固醇的使用,这将优化行业竞争格局,提升行业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报告还比较了不同VD3生产工艺(溴化/脱溴化氢法和氧化还原法)的优劣,并分析了NF级胆固醇的全球供应格局,指出花园生物在NF级胆固醇生产方面占据领先地位。 长期需求及饲料需求触底反弹 报告分析了VD3下游需求的构成,指出饲料行业是VD3的主要消费领域。报告通过数据展示了全球及中国饲料产量、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等数据,说明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饲料需求将持续向好,长期来看,全球人口增长也将持续推动VD3需求增长。 供给影响价格,底部孕育新周期 报告分析了VD3价格的历史波动情况,指出价格波动主要受供给端影响。报告总结了2007年至今VD3价格的七轮涨价周期,并分析了每一轮涨价周期背后的原因。目前,VD3价格处于相对底部,但上游胆固醇供给收缩,加上新国标的实施,将进一步限制供给,从而推动价格上涨,新一轮涨价周期正在孕育。 维生素D3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 报告介绍了国内主要的VD3生产企业,包括花园生物、新和成、金达威、浙江医药等,并对这些企业的产能、竞争优势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报告还指出了VD3行业面临的风险,例如新进入者导致竞争加剧、下游饲料需求低迷、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维生素D3行业市场、技术、供需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得出结论:维生素D3行业正处于底部,孕育着新的上涨周期。新国标的实施优化了行业竞争格局,上游胆固醇供给收缩,下游需求稳定增长,这些因素共同推动VD3价格上涨。投资者应关注相关上市公司,但同时也要注意行业面临的风险。 报告中提到的相关上市公司,例如花园生物,由于其在NF级胆固醇和VD3生产方面的领先地位,值得重点关注。 然而,投资者仍需谨慎,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以规避潜在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0-07-23
  • 新型康复器械前景广阔,国产龙头快速成长

    新型康复器械前景广阔,国产龙头快速成长

    个股研报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0-07-22
  • 功能糖行业隐形冠军,减糖大趋势下迎来增长契机

    功能糖行业隐形冠军,减糖大趋势下迎来增长契机

    个股研报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0-07-22
  • 石油和基础化工:标准升级系列之二:国家禁塑力度继续加码

    石油和基础化工:标准升级系列之二:国家禁塑力度继续加码

    化工行业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0-07-22
  • 石油化工行业点评-天然气:管网出让落地,市场化改革将提速

    石油化工行业点评-天然气:管网出让落地,市场化改革将提速

    化工行业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0-07-22
  • 每周炼化:涤纶长丝持续负利润?

    每周炼化:涤纶长丝持续负利润?

    化工行业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0-07-2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