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264)

  • 华熙生物21年年报点评:坚持长期主义,收入全线向好

    华熙生物21年年报点评:坚持长期主义,收入全线向好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香港Omicron疫情初步显示出下降趋势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香港Omicron疫情初步显示出下降趋势

  • 华熙生物(688363)2021年报点评:功能性护肤品驱动增长,10亿C端品牌诞生

    华熙生物(688363)2021年报点评:功能性护肤品驱动增长,10亿C端品牌诞生

  • 三大指数收涨,医疗器械行业表现强势

    三大指数收涨,医疗器械行业表现强势

    东方财富证券
    3页
    2022-03-11
  • 瑞尔集团(06639)IPO点评:高端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最大提供商

    瑞尔集团(06639)IPO点评:高端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最大提供商

  • 泰格医药(300347):主业持续亮眼,1、2月经营数据超预期,全年有望持续高增

    泰格医药(300347):主业持续亮眼,1、2月经营数据超预期,全年有望持续高增

  • 华熙生物(688363):多业务元年,功能护肤再翻番

    华熙生物(688363):多业务元年,功能护肤再翻番

  • 品质为先,智能升级,打造国际化注射穿刺服务商

    品质为先,智能升级,打造国际化注射穿刺服务商

    个股研报
      采纳股份(301122)   医用器械、兽用器械、实验室耗材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公司专注制造注射穿刺器械、实验室耗材,是国内领先的注射穿刺服务商。公司建立了完备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是行业内较早建立完备质控体系的厂家,公司产品获得广泛的认可。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同比下降12.47%,主要系口罩业务2020收入上涨所致,剔除口罩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78.45%。   穿刺注射器械市场需求量大,中国是主要的注射器生产和出口国   根据医械研究院数据,2019年我国医用耗材在医疗器械行业中市场占比达32%,国内行业增速约为20%。预计2020年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达970亿元,同比增长25.97%。低值医用耗材中,注射穿刺类市场份额约为低值医用耗材市场的30%,市场规模约291亿元。QYRResearch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一次性注射器产量占全球产量大约34.7%。根据OEC数据,2018年,注射器全球贸易总额为49.1亿美元,中国注射器出口金额占比为11.32%位居第二,仅次于美国的13.68%。   产品力构筑竞争优势,海外客户积累深厚   公司产品销售以境外地区为主,剔除口罩业务影响,主营业务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在80%以上。公司拥有稳定上下游供需,与知名客户形成粘性,境外客户包括Neogen、Medline、ThermoFisher、Mckesson等世界知名企业。由于客户对于供应商甄选较为严格,公司部分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公司已成为其中部分客户的独家供应商,合作可持续性较强。   产品质量获国际认可,研发实力行业领先   公司主营产品及相关核心技术均系自主研发形成,部分产品在工艺流程设计、材料开发、功能实现等方面具有自我特色。公司自主开发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及自动化仓储系统实现了行业引领,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公司通过了ISO13485、MDSAP等多项质量体系管理认证,主要产品均获得了CE认证或美国FDA产品注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79、10.34、15.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3.05、4.15亿元,采用可比公司PE相对估值法对公司进行估值,我们选取康德莱、拱东医疗、诺唯赞、昌红科技作为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2年目标PE为48倍,目标价为101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①募集资金项目实施风险;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③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风险;④中美贸易摩擦引致的出口业务风险;⑤客户集中风险;⑥口罩业务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⑦产品质量控制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3-11
  • 新股专题覆盖:仁度生物(2022年第18期)

    新股专题覆盖:仁度生物(2022年第18期)

    个股研报
      仁度生物(688193)   (新股专题覆盖报告旨在针对近日询价上市公司进行简单的研究梳理)   投资要点   本期共1家公司询价,3月16日(下周三)科创板上市公司“仁度生物”将询价。   仁度生物(688193):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专注于RNA恒温扩增技术和产品的生命科学企业之一,致力于开发临床需求尚未满足的创新诊断技术和产品。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2.5亿元/2.9亿元,YOY依次为43.01%/152%/16.97%,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61.5%;实现归母净利润0.04亿元/0.61亿元/0.65亿元,YOY依次为111.67%/1541.45%/5.28%,2019年开始扭亏为盈。根据公司初步预测,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约20.26%至35.69%。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内RNA分子诊断领域的先行者及领先者之一,基于自主的SAT专利技术平台已经打造了从原材料酶、试剂到设备完整的技术及产品体系。公司是国内最早推出生殖道、呼吸道和乙肝检测领域以RNA为检测靶标的核酸检测试剂产品的厂商;目前,公司在国内性传播感染分子诊断行业市场份额已经达到28.5%(2019年),位列细分市场第一位。同时,基于自主研发的特有活菌检测SAT专利平台,公司已经形成覆盖生殖道、呼吸道、肠道病毒、血液筛查等多个感染疾病领域的试剂盒产品,并实现了核心原材料酶的工业化自产,及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打造了相对完整的RNA分子检测技术产品体系,具备明显的细分行业竞争优势。2、公司产品商业化已经在逐步推开,并获得了国内知名医院的认可。公司的RNA恒温扩增技术依旧处于推广发展阶段。伴随着新的RNA检测靶点越来越多、RNA分子诊断在部分领域优势凸显,公司的RNA恒温扩增技术(SAT)商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截至目前,公司获得包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知名医院的认可和使用,产品覆盖全国500余家医疗机构并与其中近300家三级甲等医院保持着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公司也与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艾迪康等开展合作。3、公司在血液感染领域有所突破,可能逐渐成为新增长点。2021年,公司通过成功研发全球首款乙肝精准诊疗新指标HBVRNA检测产品,切入血液感染检测领域。同时,从公司研发管线来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等血液感染领域研发进展较快,有望继续取得突破。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分子诊断同行业上市公司主要有硕世生物、艾德生物、凯普生物、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假设以上述公司来看同行业情况,其中,由于硕世生物、凯普生物、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受疫情催化较为显著,平均收入规模(前三季度)达到22.28亿元,平均PE-TTM为9.67X;而艾德生物则相对未受到疫情催化,平均PE-TTM为51X。比较来看,仁度生物收入体量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虽然公司同样受到了新冠疫情催化,但由于本身体量较小及新技术适应范围限制,体量扩张程度会低于硕世生物、凯普生物、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等;毛利率上仁度生物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03-11
  • 药物安评领域优质公司,背靠生物药高速成长

    药物安评领域优质公司,背靠生物药高速成长

    个股研报
      昭衍新药(603127)   报告摘要   中国药物安评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景气度仍维持较高水平。药物安全性评价是医药研发外包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及中国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市场规模分别占全球及中国 CRO 行业市场规模的 7.7%和6.1%。根据 Frost&Sullivan 报告,中国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1.4 亿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4.2 亿美元,CAGR 高达 31.7%。从 CDE 受理创新药 IND 数量上来看, 2020 年受理数达到 1526 个,同比增长 51.99%,2016-2020 年复合增长率为 32.04%。从国内医药研发投入来看,中国医药研发投入 2021 年将达到 335 亿美元,而 2016 年仅为 119 亿美元, 2016-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21.3%。从国内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情况来看,2011-2021 年国内总融资额快速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41.45%,预计 2021 年同比增长超 38%,综合来看,中国药物安评行业景气度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   公司为国内药物安评领域优质公司,开启全球化布局。公司成立于1995 年,截至 2021 年底已拥有超过 2000 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在北京、苏州、重庆、梧州、广州、上海以及美国加州、波士顿均设有子公司。公司业务主要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药代动力学及药理和药效学研究,其中药物安全性评价为公司核心业务。根据 Frost&Sullivan数据,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合同研究组织,按 2019 年的收入计,市场份额高达 15.7%。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公司于 2019 年 12 月以 2728 万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临床前 CRO 公司 Biomere,2020 年全年承接订单总额为 1.6 亿元, 助推公司境外客户数量大幅提升,从 2019 年末的 24 个增长至 2020 年 9 月末的 111 个,2021 上半年母公司新签海外订单约 7300 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 80%。公司股权激励常态化,较好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2018-2020 年公司连续 3 年对高管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实施大范围股权激励计划,涉及约 1200 人次,实现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绑定。   生物药领域发展快速+动物资源保障,推升公司未来业绩确定性。 公司业务生物大分子占比较高,在大分子领域的项目经验丰富,竞争力强,数据显示我国生物药 IND 增速大于化药,未来公司有望依托生物药快速发展。对于动物资源,公司从 2019 年 11 月开始在广西梧州建设动物基地,截止 2021 年 6 月底,基地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后能饲养约 1 万头非人灵长类动物,料将提高公司动物实验模型的自给率,有效控制成本,同时为订单增速提供保障。GLP 资质是公司高速增长护城河。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服务的 CRO 企业需具备 GLP 认证, GLP 实验室建设标准高,难度大,时间长,且各国 GLP 认证标准及流程存在差异。 2017 年至 2020 年, 全国有 28 家合同研究组织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 GLP 证书;OECD 与 FDA 在 GLP 资质的审批方面更为严格,目前在中国通过 FDA 审评的实验室仅有 14 个,昭衍新药共两个。   盈利预测和评级:   我们认为,2022-2023 年公司业绩仍将维持较高增速,一方面,我国药物安评市场继续维持高景气,且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将显著受益行业红利;另一方面,公司正向产业链上下游及国际化方向做拓展,业绩新增长点明确。 截止至 2022 年 3 月 9 日,公司的收盘价为 106.15元,总市值为 405 亿元,我们预计 2022-2023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1.43亿元和 30.3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7.81 亿元和 10.80 亿元,对应的 2022-2023 年 EPS 分别为 2.05 元/股和 2.83 元/股,市盈率分别为 51.82 倍和 37.48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汇兑损失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6页
    2022-03-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