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3264)

  •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下跌2.07%,推荐关注抗原检测全产业链需求爆发

    医药行业周报:本周医药下跌2.07%,推荐关注抗原检测全产业链需求爆发

  • 泰恩康(301263):创新驱动型综合性医药企业

    泰恩康(301263):创新驱动型综合性医药企业

  • 医药行业重大事项点评:新冠自检放开,看好药房板块受益弹性

    医药行业重大事项点评:新冠自检放开,看好药房板块受益弹性

  • 东方生物(688298):新生代国际化IVD龙头,后新冠检测时代全线业务全球化布局加速

    东方生物(688298):新生代国际化IVD龙头,后新冠检测时代全线业务全球化布局加速

  • 获医药中间体大额订单,进军GMP中间体打开延伸空间

    获医药中间体大额订单,进军GMP中间体打开延伸空间

  • 仁度生物(688193):国内RNA分子诊断领域先发优势企业

    仁度生物(688193):国内RNA分子诊断领域先发优势企业

  • 事件点评:新冠抗原试剂盒获批,跻身百亿居家检测市场

    事件点评:新冠抗原试剂盒获批,跻身百亿居家检测市场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公司于 3 月 11 日公告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可用于检测新冠病毒感染疑似人群口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中的 N 抗原和 S 抗原,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辅助和补充,配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策略,进一步提高“早发现”能力。   3 月 11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抗原应用方案(试行),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由于当前国内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短时间内多地出现散发式疫情,且抗原检测试剂盒方便快速且可用于自检的特性,国家发布新冠抗原应用方案作为核酸检测的有效辅助和补充。当前国内批准的抗原试剂盒仍为抗原检测专业版,但今日卫健委发文也明确了家用自检的使用流程及购买渠道,因此我们预计未来抗原家用自测版审批也将快速落地(专业版与自测版产品基本相同),相关产品需求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当前抗原试剂竞争格局良好,有望带来可观利润弹性。 截至 2022 年 3 月 11日, 国内一共有 5 家企业的新冠抗原试剂获批,分别是万孚生物、金沃夫生物、华大因源、 华科泰生物和诺唯赞,竞争格局良好,本次应用方案放开将直接利好有自产原料且产能充足的企业,诺唯赞作为抗体抗原试剂龙头企业,本次有望充分受益。 短期来看,我们预计新冠抗原检测会在东部地区试行, 在产能供不应求,竞争格局良好的情况下, 我们假设产品出厂价在 6-10 元/人份, 基于 10%-50%的渗透率范围取中位值 30%,则对应国内每月新冠抗原检测市场空间在 80.6-134.4 亿元。 ( 具体测算参见报告《医药行业一周一席谈:新冠抗原检测风已来,催生每月百亿检测需求》)   产业链自主可控,终端产品日臻丰富。 诺唯赞作为分子类科研试剂的龙头公司,可自主研发生产新冠检测试剂盒等相关生物试剂原料,具备成本和规模优势。此次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获批,在进一步丰富公司新冠相关终端检测产品系列的同时,提高了公司整体竞争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分子类科研试剂龙头,随着终端产品系列的逐步完善和全球化布局逐步推进,未来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叠加新冠核酸原料和抗体抗原试剂带来的利润增量,投资价值显著。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为18.64/23.36/26.73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6.78/8.07/9.61 亿元,对应 PE 倍数 63×/53×/44×。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放量不及预期风险;竞争格局恶化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13
  •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报告:新冠抗原检测市场已经放开,检测试剂盒全产业链将会受益

    医疗器械行业点评报告:新冠抗原检测市场已经放开,检测试剂盒全产业链将会受益

    医疗服务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确立,基层自检有望缓解防疫压力   2022年3月11日国务院新冠联防联控综合组下发《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将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试用人群:(1)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伴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a.针对抗原检测阳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向辖区疾控部门报告。b.针对抗原检测阴性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予以对症治疗、嘱其居家观察,自就诊当日起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检测。c.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抗原检测试剂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可通过省级集中招采,不断降低检测试剂价格,减轻检测费用负担。(2)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由相关管理部门做好组织管理。在隔离观察期按照现行的有关防控方案要求开展核酸检测,并在前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3)有抗原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有自我检测需求的,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自行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新冠病毒防控形势发生改变,抗原检测将成补充手段   今年2月以来,新冠疫情在国内多个地区集中爆发,新增病例较多,使得城市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加大。集中大规模核酸筛查所消耗医疗资源较大,部分地区作为核心新冠核酸检测机构的医院也涉疫情,核酸分子诊断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抗原检测因其快速便捷等优点,可以加快封控地区的居民大规模筛查速度,降低政府疫情防控成本,缩短相关疫情区域的隔离时间。因此抗原检测在国内具有潜在的蓝海空间,尽管新冠检测的主流手段和金标准仍会是核酸检测,但不可否认抗原检测作为核酸检测方式的补充意义重大。   抗原检测方式逐步推行,相关试剂盒及上下游产业链将直接受益   目前,国内共批准5家新冠抗原快速检测POC专业版试剂盒产品,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可在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的家用自测版产品目前还没有产品获批,新政策出台有望加速家用版审批速度。已获批厂家有望取得先发优势,率先取得营收放量。此外,在上游原材料端:(1)掌握生物试剂上下游技术并积极向生物试剂下游终端产品延伸,产品种类齐全,精耕重组蛋白、抗体等细分领域的公司将直接受益。(2)生产抗原检测取样管的高分子耗材生产厂家,特别是依托高分子耗材生产线技术和模具开发优势的厂商需求量将会推动产能进一步释放。在抗原检测试剂盒的零售终端,具备门店分布广泛特征的药店龙头公司,因其规模效应有望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推荐及受益标的   推荐标的:义翘神州、昌红科技、益丰药房、老百姓(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受益标的:诺唯赞、百普赛斯、菲鹏生物、九安医疗、东方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可孚生物、热景生物、乐普医疗、亚辉龙、明德生物、基蛋生物、奥泰生物、鱼跃医疗、一心堂、大参林、健之佳。   风险提示:行业黑天鹅事件、疫情恶化影响生产运营。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03-13
  • 和元生物即将上市,专注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

    和元生物即将上市,专注基因治疗CRO、CDMO服务

  • 新冠小分子中国临床领先,PD-1冲刺美国上市

    新冠小分子中国临床领先,PD-1冲刺美国上市

    个股研报
      君实生物(688180)   投资逻辑   国际水平的研发实力,已获验证。公司多个项目为中国或全球首个获批。①2018 年,特瑞普利单抗成为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的国产 PD-1 单抗;② 2019与 2020 年,BTLA 单抗分别在美中获批临床,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潜在重磅新免疫检测点抑制剂;③ 2021 年,埃特司韦单抗,是首个获美国食药监局(FDA)紧急使用授权的中国原研新冠中和抗体;④ 2021 年,VV116,成为乌兹别克斯坦首个批准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目前已完成国内 I期临床,正处于全球多中心 II/III期临床中,大概率年内完成并提交上市申请。    全球快速商业化能力,已兑现并升级中。① 特瑞普利单抗,进医保后的中国年销售额在十亿元量级;在美加地区与 Coherus 合作。公司已于 2021 年获得1.5 亿美元首付款并共计将获得最高 11.1 亿美元合作总额(含另两款临床阶段创新药)及销售分成。③ PD-1 是百亿美元量级的全球免疫重磅药,FDA 将在2022 年 4 月 31 日确定特瑞普利单抗治疗鼻咽癌的上市结果;公司已于 2021年完成 FDA 期中审查;产品符合“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认为,如果FDA 接受视频可替代现场核查,或将造就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新里程碑事件。   可持续创新的成长性确定,在研管线丰富,近 40 亿定增再添助力。除已获批的 PD-1、阿达木单抗、新冠中和抗体和小分子药物外,公司在研管线 45 项,2021 年研发支出近 21 亿元。2022 年的催化剂有:① 获批:PD-1 美国鼻咽癌,中国非小细胞肺癌;②PD-1 新适应症提交上市:中美 1 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肝癌术后辅助,美国食管鳞癌;③数据读出:多项 PD-1 新适应症,PSCK9(昂戈瑞西单抗)、BTLA-4、IL-17A、PARP 及 PD-1/TGF-β等临床。盈利预测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公司 2021 年总营收过 40 亿元;我们估计来自特瑞普利单抗销售收入,Coherus 合作的首付款项 1.5 亿美元,以及与礼来合作的新冠中和抗体的销售分成与里程碑收入近 2 亿美元。我们认为,公司未来 3 年收入将主要来自于特瑞普利单抗、VV116 和 VV993、阿达木单抗以及 2023 年即将获批的昂戈瑞西单抗和 PARP 抑制剂。我们预计,公司 2021/22/23 年销售收入为 40.1/31.5/45.9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7.39/-2.85/0.23 亿元。   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采用 DCF 和市研率法对公司估值并审慎取平均值,认为公司未来 6-12 个月合理市值为 746 亿元,对应定增前目标价 81.92 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    研发进程、进医保销量不达预期的风险;监管政策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2-03-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