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1944)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经过6月份的短暂反弹,全球健康产业投融资7月份复苏乏力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经过6月份的短暂反弹,全球健康产业投融资7月份复苏乏力

  • 医药生物行业新冠疫情数据周报:海外及国内确诊病例环比回落

    医药生物行业新冠疫情数据周报:海外及国内确诊病例环比回落

  • 康缘药业2022H1中报点评:疫情影响可控,核心品种高增

    康缘药业2022H1中报点评:疫情影响可控,核心品种高增

  • 牧高笛(603908):精准卡位掘金场景,打造健康生活产品矩阵,装备走出去理念走进来

    牧高笛(603908):精准卡位掘金场景,打造健康生活产品矩阵,装备走出去理念走进来

  • 新材料行业周报:国内外政策逐步出台、落地,生物可降解塑料前景广阔

    新材料行业周报:国内外政策逐步出台、落地,生物可降解塑料前景广阔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整体:上周(2022.07.25-2022.07.31),沪深300涨跌幅-1.61%,上证指数涨跌幅-0.51%,创业板指涨跌幅-2.44%。基础化工涨跌幅0.33%,跑赢沪深300指数1.94个百分点,跑赢上证指数0.8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77个百分点,其周涨跌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5位。   板块:上周新材料指数涨跌幅0.38%,跑赢沪深300指数1.99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82个百分点,跑赢上证指数0.89个百分点。新材料指数板块中各子行业行情大部分上涨,本周涨幅前三的子行业分别是膜材料(6.32%)、OLED材料指数(3.9%)、有机硅(2.27%),跌幅唯二的子行业分别是锂电化学品(-4.26%)、碳纤维(-2.21%)。   个股:上周新材料板块中,实现正收益个股占比50%。涨幅居前的个股有美瑞新材(28.99%)、濮阳惠成(24.17%)、明冠新材(18.37%),跌幅居前的个股有中伟股份(-11.75%)、振华新材(-8.94%)、当升科技(-8.51%)。   估值:截至2022年7月24日,当前创业板指PE(TTM)为53.31,过去三年平均PE为58.73,新材料指数PE(TTM)为33.26,过去三年平均PE为42.73,新材料指数相对创业板指溢价率为-37.61%。   行业要闻   1)卓尔宇航全碳纤维复合材料国产轻型飞机ZA800正式首飞   2)多家电池企业即将登陆瑞交所上市   3)投资为60亿!宝明科技拟投资锂电池复合铜箔项目   4)宁德时代公司M3P电池已经量产,明年将推向市场应用   核心观点   短期观点:   国内外政策逐步出台、落地,生物可降解塑料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塑料污染治理顶层设计不断完善。2020年1月19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业内又称新“限塑令”),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三个时间段,分步骤、分领域,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整体工作,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或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可降解塑料替代率快速上升,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国内的PLA、PBAT已经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并且还有大批生产线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中,PHA、PCL、PPC等生物降解塑料的产能、应用量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在一系列绿色生产和消费领域出台了大批法律法规和相关措施,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塑料污染治理和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传统塑料市场庞大,PLA等可降解塑料迎替代机遇。以国内市场来看,中华环保联合会塑料循环普惠专委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为9574.1万吨,塑料制品产量为8184.2万吨,产量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1/3,传统塑料存在庞大的替代空间。按照原料来源分类,生物可降解塑料可分为石油基和生物基,石油基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PBAT、PBS、PCL,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PLA、PHA,其中,PBAT和PLA是目前市场使用的主力。PLA是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绿色塑料,由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制成乳酸,作为制造聚乳酸原料的产业环节;聚乳酸中游环节主要承担以乳酸为原料提取丙交酯,以及丙交酯聚合形成纯聚乳酸后通过复合改性形成下游所需求的复合改性聚乳酸。PLA生产工艺中的丙交酯环节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短期来看拥有丙交酯产能和技术的企业优势明显,建议关注具有完整的PLA生产技术工艺、且可大规模生产的待上市企业海正生材。   风险提示   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政策风险;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2-08-02
  • 增持杏脉、复拓,数字医疗、创新孵化再发力

    增持杏脉、复拓,数字医疗、创新孵化再发力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2年7月31日,公司发布公告确认,(1)拟出资4.02亿元增持上海复拓股权,公司持有股权由51%增至100%;(2)拟出资4.12亿元增持杏脉科技股权,集团持股比例由28%增至73%。   点评   全资拥有上海复拓,投资多个科创孵化项目。(1)上海复拓,是2017年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下含科创孵化平台复星领智和从事微创医疗器械开发的复拓知达。复星领智,目前主要孵化4家公司,基因细胞治疗产品开发公司精缮科技、微生态菌群产品开发菌济健康、肿瘤精准治疗算法开发深爱科技以及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星肽原。精缮科技,已有一款产品提交IND,其他尚处早期。(2)根据市场法估值,上海复拓股东权益估值约为8.21亿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上海复拓总资产为4.93亿元。此前,公司拥有上海复拓51%的股权,待交易完成后将增至100%(3)上海复拓布局早期创新项目,加速前沿技术成果转化;公司进一步提高创新孵化平台持股比例,符合公司创新战略。   杏脉科技并表,AI数字医疗领域拓展。(1)杏脉医疗,是2018年成立的医疗影像及病理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科创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结合医疗设备以实现AI辅助诊断。目前,杏脉科技已有超40款AI辅助诊断产品、已进入全国超500家医院,应用于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科室。(2)杏脉科技尚处商业化探索初期,2021年杏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354万元;根据市场法评估,杏脉科技权益估值约为8.02亿元。此前,公司拥有杏脉科技28.23%的股权,待交易完成后将增至72.63%;此次公司增资4.12亿元,将用于杏脉科技的研发投入、市场推广以及日常运营;有助于数字医疗领域的拓展。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年营收448.56/516.74/596.8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4.83/64.51/77.18亿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21/18/15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不达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产品盈利能力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02
  • 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有望提速

    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有望提速

    个股研报
      福瑞股份(300049)   投资要点   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2年中报业绩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0.26~0.3亿元,同比下降 29%~38.4%,扣非净利润 0.27~0.31亿元,同比下降 19.1%~29.5%。    剔除激励费用影响,内生业绩符合预期。上半年摊销股份支付费用约 1673万元,加回后 2022H1 内生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0.44~0.48 亿元(+14.2%~24.6%),按中值测算,同比增长 19.4%,考虑到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业绩符合预期。下半年股权激励费用摊销将大幅减少,同时疫情影响减弱,预计下半年表观收入和内生业绩都将提速,全年有望实现激励目标。   NASH 诊断和治疗进展推进,仪器业务迎来催化。预计上半年仪器业务增长15-20%,国外市场恢复稳健增长。近期 NASH诊断指南和治疗药物相关事件催化不断,1)首先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协会新的临床实践指南(AASLD)更新,加强了纤维化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 (VCTE) 用于 NAFLD和 NASH 成人和儿童的筛查、诊断和管理;2)其次诺和诺德官网宣布,将与公司子公司 Echosens™开展合作,以推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早期诊断,并提高患者、医疗提供者以及其它利益相关方对该疾病的认知。3)近日 InterceptPharmaceuticals 公布其药品奥贝胆酸(Ocaliva,obeticholic acid,OCA)在REGENERATE 关键临床 3期试验的新中期分析积极结果,显示 OCA 在 NASH患者意向性治疗(ITT)人群中达成试验主要终点,Intercept 将据此再次提交OCA 的新药申请(NDA);在上述催化下,仪器业务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药品业务自主定价迎来第二波发展。预计上半年药品业务增长 15-20%,由于疫情影响逐渐减弱,预计下半年药品业务有望提速。公司独家产品复方鳖甲软肝片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首个抗肝纤维化药品,目前中国每年约有 700 万肝硬化患者,假设抗肝纤维化中药渗透率为 10%,公司市占率 25%,则软肝片市场空间在 10亿元以上,随着公司逐渐开拓院外市场,成功实现了向自主定价销售转变,预计 2022 年收入和净利润有望大幅增长。   公司为我国肝病诊疗龙头企业,器械+药品+服务三发驱动业绩迎来拐点。公司的 Fibroscan 肝纤维化诊断设备为全球首创,已成为临床肝纤维化无创即时检测首选设备;独家产品复方鳖甲软肝片为肝纤维化临床指南推荐用药,受益于国家对中药行业的支持和公司院外 OTC市场的开拓,有望成为业绩主要驱动力;儿科医疗健康管理拓展公司医疗服务业务的潜力,目前已在成都开设三家门诊部,预计 2022年有望逐步开始异地扩张。公司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为 2021~2023净利润为 1、1.5、2.5 亿元,高速增长彰显管理层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不考虑股权激励摊销的影响,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 1.5、2.5、3.3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药品院外拓展不及预期、NASH药物进展不及预期、海外疫情复发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02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首款国产口服药获批,重点看好消费医疗边际向好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首款国产口服药获批,重点看好消费医疗边际向好

    生物制品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7.25-7.29日,下同),A股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3.77%,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2.16pct、跑输创业板综指1.32pct。在申万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排名第31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5.97%,跑输恒生指数3.78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排名第11位。   本周观点:首款国产口服药获批,重点看好消费医疗边际向好   首款国产新冠口服药获批,加速复苏节奏。7月25日,国内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阿兹夫定片可以显著缩短中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比例,达到临床优效结果:首次给药后第7天临床症状改善的受试者比例阿兹夫定组40.43%,安慰剂组10.87%(P值<0.001),受试者临床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阿兹夫定组与安慰剂组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值<0.001);安全性方面,阿兹夫定片总体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阿兹夫定组与安慰剂组无统计学差异,未增加受试者风险。在目前海内外疫情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国产自主可控的新冠口服小分子药获批,有助于缩短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减轻防控压力,并进一步助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强化消费复苏逻辑。   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8日召开会议,要求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和新疫苗新药物研发。我们认为在国家政策鼓励下,后续将有更多有效的新冠疫苗和药物陆续落地,进一步推进复苏进程,利好终端医疗消费(眼科、牙科、医美等)、院内诊疗和临床试验正常化(院内制剂、耗材、CXO临床服务等)以及海外进出口顺畅平稳(创新药、防疫耗材和设备等)。   投资建议   维持医药生物行业“增持”评级。在有序复苏和“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平衡下,我们认为市场将持续围绕“防疫和复苏”的主线逐步推进,复苏可能会成为更为重要的方面,重点关注药房、医疗服务、消费医疗、院内诊疗等复苏板块,以及新冠和猴痘疫情相关的检测、口服药、疫苗等板块。重点公司可关注:益丰药房、明德生物、奕瑞科技、康德莱、亿帆医药、可孚医疗、百济神州、惠泰医疗、悦康药业、欧普康视、南新制药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页
    2022-08-02
  • 2022年中国监护设备行业概览

    2022年中国监护设备行业概览

    医疗器械
      按监护设备的分类较为模糊,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体系,只能从使用场景以及设备类型进行分类。从设备使用场景来看,监护设备可以分为三类:医院监护,康复监护以及家庭监护   随着我国医疗资源的丰富,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收入的提升,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监护设备的需求量稳步提升,预计在2025年监护仪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2.7亿人民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关于乡村建设,养老服务,医疗新基建以及全面医疗保障等计划使得医院床位数扩容,同时将带来配套监护设备总量的提升   由于国内监护设备竞争状态趋于稳定,当下各公司占比维持稳定,除了争夺国内医疗新基建的份额外,各个公司在持续发掘海外业务与提高高端业务占比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2-08-02
  • 医疗行业研究周报:各版块经营改善明确,Q3-Q4打个翻身仗

    医疗行业研究周报:各版块经营改善明确,Q3-Q4打个翻身仗

    医疗服务
      行业观点   随着局部疫情受控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消费医疗和院内诊疗流量有望显着恢复,医疗板块业绩增速大概率在Q3回升。医保收支结余情况稳定,市场对医保控费和器械集采的预期较为充分,政策面预期趋于稳定。科创板开市三周年,医药创新成长持续推进,鼓励创新永远是医保与医疗监管的最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板块当前市场预期和估值普遍较低,而业绩与政策改善迹象明显,行业长期成长确定性强,布局性价比处于五年来最高点。建议围绕消费、创新、出海三大方向展开布局。   医疗器械板块:6月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增速回正,物流运输显着好转。6月中国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金额增速出现明显好转,目前国内物流情况已得到明显恢复,未来医疗器械出口金额有望重新回到高增长轨道。创新医疗器械生产供应及终端医院需求已开始逐步恢复,下半年可择期术式将迎来手术量的反弹,医院对于设备的采购也将迎来高峰。2022年集采等政策预期已相对充分,板块整体估值性价比突出,未来业绩与估值有望迎来双重修复。   医疗服务板块:专科医疗服务旺季来临,关注重点企业业绩反弹机会。局部疫情对线下诊疗的影响缓解,民众就诊便捷度提升,专科医疗服务旺季来临。爱尔眼科长沙新总院正式开诊,将开展前沿性眼科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促进区域疑难眼病会诊中心建成,并对全国各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   消费医疗板块:线下门店运营逐步好转,看好头部企业业绩恢复。医美板块:深圳发文明确支持电子类医疗美容产品、生物类医疗美容产品、医疗美容服务行业以及化妆品生产技术创新与发展,医美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中药板块:看好OTC细分领域,板块发展确定性较强。部分品牌OTC在院外市场占比较大,整体受降价因素影响较小。药店板块:辽宁省发文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头部药房优势强化。消费医疗器械:近视防控监测和干预举措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看好暑期医疗服务终端的角膜塑形镜、离焦镜等消费医疗器械的持续放量。   生物制品板块:生长激素增长确定性再提升,血制品行业整合持续推进。长春高新完成股权激励首次授予,增长确定性再提升,旗下控股公司金赛药业EG017软膏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天坛生物拟购买西安回天股权,开拓陕西省业务布局。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总体下降,金迪克四价流感疫苗获得批签发,建议关注北方流感疫情后续演进态势与头部公司出货情况。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延续前期观点,从业绩面、政策面、机构持仓和市场估值等维度考虑,我们认为医疗板块底部拐点已经出现,下半年改善在即,建议在当前时点加大医疗板块配置,围绕消费、创新、出海三大方向展开布局。   建议重点关注细分优质赛道行业龙头公司,长春高新、迈瑞医疗、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爱美客等。   风险提示   疫情反弹影响超预期、集采降价控费政策范围与力度超出预期、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研发效率下降风险、机构持仓统计误差。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08-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