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01)

  • 专注现代中药,2022为品牌OTC建设起步之年

    专注现代中药,2022为品牌OTC建设起步之年

    个股研报
      新天药业(002873)   平安观点:   公司专注现代中药, 业绩稳健增长: 公司主要从事以妇科类、泌尿系类疾病用药为主,且涵盖乳腺甲状腺类、抗感冒类、清热类、抗肿瘤类等多个领域的中成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目前拥有药品生产批件 32个,其中坤泰胶囊、宁泌泰胶囊、 苦参凝胶、夏枯草口服液为四大主导产品,均为国内独家品种。 公司经营稳健,业绩恢复增长,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9.7 亿元,同比+29.15%,归母净利润 1.01 亿元,同比+35.76%。   中药政策鼓励传承创新, 中药新药获批数量创新高: 自 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国家不断出台重磅支持政策推进中医药行业发展,鼓励中药传承与创新。同时,持续优化中药审评审批管理,完善中药分类注册管理,建立了“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 2021 年,中药新药 NDA 申请受理数量为 10 个,批准中药新药上市 12 款,占近五年中药获批新药总数的 54%,数量创近五年新高。   在研产品管线丰富, 增资布局小分子化药领域: 公司现拥有龙岑盆腔舒颗粒、苦莪洁阴凝胶、术愈通颗粒 3 个中药新药产品且均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拥有中药配方颗粒品种 445 个,同时持续开展对重点产品的临床医学研究, 积极进行二次开发。 公司四次增资汇伦生物, 进军小分子化药领域,截至 2021 年末持股比例为 14.88%。 汇伦生物先后获得“注射用西维来司他钠”等十余个药品注册批件,现已陆续上市并实现规模化销售。   OTC 推广继续展开,品牌建设逐渐起步。 2022 年,公司继续“以临床疗效拉动 OTC 渠道市场”, OTC 推广活动在大部分区域正常进行, 品牌建设虽受到疫情影响有所延迟,但目前已在试点省市全面展开;加强展开“和颜”品牌建设, 其推广正在四个省份进行试点,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投放、 药店推广活动及消费者体验和宣传活动等进行宣传,着力将“和颜” 打造为独特的女性健康品牌。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 亿、 1.87亿、 2.3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2022年 PE 为 19.5X。 当前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水平,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 行业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及目录调整等政策陆续实施,部分药品价格面临下降风险。 2) 产品研发风险:药品研发周期长、难度高、投入成本大,存在不能顺利上市、研发周期延长、关键技术和人才流失等风险。 3)渠道推广及市场开发不及预期:新兴渠道的推广及开发需要一定渗透时间,同时院端及院外市场的覆盖受各地政策影响较大,销售情况存在不确定性。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05-16
  • CDMO及制剂业务高速增长,驱动公司业绩迎来拐点

    CDMO及制剂业务高速增长,驱动公司业绩迎来拐点

    个股研报
      美诺华(603538)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1季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58亿元,同比增长5.43%,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下降8.62%,扣非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56.46%。2022Q1公司实现营收5亿元,同比增长47.86%,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128.94%,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142.75%。   点评:   2022Q1业绩超预期,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及运费上涨等影响,2021年公司的原料药中间体业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21.5%。公司推动一体两翼发展策略,持续加快CDMO和制剂业务发展,2021年CDMO业务实现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18.31%,项目数达到200多个,新签项目较多。受益于制剂中标广东13省集采联盟,2021年公司制剂业务实现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103.58%,保持翻倍以上增速。2022Q1公司原料药业务恢复增长,CDMO和制剂维持高速放量,驱动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近130%的增速。   2022Q1毛利率及净利率创历史新高。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37.29%,同比变动0.84pct,净利率12.56%,同比变动-1.94pct,2022Q1公司毛利率达到40.49%,净利率达到25.35%,均创历史新高。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3%、20.36%、1.77%、7.02%,同比变动1.13pct、1.96pct、-1.14pct、1.82pct。   在研项目丰富,产能扩张带来业绩快速增长。2022-2024年处于行业专利药到期大年,公司积极布局沙班类、列净类、列汀类、达比加群酯等产品。制剂板块,快速研发公司原料药具有优势的品种,积极参与国家集采,加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CDMO板块,公司与默沙东签订10年战略合作协议,第一批项目合作顺利,预计2023年将逐步贡献较大增量。此外,公司抓住国内创新药发展东风,与济民可信等国内创新药企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开展CDMO业务。2021年安徽美诺华新增产能500吨,总产能达到980吨,浙江美诺华新增产能520吨,总产能达到900吨,宣城美诺华现有产能460吨,二期开工建设1200吨产能的生产基地。美诺华天康药业预计今年新增制剂产能30亿片,总产能将达到45亿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9.93、27.29、34.61亿元,同比增长58.4%、36.9%、26.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5、5.07、6.86亿元,同比增长163.2%、35.2%、35.3%,对应PE分别为20.4、15.09、11.15倍。   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原料药竞争加剧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5-16
  •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天赐材料拟建电解液改扩建和铁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天赐材料拟建电解液改扩建和铁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核心逻辑   化工新材料领域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化工行业随着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市占率向龙头集中是大趋势,核心竞争门槛为成本和效率;下游仍处于快速增长的新材料领域则不同,核心的竞争壁垒为研发能力、产业链验证门槛、服务能力等,随着政策支持,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我们推荐处于核心供应链、研发能力较强、管理优异的化工新材料优质标的,主要包括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5G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行业信息更新:   半导体相关:   5月10日,浙大杭州科创中心消息:浙大杭州科创中心首次采用新技术路线成功制备2英寸氧化镓晶圆。在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的带领下,科创中心先进半导体研究院发明了全新的熔体法技术路线来研制氧化镓体块单晶以及晶圆,目前已经成功制备直径2英寸(50.8mm)的氧化镓晶圆,使用这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生长的2英寸氧化镓晶圆在国际尚属首次。使用新技术路线生长的氧化镓晶圆有两个显著优势,一是使用这种方法生长出的氧化镓晶圆的晶面具有特异性,使得制作的功率器件具有较好的性能;二是由于采用了熔体法新路线,减少了贵金属铱的使用,使得氧化镓生长过程不仅更简单可控,成本也更低,具有更大的产业化前景。   新能源材料相关:   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获批筹建。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筹建的“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近日获批。该中心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的首个国家碳计量中心。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是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目标的重要保障,对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近期正式启动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工作,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计量的基础保障作用,为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提供支撑。   重点企业信息更新:   天赐材料:5月7日,公司发布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和10万吨铁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的公告:公司拟通过孙公司福鼎凯欣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年产3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改扩建和10万吨铁锂电池拆解回收项目”,项目总投资13.32亿元。   重点关注公司:   重点推荐万润股份,公司OLED+沸石分子筛双向发力将带动公司持续成长。   建议关注鼎龙股份,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掌握CMP抛光垫全流程核心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的CMP抛光垫供应商,在国内抛光垫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重点推荐国瓷材料,公司是我国无机新材料平台型公司,熟练掌握了水热法核心技术,内生的MLCC陶瓷粉、氧化锆、氧化铝均达到世界级水平;外延并购的王子制陶(陶瓷制品)和爱尔创(氧化锆下游制品)均是公司产品的下游,都迎来快速增长。   重点推荐飞凯材料,公司是电子化学品龙头企业,5000t/aTFT-LCD光刻胶项目向客户稳定供货,5500t/a合成新材料项目和100t/a高性能光电新材料提纯项目的产能正稳步提升,OLED材料的试验能力和生产线建设亦在有序推进,看好上述项目推动公司未来新增长。   建议关注濮阳惠成,公司专注顺酐酸酐衍生物和功能中间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受益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智能电网、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型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对顺酐酸酐衍生物的需求持续增长。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公司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核心业务氟化工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致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国内龙头地位。   重点推荐万盛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磷系阻燃剂生产商,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实践积累,公司差异化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产品逐步被高端客户所接受。   重点推荐江化微,公司是国内产品品种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平板显示、半导体及LED、光伏太阳能等多个电子领域,同时能在清洗、光刻、蚀刻等多个关键技术工艺环节中应用。   重点推荐合盛硅业,公司在工业硅及有机硅产业链完整,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上下游协同效应有望持续加强,随着在建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建议关注彤程新材,公司积极推进电子材料业务,紧紧抓住关键材料急需国产化替代的契机,巩固半导体光刻胶和显示光刻胶板块协同发展的优势,实现光刻胶横向产业新突破,并反溯核心原材料的开发,加快公司电子酚醛树脂在光刻胶领域的开发及导入,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优势,形成产业链一体发展的新模式。   风险提示: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替代技术出现;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大幅下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2页
    2022-05-16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磷矿石价格持续上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出炉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磷矿石价格持续上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出炉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磷矿石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调   本周磷矿石市场均价798元/吨,上涨48元/吨,涨幅6.4%。本月磷矿石价格调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5月7日-5月11日)磷矿石市场湖北地区上调50元/吨,市场稳中偏强运行。企业发运老客户订单.为主,矿企订单已排至六月,接单空间相对有限。第二阶段(5月12日)磷矿石市场四川地区上调50元/吨,主产区虽有高位报价,但实际产量寥寥,市场流通货源甚少。目前磷矿石市场供应紧张受多方位因素影响:1.磷矿石市场主流企业自用为主,市场流通货源较少,寻矿较为艰难,无矿山企业具有一定压力。2.中国磷矿石平均品位较低,随着多年的开采,2022年平均品位有所下降,开采受限。3.国际磷矿石市场价格与国内价格差距悬殊,龙头企业存在惜售心理。本周磷矿石主产区价格参考:贵州地区整体市场参考价格:28%品位磷矿石车板报价720-780元/吨,30%品位磷矿石车板报价为770-830元/吨,猫儿沱船板报价880-890元/吨。湖北地区整体市场参考价格:24%品位磷矿石船板价520元/吨;25%品位磷矿石船板价550元/吨;28%品位磷矿石船板价720元/吨;30%品位磷矿石船板价780元/吨。四川地区整体市场参考价格:25%品位浮选矿磷矿石马边县城货场交货价480元/吨;28%品位原矿磷矿石马边县城交货价830元/吨;30%品位洗选矿磷矿石马边县城交货价850元/吨。云南地区整体市场参考价格:28%、30%品位主流企业磷矿石暂停对外报价。   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万亿赛道呼之欲出当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规划和系统推进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规划》明确,发展生物经济是顺应全球生物技术加速演进趋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方向,是前瞻布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满足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5项原则: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二是坚持系统推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生物技术向多领域广泛融合赋能,加快培育生物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坚持合作共赢。集聚全球生物创新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安全治理,推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实现生物经济效益互利共赢。四是坚持造福人民。恪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客观规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是坚持风险可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生物安全法,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二是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三是顺应“追求产能产效”转向“坚持生态优先”的新趋势,发展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四是顺应“被动防御”转向“主动保障”的新趋势,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阶段目标:到2025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到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规划》部署了生物经济发展5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优化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区域布局,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二是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加快推动医疗健康、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与生物环保、生物信息产业发展。三是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加大生物资源保护力度,健全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体系,规范生物资源安全共享。四是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五是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完善市场准入政策,扩大市场应用空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金融支撑服务,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政策先行先试。同时,《规划》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惠民、现代种业提升、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生物资源保藏开发、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7项重大工程。   生物经济具有市场大、壁垒高、技术难、利润厚等特点,目前我们看好的生物经济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生物基材料、生物制药、生物农业和健康食品等领域,万亿规模的投资赛道呼之欲出。一是生物基材料领域,经过特定基因改造后的大肠杆菌和谷氨酸棒状菌已广泛用于PHA、PHB、PLA、戊二胺、丁二酸等化学品的生产,未来生物基产业将继续迎来快速发展;二是生物制药领域,由于新冠疫情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影响,市场空间广阔,以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研发投资将继续保持热度;三是生物农业领域,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水果蔬菜等有机食品需求的增长,生物农业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四是健康食品领域,对动植物蛋白和健康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将继续推动细胞工厂在未来食品行业的应用,健康食品领域将引入更多生物制造产品进入市场。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84.24万吨,比上周增加25.5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23.1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66万吨,与上周持平。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37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7万吨,与上周持平。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73.5万吨,与上周持平。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877万吨,比上周增加495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233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136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95.5万吨,与上周持平。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148.8万吨,比上周增加42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96万吨,与上周持平。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1万吨,与上周持平。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98.5万吨,与上周持平。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1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67万吨,与上周持平。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23.7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335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24万,与上周持平。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659.92万吨,与上周持平。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5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83家,比上周增加6家。   重点公司多维度跟踪   【国瓷材料】   行业信息:   据国家专利局,国瓷材料本周新增专利公开4项。一种电子烟雾化芯;一种电子烟雾化芯;一种Cu-SSZ-13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高频应用电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价格信息:   钛白粉(金红石型,国内)本周均价19720元/吨,环比下降0.40%,所处历史分位72%;金红石型钛白粉本周价差17720元/吨,所处历史分位84%。   【万华化学】   行业信息:   据百川盈孚消息,此周MDI装置情形未发生变化,仍延续上周情况:遭遇不可抗力而处于停车状态的万华宝思德已恢复运行其35万吨/年MDI装置。此外,宁波万华一期40万吨/年MDI装置于11.27开始停车检修,近期逐步恢复;二期80万吨/年装置于12.11日停产检修,预计检修45天。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67万吨,与上周持平。据百川盈孚,本周各厂家均无新的检修计划。   据国家专利局,万华化学本周新增专利公开10项,共计78项:一种β-胡萝卜素中间体多烯烃硫醚的制备方法;一种适用于镍钼合金的金相侵蚀剂及侵蚀方法;一种低气味乳液、制备方法及应用;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一种高比表面积吸附树脂及其在去除呋虫胺残留中的应用;一种低齐聚物残留的脂肪族聚酯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由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的方法;一种环氧乙烷法制备羟乙基磺酸钠的方法;一种ε-己内酯的制备方法;一种醋酸加氢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封闭型多异氰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种MDI生产尾气的处理方法;一种硅烷改性聚乳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三嗪基团修饰的大孔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室温快干环氧固化剂分散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一种后交联高分子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用于塑胶跑道的低密度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颗粒及其制品;一种N-乙基-新-薄荷基甲酰胺构型翻转制备N-乙基-L-薄荷基甲酰胺的方法;一种阻燃母粒及含有该母粒的芳香族聚合物组合物;一种无卤阻燃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连续生产烷氧基丙烷的装置系统及方法;一种单齿膦型配体、氢甲酰化催化剂,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制备线性醛的方法;一种3-甲基-1,5-戊二醇的制备方法;一种新型尼龙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3D打印上的应用;一种锚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基于钢渣的锆系催化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1,4-丁二醇联产异丁烯醛的应用;一种打标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适用于激光打标的高刚PC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端基为酚基的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建筑底漆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聚缩醛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用于制备缩醛/酮的固体酸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羰基合成尾气的分离方法及装置;一种化学机械抛光垫的抛光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乙烯裂解炉烧焦自动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一种由香叶醇制备橙花醇的方法;一种水性抗菌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离子电池;一种水性丙烯酸树脂乳液的连续生产工艺与系统;一种耐低温高耐磨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聚氨酯微孔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硅片减薄装置和用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05-16
  • 医药行业周报:“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利好医药行业,重点关注疫情复苏主线

    医药行业周报:“十四五”生物经济规划利好医药行业,重点关注疫情复苏主线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4.11%,跑赢沪深300指数0.8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9。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9.97%,跑输沪深300指数0.71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1。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2.6%(+2.01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8.4%(+0.86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1.2%(+4.99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12个子行业板块上涨,原料药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涨幅约11.0%。医疗研发外包、医药流通子行业位列涨幅最大第二、第三,分别约为6.8%、6.3%。年初至今跌幅最小的子行业是医药流通,下跌约1.5%。   《规划》利好医药行业,重点关注疫情复苏主线。5月10日发改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再次强调生物医药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强调推动疾病早期预防等,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的更高要求。疫情方面,上海确立在本月中旬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目前上海市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4400多家,占比接近50%。随着上海疫情逐步好转,未来重点关注疫情后需求复苏主线。1)中药板块,重点关注片仔癀、云南白药、太极集团,华润三九、中新药业、以岭药业、同仁堂等。2)具备自主消费属性板块,重点关注我武生物、寿仙谷、爱美客等。3)疫情后复产复工板块,重点关注楚天科技,东富龙,润达医疗,健麾信息,迈得医疗等。   根据我们2022年年度策略,在医保压力常态化和后疫情时代,重点寻找“穿越医保”和“疫情脱敏”品种。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龙头企业比如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有望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另一方面,医保免疫仍是较好选择,针对下游ToC端而言,重点关注不占医保的品种比如自费生物药、中药消费品、医美上游产品等;而产业链上游ToB端相对政策免疫,比如创新产业链CXO板块,设备板块包括药机设备、药房自动化设备、耗材生产设备等,生命科学试剂耗材领域等。后疫情时代,我们认为重点关注疫情“脱敏”领域,1)不受新冠干扰的疫苗品种或疫苗超跌品种;2)PEG小于1,长期基本面趋势向上的低估值或低预期的品种;3)此前疫情受损、未来需求复苏的医疗服务品种等。   本周稳健组合:迈瑞医疗(300760)、药明康德(603259)、智飞生物(300122)、片仔癀(600436)、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爱美客(300896)、恒瑞医药(600276)、通策医疗(600763)、君实生物(1877)。   本周弹性组合:我武生物(300357)、太极集团(600129)、寿仙谷(603896)、华润三九(000999)、佐力药业(300181)、中新药业(600329)、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润达医疗(603108)、金域医学(603882)。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2-05-16
  • 进军有机国药第一品牌,渠道外拓带来新增量

    进军有机国药第一品牌,渠道外拓带来新增量

    个股研报
      寿仙谷(603896)   公司向有机国药第一品牌持续迈进   公司为百年老字号品牌,使用现代化科技传承,拥有独家育种技术,其培育的品种优势突出,主要产品灵芝孢子粉中药饮片、灵芝孢子粉保健食品产品及铁皮石斛类产品具有消费者基础,产品质量好,有效含量高于市场同类产品,极具发展优势。公司具有杰出的管理团队和科研团队,已形成公司人才优势,为未来公司的发展筑基。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突出,2021年收入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1%。利润端更是2019年以来增速保持上行,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2.01亿元,增速达到32%。   核心产品“一芝一斛”竞争优势显著   公司有两大核心产品:灵芝孢子粉和铁皮石斛。灵芝孢子粉具有产品工艺保障:先进育种技术+仿野生有机栽培+超音速气流破壁技术三大壁垒。可持续育种为基,同时发展仿野生有机栽培,又具备超音速气流破壁技术灵芝孢子粉的有力加持,可以公司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且公司核心产品灵芝孢子粉的产品剂型及规格丰富,有效成分下具备高性价比。自2016年至今,灵芝孢子粉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的比重一直在65%以上,2021年度占比为70.51%,并且同比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0%以上。   另一核心品类铁皮石斛具备种植区位优势显著,产品营收稳定增长。寿仙谷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同时主导承担制定两项中药材国际标准的企业,通过灵芝孢子粉和铁皮石斛国际标准的制定,公司有望进一步夯实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自2016年至今,铁皮石斛销售收入呈现增长趋势,虽然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稍有下滑,但是下滑幅度较小。2021年铁皮石斛营收已恢复增长,同比增长率达到34.67%。   多销售模式助力公司增长,新渠道新市场打开空间   公司销售分为直销和经销,其中经销模式分为买断式销售和代销式销售。2021年底公司大力开拓省外渠道,通过开辟新的加盟商(城市代理商)的模式。截至2022Q1公司省外加盟商已经达到14家。实现快速拓张预计2022年目标新增30家城市代理商。2021年省外销售为9236万元,同比增长16.4%,省外市场收入有望快速提升。   直销模式分为零售和互联网销售,其中互联网快速增长。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中药饮片认识的加深,结合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公司2021年度互联网销售达到1.85亿元,互联网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公司传统销售渠道的重要补充。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9.7/12.2/1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8%/25.9%/25.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4/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0.3%/29.7%/28.9%,对应EPS为1.72/2.22/2.87元,对应估值为29X/22X/17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自然灾害风险、毛利率波动风险、种源流失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5-16
  • 立足动物模型,打造产品+服务,探索行业新边界

    立足动物模型,打造产品+服务,探索行业新边界

    个股研报
      药康生物(688046)   主要观点:   深耕行业,发展迅猛   公司为全球客户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小鼠模型,同时开展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药效分析等一站式服务,是全球品系最多的小鼠模型供应商之一。 公司营收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2021 年营收 3.94 亿元, +50.35%; 2021 年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63.45%;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1.16 亿元, +51.16%;归母净利润0.3 亿元, +66.95%。 2019-2021 年毛利率为 67%、 72%、 74%,维持在高位水平。   小鼠模型品系行业领先, 核心业务高速发展,增长动力充足   公司拥有在业内规模领先、技术先进、品系齐备的基因敲除小鼠品系资源库, 2021 年,小鼠模型品系库增长到 22000 种,在全球同行业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 多样化的小鼠品系使得公司能够最大化满足客户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大大缩短交付周期,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是目前公司最大业务板块, 2021 年实现收入 2.5 亿元,同比增长 66%; 功能药效业务也随着公司小鼠品系库的丰富、服务体系完善以及客户需求的增长,成为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2021 年实现收入 5348 万元,同比增长 67%。未来商品化小鼠模型销售和功能药效将依然保持高增速,驱动业绩增长。   加速布局海外,把握全球市场机会   凭借小鼠品系数量、质量控制体系、成本和价格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迅速, 2018 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在 1%左右, 2022年这一比重已提升到 7.05%。 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 2020 年公司已在美国建立了子公司,并初步组建了海外销售团队,预计销售团队会继续扩充规模;并计划 在海外主要地区筹建研发生产基地,将进军海外作为自身重要战略方向进行布局, 基于海外庞大的市场规模,公司业绩进一步增长值得期待。    研发驱动, 模型创制持续推进, 探索行业新边界   公司注重模型创制, 长短线结合开展创新性模型研发,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的同时加强原始创新,布局真实世界小鼠模型的开发,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临床前试验研发工具。 通过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推进野生鼠和无菌鼠等项目, 创造全新需求, 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斑点鼠、 无菌鼠、野生鼠作为公司目前主要在研项目,是公司重要的战略举措。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常规小鼠模型难以完全满足科研需求,无菌鼠、野生鼠可有效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尤其是无菌鼠、野生鼠等真实世界小鼠模型为客户提供高技术水平的产品及服务,同时提升行业市场空间天花板。 未来随着重点高附加值品系的产能提升以及更多新产品的落地放量,能够优化现有收入结构, 提升竞争力,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5.77/8.32/11.71 亿元;同比增速为 46.6%/44.1%/40.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5/2.50/3.48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 40.3%/42.4%/39.5%;对应 2022~2024 年 EPS 为 0.49/0.69/0.97元/股;对应 PE 为 49X/34X/25X。考虑到公司在模式动物领域的龙头地位,拥有丰富的品系资源, 持续进行研发投入,随着模型创制不断推进, 开创性新产品逐步落地放量, 预计未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业务均会呈现快速增长的同时提升行业市场空间天花板, 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基因编辑通用技术升级迭代风险;实验动物管理风险;新产品动物模型研发风险,以及市场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2-05-16
  • 拟战略入股和仁科技,加速医疗数字化布局

    拟战略入股和仁科技,加速医疗数字化布局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事件   5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证券代码:300550)78,795,276股股份(约占股份总数的29.75%),交易金额约7.69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点评   临床医疗信息化产品服务商,长期专注卫生信息化领域。和仁科技成立于2010年,目前拥有领先的技术体系、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丰富的总体解决方案和大型项目实施交付经验。凭借良好的口碑发展了一批以301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的标杆客户,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中标多个大型医疗信息化项目,高度重视人才团队搭建。2021年和仁科技先后中标并着手建设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互联网+”智慧医院建设项目、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智慧医院软件系统项目等单体金额超两千万元级别的项目。和仁科技拥有一支由博士领衔,由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医疗业务专家等共同组成的精英团队,是浙江省重点企业研究院、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浙江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本次收购的转让方和转让方实际控制人就和仁科技现有业务的净利润做出承诺:现有业务在2022年、2023年、2024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000万元。本次收购有望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医疗数字化布局,为医院运营与客户健康信息整理分析提供有力抓手,为旗下各医院的高效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引擎,促进医疗质量水平与诊疗空间智能化水平提升。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公司旗下核心总院长期经营稳健,“总院+分院”模式有望贡献长期成长性,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79、9.75、12.66亿元,同比增长11%、25%、30%。对应PE为56、45、35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性风险;疫情反弹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域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5-16
  • 收购和仁科技29.75%股权,增强公司信息化服务能力

    收购和仁科技29.75%股权,增强公司信息化服务能力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浙江和仁科技 7879.53万股, 约占和仁科技股份总数的 29.75%,交易金额 7.69 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点评:   和仁科技概况。 和仁科技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公司,股票简称为“和仁科技”,股票代码为“300550”。 2021 年营业收入 4.64亿元,归母净利润 3481 万元。 和仁科技是国内较早进入临床医疗信息化的产品服务商之一,成立至今一直专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目前拥有领先的技术体系、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丰富的总体解决方案和大型项目实施交付经验,能够满足大型医疗机构客户的建设需求。公司发展了一批以 301 医院、西京医院、同济医院、华西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院等国内 TOP20 的一流知名医院为代表的标杆客户,为医疗机构与医疗卫生管理及协作机构的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存储、传输、共享和应用提出基于自有核心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本次交易概况。 公司拟以 7.69 亿元收购和仁科技 7879.53 万股, 收购价格为 9.76 元/股(相比周五股价折价 7%), 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和仁科技 29.75%股份,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本次收购将增强公司医疗信息化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 整合后,有利于提升在专科医院领域的技术、科研及医疗信息数字化能力,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及竞争优势。 磐源投资和和仁科技实际控制人杨一兵、杨波做出业绩承诺,承诺2022-2024 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3500 万元、 4000 万元、 4500 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 12000 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并购和仁科技带来投资收益增厚,我们上调公司归母净利润, 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收分别为 32.02、 41.43、53.62 亿元,同比增长 15.2%、 29.4%、 29.4%,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26、10.77、 14.43 亿元,同比增长 17.5%、 30.4%、 34.1%,对应 PE 分别为 52.93、 40.61、 30.29 倍, 考虑口腔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医疗风险、新冠疫情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5-16
  •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8期(总第877期)

    化工在线周刊2022年第18期(总第877期)

    化学制品
      【补天的召唤——己二腈国产化调查与思考(上)】   己二腈背后有一个“中国梦”。   从1930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己二腈工业化生产至今已有92个年头。然而,在这92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中国人没有自己生产的己二腈。多位业内人士近日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国产己二腈已成为保障国计民生、守护产业长城、实现民族梦想的“补天彩石”。   炼出这块“石头”,是家国的召唤。   国计民生的基石   许多人对己二腈或感陌生,但对尼龙一定十分熟悉。尼龙的学名是聚酰胺(PA),既是重要的化纤产品,又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在庞大的尼龙材料家族中,尼龙6和尼龙66是两大主要品种。而尼龙66凭借比尼龙6更加优秀的综合性能,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尼龙66在国防军工、城建交通、家居生活等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泛且重要的应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杭州帝凯工业布有限公司董事长董丽琴向记者表示,“野战军服、步枪配件、高铁枕木和扎带等都用到尼龙66。一辆汽车平均要用十几千克的尼龙66。尼龙66与木质纤维混纺后,比常用的涤纶和维纶更舒适、更轻便,可用于生产高性能作战防护服。而由于尼龙66材料的大量使用,美军单兵运输能力和携装重量大幅提升。”   “己二腈就是生产尼龙66的关键原料。”董丽琴介绍说,己二腈加氢合成己二胺,再由己二胺合成尼龙66盐,最终制备出尼龙66材料。因此,业界也有人称其为“尼龙产业的咽喉”。   “己二腈是我国少有的几个被‘卡脖子’的关键中间体,长期被跨国公司垄断。”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从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己二腈国产化,意义重大。”   满足发展需要,保障国计民生,重逾山海。   产业安全的保障   假如有一天,中国人的生活没有了尼龙66会怎样?这是一个看似荒诞的问题。然而换一个视角看,答案便变得现实而残酷:中国人在己二腈问世后近百年的多数时间里,无法生产己二腈。   据了解,长期以来,国外对己二腈技术和产品实行深度垄断和全面控制,并采用配给制供给。“至少在2020年以前,确切地说,在华峰集团5万吨/年装置实现达产并稳定运行之前,我国己二腈全部依赖进口。”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但对于每年40万吨且备受抑制的己二腈需求而言,5万吨的年产能仍然远远不够,且其技术路径受原料限制较大,我国己二腈当下仍极大程度依赖进口。   石化联合会研究员李文军向记者坦言:“站在国家战略层面来讲,关键原料受制于人,产业发展的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院长顾宗勤曾指出,“十四五”主要发展思路是保安全、稳民生、谋长远。“我国石化化工产业链、供应链总体上是安全的,可以抵御国外封锁。但在主要化工产品工艺技术方面仍存短板,如己二腈。”他说。   “自给受限,人民生活和产业发展就操控在别人手里,那怎么行!”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军湘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语指明利害。   打破进口垄断,守护产业安全,迫在眉睫。   民族工业的梦想   近现代史“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让中国人对国产化有着近乎执念的情结,中国民族工业也往往将实现国产化视为一种情怀、责任和荣耀。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使安享太平已久的中国人再次体会到技术“卡脖子”带来的不安和焦虑。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华为公司成为举国瞩目的斗士。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当时中美贸易清单里,己二腈是唯一100%依赖进口的化工原料。   事实上,己二腈国产化一直备受重视。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2011年、2013年、2019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均将万吨级己二腈生产装置列为重点鼓励项目。石化联合会对己二腈国产化进程也十分关注。近年来,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多次带队调研,并在若干演讲和署名文章中强调己二腈国产化的重要性。   傅向升在2019年11月作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之思考》报告中提到,虽然外企重视在华业务,但先进技术转让几无可能。他同时表示,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己二腈产业化装置令人期待。   “己二腈的国产化,已成为民族工业的‘中国梦’。”中国天辰董事长袁学民表示,自主研发、国产替代之路,纵然难比登天,也必须要走。   开发自主技术,提振民族士气,贵乎担当。
    化工在线
    0页
    2022-05-1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