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9)

  • 创新药动态更新:GLP-1+Amylin疗法:GLP-1 RA+Amylin类似物在超重/肥胖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国产GLP-1/GIP RA+Amylin类似物潜力已现

    创新药动态更新:GLP-1+Amylin疗法:GLP-1 RA+Amylin类似物在超重/肥胖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国产GLP-1/GIP RA+Amylin类似物潜力已现

    化学制药
      药物点评:   GLP-1RA+Amylin类似物/AMYR激动剂是潜在的新型减重疗法。GLP-1RA+Amylin(胰淀素)类似物/AMYR(Amylin受体)激动剂对超重/肥胖患者发挥提升肌肉保留率,血糖调控与食欲控制作用。诺和诺德GLP-1RA司美格鲁肽+Amylin类似物卡格列肽复方制剂CagriSema达到减重临床主要终点完成概念验证。诺和诺德AMYR/GLP-1R双重激动剂Amycretin在临床展现突破性减重效果。博瑞医药GLP-1/GIPRABGM0504+Amylin类似物BGM1812在临床前模型展现减重潜力。GLP-1+Amylin疗法耐受性良好,CagriSema在无糖尿病和有糖尿病的肥胖/超重人群中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为5.9%、8.4%(司美格鲁肽组为3.6%),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为79.6%、72.5%(司美格鲁肽组为73.8%);Amycretin胃肠道副作用主要为轻中度。   GLP-1RA+Amylin类似物在无糖尿病、有糖尿病的肥胖/超重III期临床68周后减重优于司美格鲁肽。无糖尿病的肥胖/超重人群的III期REDEFINE1试验中(n=3417),每周一次CagriSema给药(2.4mg卡格列肽和2.4mg司美格鲁肽),68周后CagriSema组全程治疗者体重-22.7%,优于卡格列肽组(-11.5%)和司美格鲁肽组(-14.9%);34.7%的受试者体重减轻了≥25%,23.1%受试者减重≥30%;脂肪量减少35.7%,瘦软组织质量减少14.4%。患2型糖尿病的肥胖/超重人群的III期REDEFINE2试验中(n=1206),CagriSema组全程治疗者第68周体重-15.7%,22.9%的受试者减重≥20%。   AMYR/GLP-1R双靶点激动剂在皮下注射剂型Ib/IIa期及口服剂型I期临床36周后初步展现突破性减重效果。超重或肥胖Ib/IIa期临床(n=125)中,每周一次Amycretin皮下注射,60mg组受试者在36周后体重-24.3%。   超重或肥胖I期临床中(n=144),每日口服给药Amycretin,每日100mg组受试者在12周后平均体重下降13.1%。周注射剂型、日口服剂型Amycretin均展现出治疗超重、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前景,仍需更大规模临床验证。   GLP-1/GIP RA+Amylin类似物在临床前DIO模型减重展现潜力。BGM1812具有高溶解度且在不形成纤维情况下保持稳定性。BGM1812对AMYR和降钙素受体的激动剂活性(EC50)较Amylin类似物Petrelintide提高1.8倍和2.2倍。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大鼠模型中,BGM0504与BGM1812联用(-28%)体重减轻优于CagriSema、BGM0504(-15%)或BGM1812(-13%),BGM1812具有和GLP-1/GIPRA组成复方制剂的潜力。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风险、司美格鲁肽仿制药竞争加剧风险、临床前模型无法直接外推临床疗效的研发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报告:后K药时代的破局者,PD-(L)1双抗重塑免疫治疗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报告:后K药时代的破局者,PD-(L)1双抗重塑免疫治疗

    化学制药
      我们为什么关注PD-(L)1双抗?   PD-(L)1市场空间广阔,专利悬崖严峻。2024年全球PD-(L)1销售收入超50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900亿美元。核心药物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双抗作为迭代方案,可弥补部分MNC的专利悬崖,或作为IO潜在新进者的敲门砖。   PD-(L)1存在疗效瓶颈,双抗实现更优临床获益。PD-(L)1单药ORR仅10-20%、冷肿瘤几乎无响应、PD-L1低表达人群获益有限、IO耐药人群缺乏有效治疗方案,针对这些未满足临床需求,PD-(L)1双抗已展现出优异疗效。   MNC具有强烈的BD合作需求。管线补缺(MNC在PD-(L)1双抗布局滞后,IO主导者和潜在新进者均需通过BD占据先机);技术协同(双抗与化疗、ADC、TCE联用提升疗效);市场卡位(抢占肺癌等大适应症)。   我们的结论是什么?   VEGF双抗完成POC,BD交易密集,第一梯队已确立,第二梯队值得关注。康方生物AK112在多项一线肺癌III期头对头击败PD-1,13项III期临床同步推进,BioNtech/BMS/普米斯、辉瑞/三生制药通过BD合作,均已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第二梯队的PD-(L)1/VEGF双抗处于II期临床,25H2有望一线肺癌早期数据读出。   IL2双抗优势在于IO耐药人群和冷肿瘤。信达生物全球首创PD-1/IL2α双抗IBI363在后线结直肠癌、IO耐药肺癌和黑瘤中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其中IO耐药肺鳞癌中mPFS为9.3个月(SOC<4个月)。   TIGIT双抗在胆管癌、宫颈癌等展现疗效优势,AZ推进Rilve五大癌种一线治疗及联合ADC的III期,泽璟制药ZG005差异化布局宫颈癌、小肺等。   4-1BB双抗两款产品进入注册临床,维立志博LBL-024布局神经内分泌瘤等,Genmab的GEN1046布局IO耐药肺癌。   三抗有望通过多靶点协同增效,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投资建议   临床数据决定BD价值。VEGF双抗单药1L PD-L1阳肺癌是关键,MNC选择产品的重要标准之一是一线治疗PD-L1+(TPS≥1%)NSCLC的疗效(ORR≥50%为基准)及安全性;IL2/TIGIT/4-1BB双抗、三抗随着临床推进,获得更多POC数据,BD概率也将进一步提升,关注25H2-26H1数据催化的公司。   临床策略与出海路径决定市场天花板。双抗长期价值需考虑大适应症的全球临床推进速度、与化疗/ADC/TCE联合治疗的协同效益,关注海外临床进度领先者,以及积极探索联合用药的企业。   建议关注:康方生物、三生制药、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宜明昂科等。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宏观环境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医药日报:罗氏Trontinemab早期临床结果亮眼,用于治疗AD

    医药日报:罗氏Trontinemab早期临床结果亮眼,用于治疗AD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8月4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53%,跑赢沪深300指数0.14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6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耗材(+2.25%)、体外诊断(+1.72%)、血液制品(+1.67%)表现居前,医药流通(-0.60%)、医疗研发外包(-0.56%)、医院(-0.14%)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海辰药业(+20.01%)、南模生物(+20.01%)、利德曼(+20.00%);跌幅榜前3位为科兴制药(-9.42%)、生物谷(-8.02%)、汉商集团(-7.95%)。   行业要闻:   近日,罗氏宣布,公司在研抗体Trontinemab在1b/2a期阿尔茨海默病(AD)研究Brainshuttle AD中取得积极数据。分析显示,Trontinemab持续显示出快速且显著的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效果,其中91%的受试者在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中转为阴性,且与水肿/渗出相关的淀粉样蛋白成像异常(ARIA-E)发生率保持在5%以下。Trontinemab是一款运用罗氏大脑穿梭(brain shuttle)技术的靶向淀粉样蛋白单克隆抗体,该药将靶向淀粉样蛋白的单抗与能结合转铁蛋白受体的蛋白结构域融合,从而协助其穿越血脑屏障,在用药3-6个月后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   (来源:罗氏,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汇宇制药(68855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汇宇海玥自主研发的1类生物创新药注射用HY05350正在开展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于近日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正海生物(300653):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亿元,同比下降5.14%,归母净利润为0.46亿元,同比下降45.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40亿元,同比下降46.77%。   泰恩康(30126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博创园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CKBA软膏白癜风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已于近日完成数据整理并揭盲,数据显示:CKBA软膏在非节段型白癜风患者中表现出积极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试验结果理想,达到预期目标,支持继续开展III期确证性临床试验,相关研究数据也将在近期提交CDE进行突破性疗法申请和注册临床的沟通交流。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PIDC消费者洞察系列报告:探索:玻璃酸钠滴眼剂下一个增长点市场洞察与消费者研究

    PIDC消费者洞察系列报告:探索:玻璃酸钠滴眼剂下一个增长点市场洞察与消费者研究

    化学制药
      研究背景简介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已成为全球眼科疾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眼科用药市场规模和需求量快速上升,据药智数据显示,眼科用药已从2020年的16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0亿元。   在全终端,滴眼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04亿元提升至2024年约132亿元。其中对于治疗干眼症的滴眼液占据眼科较大市场,而“人工泪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是治疗干眼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并在2024年销售额达25亿元。   但如今玻璃酸钠滴眼液也面临尴尬场景,一是来自正大力从海外引进的干眼症新药 — 环孢素滴眼液的围剿压力,其次是各大药企加快推进对干眼症的新药研究,如恒瑞的全氟己基辛烷滴眼液。   本文将从消费者端的基本人群画像以及用药旅程,以玻璃酸钠滴眼液为例探索滴眼剂市场下一次新增长点。(因文章内容涉及部分敏感信息,此文章仅展示部分消费者数据以及部分研究内容)
    重庆药智企业管理咨询
    0页
    2025-08-05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反内卷”有望进一步细化,新材料关注AI、机器人新进展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反内卷”有望进一步细化,新材料关注AI、机器人新进展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政治局会议和国家发改委再提“反内卷”。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8月1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国家发改委政研室主任蒋毅表示,对企业普遍关心的“内卷式”竞争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在统筹采取修订法律、出台政策、完善标准、强化行业自律等多种举措,加快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将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相关修正草案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持依法依规,综合整治低价无序竞争行为,明确治理措施,引导企业科学定价,理性定价,有力有效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我们认为,“反内卷”有望成为化工供给侧后续演绎重点,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和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   SEMI、IDC报告显示半导体、机器人需求旺盛,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美国加州时间2025年7月29日,根据SEMI旗下SiliconManufacturers Group(SMG)发布的硅片行业季度分析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硅晶圆出货量达到33.27亿平方英寸(million square inches,MSI),与2024年同期的30.35亿平方英寸相比增长9.6%。环比来看,出货量较今年第一季度的28.96亿平方英寸增长14.9%显示出memory以外的部分领域开始出现复苏迹象。用于AI数据中心芯片的硅晶圆需求(包括高带宽存储器HBM)依然非常强劲。8月1日消息,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7月3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我们认为,在政策端发力下,化工新材料投资方向重点关注半导体AI、机器人等领域。   行业基础数据跟踪:上周(2025/7/28~2025/8/1),沪深300指数下跌1.75%,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下跌2.94%,跑输大盘1.19pct,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下跌1.46%,跑赢大盘0.29pct,涨幅在全部申万一级行业中分别位列第26位、第11位。子板块涨跌幅,涨幅前五的为:合成树脂:3.77%;其他橡胶制品:3.40%;炭黑:2.62%;其他化学原料:0.72%;膜材料0.22%。跌幅前五的为:民爆制品:-6.73%;氯碱:-3.98%;油品石化贸易:-3.50%;粘胶:-3.39%;油田服务:-3.16%。   价格数据跟踪:上周(2025/7/28~2025/8/1)价格涨幅靠前的品种分别为:轻质纯碱(华东):8.25%;软泡聚醚(华东):6.04%;重质纯碱(华东):5.97%;TDI(华东):4.99%烧碱(99%粒碱/山东滨化):4.50%。价格跌幅靠前的品种分别为:聚四氟乙烯(PTFE/福建三农):-26.19%;丙烯酸甲酯(华东):-7.16%;维生素E(国产50%):-7.14%;DMF(浙江):-4.20%;NYMEX天然气:-3.63%。   投资建议:供给侧有望结构性优化,挑选弹性及优势品种板块。国内方面,国家政策端对供给侧要求(“反内卷”)频繁提及;海外方面,上涨的原料成本+亚洲产能冲击,欧美化工企业近期多经历关停、产能退出等事件。短期来看,地缘摩擦反复,海外化工供应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长期来看,我国化工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凭借显著的成本优势和不断突破的技术实力,中国化工企业正迅速填补国际供应链的空白,有望重塑全球化工产业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从供给角度,1)若供给侧改革强化,关注供给压缩弹性较大板块:有机硅、膜材料、氯碱、染料,关注板块代表企业合盛硅业、兴发集团(有机硅&草甘膦)、东材科技、君正集团、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2)供需格局或仍偏弱,关注具有相对优势的品种或龙头企业: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氟化工制冷剂品种相关及龙头巨化股份、农药板块的广信股份、润丰股份、江山股份等。   消费新趋势+科技内循环,把握需求驱动下的α。1)新消费趋势下提升健康添加剂、代糖等需求;法规政策积极推动健康食饮,带动食品添加剂行业扩容。食品添加剂行业龙头重新重视价格与市场的平衡,景气有望复苏。关注注重技术和品类研发,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百龙创园、金禾实业。2)我国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约56%,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产业正迎来国产替代加速的发展机遇期。如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高端工程塑料、热界面材料、高端助剂等,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具有技术、资金、一体化能力和客户资源积累,有望在国产化浪潮中优先受益。如金发科技、圣泉集团、彤程新材、久日新材、强力新材、中巨芯、兴福电子、联瑞新材、呈和科技、飞荣达、中石科技、思泉新材、苏州天脉等。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稳定,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产生剧烈波动,并传导至国内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国际政策变动导致国内商品、服务出口受抑制;下游需求低迷,影响到相应企业的利润。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合成生物创新中心落户海斯夫

    合成生物学周报: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合成生物创新中心落户海斯夫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 Table_Summary]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 58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2020年10 月 6 日为基准 1000 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 本周(2025/07/28-2025/08/0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 1.79 个百分点至 1628.61。上证综指下降 0.94%,创业板指下降 0.74%,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 2.73 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 2.53 个百分点。   工信部公布第一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   2025 年 7 月 3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公示了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第一批),共 36 项产品入选,涉及首朗生物、微元合成等 36 家企业,覆盖从基础原料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展现了我国在微生物育种等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旨在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这些产品需具备技术先进性、产业引领性和市场潜力;此前在 2024年 10 月 24 日,工信部已发通知开展 2024年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征集工作。(资料来源: TK 生物基材料与能源、华安证券研究所)   金盏花抗炎成分及合成途径获破解   近日,英国厄勒姆研究所、东安格利亚大学及剑桥大学研究团队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阐明金盏花核心抗炎成分faradiol及其脂肪酸酯的作用机制,鉴定出关键酶CoTXSS、CoCYP716A392/393 和 CoACT1/2 以重建其生物合成途径,发现C16 羟基化的三萜类化合物是金盏花花提取物抗炎活性的关键成分,揭示了它们调节 IL-6 释放的机制,还探究了相关酶的进化起源、产物特异性及功能等,且在本氏烟草中重建了完整生物合成途径,为植物源抗炎药物精准开发及抗炎成分生物生产奠定基础。(资料来源: synbio 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合成生物创新中心正式落户海斯夫   7 月 28 日,海斯夫生物宣布西北地区首家合成生物创新中心落户, 2000 余平方米研发中心与陕西省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同步启用;作为深耕生物制造领域的企业,海斯夫拥有数十项合成生物学核心专利、顶尖科研团队及全链路转化平台,其研发战略将聚焦超高效细胞工厂、绿色智造及高附加值天然产物,公司专注于功能性食品配料等的研发生产,建立了高通量检测筛选平台与100+优势菌株库,在功能食品原料生物制造领域成果显著, 2022年耗资 1.1 亿打造千吨级发酵生产线,且在β -胡萝卜素生产上取得重大突破,拓展了其应用范围。(资料来源: synbio 深波,华安证券研究所)   恒鑫生活合肥拟投建绿色可降解制品生产基地项目   7 月 28 日,恒鑫生活宣布拟投资不超过 5.05 亿元,在安徽合肥市长丰县建设绿色可降解制品生产基地,拟购 44 亩工业用地(出让价约 1114 万元),规划建筑面积 5.7 万平方米,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该项目旨在完善产业布局、扩大优势产能,以满足全球市场对可降解餐饮具的需求,同时助力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恒鑫生活专注于 PLA 基可降解制品研发生产,产品覆盖餐饮、航空等多场景,服务星巴克、麦当劳等 50 余家国际品牌,销售网络遍及亚、欧、北美等地区,此次投资将进一步强化其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全球竞争力。(资料来源: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中能亿达 40 万吨 SAF 可持续航空燃料加氢项目获批   7 月 31 日,中能亿达(河北)新能源有限公司新建的 40 万吨/年可持续航空燃料加氢项目通过深泽县行政审批局备案审批,该国企 2023 年 11 月成立,专注生物能源领域,此项目采用丹麦托普索 Hydroflex™加氢技术,配套 3 万标方/小时制氢及硫回收装置,以地沟油等废弃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生物柴油等,预计年销售收入 55 亿元;项目于 2025 年 3 月启动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计划工期 630 天,今年 4 月与托普索签约,被列为中丹建交75 周年重要合作成果,此次审批标志着项目推进迈出关键一步。(资料来源:可持续塑料与燃料,华安证券研究所)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 原材料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化工行业周报:百草枯、草甘膦等农药价格持续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百草枯、草甘膦等农药价格持续上涨

    化学制品
      报告摘要   1.重点行业和产品情况跟踪   百草枯、草甘膦等农药价格持续上涨。农药行业下游需求良好,海外需求旺盛,订单充足。草甘膦方面,本周华中、华东部分工厂低负荷运行,其余企业维持正常开工,部分主流企业仍有前期订单尚未交付,现货供应略显紧张。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8月3日,草甘膦价格为26299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298元/吨;毛利为3435.7元/吨,较上周上涨372.1元/吨。百草枯方面,个别企业排单已至10月初,需求旺盛。本周吡啶、一氯甲烷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百草枯生产成本支撑较强。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8月3日,220升装42%百草枯母液供应商报价1.5万元/吨,环比上周上涨7.14%。   MDI、TDI等聚氨酯价格上涨。MDI方面,海外装置波动导致市场担心MDI原料端恐受影响。从供应方面看,东曹瑞安MDI装置于7月23日开始检修,预计检修35天左右;欧洲匈牙利宝思德MDI装置于7月19日开始例行检修,预计检修30天。TDI方面,德国科思创项目发生火灾,导致多马根30万吨/年TDI生产线暂停,复产时间未知,市场供给收紧。本周TDI产量较上周减少,整体开工率60%附近。根据iFind数据,截至8月3日,纯MDI市场均价17650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5.06%;TDI华东市场均价17350元/吨,较上周价格上涨7.43%。   2.核心观点   民爆行业:“十四五”收官在即,行业整合加速;雅鲁藏布江项目、三峡水运新通道、浙赣粤运河等项目有望拉动内需增长;“一带一路”战略持续推进,有望带动民爆企业开拓海外需求。建议关注:易普力、江南化工、广东宏大、国泰集团和凯龙股份等。   农药:行业重点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或将对行业供给带来扰动。建议关注:扬农化工、兴发集团等。   MDI、TDI:科思创德国多尔马根工厂发生电气火灾,导致年产30万吨的TDI装置及配套氯气工厂停产。近期国内TDI项目停产检修较多,供给偏紧。建议关注:万华化学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安全环保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反内卷”再催化,农药行业开启三年“正风治卷”行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反内卷”再催化,农药行业开启三年“正风治卷”行动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行业周观点   本周(2025/07/28-2025/08/01)化工板块整体涨跌幅表现排名第11位,涨跌幅为-1.46%,走势处于市场整体中上游。上证综指涨跌幅为-0.94%,创业板指涨跌幅为-0.74%,申万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0.52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0.71个百分点。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1)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对于传统化工企业而言,未来的竞争在于能耗和碳税的成本,优秀的传统化工企业会利用绿色能源代替方案、一体化和规模化优势来降低能耗成本,亦或新增产能转移至更大的海外市场,从而达到双减的目标。同时,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需求超预期的高景气赛道,未来有望盈利估值与业绩的双重提升。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重点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行业领先企业。   (2)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24年起三代制冷剂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同时二代制冷剂加速削减,四代制冷剂因为专利问题价格居高不下难以形成替代,制冷剂供给端持续缩减。同时随着热泵、冷链市场发展以及空调存量市场持续扩张,叠加东南亚国家制冷剂需求扩张等因素,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未来制冷剂市场供需缺口将会持续扩大,制冷剂价格稳定上涨,拥有较高配额占比的公司将充分受益。相关公司: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等相关公司。   (3)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需求端来看,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其中,半导体对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量价齐升;平板显示来自于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量的增长。综上,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相关公司: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的优质公司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近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逐步提升,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头部企业价值有望重估。推荐关注轻烃化工赛道,重点关注卫星化学。   (5)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国产突围可期。COC/COP(环烯烃共聚物/聚合物)是一类性能优越的材料,这种材料依赖于C5产业链,由C5原料制备得到环烯烃单体,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聚或者自聚制得COC/COP。其中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紫外可见区高透明度等优良的光学性能,低吸水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目前主流的手机摄像镜头均采用以COC/COP为原料的塑料镜片,同时COC/COP近年来也拓展了预灌注、医疗包装、食品包装等用途。近两年,COC/COP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主要原因来自于:1)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已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突破;2)光学领域中消费电子、新能源车等下游产业链明显转移至国内,该材料由日本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供应链安全担忧下下游厂商的国产替代意愿加强,从而促使上下游产业化开发进程加快。目前该材料在很多领域仍呈现过高的价格将产品定位于高端应用领域,我们认为市场主要瓶颈仍在供给侧,国产企业有望形成突围,打开市场空间。建议关注COC聚合物生产环节,相关公司阿科力。   (6)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Canpotex撤回新报价,Nutrien宣布减产,导致短期内钾肥供给下滑,有望消解生产厂商的库存压力。叠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小麦和玉米期货价格均大幅上升,农民粮食种植意愿有所提升,推高了钾肥的需求。综合来看钾肥短期内供需关系失衡,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化肥生产企业上,因此企业或较容易实现对价格的管控,秋季全球各国有望加大钾肥补库力度,钾肥价格将迎来反转。建议关注钾肥领域,相关公司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等行业领先企业。   2/32   (7)MDI寡头垄断,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受益于聚氨酯材料应用端的拓展,近20年MDI需求端稳中向好,而且MDI目前仍是公认的高技术壁垒产品,核心技术没有外散,全球MDI厂家共计8家,其中产能主要集中在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5家化工巨头中,5家厂商MDI总产能占比达到90.85%。目前受经济下行影响,MDI价格维持底部区间震荡,但单吨利润依旧可观,随着万华收购巨力以及欧洲整体产能持续低位运行,未来MDI供给格局有望向好,随着需求端逐步修复,MDI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推荐关注聚氨酯领域,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等企业。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涨幅前五:软泡聚醚(华东)(9.80%)、环氧丙烷(华东)(7.28%)、百草枯(浙江永农化工,42%)(7.14%)、石脑油(新加坡)(6.60%)、纯MDI(华东)(4.76%)。   跌幅前五:液氯(华东)(-13.04%)、天然橡胶(全乳标准1#,上海)(-7.01%)、顺丁橡胶(高顺,华东)(-4.55%)、甲醇(华东)(-4.37%)、BDO(散水新疆美克)(-3.55%)。   周价差涨幅前五:己二酸(89.26%)、联碱法纯碱(28.12%)、PET(21.97%)、环氧丙烷(19.05%)、涤纶工业丝(10.32%)。   周价差跌幅前五:电石法PVC(-135.96%)、PTA(-48.99%)、黄磷(-31.11%)、甲醇(-27.41%)、顺酐法BDO(-22.98%)。   化工供给侧跟踪   据不完全统计,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60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其中统计新增检修11家,重启4家。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上涨,环氧丙烷、纯MDI价格上涨

    化工行业周报:国际油价上涨,环氧丙烷、纯MDI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八月份建议关注:1、中报行情;2、“反内卷”对相关子行业供给端影响;3、自主可控日益关键背景下的电子材料公司;4、分红派息政策稳健的能源企业等。   行业动态   本周(07.28-08.03)均价跟踪的100个化工品种中,共有39个品种价格上涨,31个品种价格下跌,30个品种价格稳定。跟踪的产品中33%的产品月均价环比上涨,60%的产品月均价环比下跌,另外7%产品价格持平。周均价涨幅居前的品种分别是环氧氯丙烷(华东)、液氨(河北新化)、轻质纯碱(华东)、软泡聚醚(华东散水)、石脑油(新加坡);周均价跌幅居前的品种分别是NYMEX天然气、天然橡胶(上海)、DMF(华东)、醋酸乙烯(华东)、顺丁橡胶(华东)。   本周(07.28-08.03)国际油价小幅上涨,WTI原油期货价格收于67.30美元/桶,收盘价周涨幅3.33%;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69.67美元/桶,收盘价周涨幅1.80%。宏观方面,当地时间7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宣布,美欧已达成新的贸易协议。协议内容包括: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统一征收15%关税,欧盟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将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有关钢铁和铝的关税将保持现状供应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原油日均产量1,331.4万桶,较前周日均产量减少4.1万桶,较去年同期日均产量减少1.4万桶;今年以来,美国原油日均产量1,344.4万桶,较去年同期高2.2%。需求方面,EIA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石油需求总量日均2,138.7万桶,较前一周低38.3万桶,其中美国汽油日需求量915.2万桶,较前一周高18.5万桶;馏分油日需求量360.5万桶,较前一周高26.2万桶库存方面,EIA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包括战略储备在内的美国原油库存总量82,943.2万桶,较前一周增长793.6万桶,其中美国商业原油库存量42,669.1万桶,较前一周增长769.8万桶;美国汽油库存总量22,840.5万桶,较前一周减少272.4万桶。展望后市短期内国际油价面临关税政策与OPEC+增产的压力,但地缘风险溢价、OPEC+的干预能力以及全球需求韧性有望支撑油价底部;另一方面,宏观层面的不确定性或将加大油价的波动水平。本周NYMEX天然气期货收于3.08美元/mmbtu,收盘价周跌幅0.87%。EIA天然气库存周报显示,截至7月27日当周,美国天然气库存总量为31,230亿立方英尺,较前一周增加480亿立方英尺,较去年同期减少1,230亿立方英尺,同比降幅3.8%,同时较5年均值高1,950亿立方英尺,增幅6.7%。展望后市,短期来看,海外天然气库存减少,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中期来看,欧洲能源供应结构依然脆弱,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季节性需求波动都有可能导致天然气价格剧烈宽幅震荡。   本周(07.28-08.03)环氧丙烷价格上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8月1日,环氧丙烷市场均价为7,925元/吨,较上周上涨7.47%,本轮自7月上旬开始,已累计上涨11.62%,但较去年同期仍下跌10.35%。供应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环氧丙烷市场供应略减,行业开工率为69.20%,环比下降1.89%。生产设备中,金岭轮检短时降负,鑫岳降至7-8成运行,滨化酸洗短时降负至7-8成,长岭8-9成负荷运行。需求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环氧丙烷价格上涨的链条传导相对顺畅,其中下游软泡聚醚成交环比增加且持续性好于前期水平成本利润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环氧丙烷行业平均毛利润为-137.74元/吨,为年内最好水平,氯醇法存在盈利空间,HPPO法仍亏损。展望后市,我们预计市场供应增量相对有限环氧丙烷价格或仍存小幅上涨空间。   本周(07.28-08.03)纯MDI价格上涨。根据百川盈孚,截至8月1日,纯MDI市场均价为17,600元/吨,较上周上涨4.76%,本轮自7月中旬开始,已累计上涨6.67%,但较去年同期仍下跌5.88%。供应方面,根据百川盈孚,东曹瑞安MDI装置于7月23日开始检修,预计检修35天左右;欧洲匈牙利宝思德MDI装置于7月19日开始例行检查,预计检修30天左右。根据百川盈孚,厂家涨价意愿较为强烈,各厂家指导挂牌价均有所上调。需求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本周下游氨纶行业平均开工率为75.79%,TPU、鞋底原液及浆料行业开工率均在5-6成,需求面支撑较弱。成本利润方面,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纯MDI行业毛利润为4,866.5元/吨,较上周提升5.66%,毛利率为28.29%。展望后市,厂家挺市态度较为坚决,且进入8月,整体需求面或有所好转,我们预计纯MDI价格仍有上涨可能。   投资建议   截至8月3日,SW基础化工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24.08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78.12%分位数;市净率为2.04倍,处在历史水平的40.81%分位数。SW石油石化市盈率(TTM剔除负值)为11.00倍,处在历史(2002年至今)的17.99%分位数;市净率为1.15倍,处在历史水平的20.31%分位数。今年以来,行业受关税相关政策、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八月份建议关注:1、中报行情;2、“反内卷”对相关子行业供给端影响;3、自主可控日益关键背景下的电子材料公司;4、分红派息政策稳健的能源企业等。中长期推荐投资主线:1、原油价格有望延续中高位,油气开采板块高景气度持续,能源央企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分红派息政策稳健。油气上游资本开支增加,油服行业景气度修复,技术进步带动竞争力提升,海外发展未来可期;2、下游行业快速发展,新材料领域公司发展空间广阔。一是电子材料。半导体材料方面,建议关注人工智能、先进封装、HBM等引起的行业变化,半导体材料自主可控意义深远。OLED材料方面,下游面板景气度有望触底向好,建议关注OLED渗透率提升与相关材料国产替代。二是新能源材料。我国新能源材料市场规模持续提升,固态电池等下游应用新方向有望带动相关材料产业链发展。三是医药、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对吸附分离材料需求旺盛;3、政策加持需求复苏,建议关注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及高景气度子行业。一是2025年政策加持下需求有望复苏,优秀龙头企业业绩估值有望双提升。二是配额约束叠加需求提振,氟化工景气度持续上行。三是需求改善,供给格局集中,维生素景气度有望维持高位。四是优秀轮胎企业进一步加码全球化布局,出海仍有广阔空间。推荐: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安集科技、雅克科技江丰电子、鼎龙股份、蓝晓科技、沪硅产业、万润股份、德邦科技、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卫星化学、巨化股份、新和成、宝丰能源、莱特光电、海油发展;建议关注: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彤程新材、华特气体、联瑞新材、圣泉集团、阳谷华泰、奥来德、瑞联新材、赛轮轮胎、玲珑轮胎、森麒麟。   8月金股:卫星化学、安集科技。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全球经济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0页
    2025-08-05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8月第1周):创新药授权合作再次升温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8月第1周):创新药授权合作再次升温

    生物制品
      行业观点:   周度回顾。上周(7月28日-8月1日)医药生物板块收涨2.08%,跑赢Wind全A(-1.09%)和沪深300(-1.75%)。从板块来看,化学制剂(5.48%)、其他生物制品(5.36%)、和医疗研发外包(4.07%)涨幅居前,医疗设备(-1.43%)、血液制品(-0.7%)和医院(-0.69%)跌幅居前。从个股来看,南新药业(78%)、利徳曼(46.4%)和辰欣药业(40.9%)涨幅居前,*ST苏吴(-15.1%)、三诺生物(-10.1%)和博拓生物(-9.5%)跌幅居前。   创新药授权合作再次升温,7月28日,恒瑞医药同葛兰素史克达成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包120亿的大额BD,授权了恒瑞自主研发的PDE3/4抑制剂创新药HRS-9821及其他11个项目的海外权益。7月30日,石药集团以1.2亿美元潜在总包20.75亿美元向Madrigal授权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SYH2086全球权益。8月1日,乐普生物NewCo出海授权T细胞衔接器技术,云顶新耀战略增持天境生物,博瑞医药同华润三九达成减肥药战略合作。本周创新药的授权合作不断推进,创新药资产从肿瘤一枝独秀过渡到呼吸、代谢、免疫、肿瘤百花齐放,合作方也是海外MNC、NewCo、国资药企、biotech齐聚一堂。我们认为国内创新药资产的全球竞争力在不断提升,长线持续看好创新药方向。   安徽启动生物类似药信息填报收集工作。8月1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发布公告,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集工作,要求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帕托珠单抗厂家填报信息,2025年初安徽牵头生物类似物集采的工作开始推进。   风险提示:地缘冲突加剧风险;业务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并购重组存在不确定性;药品研发不确定性风险。
    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0页
    2025-08-0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