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丁辛醇上涨明显,细分龙头业绩可期

    化工行业周报:制冷剂、丁辛醇上涨明显,细分龙头业绩可期

    化工行业
      原油:本周油价继续上涨,预计未来价格中枢向上本周原油价格震荡上涨,截至12月18日,Brent和WTI油价分别达到52.26美元/桶、49.10美元/桶,较上周分别上涨4.58%、5.43%;虽然较4月份的历史低点已有较大幅度上涨,但自年初以来仍有20%左右的跌幅。就周均价而言,本周均价环比涨幅分别为3.72%、4.20%。随着OPEC+减产联盟下调2021年增产目标、新冠疫苗接种排上日程、欧美疫情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都有望减弱等多重利好影响,原油供需有望边际改善。我们认为,2020年油价周期底部确认,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基础,预计2021年价格中枢向上。   库存转化:本周库存转化收益较大,下半年至今正收益依据我们搭建的模型计算,本周原油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336元/吨,年初至今为-103元/吨;上半年-245元/吨,下半年至今46元/吨。本周丙烷库存转化损益均值在633元/吨,年初至今为-90元/吨;上半年-431元/吨,下半年至今273元/吨。   价格涨跌幅:制冷剂、丁辛醇价格涨势明显在重点跟踪的183个产品中,与上周相比,72个产品实现上涨。本周价格涨幅较大的产品有氟化工产业链的R125、R32、R410a、四氯乙烯,以及辛醇、LNG、正丁醇、DOP等;价格跌幅较大的产品有水合肼、有机硅(DMC)、碳酸二甲酯、丁二烯、醋酸等。   价差涨跌幅:制冷剂、丁辛醇价差上涨明显在重点跟踪的136个产品价差中,与上周相比,48个价差实现上涨。本周价差涨幅较大有醋酸乙烯价差(电石)、R125价差(萤石)、R32价差(萤石)、辛醇价差(丙烯)等;价差跌幅较大的有锦纶切片价差(己内酰胺)、尿素价差(气头)、苯酐价差(邻二甲苯)、尼龙6(注塑)价差(己内酰胺)等。   投资建议氟化工制冷剂(R125、R410a等)、多元醇等产品价格/价差持续上涨,相关企业盈利有望显著改善,建议重点关注巨化股份(600160.SH)、鲁西化工(000830.SZ)、华鲁恒升(600426.SH)。我们认为,2020年油价周期底部确认,预计2021油价中枢向上。考虑到影响石油加工行业的三方面不利因素(产品销量减少、盈利能力下降、原料库存转化损失)将有望在2021年“由负转正”,石油加工行业存在业绩周期改善的预期,推荐中国石油(601857.SH)、中国石化(600028.SH)、上海石化(600688.SH)。油价回暖也利于油服行业的景气复苏,推荐石化油服(600871.SH)、通源石油(300164.SZ)。   风险提示产品产销或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差下降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0-12-21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公司拟收购康泰股份,进军润滑油添加剂千亿市场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公司拟收购康泰股份,进军润滑油添加剂千亿市场

    个股研报
      利安隆(300596)   公司拟收购康泰股份100%股权,布局润滑油添加剂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12月17日,公司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韩谦、禹培根、韩光剑、禹虎背、曹建影等45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康泰股份92.2109%股权,暂定交易作价59,584.43万元,本次购买资产的发股价格为28.26元/股;同时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其他股东所持康泰股份合计不超过7.7891%股权,交易价格预计不超过8,000万元。考虑新冠疫情对抗老化剂下游需求的影响以及本次并购尚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3.22、4.14、5.34(原为3.50、4.50、6.19)亿元,对应EPS为1.57、2.02、2.60(原为1.71、2.20、3.02)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26.3、20.5、16.0倍,我们看好公司布局润滑油添加剂领域,迈出打造精细化工平台型公司的第一步,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拟收购康泰股份,切入千亿空间的润滑油添加剂市场   此次拟收购的标的康泰股份主营业务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并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应用解决方案。2018-2020H1康泰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5.65、5.61、2.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9、0.53、0.21亿元。同时,康泰股份业绩补偿义务人承诺,2021-2023年的承诺平均净利润数为5650万元。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市场空间大,据Kline&Co及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预测,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43亿美元稳步增长到2023年的185亿美元,国际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路博润、雪佛龙奥伦耐、润英联、雅富顿长期占据全球85%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收购本土第一梯队的康泰股份,布局千亿空间的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向打精细化工平台型公司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完成,成交均价37.88元/股   11月15日,公司公告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购买,累计买入506.7万股,成交均价37.88元/股。公司核心高管及425名员工参与了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认购,锁定期为2020年11月13日至2021年11月12日,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风险提示: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12-21
  • 化工行业周报:建议关注化纤、氟化工产业链,甲醇、尿素价格高位运行

    化工行业周报:建议关注化纤、氟化工产业链,甲醇、尿素价格高位运行

    化工行业
      本周行业观点:建议关注化纤、氟化工产业链,甲醇、尿素价格高位运行   本周(12月14日-12月20日)各化纤品种表现有所改善,我们继续看好海外需求复苏,带动化纤行业景气上行。宏观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截至12月18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报收于52.26美元/桶,WTI原油期货报收于49.1美元/桶。下游出口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11月,我国纺织业出口交货值为2,346.1亿元,11月累计同比降幅为2020年首次缩窄至两位数。同时,2020年11月我国化纤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当月同比增速为2020年以来首次转正。下游开工方面,织造业开机率仍处于历史高位。库存方面,各化纤品种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在基本面改善情况下,本周化纤价格继续上涨。截至12月18日,中国盛泽化纤指数报99.31,较上周同期上涨0.49%,自12月初以来保持不断上升态势。在原油价格复苏及海外需求复苏的背景下,我们坚定看好化纤行业持续景气上行。受益标的:华峰氨纶、恒力石化、新凤鸣、荣盛石化、三友化工。   目前在需求复苏、成本面支撑作用下,制冷剂产品已出现提价迹象。2021年我们看好终端需求将复苏,建议重点关注氟化工产业链上中下游公司。在二代制冷剂陆续退出、四代制冷剂普及遥遥无期,而下游需求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看好三代制冷剂有望在反转后开启未来高景气的“黄金十年”,龙头即将引领周期景气反转。受益标的:金石资源、三美股份、昊华科技、巨化股份、东岳集团。本周(12月14日-12月20日)原油及煤炭价格上涨,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天然气制尿素装置继续限产,甲醇、尿素价格延续涨势。原油方面,欧美原油期货涨至9个多月来最高点。煤炭主产地受煤管票、安检以及部分矿产能任务完成等限制,在需求旺季背景下,煤炭市场供需依旧配错,价格快速上涨。供应端,国内天然气制甲醇装置继续限产,截至12月17日,国内甲醇整体装置开工负荷为71.05%,较2019年同期下跌0.36%。气头尿素装置开工亦处低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截至12月17日,气头尿素装置开工仅30.92%,环比减少25.66%。我们预计短期甲醇或将偏强震荡,尿素高位整理为主。受益标的:华鲁恒升、鲁西化工。   随着海外需求逐渐复苏,我们建议继续关注顺周期、涨价、低库存品种:钛白粉、PVC、粘胶、氨纶、涤纶长丝等,布局顺周期化工子行业龙头。受益标的:【化工龙头白马】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恒力石化、扬农化工、华峰氨纶、新和成、荣盛石化;【绝对低估值龙头】金石资源、三友化工、海利得、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利民股份、滨化股份;【弹性标的】江苏索普、华谊集团、鲁西化工、新凤鸣。   本周行业要闻:浙江巨化集团研发高性能巨芯冷却液打破国外垄断   【PVC行业】海湾化学二期项目全部投产,PVC产能达到80万吨/年;【氟化工行业】浙江巨化集团研发高性能巨芯冷却液打破国外垄断;【农药行业】UPL印度农药开设最先进的烯草酮生产工厂,现有原药、中间体产能进一步扩大。   风险提示:油价大幅下跌;环保督察不及预期;下游需求疲软;经济下行。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0-12-20
  • 切入CXO领域,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

    切入CXO领域,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

    个股研报
      灵康药业(603669)   事件:2020年12月15日,公司发布公告以自有资金200万元投资设立浙江和沐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0%。合资公司和沐康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投资合作方为浙江和泽医药和杭州沐源生物分别持股51%、29%。三方各委派一名董事,董事长由杭州沐源生物委派;和泽医药将委派合资公司总经理(并担任法人),向董事会推荐财务负责人。   合作方实力优秀,助力公司打造CXO全产业链能力。和泽医药成立于2006年,拥有超过300个项目开发经验(含一致性评价),目前在研及待审批的持证产品达50余个,下设4个子公司,业务涉及药品MAH持证及销售、药包材相容性及第三方检测、预BE/BE/临床I期研究和高端制剂研发,具备CRO-CMO-CSP-CSO全产业链闭环服务的能力;研发实力突出,拥有全国第一张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许可证》,2019年度位列中国医药研发公司20强第七。公司借助合作首先切入CRO领域,未来有望基于自身强大的生产能力及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CMO/CDMO及CSO等板块,打造CXO全产业链能力。   依托研发团队,产品布局进一步加强。公司近年来加强对研发的投入并取得显著的成果,共计取得了109个品种、191个药品生产批准文件,其中48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13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药目录。除了继续重点产品仿制药品种的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外,公司还加快在研项目注射用兰索拉唑、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等药品的注册申报进度。2020年公司获得左卡尼汀注射液和注射用氟氯西林钠2个药品注册批件,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   积极布局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拓展大健康产业链。公司通过参股成美国际医学中心间接投资博鳌超级医院,是公司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的首次尝试,未来将以博鳌超级医院为支点,积极拓展医疗服务领域,布局大健康产业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1亿元/2.5亿元/2.9亿元,同比增速5%/17%/16%;EPS为0.30元/0.35元/0.40元,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升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0-12-20
  • 化工行业周报:利安隆拟收购康泰股份进军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国产ArF光刻胶取得突破

    化工行业周报:利安隆拟收购康泰股份进军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国产ArF光刻胶取得突破

    化工行业
      本周行情回顾   截至本周五(12月18日),上证综指收于3394.9点,较上周五(12月11日)的3347.19点上涨1.43%;创业板指报2780.73点,较上周五上涨3.46%。新材料指数报3560.65点,较上周五上涨2.85%,跑输创业板指0.61%;半导体材料指数报1733.26点,较上周五下跌0.85%,跑输创业板指4.31%;液晶显示指数报10055.83点,较上周五下跌0.56%,跑输创业板指4.01%;OLED指数报2740.21点,较上周五下跌0.45%,跑输创业板指3.91%;尾气治理指数报2178.91点,较上周五上涨0.41%,跑输创业板指3.05%。   本周新材料板块的100只个股中,有44只周度上涨(占比44%),有55只周度下跌(占比55%)。7日涨幅前五名的个股分别是:天奈科技、同益股份、鼎龙股份、巨化股份、永太科技;7日跌幅前五名的个股分别是:银禧科技、凯美特气、金宏气体、利安隆、中芯国际。   开源化工新材料周观察: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国产化空间广阔   润滑油添加剂是润滑油的重要成分,有助于提高润滑材料的润滑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润滑油、工业润滑油等领域。据全球咨询和研究公司克莱恩及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预测,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43亿美元稳步增长到2023年的185亿美元,国内规模将达38.11亿美元。国际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路博润、雪佛龙奥伦耐、润英联、雅富顿长期占据全球85%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润滑油添加剂产业起步较晚,与国际四大公司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国内市场亦主要被国际四大知名公司所占据,尤其是高级别添加剂领域仍主要依赖于进口。本土企业在质量上紧盯国际添加剂公司,其中瑞丰新材、泰康股份有望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把握我国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国产化”的战略窗口。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利安隆】12月17日,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韩谦、禹培根、韩光剑、禹虎背、曹建影等45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康泰股份92.2109%股权,暂定交易作价59,584.43万元,同时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其他股东所持康泰股份合计不超过7.7891%股权,交易价格预计不超过8,000万元。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股价格为28.26元/股,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OLED材料、军工材料近三年的高确定性成长,看好2020年尾气催化材料、医药CDMO进入加速增长元年,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实现从0到1的突破,看好生物制造在新材料领域的广阔空间。受益标的:昊华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濮阳惠成、彤程新材、凯赛生物、斯迪克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0-12-20
  • 切入千亿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拓展产业布局

    切入千亿润滑油添加剂市场,拓展产业布局

    个股研报
      利安隆(300596)   事件   公司发布公告,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康泰股份92%股权,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韩谦、禹培根、韩光剑、禹虎背等35名自然人所持锦州康泰合计71%股权,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曹建影、赵敬涛、赵敬丹等10名自然人所持锦州康泰合计21%股权;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经营分析   公司拟布局千亿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高分子材料抗老化行业的龙头企业,不仅与国内竞争对手的差距在不断拉大,且伴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抗老化业务未来的成长确定性也在与日俱增。通过本次收购,公司将快速进入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润滑油添加剂领域,延伸精细化工行业布局,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容量比高分子材料抗老化产品市场容量大约1.5倍,和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市场同属于千亿级市场,并且是公司抗氧化剂产品系列的市场延伸。   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空间巨大,锦州康泰将持续进行产能扩张。据克莱恩及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预测,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规模将从2018年的143亿美元稳步增长到2023年的185亿美元,2023年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规模将达到38.11亿美元。润滑油添加剂的生产技术难度高,国际四大润滑油添加剂公司长期占据全球85%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2019年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直接进口添加剂产品超过33万吨,未来我国润滑油添剂进口替代空间巨大。锦州康泰主营润滑油添加剂业务,是我国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根据官网,锦州康泰年产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建设项目成功奠基开工,项目计划建设周期两年,建成后行业龙头地位有望不断稳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不考虑康泰并表,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下调12%)、4亿元(下调10%)和5.2亿元;EPS分别为1.4元、2元和2.5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7、19.9和15.4,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下跌;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及投放节奏不及预期。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0-12-20
  • 扎根西南连锁药店,茁壮成长可期

    扎根西南连锁药店,茁壮成长可期

    个股研报
      健之佳(605266)   云南省外门店稳步扩张,业务规模稳步提升   公司作为云南药品零售的连锁药店龙头之一,将云南地区的成熟经营模式复制到广西、重庆、四川等西南地区。截止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直营门店总数达1,825家,其中云南省门店数达1,534家,并将坚持“自建门店为主,择机并购为辅”的发展策略,预计在未来三年完成1,050家直营社区专业便利药房的拓展计划。近年来,公司的营收规模增长5年CAGR为16.18%,归母净利润增长为57.49%。随着公司的门店扩张计划实施,业务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药品零售市场持续增长,集中度提高,行业景气度提升   近年来,随着“医药分开”、“处方外流”相关医改政策的推进,医院端的药品市场份额开始逐渐向零售药店端转移,医药零售行业将受到资本市场的更多关注。大型药品零售企业已通过并购等方式开始行业整合。预计未来医药零售行业的并购还将持续,行业集中度、连锁化率将进一步提升,连锁药店将持续受益。我们认为公司未来的自建门店扩展规划有望使其规模效应显现,未来业绩增长可期。   深耕药店零售市场,业务扩张能力完备   公司通过打造多元健康服务生态圈的方式,不断塑造“健康+专业+便利”的企业形象,进而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体,门店数量持续扩张的同时,单店收入也呈稳步增长趋势,驱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连锁经营管理技术、高效物流配送技术、连锁信息智能技术帮助公司提高业务流程运转效率和系统数据分析能力,配送费用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全渠道多业态的营销平台帮助公司响应传统药店和互联网平台的融合趋势,借助线上优势为线下带动流量增长,线下门店解决最后一公里范围的配送问题,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助增长。   估值与评级   公司拥有近2000家药品零售门店,业务扎根云南,并积极向广西、四川、重庆地区拓展,规模优势逐渐显现。随着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公司有望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我们预计20-22年营收分别为44.0/53.1/64.3亿元,对应增速为24.62%、20.75%、21.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6、2.58/3.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40.6%、9.3%、24%,EPS分别为4.46/4.88/6.05元。2021年对应目标价为170.6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趋严,利润空间被压缩;门店并购加速,整合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震荡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0-12-18
  • 医疗保健行业:内镜观察系列1深度报告-内窥镜:国产替代浪潮下砥砺前行

    医疗保健行业:内镜观察系列1深度报告-内窥镜:国产替代浪潮下砥砺前行

    医疗行业
      报告要点:   内镜诊疗需求日益上升,市场持续扩容   内镜应用场景丰富,在消化道疾病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大,而内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但国内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不断成熟、叠加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窥镜设备有望持续扩容,我们预测2023年国内软镜和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3亿元和100亿元。   国产替代成行业主逻辑,软镜、硬镜发展不同步   内镜市场可分为三大板块:软镜、硬镜和配套诊疗器械。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CMOS的崛起使得中国自主研发高端内镜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是开启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的关键因素。(1)软镜:软镜技术壁垒最高,是国产品牌最薄弱的细分领域,随着国产高端软镜的推出,与进口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消化内镜普及度+接受度提升”和“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渗透率提升”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硬镜:外科手术步入微创时代,与软镜相比,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并且在相同传感器下图像质量更好,进一步满足临床观察需求,硬镜国产替代或将先于软镜一步来临。   内镜投资逻辑:优选国产替代快车道,把握细分领域龙头   内窥镜行业涉及学科多且壁垒高,标的稀缺。建议关注软硬镜产品研发进展、技术突破和临床表现,成像技术逐步迫近临床使用需求,有望撬动进口垄断格局。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内窥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产品牌渗透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在分级诊疗、鼓励国产替代等政策以及产品高性价比优势下,成长性强,因此我们给予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国产软镜设备龙头开立医疗、硬镜领域实现突破的迈瑞医疗。建议关注硬镜镜体细分龙头天松医疗,荧光腹腔镜领先企业海泰新光。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疫情影响海外销售风险;产品研发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1页
    2020-12-18
  • 医美:秩序重建,疫情渐平,线上医美平台风口再现?

    医美:秩序重建,疫情渐平,线上医美平台风口再现?

    医疗行业
      尽管外貌党并非一个十分褒义的说法,但通过医疗手段,提升外貌水平,让自己在社会交往中更具优势,的确是现代社会中不少人的选择。实际上,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医美普及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过去几年,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着医疗美容行业高速发展。但同时,无证行医、操作不专业、仪器药品不安全等违规违法行为层出不穷,医美行业乱象丛生。“医美贷”野蛮生长,无资质机构违规放贷、联合客户骗贷、假借“零首付、零利息”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暴力催收等乱象大量出现,严重扰乱了医美市场秩序。2016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成立,推进医美机构合规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多个省市也相继采取行动,严肃整顿医疗美容行业02020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针对医疗美容行业的乱象问题进行进一步整治。对于“医美贷”的叫停和对医美客户营销手段的限制,一度让行业饱受客户减少的痛苦。今年年初,疫情爆发,停工停学,这对于刚刚整顿秩序的医美市场是一次猛烈的打击。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发布的中国医美市场数据预测,中国医美服务行业2020年整体增速将大幅收窄至5.7%,同比2019年下降13%,行业总收入规模预计为1,518亿元。
    极光(Aurora Mobile, NASDAQ:JG)
    9页
    2020-12-18
  • 化工行业:天然橡胶周期何处去?

    化工行业:天然橡胶周期何处去?

    化工行业
      本期内容提要:   天然橡胶小幅上扬,趋势难改。2020年4季度以来,天然橡胶价格小幅上升,天然橡胶价格周期何处去?天然橡胶作为商品期货,其价格受供需和金融市场的共同影响,但从长期来看,价格的基础仍是供需关系。需求端:未来的几年,全球经济形势仍很具挑战,目前也并无端倪出现2000至2007年中国这样大型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加上共享经济趋势下对乘用车轮胎需求的负面影响。因此天然橡胶的需求将维持低速增长、甚至总量不增长。供应端:而在供应方面,需求停滞的信号也带来新增种植意愿的降低,但由于前期种植的惯性,全球主产区东南亚传统产胶国的供应能力还将增长2年,在2022年可能见顶,之后可能有小幅下滑。但是一些经济更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将接过接力棒,例如缅甸和一些非洲国家目前的天然橡胶供应能力在显而易见的快速增长。综合来看,未来几年天然橡胶价格仍大概率在1100至1500美元/吨的低位徘徊。归根结底,天然橡胶的供应能力不是类似矿产资源的硬约束,适宜种植地区的潜力尚大,作为一种没有门槛的农产品,其价格常态就不可能维持高利润率,除非出现超过种植速度的突发快速增长的需求,天然橡胶价格不会出现向上的大幅波动。   轮胎企业与天然橡胶价格关系。整体而言,我们认为,橡胶价格与轮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不是前者驱动后者,而是后者驱动前者。对于稳定、成熟的轮胎企业而言,需求端提升,盈利能力提升,此时也带动了天然橡胶价格上涨,橡胶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不能抵消轮胎需求提升的红利,所以这个时期轮胎企业盈利是上升期。而天然橡胶价格缓慢下行可能是轮胎需求增长疲弱的风向标,虽然原料成本降低对轮胎企业业绩是利好,但往往抵不过轮胎需求端的利空,短期提高轮胎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体看这样的时期对轮胎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是下降趋势。   国内企业分化,与天然橡胶价格关系减弱。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领先轮胎企业的盈利能力变化趋势与国内轮胎企业是不同的。由于国内轮胎产能过剩,叠加出口逐渐受到高贸易壁垒的影响,导致国内市场相对封闭,国内轮胎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产能过剩的影响要大于受橡胶价格的影响。或者说,对于国内轮胎企业,产能过剩是“雪”,橡胶价格波动是“霜”,雪上加霜的境遇从2015年开启了行业自发(非政府主导)去产能的进程。到了2017、2018、2019年,国内轮胎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业绩承压引发去产能趋势未变,但是赛轮轮胎、玲珑轮胎却盈利能力逆势提升,原因是它们通过海外布局产能,冲破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困境。   风险因素:1、极端气候条件影响2、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相关标的:赛轮轮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0-12-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