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2.12.26-2023.01.01)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2.12.26-2023.01.01)

    仿制药
    投融资
    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
    31页
    2023-01-31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3.01.02-2023.01.08)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3.01.02-2023.01.08)

    仿制药
    投融资
    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
    28页
    2023-01-31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3.01.09-2023.01.15)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3.01.09-2023.01.15)

    仿制药
    投融资
    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摩熵医药(原药融云)
    29页
    2023-01-31
  • 自研品种伊立替康获准进入III期临床,顺利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自研品种伊立替康获准进入III期临床,顺利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个股研报
      键凯科技(688356)   事件: 公司于近期披露注射用聚乙二醇伊立替康(JK1201I) 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 II 期临床试验进展的公告, “JK1201I 单次联合多次给药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及初步有效性研究”,已于近日获得药审中心同意:开展 III 期临床试验。   聚乙二醇技术的应用价值再度得到验证。 聚乙二醇伊立替康是一种长效高分子偶联药物,能够抑制 Topo-I 的活性, 1994 年 FDA 批准的第一代 Topo-I 抑制剂表现出初始峰浓度高、半衰期短等特点,伴有高毒性和低药效, 与第一代 Topo-I 抑制剂相比,聚乙二醇伊立替康能够有选择性地针对肿瘤组织的渗漏血管缓慢释放持续药性,并透过抑制 Topo-I 的活性来减少肿瘤细胞分裂。 JK1201I 在 2021 年第四季度进入临床 II 期, 在当下时点获准进入临床 III 期, 再次证明 JK1201I有较理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使临床研究能够较快速地向前推进。   伊立替康有抗癌广谱性, JK1201I 潜在远期市场空间较大。 Topo-I在许多实体瘤中过度表达,包括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神经胶质瘤以及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 因此伊立替康可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对公司品种 JK1201I 较有参考意义的第一款伊立替康脂质体 Onivyde在 2015 年获批用于治疗胰腺癌后销售额快速爬坡,在 2021 年的全球销售额高达 1.27 亿欧元。   公司通过伊立替康顺利向药用聚乙二醇产业链下游延伸,自研能力得到背书。 公司为国内药用聚乙二醇龙头,近年来积极向产业链下游拓展, 自主开发了多项聚乙二醇修饰药物及 III 类医疗器械等产品,伊立替康作为目前研发进展最快的公司自研药物,其临床研究的快速推进为公司的药械自研能力背书,公司的聚乙二醇医药应用创新平台前景可期。   维持“买入”评级。 长期来看公司为全球 PEG 衍生物行业引领企业,掌握衍生物生产全产业链核心技术,产品质量与客户资源优势明显,有望分享 PEG 修饰应用市场扩容红利。预计 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2.35/3.32/4.87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合作方销售能力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1-31
  • 业绩预告点评:预计22年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281%

    业绩预告点评:预计22年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281%

    个股研报
      红日药业(300026)   核心观点   2022 年全年业绩同比下滑, 单四季度表现亮眼。 公司发布 2022 年业绩预告, 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5.57-6.62 亿元, 同比下滑 3.68%-18.96%,扣非归母净利润 5.13-5.8 亿元, 同比下滑 14.48%-24.36%, 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 0.87-1.92 亿元, 同比增长 72%-281%。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受配方颗粒业务影响, 2022 年配方颗粒行业经历标准切换阵痛期, 国标和省标品种不足导致医疗终端组方受限, 配方颗粒销量下滑, 拖累公司整体业绩, 单四季度业绩表现亮眼, 业务有序恢复。   部分地区配方颗粒备案数仍存不足, 国标出台有望加速业务恢复。 对于等级医院而言, 通常需要 300 个以上的常用品种才能满足 70-80%以上的组方需求, 截至 2022 年末, 公司仅在 3 个省份备案数超过 400 个, 在 21 个省份备案数超过 300 个, 部分地区仍存不足, 销量受到较大影响。 目前正式颁布实施的国标品种仅 200 个, 省标作为临时性补充或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且各省不一省标的也给企业的备案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亟待国标出台缓解行业当前困境, 预计到 2023 年底有望具备超过 300 个国标正式颁布实施, 随着国标品种逐步补足, 配方颗粒业务恢复有望加速。   布局六大板块, 全产业链运营, 各业务发展稳健。 公司业务横跨成品药、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 原辅料、 医疗器械、 医疗健康服务、 药械智慧供应链等六大领域, 多业务布局有利于增强公司发展的稳定性。 成品药板块的血必净注射液临床疗效突出, 作为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案共同推荐的中成药, 被连续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至第九版) 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 , 对市场推广和销售产生积极影响。 医疗器械方面, 以指夹式血氧仪为代表的产品在2020 年疫情期间迅速拓展国际市场, 并在 2022 年末国内疫情政策调整后获得较大发展机遇, 国内外市场开拓顺利, 为后续新品推出打下基础。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 配方颗粒推进及新品推出不及预期; 商誉减值风险   投资建议: 配方颗粒有望逐步恢复, 各业务发展稳健, 维持“增持” 。随着后续国标陆续出台, 配方颗粒业务恢复有望加速。 调高 2022-2024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2-2024 年收入 67.58/82.58/99.53 亿元( 原65.66/81.33/98.02 亿元) , 同比增速-11.89%/22.19%/20.52%, 归母净利润 6.13/7.49/9.67 亿元( 原 5.53/7.13/9.39 亿元) , 同比增速-10.80%/22.12%/29.14%, 当前股价对应 PE=29/24/19x。 公司是配方颗粒领先企业, 成品药、 医疗器械等多业务布局完善, 维持“增持” 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01-31
  •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高景气黄金赛道,一超多强共享行业红利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高景气黄金赛道,一超多强共享行业红利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核心逻辑:1)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屈光、白内障手术渗透率较低:2019年我国眼科诊疗市场规模超2000亿,我国白内障手术、近视屈光手术渗透率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市场潜力大;2)供给端民营医院蓬勃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策鼓励社会办医,眼科民营医院数量从2014年的403家增长至2020年的1061家,CAGR为17.5%;3)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一超多强,爱尔眼科一枝独秀:爱尔眼科已成行业绝对龙头、普瑞眼科布局省会重点城市,继而向周边城市扩散,具备全国连锁的潜力,目前处于业绩爬坡期、华厦及何氏眼科为地方强势企业,扩张节奏稳健。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需求旺盛,屈光、白内障手术渗透率较低:1)眼科诊疗市场规模超2000亿,预计未来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据普瑞眼科招股说明书测算,2019年我国眼科市场总规模约为2105.6亿元,且随着我国眼科疾病(屈光不正、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的患病率不断提升,并呈现低龄化的现象,我国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我国白内障手术渗透率较低:2018年我国白内障手术CSR为2600,与美国(CSR=12100)、日本(11800)等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例如印度(5800)相比仍有较大差距;3)我国屈光手术渗透率为美国的1/3:美国2018年近视人群屈光手术比例在0.8%至0.9%之间,我国渗透率约为0.25%,约为美国的1/3。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供给端蓬勃发展,医院数量+专业人才+医疗设备不断扩充:1)医院端: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社会办医,民营医院的数量得到迅速扩大,其中眼科民营医院数量从2014年的403家增长至2020年的1061家,CAGR为17.5%;2)人才端:2020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执业(助理)医师达1.9万人,注册护士达3万人,2015-202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6.9%和18%,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选择到眼科专科医院注册执业;3)设备端:2020年我国眼科专科医院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达130.4亿元,2015-2020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17.9%。   眼科医疗服务行业一超多强,爱尔眼科领跑行业,一枝独秀:1)爱尔眼科:凭借优秀的管理能力及并购基金的助力,在关键阶段提速发展,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普瑞眼科:聚焦重点城市,目前尚处于业绩爬坡期,长期来看,业绩爬坡有望带来可观收入增量,随着品牌效应逐步提升,公司销售费用率有较大下降空间,将带来净利率提升;3)华厦眼科:收入规模处于行业第二,依靠厦门根据地辐射东南地区;4)何氏眼科:主打视光业务,深耕辽宁市场,开始布局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西部地区,打开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医疗事故和医疗责任纠纷的风险、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引起的风险、医保控费带来的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01-31
  • 连花清瘟再度突破,医保谈判顺利落地

    连花清瘟再度突破,医保谈判顺利落地

    个股研报
      以岭药业(002603)   业绩简评   2023年1月30日,公司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50-24.19亿元,同比增长60.00-80.00%;扣非净利润20.24-23.40亿元,同比增长60.00-85.00%。   其中,2022年Q4实现归母净利润7.36-10.05亿元,同比增长512-736%%,环比增长101-175%。   经营分析   四季度防疫政策调整,连花清瘟销售规模新突破。随着新冠变异株毒性减弱及新冠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四季度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调整,新冠感染最终回归“乙类乙管”,国内新冠感染迅速经历一波反复。连花清瘟为新冠诊疗指南推荐用药,可用于观察期、轻型、普通型患者,同时对普通感冒、流感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覆盖人群广泛,尤其是连花清瘟胶囊是OTC产品,具有可及性优势。在四季度疫情反复中,连花清瘟销售大幅增长,预计2022年销售额超过65亿元,相比2020年2021年的40-43亿元年销售额,实现销售规模的新突破。   医保谈判顺利落地,中药创新药管线丰富。公司有3款中药创新药参与2022年医保目录谈判,其中连花清咳胶囊零降幅续约成功,新产品解郁除烦胶囊和益肾养心安神片顺利纳入医保目录,预计2023年开始放量。公司中药创新药研发管线丰富,多款产品处于临床后期阶段,预计公司每年有新药/新适应症获批上市,长期增长动力充足。   心脑血管及二线专利产品预计2023年恢复增长。公司心脑血管领域的通、参、芪三款产品,以及二线专利产品受疫情影响,2022年销售额有小幅下滑,预计2023年随着以后诊疗恢复,将实现恢复性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3/2024年营业收入至124.82/141.36/159.63亿元(分别上调14%/9%/4%),上调归母净利润为23.43/27.63/32.07亿元(分别上调45%/45%/43%),上调EPS为1.40/1.65/1.92元(分别上调46%/45%/43%)。公司股票现价对应PE估值为21.36/18.12/15.6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变化风险,中成药集采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监管风险,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1-31
  • 江苏吴中事件点评:22年由盈转亏,蓄力转型、稳步前行

    江苏吴中事件点评:22年由盈转亏,蓄力转型、稳步前行

    个股研报
      江苏吴中(600200)   事件: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预期:1)2022全年归母净利亏损0.75-0.9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归母净利亏损0.94-1.14亿元;2)22Q4归母净利亏损扩大至0.28-0.4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亏损扩大至0.38-0.58亿元。   转型“医药+医美”,股权激励绑定医美核心人员。公司22年度归母净利较上年同期出现亏损,主要源自:1)公司处在产业转型期,旨在打造“医药+医美”双驱动,公司拓展医药业务,增加营销费用投入;布局医美业务,增加研发支出等各类费用。2)公司于22年初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与团队核心人员实现利益绑定,稳定业务发展中坚力量。3)21年公司完成拆迁交付确认一笔1.01亿资产处置收益。   公司依托药企基因切入医美赛道。公司在医美的布局主要通过三步走战略:1)通过代理权引进迅速切入市场;2)通过合作研发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3)通过自主研发产品构建长期竞争壁垒。目前公司正在加速布局医美板块:1)2021年6月战略控股尚礼汇美,获得Humedix旗下HARA玻尿酸国内独家代理权,目前HARA玻尿酸在国内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产品预计2025年上市;2)2021年12月收购达透医疗,获得AestheFill中国大陆地区独家代理权,目前AestheFil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注册申报正有序推进中;3)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合作进军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市场,子公司中凯生物制药厂拥有20余年重组蛋白药物制备经验,具备重组胶原研发及生产基础,目前研发工作有序进行中。未来随着医美产品陆续获批上市,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新的增长点。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吴中接连布局,加快产业平台落地。在政策、技术、需求、资本等多方面的加持下,我国胶原蛋白行业有望实现“部分市场需求增加→生产规模化及新技术带来成本降低→进一步激发更多市场需求”的发展路径,从而扩大其终端应用市场规模。尤其在功能性护肤品、医疗敷料等领域,胶原蛋白除了保湿以外还拥有抗衰、促愈合、舒缓敏感肌等功效,未来发展空间广阔。2022年7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吴中美学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共建“分子智造研究院-吴中美学重组胶原蛋白联合实验室”;2022年10月,吴中美学获得美国G公司引进具有三螺旋和三聚体结构的重组III型人胶原蛋白生物合成技术,获得该技术的全球独家知识产权权利。吴中接连布局重组胶原蛋白,旨在加快产业平台落地,构建业绩增长的新动能。   深耕医药制造领域,CDMO转型注入新动能。公司医药产品线丰富,持有290多个药品生产文号,拥有170多个基因药物、化学药物和中药品种,主营产品覆盖抗感染/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消化系统等领域。公司高度重视医药研发,重点聚焦高端仿制药、首仿药及专科用药,目前已经建成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公司拟充分发挥产能和区位优势,投建江苏吴中医药集团研发及产业化基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发展化学制剂和生物药物的CDMO合作业务,从而逐步实现从CMO向CDMO的转型。   盈利预测:根据Wind一致预期,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分别为-0.23/0.34/1.25亿元,1月31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38/164/44倍。   风险提示:国内消费持续疲软、公司业务转型不及预期、医美新产品申请进度不及预期、大股东高比例股权质押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1-31
  • 净利润增长亮眼,看好23年非新冠业务增长

    净利润增长亮眼,看好23年非新冠业务增长

    个股研报
      以岭药业(002603)   事件:1)以岭药业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2-23.4亿元,同比增长60%-8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5-24.2亿元,同比增长60%-80%;2)公司公告,近日公司收到国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受理通知书》,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化学新药“G201-Na胶囊”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   点评:   22年度净利润增长亮眼,连花系列产品放量。公司2022年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2-23.4亿元,同比增长亮眼,据公司公告及三季报测算,公司22Q4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04-9.24亿元,公司连花清瘟、连花清咳片及连花呼吸大健康系列产品受益于防疫措施优化销售增长,带动Q4净利润增长明显。连花清咳片在2020年获批上市,并于当年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在连花品牌及连花清瘟销售渠道的支撑下有潜力成为大品种。   化药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科技创新能力居中药行业前列。公司化药创新药“G201-Na胶囊”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G201-Na胶囊”是公司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1类化学新药,其药品分类为抗肿瘤药物。本药品主要用于治疗需要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临床前研究表明,G201-Na药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开发价值。此外,据公司22年10月交流公告,公司开展复方中药、组分中药、单体中药多渠道研发,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居中药行业前列,未来公司计划每年申报1-2个中药创新药上市。   22年主力品种通参芪终端放量暂受影响,看好23年非新冠业务提速。在22年疫情以及防疫政策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公司把握发展方向,深耕海内外市场,依托优势单品推动整体营收提升。展望2023年,我们认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主力品种通参芪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收入同比略微下滑,独家产品解郁除烦胶囊、益肾养心安神片首次纳入2022版国家医保目录,我们看好今年公司非新冠业务在22年低基数下实现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按业绩预告上调公司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收分别为122.40/116.69/132.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3/19.63/22.23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成本风险、研发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1-31
  • 被低估的心血管龙头企业,走出集采负面影响

    被低估的心血管龙头企业,走出集采负面影响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主要观点:   核心业务走出集采影响,药品和支架续标顺利,业务平稳过渡公司核心业务走出集采影响,业绩实现平稳过渡。2019-2020年公司重磅产品心血管类药物、冠脉支架相继纳入集采,2021-2022年又相继完成续约中标,公司其他业务如冠脉通路类、电生理类耗材、先心病用封堵器、吻合器、超声刀、生化试剂均已纳入联盟集采并中标,带量采购政策对公司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小。   底层研发扎实,新产品不断推出,优秀管理层引领公司发展   公司是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材料研发领域有较强的积累,公司也有多款产品引领行业发展。冠脉介入领域的“药可切”等创新产品组合快速弥补金属支架集采带来的影响,“介入无植入”的理念从生物可降解支架延伸到可降解室缺损/房缺损封堵器,而且也能将对材料技术的理解进一步延伸到医美领域(如玻尿酸、聚乳酸注射),同时公司内生和并购同行,扩大对有广阔发展前景领域的战略布局,如消费医疗领域的OK镜、隐形正畸等。未来几年,公司持续每年有4-5个新产品推出上市,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过去10年,归母净利润从2012年的4.0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7.19亿元,2012-2021年归母净利润CAGR约17.49%。而且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又适时抓住新冠抗原检测等需求爆发机会,这些均突显出公司管理层在面临复杂的外界环境时,拥有的战略方向感和嗅觉。   公司是国内心血管领域的平台型企业,估值提升空间大   公司深耕心血管领域,业务结构多元,渠道资源丰富,产品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有较好的口碑。公司股权激励也持续驱动中短期公司业务发展,22-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33/24.5亿元,同比增速不低于14.99%/14.86%,业绩实现的确定性高。而且我们认为随着医疗器械、药品的集采范围推进,平台型企业将会在“集采的存量竞争”中获胜,并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未来也能够进一步凭借创新产品巩固竞争优势,中长期看估值有较大向上提升的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100.22亿元、108.08亿元、126.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6.0%、7.8%和17.2%,利润端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分别实现22.68亿元、25.07亿元和29.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31.9%、10.5%和18.1%。2022-2024年对应的EPS分别约1.21元、1.33元和1.58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18倍、17倍和14倍,考虑到公司逐渐走出集采影响,公司是平台型的心血管领域龙头企业,后续产品管线丰富,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在研产品临床、商业化推进不及预期。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1-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