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5465)

  • 惠泰医疗(688617)2022年报点评:血管介入及OEM高增,期待电生理放量

    惠泰医疗(688617)2022年报点评:血管介入及OEM高增,期待电生理放量

  • 天坛生物(600161):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浆站建设持续突破

    天坛生物(600161):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浆站建设持续突破

  • 启明医疗(2500.HK):2022植入量略有下滑,后续可关注盈利时点及国际化进度

    启明医疗(2500.HK):2022植入量略有下滑,后续可关注盈利时点及国际化进度

  • 开立医疗(300633):业绩符合预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开立医疗(300633):业绩符合预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下调2023-24E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下调2023-24E盈利预测和目标价

  • 化工:BOPET市场价格走势上行,国内纯MDI市场止跌反弹

    化工:BOPET市场价格走势上行,国内纯MDI市场止跌反弹

    化学原料
      当日行情回顾: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上涨0.41%,创业板指数下跌0.41%,沪深300下跌0.07%,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0.57%,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44%。   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粘胶(1.33%)、钛白粉(1.19%)、绵纶(1%)、氯碱(0.95%)、其他塑料制品(0.87%);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涂料油墨颜料(-1.25%)、纯碱(-1.17%)、轮胎(-1.15%)、合成树脂(-1.1%)、其他化学原料(-1.03%)。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航锦科技(10.01%)、名臣健康(10.01%)、返利科技(10%)、高争民爆(6.37%)、新宙邦(5.69%)、华光新材(5.5%)、润禾材料(4.51%)、美达股份(4.2%)、中石科技(3.88%)、至正股份(3.86%)。化工板块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东方材料(-9.99%)、金石资源(-5.97%)、震安科技(-3.85%)、濮阳惠成(-3.7%)、瑞丰新材(-3.6%)、金力泰(-3.6%)、东材科技(-3.59%)、德方纳米(-3.58%)、科思股份(-3.49%)、中泰化学(-3.38%)。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5的产品分别为:液氯(100元/吨,32.45%)、维生素B3(39元/千克,4%)、BOPET(8510元/吨,2.41%)、纯MDI(17900元/吨,2.29%)、TDI(18383.3元/吨,2.22%)。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5的产品分别为:缬氨酸(27.5元/千克,-3.51%)、硫酸钾(3500元/吨,-2.78%)、环氧丙烷(9850元/吨,-2.6%)、固体烧碱(2975元/吨,-2.46%)、涤纶长丝POY(7775元/吨,-1.58%)。(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1)BOPET:4月12日,BOPET市场价格走势上行。OPEC减产引发市场对供应收紧的担忧,EIA在报告中上调今明两年的国际价格预测,叠加美元走弱支撑原油反弹,国际油价收盘上涨。今日PTA、乙二醇市场价格偏弱运行,聚酯切片市场价格暂稳,成本端支撑尚在。部分厂家报价上调,但整体大环境较差,市场维持刚需采购为主;(2)纯MDI:今日国内纯MDI市场止跌反弹,。据悉部分工厂存降负荷预期,且对外控量发货,加上目前市场价格与供方指导价倒挂,经销商继续让利出货意愿不高,市场低价报盘收紧上扬;但终端新单跟进缓慢,刚需小单入市询盘,下游企业库存充足下,入市采购热情尚未释放,供需面博弈下,业者对后市多谨慎观望为主;(3)TDI:上海某大厂封盘不报价状态下,供方利好支撑仍存,市场现货较为紧缺,虽需求冷清下,但业内保持积极挺市运行,商谈为主,保持积极出货,固化剂需求薄弱,出口订单不及预期,供需博弈增强;(4)环氧丙烷:4月12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维稳整理,近期原料丙烯、液氯偏强震荡,环丙成本整体增加,然氯醇法环丙仍存可观利润,成本支撑有限。此外,终端需求依旧维持弱势,且前期下游及终端工厂原料集中逢低刚需采购后,市场需求回归平淡,少量刚需订单跟进。然由于近期国内环丙停车装置增多,且重启装置维持低负,市场供应缩减,在产环丙厂家出货平稳且库存不高可控,供应利好支撑下,今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维稳整理。(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4-13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减肥市场风起云涌,多肽产业链潜力突出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减肥市场风起云涌,多肽产业链潜力突出

    化学制药
      肥胖日益成为严重健康问题。肥胖已被WHO认定为疾病,也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增加居民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负担加重。   手术治疗:针对重度肥胖的有效手段,渗透率约2‰   微创外科类器械公司:微创减重手术只是微创外科器械的下游应用术式方向之一,相关上市公司如腹腔镜相关(迈瑞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吻合器相关(戴维医疗、天臣医疗)。   能量溶脂/吸脂设备:对于减重而言,局部减脂术并不是主流,而传统的侵入式塑形无法满足求美者许多个性化的精雕需求,非侵入式塑形市场空间更大,目前A股相关上市公司涉及主要在非侵入式塑型领域,如华东医药(收购西班牙能量源型医美器械公司)、昊海生科(控制了以色列上市公司EndyMed)、复锐医疗科技、普门科技、伟思医疗、麦澜德。   药物治疗:减重新药“消费升级”,长效制剂成为更多选择   随着降糖药物迭代,传统二代胰岛素、SGLT-2类药物市场逐渐被GLP-1激动剂类替代,长效周制剂成为更多患者及减重人士的选择,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索马鲁肽逐代推出,药效不断提高,促进需求人士用药升级。原研药物专利到期在即,国内药企纷纷选择抢滩布局。   相关公司:目前进行GLP-1布局的公司采取了不同路线:例如进行源头创新研发的信达生物,创新药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下一代双靶激动剂具有更优药效及适应症延展性;研发生物类似药的华东医药、通化东宝等公司,进度领先,具有多年代谢领域研发生产销售经验,上市后可实现快速放量;选择仿制化药路径的翰宇药业、石药中奇等,产业化经验有利于实现成本控制,具备价格优势。   多肽产业链:多肽药物规模巨大,多肽CDMO潜力突出   多肽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料药及CDMO企业,受益于下游药物需求爆发,上游供给端也迎来较高景气度。国内聚焦多肽领域的CDMO企业近年也崛起迅速,A股市场建议关注圣诺生物(多肽全产业链布局药企)、翰宇药业(成熟的多肽原料+制剂规模生产商)、诺泰生物(聚焦多肽,基于API,布局CDMO)和昂博(全球领先的多肽CDMO)。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成本上涨风险;投融资下滑风险;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国际汇率变动风险;地缘政治与贸易冲突风险;技术人才紧缺和人才流失的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0页
    2023-04-13
  • 2023年中国兽用化学药品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兽用化学药品行业词条报告

    生物制品
      兽用化学药品也称“兽医化学药品”,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化学物质及其制剂。一般包括抗生素(抗微生物药)、生化药品。企业生产中一般特指兽用化学药品制剂,即对侵袭动物机体(宿主)的病原体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或能调解动物生理机能的化学物质。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7年,随着兽用GMP的颁布和实施,中国兽用化学药品行业市场规模由208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98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5.27%。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8年市场规模跌至289亿元,受益于政策驱动及行业规范发展,至2021年,中国兽用化学药品行业市场规模增至49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9.41%。预计未来,“减抗”需求推动高质量促生长药物的研发及相关替抗产品需求推动下,兽用化药行业将进一步发展,到2026年,预计市场规模达792.5亿元。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4-13
  • 2022年业绩点评:超声业务稳健增长,内镜产品加速放量

    2022年业绩点评:超声业务稳健增长,内镜产品加速放量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保持高增长。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17.63亿元,同比增长22.02%;归母净利润为3.70亿元,同比增长49.57%。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年Q1-Q4营业收入分别为3.71、4.65、4.16、5.1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1.53%、28.80%、39.80%、1.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1、1.24、0.71、1.2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36%、69.73%、132.80%、15.32%。我们认为,多因素提振公司业绩:1)海内外疫情影响逐步褪去,业务回归正常增长态势。2)近年来,分级诊疗、医疗新基建、鼓励采购国产设备等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国产医疗器械龙头持续受益。3)伴随收入增长,规模化效应显现。   规模效应凸显,净利率超疫情前水平。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66.87%,较2021年下降0.51个百分点,主要受海外销售修复影响;净利率为20.98%,较2021年提升3.86个百分点,主要受公司积极控费及规模效应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其他期间费用率均呈下降态势。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用率分别为23.99%、5.56%、-1.70%,分别较2021年下降1.38、0.73、2.33个百分点;公司研发费用率为18.66%,较2021年提升0.45个百分点。   超声:持续完善产品线,收入稳步增长。公司超声产品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已形成完备的高、中、低不同产品档次,临床解决方案覆盖较为全面的产品格局。其中,公司S60、P60系列高端彩超在三甲医院的装机量不断提升。2022年,公司陆续发布多款新的超声设备,深耕已有优势的妇产科等领域,同时进军超高端超声、心血管以及兽用超声领域。2022年,公司彩超产品收入为10.80亿元,同比增长14.14%,毛利率65.67%。   内镜:产品进入收获期,收入加速增长。2022年,公司首次推出多款软镜产品,丰富了公司软镜镜体种类和高端功能,持续缩小与进口品牌的差距,为公司内镜更好的突破高端医院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加快了软镜领域的进口替代。同期,公司在硬镜领域研发注册4K荧光腔镜系统,增强了公司在微创外科领域的产品实力,有助于微创外科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2022年,公司内镜业务收入为6.12亿元,同比增长42.98%,毛利率69.57%。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开立医疗是国产超声+内镜龙头,掌握核心技术,持续完善产品矩阵,高端产品陆续放量,公司发展迈入新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收分别21.79/27.54/34.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07/6.60/8.46亿元,EPS分别是1.18/1.54/1.98元,对应PE分别47.35/36.32/28.34倍。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及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4-13
  • 应收账款环比改善,第四季度现金流表现优异

    应收账款环比改善,第四季度现金流表现优异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2023年4月12日晚,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2.82亿元,同比增长55.03%;归母净利润14.34亿元,同比增长23.33%;扣非净利润16.29亿元,同比增长49.05%;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6.39亿元,同比增长24.39%。   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46.53亿元,同比增长24.26%;归母净利润-9.94亿元,同比下降1322.50%;扣非净利润-7.84亿元,同比下降976.47%;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5.87亿元,同比增长87.94%,我们预计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环比改善。   传统诊断服务实现15%的稳健增长,诊断产品业务高速增长   (1)诊断服务业务:2022年诊断服务业务总收入126.74亿元,同比增长91.46%;毛利率同比下降7.55pct至41.09%,我们预计与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毛利水平下降有关;其中新冠核酸检测收入80.39亿元,剔除新冠核酸检测收入后的诊断服务业务收入46.35亿元,同比增长15.47%。①学科产品:2022年公司新开检测项目270个;扣除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特检业务收入占传统诊断收入的比例提升至39.80%。②模式产品:合作共建实验室增至650余家,累计协助10家医院通过了ISO15189现场评审;新增13家精准中心,累计43家精准中心,已有24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7%。   (2)诊断产品业务:借助全国布局的渠道网络,产品业务实现总收入93.98亿元,同比增长28.37%。①自产产品业务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132.78%。2022年公司新增19个二类证和44个一类证,控股子公司凯莱谱的首款自主品牌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CalQuant-S成功完成注册上市,参股子公司迪谱诊断加速核酸质谱和纳米孔单分子测序两大前沿技术的新产品研发与临床落地,控股子公司迪安生物自主研发生产的病理切片扫描仪DS-600取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②渠道产品业务收入78.65亿元,同比增长18.05%,毛利率同比下降1.48pct至22.46%。2022年新增50余个国产品牌的代理产品。   各项费用计提影响第四季度净利率下降明显,应收账款环比改善   2022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10pct至37.16%。由于收入增速较快、规模效应明显,各项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销售费用率同比降低1.38pct至7.87%;管理费用率同比降低2.22pct至6.25%;研发费用率同比降低0.10pct至3.15%;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19pct至1.47%。   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2.16pct至9.18%,我们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如下:①由于四季度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大幅下降,公司根据实际疫情变化及市场情况对新冠相关固定资产及存货进行报废处理:2022年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为2.43亿元,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0.32亿元。②出于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子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5.90亿元。③由于母公司作为集团管理成本中心已多年亏损,预估未来无法弥补以前年度可弥补亏损从而冲销已计提递延资产1.32亿元。④信用减值损失3.05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2.86亿元。   截至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原值)105.2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1.90%,相较2022年三季度末减少2.27亿元。其中,账龄超过6个月的应收账款余额39.34亿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37.37%;提坏账准备5.71亿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99.5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7.28%,比重增加6.96pct。公司将不断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减少资金占用,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   此外,2022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23.83%、10.26%、6.05%、3.33%、1.62%、-21.61%,分别变动-13.60pct、-1.23pct、-6.37pct、-0.49pct、-0.22pct、-21.32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将大幅下降,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0.54亿/162.46亿/186.4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1%/16%/1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2亿/13.41亿/15.88亿,同比增速分别为-22%/21%/18%;EPS分别为1.77/2.14/2.53,按照2023年4月12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17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