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7123)

  •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符合预期,看好中药创新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符合预期,看好中药创新

  • 医保目录调整申报开始,关注重点公司及品种

    医保目录调整申报开始,关注重点公司及品种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上涨,丁二烯、硫酸铵、MMA、邻硝基氯化苯等产品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上涨,丁二烯、硫酸铵、MMA、邻硝基氯化苯等产品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核心推荐   基础化工重点   核心资产(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钛白粉(龙佰集团)、碳纤维(光威复材)、沸石/OLED(万润股份)、农药(扬农化工、广信股份)、复合肥(新洋丰)等。   石油化工重点   OPEC+联合减产形成油价底部支撑,但仍需关注非OPEC产量(加拿大重质油、巴西、中亚)、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贸易风险进一步发酵对油价的影响。推荐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快并进军大炼化、布局C2/C3轻烃裂解的优秀民营炼化企业(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关注宝丰能源。   每周行业动态更新   本周化工品价格指数下跌,核心原料油价上涨,LPG气下跌,LNG气上涨,煤价持平;C4、氯碱部分产品价格上涨。   本周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0.2%;核心原料价格布油+0.3%,进口LPG-4.4%,国产LNG气+6.3%,烟煤持平。原料端,C4部分产品价格上涨,C5、芳烃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制品端,氯碱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化纤、磷化工、聚氨酯、氟化工部分产品价格下跌。   本周油价上涨,供应端趋紧格局延续,美国燃油消费高峰将至。   本周布油结算价从74.1涨至74.3美元/桶(涨幅0.3%)、美油结算价从69.5涨至69.9美元/桶(涨幅0.5%);美国商业原油库存4.54亿桶(周环比-2.1%),美国原油钻井数545口(周环比-0.2%)。供应端,根据隆众资讯,进入7月,沙特此前承诺的单独额外减产将成为关注点,供应端趋紧格局仍在延续。需求端,根据隆众资讯,美国独立日假期将至,出行人数存增长预期,燃油消费高峰期也将随之来临,另外各大机构继续看好亚洲需求前景,中国及印度或将带来支撑,但欧美经济表现疲软,令市场担忧情绪一直存在。政策面来看,根据隆众资讯,加息背景下市场对于经济的忧虑情绪难以消解,由此引发的利空压力持续抑制油价走高,而7月美联储大概率将继续加息,对油价仍属利空消息。地缘政治来看,根据隆众资讯,俄罗斯突发地缘事件基本平息,对油价的影响甚微。   天然气价跟踪:   价格跟踪:本周期(6.26-6.29)欧美天然气期货涨跌不一,期货市场NBP环比+4.51%,TTF环比+5.01%,HH环比-5.99%,AECO环比-3.27%。现货方面表现与期货一致,HH现货环比-5.05%;加拿大AECO现货环比+5.50%,欧洲TTF现货环比-3.09%。价差方面,东北亚LNG现货到港均价为3882元/吨,环比较上周-0.99%,国内市场均价为4166元/吨,价差环比-76元/吨(-1.79%)。   库存跟踪:根据EIA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美国天然气库存量为28050亿立方英尺,环比-760亿立方英尺(环比-3052%,同比+26.10%),高于5年均值。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截至6月23日,欧洲天然气库存量为30000亿立方英尺,环比+298亿立方英尺(环比+1.00%,同比+37.03%)。   国内价格:本周国内LNG主产地价格下行。截至6月29日,LNG主产地均价为3956元/吨,相较上周-0.65%;消费地价格小幅上行,截至6月29日,LNG主要消费地均价为4452元/吨左右,较上周+0.45%。LNG接收站报价4610元/吨,较上周+0.70%。   重点化工品观点更新:   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价格涨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丁二烯+12%、硫酸铵+11%、MMA+9%、邻硝基氯化苯+9%、丙烯酸+8%、草甘膦+6%等。本周价格跌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聚丙烯酰胺-14%、复合肥-9%、烧碱-9%、PVA-8%等。   新能源上游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光伏产业链相关化工品:工业硅持平、光伏级三氯氢硅-5%、纯碱(轻质持平、重质持平)、醋酸乙烯-2%、EVA(光伏级)-7%等。锂电产业链相关化工品:磷矿石(30%)持平、磷酸-2%、碳酸锂(工业级-3%、电池级-5%)、磷酸铁持平、工业磷酸一铵(73%)持平、六氟磷酸锂持平等。   外贸船货船期推迟,国内主流外销量减少,丁二烯价格上涨。   本周丁二烯(华东)涨12.0%至655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下游询盘有限,实单延续商谈,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多以工厂刚需小单为主;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由于前期应月底进港的外贸船货船期推迟,部分下游用户为交付前期合约选择国内补货,而国内主流外销工厂丁二烯外销量减少,如鲁清石化自配顺丁橡胶装置重启,其丁二烯主以自用,叠加浙石化1#装置重启推迟,供应端形成短期利好。   稀土市场需求增加,尿素市场氛围回暖,硫酸铵价格上涨。   本周硫酸铵(山东临沂)涨10.8%至72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复合肥市场需求下滑,经销商零星采购刚需跟进为主,但稀土市场对硫酸铵需求增加,叠加尿素市场氛围回暖,形成利好;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周内焦企开工震荡调整,部分地区受环保要求趋严以及检查组入驻影响,开工下滑,其他个别地区企业灵活调整生产节奏,开工小幅上调,己内级方面,周内福建某厂己内酰胺装置负荷提升,湖北某厂检修计划继续推迟,诸多地区己内酰胺装置正常运行。   下游小单跟进,现货流通偏紧,MMA价格上涨。   本周MMA(华东)涨9.3%至1235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下游用户成本转嫁不易,入市采购积极性不足,情绪观望为主,零星刚需小单跟进;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虽部分检修装置恢复运行,但MMA市场现货流通仍表现偏紧,同时多家企业释放下月检修计划,形成利好。   多数主流厂家装置停车检修,在产厂家装置低负荷运行,邻硝基氯化苯价格上涨。   本周邻硝基氯化苯涨9.1%至36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下游采购商多持观望心态,询单拿货不积极;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国内多数主流厂家装置停车检修,在产厂家装置低负荷运行,个别厂家反馈无库存,形成利好。   以色列与中国签订标准钾合同,国际氯化钾价格继续下跌。   本周氯化钾(60%粉,青海)维持2700元/吨,氯化钾(温哥华)跌5.8%至323美元/吨。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百川盈孚,以色列已与中国签订标准钾合同,合同价格为307美元/吨cfr,与加拿大本月早些时候达成的合同价格水平相同。根据该合同,以色列今年将向中国供应80万吨钾肥,并可选择在同一时期增加供应35万吨。在西方,巴西市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用肥季而有所回暖。在其他地区,交易活动清淡压低了欧洲和东南亚的价格。   国产钾方面,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复合肥市场过渡至季节性淡季,经销商零星采购刚需跟进为主,秋季预收新价及政策多在酝酿之中,行情暂不明朗化;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国内生产厂家开工维稳,停车小厂暂未复产,市场新单成交较少,流通现货有限,中欧班列和边贸少量到货,港口陆续到船,库存量有所增加,整体供应量较为充足,大合同后期港口过货量仍有增加趋势。   下游需求维稳,检修计划较多,纯碱价格维持。   本周纯碱(轻质,华东)维持2050元/吨,纯碱(重质,华东)维持225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国内纯碱厂家下游需求维稳为主,轻碱下游日用玻璃、焦亚硫酸、泡花碱、两钠、冶金、印染、水处理等行业目前不温不火,暂无利好因素提振,重碱下游的玻璃厂家目前纯碱现货库存量仍不高,对重碱仍有刚需;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国内纯碱厂家本周检修计划较多,整体纯碱供应量有所下降,阿碱项目开产在即,目前仅出少部分试制品,稳产供应仍需观望,纯碱业内用户纷纷观望为主,装置方面,本周河南金山、四川和邦、重庆湘渝纯碱装置目前低产检修,唐山三友纯碱装置开工低产,暂无恢复预期。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7-03
  • 中药Ⅱ行业深度报告:中成药集采综述:从地方扩面到全国,价格降幅符合预期

    中药Ⅱ行业深度报告:中成药集采综述:从地方扩面到全国,价格降幅符合预期

    中药
      行业核心观点:   自2021年12月湖北联盟中成药集采以来,中成药经历了湖北19省联盟,广东6省联盟,北京市,山东省,全国30省共五次带量采购。   投资要点:   湖北19省联盟: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通过现场竞争,有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根据19省联盟年度需求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26亿元。   广东6省联盟:174家企业361个品种拟中选/备选,其中124家企业249个品种拟中选,56家企业112个品种拟备选。唯一一家外企,银杏叶片厂家法国博福-益普生制药最终未中选。非独家A组、非独家B组、独家1组、独家2组、独家3组平均降幅分别为55.30%、84.20%、18%、19.40%、24.50%。   北京市:带量联动拟中选44个药品品种,215个品规,带量谈判拟中选15个药品品规,26个品规。215个拟中选结果中,银杏叶产品组拟中选药品最多,共拟中选46个药品,占带量联动总拟中选药品的21.3%。此前,北京市医保局已于系统内发布产品限价,本次拟中选价格和限价相比浮动较小,236个产品拟中选价格均与限价一致,拟中选的241个产品平均降幅为0.1%,降幅最大的是贵州信邦制药的脉血康胶囊,两个规格药品降幅都达到了6%,其次是山西太原药业的舒血宁注射液,降幅为5%。   山东省:共154家企业的336个产品参与申报,最终66家企业的137个产品中选。通过和申报挂网价对比,此次中选结果降幅大多在50%以下,降幅超过50%的仅占两成,其中有2个产品降幅超过80%。   全国30省:63家企业、68个报价代表品拟中选,品种中选率达71.6%。以基准价格计算,此次68个拟中选产品平均降幅为49.36%。拟中选药品涵盖复方斑蝥、复方血栓通、冠心宁、华蟾素、接骨七厘、乐脉、脉管复康、脑安、藤黄健骨、香丹、心可舒、醒脑静、鸦胆子油、银杏达莫、振源等15个类别。拟中选产品中,香丹组共有12个企业拟中选,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组别,其次是藤黄健骨、心可舒,均有8家企业拟中选;复方斑蛰、乐脉、振源胶囊均有5个企业拟中选。银杏叶提取物组别没有企业中选。   风险因素:集采政策降价超预期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3-07-03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JIC拟1万亿日元收购JSR,阿科玛宣布拟收购韩国上市公司PIAM54%股份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JIC拟1万亿日元收购JSR,阿科玛宣布拟收购韩国上市公司PIAM54%股份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4061.29点,环比上涨3.89%。其中,涨幅前五的有瑞联新材(22.75%)、福斯特(13.45%)、双星新材(12.41%)、凯赛生物(12.12%)、金博股份(12.09%);跌幅前五的有上海新阳(-2.05%)、阿拉丁(-1.78%)、东岳硅材(-0.81%)、奥来德(-0.74%)、道恩股份(-0.12%)。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6922.8点,环比上涨2.67%;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039.99点,环比上涨2.65%;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7484.15点,环比上涨1.49%;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3088.22点,环比上涨10.75%;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069.85点,环比上涨4.1%;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791.61点,环比上涨3.72%。   JIC拟1万亿日元收购JSR,全球光刻胶竞争加剧。6月24日,日经新闻报道,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投资公司(JIC)正商谈以1万亿日元收购JSR。日本投资公司计划最早今年提出初步收购意向。如果进展顺利,JSR可能会在2024年被东京证交所摘牌。JSR成立于1957年,是一家政府支持的合成橡胶制造商,于1979年正式进入光刻胶领域。产品涵盖G/I线、KrF、ArF(干法/湿法)和EUV光刻胶等,是全球领先的光刻胶生产商。(资料来源:JSR公司官网,全球半导体观察)   阿科玛宣布拟收购韩国上市公司PIAM54%股份。6月28日,阿科玛宣布拟以7.28亿欧元(约合57.54亿人民币)的企业价值收购GlenwoodPrivateEquity在韩国上市公司PIAdvancedMaterials(PIAM)的54%的股份。届时该公司将合并到阿科玛旗下,其余46%的股份将继续在韩国证券交易所上市。PIAM的超高性能聚酰亚胺是尖端材料,具有极高的耐高温性、尺寸稳定性、灵活性和电绝缘性。受益于对小型化、更高的热管理和更高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它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半导体制造和其他先进工业应用等有吸引力的市场。该交易有待中国和韩国反垄断机构的批准,预计在2023年底完成收购。(资料来源:阿科玛,本济咨询,化工新材料)   重点标的: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7-0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出台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出台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SW医药生物行业跑赢深300指数。2023年6月26日-7月2日,SW医药生物行业上涨1.05%,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约1.61个百分点。SW医药生物行业三级细分板块中,多数细分板块均录得正收益,其中医药流通和化学制剂板块涨幅居前,分别上涨4.62%和2.85%;医院和医疗研发外包板块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23%和1.99%。   本周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13.16亿元。2023年6月26日-7月2日,陆股通净流出84.8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90.22亿元,深股通净流入5.41亿元。申万一级行业中,基础化工和电子净流入额居前,食品饮料和银行净流出额居前。本周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出13.16亿元。   行业新闻。6月26日-6月27日,深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连续发布了《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公示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等九类医用耗材联盟地区集中带量采购(第一场)拟中选结果的通知》及《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公示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等九类医用耗材联盟地区集中带量采购(第二场)拟中选结果的通知》。   维持对行业的超配评级。本周医药生物板块情绪有所恢复,板块整体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1.61个百分点。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通知,部分医疗器械公司有望收益,后续建议关注中药和医疗器械等细分板块投资机会。关注板块包括医疗设备:迈瑞医疗(300760)、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海泰新光(688677)、开立医疗(300633)、键凯科技(688356)、欧普康视(300595);医药商业:益丰药房(603939)、大参林(603233)、一心堂(002727)、老百姓(603883)等;医美:爱美客(300896)、华东医药(000963)等;科学服务:诺唯赞(688105)、百普赛斯(301080)、优宁维(301166);医院及诊断服务:爱尔眼科(300015)、通策医疗(600763)、金域医学(603882)等;中药:华润三九(000999)、同仁堂(600085)、以岭药业(002603);创新药:恒瑞医药(600276)、贝达药业(300558)、华东医药(000963)等;生物制品:智飞生物(300122)、沃森生物(300142)、华兰疫苗(301207)等;CXO:药明康德(603259)、凯莱英(002821)、泰格医药(300347)、昭衍新药(603127)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持续反复,行业竞争加剧,产品降价,产品安全质量风险,政策风险,研发进度低于预期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7-03
  • 基因编辑逆转先天缺陷:基因编辑治疗:生物医学的明珠

    基因编辑逆转先天缺陷:基因编辑治疗:生物医学的明珠

    化学制药
      基因编辑是生物技术领域较为前沿的方向之一。基因编辑有望为目前无法根治的遗传疾病带来永久治愈的可能性。基因编辑潜力较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带来不同的治疗方案。基因编辑工具的创新仍在快速发展,并且是未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支撑评级的要点   基因编辑治疗为解决困扰人类已久的先天疾病带来希望。由于许多先天疾病是由遗传基因异常导致的,因此长久以来,人类无法根治这一类型的疾病。基因编辑可以深入病源,带来治愈的希望。基因编辑治疗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优势,有望实现“一次给药、终身起效”的持久效果。由于基因编辑改写了人体最深处的“代码”,因此基因编辑带来的改变可以持续影响未来人体的基因表达,达到根治的效果。   基因编辑治疗细分类别多,技术难度不一致。根据基因编辑发生位置的不同,基因编辑疗法可分为体内基因编辑和体外基因编辑。根据对基因的影响方式,又可分为基因敲除、基因敲入、或两者皆有。理论上来说,体内基因编辑对编辑技术的精准度要求更高;基因敲入相较于基因敲除步骤和技术环节更为复杂。   基因编辑治疗的安全性是监管及社会最大的担忧。目前,尚未有基因编辑疗法获批上市,并没有审批监管的经验。由于基因编辑具有不确定性,不准确或错误的编辑可能带来严重的疾病,因此安全性是基因编辑疗法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同时伦理道德问题也是长期围绕基因编辑的话题。   基因编辑治疗目前管线主要针对危险系数较高、医疗需求未被满足的罕见病。目前进展中的基因编辑研发管线所选择的适应症主要围绕在未满足医疗需求的遗传、基因疾病。这类疾病通常疾病负担重,尚未有其他治愈的方法,同时危险系数较高。基因编辑疗法选择此类适应症能够获得较好的风险获益比。   基因编辑工具的升级、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基因编辑仍在快速发展当中,基因编辑工具的创新和升级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许多研发团队正在开发CRISPR系统中不同的核酸酶。除了已成为主流的CRISPR技术外,单碱基编辑、以及TALEN等其他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基因编辑工具精准度、可靠性、便捷性的提升都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动力。除此之外,如何利用这些工具也是未来的一大研究方向,例如针对致病基因的编辑、针对调节机制的编辑以及表观基因编辑(Epigenetics)等,都使得基因编辑有着大量的可能性去探索开发。   投资建议   建议长期关注海外新锐基因编辑企业,如IntelliaTherapeutics、CRISPRTherapeutics、VerveTherapeutics、PrimeMedicine、Metagenomi等;国内相关基因编辑企业以及产业中上游研发服务CXO及原料供应商。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研发失败风险、监管审批风险、伦理道德风险、市场与盈利模式不确定性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9页
    2023-07-03
  •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利好政策不断,持续看好医用设备板块

    医药行业政策点评:利好政策不断,持续看好医用设备板块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6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其中甲类117台,乙类3528台)。聚焦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通知》整体旨在缩小区域之间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差异,科学规划配置数量,优化完善配置标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优化区域均衡布局。   此次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政策趋于宽松,持续推进国产替代。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显著提升,促进国产替代进程。继PET/MR调为乙类目录后,PET/MR以及PET/CT规划数量大幅提升,利好行业发展,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此外,内窥镜手术系统配置数量也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甲类医用设备配置集中在重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和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1)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规划数量60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41台。此外,配置医院需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或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2)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规划数量125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76台。配备医院需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提供放射治疗临床服务。   乙类医用设备配置集中在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以及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其中包括: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Pet/MR:规划总数210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41台。配置机构需为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   2)Pet/CT:规划总数1667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860台。配置机构需为相关学科实力较强,能对全国或区域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疑难病症诊疗方面发挥较强指导作用;3)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规划总数819,其中十四五规划数559台。配置机构需为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4)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规划总数5333台,其中十四五规划数1968台。配置机构需具有实力较强的肿瘤诊疗相关科室,具备开展放射诊疗的能力。细分来看,其中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规划总数327台,包括十四五规划数95台。   相关标的:1)放射治疗设备及影像设备方向: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万东医疗、新华医疗、奕瑞科技、盈康生命等;2)腹腔镜手术系统方向: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微创机器人等。   风险提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医药行业政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0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符合预期,看好中药创新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符合预期,看好中药创新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期(6.24–7.1)上证综指收于3,202.06,上涨0.13%;沪深300指数收于3,842.45,下跌0.56%;中小100收于7,205.45,下跌0.97%;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8,565.25,上涨1.05%,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6位。其中,化学制剂、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可恢复80%头发生长,Litfulo获FDA批准,国内已申报   美国当地时间6月23日,辉瑞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双激酶抑制剂Litfulo(ritlecitinib/利特昔替尼)上市,推荐剂量为50毫克。   这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可用于患有严重斑秃的青少年(12+)的治疗方法。此前一年,2022年6月,FDA批准了礼来JAK抑制剂baricitinib(Olumiant/巴瑞替尼)口服片剂用于治疗严重斑秃,不过适用人群为成年患者。   美国批准首个Ι型糖尿病细胞疗法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9日报道,当地时间2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首个治疗Ⅰ型糖尿病的细胞疗法Lantidra,即无法使用标准的胰岛素注射或输注来调节血糖水平的患者,接受已故捐赠者的胰腺细胞以产生胰岛素。   FDA生物制品评估与研究中心的彼得·马克斯在新闻稿中指出,严重低血糖是一种危险的病情,可能会导致意识丧失或癫痫发作。批准的第一种治疗Ⅰ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疗法,为Ⅰ型糖尿病和复发性严重低血糖患者提供了额外的治疗选择。   Lantidra是一种将供体胰腺细胞输送到肝脏主静脉的单次输注。接受治疗的人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其免疫系统损伤分泌胰岛素的供体细胞。目前,它被批准用于患有Ⅰ型糖尿病的成年人,尽管他们进行了严格的糖尿病管理和教育,但仍会反复出现严重低血糖。   FDA是根据两项临床试验作出决定的,在这两项试验中,30名参与者接受了1到3次药物注射。其中约70%的人在输注后一年或更长时间内不再需要服用胰岛素,30%的人在5年以上不需要服用胰岛素。   国家卫健委:“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   财联社6月29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其中提出,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和资源调控作用,进一步推动形成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装备结构更加科学、配置数量与健康需求更加匹配、配置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更加适应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体系,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升,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十四五”期间,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3645台。   核心观点:   6月21日,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信息公开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此后,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表。   整体来看,此次集采共包括16个采购组、42个产品、以及296个规格剂型,产生了68条中选结果。从企业中选率上看,共有96家企业申报,63家企业中选,中选率达65.63%;从降价幅度上看,中选品种的平均降幅为49.36%。   我们将此次集采的降价幅度与此前的省级中成药集采进行对比,2021年,湖北联盟中成药集采的平均降价幅度为42.33%。与此前相比,此次集采的降价幅度略高于上一轮,对于临床需求量大的品种,参加集采的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市场份额的提升。我们认为,中成药集采的背景下,具备品种和成本优势的中成药企业有望受益于以价换量和行业集中度的优化。   从今年上半年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CDE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数量创下新高。2023年上半年,CDE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号54件,较2022年同期增长64%;从注册分类看,上半年38件申报1类中药创新药,6件申报3类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10件申报2类中药改良型新药,以1类创新药为主。从政策上看,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加大中药传承创新的鼓励力度,比如:2021年国家医保局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医保政策的支持。从中药创新的发展方向上看,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根据古代经典名方进行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推进古代经典名方向新药转化是产业发展趋势。从化学药集采的经验来看,化学药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企业对创新药的研发热情,我们认为,中药企业在集采下或也将把创新作为集采下业绩增长的新来源。建议关注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和天士力等创新能力突出的中药上市公司。   短期来看,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仍然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创新药是国家医保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总体来看,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以及受益于政策扶持的创新型成长企业及其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预计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建议重点关注开立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一品红和华东医药等。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凯莱英、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华东医药、荣昌生物、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居家自主诊疗、保健消费和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新冠治疗和常规治疗需求常态化,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国际医学、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3页
    2023-07-03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三代制冷剂产能扩张已到尾声,氟化液市场空间广阔,氟化工进入景气周期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报告:三代制冷剂产能扩张已到尾声,氟化液市场空间广阔,氟化工进入景气周期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萤石资源不可再生,我国萤石储量高,但采储比低,供给日趋收紧。萤石是我国的优势矿产资源,根据USGS数据,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萤石生产国,2022年产量达到57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5.67%,同时我国萤石资源开发过度,萤石资源可开采年数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萤石已被国土资源部列入"战略性矿产名录",供给收紧,萤石价格维持高位。   三代制冷剂配额即将落地,行业供需格局改善,企业盈利有望提升。根据《基加利修正案》,发展中国家应在其2020年至2022年HFCs使用量平均值的基础上,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于基准值,2020-2022年各生产企业加速扩产抢占份额导致第三代制冷剂价格下行,各生产厂家第三代制冷剂产品均出现亏损,2023年以来,随着基线年结束,R32和R134a产品价差已由负转正。   AI的快速发展与我国产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带动数据中心算力需求大幅提升,液冷温控技术成为发展趋势,氟化液市场空间广阔。电子氟化液是适用于大数据中心换热所需的冷却介质,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主要生产企业有3M、索尔维和旭硝子等。3M预计2025年底退出氟化液领域,国产厂家迎来发展机遇,巨化股份、新宙邦(海斯福)等企业均有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其生产的一系列电子氟化液产品目前已经可以用于数据中心散热系统等领域,预计未来可有效满足国内液冷的市场需求。   含氟聚合物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电子电器、汽车及航天等领域,大幅提升氟化工产业链附加值。受益于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氟聚合物需求提升,2022年我国PTFE和PVDF产量分别达到12.99万吨和8.51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3.01%和55.58%,随着锂电池需求增长,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提升,PVDF作为正极材料粘结剂,需求也快速提升。   结论与推荐:我们认为,第三代制冷剂配额的落地将大幅提升氟制冷剂产业的景气度,同时产能将进一步向头部厂家集中,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算力需求的提升推动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氟化液作为主要的冷却介质,市场空间广阔,相关国内厂家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氟化工原料萤石的供给收紧带来供需结构的改善,价格有望维持高位。建议关注制冷剂头部企业: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三美股份和萤石供应厂家金石资源。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7-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