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5464)

  • 化工行业2023年周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维生素D3价格持续回暖

    化工行业2023年周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维生素D3价格持续回暖

    化学原料
      本周板块表现   本周市场综合指数涨跌不一,上证综指报收3338.15,本周上涨0.32%,深证成指本周下跌1.40%,创业板指下跌0.77%,化工板块下跌0.52%。   本周化工各细分板块涨跌不一,其中半导体材料、膜材料、有机硅跌幅较大,板块指数分别下跌5.78%、2.99%、2.29%;而能源涨幅较大,板块指数上涨2.22%。   本周化工个股表现   本周涨幅居前的个股有德方纳米、高争民爆、科创新源、广东宏大、航锦科技、奥克股份、名臣健康、阿科力、中核钛白、大洋生物。本周磷酸铁锂板块表现强势,德方纳米股价大涨22.87%,领涨化工板块;本周人工智能概念行情延续,科创新源部分散热结构件可应用于数据中心建设,股价涨幅11.83%;电子化学品相关标的航锦科技上涨10.60%;本周民爆板块走强,高争民爆、广东宏大分别上涨15.72%、10.92%;本周环烯烃共聚物标的阿科力上涨8.38%,公司COC项目有望下半年量产。   本周重点化工品价格   原油:本周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了1.4%,至86.31美元/桶,OPEC+预防性减产叠加通胀放缓致国际油价上涨。   化工品:本周我们监测的化工品涨幅居前的为甲苯(+2.3%)、甲醇(+2.3%)、裂解C9(+2.1%)、液体烧碱(+1.9%)、二甲苯(+1.3%)。本周部分炼厂检修致甲苯供应偏紧,叠加油价上涨推动甲苯价格上涨;本周西北及山东部分甲醇装置检修,下游烯烃厂商备货积极,甲醇市场走高;本周华东部分C9装置继续检修,下游汽油需求回暖,裂解C9价格小幅拉涨;本周部分液碱装置降负运行,下游氧化铝装置开工率上行,液碱价格小幅上涨。   投资建议   俄乌冲突下我国工业相对优势提升,叠加化工产业链不断完善升级,我们持续看好化工行业前景,给予“强于大市”评级。   重点推荐受益锂盐跌价的国产分子筛龙头建龙微纳;推荐业绩兑现的固废处理科技型企业惠城环保,卫材热熔胶龙头聚胶股份;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嘉必优、华恒生物;关注电子材料领域上海新阳、晶瑞电材。   风险提示:经济紧缩风险;油价大幅波动;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4-16
  • 诺君安(832267):专注于智慧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下游信息化带动需求上涨

    诺君安(832267):专注于智慧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下游信息化带动需求上涨

  • 国联策略周报:关注低估成长赛道,医药行业性价比凸显

    国联策略周报:关注低估成长赛道,医药行业性价比凸显

  • 怡和嘉业深度报告之二:解构3B前世今生,赋能公司构建呼吸产品平台

    怡和嘉业深度报告之二:解构3B前世今生,赋能公司构建呼吸产品平台

    个股研报
      怡和嘉业(301367)   本篇报告重点关注于怡和嘉业的两个问题:   怡和嘉业作为中国品牌,在美国医保市场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与国内不同的是,美国医保支付体系中,患者与医疗服务提供方并不直接参与到支付流程中来,而是由渠道商作为中间方主导着供应商、保险支付方的交易,三者利益高度一致。并且由于美国医药市场不限价格,终端医疗产品售价上升全渠道都将获益。具体来看,生产厂商通过提高公开(标的)价格获取更多的利润,给渠道商的返款也随之上升;渠道商可以在从保险公司收到的费用和其支付给供应商的费用之间赚取差价;医保则可以通过向患者收取更多保费以转移成本。终端售价上涨后,渠道商、医保方、生产厂商获益都将提高,因此整条渠道都更有动力选择在生产厂商在渠道端所提供的价格更具优势的产品,而非终端售价更低的产品,最终成本由患者所交医保费用承担。在美国,家用呼吸机属于耐用医疗设备(DME),被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DME可以在其从医保公司收到的费用和支付给提供者的费用之间赚取差价,因此对于渠道商而言,在产品性能一致的情况下,渠道端的性价比是DME优先考虑推广的因素。与海外呼吸机巨头相比,在终端售价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公司在渠道端价格方面更具有高性价比优势,由此我们认为,由3B公司所代理的公司产品将随着美国市场对品牌接受度的逐渐提升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飞利浦回归是否会使得现阶段行业格局恶化?首先,飞利浦呼吸机巨量召回事件对行业格局产生了重大变革,飞利浦呼吸机属于I级召回,为最严重的召回类型,涉及使用或接触违规产品会导致严重不良健康后果或死亡的合理可能性。在美国,DME做为专业渠道商,飞利浦在经历如此严重的大范围召回事件后,想要重新取得DME信任并抢回市场份额预计将会面临很大阻力。从3B公司的角度来看,2022年5月3B公司更名为Reacthealth,同时聘请多位在睡眠呼吸机及美国医保领域耕耘多年的强势人才,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呼吸机领域的综合竞争力。由于3B公司的升级,能够更好地扶持怡和嘉业实现互利共赢,帮助怡和嘉业在北美市场由单一产品向平台化布局扩展。背靠怡和嘉业在国内较为成熟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及3B公司升级后在美国具有更加强势的本土化平台优势。在飞利浦缺席睡眠呼吸机市场的期间,3B公司进一步整合销售渠道、吸纳业内资深人才,伴随着其商业版图的扩大,我们认为,即使未来行业格局出现变化(飞利浦召回事件结束后再次回归呼吸机市场),对公司后续经营的挑战将变得十分有限   围绕睡眠呼吸领域全面推进产品布局,健全的全球销售网络渠道复用性好。公司在境内外市场均采取以买断式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2019-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分别62%/45%/70%/85%,2019-2021年海外经销商数量分别达281/350/414家。公司一直专注于家用无创呼吸机及耗材的研发与生产,近年来向医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等领域延伸。背靠国内高效完善的研发体系布局,公司产品逐步向制氧机等呼吸慢病相关的产品领域延伸发展,形成围绕呼吸健康领域的多元化平台型公司。目前公司有多个新项目正处于研发阶段,并且制氧机等新拓展项目已在国内实现上市销售。公司围绕呼吸健康平台新开拓项目有望凭借前期搭建的较为完备的全球经销商销售渠道迅速向市场推广,不断拓宽公司的盈利空间   公司作为国产呼吸机龙头,产品力强,海外销售渠道搭建完备。公司作为国产呼吸机龙头,产品力强,海外销售渠道搭建完备。中短期来看,公司将显著受益于行业龙二召回事件,积极扩大在全球市场呼吸机设备领域的市占率。中长期看,公司目前呼吸机配套耗材营收占比依然较低,对标海外龙头收入结构,公司高毛利率耗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驱动综合毛利率向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公司注重多产品创新,围绕睡眠呼吸领域不断迭代现有产品以及开发拓展新品类,搭建呼吸科技产品平台,渠道复用性好,有望共同持续推进公司高增长。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收18.70/2436/31.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15%/30.25%/30.12%;实现归母净利润5.33/7.24/9.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20%/35.73%/34.46%,以当前市值对应PE30.97/22.82/16.97x,考虑到公司国产呼吸机龙头地位稳固,产品竞争力突出,海内外渠道持续扩张,渠道复用性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设备及耗材推进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压力发展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4-14
  • 年报及一季报点评:全球化发展持续推进,测序服务龙头优势凸显(更新)

    年报及一季报点评:全球化发展持续推进,测序服务龙头优势凸显(更新)

    个股研报
      诺禾致源(688315)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实现收入19.26亿(+3.17%),归母净利润1.77亿(-21.30%),扣非净利润1.54亿(-12.47%),EPS0.44元。经营性现金流3.04亿(+3.57%)。2023年Q1实现营业收入4.41亿(+13.96%),归母净利润0.23亿(+19.27%),扣非净利润0.20亿(+60.88%)。   2022年受新冠影响较大,23Q1业绩超预期。2022年公司在中国大陆营收为11.18亿元(-6.71%),主要是新冠对科研端客户需求影响较大所致,毛利率为44.38%(+0.86pct);港澳台及海外营收8.07亿元(+21.25%),占比约42%,毛利率为44.14%(+2.40pct)。23Q1业绩超预期,我们认为,新冠因素出清后公司业绩恢复趋势得以验证,一方面是此前国内受制需求释放带动国内业务恢复,另一方面是全球本土化运营初见成效,海外市场实现加速渗透。   智能化升级提高运营效率,持续打造高质测序服务能力。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4.28%(+1.40pct),其中科研端: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营收6.42亿元(-2.14%),毛利率为54.73%(+0.40pct);测序平台服务收入8.35亿元(+18.59%),毛利率为36.70%(+2.23pct)。公司围绕测序及建库业务,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及解决方案,不断加强信息化运营和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应用柔性智能交付平台Falcon,并在此基础上推出满足WGS/WES/RNAseq/建库测序产品四大产品类型的小型化FalconII(具备柔性智能、高效生产、稳定交付特点,已部署英国、美国、天津、广州等实验室),实现多品统一全自动流程的优化整合,人效提升30%+。此外,公司引进声波自动化移液系统,使得微生物扩增子产品人效提升50%+。   全球化、区域化布署持续加强,规模化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目前已服务境内外客户近6,500家,合作TOP100学术机构的99%及TOP10药企。其中,1)国内:在天津、上海及广州设有实验室(广州实验室2022年9月1日投入使用,全面提升华南客户服务能力),覆盖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科研院所。2022年我国R&D经费投入达3.09万亿元(+10.4%),占全年GDP的2.55%(+0.12pct),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951亿元(+7.4%),占全年GDP6.32%,科研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对包括测序在内的基础科研服务需求增长动力强劲;2)境外:在新加坡、美国、英国等国建立本地化运营实验室,并在多地设有子公司,业务覆盖六大洲80个国家/地区,可实现对北美、欧洲、东南亚等本地科研需求快速响应。据BCC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约为157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377亿元,2021-2026年CAGR为19.1%,其中2021年测序服务市场规模82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11亿元,2021-2026年CAGR为20.7%,公司是全球少有的基因测序外包服务提供商,基于其在中国市场形成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以及全球日益扩大的基因测序服务市场规模,我们看好公司海外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   构建核心技术体系平台,引导临床应用开拓。公司持续开发整合多组学解决方案,并在分子育种、单细胞、denovo测序、转录组与表观组学、宏基因组学、三代测序技术新应用等方向不断深耕与突破,截至2022年,公司联合署名/被提及的SCI文章超1.6万篇,获基因测序技术专利57项,软件著作权294项。2022年公司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务收入2.53亿元(-7.51%),毛利率为44.12%(+0.68pct)。临床方面,公司基于“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半导体测序法)”,进一步开拓入院业务,合作项目覆盖肿瘤、遗传、感染等临床检测方向,实现了临检业务协同增长。截止到2022年12月底,累计在数十家核心医院完成试剂盒入院。此外,公司持续加强基于NGS技术在遗传病临床上的转化应用,并积极布局感染病原体检测领域,独立研发推出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检测LDT产品,与多家三甲医院建立研究合作关系。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基因测序服务,发挥规模化及智能化优势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全球本土化运营初见成效,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3.35/4.34亿元,同比增长45.83%/29.45%/29.64%,EPS为0.65/0.84/1.0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58/45/35倍,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渗透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科研活力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4-14
  • 2023年中国兽用中药及中草药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兽用中药及中草药行业词条报告

    中药
      兽用中药及中草药即把中医药理论运用到动物体内,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的药品。兽用中药及中草药,取材于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中,根据中医的原理,可以起到治病的作用。虽然在制剂技术和制造工艺方面还无法和人药相比,但在近年已经取得突破性发展。近些年来,在畜牧养殖“减抗”背景下,兽用中药及中草药因其绿色、安全的优势,在“替抗”养殖中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青睐,是未来畜牧养殖业中“替抗”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自2016年到2021年,中国兽用中药及中草药行业市场规模从43.75亿元增加至6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96%。未来,受益于政策利好及上游端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得以稳定增长,到2026年,市场规模达136.02亿元。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4-14
  • 化工:黄磷价格重心小幅上移,TDI市场现货供应紧张

    化工:黄磷价格重心小幅上移,TDI市场现货供应紧张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当日行情回顾:本日,上证综合指数下跌0.27%,创业板指数下跌0.97%,沪深300下跌0.69%,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下跌0.84%,申万化工指数下跌0.73%。   化工板块子行业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钛白粉(0.86%)、氯碱(0.02%)、食品及饲料添加剂(-0.03%)、绵纶(-0.05%)、农药(-0.14%);化工板块跌幅前五的子行业分别为橡胶助剂(-3.17%)、钾肥(-1.93%)、膜材料(-1.81%)、电子化学品(-1.53%)、涂料油墨颜料(-1.47%)。   化工板块个股涨跌幅:本日,化工板块涨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三祥新材(10.03%)、高争民爆(9.97%)、保利联合(6.48%)、天奈科技(5.1%)、返利科技(4.36%)、世龙实业(3.98%)、珀莱雅(2.95%)、阿科力(2.87%)、湖南海利(2.61%)、诚志股份(2.57%)。本日,化工板块跌幅前十的公司分别为:碳元科技(-9.17%)、彤程新材(-7.1%)、容大感光(-7.02%)、新宙邦(-6.82%)、同益股份(-5.4%)、晨光新材(-4.92%)、华西股份(-4.85%)、中欣氟材(-4.7%)、华特气体(-4.68%)、元力股份(-4.37%)。   当日主要产品价格跟踪:本日,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前5的产品分别为:黄磷(23400元/吨,2.78%)、PX(1145美元/吨,2.05%)、TDI(18725元/吨,1.86%)、苯胺(11375元/吨,1.79%)、甲醇(2388.6元/吨,1.2%)。大宗商品价格涨跌幅后5的产品分别为:DEG(7975元/吨,-2.74%)、环氧丙烷(9843.8元/吨,-2.66%)、三氯乙烯(6282元/吨,-1.54%)、合成氨(3151.9元/吨,-1.44%)、PVC粉(6025.6元/吨,-1.34%)。(资料来源:卓创资讯)   主要产品涨跌幅分析:(1)黄磷:黄磷价格重心小幅上移,主要表现为低端价格货源难寻,高端价格成交略显困难。部分黄磷工厂上调报价,低价签单意向低,收紧货源,下游采购商低价拿货困难。从成交情况看,供应侧主发订单,部分企业低价惜售,下游采购商对高价接受度低,保持刚需为主,供需略显僵持。上游市场方面,今日原料磷矿石、焦炭、石墨电极价格暂稳整理,成本面偏稳定。下游市场方面,今日主要下游产品五氧化二磷、热法磷酸、草甘膦价格暂稳整理,三氯化磷继续下调;(2)PX:隔夜国际油价走势上行,日间偏弱震荡,成本端支撑一般;但PX现货支撑仍存,同时下游的负反馈未继续作用于PX市场。市场未有明显利好或利空消息传出,今日PX市场波动调整为主,国际油价继续下行空间有限,成本端底部支撑仍存;但PTA市场或将继续下滑,对PX市场存在一定利空影响。市场由利空消息主导,预计明日PX市场小幅走跌;(3)TDI:上海某大厂封盘不报价状态下,供方利好支撑仍存,市场现货较为紧缺,虽需求冷清下,但业内保持积极挺市运行,商谈为主,保持积极出货,固化剂需求薄弱,出口订单不及预期,供需博弈增强;(4)环氧丙烷:近期原料丙烯、液氯偏强震荡,环丙成本小幅增加,然氯醇法环丙仍存可观利润,成本支撑有限。此外,终端需求依旧维持弱势,且前期下游及终端工厂原料集中逢低刚需采购后,市场需求回归平淡,少量刚需订单跟进。然由于近期国内环丙停车装置较多,环丙整体开工不高,在产环丙厂家出货平稳且库存不高可控,供应利好支撑下,今日国内环氧丙烷市场延续维稳;(5)三氯乙烯:上游市场,山东槽车液氯价格暂稳,电石持稳运行,总体来看三氯乙烯成本端仍偏弱支撑。下游市场,供需格局不佳,场内供应略显宽松,下游企业开工不高,按需拿货,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囤货积极性一般。目前三氯乙烯成本需求双弱,场内开工正常,货源供应正常,但厂家累库压力小。预计明日三氯乙烯总体维持月度定价,市场价格暂稳运行(资料来源:百川盈孚)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14
  • 2022+23Q1血制品批签发总结:22年批签发稳健,23Q1静丙强势回暖

    2022+23Q1血制品批签发总结:22年批签发稳健,23Q1静丙强势回暖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大品种白蛋白批签发增长稳定,静丙强势增长。(1)白蛋白:22年批签发4250批次(-0.72%),7家上市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52%。23Q1批签发1061批次(+6.31%),其中国产人血白蛋白批次占比33.18%,比较稳定。(2)静丙:22年批签发1156批次(+12.89%),前4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59%。23Q1批签发373批次(+54.13%),受益于疫情催化,终端静丙需求量依然维持高位,带动批签发上扬。   狂免、破免批签发下滑,乙免23Q1有所恢复。(1)狂免:22年批签发125批次(-22.36%),前5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70%。23Q1批签发22批次(-33.33%)。(2)乙免:22年批签发26批次(-31.58%),前3家企业占比达到81%。23Q19批次(+125%)。(3)破免:22年批签发173批次(+8.81%),前3家企业占比达到63%。23Q141批次(-12.77%)   八因子、纤原有所下滑,PCC增长稳健。(1)八因子:22年批签发391批次(+2.62%),前3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6%。23Q198批次(-9.26%)。(2)纤原:22年批签发293批次(+27.95%),前5家企业占比达到90%。23Q147批次(-28.79%)。(3)PCC:22年批签发250批次(+6.84%),前3家企业占比达到82%。23Q176批次(+8.57%)。   投资建议:随着疫情放开需求逐步复苏,预计供给端全年有望逐步回暖,院内诊疗流量会继续改善。长期价格趋势取决于招采政策、供需格局,经营能力优秀的龙头公司有望长期受益,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建议关注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风险提示:血制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血制品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4-14
  • 2022+23Q1疫苗行业批签发总结:22年批签发保守,23Q1 HPV保持强势

    2022+23Q1疫苗行业批签发总结:22年批签发保守,23Q1 HPV保持强势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22年批签发:整体偏保守。(1)HPV:批签发448批次(+79.20%),其中GSK2价苗6批次(-40%),默沙东4价苗59批次(+73.53%),默沙东9价苗65批次(+51.16%),万泰沧海2价苗288批次(+76.69%),沃森生物2价苗批签发30批次(22年首次批签发)。(2)13价肺炎结合:批签发108批次(+3.85%),其中辉瑞1批次(-98.31%),沃森生物70批次(+66.67%),康泰生物37批次(+1133.33%)。(3)流感:批签发461批次(-1.28%),其中华兰疫苗103批次(+3%),金迪克71批次(-27.55%),百克生物12批次(-52%)。(4)水痘:批签发406批次(-13.98%),其中百克生物108批次(-25.52%,占比27%)。(5)EV71:批签发114批次(-24%)。(6)轮状病毒:批签发201批次(+4.69%),其中默沙东五价99批次(+13.79%,占比49%)。(7)狂犬:批签发854批次(-13.12%),其中成大生物批次198批次(-56.77%,占比23%),康华生物101批次(+60.32%,占比12%)。(8)带状疱疹:GSK批签发7批次。   23Q1批签发:HPV保持强势。(1)HPV:批签发174批次(+89.13%),其中GSK2价苗0批次,默沙东4价苗20批次(+185.71%),默沙东9价苗21批次(+16.67%),万泰沧海2价苗163批次(+79.10%),沃森生物2价苗13批次。(2)13价肺炎结合:批签发6批次(-70%),其中康泰生物6批次(-25%)。(3)流感:批签发6批次。(4)水痘:批签发53批次(-32.05%),其中百克生物27批次(+8%,占比51%)。(5)EV71:批签发2批次(-86.67%)。(6)轮状病毒:批签发29批次(-49.12%),其中默沙东五价12批次(-57.14%)。(7)狂犬:批签发24批次(-84.42%)。(8)带状疱疹:暂无批签发。   投资建议:目前新冠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第二针加强甚至常态化新冠疫苗接种中仍然不可或缺,关注新冠疫苗相关企业,如石药集团、神州细胞、康希诺、万泰生物、丽珠集团、三叶草生物、沃森生物等;各个疫苗头部企业均有重磅大品种放量或即将上市放量,叠加新冠疫情下的预防接种认知度提升,我们预计大品种接种率有望持续提升、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推荐百克生物、康泰生物、华兰生物、康华生物、智飞生物、万泰生物等。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趋严的风险,同业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4-14
  • 电生理板块业务加速推进,各业务板块研发进展良好

    电生理板块业务加速推进,各业务板块研发进展良好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公司2022年营收12.16亿元(同比增长46.74%),归母净利润3.58亿元(同比增长72.19%),扣非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92.02%)。分季度看,公司2022年Q4营收3.29亿元(同比增长39.69%),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112.33%),扣非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302.37%)。   2022年分产品看,公司电生理板块营收2.93亿元(同比增长25.92%),冠脉通路板块营收5.69亿元(同比增长49.08%),外周介入板块营收1.83亿元(同比增长53.13%),OEM板块营收1.60亿元(同比增长79.06%)。2022年公司境内营收10.69亿元(同比增长43.65%),境外营收1.36亿元(同比增长72.05%)。   公司电生理板块业务加速推进。2022年,公司国内电生理产品新增医院植入300余家,覆盖医院超过800家,公司全年在超过400家医院完成三维电生理手术3000余例,并通过福建牵头的电生理集采项目,报量在全国头部大中心的准入渗透率从27%提升至70%。   公司各业务板块研发进展良好。2023年公司将完成磁定位压力导管、高密度标测导管及PFA临床项目的大部分随访,着力推进特种球囊、外周支架及栓塞材料等临床项目。我们看好未来1-2年内公司各业务板块新产品上市及入院节奏加快。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7、6.46、8.55亿元(2023-24年原预测为4.40、5.88亿元),EPS分别为7.30、9.69、12.82元/股(2023-24年原预测为6.59、8.82元/股),公司是典型的创新研发平台型公司基于其所处赛道未来发展巨大空间以及目前公司高增长的发展趋势,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55倍PE,对应目标价401.58元/股(原目标价349.45元/股,2023年53倍PE,+15%),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价幅度加剧风险,新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等。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1页
    2023-04-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