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基因测序行业: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

    基因测序行业: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

    医疗服务
      基因测序高景气赛道,全产业链市场增量可期。中国基因测序市场2021年规模为15.9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0.13%,预期2026年增长至42.35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1.23%。2018-2021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历史平均增速17.8%,2022-2026年中国基因测序市场CAGR为21.6%。1)上游:国内起步初期,海外寡头垄断。壁垒高,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技术提升是关键,本土企业有望抢占海外市场份额,巨头加速向下游延申,全产业链布局。2)中游:本土竞争激烈,聚焦细分潜力赛道。疫后产业出清,规模化+外包化是发展方向,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测序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是企业护城河构建的关键,加快技术更新速度,跨组学服务。企业可聚焦细分赛道,强化特检能力。3)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发展周期差异化。基因测序下游应用场景多元,下游的NIPT应用已成熟,肿瘤早筛、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处于高速成长期,辅助生殖处于早期摸索,下游有望催生出多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应用市场,全产业链市场增量可期。   政策利好+技术发展+消费升级,测序行业星辰大海。1)政策端:十四五规划提出将基因测序作为我国未来产业,在基因及生物技术领域加快基因组学研究应用,基因与生物技术作为七大科技前沿领域攻关领域之一。2)技术端:基因检测提速迭代已发展至四代测序技术,测序成本不断“超摩尔定律”降低,测序速度、测序长度、测序通量不断优化提升。随着NGS、纳米孔测序等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已经可以在单个诊断平台上同时测试多种基因,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基因测序在临床诊断应用中的效用。3)需求端:随着全球消费升级,市场教育深化,下游多个需求场景孕育新机遇。   海外行业逻辑持续验证。1)海外政策扶持:癌症基因检测已于2018年纳入全美医保,且多家海外公司产品与商保合作。对比海外,由于我国存在检测低渗透率、医保基金压力、安全风险监管等矛盾点,我国基因测序仅纳入少部分地方医保,少部分公司与商保建立合作。2)海外企业研发投入高,技术壁垒高,且具备先发优势。2022年ILLUMINA研发费率为32%,远超于国内基因测序公司的研发费率。海外公司产品矩阵丰富,自主研发持续迭代创新,从测序时间、通量、成本、精准度、灵活度等屡次突破。3)内生+外延双驱动,全产业链深化布局。复盘海外Roche并购基因泰克,Illumina并购Grail和Solexa,以及国内华大智造并购CGUS案例,各家战略聚焦潜力细分赛道,孵化培育下游应用需求,以拉升中上游发展空间,实现全产业链高景气持续向上。   投资策略:上游领域技术壁垒高,国产技术持续突破迭代,打破海外垄断,建议关注标的华大智造(688114.SH)。中下游场景技术多元化,各企业聚焦细分赛道,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建议关注标的诺辉健康(6606.HK)、金域医学(603882.SH)、华大基因(300676.SZ)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6页
    2023-11-08
  • 药明康德(603259):公司2023Q3业绩点评:需求短期有扰动,CDMO仍靓丽

    药明康德(603259):公司2023Q3业绩点评:需求短期有扰动,CDMO仍靓丽

  • 康龙化成(300759):2023Q3业绩点评:成熟业务净利率提升,CDMO环比恢复

    康龙化成(300759):2023Q3业绩点评:成熟业务净利率提升,CDMO环比恢复

  • 安图生物(603658):发光业务稳健增长,分子业务短期承压

    安图生物(603658):发光业务稳健增长,分子业务短期承压

  • 华东医药(000963):2023年三季报点评报告:符合乐观预期,医药工业+医美均稳健增长

    华东医药(000963):2023年三季报点评报告:符合乐观预期,医药工业+医美均稳健增长

  • 康龙化成(300759):海外需求保持增长,客户询单持续改善

    康龙化成(300759):海外需求保持增长,客户询单持续改善

  • 长江健康(002435):“医药+医疗”双轮驱动大健康产业启航

    长江健康(002435):“医药+医疗”双轮驱动大健康产业启航

  • Q3收入同环比改善,激光雷达 医疗光学打开成长空间

    Q3收入同环比改善,激光雷达 医疗光学打开成长空间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美联储加息预期缓和有助于创新药估值上升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美联储加息预期缓和有助于创新药估值上升

  • 23Q3利润再超预期,EGFR用药需求持续

    23Q3利润再超预期,EGFR用药需求持续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主要观点:   事件:   2023年10月25日,贝达药业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4亿元,同比+22.90%;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196.38%;扣非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282.70%。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5.65%,同比-2.9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73.30%,同比-11.39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34.72%,同比+5.2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37.20%,同比-17.5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39%,同比+0.97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60亿元,同比+167.07%。   点评:   行业反腐未影响用药需求持续,公司费用支出整体收窄   公司单三季度营收7.30亿元(+78.24%),归母净利润1.56亿元(+1833.29%),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5753.09%)。费用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7.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8%,占营业收入比例的35.72%,其中单三季度研发投入1.95亿元。公司继续稳妥推进年度经营计划,考虑到新药上市后拓展需要及市场竞争变化,公司加紧合规有序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管线产品市场覆盖稳中有升。   大小分子及新疗法持续推进,加码抗体药物研发布局   报告期内,MCLA-129和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联合用药、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药品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CFT8919片药品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公司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40余个在研项目涵盖靶向新药及免疫疗法,兼有大小分子和多种抗癌新机制,公司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进入不同阶段管线收获期。另外,为深化公司在抗体药物领域的战略布局,建设和完善公司的抗体药物开发产业链,公司以自有资金1.50亿元人民币参与认购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发行的2,095,558股新股,占天广实本次定向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2.91%。   前线适应症医保放量,新产品上市贡献增长   贝达药业作为国内最早的创新药公司之一,多年深耕肺癌靶向治疗,伴随着我国医保等多项药政共同发展,公司已经具备多年药物开发、临床研发及商业化的综合性能力,并成功推动了肺癌三大产品上市。旗下埃克替尼(凯美纳?)、恩沙替尼(贝美纳?)、贝伐珠单抗(贝安汀?)分别针对EGFR、ALK、VEGFR全面覆盖非小细胞癌,其中头部产品埃克替尼已经惠及广大肺癌患者。报告期内,公司EGFR-TKI贝福替尼(赛美纳?)的经治却EGFR T790M+的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适应症)于2023年5月获批上市,在三代EGFR-TKI中展示了更好的PFS。国内首个肾癌创新药伏美替尼(伏美纳?)获批上市,进一步扩大覆盖瘤种,未来将会与合作伙伴探索该药在眼科领域的拓展应用,新产品上市及适应症扩大带动新的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2023-2025年贝达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27.37亿元、37.14亿元、46.8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2%、35.7%、2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6亿元、5.43亿元、7.7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8.0%、56.9%、42.2%。对应PE分别为73X、46X、3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审批准入不及预期风险:公司药品申报临床及注册等环节可能面临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品进入医保或集采可能会面临丢标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