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药店行业动态报告:门诊统筹、处方外流加速,药店行业有望迎来行业拐点

    药店行业动态报告:门诊统筹、处方外流加速,药店行业有望迎来行业拐点

    医药商业
      配合个账改革,加速药房纳入门诊统筹管理。为配合落地门诊统筹政策,切实保障患者购药便利性的需求,2023年2月,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患者可凭借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并享受门统报销待遇。国家政策不断鼓励患者由院内购药转为院外购药,进一步推动处方流转发展。   处方流转平台的建立为药房门诊统筹渗透率的提升夯实基础。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18日,已有26个省份依托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完成统一的医保电子处方中心上线应用,可实现全国跨省电子处方流转互认及医保报销,接入1.02万家定点医疗机构以及6.63万家定点零售药店。   相关政策而出台后,药店门店统筹渗透率快速提升,处方外流有望加速发展。截至2023年8月,已有约14.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门诊统筹报销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占定点药店数量的比例为29%左右。门诊统筹药店覆盖了25个省份,平均每个省份门诊统筹数量达到5500家左右,相关门诊统筹渗透率提升还在进一步推进。其中,11月1日,云南省电子处方平台正式开通了定点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11月11日,广东省医保局召开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系统重点工作推进会,明年将全面推广电子处方流转全流程便民服务应用。   客流连续三个月保持环比增长,带动全国药店10月每日店均销售额回暖。客流持续回流药店趋势明显,药店日均订单量已经连续4个月持续回升,从7月的2871元每日增长至10月的3269元每日;从客单价来看,总体保持稳定,每日店均订单量的增长目前是驱动每日店均销售额增长的关键,全国药店每日店均订单量从9月的43.4单增加到10月的44.1单,环比增加1.8%。   各地政策因地制宜,整体相对温和。各地依据本区域医保使用情况以及当地人口特性制定不同的门诊统筹报销标准,政策区别主要在于药品定价以及对于处方来源的限制上,其中政策相对温和的代表有武汉、西安、内蒙等地;而河北以及江苏区域政策情况因地而异。   投资建议:门诊统筹政策陆续落地实行,处方流转平台逐步建成,相关区域处方外流占比逐步提升,随着门诊统筹管理药房渗透率提升带来人流量提升,Q4药房利润有望环比改善;药店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业绩环比改善,有望迎来估值加业绩的双重催化。   风险提示:1)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2)统筹门诊对接效率慢于预期风险;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4)门店并购进度不及预期风险;5)医保报销政策趋严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11-22
  • 滋补龙头业绩亮眼,期待销售旺季放量

    滋补龙头业绩亮眼,期待销售旺季放量

    个股研报
      东阿阿胶(000423)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28亿元,同比+12.53%;实现归母净利润7.84亿元,同比+52.7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00亿元,同比+54.86%。   事件点评   业绩增势迅猛,费用管控合理   公司持续夯实核心基石业务,业绩亮眼。东阿阿胶块市场份额稳步回升,复方阿胶浆大品种战略持续发力,桃花姬阿胶糕全渠道实现快速增长。单季度来看,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1亿元,同比+3.3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23.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0亿元,同比+13.51%。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70.94%,同比+3.39个百分点。第四季度为阿胶传统销售旺季,目前,公司加大营销投入,阿胶块库存周期趋向好转,期待传统产品与新品在第四季度销售放量带来业绩高增。   公司长期保持合理的费用结构。2023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42.55%,同比-0.8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38.48%,同比+0.9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6.12%,同比-1.18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2.05%,同比-0.55个百分点。整体而言,公司各项费用结构控制在合理水平。   巩固已有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新赛道市场   公司多措并举,多年来致力于品牌建设。已有品牌方面,阿胶块实施精准营销,稳固价格体系及下游库存;复方阿胶浆采用大品种战略,深耕连锁的同时加速拓宽医疗端增长;桃花姬板块优化健全产品全渠道铺设,通过线上线下精准营销,提高全平台曝光量。新产品方面,2023年6月,健脑补肾口服液以东阿阿胶男士滋补品牌“皇家围场1619”焕新上市,通过新模式新赛道探索新市场。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   45.71/53.28/63.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16.6%/1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12.20/14.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9.8%/20.6%/19.1%,对应估值为31X/26X/22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22
  • 三季度业绩稳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三季度业绩稳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云南白药(000538)   主要观点:   事件   云南白药发布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6.89亿元,同比+10.30%;归母净利润41.23亿元,同比+78.90%;扣非归母净利润38.53亿元,同比+42.46%。   点评   前三季度业绩稳定,单三季度利润端维持高速增长   单季度来看,23Q3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3.79亿元,同比+5.40%;归母净利润12.95亿元,同比+61.05%;扣非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同比+6.28%,利润端维持高增速。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7.37%,同比-0.8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89%,同比+5.9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11.30%,同比-0.1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87%,同比-0.1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0.74%,同比-0.0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64%,同比+0.15个百分点。净利率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奠基核药研发新布局,(BU)布局打造全新业绩增长点   2023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金额2.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7%。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天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将在天津建设6000平米的核药研发中心,其中规划2000平米放射性工作场所,通过搭建专有的研发平台,建立系统的研发体系,有效提高核药的研发效率,为公司创新药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层次合作,以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为重要桥梁,探索校企合作研发创新模式平台。与上海医药在多领域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公司陆续引入多领域高层次人才,聘请了8位资深研究员,引进2名新体制科研人员,同时入驻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团队,向“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通道人才模式转变。   全面推动新兴业务单元(BU)布局深化。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探索基于大数据服务后台的精准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全新商业模式,为公司打造全新业绩增长点。   口腔智护业务单元(BU)聚焦专业护理赛道,前端以“齿说”(ToothTalk)口腔科学专研品牌实现口腔养护产品全覆盖,包括智能电动牙刷、冲牙器、个性化刷头、漱口水、凝胶、口喷等。后台以齿说品牌通过口腔咨询服务平台“i看呀”小程序连接C端用户,精准进行私域运营。   精准医美业务单元(BU)立足医美线下旗舰店,拓展医美全产业链布局。   智云健康业务单元(BU)致力于打造功能食品及科学营养产品的商业化运营平台,在“白药生活+”自营门店等传统渠道布局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电商运营,目前线上店铺23家。   智慧科技业务单元(BU)正式启动运作,致力于为云南白药打造全球数字化平台。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收有望实现408.8亿元、452.8亿元、49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10.8%/9.8%,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45.0亿元、49.8亿元、5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0%/10.6%/10.7%。2023~2025年对应的EPS分别约2.51元、2.77元和3.07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20倍、18倍和16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不确定性,新药研发回报不及预期,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22
  • 创新为底色,打造“下一代”动物模型的领军者

    创新为底色,打造“下一代”动物模型的领军者

    个股研报
      药康生物(688046)   投资要点:   聚焦创新打造高端产品,产品丰富度领跑行业。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具有多年小鼠开发经验,科研底蕴深厚,基因编辑技术应用转化硕果累累,公司模型数量行业领先,积极拓展斑点鼠、人源化鼠、野化鼠等创新高端产品。公司现有产能达23万笼位,多地布局提高辐射范围,已服务近2000客户,涵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知名创新药企与CRO公司。   供需共振行业持续扩容,创新模型大有可为。供给端:CRISPR/Cas9技术突破,降本增效,助力基因修饰模型实现规模化。需求端:医药研发投入,模型数量需求攀升;创新模型预测准确率高,更好发挥临床风险前置效果,市场前景广阔。随着行业持续扩容,我们认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利好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   公司立足创新模型高速成长,药效业务+出海战略打开天花板:创新模式是“增长底座”:短期来看:斑点鼠产品满足科研刚性需求,快速放量。中长期来看:1)人源化鼠+免疫缺陷鼠资源丰富,契合免疫疗法需求持续增长;2)野化鼠有望成为新一代疾病模型,应用前景广阔。药效业务发挥协同效用,有望打开二次增长曲线;公司高端产品出海具备差异化优势,以产品为驱动快速拓展海外版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8/2.2/2.6亿元,同比增速为6%/23%/21%,以11月2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46/37/31倍。公司为实验动物模型稀缺标的,其创新实力、产品丰富度领跑行业,给予公司2024年PE为45倍,对应目标价为23.5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基因编辑通用技术升级迭代风险、新品研发风险、新药研发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府补助政策变动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页
    2023-11-22
  • Atlas Venture-2023 Year in Review

    Atlas Venture-2023 Year in Review

    Atlas Venture
    91页
    2023-11-22
  • 深度报告:小而美的化学发光新锐,差异化战略竞争优势突出

    深度报告:小而美的化学发光新锐,差异化战略竞争优势突出

    个股研报
      亚辉龙(688575)   当前国内化学发光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国产替代空间与赛道发展潜力广阔。根据测算,当前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约为400亿,未来仍将维持双位数的稳定增长。从远期维度来看,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人均IVD支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翻倍的提升空间。化学发光作为IVD的最大细分市场,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深以及特殊检测项目的常规化发展,市场规模将迎来长足攀升,预期2030年将触及800亿市场空间。从竞争格局上看,2021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中外资品牌市占率仍超过70%,国产替代方兴未艾。   2023年安徽化学发光集采范围向25省拓宽,国产产品性价比优势将在集采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有望加速实现国产替代。从IVD领域内三次较大范围的集采事件来看,集中带量采购对于弱化外资企业先发优势有着重要作用。1)2021年安徽化学发光集采,国际发光巨头罗氏、贝克曼两家弃标,国产企业份额持续快速提升。2)2021年安徽凝血检测集采,进口企业沃芬掉标,其原有市场份额将被中选企业代替;3)2022年江西生化肝功集采,国产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有望在后续执行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立足当前时点,2024年预期是化学发光的大范围集采元年,在大赛道的行业β中,集采有望推动国产品牌突出重围。   亚辉龙特色项目优势明显,差异化战略助力仪器快速入院。化学发光主流检测市场(肿标、甲功、激素、传染病)均被“罗雅贝西”强势占据。截至当前,公司自免诊断检测项目数已处于国产品牌第一位置,同时在生殖健康等领域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完整覆盖。公司已成为常规项目布局丰富度高、特色检测领域具备差异化的新锐化学发光厂商。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帮助公司检测仪器顺利进入终端医院,2019-2022年公司新增装机保持31%的年化复合增长率,2023H1新增装机仍同比增长46%,持续拔高未来试剂&耗材收入的成长天花板。   三级医院客户占比高,仪器单产提升空间广阔。截至2023H1,亚辉龙国内客户结构中三级医院数量占比达到28%,其中三甲医院覆盖率超66%,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未来随着Iflash9000/Ifash3000-G等高速机型的替换,预计公司仪器单产将得到明显提升。此外,医疗新基建及化学发光领域集采的大范围推行,可为国产品牌带来结构性的成长机会,公司的常规诊断试剂有望借此实现快速放量。公司2023前三季度非新冠业务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自产化学发光业务收入8.0亿元,同比增长48%,疫情后期常规业务恢复态势十足。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0.3/21.5/26.8亿元,对应增速为-49%/6%/25%,归母净利润为3.7/5.0/6.7亿元,对应增速为-64%/37%/34%,PE为35/26/19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试剂原材料进口受阻风险、代理业务变动风险、新产品注册失败风险、细分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在研项目不及预期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3-11-22
  •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创新药械进展

    医药行业周报:关注创新药械进展

    医药商业
      医药周观点:估值、持仓、市场情绪三重共振向上,看好四季度院内复苏拐点。本周继续重点关注防脱赛道、创新器械及生长激素等细分方向。   1)CXO:药明合联在港股上市,具有全球领先的一体化、端到端生物偶联药服务能力,在ADCCRDMO市场中排名全球第二、中国第一,关注ADCCRDMO成长空间。2)创新药:亿帆医药艾贝格司亭美国获批,苑东生物纳美芬美国获批,建议关注国产药物出海进展;诺和诺德开启CagriSema与替尔泊肽头对头对照用于减肥的三期临床试验,建议关注GLP-1药物研发进展;传奇生物与诺华就特定靶向DLL3的CAR-T疗法签订了独家全球许可协议,建议关注细胞治疗药物研发进展。3)中医药:受到2022Q3基数和2023Q3终端需求影响,2023Q3板块业绩表观增速放缓。基药目录修订持续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展。中医药板块中长期稳健增长,建议关注年底估值转换契机。4)疫苗与血制品:关注带状疱疹疫苗、HPV疫苗等产品需求的提升,国内疫苗行业有望进入新景气周期。受到2022Q3基数和2023Q3发货影响,2023Q3血制品板块业绩表观增速仍保持较好增长。血制品国企化进程不断推进,同时伴随院内复苏有望实现批签发和销售量的恢复,关注下半年行业供给与需求双重景气度提升。5)医药上游供应链:创新药行情回暖,叠加国内复工复产+海外市场开拓,带动生科链板块业绩+估值修复,关注制药工业端大订单落地节奏。6)医疗设备与IVD:重点关注双11/双12三诺生物CGM产品的放量及FDA获证节奏。关注IVD集采进度。7)医疗服务:建议关注刚性医疗服务,具备较高的业绩韧性,考虑到下半年属于传统医疗旺季,且部分公司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建议重点关注。8)线下药店:门诊统筹政策陆续落地实行,随着门诊统筹管理药房渗透率提升带来人流量提升,Q4药房利润有望环比改善。9)高值耗材:短期推荐基本面较强的康复、电生理、神经介入和大小支架领域,其次关注运动医学国家集采及关节集采续约谈判中有望出现积极变化的骨科领域国产龙头公司,明年关注集采影响出清后有望出现业绩拐点的脊柱领域。10)原料药:一致性评价叠加集采加速行业洗牌,特色原料药产业链跨国转移带来增量机会,部分产品价格周期触底有望较快迎来系统性修复,“原料药+制剂”、“原料药+CDMO”等强协同方向打开成长天花板,行业机遇逐步显现,近期建议重点关注减肥药产业链相关原料药公司,中长期关注具有多层次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及产业链延伸方向,以及产品价格有望率先反转的肝素及沙坦领域重点公司。11)仪器设备:科学仪器需求端有望随经济好转复苏,看好国产仪器在需求端、政策端、产品端三重共振下的长期成长性机会;关注临床检测设备增量市场机会,肝脏弹性检测设备检测有望受益于NASH新药获批和glp-1药物适应症拓展,华大智造测序仪DNBSEQ-G99获批临床检测,有望享受国产替代和检测项目拓展双重利好加入放量。12)低值耗材:关注GLP-1相关上游辅包材需求提升和潜在国产厂商切入供应链的机遇;关注疫后下游需求恢复、补库存、以及供给端格局优化的相关上游耗材领域。   医药政策跟踪:第九批国家集采中选结果发布,看好集采压力趋于平缓。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迈瑞医疗、祥生医疗、迈得医疗、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诺泰生物、阳光诺和、普蕊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科伦博泰、康诺亚、科伦药业、通化东宝、甘李药业、开拓药业、智飞生物、百克生物、华润三九、昆药集团、达仁堂、盘龙药业、普瑞眼科、固生堂、国际医学。   风险提示:集采压力大于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药物研发服务市场需求下降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11-22
  • 业务重塑激发公司新动能,三九研究院助力公司打造三七产业链标杆

    业务重塑激发公司新动能,三九研究院助力公司打造三七产业链标杆

    个股研报
      昆药集团(600422)   主要观点:   事件   事件1:2023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11亿元,同比-9.40%。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3.58%,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19.60%。   事件2:2023年10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昆药集团与华润三九、华润圣火、华润现代共同参与注册成立三七研究院。三七研究院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万元,其中,昆药集团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4,000万元,持有三七研究院40%股权。三七研究院成立后将纳入昆药集团合并报表范围。   事件点评   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业务重塑激发新动能   扣非归母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进行业务重塑,启动营销组织变革,实现营业收入56.11亿元,同比-9.40%,实现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3.58%,扣非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19.60%。单季度来看,2023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40亿元,同比-6.36%,实现归母净利润1.63亿元,同比+4.20%,扣非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15.61%。   公司毛利率持续上升。公司毛利率为45.06%,同比+2.19个百分点。公司前三季度的期间费用率为35.39%,同比+1.12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31.05%,同比+1.7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4.17%,同比-0.3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17%,同比-0.36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0.77%,同比-0.42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0.36亿元,同比+68.44%,主要系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成立三七研究院,助推公司打造三七产业链标杆   2023年10月28日,昆药集团发布投资新公司的公告,昆药集团与华润三九、华润圣火、华润现代共同参与注册成立三七研究院;三七研究院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00万元,其中,昆药集团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人民币4,000万元,持有三七研究院40%股权。三七研究院成立后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三七研究院定位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高水平三七产业新型研发机构,旨在攻克三七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打破三七产业技术壁垒,完善三七产业链和创新链缺失环节;通过项目孵化、技术转移等模式,促进相关成果实现产业化或技术辐射,推动三七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公司的设立,符合昆药集团的战略发展方向,有助于昆药集团充分发挥公司在三七产业全产业链的布局优势,加速实现华润三九与公司三七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协同赋能;助力昆药集团打造三七产业链标杆、助推三七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品牌、强渠道提升核心产品增速,重研发、重创新持续为企业蓄力赋能   公司深入推进与华润三九的融合,加快CHC板块业务及产品融入三九商道,实现产品终端覆盖率、品牌影响力的稳步提升。2023Q3公司CHC板块已完成针对国内20个省区一级渠道商的整合工作,客均销量大幅提升、CHC业务提质增速明显。同时,昆中药重点品种参苓健脾胃颗粒、舒肝颗粒、香砂平胃颗粒、板蓝清热颗粒、清肺化痰丸等在单三季度均实现30%以上的增长。   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的品牌、学术赋能,同时拓宽产品渠道,公司三七产品群渠道渗透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2023Q3公司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上海市中成药带量采购中中标,为稳住集采基本盘再下一城,并继续保持稳健增长;血塞通片在上海市中成药带量采购中中标,为该产品在上海区域内销售实现量的突破奠定基础,血塞通口服产品同比实现10%以上增长,核心产品血塞通软胶囊同比增长20%以上。   公司研发端硕果累累。公司自主研发的抗疟药产品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片40mg/320mg通过WHO-PQ认证现场检查,并最终获得WHO的PQ认证;公司自主研发的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1类药KYAZ01-2011-020临床II期已启动了二十余家研究中心;适用于异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1类创新药KYAH01-2016-079临床I期继续入组中;国内同品种首家申报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精神类用药化学注射剂KYAH06-2018-094项目已提交发补资料,另一口服产品的一致性评价KYAH07-2022-190项目已完成前期研究,正在整理资料准备递交申请。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   91.19/100.87/110.9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10.6%/9.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7.52/9.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0.5%/22.3%/22.1%,对应估值为27X/22X/1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药品研发创新风险,产品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1-22
  • 首次覆盖报告:本土眼部护理龙头 彩妆驱动高增长

    首次覆盖报告:本土眼部护理龙头 彩妆驱动高增长

    个股研报
      丸美股份(603983)   投资摘要:   发展逻辑:战略转型初见成效研发实力赋能品牌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凸显   线上渠道铺设成功。2023年H1,公司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收入占比79.78%,同比增长58.97%,以抖音为主的线上直营同比增119.53%,线上转型战略初现成效。   第二增长曲线凸显。2021年7月公司推出爆款产品“看不见粉底液”,凭借,迅速获得市场认同,高品质极简底妆心智稳步构建,依托差异化产品路线在流量成本日趋高涨的外部环境下实现销量与盈利双增长。2023年H1,第二品牌PL恋火实现收入3.07亿,占丸美营收的29%,同比超速增长211.42%。线上业务方面,618期间,恋火线上销售同比增长327%,抖音、快手增长超4倍。   研发实力赋能品牌发展。公司发现了重组双胶原蛋白与天然胶原蛋白呈现出高度相似的三螺旋结构,以1:1配比嵌合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丸美围绕重组双胶原蛋白这一核心成分,对整个产品体系进行了重塑,淘汰了200个SKU。丸美在“小红笔眼霜”和“小金针次抛精华”两大超级大单品加入了重组胶原蛋白成分,使产品得到了全面的升级。此外,丸美还推出了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系列,并推出了相应的新品。借助重组胶原蛋白这一成分,公司对旗下产品进行了升级。   重视流量运营,助推品牌强势出圈。邀请明星、网红代言,实现百亿曝光。丸美营销重视与用户产生共鸣,营销多次破圈。围绕特定群体,丸美设计了独特的品牌营销方案。通过高曝光、广种草、强转化,打造全方位营销体系。   成长逻辑:产品矩阵丰富+重视研发+建设线上自播业务+深耕高增长领域   产品矩阵丰富,覆盖多元抗衰需求。产品布局聚焦胶原蛋白、胜肽等抗衰老成分,其中双胶原系列、弹力蛋白凝时系列致力于应对衰老引起的各类胶原蛋白流失;红钻多态系列与小红笔家族系列针对熬夜修复;另有巧克力焕颜丝滑系列、多肽蛋白臻颜系列等结构性抗衰产品,产品矩阵丰富,涵盖不同价位与用户需求。恋火旗下有“看不见”、“蹭不掉”、“星钻”三大产品系列,“看不见”系列为干皮专研,“蹭不掉”系列为油皮专研,满足不同的肤质的客户的需求。“星钻”系列为线下专享产品,定位高端路线,与前两大系列形成互补,或未来恋火进军高端底妆市场奠定基础。   线上推动品牌自播,线下多元化发展。2022年,公司的自播全年占比超过达播,对达人的依赖度逐渐降低,在流量成本增加的趋势下有望进一步降低线上营销成本;天猫逐季优化,直播渗透率有明显提升。2023年H1,公司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8.45亿元,收入占比79.78%,同比增长58.97%,以抖音为主的线上直营同比增长119.53%,线上转型战略初现成效。线下渠道稳步推进,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感,如主打以艺术家IP联名套盒、恋火品牌进驻调色师、KKV等千个线下网点,强化线下体验,提高用户忠诚度与品牌效应。   进军医美领域,铺设未来业绩点。9月23日,丸美首款重组胶原蛋白[械字号]产品发布,专注医美术后/创面护理,开启胶原直充新时代,预计2026年丸美生物将推出重组胶原蛋白水光针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28年将推出重组胶原蛋白填充类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30年将推出重组胶原蛋白人工角膜和人工关节;2032年将推出第一款重组胶原蛋白3D打印的人体器官。重组胶原蛋白将推动公司开发医美业务线,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抗衰老市场规模继续扩大,抗衰护肤品市场潜在需求旺盛。2016年至2021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从1500亿美元增长至2236亿美元,增长了735亿美元,增长率达49%。国内用户对于抗衰老需求强烈,同时间段内,中国抗衰市场规模增长了50.3亿美元,增速高达86%,我国抗衰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增速,加之老龄化趋势加深,我国抗衰市场有望进一步增大。   眼部和面部为抗衰关注重点,眼部护理市场呈现中高端走向。消费者抗衰追求局部精细化,进行分区抗衰,主要部位有眼部、面部、前额、颈部、唇周。在抗衰部位上,更为关注眼部和面颊,针对这些部位的护理。除面部护理外,眼部护理已在消费市场位居第二,在整个行业占额逐渐增多,整体市场潜力较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2025年EPS分别为0.76元、1.09元、1.46元,当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35.05倍、24.49倍、18.3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环保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11-22
  • 三季度业绩亮眼,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三季度业绩亮眼,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主要观点:   事件:   贵州三力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70亿元,同比+36.52%。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52.42%。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60.8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82亿元,同比+28.72%。   分析点评   三季度业绩亮眼,毛利率显著提升   三季度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单Q3公司收入为3.39亿元,同比+20.86%。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43.8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65.37%。   公司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73.57%,同比+2.8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6.24%,同比+2.81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47.39%,同比-1.3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6.07%,同比+0.5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1.91%,同比+0.32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01%,同比+0.24个百分点。   核心产品+并购品种放量   开喉剑OTC品牌提升,并购公司带来增量。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OTC渠道的建设开始逐步上量,使得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对外投资影响方面,公司于2022年控股的德昌祥以及2023年间接控股的云南无敌均实现盈利,对上市公司的营业和利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汉方制药并表增厚未来收入利润,公司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   汉方药业拥有8种剂型,80个批准文号,其中独家品种20个,专利品种9个,独家苗药8个;医保品种38个,其中国家医保品种12个,独家国家医保品种2个,非独家国家医保品种10个,区域和省医保26个。目前主要销售产品是芪胶升白胶囊、黄芪颗粒、日舒安洗液(湿巾)、儿童回春颗粒、妇科再造胶囊。   贵州三力自2020年12月参股汉方药业以来,协助汉方药业梳理管理架构、销售体系。2年多以来,汉方药业在管理和销售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在公司完成增资扩股引入贵州三力成为新股东后,公司改善了资金问题,进行了部门整合,销售渠道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加之中医药行业市场得到扩展,在诸多利好情况下,公司集中优势力量发展大品种,公司2021年及2022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7.14%和10.49%,2023年预计增长率为14.81%。   根据公司评估,预计2024-2028年,汉方药业营业收入为6.0、6.8、7.4、8.0、8.4亿元,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90%、12.00%、10.00%、7.00%、5.00%;净利润为5,926.36、7,073.13、8,527.29、9,344.40、9,695.19万元,25-28年分别同比增长19%、21%、10%、4%。收购汉方药业股权将有助于扩大上市公司总体营业收入,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利润;同时,公司可以委派管理人员全面接管汉方药业,将更利于汉方药业的规范管理及高质量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   16.7/25.6/3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3%/52.8%/1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7/4.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3%/37.0%/20.6%,对应估值为29X/21X/18X。我们看好公司核心产品开喉剑后续空间+并购品种后续放量,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营销拓展不及预期;大品种依赖风险;收购战略推行不及预期风险;新公司亏损超出预期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1-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