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1768)

  •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外销收入呈向好态势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外销收入呈向好态势

    个股研报
      维力医疗(603309)   投资要点   业绩短期承压: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Q1-3实现收入9.77亿元(-3%,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1.44亿元(+5%)、扣非归母净利润1.32亿元(+5%);2023Q3单季度实现收入3.25亿元(-13%)、归母净利润0.52亿元(-6%)、扣非归母净利润0.49亿元(-4%)。2023Q3业绩有所承压,主要因为受国内反腐压力,三季度手术量相对较低,导致公司国内销售收入有所下降。   外销收入呈向好态势,营收增速逐步恢复。2023Q3公司海外实现营收1.78亿元,营收增速逐步恢复,主要系北美大客户库存已基本消化完成,且公司持续在北美和欧洲拓展新的大客户,开发大客户定制化项目。海外大客户项目前期洽谈和开发周期较长,目前在研的海外大客户项目有20个左右,将为未来海外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公司欧洲子公司产能逐季爬坡,与贝朗合作持续深入,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未来持续看好公司外销发展潜力。   内销业绩短期承压,营销改革稳步推进。2023Q3公司内销实现营收1.41亿元,受到国内反腐影响,今年三季度整体手术量相对较低,导致国内销售受到影响。随着反腐营销边际减弱,公司业务推广有望逐步恢复。同时,国内营销改革稳步推进,公司从3月份开始调整国内营销团队结构,加强新产品的推广和布局,为后续业绩增长打下稳妥的基础,预计国内营销改革有望拉动国内业绩恢复增长。   投资建议:受反腐压力影响,导致三季度公司国内业绩承压,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2.49/3.13亿元,增速分别为16%/29%/26%,对应PE分别为19/15/12倍。考虑到公司海外大客户库存出清,外销呈向好态势,且国内营销改革顺利推进,加快新产品推广,预计未来公司业绩有望恢复增长,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集中带量采购风险,海外销售恢复不及预期风险。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19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安徽25省IVD集采规则出炉,延续温和风格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安徽25省IVD集采规则出炉,延续温和风格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跌幅为1.89%,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4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涨跌幅为0.91%,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第4位,跑输医药生物(申万)0.98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1.62百分点。截止2023年10月13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26.97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第3位,医疗器械板块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溢价0.04%,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163.72%、104.76%   安徽25省IVD集采延续保底中选风格,整体规则较为温和。整体来看,此次集采拟中选规则较为温和,按有效申报企业数量进行选择中选企业数量,整体中选率在60%左右。延续脊柱、创伤集采“复活”风格,产品报价不超过最高有效申报价0.5倍或降价幅度大于50%可保证中选,在保证竞争强度的前提下可促进更多企业中选,降低中选难度,稳定预期。待分配量分配仍倾向于报价较低的企业,按复活规则中选的企业、产品种类不全的C组企业均不参与剩余量分配,分配规则进一步向种类齐全、成本更低的平台企业倾斜。国产品牌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在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加速实现进口替代,并实现集中度提升,建议关注国产体外诊断企业迈瑞医学、新产业、安图生物等。   投资建议:医疗年会举办节奏逐步恢复,板块情绪面有所好转,反腐本质上有利于行业激浊扬清、去芜存菁,近年来集采等政策下行业供给侧出清,医保基金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创新、鼓励国产替代,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有望快速放量,且国内医疗需求长期增长趋势不改,目前医疗器械行业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我们看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与出海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同时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家用器械企业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10-19
  • Q3业绩维持高增速,自免管线陆续进入收获期

    Q3业绩维持高增速,自免管线陆续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三生国健(688336)   投资要点   23Q3业绩维持高增速,营运效率持续提升。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1)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31亿元(+38.54%,同增,下同),主要系益赛普、赛普汀、健尼哌销售增长及CDMO订单增加;归母净利润1.64亿元(+13826.23%),扣非归母净利润1.50亿元。(2)单Q3来看,公司实现营收2.53亿元(+35.36%),归母净利润0.69亿元(+726.66%),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受益于公司研发聚焦自免,研发资金使用效率得以不断提升,单Q3研发投入0.65亿元(-10.43%),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25.66%(-13.12pp)。费用方面,单Q3公司销售及管理费用分别为0.69亿元(+17.33%)及0.18亿元(-18.04%),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7.17%(-4.18pp)及6.94%(-4.52pp)。   自免管线高效推进,临床疗效确切。公司拥有五款临床阶段自免产品,在研进度均在国内药企排名前三。(1)608(抗IL-17A):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临床Ⅲ期进行中,Ⅱ期临床数据显示PASI及sPGA等各项指标应答疗效显著。(2)613(抗IL-1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适应症进入临床Ⅲ期,Ⅰb/Ⅱ期临床研究显示该产品目标关节疼痛完全缓解方面优于得宝松阳性对照组,且在疼痛VAS评分较基线的改善上,与强效的长效激素对照组达到非劣。(3)611(抗IL-4Rα):成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适应症临床Ⅱ期已达主要终点,即16周时各试验药物组达到EASI75、IGA0/1、EASI90、EASI50和瘙痒NRS周平均值较基线降低≥4分的受试者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611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适应症进入Ⅱ期临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适应症Ⅱ期临床已获NMPA批准。(4)610(抗IL-5):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适应症已完成临床Ⅱ期入组,Ⅰb期临床数据显示该产品100mg和300mg剂量组32周FEV1(主要肺功能指标)较基线改善340ml和400ml,安慰剂组仅为20ml(同类已上市产品Nucala®180ml),在肺功能改善方面初步呈现出好于同类已上市产品的疗效趋势。(5)621(抗IL-33):COPD适应症已进行中美双报,其中美国已获批进入临床,中国已提交IND并获受理。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自免领域抗体创新研发,靶点布局丰富,在研管线进度靠前,逐步进入收获期;已上市产品业绩多点开花,CDMO贡献业绩新增量,公司成长空间广阔。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1.40/1.82亿元,增速分别为153%/13%/29%。维持“增持-A”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新药研发风险、在研产品上市不确定性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10-19
  • 点评报告:核心业务稳健增长、毛利率环比改善

    点评报告:核心业务稳健增长、毛利率环比改善

    个股研报
      片仔癀(600436)   报告关键要素:   2023 年 10 月 16 日公司发布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76.00 亿元(+14.88%)、归母净利润 24.05 亿元(+17.16%)、扣非归母净利润 24.41 亿元(+18.3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80 亿元(-61.44%);   2023Q3,公司实现营收 25.55 亿元(+16.48%)、归母净利润 8.64 亿元(+17.03%)、扣非归母净利润 8.64 亿元(+ 15.89%)。投资要点:   肝病用药稳健增长,心脑血管用药低基数下表现亮眼   肝病用药 2023Q3 实现 13.11 亿收入(+30.74%),前三季度实现 35.62亿收入(+19.84%),主要是核心单品片仔癀收入增长所致;   心脑血管用药 2023Q3 实现收入 0.45 亿元(+302.39%),前三季度实现2.40 亿元收入(+79.34%),主要是核心单品安宫牛黄丸低基数下高增长所致;   医药工业 2023Q3 合计实现 13.74 亿收入,同比增长 33.46%,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 38.52 亿收入,同比增长 22.51%。   化妆品业务 2023Q3 体量超过上半年一半,同比下滑幅度放缓   因为公司化妆品业务分拆上市,业务梳理等原因,化妆品业务 2021 年以来收入持续下滑, 2022 年和 2023H1 分别下滑 24.61%和 21.91%。 2023年前三年季度实现收入 4.31 亿元(-6.53%),同比下滑幅度较之前明显放缓;环比看,2023 年前两个季度实现收入 2.73 亿元,2023Q3 实现收入 1.58 亿元,达到 2023 年上半年收入体量的 57.77%。   上游成本增加,毛利率同比继续下滑,Q3 环比表现向好   肝病用药 2023 前三季度和 2023Q3 毛利率分别为 78.19%(减少 2.15 个百分点)和 79.01%(减少 1.03 个百分点);心脑血管用药 2023 前三季度和 2023Q3 毛利率分别为 40%(减少 7.52个百分点)和 39.34%(减少 6.89 个百分点);   化妆品 2023 前三季度和 2023Q3 毛利率分别为 63.15%(增加 1.47 个百分点)和 62.97%。可以看出,   同比维度,肝病用药和心脑血管用药毛利率依旧受成本提升影响有所下滑,医药工业 2023 年前三季度和 2023Q3 毛利率分别合计减少 3.11 个百分点和 1.92 个百分点;   环比维度,肝病用药 Q3 毛利率高于前三季度平均水平,心脑血管用药Q3 毛利率较前三季度水平基本持平。医药工业 2023Q3 毛利率水平比前三季度平均水平高出 1.81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司核心产品片仔癀具备较强提价权,对抗成本增长能力较强;以及公司新上市产品安宫牛黄丸具备品牌、原材料等多方面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核心产品片仔癀具备稀缺性,新产品安宫牛黄丸竞争优势明显,化妆品业务表现向好。根据公司业绩披露和基本面分析,调整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4/2025 年收入为 105.42 亿元/124.50 亿元/146.49 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 31.38 亿元/37.28 亿元/43.50 亿元,对应 EPS5.20 元/股、6.18 元/股、7.21 元/股,对应 PE为 48.32/40.67/34.85(对应 2023 年 10 月 17 日收盘价 251.29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供给不足风险: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对片仔癀原材料的供给造成了挑战,未来将对片仔癀及系列产品的成本产生上升压力;   研发不达预期风险:公司布局多个在研新药,产品研发分别处于临床前及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由于药品研发的特殊性,具有周期长、环节多、   风险高等特点,容易受到某些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安宫牛黄丸增长不达预期风险:安宫牛黄丸市场存多个品牌,公司产品上市时间较晚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19
  • 医药行业深度:全球投融资环比提升,中国投融资环比持平

    医药行业深度:全球投融资环比提升,中国投融资环比持平

    生物制品
      2023年9月全球融资额及事件数环比提升。根据财联社创投通发布的9月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数据,2023年9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168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252.46亿元。与8月相比,投融资事件数环比增加3%,融资总额环比增加1%,环比逐步改善。   2023年9月国内融资额及事件数环比持平。根据财联社创投通发布的9月医疗健康领域融资数据,2023年9月国内医疗健康领域共发生84起融资事件,同比增加2%,环比减少2%;披露融资总额约52.1亿元,同比增加13%,环比增加1%。与8月相比,2023年9月融资额及事件数基本环比持平,未来有望逐步修复回暖。   观点更新:受到投融资及医药大环境影响,国内创新药CXO行业仍然处于调整阶段,10月即将迎来业绩密集披露期,我们建议关注三季报业绩或新签订单有望超预期的个股;同时,国内仿制药CXO供给端竞争较为激烈,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细分行业龙头有望受益,我们建议关注板块内的龙头公司。此外,我们建议关注的其他催化剂有:1)美联储加息预期,2)国内外投融资边际变化,3)医疗反腐进展。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1)三季报业绩有望超预期的公司;2)新签订单高增速的公司;3)仿制药CXO行业的龙头公司;4)其他主题概念公司。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超预期,投融资回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10-19
  •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医药行业点评报告: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化学制药
      摘要: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卫生资源总量继续增加,民营医院数量增长。截至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约103.3万个,同比增加1983个。2022年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的数量相比近3年均有所下降,但医院数量自2017年以来稳步提升中。具体看,医院中三级医院数量增长最快,从2021年的3275个增加至3525个,增长约7.6%,快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   卫生总费用增长超10%。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7.0%,逐年稳步提升中。   2022年诊疗人次相比上年略降。202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84.2亿,其中医院38.2亿人次,减少约0.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7亿人次,增加0.2亿人次。   从医疗资源供给端看,我国卫生资源总量持续扩容,以三级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的数量和床位数均呈现较快增长,同时民营医疗资源也保持稳步扩容态势。从需求花费看,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约达7%,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目前卫生总费用仍维持10%以上增长,且政府卫生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虽受此前疫情影响,诊疗总人次和病床使用率仍暂未恢复到此前水平。但医疗消费具备较强刚性,在老龄化进程加快及医疗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下,无须对需求过于担忧。继续建议优选个股,关注产品临床价值高、产品和技术储备丰富的优质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同时优质专科连锁医疗服务龙头企业也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达预期风险;集采风险;竞争激烈超预期风险;营销及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达预期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风险;国内外市场整体系统性风险;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疫情和地缘冲突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19
  • 【粤开医药】医疗器械系列报告(二)医疗设备篇:赛道分化、各有风采

    【粤开医药】医疗器械系列报告(二)医疗设备篇:赛道分化、各有风采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系列最大子板块,可以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康复设备等细分板块。   市场规模:体量过半,高增速优势明显   2022年国内医疗设备总体规模达5737.15亿元,近4年复合增长率17.47%。其中,医学影像设备、康复设备分别约为1044亿元、511亿元,近4年复合增长率8.55%、16.23%,约占医疗设备领域的18.20%、8.9%。   竞争格局:赛道分化,国产替代循序渐进   影像设备领域处于国产替代萌芽阶段。存量市场传统三巨头GE、西门子、飞利浦市场占有率居前,如CT类、磁共振、超声影像、血管造影机DSA、X射线累计份额分别达到78.87%、78.85%、65.77%、93.07%、49.56%。新增市场方面(按2022年度国内新增中标金额口径)GE、西门子、飞利浦等海外龙头仍然占优,但部分国产龙头已经实现突围。   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处于国产替代高速成长阶段。呼吸麻醉急救设备方面,心肺复苏、体外除颤国产设备招投标金额达到全部品牌73%以上,呼吸机、麻醉机虽目前不及50%,但连续三年实现市场占有率正增长;监护方面,监护、心电图机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血氧测量、眼震电图仪2022年招投标中选金额占比接近过半,睡眠呼吸监测亦出现多个潜力产品。   康复设备领域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仿制、低端产品国产占比较大,高端产品尚未形成有效突破,同时行业集中度极低,上市企业规模偏小,未来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   商业模式及产业链:链条完整,高端零部件“卡脖子”   从上游看,电子电器类核心零部件依然存在“卡脖子”现象,尤其是工艺较为复杂的探测器、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目前只为海外Varex、飞利浦等少数厂家所掌握。   从中游看,技术壁垒低的领域基本实现国产替代,技术壁垒高的领域亦涌现部分性能可媲美海外一线品牌的产品,上市公司营业毛利率基本保持在20%-70%。   从下游看,随着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进一步放开,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整体调增,部分医用设备拥有医院自主配置权,后续有望迎来增量空间。   增长前景   (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设备加速成长好时机。《“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重点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用于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   (二)部分医疗设备具备技术和价格优势,出口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医疗设备出口优势产品集中在彩超、CT、监护仪等领域。从技术水平看,国内医疗设备产品部分龙头公司早在20年前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锻造出一批技术性能领先、国内外美誉度较高的产品,成为海外基层医院、顶尖临床机构和科研院所的重要诊疗研究力量。从产品性价比看,国内近年来人才红利逐渐形成,加之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工作逐步推进,整体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出口增长拥有更长足的动力。从渠道优势看,国内医疗设备疫情期间在国际贸易、紧急援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欧美日成熟市场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也已成为重要的输出对象。   (三)前沿科技深度赋能,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诊疗效能。“十三五”以来,大数据、物联网、AI、新型传感器、成像等技术加速与医疗设备行业融合,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显著的产品快速获批上市并入院使用。   投资建议:从细分领域寻找机会,看好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康复设备赛道中长期成长   (一)影像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优势凸显。中国每百万人主要影像设备人均保有量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国产品牌当前进入进口替代博弈期,逐步建立研发创新、产品质量、产能供应、价格收费、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增量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建议跟踪龙头品牌国产替代放量进程,中低端领域关注招投标中标数量和业绩,高端领域关注技术储备和产品进展。   (二)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产品丰富,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产品当前国产化程度相对充分,头部品牌规模效应基本形成,我们判断中长期成长主线在于1.国内县级医院能级提升+加快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补短板,监护仪、呼吸机等必要床旁医疗设备具备较大配置空间。2.全球进入疫后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心肺复苏、呼吸机、麻醉机、监护设备、心电图机等具备高性价比,且在疫情期间经过检验,未来具备较大放量空间。   (三)康复设备潜在需求旺盛,供给侧亟待提质增效。受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率提高、术后功能障碍和产后功能障碍康复意识增强,国内康复医疗市场终端需求旺盛。与之不匹配的康复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康复医疗体系不健全,由此带来的康复设备发展落后,行业集中度偏低。未来,随着国家部署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建设康复医疗领域,医保支付项目覆盖范围扩大,康复设备技术升级,全行业或将迎来高速成长的新风口。   风险提示   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国际竞争失败、创新研发失败、政策变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10-19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巴以冲突加剧油价波动,复合铜箔产业化提速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巴以冲突加剧油价波动,复合铜箔产业化提速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基础化工:巴以冲突升级加剧原油市场波动,布油价格重返90美元/桶,关注顺周期品种。巴以冲突持续升级,10月13日布油期货单日上涨5.58%,收于90.8美元/桶。库存端,库欣库存再度下滑,继续处于库存底部区间。需求端,9月中国PMI连续4月回升,重回荣枯线以上。同时,IEA10月石油月报认为中、印等国需求仍在增长,上调23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测至230万桶/天。我们认为虽然当前巴以冲突尚未对原油供应产生直接影响,但加剧了市场对供需缺口担忧情绪和油价波动。同时需关注冲突升级后续是否波及主要原油增产国伊朗的供应能力。预计Q4原油供需缺口和巴以冲突在短期内对油价可形成一定支撑,叠加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有望温和上行,我们看好Q4整体石油化工的业绩表现。   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   (1)国产替代主线:产业东移趋势明确,布局高壁垒+国产化率的特气。近日美国商务部新规无限期豁免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向其在华工厂提供半导体设备。两家企业在华投资规模较大,中国工厂拥有三星约42.5%和SK海力士约20%的NANDFlash产能,以及SK海力士约40%的DRAM产能。我们认为此次解除限制,利于未来外资在华半导体升级和扩产,有望带动国内半导体材料需求。电子特气作为半导体制造的重要耗材之一,拥有多重壁垒,根据TECHCET预测2027年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将达到92亿美元,5年CAGR6.3%。2020年我国电子特气国产化率仅14%。仍有较大国产替代空间。   (2)行业边际改善主线:5.5G商用在即有望推升高频高速覆铜板数量增长,催生特种树脂需求。华为发布5G-A(5.5G)全系列解决方案,可使网络能力提升10倍。5G-A频谱资源将提升到千兆Hz级别,但对应传播损耗更高,需要更大规模天线阵列,振子数量将成倍增加。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6年5G基站数量将达到1425万个,带来一轮基站建设潮。高频通信材料是基站天线功能实现的关键基础材料,因其电性能受PCB基材(即覆铜板)介电常数稳定性影响,需要采用低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的特种树脂制作高频高速覆铜板。并且5G天线集成度提高带动PCB多层化。预计到23年高频高速覆铜板需求量预计达到12074.99万平方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10亿元,有望提升对PTFE、PPO、LCP等特种树脂需求。   (3)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主线:四季度复合铜箔产业化有望提速。本周璞泰来和宁德时代就复合铜箔集流体业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产业化进程再提速。5月以来,宝明科技、英联股份等多家公司已送样,电池材料整个验证周期为3-6个月,我们预计Q4验证结果将陆续出炉。同时多家材料和设备厂商陆续发布公告宣布拿下订单和投资计划,下游广汽埃安弹匣电池2.0、宁德麒麟电池均已采用复合集流体。我们预计23年或将成为产业量产元年。   行情回顾   行情数据:本周申万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0.88%,排名9/31。年初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1.95%,排名22/31。石油化工指数周涨跌幅为-2.11%,近一年涨跌幅为-6.16%。精细化工及新材料指数周涨跌幅为-0.12%,近一年涨跌幅为-9.99%。板块估值:本周新材料板块PE-TTM处于5年历史中位数附近,我们认为目前板块估值安全边际尚可。   投资建议   本周我们继续看好以下主线:(1)基础化工:我们认为原油供需缺口或在化工品价格端形成支撑,伴随下游制造业景气度或温和上升,有望推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回升。建议关注顺周期行业头部企业,万华化学、宝丰能源、华鲁恒升、桐昆股份。(2)新材料:围绕国产替代、行业边际改善、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三大主线进行布局:a)国产替代主线:随半导体产业东进,核心材料加速本土化配套,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较低的方向,相关标的:雅克科技、华特气体。b)行业边际需求改善线: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新兴科技领域崛起,有望拉动上游材料需求,建议关注:斯瑞新材、瑞华泰、圣泉集团、长阳科技。c)技术创新和升级迭代线:下游以锂电为代表的产业不断技术创新,也将催生新材料的迭代升级。建议关注兼具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低成本综合优势的复合集流体,相关标的:宝明科技。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国际油价大跌,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跌等。
    甬兴证券有限公司
    19页
    2023-10-19
  • 创新药专题:ESMO大会召开,桃李争妍

    创新药专题:ESMO大会召开,桃李争妍

    生物制品
      何为ESMO大会?   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ESMO)成立于1975年,是医学肿瘤学领域领先的专业组织,拥有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的25000多名深耕肿瘤学专业的会员,是传播肿瘤学教育和信息的“ 标杆性” 协会。   ESMO投资逻辑?   SMO作为欧洲肿瘤届最为盛大的多学科会议,每年都将提供先进的教育资源及摘要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鉴于ESMO全球性的影响力,创新药企业倾向于在ESMO披露核心品种的重磅数据,以此扩大企业影响力,获得合作机会。 通过梳理ESMO大会,不难发现,创新药企业,尤其是有重磅单品临床数据披露的企业往往会迎来股价的重要催化,因此,每年的ESMO会议是创新药行业投资的重要事件。    2023年ESMO大会举办的时间?   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 将于2023年10月20日至2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3-10-19
  • IVD行业系列全景图(一):化学发光领域全景图

    IVD行业系列全景图(一):化学发光领域全景图

    化学原料
      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主流技术,诊断需求增加、 新增检测项目以及高值项目渗透率提升使行业保持高增速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体外对人体的血液、 组织、 尿液等进行检测,以监测人体健康以及辅助诊断疾病。 按照检测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生化诊断、 免疫诊断、 分子诊断、 POCT诊断等细分领域,其中免疫诊断约占体外诊断市场38%,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 根据《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预测,2015-2022E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以CAGR 21.5%增长至约395亿元,2023年或将达到473亿元,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驱动因素:1)医疗机构常规诊疗量增加;2)新诊断项目的开发,如阿尔兹海默症诊断试剂的开发;3)高值项目渗透率提高,如肿瘤标志物、 自免项目渗透率的提升。   国产化学发光厂商实现产品性能突破,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我国发光市场仍被罗氏、 雅培、 贝克曼以及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所占据, 2021年国产化率不到25%,主要原因有:1)试剂上游原料具有较高壁垒,早期国产试剂性能较差;2)国产厂家设备研发、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3)封闭系统替代困难,进口产品具有先发优势。   经过多年的调试和改进,一部分国产发光龙头企业在仪器和试剂的性能上都获得了显著进步。 在试剂方面,国产厂家不断提高原材料自研比例、 更新迭代提升试剂质量、 完善常规试剂布局、 开发特色试剂项目进行差异化竞争;在发光仪设备方面,国产厂家抓住500速以上高速机的空白市场进行布局,精准捕捉国内高等级医疗机构的高通量检测需求。 在200速左右的中型机上,国产厂家优化设备大小,桌面式台式机便可媲美进口落地式发光仪的性能,使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桌面空间,满足国内外中小型医疗机构或高等级医院门诊、 急诊的检测需求。 随着国产厂家1)仪器、 试剂性能提升、 布局完善;2)品牌认可度积累,国产仪器及试剂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两年开始推进的发光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因为在集采的降价压力下,外资企业难以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会导致经销商业务扩张与日常服务动力不足,而国内头部企业能为经销商提供的利润空间更高。   投资建议&主要公司:建议关注国内高速机、 流水线装机数量领先,以及海外市场开拓领先的化学发光厂家。 主要公司:(1)新产业(300832.SZ):国内化学发光行业龙头,X系列颠覆式升级开启增长新篇章;(2)安图生物(603658.SH):广泛布局体外诊断各领域,高速机上市或将带动试剂放量;(3)亚辉龙(688575.SH):深耕自免诊断领域十余年,秉承差异化竞争战略实现高等级医院准入;(4)迈瑞医疗(300760.SZ):国内医疗设备龙头,大手笔并购加速化学发光业务国内外布局。   风险提示:出海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监管政策风险;集采降价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10-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