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IVD行业系列全景图(一):化学发光领域全景图

IVD行业系列全景图(一):化学发光领域全景图

研报

IVD行业系列全景图(一):化学发光领域全景图

  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主流技术,诊断需求增加、 新增检测项目以及高值项目渗透率提升使行业保持高增速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体外对人体的血液、 组织、 尿液等进行检测,以监测人体健康以及辅助诊断疾病。 按照检测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生化诊断、 免疫诊断、 分子诊断、 POCT诊断等细分领域,其中免疫诊断约占体外诊断市场38%,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 根据《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预测,2015-2022E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以CAGR 21.5%增长至约395亿元,2023年或将达到473亿元,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驱动因素:1)医疗机构常规诊疗量增加;2)新诊断项目的开发,如阿尔兹海默症诊断试剂的开发;3)高值项目渗透率提高,如肿瘤标志物、 自免项目渗透率的提升。   国产化学发光厂商实现产品性能突破,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我国发光市场仍被罗氏、 雅培、 贝克曼以及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所占据, 2021年国产化率不到25%,主要原因有:1)试剂上游原料具有较高壁垒,早期国产试剂性能较差;2)国产厂家设备研发、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3)封闭系统替代困难,进口产品具有先发优势。   经过多年的调试和改进,一部分国产发光龙头企业在仪器和试剂的性能上都获得了显著进步。 在试剂方面,国产厂家不断提高原材料自研比例、 更新迭代提升试剂质量、 完善常规试剂布局、 开发特色试剂项目进行差异化竞争;在发光仪设备方面,国产厂家抓住500速以上高速机的空白市场进行布局,精准捕捉国内高等级医疗机构的高通量检测需求。 在200速左右的中型机上,国产厂家优化设备大小,桌面式台式机便可媲美进口落地式发光仪的性能,使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桌面空间,满足国内外中小型医疗机构或高等级医院门诊、 急诊的检测需求。 随着国产厂家1)仪器、 试剂性能提升、 布局完善;2)品牌认可度积累,国产仪器及试剂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两年开始推进的发光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因为在集采的降价压力下,外资企业难以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会导致经销商业务扩张与日常服务动力不足,而国内头部企业能为经销商提供的利润空间更高。   投资建议&主要公司:建议关注国内高速机、 流水线装机数量领先,以及海外市场开拓领先的化学发光厂家。 主要公司:(1)新产业(300832.SZ):国内化学发光行业龙头,X系列颠覆式升级开启增长新篇章;(2)安图生物(603658.SH):广泛布局体外诊断各领域,高速机上市或将带动试剂放量;(3)亚辉龙(688575.SH):深耕自免诊断领域十余年,秉承差异化竞争战略实现高等级医院准入;(4)迈瑞医疗(300760.SZ):国内医疗设备龙头,大手笔并购加速化学发光业务国内外布局。   风险提示:出海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监管政策风险;集采降价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原料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281

  •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10-19

  • 页数:

    30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主流技术,诊断需求增加、 新增检测项目以及高值项目渗透率提升使行业保持高增速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体外对人体的血液、 组织、 尿液等进行检测,以监测人体健康以及辅助诊断疾病。 按照检测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生化诊断、 免疫诊断、 分子诊断、 POCT诊断等细分领域,其中免疫诊断约占体外诊断市场38%,化学发光为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 根据《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预测,2015-2022E年我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以CAGR 21.5%增长至约395亿元,2023年或将达到473亿元,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驱动因素:1)医疗机构常规诊疗量增加;2)新诊断项目的开发,如阿尔兹海默症诊断试剂的开发;3)高值项目渗透率提高,如肿瘤标志物、 自免项目渗透率的提升。

  国产化学发光厂商实现产品性能突破,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我国发光市场仍被罗氏、 雅培、 贝克曼以及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所占据, 2021年国产化率不到25%,主要原因有:1)试剂上游原料具有较高壁垒,早期国产试剂性能较差;2)国产厂家设备研发、 生产技术相对落后;3)封闭系统替代困难,进口产品具有先发优势。

  经过多年的调试和改进,一部分国产发光龙头企业在仪器和试剂的性能上都获得了显著进步。 在试剂方面,国产厂家不断提高原材料自研比例、 更新迭代提升试剂质量、 完善常规试剂布局、 开发特色试剂项目进行差异化竞争;在发光仪设备方面,国产厂家抓住500速以上高速机的空白市场进行布局,精准捕捉国内高等级医疗机构的高通量检测需求。 在200速左右的中型机上,国产厂家优化设备大小,桌面式台式机便可媲美进口落地式发光仪的性能,使医疗机构充分利用桌面空间,满足国内外中小型医疗机构或高等级医院门诊、 急诊的检测需求。 随着国产厂家1)仪器、 试剂性能提升、 布局完善;2)品牌认可度积累,国产仪器及试剂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近两年开始推进的发光集采将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 因为在集采的降价压力下,外资企业难以保障经销商的利益,会导致经销商业务扩张与日常服务动力不足,而国内头部企业能为经销商提供的利润空间更高。

  投资建议&主要公司:建议关注国内高速机、 流水线装机数量领先,以及海外市场开拓领先的化学发光厂家。 主要公司:(1)新产业(300832.SZ):国内化学发光行业龙头,X系列颠覆式升级开启增长新篇章;(2)安图生物(603658.SH):广泛布局体外诊断各领域,高速机上市或将带动试剂放量;(3)亚辉龙(688575.SH):深耕自免诊断领域十余年,秉承差异化竞争战略实现高等级医院准入;(4)迈瑞医疗(300760.SZ):国内医疗设备龙头,大手笔并购加速化学发光业务国内外布局。

  风险提示:出海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监管政策风险;集采降价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化学发光技术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其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医疗机构诊疗量增加、新诊断项目的开发以及高值项目渗透率提升。尽管目前市场仍由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主导,但国产厂商在仪器和试剂性能上取得显著突破,并通过集采政策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建议关注在高速机、流水线装机数量以及海外市场开拓方面领先的国产化学发光厂商。

化学发光市场高速增长及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5-2022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1.5%,预计2023年将达到473亿元。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 医疗机构常规诊疗量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医疗机构的常规诊疗量持续增长,带动了对体外诊断服务的巨大需求,进而推动了化学发光市场的扩张。
  • 新诊断项目的开发: 例如阿尔兹海默症诊断试剂的开发,为化学发光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点,拓展了应用领域。
  • 高值项目渗透率提高: 肿瘤标志物和自身免疫项目等高值项目的渗透率提升,显著增加了化学发光试剂的市场需求和整体市场规模。

国产化学发光厂商的崛起与进口替代

虽然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等国际巨头长期占据中国化学发光市场主导地位,2021年国产化率不足25%,但国产厂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 产品性能突破: 国产龙头企业在仪器和试剂性能上取得了显著进步,部分产品性能已可与进口产品媲美。在试剂方面,国产厂商提高原材料自研比例,提升试剂质量,完善常规试剂布局,并开发特色试剂项目进行差异化竞争。在仪器方面,国产厂商填补了500速以上高速机的市场空白,满足了国内高等级医疗机构的高通量检测需求,并在中型机市场凭借桌面式台式机的优异坪效比占据优势。
  • 集采政策加速国产替代: 近年来推行的化学发光集采政策,在降价压力下,外资企业难以保障经销商利益,而国产头部企业则能提供更高的利润空间,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体外诊断行业全景出发,重点分析了化学发光领域,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体外诊断行业概述及化学发光技术地位

报告首先介绍了体外诊断(IVD)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趋势,指出免疫诊断约占体外诊断市场38%,并强调化学发光技术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可定量等优势,逐步替代了酶联免疫检验。报告还分析了化学发光技术的不同平台(直接发光、酶促发光、电化学发光),并比较了各平台的优缺点。

化学发光产业链分析及国产厂商竞争优势

报告详细分析了化学发光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试剂及仪器生产厂商以及下游医疗机构。报告指出,上游原材料的自主可控是核心竞争力,国产厂商通过提高原材料自研比例,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增强了竞争力。在中游,国产厂商填补了高速机市场的空白,并通过推出坪效比优异的桌面式中型机,满足了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需求。报告还分析了不同应用领域(肿瘤标志物、甲功、传染病、激素等)的市场占比和国产替代率,指出肿瘤标志物和传染病的国产替代率较高,而甲功和激素的国产替代率较低。

安徽省化学发光集采分析

报告深入分析了安徽省两轮化学发光集采的结果,指出第一轮集采以谈判议价为主,采购量与上年使用量挂钩,低价不能换取更多量,但仍促进了国产替代。第二轮集采则扩大了品类,更多国产厂商参与其中。集采政策压缩了进口品牌的利润空间,进一步促进了国产替代。

重点化学发光企业分析

报告对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和迈瑞医疗四家重点化学发光企业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从公司发展历程、产品线布局、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对各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列出了化学发光行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出海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监管政策风险以及集采降价风险等。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技术发展、产业链结构、竞争格局以及政策环境的深入分析,指出化学发光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国产厂商凭借技术突破和集采政策的推动,正在加速进口替代进程。建议投资者关注在高速机、流水线装机数量以及海外市场开拓方面领先的国产化学发光厂商,但同时需关注行业面临的风险。 报告中对几家重点企业的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具体的投资参考。 未来,化学发光行业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拓展以及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0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