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粤开医药】医疗器械系列报告(二)医疗设备篇:赛道分化、各有风采
下载次数:
2680 次
发布机构: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10-19
页数:
22页
投资要点
医疗设备是医疗器械系列最大子板块,可以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康复设备等细分板块。
市场规模:体量过半,高增速优势明显
2022年国内医疗设备总体规模达5737.15亿元,近4年复合增长率17.47%。其中,医学影像设备、康复设备分别约为1044亿元、511亿元,近4年复合增长率8.55%、16.23%,约占医疗设备领域的18.20%、8.9%。
竞争格局:赛道分化,国产替代循序渐进
影像设备领域处于国产替代萌芽阶段。存量市场传统三巨头GE、西门子、飞利浦市场占有率居前,如CT类、磁共振、超声影像、血管造影机DSA、X射线累计份额分别达到78.87%、78.85%、65.77%、93.07%、49.56%。新增市场方面(按2022年度国内新增中标金额口径)GE、西门子、飞利浦等海外龙头仍然占优,但部分国产龙头已经实现突围。
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处于国产替代高速成长阶段。呼吸麻醉急救设备方面,心肺复苏、体外除颤国产设备招投标金额达到全部品牌73%以上,呼吸机、麻醉机虽目前不及50%,但连续三年实现市场占有率正增长;监护方面,监护、心电图机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血氧测量、眼震电图仪2022年招投标中选金额占比接近过半,睡眠呼吸监测亦出现多个潜力产品。
康复设备领域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仿制、低端产品国产占比较大,高端产品尚未形成有效突破,同时行业集中度极低,上市企业规模偏小,未来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
商业模式及产业链:链条完整,高端零部件“卡脖子”
从上游看,电子电器类核心零部件依然存在“卡脖子”现象,尤其是工艺较为复杂的探测器、球管和高压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目前只为海外Varex、飞利浦等少数厂家所掌握。
从中游看,技术壁垒低的领域基本实现国产替代,技术壁垒高的领域亦涌现部分性能可媲美海外一线品牌的产品,上市公司营业毛利率基本保持在20%-70%。
从下游看,随着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进一步放开,甲类、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整体调增,部分医用设备拥有医院自主配置权,后续有望迎来增量空间。
增长前景
(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医疗设备加速成长好时机。《“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重点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程”,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建设。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中央财政贴息2.5%,期限2年,用于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医疗设备购置。
(二)部分医疗设备具备技术和价格优势,出口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医疗设备出口优势产品集中在彩超、CT、监护仪等领域。从技术水平看,国内医疗设备产品部分龙头公司早在20年前开始布局海外市场,锻造出一批技术性能领先、国内外美誉度较高的产品,成为海外基层医院、顶尖临床机构和科研院所的重要诊疗研究力量。从产品性价比看,国内近年来人才红利逐渐形成,加之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工作逐步推进,整体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出口增长拥有更长足的动力。从渠道优势看,国内医疗设备疫情期间在国际贸易、紧急援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统欧美日成熟市场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也已成为重要的输出对象。
(三)前沿科技深度赋能,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诊疗效能。“十三五”以来,大数据、物联网、AI、新型传感器、成像等技术加速与医疗设备行业融合,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临床价值显著的产品快速获批上市并入院使用。
投资建议:从细分领域寻找机会,看好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康复设备赛道中长期成长
(一)影像设备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优势凸显。中国每百万人主要影像设备人均保有量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国产品牌当前进入进口替代博弈期,逐步建立研发创新、产品质量、产能供应、价格收费、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增量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建议跟踪龙头品牌国产替代放量进程,中低端领域关注招投标中标数量和业绩,高端领域关注技术储备和产品进展。
(二)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产品丰富,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治疗与生命支持领域产品当前国产化程度相对充分,头部品牌规模效应基本形成,我们判断中长期成长主线在于1.国内县级医院能级提升+加快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补短板,监护仪、呼吸机等必要床旁医疗设备具备较大配置空间。2.全球进入疫后重大疫情防控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补短板,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国内心肺复苏、呼吸机、麻醉机、监护设备、心电图机等具备高性价比,且在疫情期间经过检验,未来具备较大放量空间。
(三)康复设备潜在需求旺盛,供给侧亟待提质增效。受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率提高、术后功能障碍和产后功能障碍康复意识增强,国内康复医疗市场终端需求旺盛。与之不匹配的康复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康复医疗体系不健全,由此带来的康复设备发展落后,行业集中度偏低。未来,随着国家部署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建设康复医疗领域,医保支付项目覆盖范围扩大,康复设备技术升级,全行业或将迎来高速成长的新风口。
风险提示
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国际竞争失败、创新研发失败、政策变化、国际地缘政治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但不同细分领域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差异显著。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但高端领域仍面临挑战。未来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出口市场拓展以及前沿科技赋能。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以及康复设备这三个细分领域的长期增长潜力,并需关注国产替代进程、国际竞争、创新研发、政策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等潜在风险。
2022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达到5737.15亿元,占医疗器械总规模的一半以上,近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47%。然而,细分领域发展差异巨大:医学影像设备和康复设备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044亿元和511亿元,但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55%和16.23%,体现出市场增长速度和潜力存在显著差异。
在竞争格局方面,不同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也存在显著差异。医学影像设备领域,虽然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巨头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磁共振、超声影像和伽马刀等领域,国产龙头企业如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已取得一定突破。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领域,国产化进程更快,部分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70%,甚至在心肺复苏和体外除颤等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高端医疗设备,如高频/射频手术设备和手术机器人等,国产替代仍处于早期阶段。康复设备领域则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高端产品尚未形成有效突破,行业集中度低。
报告首先分析了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指出其体量巨大且增长迅速。随后,报告对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和康复设备三个主要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增长率以及市场份额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异。
报告深入分析了医疗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重点关注了国产替代的进程。报告分别对医学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和康复设备三个细分领域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领域国产替代的程度和速度存在差异,并对主要国内外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
报告对医疗设备行业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中游的研发制造到下游的流通和应用,对各个环节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风险进行了探讨。报告特别指出了高端零部件的“卡脖子”现象,以及国产化替代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从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医疗设备行业的增长前景:
报告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关注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和康复设备三个细分领域的长期增长潜力,并需密切关注国产替代进程、国际竞争、创新研发、政策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等潜在风险。
本报告对中国医疗设备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指出其市场规模巨大,增长潜力巨大,但不同细分领域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差异显著。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但高端领域仍面临挑战。未来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出口市场拓展以及前沿科技赋能。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影像设备、治疗与生命支持设备以及康复设备这三个细分领域的长期增长潜力,并需关注国产替代进程、国际竞争、创新研发、政策变化以及国际地缘政治风险等潜在风险。 报告数据翔实,分析深入,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粤开医药】从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看生物创新药管线:关注ADC、双特异性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
医药行业2025年展望:【粤开医药】看好创新升级、并购重组与产业出海
医药行业2024年回顾:【粤开医药】整体承压,局部分化
【粤开医药】优化商业健康保险对创新药的支付——医保数据共享是关键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