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北京、深圳传政策东风,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主线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北京、深圳传政策东风,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主线

券商报告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北京、深圳传政策东风,坚定看好创新药投资主线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本期(04.05-04.12)上证指数收于3238.23,下跌3.11%;沪深300指数收于3750.52,下跌2.87%;中小100指数收于3750.52,下跌4.32%;本期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7142.94,下跌5.6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3.35%、-3.93%、-5.53%、-2.71%、-11.88%、-6.26%、-4.92%。重要资讯:   北京市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   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举措进一步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这已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实施成效显著。   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的城市。   2025版若干措施提出,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启动建设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组织推动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使用、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AVIC   15个、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等多项工作任务。   扩大创新医药生产流通方面,政策鼓励创新医药本地化生产。支持企业从国外引进重大药械品种,推动创新药械品种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深圳32条政策东风:构建从创新源头到市场应用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全链条支持体系   4月7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九大方面,提出32条具体措施,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若干措施》对近年来涌现的“人工智能+”药械、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宠物药械、罕见病药、中医药、药械产品出海等新技术新赛道新业态,提出专项全链条支持举措。   全面激发创新策源活力方面,深圳提出将聚力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初创项目,全面支持医药研发和引进,引导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提质,大力培育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和生物试剂研制。其中,明确提出,聚焦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方向,引进或培育一批创新药成果;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体外诊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   加快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方面,支持药械企业对外出口;推动初创企业“借船出海”,支持初创药械企业通过跨境技术许可交易、跨境研发合作等方式出海发展;支持重点药械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开展跨境投融资并购,进行海外药械注册证申报,推动药械产品直接在海外上市。   AVIC   核心观点:4月7日,北京和深圳分别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和《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根据北京市医保局解读,《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简称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在药品审评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压缩创新药临床试验和药品补充申请的审评审批时限,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研发的效率。在创新医药临床使用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提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将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医疗机构可通过“双通道”药店实现“应开尽开”,解决创新药“进院难”的问题。在创新医疗器械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将创新药械(如手术机器人、首台套设备等)的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绩效监测,鼓励医疗机构对创新医疗器械的进院使用。在创新药支付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提出持续做好北京普惠健康保支持创新药,有望进一步打开创新药的支付空间。此外,北京新版若干措施还强调了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数据汇集,形成规模化高质量数据集,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创新医药发展。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深圳若干措施》)中,主要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九大方面,提出了32条具体措施,旨在构建从创新源头到市场应用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全链条支持体系。   从政策上来看,从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创新药产业促进工程”,再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立创新药目录体系”;从2024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作为纲领性文件,再到地方围绕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创新药的战略地位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层层递进。   从支付端来看,2025年初,国家医保局表示开始探索“医保+商保”协同支付模式;2025年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组织部分保险公司召开主题座谈会,积极研究商保目录建设事宜。随着医保局等明确
报告标签:
  • 中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853

  • 发布机构: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5-04-14

  • 页数:

    15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本期(04.05-04.12)上证指数收于3238.23,下跌3.11%;沪深300指数收于3750.52,下跌2.87%;中小100指数收于3750.52,下跌4.32%;本期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7142.94,下跌5.61%,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2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3.35%、-3.93%、-5.53%、-2.71%、-11.88%、-6.26%、-4.92%。重要资讯:

  北京市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

  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举措进一步加速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

  这已是北京市连续第二年出台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专项政策。2024年4月17日发布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实施成效显著。

  2024年,全市临床试验的启动用时压缩至24.9周,实施罕见病药品“白名单”制度,建立临床急需进口药械的审批绿色通道,进口货值超过1500亿元;570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8家知名外资药械企业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主体。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破万亿元的城市。

  2025版若干措施提出,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启动建设重点专病全自动智能化生物样本库、组织推动已上市药物扩大临床适应症研究使用、新获批创新药械产品数量不少于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航证券研究所发布AVIC

  15个、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等多项工作任务。

  扩大创新医药生产流通方面,政策鼓励创新医药本地化生产。支持企业从国外引进重大药械品种,推动创新药械品种产业化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医药制造数智化转型,梯度培育智能工厂,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深圳32条政策东风:构建从创新源头到市场应用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全链条支持体系

  4月7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九大方面,提出32条具体措施,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若干措施》对近年来涌现的“人工智能+”药械、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宠物药械、罕见病药、中医药、药械产品出海等新技术新赛道新业态,提出专项全链条支持举措。

  全面激发创新策源活力方面,深圳提出将聚力提高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初创项目,全面支持医药研发和引进,引导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提质,大力培育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和生物试剂研制。其中,明确提出,聚焦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方向,引进或培育一批创新药成果;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体外诊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

  加快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方面,支持药械企业对外出口;推动初创企业“借船出海”,支持初创药械企业通过跨境技术许可交易、跨境研发合作等方式出海发展;支持重点药械企业拓展海外业务,鼓励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开展跨境投融资并购,进行海外药械注册证申报,推动药械产品直接在海外上市。

  AVIC

  核心观点:4月7日,北京和深圳分别出台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和《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

  根据北京市医保局解读,《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简称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培育优质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在药品审评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提出进一步压缩创新药临床试验和药品补充申请的审评审批时限,进一步提升创新药研发的效率。在创新医药临床使用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提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将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医疗机构可通过“双通道”药店实现“应开尽开”,解决创新药“进院难”的问题。在创新医疗器械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将创新药械(如手术机器人、首台套设备等)的使用情况纳入公立医院绩效监测,鼓励医疗机构对创新医疗器械的进院使用。在创新药支付方面,北京新版若干措施提出持续做好北京普惠健康保支持创新药,有望进一步打开创新药的支付空间。此外,北京新版若干措施还强调了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数据汇集,形成规模化高质量数据集,丰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赋能创新医药发展。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深圳若干措施》)中,主要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九大方面,提出了32条具体措施,旨在构建从创新源头到市场应用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全链条支持体系。

  从政策上来看,从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创新药产业促进工程”,再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建立创新药目录体系”;从2024年7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作为纲领性文件,再到地方围绕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提出具体措施,创新药的战略地位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层层递进。

  从支付端来看,2025年初,国家医保局表示开始探索“医保+商保”协同支付模式;2025年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组织部分保险公司召开主题座谈会,积极研究商保目录建设事宜。随着医保局等明确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5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