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化工行业动态点评:“碳中和”情境下化工企业如何扩产

化工行业动态点评:“碳中和”情境下化工企业如何扩产

研报

化工行业动态点评:“碳中和”情境下化工企业如何扩产

  化工企业在“碳中和”政策要求下,仍有扩产机会,主要源自以下五个方面:1、高耗能化工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2、海外扩产;3、新能源产业拉动需求;4、原料及产品循环利用;5、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1.可再生能源助力高耗能化工企业减碳。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提前布局可再生能源,筹备低碳乃至零碳的能源供给,企业仍能有充足能耗指标进行产能调整。合盛硅业、新金路和云图控股等企业依托西南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能源价格低且仍有扩产可能。宝丰能源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已有的煤化工业务结合,既可以作为能源来源也可以生产清洁能源——蓝氢。   2.利用政策时间差,进行海外产能扩张。各个国家基于各自国情不同,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时间表有较大差异。目前减碳路径仍是由中、美、欧盟等经济实力强、资金充足的国家进行探索。其他国家受限于自身条件不足,无力负担探索期的繁重成本,可能等待技术成熟后实现减碳,这中间就带来了政策时间差。恒逸石化在文莱的大炼化项目,有当地政策优势,临近油气产地可以给公司提供成本稳定、数量充足的原材料,成品油及化工品主要供应中国和东南亚。   3.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化工原材料。新能源行业发展也需要大量化工产品,这一类型里典型的有电池的原材料,如隔膜、电解液等;光伏中需要的有机硅胶、EVA、金属硅等;风电里需要的碳纤维和玻纤等,相关产品仍有较大扩产空间。   4.化工原料及产品循环利用。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可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减少塑料污染,如玉米原料可制备塑料和燃油,以及生物柴油等。聚酯瓶片和涤纶可回收制作再生涤纶,重新用于纺织服装领域。   5.进口依存度高,保障能源安全。我国油气资源进口依存度较高。虽然“碳中和”可能导致成品油消费增速减缓,但石油也是诸多化工品的重要原材料,即使需求减少也是先减少进口的部分。在油价维持高位、以及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的要求下,国内油服行业将持续受益。   相关标的   相关标的有海油发展、中海油服、石化油服、合盛硅业、硅宝科技、新金路、川恒股份、云图控股、宝丰能源、恒逸石化、金丹科技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报告标签:
  • 化工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740

  • 发布机构: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04-13

  • 页数:

    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化工企业在“碳中和”政策要求下,仍有扩产机会,主要源自以下五个方面:1、高耗能化工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2、海外扩产;3、新能源产业拉动需求;4、原料及产品循环利用;5、保障国内能源安全。

  1.可再生能源助力高耗能化工企业减碳。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提前布局可再生能源,筹备低碳乃至零碳的能源供给,企业仍能有充足能耗指标进行产能调整。合盛硅业、新金路和云图控股等企业依托西南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能源价格低且仍有扩产可能。宝丰能源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已有的煤化工业务结合,既可以作为能源来源也可以生产清洁能源——蓝氢。

  2.利用政策时间差,进行海外产能扩张。各个国家基于各自国情不同,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时间表有较大差异。目前减碳路径仍是由中、美、欧盟等经济实力强、资金充足的国家进行探索。其他国家受限于自身条件不足,无力负担探索期的繁重成本,可能等待技术成熟后实现减碳,这中间就带来了政策时间差。恒逸石化在文莱的大炼化项目,有当地政策优势,临近油气产地可以给公司提供成本稳定、数量充足的原材料,成品油及化工品主要供应中国和东南亚。

  3.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化工原材料。新能源行业发展也需要大量化工产品,这一类型里典型的有电池的原材料,如隔膜、电解液等;光伏中需要的有机硅胶、EVA、金属硅等;风电里需要的碳纤维和玻纤等,相关产品仍有较大扩产空间。

  4.化工原料及产品循环利用。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可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减少塑料污染,如玉米原料可制备塑料和燃油,以及生物柴油等。聚酯瓶片和涤纶可回收制作再生涤纶,重新用于纺织服装领域。

  5.进口依存度高,保障能源安全。我国油气资源进口依存度较高。虽然“碳中和”可能导致成品油消费增速减缓,但石油也是诸多化工品的重要原材料,即使需求减少也是先减少进口的部分。在油价维持高位、以及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的要求下,国内油服行业将持续受益。

  相关标的

  相关标的有海油发展、中海油服、石化油服、合盛硅业、硅宝科技、新金路、川恒股份、云图控股、宝丰能源、恒逸石化、金丹科技等。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尽管面临“碳中和”政策带来的挑战,化工企业仍存在扩产机会。这些机会主要源于五个方面: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海外市场扩张、新能源产业链需求拉动、原料及产品循环利用以及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报告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具体分析,指出部分化工企业已开始积极布局,并列举了相关企业案例。

“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扩产的可能性分析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高耗能的化工行业带来巨大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本报告认为,在“碳中和”政策框架下,化工企业并非完全丧失扩产空间,而是需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寻找新的增长点。

化工企业扩产机会的五大驱动力

报告指出,化工企业扩产机会主要源于以下五个方面,并对每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以具体企业案例佐证。

主要内容

可再生能源助力高耗能化工企业减碳

高耗能化工企业可以通过积极布局可再生能源,例如水电、光伏发电等,来降低碳排放,从而获得充足的能耗指标进行产能调整。报告以合盛硅业、新金路、云图控股和宝丰能源为例,说明了西南地区丰富的水电资源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降低能耗和支持企业扩产方面的作用。宝丰能源的案例尤其值得关注,其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煤化工业务相结合,实现了能源来源多元化,并生产清洁能源——蓝氢。

利用政策时间差,进行海外产能扩张

不同国家实现“低碳经济”的路径和时间表存在差异,这为化工企业提供了政策时间差。一些国家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可能在减碳方面采取较为缓和的策略,这为化工企业在这些地区进行产能扩张提供了机会。报告以恒逸石化在文莱的大炼化项目为例,说明了利用海外政策优势,获得稳定原材料供应,并拓展市场份额的可能性。

新能源产业拉动化工原材料需求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化工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例如电池材料(隔膜、电解液)、光伏材料(有机硅胶、EVA、金属硅)以及风电材料(碳纤维、玻纤)等。报告指出,这些领域仍有较大的扩产空间。

化工原料及产品循环利用

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以及对现有化工产品的循环利用,是降低碳排放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报告提到了玉米原料制备塑料和燃油、生物柴油的生产,以及聚酯瓶片和涤纶的回收再利用等案例,说明了循环经济在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

保障国内能源安全,提升国内油气产业链竞争力

我国油气资源进口依存度较高,“碳中和”目标可能导致成品油消费增速减缓,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油化工行业将整体萎缩。石油仍然是许多化工产品的关键原材料,保障国内能源安全仍然是重要的战略目标。报告指出,在油价维持高位以及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的要求下,国内油服行业将持续受益。

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列举了相关标的,包括海油发展、中海油服、石化油服、合盛硅业、硅宝科技、新金路、川恒股份、云图控股、宝丰能源、恒逸石化、金丹科技等,并提示了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新增产能投放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扩产的可能性,指出尽管面临挑战,但仍存在显著的机遇。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拓展海外市场、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以及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等途径,化工企业可以找到新的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列举了多个企业案例,并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了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的企业案例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并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