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全氟己酮行业快评: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即将实施,全氟己酮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全氟己酮行业快评: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即将实施,全氟己酮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研报

全氟己酮行业快评: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即将实施,全氟己酮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事项:   2022年12月30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标准号:GB/T42288-2022)发布,该规程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根据规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电池室/舱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灭火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火灾和持续抑制复燃的要求;规程还建议每个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以上新规定对灭火介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信化工观点:   1)传统七氟丙烷灭火剂难以满足新规要求,将有望被全氟己酮替代。此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采用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时间较长,灭火剂淹没期间,电池内部反应仍然很剧烈,释放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易发生爆燃,存在着二次复燃的风险。七氟丙烷沸点为-16.4℃,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需要储存在压力容器中,难以满足为每个电池模块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的需求。此外,七氟丙烷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其GWP达3800,且在大气中残留时间在30年以上。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七氟丙烷将于2024年开始逐步被限制使用。与七氟丙烷相比,全氟己酮的绝缘强度更高,且在扑灭明火后可以通过间歇喷射全氟己酮来维持局部及全淹没的浓度,利于抑制电池热失控,进而实现持续抑制复燃。全氟己酮在常温下为液体,可以使用普通容器在常压状态下进行安全地运输和储存,可满足规程建议的为每个电池模块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的性能要求。全氟己酮ODP(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GWP较低,并且在大气停留时间为5天,是性能优异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将有望替代七氟丙烷等其他传统灭火工质。   2)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即将实施,全氟己酮需求前景广阔。在实践中,采用“局部应用”与“全淹没”相结合的全氟己酮灭火方式可以在火灾初期快速扑灭储能电池舱内锂电池明火,并抑制其热失控,是目前储能电站可选择的优异灭火方案之一。全氟己酮的传统灭火场景包括:应急呼叫中心、计算机房、医疗行业、轨道交通行业、文物保护、古建、档案馆、商场等场所。传统领域中,目前我国全氟己酮需求量约2000-3000吨左右,占全球的30%以上。未来,全氟己酮的新增需求将主要来自于储能电站、电池消防、电力供配电行业、数据中心等领域,假设每GWh储能装机量需要配套使用50吨的全氟己酮,按全氟己酮更换比例为100%,我们预测出2023-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新国标灭火剂需要将带来全氟己酮用量增量分别达到3455、6820、12570吨。   3)国内厂商打破全氟己酮国外垄断,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自2001年3M首次推出全氟己酮产品以来,全球的全氟己酮供应长期被3M垄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精细氟化学品产业尤其是六氟环氧丙烷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国内多家企业相继突破全氟己酮生产工艺,并实现千吨级全氟己酮的工业化生产,产品也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国内全氟己酮的产能大约5000吨。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2月初,国内全氟己酮产能已达约8000吨/年,其中中化蓝天、浙江诺亚氟化工、利化新材料三家公司各拥有2000吨/年全氟己酮产能。在建产能方面,永和股份、浙江诺亚氟化工、利化新材料、华夏神舟(东岳集团)等多家公司均公布了各自的产能扩产计划,在建产能合计约2.4万吨/年,如果以上在建产能均能够如期且全面投产,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全氟己酮产能将突破3万吨/年。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拟建设1万吨全氟己酮产能的【永和股份】等。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026

  • 发布机构: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2-13

  • 页数:

    9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事项:

  2022年12月30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标准号:GB/T42288-2022)发布,该规程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根据规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电池室/舱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灭火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火灾和持续抑制复燃的要求;规程还建议每个电池模块宜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以上新规定对灭火介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信化工观点:

  1)传统七氟丙烷灭火剂难以满足新规要求,将有望被全氟己酮替代。此前,电化学储能电站多采用七氟丙烷(HFC-227ea)灭火系统,七氟丙烷灭火时间较长,灭火剂淹没期间,电池内部反应仍然很剧烈,释放大量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易发生爆燃,存在着二次复燃的风险。七氟丙烷沸点为-16.4℃,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需要储存在压力容器中,难以满足为每个电池模块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的需求。此外,七氟丙烷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其GWP达3800,且在大气中残留时间在30年以上。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七氟丙烷将于2024年开始逐步被限制使用。与七氟丙烷相比,全氟己酮的绝缘强度更高,且在扑灭明火后可以通过间歇喷射全氟己酮来维持局部及全淹没的浓度,利于抑制电池热失控,进而实现持续抑制复燃。全氟己酮在常温下为液体,可以使用普通容器在常压状态下进行安全地运输和储存,可满足规程建议的为每个电池模块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的性能要求。全氟己酮ODP(消耗臭氧潜能值)为零、GWP较低,并且在大气停留时间为5天,是性能优异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将有望替代七氟丙烷等其他传统灭火工质。

  2)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即将实施,全氟己酮需求前景广阔。在实践中,采用“局部应用”与“全淹没”相结合的全氟己酮灭火方式可以在火灾初期快速扑灭储能电池舱内锂电池明火,并抑制其热失控,是目前储能电站可选择的优异灭火方案之一。全氟己酮的传统灭火场景包括:应急呼叫中心、计算机房、医疗行业、轨道交通行业、文物保护、古建、档案馆、商场等场所。传统领域中,目前我国全氟己酮需求量约2000-3000吨左右,占全球的30%以上。未来,全氟己酮的新增需求将主要来自于储能电站、电池消防、电力供配电行业、数据中心等领域,假设每GWh储能装机量需要配套使用50吨的全氟己酮,按全氟己酮更换比例为100%,我们预测出2023-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新国标灭火剂需要将带来全氟己酮用量增量分别达到3455、6820、12570吨。

  3)国内厂商打破全氟己酮国外垄断,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自2001年3M首次推出全氟己酮产品以来,全球的全氟己酮供应长期被3M垄断,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精细氟化学品产业尤其是六氟环氧丙烷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国内多家企业相继突破全氟己酮生产工艺,并实现千吨级全氟己酮的工业化生产,产品也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底,国内全氟己酮的产能大约5000吨。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2月初,国内全氟己酮产能已达约8000吨/年,其中中化蓝天、浙江诺亚氟化工、利化新材料三家公司各拥有2000吨/年全氟己酮产能。在建产能方面,永和股份、浙江诺亚氟化工、利化新材料、华夏神舟(东岳集团)等多家公司均公布了各自的产能扩产计划,在建产能合计约2.4万吨/年,如果以上在建产能均能够如期且全面投产,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全氟己酮产能将突破3万吨/年。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拟建设1万吨全氟己酮产能的【永和股份】等。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随着《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 42288-2022)的即将实施,传统灭火剂七氟丙烷将逐步被限制使用,而性能优异的全氟己酮将迎来广阔的市场需求,国产替代进程也将加快。报告通过对市场需求、技术工艺和产能的分析,预测全氟己酮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并建议关注相关上市公司投资机会。

全氟己酮替代七氟丙烷,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

新规对储能电站灭火介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七氟丙烷灭火剂因其灭火时间长、存在二次复燃风险、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难以满足新规要求。而全氟己酮具有更高的绝缘强度、更强的持续抑制复燃能力、环保性能优异等优点,成为理想的替代品。 随着2023年7月新规的实施和2024年七氟丙烷逐步被限制使用,全氟己酮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国产全氟己酮产能扩张,国产替代加速

虽然全氟己酮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但国内企业已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千吨级工业化生产,并已具备出口能力。报告预测,到2024年底,我国全氟己酮产能将突破3万吨/年,国产替代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主要内容

电化学储能安全新规及全氟己酮的市场机遇

新规对灭火介质性能要求的提升

2022年12月30日发布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GB/T 42288-2022)将于2023年7月1日起实施,该规程要求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室/舱必须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对灭火介质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建议每个电池模块单独配置探测器和灭火介质喷头。

七氟丙烷的不足与全氟己酮的优势

传统七氟丙烷灭火剂存在灭火时间长、易发生二次复燃、环境影响大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规要求。相比之下,全氟己酮具有更高的绝缘强度,能够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和复燃,且环保性能优异,ODP为零,GWP较低,大气停留时间短,是理想的替代品。

全氟己酮市场需求预测

报告预测,2023-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市场新国标灭火剂需求将带来全氟己酮用量增量分别达到3455吨、6820吨和12570吨。 该预测基于每GWh储能装机量需要配套使用50吨全氟己酮,且全氟己酮更换比例为100%的假设。 报告还预测了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对全氟己酮的需求,并给出了详细的数据表格。

全氟己酮的生产工艺及国内厂商发展现状

全氟己酮的三种主要生产工艺

报告介绍了全氟己酮的三种主要生产工艺,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3M工艺收率和选择性最好,但原料全氟丙酰氟的制备和保存较为困难。国内企业主要采用以六氟丙烯为原料的路线二。

国内厂商打破国外垄断,产能快速扩张

自2001年3M公司首次推出全氟己酮产品以来,全球市场长期被其垄断。近年来,国内多家企业突破了全氟己酮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千吨级工业化生产,并已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列举了国内主要全氟己酮生产企业的产能情况,并预测到2024年底,国内产能将突破3万吨/年。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投资建议

报告建议关注拟建设1万吨全氟己酮产能的永和股份等公司。

风险提示

报告指出了市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产能大幅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的实施对全氟己酮市场带来的重大机遇。 由于新规对灭火剂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七氟丙烷将被逐步淘汰,而全氟己酮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环保特性,将成为主要的替代品。 同时,国内企业在全氟己酮生产技术上的突破,以及产能的快速扩张,将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报告预测全氟己酮市场需求将大幅增长,并建议投资者关注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的市场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9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