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7):引领现代制药的第三波浪潮,小核酸药物带来全新治疗范式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7):引领现代制药的第三波浪潮,小核酸药物带来全新治疗范式

研报

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7):引领现代制药的第三波浪潮,小核酸药物带来全新治疗范式

  上期报告:《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6):新冠治疗性药物百舸争流,小分子新药初现曙光》   我们系统性梳理了新冠治疗性药物的研发图景,包括靶点机理、适应症人群、临床终点等要素;针对中和性抗体、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三大领域,分类阐述其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疗效。就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后对病毒突变、中和抗体、预防疫苗、疫情流行、防控措施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给出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判断依据、预测观点、投资建议。   本期报告:《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7):引领现代制药的第三波浪潮,小核酸药物带来全新治疗范式》   我们系统回顾了小核酸药物行业发展历程,并对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及围绕这些技术产生的专利壁垒进行了讨论;归纳和总结了小核酸药物布局的疾病领域、商业化产品推广及研发管线进展;对比分析了海内外小核酸企业从罕见病到常见病横向拓展疾病领域以及深耕单一靶点纵向形成产品梯队护城河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小核酸药物目前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转折点,短期关注临床进展快、具备商业化前景的管线,长期看好具备源头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往期相关报告回顾:   《疫苗行业系列报告(2):拓展全新药物形态,mRNA技术大有可为》   我们以综述的形式,回顾了mRNA药物行业发展历程,并对其中关键技术以及专利和工艺壁垒进行了详细讨论;梳理了mRNA药物治疗领域、管线布局和研发进度,并对远期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了海内外mRNA企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战略。我们认为mRNA作为一类全新的药物形态,其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短期看,新冠mRNA疫苗商业加速,有望持续贡献现金流;中长期维度,技术是行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看好创新能力强、能够多管线快速推进的平台型企业。   小核酸药物在RNA层面进行疾病干预,是一种全新的药物形态   根据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经RNA最终传递至蛋白质,传统小分子和抗体药物主要在蛋白质层面进行疾病干预,小核酸药物通过下调或调控目标mRNA剪切等方式在蛋白质上游的RNA层面进行疾病干预,是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代药物形态,在可成药性、靶点特异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临床开发成功率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带来全新的治疗范式。   应用领域广阔,制药巨头纷纷入场   小核酸靶点和可治疗疾病谱丰富,相关企业在行业发展早期主要从致病机理清晰、生物标志物明确并且缺乏有效疗法的单基因遗传性罕见病入手,以低风险策略推进早期临床管线,寻求快速的靶点验证和获批上市;在化学修饰和GalNAc递送系统成熟后,逐步向肝相关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等常见病(高胆固醇、乙肝、糖尿病、NASH)过渡,并探索肝外组织/器官靶向,长期布局中枢神经和眼科等疾病领域。海外制药巨头普遍通过合作开发或并购方式切入小核酸赛道,扩展罕见病、心血管及代谢疾病领域版图。   投资建议:关注创新驱动的平台型企业   小核酸药物关键技术突破并持续升级迭代,支撑产品和临床管线快速推进,治疗罕见病SMA产品Spinraza已突破20亿美元销售,长期看半年一次的降脂药Leqvio具备成为重磅品种潜力,海外制药巨头通过合作开发和并购等方式切入小核酸赛道,行业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转折点。短期关注临床进展快、具备商业化前景的管线,长期看好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相关企业:1)圣诺医药:自研多肽纳米颗粒/PNP和基于GalNAc的GalAhead/PDoV-GalNAc递送平台,差异化布局肿瘤、纤维化和医美减脂等适应症,核心管线STP705治疗非黑色素皮肤癌Ph2临床数据积极,医美减脂适应症启动Ph1临床;2)腾盛博药:外部引进siRNA(VIR-2218/BRII-835)、中和抗体(VIR-3434/BRII-877)、治疗性疫苗(VBI-2601/BRII-179)等三款产品,多技术路径布局乙肝功能性治愈。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临床失败或有效性低于预期、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等。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83

  • 发布机构: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3-27

  • 页数:

    60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上期报告:《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6):新冠治疗性药物百舸争流,小分子新药初现曙光》

  我们系统性梳理了新冠治疗性药物的研发图景,包括靶点机理、适应症人群、临床终点等要素;针对中和性抗体、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三大领域,分类阐述其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理和临床疗效。就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后对病毒突变、中和抗体、预防疫苗、疫情流行、防控措施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给出了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判断依据、预测观点、投资建议。

  本期报告:《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7):引领现代制药的第三波浪潮,小核酸药物带来全新治疗范式》

  我们系统回顾了小核酸药物行业发展历程,并对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及围绕这些技术产生的专利壁垒进行了讨论;归纳和总结了小核酸药物布局的疾病领域、商业化产品推广及研发管线进展;对比分析了海内外小核酸企业从罕见病到常见病横向拓展疾病领域以及深耕单一靶点纵向形成产品梯队护城河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小核酸药物目前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转折点,短期关注临床进展快、具备商业化前景的管线,长期看好具备源头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往期相关报告回顾:

  《疫苗行业系列报告(2):拓展全新药物形态,mRNA技术大有可为》

  我们以综述的形式,回顾了mRNA药物行业发展历程,并对其中关键技术以及专利和工艺壁垒进行了详细讨论;梳理了mRNA药物治疗领域、管线布局和研发进度,并对远期市场空间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了海内外mRNA企业竞争格局和发展战略。我们认为mRNA作为一类全新的药物形态,其应用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短期看,新冠mRNA疫苗商业加速,有望持续贡献现金流;中长期维度,技术是行业成长的核心驱动力,看好创新能力强、能够多管线快速推进的平台型企业。

  小核酸药物在RNA层面进行疾病干预,是一种全新的药物形态

  根据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由DNA经RNA最终传递至蛋白质,传统小分子和抗体药物主要在蛋白质层面进行疾病干预,小核酸药物通过下调或调控目标mRNA剪切等方式在蛋白质上游的RNA层面进行疾病干预,是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代药物形态,在可成药性、靶点特异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临床开发成功率等方面具备优势,有望带来全新的治疗范式。

  应用领域广阔,制药巨头纷纷入场

  小核酸靶点和可治疗疾病谱丰富,相关企业在行业发展早期主要从致病机理清晰、生物标志物明确并且缺乏有效疗法的单基因遗传性罕见病入手,以低风险策略推进早期临床管线,寻求快速的靶点验证和获批上市;在化学修饰和GalNAc递送系统成熟后,逐步向肝相关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等常见病(高胆固醇、乙肝、糖尿病、NASH)过渡,并探索肝外组织/器官靶向,长期布局中枢神经和眼科等疾病领域。海外制药巨头普遍通过合作开发或并购方式切入小核酸赛道,扩展罕见病、心血管及代谢疾病领域版图。

  投资建议:关注创新驱动的平台型企业

  小核酸药物关键技术突破并持续升级迭代,支撑产品和临床管线快速推进,治疗罕见病SMA产品Spinraza已突破20亿美元销售,长期看半年一次的降脂药Leqvio具备成为重磅品种潜力,海外制药巨头通过合作开发和并购等方式切入小核酸赛道,行业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转折点。短期关注临床进展快、具备商业化前景的管线,长期看好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相关企业:1)圣诺医药:自研多肽纳米颗粒/PNP和基于GalNAc的GalAhead/PDoV-GalNAc递送平台,差异化布局肿瘤、纤维化和医美减脂等适应症,核心管线STP705治疗非黑色素皮肤癌Ph2临床数据积极,医美减脂适应症启动Ph1临床;2)腾盛博药:外部引进siRNA(VIR-2218/BRII-835)、中和抗体(VIR-3434/BRII-877)、治疗性疫苗(VBI-2601/BRII-179)等三款产品,多技术路径布局乙肝功能性治愈。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临床失败或有效性低于预期、产品商业化不达预期、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小核酸药物作为继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后的第三代药物形态,具有显著优势,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转折点。

小核酸药物的优势与市场前景

小核酸药物通过在RNA层面干预疾病,克服了传统药物在蛋白质层面干预的局限性,在可成药性、靶点特异性、安全性、依从性和临床开发成功率等方面均展现出优势。 全球已有14款ASO/siRNA小核酸药物上市,2022年全球销售额约38亿美元,过去五年CAGR约30%。未来随着针对大适应症(如ATTR-CM)的药物获批和针对慢病产品的放量,行业将加速发展。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短期内,应关注临床进展快、具备商业化前景的小核酸药物管线;长期来看,应重点关注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然而,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临床失败、商业化不及预期以及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等因素,也需谨慎考虑。

主要内容

本报告系统回顾了小核酸药物行业发展历程,并对关键技术(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专利壁垒、疾病领域布局、商业化产品及研发管线进展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还对比分析了海内外小核酸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小核酸药物:一种全新的药物形态

报告首先阐述了小核酸药物的独特作用机制,即在RNA层面干预疾病,与传统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在蛋白质层面干预)形成对比。 通过图表清晰地展现了中心法则以及不同药物/疗法在遗传信息流中的作用位点。 随后,报告详细介绍了ASO和siRNA两种主要类型的小核酸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 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2款ASO/siRNA药物上市,销售额持续增长。

小核酸药物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历程

报告总结了小核酸药物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单基因遗传性罕见病,逐步拓展到慢病和肿瘤等常见病。 报告详细分析了小核酸药物在罕见病(AHP、PH1、SMA)、ATTR、PCSK9、高血压和HBV等疾病领域的应用,并通过图表和数据展现了不同药物的疗效、给药方式、上市时间以及市场表现。 此外,报告还回顾了小核酸药物发展历程中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LNP、PNP、GalNAc)的不断升级迭代,以及这些技术突破对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的影响。 报告还分析了海外先发企业在专利方面的布局,指出其已构筑了较高的壁垒。

国内外小核酸企业发展战略及竞争格局

报告重点分析了Alnylam、Arrowhead、Dicerna、Ionis和Sarepta等海外龙头企业在技术平台、产品管线和市场布局方面的策略,并对这些企业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同时,报告也介绍了圣诺医药和腾盛博药等国内优秀小核酸企业的研发进展和发展战略,并对国内外小核酸企业的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海外企业普遍采用平台化布局,通过合作开发或并购方式快速扩张版图,而国内企业则更注重自主创新和差异化竞争。

总结

本报告对小核酸药物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涵盖了药物机制、应用领域、技术发展、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投资建议等多个方面。 报告指出,小核酸药物具有显著的优势,正处于商业化爆发的转折点,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投资者应关注临床进展快、具备商业化前景的管线,并长期看好具备持续创新能力的平台型企业。 同时,报告也提醒投资者注意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临床失败、商业化不及预期以及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等潜在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60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