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Ⅱ行业深度研究:以血制品行业盈利模型,窥其投资价值几何

生物医药Ⅱ行业深度研究:以血制品行业盈利模型,窥其投资价值几何

研报

生物医药Ⅱ行业深度研究:以血制品行业盈利模型,窥其投资价值几何

  报告摘要   本篇报告以血制品企业盈利模型的角度展开,即公司盈利=采浆量×吨浆毛利-期间费用,同时考虑到集采风险、重组生物制品对血制品的替代风险,逐项拆解,来洞察行业趋势及探究血制品企业的投资价值。   采浆量:企业核心竞争力,预计2025年采浆量有望突破15,000吨   浆站数量上,“十四五”期间浆站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在营浆站数量达327家。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国约有25家已获批新设但尚未获得采浆许可证的浆站。此外,部分省份“十四五”规划中还存有约6家浆站的新设规划空间。由此推算,行业短期或存在约30家在营浆站的新增空间。我们预计上述浆站空间有望逐年兑现,行业采浆增长潜力充足。   2023年浆站数量前四的血制品企业浆站数量占比达60%,浆站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基于:(1)新浆站审批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制品生产企业倾斜;(2)地方或国资头部企业具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和政府对话能力,从而在浆站获批上占据优势;(3)头部企业具备丰富的资源,可以经由并购浆站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小型血制品企业往往经营困难,为头部企业的并购提供了客观机会。   单站采浆量上,2023年我国平均单站采浆量为38吨。我们认为,随着新浆站的采浆爬坡和老浆站的挖潜,未来三年全国平均单站采浆量有望提升。   我们基于对每年新增在营浆站数、新浆站单站采浆年增量和老浆站单站采浆年增量的假设,最终测算得:新增在营浆站乐观情况下,2024-2026年全国平均单站采浆将有望分别提升至约40.7吨、43.6吨、46.1吨。到2025年,全国采浆量有望突破15,000吨,2023-2026年CAGR约为11.7%。   吨浆毛利:吨浆收入提升潜力大,吨浆成本有望趋稳   吨浆收入上,主要品种终端需求持续增长,为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细分市场产品成长空间广阔:(1)白蛋白:市场平稳增长,随着国产供给扩大,有望逐步替代进口;(2)静丙:新冠疫情后,静丙认知的革新有助于临床推广,且高浓度静丙迭代具备量价齐升的逻辑,广阔的出海前景或将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有望成为血制品行业新增长引擎;(3)凝血因子类产品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在出凝血管理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提取能力方面,血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吨浆收入提升。我国血制品企业的提取能力相比国外厂商仍有差距,在皮丙、抑制剂、新型特种免疫球蛋白等高附加值品种的开发上具有巨大空间。长期来看,血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将从浆站规模优势向品种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过渡。   吨浆成本上,血浆成本占营业成本约六成,且为激励献浆积极性,血浆成本存在上行趋势。随着我国采浆量的提升带动投浆规模扩大,吨浆制造、人力等成本有望下降,对冲血浆成本上行风险。   盈利能力:费用端趋稳,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期间费用方面,(1)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率保持平稳,新品种开发与工艺升级并举;(2)销售费用:整体呈下行趋势,企业对学术推广的重视程度有望提高;(3)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率总体保持平稳,上海莱士和派林生物管理费用优化成果显著;(4)财务费用:大部分血制品企业财务费用为负,财务状况稳健。   综合来看,血制品企业的期间费用趋稳,净利率多呈稳中有升的趋势。未来随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叠加终端需求旺盛、高附加值产品上市、产能扩张对毛利率的贡献,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剖析:集采降价温和,重组产品替代风险小   在目前进行的3次集采中,白蛋白、静丙等主流品种降价幅度温和,价格中枢稳定。我们认为集采下血制品价格波动风险较小,基于:(1)血制品临床需求刚性,尤其是静丙、白蛋白两大品类在其适应症上罕有其他可替代药物;(2)国内血制品行业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过于激进的中标规则可能会对行业供需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人源与重组八因子共同享受市场,其他重组血制品替代风险较小。(1)血源八因子在重组八因子的冲击下仍有望保有一定市场份额,基于:①重组八因子在用于预防治疗时存在医保支付限制;②在部分医保支付限额较低的地区使用血源八因子的自付负担更轻。(2)全国仅有一款重组白蛋白在俄罗斯上市,重组白蛋白目前在纯化技术、临床适应症拓展、市场教育、产品审批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3)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重组静丙实现难度大;狂犬单抗价格昂贵、无医保支付,对狂免蛋白冲击有限。   相关标的: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   风险提示:血制品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需求变动风险,产品安全性导致的潜在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369

  • 发布机构: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12-02

  • 页数:

    61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报告摘要

  本篇报告以血制品企业盈利模型的角度展开,即公司盈利=采浆量×吨浆毛利-期间费用,同时考虑到集采风险、重组生物制品对血制品的替代风险,逐项拆解,来洞察行业趋势及探究血制品企业的投资价值。

  采浆量:企业核心竞争力,预计2025年采浆量有望突破15,000吨

  浆站数量上,“十四五”期间浆站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6月末,全国在营浆站数量达327家。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国约有25家已获批新设但尚未获得采浆许可证的浆站。此外,部分省份“十四五”规划中还存有约6家浆站的新设规划空间。由此推算,行业短期或存在约30家在营浆站的新增空间。我们预计上述浆站空间有望逐年兑现,行业采浆增长潜力充足。

  2023年浆站数量前四的血制品企业浆站数量占比达60%,浆站呈现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基于:(1)新浆站审批向研发能力强、血浆综合利用率高、单采血浆站管理规范的血制品生产企业倾斜;(2)地方或国资头部企业具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和政府对话能力,从而在浆站获批上占据优势;(3)头部企业具备丰富的资源,可以经由并购浆站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小型血制品企业往往经营困难,为头部企业的并购提供了客观机会。

  单站采浆量上,2023年我国平均单站采浆量为38吨。我们认为,随着新浆站的采浆爬坡和老浆站的挖潜,未来三年全国平均单站采浆量有望提升。

  我们基于对每年新增在营浆站数、新浆站单站采浆年增量和老浆站单站采浆年增量的假设,最终测算得:新增在营浆站乐观情况下,2024-2026年全国平均单站采浆将有望分别提升至约40.7吨、43.6吨、46.1吨。到2025年,全国采浆量有望突破15,000吨,2023-2026年CAGR约为11.7%。

  吨浆毛利:吨浆收入提升潜力大,吨浆成本有望趋稳

  吨浆收入上,主要品种终端需求持续增长,为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细分市场产品成长空间广阔:(1)白蛋白:市场平稳增长,随着国产供给扩大,有望逐步替代进口;(2)静丙:新冠疫情后,静丙认知的革新有助于临床推广,且高浓度静丙迭代具备量价齐升的逻辑,广阔的出海前景或将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有望成为血制品行业新增长引擎;(3)凝血因子类产品渗透率提升空间大,在出凝血管理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提取能力方面,血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吨浆收入提升。我国血制品企业的提取能力相比国外厂商仍有差距,在皮丙、抑制剂、新型特种免疫球蛋白等高附加值品种的开发上具有巨大空间。长期来看,血制品企业的竞争力将从浆站规模优势向品种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过渡。

  吨浆成本上,血浆成本占营业成本约六成,且为激励献浆积极性,血浆成本存在上行趋势。随着我国采浆量的提升带动投浆规模扩大,吨浆制造、人力等成本有望下降,对冲血浆成本上行风险。

  盈利能力:费用端趋稳,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期间费用方面,(1)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率保持平稳,新品种开发与工艺升级并举;(2)销售费用:整体呈下行趋势,企业对学术推广的重视程度有望提高;(3)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率总体保持平稳,上海莱士和派林生物管理费用优化成果显著;(4)财务费用:大部分血制品企业财务费用为负,财务状况稳健。

  综合来看,血制品企业的期间费用趋稳,净利率多呈稳中有升的趋势。未来随规模效益逐步显现,叠加终端需求旺盛、高附加值产品上市、产能扩张对毛利率的贡献,净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剖析:集采降价温和,重组产品替代风险小

  在目前进行的3次集采中,白蛋白、静丙等主流品种降价幅度温和,价格中枢稳定。我们认为集采下血制品价格波动风险较小,基于:(1)血制品临床需求刚性,尤其是静丙、白蛋白两大品类在其适应症上罕有其他可替代药物;(2)国内血制品行业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过于激进的中标规则可能会对行业供需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人源与重组八因子共同享受市场,其他重组血制品替代风险较小。(1)血源八因子在重组八因子的冲击下仍有望保有一定市场份额,基于:①重组八因子在用于预防治疗时存在医保支付限制;②在部分医保支付限额较低的地区使用血源八因子的自付负担更轻。(2)全国仅有一款重组白蛋白在俄罗斯上市,重组白蛋白目前在纯化技术、临床适应症拓展、市场教育、产品审批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3)由于目前技术的局限性,重组静丙实现难度大;狂犬单抗价格昂贵、无医保支付,对狂免蛋白冲击有限。

  相关标的: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

  风险提示:血制品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需求变动风险,产品安全性导致的潜在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61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