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疗器械解构系列一:回归基本面,从数据流客观看待行业进一步成长空间

医疗器械解构系列一:回归基本面,从数据流客观看待行业进一步成长空间

研报

医疗器械解构系列一:回归基本面,从数据流客观看待行业进一步成长空间

  基本观点:医疗器械在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国产支持政策落地与国产龙头技术突破共同促成国产化率提升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维持高景气度,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医院扩建或新建带来的医疗设备/IVD/耗材采购需求或将在中长期使有关细分领域显著受益。基于此,我们查阅了OECD、医疗装备协会、医疗器械蓝皮书、医疗器械数据报告等较为权威的数据来源上历年的数据,并予以整理和统计,力求从量化角度还原行业近年来真实的细分领域扩容、国产化率提升的过程。   医疗资源配置加码: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在中长期持续对医疗基础设施及医疗器械进行建设和配置存在必要性。人民日报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指出: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旦疫情形成规模性反弹,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从一些代表性领域可以看到我国当下医疗器械配置情况的客观差距,如:每百万人的配置CT台数,我国2019/2020年达到18.6台,日本这一数据在2017/2018年则为111台;每百万人的配置MRI台数,我国2017/2018年为6.6台,而日本同期则达到55.2台;每十万人拥有的重症病床数,我国2019/2020年为5张,而美国为约26张,德国更是达到34张。根据Eshare统计数据,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在疫情之后有明显的提速趋势,2021年,我国医疗设备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491亿元,相比2019年复合增速超过20%,相较疫情之前年份15%左右的增速有显著提升。数据层面切实反映了我国疫情后对医疗资源配置投入的加大。各领域详细数据请参见后文。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国产厂商市场份额在诸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均表现出显著的提升趋势,外资主导的格局正在被逐渐打破。2021年,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针对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其他种类的医疗也规定了不同比例的国产采购比例。从数据层面,我们发现核心细分领域均呈现出国产化率不断走高的趋势。以CT和超声为例,CT的2017/2019/2021年的国产化率按保有率口径来看分别为:8.5%/11.3%/15.3%;超声的2017/2019/2021年的国产化率按保有率口径来看分别为:8.2%/12.5%/20.7%。在政策支持以及国产龙头技术突破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未来行业将继续保持国产化率提升的态势,尤其是针对一些国产化率相对更低的领域,如内窥镜等。各领域详细数据请参见后文。   资金支持陆续到位: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政策正在以较快速度落地,有望对医院在医疗器械的采购形成拉动。近期,医疗器械领域政策频出,先有创新器械不纳入集采,后有面向医疗机构的贴息贷款,同时还有早先的医疗专项债政策彼此配合。10月以来,贴息贷款政策实际落地速度超越了市场先前预期。根据迈瑞医疗10月10日投资者关系记录,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除了发行规模创新高的医疗专项债和医院自有资金以外,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器械采购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   医疗器械建议关注标的:(1)医疗新基建与医疗设备类:迈瑞医疗、海尔生物、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2)IVD类: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亚辉龙;(3)高值耗材类:健帆生物、惠泰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   风险提示:疫情的不确定性;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
报告标签:
  • 医疗服务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050

  • 发布机构: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0-17

  • 页数:

    1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基本观点:医疗器械在医疗新基建持续推进、国产支持政策落地与国产龙头技术突破共同促成国产化率提升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维持高景气度,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医院扩建或新建带来的医疗设备/IVD/耗材采购需求或将在中长期使有关细分领域显著受益。基于此,我们查阅了OECD、医疗装备协会、医疗器械蓝皮书、医疗器械数据报告等较为权威的数据来源上历年的数据,并予以整理和统计,力求从量化角度还原行业近年来真实的细分领域扩容、国产化率提升的过程。

  医疗资源配置加码: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在中长期持续对医疗基础设施及医疗器械进行建设和配置存在必要性。人民日报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指出: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旦疫情形成规模性反弹,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从一些代表性领域可以看到我国当下医疗器械配置情况的客观差距,如:每百万人的配置CT台数,我国2019/2020年达到18.6台,日本这一数据在2017/2018年则为111台;每百万人的配置MRI台数,我国2017/2018年为6.6台,而日本同期则达到55.2台;每十万人拥有的重症病床数,我国2019/2020年为5张,而美国为约26张,德国更是达到34张。根据Eshare统计数据,我国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增长在疫情之后有明显的提速趋势,2021年,我国医疗设备整体市场规模约为3491亿元,相比2019年复合增速超过20%,相较疫情之前年份15%左右的增速有显著提升。数据层面切实反映了我国疫情后对医疗资源配置投入的加大。各领域详细数据请参见后文。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国产厂商市场份额在诸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均表现出显著的提升趋势,外资主导的格局正在被逐渐打破。2021年,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其中明确规定了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针对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其他种类的医疗也规定了不同比例的国产采购比例。从数据层面,我们发现核心细分领域均呈现出国产化率不断走高的趋势。以CT和超声为例,CT的2017/2019/2021年的国产化率按保有率口径来看分别为:8.5%/11.3%/15.3%;超声的2017/2019/2021年的国产化率按保有率口径来看分别为:8.2%/12.5%/20.7%。在政策支持以及国产龙头技术突破的背景下,我们预计未来行业将继续保持国产化率提升的态势,尤其是针对一些国产化率相对更低的领域,如内窥镜等。各领域详细数据请参见后文。

  资金支持陆续到位: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政策正在以较快速度落地,有望对医院在医疗器械的采购形成拉动。近期,医疗器械领域政策频出,先有创新器械不纳入集采,后有面向医疗机构的贴息贷款,同时还有早先的医疗专项债政策彼此配合。10月以来,贴息贷款政策实际落地速度超越了市场先前预期。根据迈瑞医疗10月10日投资者关系记录,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除了发行规模创新高的医疗专项债和医院自有资金以外,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器械采购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

  医疗器械建议关注标的:(1)医疗新基建与医疗设备类:迈瑞医疗、海尔生物、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2)IVD类:安图生物、新产业、迈克生物、亚辉龙;(3)高值耗材类:健帆生物、惠泰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

  风险提示:疫情的不确定性;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利好、国产替代加速以及医疗资源配置加码的背景下,整体保持高景气度,未来成长空间巨大。报告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展现了医疗设备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以及资金支持的陆续到位,并据此推荐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医疗器械公司。

医疗器械行业高景气度及未来增长空间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快速发展阶段,主要驱动力包括:持续推进的医疗新基建、国产替代政策的落地以及国产龙头企业的技术突破。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国产化率的提升,为行业带来了持续高景气度。未来,医院扩建和新建带来的医疗设备、IVD和耗材采购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相关细分领域的显著增长。

国产化替代趋势显著

报告数据显示,在政策扶持和国产龙头技术突破的共同作用下,众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外资主导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例如,CT和超声的国产化率在2017年至2021年间均有显著提高。 政府采购政策也明确规定了国产医疗器械的采购比例,进一步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以数据为支撑,从医疗资源配置、国产化率提升、资金支持等多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医疗资源配置加码

中国医疗资源总量仍然不足,长期来看,持续建设和配置医疗基础设施及医疗器械是必要的。报告通过对比中日美等国在CT、MRI设备和重症病床数量上的差异,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不足,以及未来提升空间巨大。疫情后,我国对医疗资源配置投入加大,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增长显著,2021年达到约3491亿元,相比2019年复合增速超过20%。

国产化率提升及细分领域分析

报告详细分析了多个医疗器械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提升情况,并提供了2017年、2019年和2021年的数据对比。这些数据涵盖了硬镜、病理设备、DSA、核医学设备、软镜、手术显微镜、血液净化设备、直线加速器、电刀、超声刀、呼吸机、CT、MRI、急诊检验设备、检验室设备、超声设备、医用激光设备、麻醉设备、灯床塔、输注泵和监护设备等多个领域,并分别列出了各个细分领域的主要厂商及其市场份额。 报告还分别针对整体市场、三级医院市场和二级医院市场进行了国产化率的对比分析,展现了不同级别医院国产化进程的差异。 此外,报告还提供了2020年和2021年医疗设备主要细分领域各厂商的中标市占率数据(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口径),进一步展现了市场竞争格局。

资金支持政策落地加速

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政策的快速落地,将有效拉动医院对医疗器械的采购。报告指出,全国已上报超过2000亿元的医疗设备贷款需求,贴息贷款将成为医疗器械采购的重要资金来源,这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给出了建议关注的医疗器械标的,涵盖医疗新基建与医疗设备类、IVD类和高值耗材类,并列出了具体的公司名称。同时,报告也指出了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等风险因素。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国产化率、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深入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保持高景气度,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的结论。报告提供的详细数据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但投资者仍需谨慎评估风险,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 报告中提供的图表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格局,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直观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部分数据基于公开资料或信息,其完整性和准确性无法完全保证,投资者应谨慎参考。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