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2024年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ALS患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挑战(摘要版)

2024年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ALS患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挑战(摘要版)

研报

2024年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ALS患病群体超20万人,精准治疗方案面临挑战(摘要版)

  发病年龄较发达国家提前,提示早期筛查与药物治疗必要性   早期确诊和及时药物治疗对延缓ALS病情恶化至关重要。中国应关注ALS患者特点,提高早期筛查和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痛苦。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AL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因此,中国应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技术水平,加强对中年男性的早期筛查,以尽早干预治疗,减少误诊漏诊,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并推动ALS临床管理水平提升。   注射剂型监管政策收紧,加之患者退行性症状导致固体剂型吞咽困难,国产品牌药物专注于黏膜吸收剂型创新   静脉注射药品生物利用度高,但易受制造工艺变化影响,质量难统一控制,安全性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19至2022年间由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均超50%,国家发布相关文件以加强对静脉用药管理的关注。2022年南京百鑫愉推出舌下片,成为首个舌下给药产品,提高患者用药积极性,海思科与AquestiveTherapeutics,Inc.合作推出利鲁唑口溶膜剂型,通过粘膜粘附特性实现快速分解,适用于舌部功能障碍患者,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   中国仍以症状缓解作为药物治疗重点,海外已有靶向治疗药物上市推动本土ALS精准诊疗加速发展   截至2023年,中国ALS治疗市场仅有利鲁唑与依达拉奉2种药物已实现全面商业化,暂无以突变基因为治疗靶点的药物面世。渤健公司自主研发的托夫生注射液海外上市申请获批,预计通过特许引进后可加速投入临床使用,助力靶向治疗新药在中国患者中推广。同时全球科研机构从新药研发和已有药物适应证扩增角度出发,已布局多款精准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本土诊疗机构端药物方案选择范围有望实现拓展。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665

  •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4-06-21

  • 页数:

    28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发病年龄较发达国家提前,提示早期筛查与药物治疗必要性

  早期确诊和及时药物治疗对延缓ALS病情恶化至关重要。中国应关注ALS患者特点,提高早期筛查和治疗效率,降低患者痛苦。根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ALS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因此,中国应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技术水平,加强对中年男性的早期筛查,以尽早干预治疗,减少误诊漏诊,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并推动ALS临床管理水平提升。

  注射剂型监管政策收紧,加之患者退行性症状导致固体剂型吞咽困难,国产品牌药物专注于黏膜吸收剂型创新

  静脉注射药品生物利用度高,但易受制造工艺变化影响,质量难统一控制,安全性备受关注。数据显示2019至2022年间由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均超50%,国家发布相关文件以加强对静脉用药管理的关注。2022年南京百鑫愉推出舌下片,成为首个舌下给药产品,提高患者用药积极性,海思科与AquestiveTherapeutics,Inc.合作推出利鲁唑口溶膜剂型,通过粘膜粘附特性实现快速分解,适用于舌部功能障碍患者,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

  中国仍以症状缓解作为药物治疗重点,海外已有靶向治疗药物上市推动本土ALS精准诊疗加速发展

  截至2023年,中国ALS治疗市场仅有利鲁唑与依达拉奉2种药物已实现全面商业化,暂无以突变基因为治疗靶点的药物面世。渤健公司自主研发的托夫生注射液海外上市申请获批,预计通过特许引进后可加速投入临床使用,助力靶向治疗新药在中国患者中推广。同时全球科研机构从新药研发和已有药物适应证扩增角度出发,已布局多款精准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工作,本土诊疗机构端药物方案选择范围有望实现拓展。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药物治疗行业概览

中心思想

  • 中国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药物治疗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患者群体庞大,早期筛查和精准治疗需求日益增长。
  • 当前市场以症状缓解药物为主,但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市场规模有望加速扩张。
  • 行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跨国药企、本土药企以及创新药企都在积极布局,剂型创新和靶向治疗成为关键。

主要内容

中国ALS药物治疗行业概述

  • ALS疾病特点与用药分类: ALS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目前治疗以利鲁唑、依达拉奉等症状缓解药物为主,靶向治疗药物如托夫生等正在研发中。
  • 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经历了从病因研究到临床诊断,再到药物研发的漫长过程。21世纪以来,中国ALS诊疗体系逐步规范化,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不断完善,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 行业政策概览: 罕见病目录的扩充、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及神经疾病中心的设立,都为ALS患者的诊疗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行业发展。

中国ALS药物治疗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全局概览: 产业链上游为原料药和试剂辅料供应,中游为药品生产,下游为诊疗机构和零售药店。
  • 上游: 丁苯酞原料药的制备成本受原料价格影响,利鲁唑的制备工艺也在不断优化。
  • 中游: 注射剂型监管趋严,依达拉奉注射液销量受到影响。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成为重点。
  • 下游: 中国ALS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男性患者居多,需要加强早期筛查。集采政策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中国ALS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

  • 市场规模走势: 2018-2023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21.23%。预计2024-2028年,市场规模将加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4.50%。
  • 市场规模驱动因素: 患者群体扩增、ALS协作组的建立、制药靶点的发现以及创新疗法的进展,都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中国ALS药物治疗行业竞争格局

  • 竞争格局总览: 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跨国药企、本土药企以及创新药企都在积极布局。
  • 当前制约因素: 剂型创新和市场抢占是影响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口溶膜等新剂型的出现,提升了患者用药依从性。
  • 长期制约因素: 靶向治疗的突破和旧药新用,将对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ALS药物治疗行业企业介绍

  • 赛诺菲: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公司之一,赛诺菲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有深入布局,并积极探索创新疗法。
  • 恩华药业: 恩华药业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研发,建立了高端神经递药系统平台,并积极拓展产品管线。

总结

中国ALS药物治疗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和创新疗法的进展,行业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 剂型创新、靶向治疗突破以及旧药新用,将是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8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头豹研究院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