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洞察报告:医疗器械赛道(上)-寒冬困境下,医疗器械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洞察报告:医疗器械赛道(上)-寒冬困境下,医疗器械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研报

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洞察报告:医疗器械赛道(上)-寒冬困境下,医疗器械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线,随之也诞生了多家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升级。18A规则的设立为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平台和机遇,医疗器械行业活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改革不断挤出行业发展水分,加速市场整合升级,激发行业追求更高性价比,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自2018年4月份港股新规改革新增18A章以来,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63家企业通过此规则在港股IPO,其中复宏汉霖、君实生物、诺辉健康、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康希诺生物等已经成功摘“B”。虽然遇到寒冬困局,但2023年,多家Biotech创新药企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并且18A企业用成功的商业案例已向市场发出积极的信号:如BioTech产品出海授权告捷、药物临床头对头试验成功、企业成功股权出售等   血管介入类器械市场状况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及压力变化,血管介入器械诊疗需求不断增加,进而产品中标数量及金额呈稳定上升态势。2023年,血管介入器械中标总成交数据量21,0755件,全年整体成交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第四季度成交数量82,842件,占整体百分比39.3%。从金额上来看,中标总金额为14.3亿元;其中第二季度中标金额为4.4亿元,占整体百分比31.0%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状况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占比最高的三个子领域分别是分子诊断、免疫诊断与生化诊断,其中免疫诊断是以免疫学为原理基础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诊断,主要包括化学发光、酶联免疫、胶体金、荧光免疫等,目前免疫诊断已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细分领域,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迭代和分级诊疗的推进,免疫诊断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非血管介入类器械市场状况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非血管疾病发病率趋高,非血管介入手术取得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提升。全球已进行的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由2016年的77.1百万例提升至2022年的125.1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256.2百万例。聚焦中国市场,已进行的非血管介入手术量由2016年的21.1百万例增长至2022年的37.6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89.0百万例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011

  • 发布机构:

    头豹研究院

  • 发布日期:

    2024-09-25

  • 页数:

    18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近年来,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线,随之也诞生了多家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医疗器械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行业朝着高质量发展升级。18A规则的设立为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平台和机遇,医疗器械行业活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改革不断挤出行业发展水分,加速市场整合升级,激发行业追求更高性价比,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自2018年4月份港股新规改革新增18A章以来,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63家企业通过此规则在港股IPO,其中复宏汉霖、君实生物、诺辉健康、再鼎医药、诺诚健华、康希诺生物等已经成功摘“B”。虽然遇到寒冬困局,但2023年,多家Biotech创新药企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并且18A企业用成功的商业案例已向市场发出积极的信号:如BioTech产品出海授权告捷、药物临床头对头试验成功、企业成功股权出售等

  血管介入类器械市场状况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及压力变化,血管介入器械诊疗需求不断增加,进而产品中标数量及金额呈稳定上升态势。2023年,血管介入器械中标总成交数据量21,0755件,全年整体成交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第四季度成交数量82,842件,占整体百分比39.3%。从金额上来看,中标总金额为14.3亿元;其中第二季度中标金额为4.4亿元,占整体百分比31.0%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状况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占比最高的三个子领域分别是分子诊断、免疫诊断与生化诊断,其中免疫诊断是以免疫学为原理基础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诊断,主要包括化学发光、酶联免疫、胶体金、荧光免疫等,目前免疫诊断已成为市场份额第一的细分领域,随着技术进步、产品更新迭代和分级诊疗的推进,免疫诊断市场有望实现快速增长

  非血管介入类器械市场状况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非血管疾病发病率趋高,非血管介入手术取得技术进步等因素驱动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提升。全球已进行的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由2016年的77.1百万例提升至2022年的125.1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256.2百万例。聚焦中国市场,已进行的非血管介入手术量由2016年的21.1百万例增长至2022年的37.6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89.0百万例

中心思想

  • 医疗器械行业在寒冬中展现机遇与挑战: 报告分析了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中医疗器械赛道的现状,指出在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影响下,行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国产替代、技术创新带来的发展机遇。
  • 介入类器械和体外诊断(IVD)市场潜力巨大: 报告重点关注了介入类器械和体外诊断两大领域,分析了其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产业链结构,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 行业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 报告分别对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不同领域的发展特点和市场前景。

主要内容

1. 介入类器械市场状况

1.1 血管介入类器械市场分析

  • 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血管介入器械市场受益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诊疗需求持续增加,中标数量和金额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中标总成交量为210,755件,中标总金额为14.3亿元。
  • 国产替代加速: 18A规则为优秀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支付改革加速市场整合升级,推动行业追求更高性价比,促进良性发展。

1.2 非血管介入类器械市场分析

  • 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非血管介入手术技术进步,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持续增长。全球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由2016年的77.1百万例增长至2022年的125.1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56.2百万例。
  • 中国市场快速发展: 中国非血管介入手术量由2016年的21.1百万例增长至2022年的37.6百万例,预计到2030年将达89.0百万例。

1.3 介入类器械定义与分类

  • 介入医学概述: 介入医学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利用穿刺针、导管等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诊断。
  • 介入医学分类: 介入医学分为血管系统介入医学和非血管系统介入医学,分别应用于血管相关疾病和非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4 介入类器械产业链图谱

  • 产业链结构: 介入类器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研发生产制造商,下游为医疗机构。
  • 产业链特点: 上游原材料高度依赖与定制化,中游竞争激烈,本土企业在部分细分领域实现突破,下游需求持续增长。

1.5 冠脉介入市场分析

  • PCI手术量持续增长: 受益于人口老龄化、政策支持等因素,中国大陆地区PCI手术量持续增长,2023年达163.6万台,同比增长26.4%。
  • 精准PCI市场潜力: 随着精准PCI技术的提升和普及,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9-2023年复合增速达66.6%,预计2028年将达88.7亿元。

1.6 神经介入市场分析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19-2023年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45.6亿元增加至82.5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6.0%。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32.2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速达39.3%。
  • 发展驱动因素: 随着介入医生诊疗水平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及神经介入类产品的改进,神经介入市场具有极大前景。

1.7 外周血管介入市场分析

  •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9-2023年中国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由32.6亿元增加至63.9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8.3%。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32.4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速达15.7%。
  •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市场主要由外企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1.8 非血管介入市场分析

  • 内窥镜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非血管介入手术数量的增加,内窥镜市场快速增长。
  • 中国市场潜力: 中国内窥镜市场增长迅速,一次性内窥镜市场增长更快。

2. 体外诊断(IVD)市场状况

2.1 体外诊断(IVD)定义与分类

  • IVD定义: 体外诊断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使用体外诊断试剂、仪器等对人体样本进行检测,获取临床诊断信息。
  • IVD细分领域: 包括免疫诊断、微生物诊断、分子诊断、即时诊断(POCT)、生化诊断和临床检验中的血液体液诊断。

2.2 体外诊断(IVD)产业链图谱

  • 产业链结构: 上游为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商,下游为应用终端。
  • 产业链特点: 上游原材料技术壁垒高,中游价值最高,下游包括医院、第三方实验室等。

2.3 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

  •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19-2023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由1,185亿元增加至2,417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9.5%。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442亿元,2023-2028年复合增速达13.0%。
  • 增长驱动因素: 老龄化、人均医疗费用增长、技术进步以及慢性病和传染病的增长推动了IVD市场的发展。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4年港股18A生物科技行业中医疗器械赛道的市场动态。报告指出,尽管行业面临挑战,但血管介入、非血管介入和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预计医疗器械行业将持续增长。 报告还强调了国产替代、技术创新在推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投资者提供了行业发展趋势的参考。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8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头豹研究院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