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血栓形成机制,抗血栓药物可分为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纤溶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纤溶药物通过诱导纤维蛋白降解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本报告将从口服抗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口服抗栓药物市场竞争格局和口服抗栓药物市场趋势三大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为理解中国口服抗栓药物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提供了深入的视角。
本报告基于摩熵咨询2024年10月发布的《市场研究专题报告九 口服抗栓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旨在通过统计数据解读中国口服抗栓药物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报告涵盖了口服抗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市场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分析以及总结等方面。数据主要来源于摩熵医药数据库,并结合了中国抗血栓药物相关出血诊疗规范专家共识(2022年)等公开信息。
2019年,中国口服抗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55.11亿元,抗血小板药物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83.01%。虽然2021年集采后,这一比例下降至66.35%,但随后又回升至77.49%。 2023年,口服抗栓药物市场TOP10企业中,内资企业数量超过外资企业,但外资企业拜耳和赛诺菲仍占据显著优势,两者合计市场份额高达41.27%,而外资企业整体市场份额为52.54%。 这表明虽然国产替代进程加快,但外资企业在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方面仍保持领先地位。
报告深入分析了多个主要口服抗栓药物产品的市场表现,包括:
国家医保目录和药品集中采购对口服抗栓药物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多个销售额超过15亿元的品种,如吲哚布芬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都将面临集采,这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集采后,虽然部分原研企业销售额下降,但销量可能提升,而中标的仿制药企业则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增长。
报告指出,Xa因子抑制剂已进入三期临床,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FXI/XIa抑制剂作为新型抗凝药物,也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有望成为高出血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新选择。 这表明口服抗栓药物市场仍存在创新空间,未来将涌现更多新型药物。
中国口服抗栓药物市场竞争激烈,集采政策深刻改变了市场格局,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虽然外资企业仍占据一定优势,但内资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进展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数据显示,不同药物的市场表现与集采政策、原研专利保护、产品特性以及市场推广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 持续关注政策变化、技术创新以及市场竞争动态,对于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至关重要。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