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80)

    • 新冠接种扰动传统苗放量,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可期

      新冠接种扰动传统苗放量,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可期

      个股研报
        百克生物(688276)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下降16.6%;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下降41.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降41.9%;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亿元,同比下降32.9%。   新冠疫苗接种影响传统疫苗放量,研发费用持续加大导致盈利能力下滑。1)分季度来看,公司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2.5/3.4/3.6/2.6亿元(+24.1%/-16.4%/-24.9%/-28.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0.8/1.0/0.1亿元(+11.1%/-36.2%/-41.7%/-86.2%)。公司业绩增速逐季下滑主要系自2021年2月以来,新冠疫苗开始集中接种,影响传统苗接种。尤其是2021下半年以来,全国陆续开展3-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且公司的鼻喷流感疫苗适用人群为3-17周岁,与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和接种时间高度重合,致使整体流感季的疫苗推广工作受到较大影响。目前国内新冠疫苗基础免疫已经基本完成接近9成,新冠疫苗对于传统疫苗的接种放量会边际弱化,21年低基数效应下,公司传统苗有望恢复增长。2)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1年毛利率为88.3%(-0.02pp)基本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37.7%(-2.4pp),主要系疫情影响下,公司推广费、广告宣传费用下降。管理费用率为9%(+0.7pp),保持稳定。研发费用率为13%(+6.6pp),主要系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等产品费用化支出增加。财务费用率为-0.93%(-1.2pp)主要系取得募集资金存款利息所致。综合以上因素,公司2021年净利率为20.3%(-8.8pp),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预计2022年公司传统苗恢复增长,同时流感疫苗资产减值数额减少,净利润有望恢复增长。   在研管线蓄势待发,带状疱疹疫苗有望23年上市放量。公司重磅创新品种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目前已处于申报生产准备阶段,有望于2023年上市销售贡献业绩增量,公司产品优势明显,适用年龄可能更为提前至40岁,且接种程序拟采用1针法,价格预计定位低于GSK疫苗(3200元/人份),有利于渗透价格敏感度较高的老年人群。其他管线中,狂犬疫苗有望于22年底复产上市销售,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以及冻干狂苗(MRC-5细胞)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1.04元、1.82元、2.4元,对应PE分别为43、24、18倍。考虑到目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已经基本完成,预计22年对于传统疫苗的影响将会边际减弱。同时公司带状疱疹疫苗有望成为国内首个获批品种,带来较大业绩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传统疫苗销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加剧。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3-18
    • 三鑫医疗(300453):血液净化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三鑫医疗(300453):血液净化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 血液净化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血液净化业务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

      个股研报
        三鑫医疗(30045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全年收入11.6亿元(+23.8%),归母净利润1.56亿元(+34.8%),扣非归母净利润1.45亿元(+43.7%),经营现金流3.3亿元(+20.8%)。   Q4单季度业绩有所回升,盈利能力稳中有升。1)分季度看,2021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2.5/2.6/3.2/3.4亿元(+42.8%/-0.6%/+29.4%/+30.7%),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4/3713/4333/4141万元(+180.3%/+14.8%/+15.3%/+23.4%),Q4单季度业绩增速有所回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边际减弱。2)盈利能力:2021年毛利率为34.4%(+2pp),销售费用率为7.4%,与上年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率13.4%(+1.1pp),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血液净化业务稳健增长,疫苗注射器贡献收入增量。分业务来看,血液净化类产品全年收入7.4亿元(+26.2%),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为63.2%,透析治疗为ESRD患者刚需,随着公司透气器、透析液、透析管等核心产品产能释放,该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注射类产品收入2亿元(+160%),主要由于疫苗注射器贡献增量,其中疫苗注射器销量为3.76亿支,比上年同期增长321%;留置导管类产品收入7283万元(+2.3%),输液输血类产品收入7037万元(+8.8%),心胸外科类产品收入6928万元(+20.7%)。   血液净化业务空间大,未来几年业绩增长可期。公司不断提高全资子公司的生产效率,同时控股血液净化设备专业制造厂商成都威力生,打造完整的血液净化生态产业链。我国ESRD患者超过300万人,2020年在透析人群69.3万,治疗率不足1/4,未来随着渗透率提升,透析耗材市场潜在空间有望超过300亿元,产能扩张和市场开拓有望支撑公司该业务实现30%以上的复合成长。同时公司同时收购宁波菲拉尔,布局心胸外科体外循环产品,助力公司不断扩宽新的业务领域,发掘盈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3.2亿元,EPS分别为0.51、0.65、0.82元,对应PE为21、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新冠疫苗注射器需求萎缩、竞争加剧。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18
    • 2022年3月第二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CD47靶点研发进展)

      2022年3月第二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CD47靶点研发进展)

      生物制品
        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本周走势   2022年3月第二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5支个股上涨,47支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前沿生物-U(+13.6%)、君实生物-U(+6.62%)、加科思-B(+5.17%)。跌幅前三为科济药业-B(-25.84%)、和黄医药(-25.07%)、歌礼制药-B(-21.52%)。本周A股创新药板块下跌5.27%,跑输沪深300指数4.22pp,生物医药下跌2.62%。近6个月A股创新药累计下跌13.75%,跑输沪深300指数10.74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26.3%。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5.09%,跑赢恒生指数6.17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10.11%。近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下跌28.64%,跑输恒生指数14.77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下跌39.13%。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3月国内共有4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国内有3款药物获批上市,3款创新药获批新增适应症。NMPA批准阿斯利康的Inebilizumab用于视神经脊髓炎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百特医疗的磷/碳酸氢钠血滤置换液获NMPA批准作为置换液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期间用于急性肾损伤的治疗。苏庇医药的依帕伐单抗获NMPA批准用于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拜耳的利伐沙班片获批一项新适应症,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治疗及预防VTE的复发。基石药业的普拉替尼获批一项新适应症,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C)。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一项新适应症,适用于既往经治的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型(dMMR)实体瘤。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3月FDA暂无新药获批上市。本周暂无新药获批。   本周小专题-CD47靶点研发进展   全球在研CD47抑制剂一共有96个,其中三期临床3个,二/三期临床1个,二期临床2个,一/二期临床8个,一期临床19个,IND5个。国内在研22个,其中三期临床1个(信达生物),二期临床2个,一/二期临床3个,一期临床11个,IND5个。在这些CD47项目中,双抗项目33个,绝大多数为CD47与PD1/1PDL1联合成双抗,进度最快的是翰思生物的anti-CD47/PD1双特异性抗体,处于临床二期。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6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2起,涉及公司包括Voyager Therapeutics和Novartis,Bridge Biotherapeutics和CellionBioMed。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03-14
    • 回盛生物(300871):集团客户占比提升,一体化发展前景向好

      回盛生物(300871):集团客户占比提升,一体化发展前景向好

    • 医药行业周报:震荡行情,看好三大方向

      医药行业周报:震荡行情,看好三大方向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0.18%,跑赢沪深300指数1.86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0。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1.62%,跑输沪深300指数2.6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5。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8.87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6%(-0.5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1%(0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33%(-0.4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5个子行业板块上涨,医药流通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涨幅约9.1%。原料药、体外诊断子行业位列涨幅第二、第三,分别约为5.5%、1.8%。年初至今涨幅最大的子行业是医药流通,上涨约0.7%。   震荡行情,看好三大方向。本周医药板块震荡,前期热度较高的中药板块继续延续较好表现,CXO板块也持续小幅反弹,供应链自主可控板块受东富龙定增影响,药机板块出现小幅调整。整体来看,医药板块当前估值为29倍,已经逐渐消化到历史中枢以下,且持仓比处于历史低位,配置性价比凸显。进入3月份,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开始逐步披露,建议关注业绩预期。当前时点,看好三大方向:1、中药板块,推荐太极集团,寿仙谷,华润三九,中新药业等;2、供应链自主可控,推荐楚天科技、东富龙等;3、低估值,推荐润达医疗,健麾信息等。   本周推荐组合:润达医疗(603108)、太极集团(600129)、寿仙谷(603896)、中新药业(600329)、华润三九(000999)、楚天科技(300358)、健麾信息(605186)、海思科(002653)。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2-03-07
    • 康辰药业(603590):自研新药KC1036进入Ib、II期临床研究,苏灵进军宠物用药市场

      康辰药业(603590):自研新药KC1036进入Ib、II期临床研究,苏灵进军宠物用药市场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行业反弹明显,持续看好中药消费品板块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行业反弹明显,持续看好中药消费品板块

      生物制品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4.85%,跑赢沪深300指数3.8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3。2022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13.25%,跑输沪深300指数7.93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8。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8.76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83%(5.2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8%(3.6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5%(7.9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11个子行业板块上涨,医疗研发外包为涨幅最大的子行业,涨幅约16.6%。医疗设备、医院子行业位列涨幅第二、第三,分别约为5.7%、4.8%。年初至今跌幅最小的子行业是体外诊断,下跌约-6.4%。   医药行业反弹明显,持续看好中药消费品板块。本周医药板块反弹明显,主要系以下两个原因:1)医药板块当前估值为29倍,已经逐渐消化到历史中枢以下,配置性价比凸显。2)CXO板块受前期UVL事件影响跌幅较大,目前根据已公布的2021年业绩预告来看,板块景气度仍在,且本周受博腾股份新签辉瑞小分子口服药CDMO订单、泰格医药股票回购计划等事件催化,反弹较多。当前时点:我们持续看好中药板块上游材料涨价带动终端产品提价、下游存货周转加快有望迎来补库存周期、相关国企治理结构改善三大投资机会,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1)医保免疫属性的中药消费品板块;2)医药产业链自主可控方向如设备领域等;3)低估值且经营趋势往上的品种;   长期看,未来医保压力将成为常态。一方面,我们认为药械龙头企业比如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有望通过“持续创新+国际化”有望穿越“医保结界”;另一方面,医保免疫仍是较好选择,针对下游ToC端而言,重点关注不占医保的品种比如自费生物药,中药消费品、医美上游产品等;而产业链上游ToB端相对政策免疫,比如创新产业链CXO板块,设备板块包括药机设备、药房自动化设备、耗材生产设备等,生命科学试剂耗材领域等。   后疫情时代,我们认为重点关注疫情“脱敏”领域。1)不受新冠干扰的疫苗品种或疫苗超跌品种;2)PEG小于1,长期基本面趋势向上的低估值或低预期的品种;3)此前疫情受损、未来需求复苏的医疗服务品种。此外,随着疫情逐步缓解和常态化的防控措施,此前受益于疫情的相关物质(比如手套、口罩、新冠检测试剂、新冠疫苗等)的需求随之回落,业绩尚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观察,这些领域里面仍有未来2-3年重点关注的方向。   本周弹性组合:润达医疗(603108)、太极集团(600129)、中新药业(600329)、寿仙谷(603896)、楚天科技(300358)、海思科(002653)。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迈瑞医疗(300760)、百济神州(688235)、片仔癀(600436)、华润三九(000999)、通策医疗(600763)。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2-02-21
    • 百年御药量价齐升,国企混改值得期待

      百年御药量价齐升,国企混改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投资要点   投资逻辑:同仁堂是一家百年传承的中药行业龙头公司,公司具有百年历史品牌,以及丰富的产品矩阵。1)同仁安宫牛黄丸量价齐升,潜在市场空间合计1934亿元;2)补益类产品受益于同仁堂科技的两条生产线投产,新基地可生产品种200余种,口服液新增产能1.8亿支,2020年补益类产品产量同比上涨76%,同仁堂科技2022年预计维持10%~20%的收入及利润端增长;3)管理层重大变更,2022年是国企混改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同仁堂国企混改可期。   百年御药打造品牌护城河,国企混改值得期待:1)品牌优势:同仁堂百年御药传承,先后有9个项目入选非遗项目,铸造了同仁堂稳固的品牌护城河,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蝉联《胡润中国最具历史文化底蕴品牌榜》榜首。2)产品优势:同仁堂产品矩阵丰富,拥有800余个中成药品规,常年生产的超过400种,独家品种有40余种。3)混改优势:新董事长上任,邸淑兵先生在同仁堂集团旗下的多家子公司曾任要职,精通同仁堂各项业务。2022年正值国企混改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混改有望持续推进。   安宫量价齐升,产能释放保障增长:1)受天然麝香与天然牛黄持续涨价影响,2021年12月,安宫牛黄丸提价10%至860元/粒。安宫牛黄丸市场需求空间大,是2020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心脑血管中成药排名第一。同仁安宫牛黄丸市占率54%,排名第一。根据安宫牛黄丸主要适应症,我们预计全年龄段的脑损伤及脑梗死市场空间分别为1.6亿元和17.8亿元,婴幼儿肺炎市场规模为1.1亿元,全年龄段的重症肝炎市场空间为11.8亿元,中老年中风热闭患者市场空间为20.2亿元,中老年人养生保健市场空间为1881.6亿元,合计1934亿元,潜在市场空间大,未来持续量价齐升可期。2)2020年补益类营收14.15亿(+9.9%),毛利率38.31%(+4pp),毛利率提升明显。补益类产品受益于同仁堂科技的两条生产线竣工投产,业绩快速释放,2020年补益类产品的产量比2019年上涨76%,随着河北和大兴产能2022年底全部投产,预计2022年同仁堂科技维持10%~20%的增长。   营销改革红利释放:坚持“以品种为核心,以终端为方向”的营销思路,打造“4+2”经营模式,运营事业部、终端事业部、医疗事业部、药酒事业部协同发展。2020年销售人员数达到9535人,人均贡献销售收入134.51万元。后疫情时代,销售团队有望加速全面落地营销改革。1)线下:截至2021H1,同仁堂商业下属门店900家,收入44亿元(+29%),利润25亿元(+87%)。同仁堂商业在2019年运营整改和2020年疫情冲击后,公司优化激励机制,推动传统药店转型升级和创新经营,迎来经营质量的全面恢复。2)线上:搭乘电商发展增速期,加强传统经销商、自有零售终端及互联网市场的联动性,数字化转型赋能,全渠道融合发展。2021年双十一期间,同仁堂股份全品种销售额超3000万,同比增长31%。   盈利预测:综合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4/17.3/21.8亿元,同增36.2%/23.1%/25.9%,对应PE分别为46/37/29倍。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全球疫情不确定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2-02-16
    • 中药创新药行业报告:中药创新药八问,行业长期成长可期

      中药创新药行业报告:中药创新药八问,行业长期成长可期

      中药
        政策层面:持续鼓励创新   政策鼓励中药领域。从人才培养、医保支付、审评审批、鼓励创新等多方面出台多个政策。近年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以及下级多个部门均发布过相关政策,国家对中药领域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医保谈判纳入多个中药。医保谈判执行以来,61个中药新药成功纳入,医保对疗效确切的化药、生物药、中药新药一视同仁。自从2017年开始常规医保谈判以来,一共谈判成功337个药品,中药占比18%。   研发层面:临床标准与化药趋同,上市新药数量稳健增长   临床试验设计科学化,确保新药有效性。自2015年药审改革以来,中药的临床试验也更加规范化,以2021年上市的11个中药为例,其中8个是采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多数临床的试验终点跟同类化药相同。中药新药研发耗时较长,2021年上市的11个中药中,6个从IND到上市耗时在15年左右。   在新的审评审批体系下,上市新药数量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1年国内上市中药新药达到13个,达到2015以后药审改革后最高点。目前每年申报IND的中药在十几个,未来有望每年有中药创新药陆续上市。   相关标的:关注中药创新药公司   从申报上市的中药新药数量来看,康缘药业、以岭药业、步长制药是2001年后上市的中药新药数量最多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8个、11个、10个。2015年以后申报IND的数量来看,康缘药业数量最多,达到12个;扬子江4个;以岭药业、天士力均为3个。   政策鼓励中药创新药板块,在审评审批规范化的大背景下,上市中药创新药数量稳健增长,从申报数量来看,未来仍将维持这一趋势,中药创新药长期成长可期,建议积极关注中药创新药公司。   风险提示:药物研发失败的风险,药物研发和申报进展不及预期,药物上市后进医保及销售情况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02-14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