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98)

    • 深度报告:医建需求长期旺盛,买方信贷+PPP力助公司业绩高增长

      深度报告:医建需求长期旺盛,买方信贷+PPP力助公司业绩高增长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医建市场需求旺盛与公司核心竞争力 本报告核心观点认为,尚荣医疗(002551)在医疗资源短缺、地方财政紧张及产业政策推动下,面临长期旺盛的医院建设和PPP项目需求。公司凭借其独特的“买方信贷”医建模式和“医建切入+杠杆融资+BOO运营”的PPP模式,有效撬动大额订单并实现对医院的长期经营管理,同时通过布局器械耗材产销业务,构建了完整的医疗全产业链布局,具备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潜力。 多元化业务驱动业绩高增长 尚荣医疗通过买方信贷模式锁定近50亿元的医建合同,确保未来收入的逐步确认。其创新的PPP模式旨在3-5年内管理30家公立医院,有望贡献可观的耗材配送营收和医院管理利润。此外,公司通过收购普尔德医疗和锦洲医疗,成功延伸产业链至医用耗材产销领域,该业务营收实现高速增长,与医院管理业务形成有效协同,共同驱动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 主要内容 尚荣医疗:全产业链布局的医疗建设服务商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尚荣医疗成立于1998年,最初专注于洁净手术部等医疗专业工程。通过持续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公司已转型为现代化医院建设整体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医院整体建设、医疗器械产销和医院后勤管理服务三大板块,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布局。 股权结构与业绩表现: 公司由梁桂秋、梁桂添、梁桂忠三兄弟合计持有52.66%股权,是典型的民营家族企业。2012年至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21亿元增长至19.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6.63%。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4亿元,同比增长10.73%;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1.18%,显示业绩恢复态势良好。 营收构成与盈利能力: 2017年上半年,医用耗材、建造合同收入和医疗专业工程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占比分别为42.12%、28.74%和13.38%。各业务毛利率相对稳定,其中建造合同收入毛利率从2013年的19.53%提升至2017年上半年的31.45%。 医建与PPP市场:需求旺盛与政策支持 医疗资源短缺驱动医院建设需求: 我国现有医院数量超过2.8万家,其中一半以上使用超过25年,存在巨大的改建、扩建、新建需求。同时,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导致大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紧缺,基层医院建设需求迫切。 地方财政紧张催生社会资本办医: 2011年以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从近30%下降到2015年的10%以下,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导致地方财政吃紧,收支矛盾突出。尤其在中西部省份,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急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医疗项目投资、融资和建设。 PPP政策持续推动行业发展: 近年来,政府持续颁布一系列政策推动PPP项目发展。自2015年起,国家发改委先后三次发布PPP推荐项目,总投资额分别达1.97万亿元、2.26万亿元和1.17万亿元,为PPP模式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政策支持。 买方信贷模式:撬动大订单与风险可控 一站式医疗工程建设服务: 尚荣医疗提供“设计+施工+产品+服务”的一站式医疗工程建设服务,实现“交钥匙”工程,满足医院全方位需求。 “买方信贷”模式优势: 公司通过为公立医院提供买方信贷额度和贷款担保,银行放款专项用于医院购买尚荣医疗的产品或服务。该模式下,公司以小资金撬动大订单,医院仅需支付项目总额的30%,大大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尤其对资金紧张、医疗服务滞后区域吸引力强。 项目风险严格把控: 公司自2003年开展买方信贷服务以来,未发生担保风险。政府、公司、银行三方协力把控风险:政府通过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财政预算保障还款;公司通过多维评估标准严格筛选优质医院客户;银行对医院经营财务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实行贷款资金流程控制。 核心竞争优势: 尚荣医疗在买方信贷业务上具备显著优势,包括近20年的医院建设经验和齐全的产业链布局、完备的建筑和医疗器械资质,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长期合作形成的强大融资平台。 担保余额稳定与订单储备: 截至2017年6月31日,公司实际担保余额为6.48亿元,占净资产的35.66%,近三年比例稳定,风险较小。目前已签订的买信建设合同高达48.72亿元,绝大部分订单处于已开工或施工前准备阶段,有望陆续确认收入,显著增厚业绩。 医院PPP模式:长期成长与竞争优势 尚荣医疗的BOO模式: 尚荣医疗的PPP模式以医院整体建设为切入口,通过与地方政府合资成立医管公司,公司以现金出资占51%股权,政府以资产、品牌等入股。医管公司拥有新老医院的资产及管理权,并负责新医院的投资、融资和建设。公司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股权融资,以明股实债形式获得建设资金,银行利息可通过老院供应链收入支付。新院建成后,公司通过药械供应配送、后勤托管、管理费等方式获得持续收入。 PPP模式多方面优势: 业务专业性: 公司从主营业务医院整体建设切入PPP项目,凭借丰富的产业资源快速扩张,比非医建背景企业更具专业性。 资金杠杆效应: 公司资金投入约占PPP项目总投资的20%-30%,通过股权融资引入银行等财务投资机构,资金压力小,有利于项目快速扩张。 长期盈利能力: 尚荣医疗采用BOO(建设-拥有-运营)模式,拥有公共项目的部分股权和永久经营权,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对项目的控制和管理,相比其他公司多采用的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盈利能力更具持续性。 PPP项目进展与未来目标: 公司目前共有7个PPP项目,涉及8家医院,总投资额达42.5亿元,进展顺利。公司目标在3-5年内获得30家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权,形成医院管理品牌。预计30家医院年收入规模可达100亿元以上,耗材配送业务拓展空间高达20亿元营收,医院管理业务每年有望贡献超1亿元利润。 布局器械耗材产销业务:产业链延伸与协同效应 战略性收购与业务扩张: 公司结合医疗专业工程主业优势,通过收购普尔德医疗(55%股权)和锦洲医疗(66.21%股权),合理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布局器械耗材产销业务。 医用耗材业务高速增长: 医用耗材产销业务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6.42%。 普尔德医疗: 主营非织造布一次性手术衣、防护服及手术包等医疗防护产品。2011-2016年,营收年复合增长27.46%,净利润年复合增长37.84%。 锦洲医疗: 通过子公司吉美瑞医疗切入骨科高端耗材领域。2016年营收3480.33万元,净利润1461.15万元。 协同效应: 器械耗材产销业务与医院管理业务形成有效协同,进一步增强公司在医疗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风险提示 医院建设订单确认不达预期。 应收账款回款风险。 买方信贷风险。 行业政策风险。 总结 尚荣医疗凭借其在医疗建设领域的深厚积累,通过创新的“买方信贷”模式有效应对市场需求和地方财政压力,成功撬动大量医建订单。同时,公司独创的“医建切入+杠杆融资+BOO运营”PPP模式,使其能够深度参与医院经营管理,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结合对器械耗材产销业务的战略布局,尚荣医疗已构建起完整的医疗全产业链,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潜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21页
      2017-11-08
    • 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11%增长,全年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11%增长,全年业绩有望触底反弹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1-03
    • 国内首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小分子新药获批临床,有望分享全球150亿美元市场

      国内首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小分子新药获批临床,有望分享全球150亿美元市场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 创新药ZSP1601的巨大潜力 本报告的核心在于众生药业在研药物ZSP1601片获得C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预示着公司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药物有望成为国内首个NASH适应症的小分子药物,甚至成为First in Class的创新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报告基于公司现有业务情况,对公司未来盈利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相应的投资评级。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并给出了目标价,显示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 主要内容 ## 事件点评:ZSP1601获批临床 2017年10月30日,众生药业公告其在研药物ZSP1601片(100mg)和原料药获得CFDA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 国内首个NASH小分子药物 * **First in Class潜力:** ZSP1601是国内首个获批NASH适应症的小分子创新药,且作用靶点新颖,是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同靶点药物,具有成为First in Class药物的潜力。 * **优于奥贝胆酸:** 在CDAA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中,ZSP1601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优于奥贝胆酸。 ## NASH市场前景广阔 * **市场潜力巨大:** NASH是病毒性肝炎之后最大的肝炎市场,随着全球范围内NASH发病率的上升,预计到2025年,NASH用药市场将超过150亿美元。 * **无有效治疗药物:** 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NASH适应症的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市场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17-19年EPS分别为0.56、0.64、0.74元。 * **投资建议:** 给予18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6.25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 风险提示 * 在研项目落地低于预期 * 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 政策变化风险 # 总结 本报告对众生药业的ZSP1601药物获批临床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该药物在NASH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并预测了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报告认为,ZSP1601有望成为First in Class的创新药,分享全球150亿美元的NASH市场。维持“强烈推荐”评级,但同时也提示了相关风险。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1-01
    • 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35.5%,全年有望45-50%高增长

      前三季度业绩同比增35.5%,全年有望45-50%高增长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0-30
    • 点评报告:业绩持续恢复,看好三大梯队单品持续放量

      点评报告:业绩持续恢复,看好三大梯队单品持续放量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0-30
    • 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不改长期成长逻辑

      个股研报
      # 中心思想 ## 业绩短期承压,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本报告分析了翰宇药业2017年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归结于新产品市场导入期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以及海外原料药业务订单的不确定性。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公司后续多款重磅产品有望陆续获批上市,原料药长期布局迎来FDA利好,长期成长逻辑确定性高。 ##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报告略微调低了公司2017-2019年的盈利预测,但考虑到公司成长的确定性,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并给出了17.15元/股的目标价。 # 主要内容 ## 事件 2017年10月25日,翰宇药业发布2017年三季报,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16.21%;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1.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0.56%。Q3单季都营业收入2.35亿元,同比下滑13.18%;归母净利润7411万元,同比下滑37.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010万元,同比下滑40.68%。 ## 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源于新产品市场导入期销售费用同比增40+%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增速16.21%,归母净利润增长1.84%,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有: 1. 公司新品卡贝处于市场导入期,医院端进入难度较大,并未形成放量效应导致收入端增长有限;而销售费用增长进一步消耗公司业绩。公司前三季度销售费用 1.91 亿元,同比增长 49.31%,销售费用率26.7%,比去年同期增加5.92pp(其中Q3单季度销售费用率 16.9%,比上年同期增加11.7pp)。 2. 海外原料药业务由于主要品种利拉鲁肽尚处于仿制药上市前研发需求阶段,订单不确定和不连续性较高(并非公司原料药质量所致)。 ## 后续多款重磅产品有望陆续获批上市,保公司制剂产品升级转型,长期成长逻辑确定性高 公司在研管线多款重磅产品近年有望获批上市: 1. 糖尿病重磅药物利拉鲁肽国内独家以6类化学药申报,于2017年9月20日获验证性临床试验批件,公司可能成为国内首仿厂商,并可领先国内其他厂商2-3年; 2. 进入优先审批通道的西曲瑞克已经完成现场检查,预计2017年底有望成为国内首仿获批上市; 3. 心绞痛用药曲美他嗪缓释片已完成BE试验,有望18年获批; 4. 精分用药喹硫平缓释片2017年5月进入BE试验,有望1-2年获批,该药品全球销售峰值15.1亿美元; 5.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用药特立帕肽已于9月20日获得验证性临床批件,国内有望三仿,该药品全球销售峰值15亿美元; 6. 多发性硬化用药格拉替雷注射液,正准备美国ANDA,预计18年底有望获批上市。 ## 原料药长期布局迎FDA利好,逐步进入收获期 公司目前拥有有 5 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原料药 US-DMF,其中四款 US-DMF 原料药完成GDUFA-Facility 费用支付和DMF完整性评估审查, 分别是2014年完成的依替巴肽和奈西立肽,以及2017年7-8月完成的利拉鲁肽和加尼瑞克。加尼瑞克化合物专利已到期,制剂专利将于2018年6月到期;下游 Teva 对利拉鲁肽原研制剂 victoza的专利挑战目前进入 30 个 月停滞期,victoz两个化合物专利已到期,其市场独占时间仅剩1.5年(2019 年4月22日到期);目前两款产品下游仿制药厂商正处于 仿制要申报前对 原料药的需求释放期,此外FDA近期发布包括利拉鲁肽在内的五种合成肽 药物可按照ANDA 途径申报,利好翰宇原料药释放;我们认为18-19年有 成为公司原料药订单爆发期。 ## 盈利预测与估值 根据公司2017年今年业绩目前进展,我们略微调低公司的盈利预测,测算 17-19年EPS分别为0.38/0.49/0.72元,比之前业绩低17%/20%/5%,对应41/32/21倍PE。考虑到公司成长的确定性性,给予18年35倍估值,对应半年期目标价为 17.15 元/股,较目前市场价 15.42 元/股存在 11%上涨空间,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 风险提示 制剂增长不及预期;原料药出口不如预期;商誉减值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总结 ## 业绩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翰宇药业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受新产品市场导入期销售费用增加和海外原料药业务订单不确定性影响。但公司在研管线丰富,多款重磅产品有望陆续获批上市,原料药长期布局迎来FDA利好,长期成长逻辑确定性高。 ## 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报告略微调低了公司盈利预测,但维持“谨慎推荐”评级,并给出了17.15元/股的目标价。同时,报告也提示了制剂增长、原料药出口、商誉减值和行业政策等风险。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0-27
    • Q3业绩略低于预期,内生创新药+外延布局值得期待

      Q3业绩略低于预期,内生创新药+外延布局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本报告对众生药业(002317)的三季报进行了分析,并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业绩分析与展望:公司Q3业绩略低于预期,但考虑到公司在内生创新药和外延布局方面的积极进展,长期发展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与目标价:基于公司未来成长性,给予18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6.25元,较当前股价有22.6%的上涨空间。 主要内容 1. 事件概述 三季报发布:众生药业发布2017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1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4%;Q3营收同比增长4.2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4.06%。 2. 点评 2.1 业绩分析:毛利率下滑是主因 业绩低于预期:Q3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新版GMP认证导致制造成本上升,以及招标定价不确定性导致产品毛利率下滑。 毛利率大幅下滑:Q3整体毛利率为44.6%,其中中成药毛利率下滑18.57%,化药毛利率下滑10.65%,对公司Q3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2.2 外延拓展:眼科全产业链布局 眼科全产业链:全资收购奥理德视光学,形成眼科药物制造+眼科器械+眼科医疗服务全产业链布局,有望形成协同效应。 收购增厚业绩:拟收购逸舒制药80.5%股权,标的公司承诺17-19年业绩不低于3000/3600/4200万元,2017Q3已实现净利润6800万元,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2.3 创新药研发:Pipeline亮点颇多 合作研发:与药明康德合作研发10个小分子创新药项目,覆盖NASH、恶性肿瘤、IPF等重大治疗领域。 临床进展:多个创新药已获得CFDA临床批件,包括治疗小细胞肺癌的ZSP1602、治疗IPF的ZSP1603和治疗NASH的ZSP160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ZSP0391预计年底或明年初拿到临床批件。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17-19年EPS分别为0.56、0.64、0.74元,对应21、18、16倍PE。 估值与评级:给予18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16.25元,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4.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在研项目落地低于预期,成本控制不及预期,政策变化风险。 总结 本报告认为,众生药业短期业绩受到毛利率下滑的影响,但公司通过外延并购和内生研发,积极布局眼科全产业链和创新药领域,长期发展潜力巨大。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并给出了16.25元的目标价。投资者应关注在研项目进展、成本控制以及政策变化等风险因素。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0-25
    • 17年三季度业绩增长9.64%,短期增长放缓不碍公司长期高成长趋势

      17年三季度业绩增长9.64%,短期增长放缓不碍公司长期高成长趋势

      个股研报
      中心思想 业绩短期承压,长期增长潜力显著 宝莱特在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实现25.08%的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至9.64%,主要受血透业务研发销售投入增加及监护业务增速放缓影响。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公司通过血透业务比重的大幅提升(从2012年的12.18%增至当前约70%)和管理费用的有效控制(管理费用营收占比从13.89%降至9.26%),展现出强大的长期高成长潜力。 血透全产业链战略驱动,控费成效显著 公司积极构建“产品制造+渠道建设+医疗服务”的血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使得血透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有效抵消了监护业务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 通过规模效应和精细化管理,公司在控制管理费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未来业绩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 2017年三季度业绩概览 营收与净利润表现: 2017年前三季度,宝莱特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增长25.08%;实现归母净利润5606万元,同比增长9.64%。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95亿元,同比增长33.78%;归母净利润1776万元,同比下降18.15%。 业务结构分析: 按照血透和监护业务68%、32%的营收占比测算,血透业务在前三季度保持30%以上增长,第三季度单季实现35%以上高增长。受行业影响,监护业务增速逐步放缓。 业绩增速放缓原因分析 血透业务投入增加: 公司为加大血透业务的研发和销售力度,短期内相关费用有所增多。2017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营收占比约为14.42%,与同期相比上升0.56个百分点。 监护业务增速影响: 毛利率较高的监护业务(约48%)增速放缓,而血透业务毛利率相对较低(约35%),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在2017年前三季度下降至约38.04%,与同期相比下降2.05个百分点。 长期高成长驱动因素 血透业务比重提升: 公司积极践行“产品制造+渠道建设+医疗服务”的血透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血透业务营收占比已从2012年的12.18%大幅提升至当前的约70%,有效抵消了监护业务增速放缓带来的影响。 管理费用有效控制: 公司通过实现业务的规模效应并合理控制费用,管理费用营收占比从2012年的13.89%下降到当前的9.26%,控费效果显著,为公司长期业绩高增长提供支撑。 盈利预测与估值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17-2019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9元、0.77元和1.06元。 估值与评级: 对应2017-2019年市盈率(PE)分别为47倍、36倍和26倍。报告维持对宝莱特的“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53元,股价空间达99%。 风险提示 外延落地不及预期: 公司外延式扩张项目可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国家政策变化: 医疗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影响。 市场竞争加剧: 行业内竞争的日益激烈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总结 本报告分析指出,宝莱特在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5.08%,但归母净利润增速放缓至9.64%,主要系血透业务研发销售投入加大及监护业务增速放缓所致。然而,公司通过构建“产品制造+渠道建设+医疗服务”的血透全产业链模式,使血透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约70%,并有效控制管理费用,管理费用营收占比降至9.26%。这些因素共同支撑公司有望逐步摆脱监护业务增速放缓的影响,维持长期业绩高增长态势。基于此,报告维持“强烈推荐”评级,并预测公司2017-2019年EPS分别为0.59、0.77、1.06元,对应PE分别为47、36、26倍,目标价53元,具备99%的股价空间。同时,报告提示了公司外延落地低于预期、国家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10-24
    • 两款重磅产品获临床批件,制剂产品结构升级转型稳步进行

      两款重磅产品获临床批件,制剂产品结构升级转型稳步进行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页
      2017-09-29
    • 深度报告:制剂产品升级转型,多肽原料药进入收获期

      深度报告:制剂产品升级转型,多肽原料药进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广州广证恒生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31页
      2017-09-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