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70)

    • 医药行业周报:我国卫生健康支出有望继续增加,基层市场具备增长潜力

      医药行业周报:我国卫生健康支出有望继续增加,基层市场具备增长潜力

      化学制药
        近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 2022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分别对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基层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病人医药费、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人口家庭发展等九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共和阐述。本报告通过对中国医疗事业的近几年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未来医药行业依旧会继续扩容,保持增长,有理由对医药行业的未来保持乐观。   新增人口减少,老龄化时代来临,必然加重医疗负担。 2022 年中国人口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出生人口首次低于千万级别。对于个人,医疗支出集中在 65 岁之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导致医疗支出增加,医疗负担加重。   中国卫生总费用增加,占 GDP 比重再创新高。 2022 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 GDP 的比重是 7%, 近些年中国卫生费用支出占 GDP 比重有上升的趋势, 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可以预见,未来这个差距将逐渐缩小。   卫生资源逐步向基层倾斜,未来基层市场会是重要的增量市场。 医疗资源有向基层倾斜的趋势, 近年来,新增医疗机构在所有新增的医疗机构中的比重维持在 95%左右。 可以预见,未来创新药也将惠及更多的患者,承担着保基本任务的仿制药也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整体上会促进整个医药市场的扩容。   药占比有下降趋势,说明支付方对于药价的强势支配地位近期不会改变。 人均门诊治疗费用和人均住院治疗费用中,药品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说明过去几年,医保谈判和集采的成效比较显著。药企必须习惯这种这种药物低利润的新常态,而用积极的态度争取进医保和集采的公司会得到回报。   相关标的: 医药是整个医疗消费市场占比最多的板块,我们重点推荐创新药研发能力强和布局首仿药的企业: 恒瑞医药、 君实生物、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石药集团、百奥泰、 复宏汉霖、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等。   行情回顾: 本周医药板块上涨,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三。 本周( 10月 23 日-10 月 27 日)生物医药板块上涨 4.49%,跑赢沪深 300 指数3.02pct,跑赢创业板指数 2.75pct,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三。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均上涨。其中,化学制剂和中成药涨幅较大,分别上涨 4.91%和 4.78%。   投资建议: 三季报集中披露期,建议关注反腐影响较小、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的领域   ( 1)市场格局好、产品及价格均有竞争优势,且反腐影响有限的电生理厂家: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   ( 2)持续技术迭代、媲美外资产品,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的医疗设备标的: 迈瑞医疗、 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 联影医疗、华大智造等;   ( 3) 政策助力国产化率提升,叠加自身经营不断强化的体外诊断企业:新产业、 亚辉龙、 九强生物、迪瑞医疗等;   ( 4) 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成功概率高,出海逻辑于近期得到验证,关注布局美国市场的标的:百奥泰、复宏汉霖等;   ( 5)部分制药/科研上游标的,正相继进入基期新冠影响出清的阶段,短期表观增速改善,长期项目推进、新市场拓展逻辑不变:奥浦迈、键凯科技、海尔生物等。   风险提示: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10-31
    • 独家品种支撑销售稳健增长,研发管线有序推进

      独家品种支撑销售稳健增长,研发管线有序推进

      个股研报
        康辰药业(603590)   事件:康辰药业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20亿元,同比增长22.46%,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43.37%;扣非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增长146.74%;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24.40%,保持稳健快速的增长态势。   创收产品均是在临床应用多年的独家品种,支撑公司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1)尖吻蝮蛇血凝酶(苏灵)于2008年获批上市,被医院多个临床科室广泛用于减少手术中的出血,于今年医保成功续约且取消“预防使用不予支付”、“二线用药”的限制,而其他蛇毒血凝酶产品仍保留医保支付限制,一方面使销售额快速反转,另一方面也代表苏灵作为在真实世界研究中有效性和安全性脱颖而出、且单台手术中费用合理的独家产品,使用价值于近期深受临床和有关部门认可。   2)鲑降钙素(密盖息)于1994年由诺华推向市场,迄今为止国内仍无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竞争格局较好。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国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治疗率现阶段仅约6.4%、30%,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市场处在规模稳健扩大的阶段。   临床研究有序推进,部分研发投入有望资本化以增厚短期利润。   创新药KC1036(主要作用于AXL、VEGFR2、CSF-1R、FLT-3)针对儿童患者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侧面说明此品种有潜在较高的效益风险比,根据clinical trials,KC1036的晚期消化道肿瘤Ib/II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1月启动,公司于2023年3月首次公告此项试验的期中分析数据,KC1036针对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食管鳞癌显现卓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完整的分析结果后续发表在ASCO,基于此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在年内将KC1036针对食管鳞癌的研究推进至注册临床阶段。此外,金草片的III期临床研究亦在第三季度完成入组。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中“开发阶段的支出进行资本化”的表述,我们预计在第四季度公司或将资本化部分研发投入,起到增厚短期利润的作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1.68/2.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26%/4.39%/26.03%。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其他类型止血药的竞争;公司抗肿瘤创新药研发进度不达预期;公司推出新产品后销售能力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新品厚积薄发持续迭代,集采落地加速产品放量

      新品厚积薄发持续迭代,集采落地加速产品放量

      个股研报
        微电生理(688351)   事件:2023年10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23.01%;归母净利润0.12   亿元,同比增长325.36%;扣非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减少2781.0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41亿元,同比下降130.35%。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0.94亿元,同比增长34.21%;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增长669.08%;扣非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减少308.2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03亿元,同比增长65.72%。   新品厚积薄发持续迭代,集采落地加速产品放量   新品持续获批:1)压力消融导管分别于2022年12月和2023年月分别获得NMPA及欧盟MDA和英国MDR批准,高密度标测导管于22年10月获批,代表公司正式进军房颤市场;2)冷冻消融系列产品于23年8月获批,成为首个获批用于房颤治疗的国产冷冻消融产品;3)我们预计PFA有望于25年获批,“三维+局麻”优势突出。   集采落地:Q3电生理福建省级联盟集采全线落地,加速产品入院并带动放量。福建和北京联盟集采降价温和,公司产品全线中标(其中福建集采时压力消融导管和高密度标测导管尚未获批,期待续标后进入)。   盈利能力分析,电生理福建省际联盟集采产品降价致毛利率下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03pct至65.55%,主要系今年下半年电生理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实施后,公司产品降价;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3.80pct至33.14%;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3.57pct至11.00%;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73pct至27.19%;财务费用率同比增长1.30pct至-1.98%;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增长3.47pct至4.88%。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2.39%、30.35%、11.10%、25.11%、-1.20%、9.97%,分别变动-9.46%、-1.35%、-4.41%、-3.94%、3.55%、8.23%。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8亿/4.86亿/6.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40%/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9亿/0.46亿/0.97亿元,分别增长542%/143%/110%;EPS分别为0.04/0.10/0.2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报告标题2   风险提示: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医疗反腐等行业政策风险影响医院招标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风险,技术颠覆性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短期因素扰动,各项业务仍实现高质量发展

      短期因素扰动,各项业务仍实现高质量发展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2.92亿元,同比下降34.15%;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下降78.13%;扣非净利润4.82亿元,同比下降80.0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67亿元,同比增长597.92%。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4.50亿元,同比下降29.25%;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下降85.84%;扣非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降71.88%。   短期受到院端需求波动影响,各项业务仍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的表观收入和利润下降明显,主要是受检验需求减少、特别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需求减少的影响。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诊断服务收入40.80亿元,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07%;其中ICL服务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21.16%。渠道产品收入62.21亿元,同比增长6.07%。自研产品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30.56%。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诊断服务收入13.53亿元,同比增长5.62%;其中ICL服务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10.01%。渠道产品收入21.07亿元,同比增长4.14%。自研产品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9.89%。   规模效应减弱导致毛利率下降,应收账款环比减少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8.31pct至32.81%,我们认为主要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需求减少导致收入下降,从而固定成本的摊薄效应减弱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1.45pct至8.62%;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0.01pct至6.32%;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0.02pct至3.11%;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22pct至1.65%;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10.66pct至7.69%。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32.15%、8.62%、6.36%、2.98%、1.57%、5.22%,分别变动-4.36pct、+1.47pct、+0.09pct、-1.02pct、+0.05pct、-8.81pct。其中,第三季度转让子公司股权导致投资收益产生负向影响1.03亿元,占营收比重为2.98%。若剔除投资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的影响,经调整净利率同比降幅大幅收窄。   截止第三季度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93.90亿元,环比第二季度末下降2.75亿元;第三季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01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减少0.34亿元。我们预计新冠应收回款情况良好,且随着公司业务全面回归常规医检,信用减值计提对公司表观利润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院端检测需求受到影响以及新冠检测相关的应收账款存在计提减值的风险,我们下调业绩预期,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8.29亿/157.87亿/177.5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32%/14%/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亿/11.95亿/14.24亿,同比增速分别为-46%/56%/19%;EPS分别为1.22/1.91/2.27,按照2023年10月27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18倍PE。我们认为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公司规模优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商誉减值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核心麻醉业务稳定增长,多款镇痛产品逐步放量

      核心麻醉业务稳定增长,多款镇痛产品逐步放量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事件:2023年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公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56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母净利润8.86亿元,同比增长19.38%;扣非净利润8.86亿元,同比增长18.9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8.19亿元,同比增长27.86%。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12.21%;归母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5.82%;扣非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5.34%。   同日,公司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9.91亿元-11.71亿元,同比增长10%-30%。   核心麻醉业务稳定增长,镇痛产品放量略受影响   我们预计前三季度公司麻醉业务收入约2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占营收比重约50%。麻醉镇静核心产品依托咪酯和咪达唑仑预计持续高增长,贡献稳定收入。公司近年上市的管制类麻醉镇痛产品瑞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羟考酮竞争格局较好,且纳入集采风险较低,有望保持高速增长,逐步提升市占率,成为公司业绩主要驱动力。在三季度医疗反腐大背景下,整体市场推广有所放缓,我们预计镇痛产品放量略受影响,但全年仍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2023年5月8日,富马酸奥赛利定注射液(TRV130)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患者严重到需要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的急性疼痛,也可作为替代疗法效果不佳时的选择。随着今年纳入医保工作的推进,TRV130有望借助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快速放量,成为术后镇痛的重磅单品,为公司业绩贡献新的增量,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麻醉镇痛领域的市占率。   集采利空出清,精神和神经产品逐步恢复增长   我们预计前三季度公司精神业务收入约8亿元,同比增长约5%。氯氮平、利培酮、度洛西汀、阿立哌唑等集采品种逐步恢复正增长,非集采品种丁螺环酮、碳酸锂、氯硝西泮预计同比增长约10%以上,有望今年带动精神业务高个位数增长。   公司神经业务前三季度预计收入约1亿元,同比下滑约10%。加巴喷丁受集采降价影响收入下滑,利鲁唑因竞争对手降价导致被动降价,造成短期收入下滑。但神经业务收入占比较小,全年神经业务仍有望保持持平。   期间费用有所下降,净利率维持稳定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3.32pct至73.11%;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4.65pct至30.12%;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28pct至4.14%;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1.19pct至10.52%,绝对额同比增加32.11%;财务费用率同比提升0.09pct至-0.27%;综合影响下,公司销售净利率同比提升0.58pct至24.16%。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71.89%、25.38%、4.53%、11.70%、-0.47%、27.00%,分别变动-5.58pct、-7.73pct、-0.44pct、+2.78pct、-0.34pct、+0.86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公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0/13.81/17.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46%/22.16%/26.15%,对应EPS分别为1.12/1.37/1.7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21/17/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部分核心产品降价,管控升级风险;新镇痛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Q3业绩波动,静待未来改善

      Q3业绩波动,静待未来改善

      个股研报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10月25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10.56%,归母净利润实现0.46亿元,同比增长20.33%;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2.61%,归母净利润实现0.13亿元,同比下滑26.09%。   业绩低于预期,静待未来改善。我们预计,2023Q3收入端增速不及预期大概率和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表现欠佳有关,部分长周期订单尚未达到收入确认节点;此外,我们预计利润端增速同比下滑大概率与:1)商业化生产板块停产进行产能升级改造,无法回收高价值物料,2)成都泓博新招聘员工,产生一定前期培训费用等因素有关。   商业化生产板块稳健增长,单季度新签订单有所波动。分板块来看,我们预计2023Q3:1)药物发现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约20%,3)商业化生产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约26%。此外,客户一般于年初制定研发计划,第三季度一般为公司新签订单淡季,因此我们推测公司2023Q3新签订单有所波动。   打造一体化服务能力,看好未来成长潜力。公司立足于小分子药物发现业务,以设计能力为核心竞争优势,并不断将业务逐步拓展至药学研究以及CDMO业务,从而打造一体化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年-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59/7.50/1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70%/34.17%/34.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88/1.23/1.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2%/39.06%/35.50%,对应当前PE分别为45/32/24X,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解禁风险、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商业化生产产品单一和集中的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31
    • 重点疾病领域增长迅猛,信用减值损失环比下降

      重点疾病领域增长迅猛,信用减值损失环比下降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3.10亿元,同比下降48.32%;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下降76.47%;扣非净利润3.43亿元,同比下降85.81%;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5.08亿元,同比下降61.82%。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01亿元,同比下降48.63%;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下降63.85%;扣非净利润0.70亿元,同比下降91.35%。   常规医检收入同比增长16.65%,三级医院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   公司医学诊断服务收入下降明显,主要是受检验需求减少、特别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需求减少的影响。若剔除疫情影响,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常规医检收入58.91亿元,同比增长16.65%。   随着我国医疗秩序恢复正常,患者的就医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公司常规医学诊断服务收入正在恢复,部分亮点如下:(1)重点疾病领域增长迅猛:神经与精神疾病诊断业务、感染性疾病诊断业务、遗传与罕见病诊断业务、心血管与内分泌疾病诊断业务的同比增速分别为34.41%、51.30%、40.60%、30.36%。(2)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层次:三级医院收入在客户的占比达42.65%,同比提高5.87个百分点。   应收账款减少,第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环比下降明显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7.38pct至37.44%;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2.44pct至11.69%;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1.98pct至8.17%;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2.05pct至5.79%;财务费用率同比降低0.01pct至-0.02%;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11.79pct至8.98%。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34.57%、12.70%、10.99%、5.56%、0.03%、14.21%,分别变动-10.56pct、+3.40pct、+4.86pct、+1.62pct、+0.05pct、-6.37pct。第三季度实现投资净收益2.69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3.46%,对净利润产生正面影响;若剔除该部分后的经调整净利率同比下降明显,我们认为主要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需求减少、收入下降,从而人工、设备等固定费用成本的摊薄效应减弱,以及针对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   截止第三季度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60.38亿元,环比第二季度末下降2.94亿元;第三季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0.75亿元,环比第二季度减少0.95亿元。我们预计新冠应收回款情况良好,且随着公司业务全面回归常规医检,信用减值计提对公司表观利润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院端检测需求受到影响以及新冠检测相关的应收账款存在计提减值的风险,我们下调业绩预期,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7.21亿/104.81亿/125.80亿,同比增速分别为-44%/20%/2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5亿/12.61亿/16.4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71%/61%/30%;EPS分别为1.68/2.70/3.52,按照2023年10月27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35倍PE。   我们认为行业竞争格局良好,公司规模优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检验项目价格下降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1
    • 超声业绩承压,软镜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超声业绩承压,软镜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事件:10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68亿元,同比增长17.31%;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30.65%;扣非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43.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1亿元,同比增长1.82%。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4亿元,同比增长2.10%;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滑32.60%;扣非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下滑22.05%。   反腐影响第三季度国内超声收入,软镜韧性强,仍保持高速增长我们估计,第三季度医疗反腐对公司国内超声业务的收入造成了较大影响,而对公司软镜业务的影响较小。这主要源自,超声的国产化率较高,尤其是开立主要销售的全身超声和便携式超声产品,竞争厂家较多,市场也较为饱和。而软镜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渗透率也有待提升,开立是目前中国软镜市场上市占率最高的国产品牌,品牌认可度较高。   第三季度收入承压+外科新团队增加费用支出,净利率暂受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公司持续在超声和内镜两大市场进行高端突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稳步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提升4.00pct至68.72%。费用率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分别为24.03%、17.96%、5.78%、-2.24%、21.84%,同比变化分别为+1.22pct、-1.44pct、+0.17pct、-0.12pct、+2.23pct。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分别为68.09%、28.56%、22.10%、6.96%、-0.21%、11.20%,同比变化分别为+4.37pct、+4.68pct、+1.49pct、+0.33pct、+2.95pct、-5.77pct。   从财务数据来看,今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仍然呈现同比提升的趋势,但由于公司本季度收入承压,以及引入外科新团队增加了费用支出,今年第三季度的期间费用率有所提升,造成净利率下滑。   坚定以“超声+软镜+硬镜”为主的多产品线发展战略   近几年,公司超声业务稳健增长,为公司贡献稳定利润;软镜业务快速发展,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收入均保持40%以上的同比增长;微创外科作为新入局的重点业务板块,收入近两年均保持翻倍增长。此外,公司战略性布局软镜耗材、IVUS等业务,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21亿/25.59亿/30.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33%/20.67%/20.5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6亿/6.04亿/7.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4.10%/21.70%/22.08%;EPS分别为1.15/1.40/1.71元/股,按照2023年10月27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40.79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反腐影响医院设备招标的风险;研发进展及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30
    • 史赛克产品迭代影响公司23年收入,24年有望迎来反转

      史赛克产品迭代影响公司23年收入,24年有望迎来反转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0.77%;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滑15.50%;扣非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滑14.1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9亿元,同比增长31.03%。前三季度净利润的同比变动主要受股份支付和联营企业投资损失的影响较大,如果剔除这两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约2.40%、5.20%。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下滑24.40%;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滑51.90%;扣非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滑55.15%。如果剔除股份支付和联营企业投资损失的影响,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约36%、39%。   受史赛克产品迭代影响,今年第三季度镜体发货量同比减少   公司第三季度销售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第三季度,史赛克为新产品上市备货,公司的内窥镜镜体发货量增加;今年第三季度受客户新旧两代产品迭代的影响,公司内窥镜镜体发货短期需求下降。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变动较大,主要受营业收入、汇兑收益、理财收益同比减少以及股份支付、联营企业投资损失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   目前史赛克的新一代内窥镜产品1788系统已经在美国全面上市,根据史赛克2023年半年度报告,1788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始销售加速。随着史赛克1788系统在美国市场逐步放量,以及史赛克原有镜体库存的消化,海泰新光的镜体发货速度有望得到改善。   2023年起增加股份支付,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净利率暂受影响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扣非归母)分别为64.10%、3.48%、14.41%、10.11%、-1.22%、29.48%,同比变化分别为-1.56pct、+0.36pct、+2.43pct、+1.79pct、+2.64pct、-8.58pct。自2023年起,公司开始向员工兑现股权激励,相关股份支付费用对公司的毛利和期间费用均有影响。此外,公司综合毛利率还受到生产设备折旧的影响;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以丰富内窥镜的产品门类,使得研发费用率有所提升;而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收益以及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少于去年同期造成了财务费用率的提升。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净利率(扣非归母)分别为64.06%、4.30%、18.20%、12.26%、-0.49%、23.25%,同比变化分别为-1.38pct、+1.52pct、+6.62pct、+5.06pct、+2.51pct、-15.94pct。第三季度研发费用率提升较大,主要原因为研发人员支出以及新项目的开展等综合因素导致研发投入增加。   根据公司公告,2023~2025年度股份支付的摊销费用分别为3408.28万元、1645.55万元、590.40万元。随着股份支付费用的逐年减少,公司未来2年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或将得到改善。   整机多渠道推进顺利,将带来收入增量   公司在内窥镜零部件代工业务以外,大力发展内窥镜整机业务,其销售渠道分为自建团队、与中国史赛克合作、与国药器械联营国药新光三类。今年10月,国药新光自主研发的4K超高清内窥镜系统(含摄像系统及冷光源)获批NMPA。同月,公司为中国史赛克子公司创生医疗器械代工的赛镜TS88也获批NMPA。我们预计,内窥镜整机销售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02亿/6.78亿/8.3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3%/35.1%/2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亿/2.47亿/3.1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40.7%/26.6%;EPS分别为1.44/2.03/2.57元股,按照2023年10月26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37.45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合作客户新产品上市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的风险;医疗反腐影响医院设备招标进度的风险;新产品研发进展及销售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9
    • 汇兑波动影响第三季度利润表现,和飞利浦合作未来可期

      汇兑波动影响第三季度利润表现,和飞利浦合作未来可期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事件:10月26日晚,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13.45%;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2.61%;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9.2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48亿元,同比增长65.12%。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下滑16.22%;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滑40.90%;扣非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滑49.7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0.12亿元,同比下滑27.14%。   外汇波动及生产物料延迟影响第三季度净利润   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下滑较多,主要系:1)海外业务在公司整体业务中占比较高,形成了较多的外币资产,第三季度美元汇率波动导致这部分外币资产折算成人民币时产生汇兑损失,而去年同期为汇兑收益,进而对净利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2)第三季度部分在手订单受个别物料影响未能及时完成出货,对公司销售收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净利润。   前三季度财务数据稳健,第三季度财务费用波动较大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0.17%、9.33%、5.88%、14.67%、-6.37%、35.20%,分别变动-0.50pct、-0.50pct、-0.56pct、-2.84pct、+4.56pct、-0.26pct。公司整体财务数据稳健,财务费用率的变动主要和美元汇率波动有关。   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59.97%、9.24%、6.50%、20.18%、0.70%、27.95%,分别变动-2.83pct、+0.16pct、-0.94pct、+1.41pct、+16.93pct、-11.68pct。其中,财务费用率提升明显,主要系美元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失。   牵手飞利浦,展开移动超声中国本土化合作   公司的便携超声产品跻身全球市场份额前10名,其中掌上超声市占率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在放射科、妇科等临床科室应用广泛。   今年5月,飞利浦与祥生医疗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移动超声领域展开尖端合作,推出本土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为更多的中国患者带来优质且可负担的诊疗关护服务。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52亿/7.36亿/9.1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4.9%/33.4%/24.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亿/2.29亿/2.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1.1%/26.5%/25.1%;EPS分别为1.61/2.04/2.56,按照2023年10月26日收盘价对应2023年21.6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贸易摩擦风险、业务模式相关风险、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结构单一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