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95)

    • 短期经营波动业绩承压,看好长期成长空间

      短期经营波动业绩承压,看好长期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昊帆生物(301393)   事件概要   公司于8月17日公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yoy-22.29%);归母净利润5873.77万元(yoy-21.24%);扣非归母净利润5551.38万元(yoy-25.43%)。   投资要点   短期经营波动业绩承压,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公司2023Q2实现营业收入8489.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13%;归母净利润2244.97万元,同比下滑-45.88%;毛利率43.21%,较去年同期增加2.73pp;净利率26.44%,较去年同期减少1.35pp。业绩下滑主要基于产能不足导致部分订单交付时间未达预期,抗病毒药物相关产品销售收入下降较多,以及下游需求疲软、销售订单增速放缓。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多肽试剂供应商,基于全球商业化项目经验、丰富产品种类以及持续稳定供应能力,业绩有望逐步恢复稳健增长。   多肽类减重产品加速放量,长期看好减重药蓝海市场   作为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根据“2023世界肥胖地图”的预测,全球肥胖率将从2020年14%上升至2035年24%,减重药物需求旺盛,有望迎来长期增长。礼来Tirzepatide全年销售额有望超40亿美金,2023H1销售额为15.48亿美元,2023Q2销售额为9.8亿美元,相比2022年上市九个月4.83亿美元销售额,营收大幅增长。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全年销售额有望超200亿美金,2023H1销售额合计为92.2亿美元,2023Q2销售额为50亿美元。   多肽合成试剂种类齐全,全球多肽合成试剂细分龙头   目前全球已有200余种多肽合成试剂产品,预计到2027年全球缩合试剂市场规模将达到91.50亿元。公司凭借近20年专注于细分领域所积累的技术能力,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全系列多肽合成试剂研发与产业化的公司之一,拥有160余种多肽合成试剂产品,在HATU、HBTU、PyBOP等多个细分产品领域处于市场主导地位,客户覆盖国内外1,900余家药企、CXO公司,已在全球市场构建起坚实的品牌壁垒。   盈利预测   由于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数据下滑带来药企客户端需求减弱,我们调整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为5.15/6.72/8.88亿元(原2023-2025年为(6.48/9.26/13.1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8/1.94/2.57亿元(原2023-2025年为1.86/2.64/3.7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及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核心人员流失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03
    • 口腔业务恢复性增长,种植牙集采有望带动诊疗放量

      口腔业务恢复性增长,种植牙集采有望带动诊疗放量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元,同比增长3.38%,归母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2.99%,扣非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2.32%。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3.7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4.92%,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4.84%。   点评:   口腔诊疗有序恢复,种植牙集采有望提升诊疗需求   2023年上半年种植业务实现营收2.29亿元,同比增长2.7%,占比17.9%。正畸业务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下降3.9%,占比17.4%,主要原因系Q2为口腔诊疗淡季,和美相关的消费需求不足。儿科业务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1.0%,占比19.0%。修复业务实现营收2.16亿元,同比增长7.8%,占比16.9%。大综合业务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增长5.4%,占比28.9%。口腔医疗服务呈现恢复性增长,2023年4月种植牙集采政策全面落地,种植牙增速有明显提升,下半年口腔诊疗需求有望实现明显突破。   总院医疗服务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不断积累   公司在浙江省内已经拥有杭口平海、杭口城西、宁波口腔、杭口绍兴和杭口浙中5家口腔区域集团,由此扩张分院,形成多个“区域总院+分院”区域医院集群。区域总院平台对医生医疗服务技能、学术地位形成支撑,并在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公司给予总院平台更多的经营决策权,提高总院针对区域市场变化灵活应对的效率。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区域总院+分院”的发展模式,形成旗下医院的品牌、医疗资源优势。   总院医疗服务技术先进,品牌影响力不断积累   2023年上半年,公司重点发展“蒲公英计划”,加速杭州口腔医院的分院建设。截至2023年6月末,蒲公英医院累计开业40家,其中2023年投入运营14家,2023年上半年贡献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贡献2370万元,同比增长151%。2023年上半年约60%蒲公英医院实现盈利,30%蒲公英医院接近盈亏平衡,10%蒲公英医院处于培育期。未来蒲公英医院净利率达到20%以后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2023年下半年,蒲公英医院交付目标8-10家,蒲公英项目将持续发力,推动公司稳定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0.38/36.38/43.60亿元(2023/2024/2025前值分别为34.93/43.14/52.91),下调原因主要系口腔服务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7/8.12/9.91亿元(2023/2024/2025前值分别为7.47/9.54/11.92),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事故风险、新院区培育效果的风险、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03
    • 医用级原料占比持续提升,医疗美容终端产品恢复强劲

      医用级原料占比持续提升,医疗美容终端产品恢复强劲

      个股研报
        华熙生物(688363)   事件:   8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76亿元,同比增长4.77%,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降10.27%,扣非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降12.69%。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5.35%,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下降18.05%,扣非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下降8.91%。   点评:   产品组合发挥差异化优势,医疗终端业务恢复强劲   2023H1公司原料业务实现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23.20%,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8.45%。其中,医药级占比38.90%,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毛利率保持在85.29%的较高水平。医药级原料增速明显,得益于公司高效推进的国际化战略,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销量实现持续增长。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4.89亿元,同比增长63.11%,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5.90%,毛利率为82.30%。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56.76%。润致微交联娃娃针持续以合规长效百搭的推广思路,打造行业爆品。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19.66亿元,同比下降7.56%,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3.92%。功能性食品业务实现收入3291万元,重新回归大单品策略。   研发加码,持续丰富产品矩阵   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87亿元,同比增长4.04%。在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或中试成果转化平台的支持下,2023年上半年公司共上市4种生物活性物原料新产品:BioyouthTM-EGTPure超纯麦角硫因、HybloomTM微真、UltraHA®-CWS透明质酸钠(冷水速溶)、GabarelaxTM-UP(升级)GABA。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微交联透明质酸粉末产品HyacrossTL200、Hyatrue®透明质酸钠(MDⅡ-L、MDⅡ-R)、阳离子HA、脂肽、酶法唾液酸、多聚寡核苷酸等已完成试产。红景天苷、甘油葡糖苷、人乳寡糖和肌肽等进入中试阶段。公司持续推动新原料产品上市,落实合成生物战略布局。   新产能布局,不断拓宽公司护城河   2023H1公司无菌级HA生产线已经完成设备安装,2023年下半年有望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巩固HA最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在海口国家高新区建设的科技产业园(一期)已在2023H1竣工,2023年下半年有望正式投入使用。该产业园是公司集“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生物智造工厂”,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医疗器械、再生医疗和国际业务的布局。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4.66/95.17/115.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72/15.27/19.4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风险、新产品注册风险、新技术替代风险、新产品替代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商业秘密和核心技术泄露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9-03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多肽药物及产业链——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多肽药物及产业链——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医药商业
        投资观点:多肽药物及产业链——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多肽药物推陈出新,长期看好多肽药物蓝海市场,建议关注多肽药物及产业链系列公司:   从1922年胰岛素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多肽药物已历经100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1月,全球上市多肽药物近180种,2023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销售额有望超200亿美金,礼来Tirzepatide销售额有望超40亿美金。随着多肽结构修饰与化学改造方法迭代,叠加新靶点开发、新适应症拓展以及剂型优化,为多肽药物的市场空间带来新增量。   随着多肽药物氨基酸序列延长、非天然氨基酸改造以及侧链修饰等,多肽药物分子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多肽大规模制备面临工艺研发能力不足、商业化产能限制、放大工艺复杂等难题,药企对多肽CDMO服务以及多肽原料药供应的需求有望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具备多肽商业化生产经验以及领先技术能力的外包公司与原料药公司将明显受益。   多肽合成方法可分为生物合成法及化学合成法,固相合成方法基于工艺开发高效、操作方便、收率高等优势,逐步成为主流的多肽合成方法。在固相合成过程中,固相载体的选择、多肽合成试剂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等环节,均对多肽药物的收率、纯度产生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相关领域拥有商业化项目经验以及稳定供应能力的供应商有望受到市场青睐。   我们基于产业链环节以及标的稀缺性,建议关注相关个股:   药品:信达生物,通化东宝,华东医药,丽珠集团,甘礼药业,联邦制药,博瑞医药,翰宇药业   试剂及耗材:昊帆生物,蓝晓科技,纳微科技,金凯生科,华兰股份,美好医疗   CXO及原料药:药明康德,凯莱英,诺泰生物,湃肽生物,圣诺生物,普利制药   风险提示:多肽药物研发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订单数量及增长不及预期,市场震荡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23-09-01
    • 营销优化提振业绩,“三核九翼”开启新征程

      营销优化提振业绩,“三核九翼”开启新征程

      个股研报
        达仁堂(600329)   老字号“达仁堂”品牌底蕴深厚,津药集团混改落地开启新时代   津药达仁堂拥有三百年历史,奠定了深厚的品牌底蕴。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和数十年的开拓,公司业务实现了中药全产业链覆盖,产品储备丰富,拥有一批以速效救心丸为代表的家喻户晓的中成药产品。2020年,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国资委等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公司控股股东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2022年,达仁堂以津药集团混改落地为契机,优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势能,有望持续释放业绩。   “三核九翼”战略迎来业绩新高,独家品种速效救心丸空间广阔   公司全力推动津药集团“三核九翼”整体战略规划在公司层面落地实施,构建以速效救心丸为龙头的心脑血管产品线、以京万红软膏为主品种立足皮肤创面修复、以百年老字号“达仁堂”承载精品国药的“三核”。速效救心丸作为国家机密品种,也是公司家喻户晓的独家产品,2022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17.7%。随着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脑血管病中成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速效救心丸市场占有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营销平台整合多面增效,二次开发布局大品种战略   组织重塑方面,公司聚焦市场、整合营销,构建快速响应的营销体系,整合销售公司、营销公司、达仁堂销售团队、京万红销售团队,实现产销分离,进一步发力渠道拓展。同时公司强化二次开发工作,精准临床定位,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做大做精大品种,全力推动呼吸类产品、消化类、风湿骨痛类、妇儿类、肿瘤类、泌尿类产品的系统二次开发,京万红软膏、清咽滴丸、安宫牛黄丸等均有望成为第二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老字号中药企业,布局“三核九翼”战略,整合营销平台,有望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带动业绩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92、103.63、116.0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5、13.61、16.71亿元。我们选取中药消费代表的同仁堂、中药国企改革主题的太极集团、OTC龙头华润三九作为可比公司,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023年30倍PE,达仁堂合理估值为328.5亿元,对应目标价42.6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成本风险,收入风险,研发风险,质量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08-31
    • 创新管线持续推进,药品销售稳中向好

      创新管线持续推进,药品销售稳中向好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事件:   8月26日,贝达药业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收入13.14亿元,同比增长4.83%;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839.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6.51%。   药品销售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新产品贡献营收增长   恩沙替尼在一线与二线治疗适应症均被纳入医保目录,促使产品销售大幅增加。2023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了12.02%。贝福替尼和伏罗尼布已获得批准上市,开始为公司带来额外的收入。   贝达药业已购买C4T增发的5,567,928股普通股,并与C4T达成了协议,获得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独家开发、制造和商业化CFT8919的权利,还可获得其他地区约定比例的销售提成。   公司自主研发开始兑现,创新管线迅速推进   BPI-460372、BPI-452080、BPB-101、BPI-472372项目的临床试验申请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可以开始进行。BPI-460372项目临床试验获得了NMPA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   根据BPI-16350(CDK4/6抑制剂)的公开摘要显示,该药物在针对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中,整体缓解率(ORR)达到了60.5%。同时,该药物的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3年4月完成受试者的入组。   公司研发投入5.3亿元,同比增长16.43%,多靶点布局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3年5月,贝达药业的贝福替尼药物获得二线治疗适应症的上市批准。该药物的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于1月已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在2月获得了受理,并于3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此外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和MCLA-129联用治疗肺癌的临床试验申请于7月正式获批开展。   2023年6月,针对肾细胞癌的伏罗尼布联用依维莫司治疗适应症也成功获得了上市批准。同年7月,引进自EyePointPharmaceuticals,Inc.的玻璃体内植入剂EYP-1901用于治疗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也获得了NMPA批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85亿、38.52亿以及48.3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6亿、4.59亿及5.43亿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研发创新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31
    •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全球化工品贸易概况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全球化工品贸易概况

      化学制品
        2021年中国化学品销售额1.73万亿欧元,全球份额43%   2010-2021年,全球化工品销售规模从2.36万亿欧元扩张至4.03万亿欧元,CAGR4.97%。2021年,化学品销售规模位列前三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1.73万亿欧元(占比42.95%);欧盟地区5940亿欧元(占比14.75%,若包括欧盟27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整个欧洲地区为7610亿欧元,占比18.90%);美国4370亿欧元(占比10.85%)。   我国化学品销售份额自2010年以来显著增长。伴随化工业的崛起,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自2010年的25.81%增长至2021年的42.95%;美国及欧洲地区所占市场份额则分别从16.46%、24.1%下降至10.85%、18.9%。   全球化工品贸易:欧洲份额第一,2021年我国实现跨越式增长   欧盟地区化工品贸易额全球第一,我国化工品净贸易额2021年首次转正。据WTO统计,2022年全球化工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12万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金额分别为3.11、3.01万亿美元),较2021年5.67万亿美元增长7.94%。欧盟为全球第一大化工品贸易地区,2022年贸易总额为2.56万亿美元(全球占比42%),同比增长11.23%,其中出口总额1.37万亿美元(全球占比38.04%),进口总额1.18万亿美元(全球占比45.64%)。   欧洲、美国、中国化学品进出口结构差异分析   欧洲:全球化工品进出口金额均列第一,进出口分别以石化产品、特种化学品为主。欧盟特种化学品出口规模最大,从2010年390亿欧元增长至2021年620亿欧元(CAGR为4.3%),其中2021年占化学品总出口额的31%;进口品类中,石化产品为主,进口额从319亿欧元增长至590亿欧元(CAGR为5.8%),其中2021年占化学品总进口额的37%。   中国:进出口均以有机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为主,但二者占比在出口总额中较为稳定,在进口总额中有所收窄。根据WTO统计,2022年我国进出口金额分别为2631亿美元、29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0.48%、13.49%,占全球份额为8.45%、9.96%。   美国:化工品进出口主要品类为药用化学品与其他塑料制品。根据WTO统计,2022年美国进出口金额分别为3827亿美元、30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30%、13.54%,占全球份额为12.29%、10.18%。   我国主要出口化学品分析   2018-2022年,出口占国内总产量比例平均高于20%的化学品主要集中在硅化工、染料、聚氨酯、表面活性剂、钛白粉以及维生素等子行业。根据我们所选取的59种细分子行业化工品,具体细分产品包括己二酸(平均出口占比为23.1%,后同)、聚酯瓶片(32.6%)、尼龙66(26.8%)、分散染料(24.9%)、金属硅(27.4%)、有机硅中间体(22.7%)、硅烷偶联剂(32.2%)、三聚磷酸钠(28.2%)、农药原药(34.9%)、磷酸一铵(20.6%)、磷酸二铵(43.4%)、聚合MDI(31.7%)、TDI(24.8%)、聚醚(29.5%)、PC(30.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6%)、钛白粉(36.3%)以及维生素(80.3%)。   风险提示:欧洲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地缘政治冲突;环保政策对化工业行业发展的影响;逆全球化风险等。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8-31
    • 业绩稳健增长,持续深耕细作

      业绩稳健增长,持续深耕细作

      个股研报
        一心堂(002727)   事件:   2023年8月20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76亿元,同比增长8.92%;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20.64%;扣非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26.94%。2023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40亿元,同比增长6.81%;归母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10.99%,扣非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12.98%。   点评   业绩稳健增长,持续深耕细作核心市场   分业务看,2023H1,公司药品零售业务实现收入64.57亿元,同比增长2.21%,零售业务毛利率38.16%,同比下滑1.5pct;药品批发业务实现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29.31%,批发业务毛利率11.01%,同比增长2.38pct。公司深耕细作坚持核心区域门店高密度布局,2023年上半年净增加门店363家,门店总数达到9569家,其中云南地区门店5269家,川渝门店数量达到1837家,核心区域持续纵深发展。   新零售业务发展迅速,完善全场景服务能力   2023H1公司新零售总销售额为3.78亿元,其中O2O业务实现销售3.05亿元,目前已涉及全国10个省级行政区;B2C业务实现销售0.74亿元。公司将继续从业务数字化、供应链打造、业务融合等多个方面,加大对于新零售业务的支持和投入,持续提升业务效率,保持新零售业务的高速增长。   积极争取医保资质申报,有望释放门诊统筹红利   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已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达9023家,较2022年年末净增加569家,医保门店占门店总数比例达到94.29%,2023H1公司医保刷卡销售占总销售的43.83%。2023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更好发挥职工医保门诊医药费用保障功能,切实保障参保人员权益。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西南龙头有望进一步承接院外处方外流,释放门诊统筹红利。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门店持续扩张,零售业务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变化存在小幅下降趋势。根据公司2023年中报业绩情况,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200.51/236.69/282.29亿元下调至198.55/230.56/270.97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1.92/14.24/16.96亿元下调至11.65/13.77/15.97亿元,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集中风险;成本增加风险;门店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31
    • 业绩高速增长,工业+商业齐发力

      业绩高速增长,工业+商业齐发力

      个股研报
        同仁堂(600085)   事件:   2023年8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61亿元,同比+30.02%;归母净利润9.87亿元,同比+32.69%;扣非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比+33.22%。2023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29.95%;归母净利润4.63亿元,同比增长34.83%;扣非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35.66%。   点评   业绩高增长,工业+商业齐发力   分业务看,2023H1公司医药工业板块实现收入61.46亿元,同比+28.33%;医药商业实现收入55.36亿元,同比+20.87%,业绩增长表现亮眼。按公司拆分,母公司表现稳健,2023H1实现营业收入21.60亿元,同比+10.15%;净利润7.86亿元,同比+16.62%。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9.46亿元,同比+30.91%;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15.65%。子公司同仁堂国药实现收入7.52亿元,同比+29.51%;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23.95%。同仁堂商业实现收入55.84亿元,同比+27.92%;净利润3.89亿元,同比+111.20%。工业板块及商业板块实现同步高增长。   大品种战略成效持续兑现,聚焦精品战略   2023H1公司持续深入实施大品种战略,前五大产品实现收入29.25亿元,同比+18.91%;同时公司聚焦精品战略,推出御药传奇系列产品,推进科研项目及部分产品产地变更试产工作,确定睡眠品种激活名录,完成部分产品的品种工艺修订和品种试产工作,有望进一步释放公司品牌力。   毛利率受原材料影响短期承压,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2023H1公司毛利率46.10%,同比下滑3.64pct,其中医药工业毛利率44.92%,同比下降5.14pct,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公司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主要原材料天然牛黄价格持续走高,由2023年1月份的57w/kg上涨至8月份的120w/kg。2023H1公司净利润率15.97%,同比增长1.46pct,费用端持续优化,其中销售费用率17.49%,同比下降1.96pct;管理费用率8.84%,同比下降1.17pct,盈利能力改善显著。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工业+商业收入持续高增,同时公司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根据公司2023年中报业绩情况,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177.26/206.50/230.73亿元上调至189.34/221.81/256.36,归母净利润预测由16.78/19.60/22.53亿元上调至17.19/20.73/24.5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集中风险;成本增加风险;政策波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31
    •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个股研报
        百洋医药(301015)   事件:   2023 年 8 月 29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中报,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6.35 亿元,同比下滑 2.57%;归母净利润 3.02 亿元,同比增长 39.76%;扣非归母净利润 2.91 亿元,同比 30.25%。 2023Q2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48亿元,同比增长 4.18%;归母净利润 1.80 亿元,同比增长 39.74%;扣非归母净利润 1.65 亿元,同比增长 30.30%。   点评   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   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 2023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2.03 亿元,同比降低 2.55%,主要系公司聚焦核心品牌运营业务,非核心业务收入下降所致。分业务看, 2023H1 核心业务品牌运营实现收入 20.41 亿元,同比+ 20.20%,收入占比由 2022 年底的 49.27%提升至 56.16%, 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营业收入 26.09 亿元,同比+14.43%; 品牌运营业务毛利率为 44.15%,毛利额实现 9.01 亿元,毛利额占比达 83.66%,为公司首要利润贡献来源,业务结构优化趋势明显;批发配送业务实现收入 14.02 亿元,同比下滑23.14%,规模持续压缩;零售业务实现收入 1.77 亿元,同比下滑 10.61%。   核心品种放量符合预期,零售渠道销售能力凸显   2023H1 公司核心品种增长稳健。核心品牌迪巧系列实现收入 8.77 亿元,同比+9.76%,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收入 9.14 亿元,同比+ 9.07%;海露实现营业收入 2.63 亿元,同比+ 25.24%; 2022 年 11 月新签品种安立泽 2023 年上半年实现收入 1.09 亿,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实现收入1.29 亿元,零售渠道放量能力凸显。   第三方商业化平台实力得到认可,看好品牌矩阵扩张下收入+业绩双高增   2023H1,百洋医药陆续与第一三共、诺华中国、莱博瑞辰等达成合作,品牌矩阵得到进一步丰富, 同时近期公司与吉利德科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创新医疗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零售渠道营销能力得到进一步认可。 2023H1 公司毛利率 29.64%,同比增长 3.03pct,我们认为随着收入结构的持续优化,公司有望实现收入+业绩双高增。   盈利预测与评级   考虑到公司持续压缩批发配送业务, 整体收入略受影响,但核心利润来源的品牌运营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有望带动毛利率相应提升, 因此 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 83.38/95.83/112.35 亿元下调至 79.48/87.46/96.73 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 6.41/8.03/10.12 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集中风险;成本增加风险; 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3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