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会议纪要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126)

    • 收入端稳健增长,新产品继续贡献增量

      收入端稳健增长,新产品继续贡献增量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事件:公司发布 2021 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 17.67 亿元,同比增长32.61%;实现归母净利润 3.52 亿元,同比增长 53.1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3.28 亿元,同比增长 58.88%。收入端基本符合我们预期,利润端低于我们预期。   眼科、医美贡献增量,骨科、外科恢复稳健增长。收入端来看,2022 年,公司国产人工晶体、眼科粘弹剂、骨科产品等恢复较快增长,OK 镜、海魅玻尿酸、医美设备仪器等贡献营收增量。分业务:1)眼科板块,实现收入 6.74 亿元,收入占比 38.34%,同比增长 19.24%。其中,人工晶体收入持平,主要由于代理的进口品牌因上游供应商受到海外疫情及工厂遭受自然灾害等影响,从 2021 年下半年出现供应短缺;眼科粘弹剂、视光材料、其他眼科产品恢复较快增长;包括 OK 镜、依镜在内的视光终端产品实现收入 5519 万元,同比增长 889%,带来明显增量贡献。2)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 4.63 亿元,收入占比 26.34%,同比增长 91.49%。其中,玻尿酸产品线实现销售收入 2.41 亿元,同比增长 64.59%,主要由于从疫情中恢复以及第三代玻尿酸“海魅”销量持续放大所致;此外,欧华美科(持股 63.64%)自 2021 年 9 月 17 日并表,其产品射频及激光设备贡献增量收入 9488 万元。3)骨科板块,实现收入 4.02 亿元,收入占比 22.86%,同比增长 21.23%。该产品占据行业超过 40%的市场份额,主要从疫情后恢复至高于行业增速的稳健增长。4)防粘连及止血产品,实现收入 1.93 亿元,收入占比 10.97%,同比增长 11.94%,整体收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毛利率由于人工晶体集采降价与医美收入结构调整稳中微降, 净利率受到研发费用增长及一次性摊销费用等影响。 2021 年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为 72.10%、19.65%,分别同比变动-2.83pct、+2.66pct。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1)人工晶状体部分型号在带量采购区域价格下降;2)完成收购欧华美科及其子公司股权,其医美设备及仪器类产品毛利率相比公司原有业务较低、存货会计处理拉低整体毛利率约1.26pct;3)“海薇”玻尿酸价格有所下调以维持产品定位。未来随着高端晶体和高端医美产品占比提升、毛利率水平有望提升。 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3%,收并购项目产生的一次性摊销费用对净利率有一定影响,随着研发费用相对稳定,公司盈利端有望继续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疫情影响,我们将 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 5.62/6.58 亿元调整为 5.31/6.18 亿元,预计 2024 年为 7.10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 PE 分别为 32/28/24X。随着人工晶体价格稳定及规模扩大、OK 镜产品系列陆续上市、“海魅”玻尿酸放量增长,公司业绩有望加快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政策的不确定性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31
    • 2021年业绩快报及2022Q1业绩预告点评:产品线持续拓展,穿刺龙头成长空间广阔

      2021年业绩快报及2022Q1业绩预告点评:产品线持续拓展,穿刺龙头成长空间广阔

      个股研报
        康德莱(603987)   事件:3月29日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97亿元,同比增长17.07%;实现利润总额4.84亿元,同比增长23.98%;实现归母净利润2.91亿元,同比增长43.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57亿元,同比增长39.23%。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增预告,2022年Q1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42-9.09亿元,同比增长25%-35%,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30.46-7285.82万元,同比增长50%-60%。   多地集采中标,加速渗透空白市场: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集采持续推进,公司留置针与功能型输液器等纳入医疗耗材集采目录,并在河北、山东等多地集采中中标,不仅加速公司集采产品在空白市场的渗透,扩大公司产品在当地的市场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司其他产品进入当地市场。此外,在未来我国糖尿病治疗意识逐步提高的背景下,胰岛素针渗透率有望快速上升,公司胰岛素针不断迭代优化,新一代安全胰岛素针在拥有更高性能的同时极具性价比,有望实现国产替代,为公司增厚利润。   一次性使用注射包获批,有望快速投向市场:2021年10月19日,公司产品“一次性使用注射包”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公司穿刺类产品线进一步扩展。该一次性注射包用于在真皮组织注射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产品以进行面部填充,是国内首家获NMPA批准的含钝针的美容注射包类产品。凭借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先发优势,有望快速在医美注射穿刺领域快速放量,扩大市场份额。   新产品持续放量,海内外业绩齐增: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在国际市场上保证业务订单稳定供给的同时推进研发新产品的高速增长,我们预计主要是安全类注射器放量较快;国内方面,公司依托集采产品市占率的提升、其他医疗类产品的有效推广以及消费类产品带来的增量,我们预计主要是疫情带动的病毒采样管需求快速上升以及医美针的快速增长,国内国际市场业绩齐增带来一季度2022年Q1业绩的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产品线不断扩展优化,国内外持续快速增长,我们将公司2022/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从3.81/4.83亿元上调至3.96/5.1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3年的PE分别为23/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汇兑损失;集采政策执行超预期。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31
    • 2021年年度报告点评:各项业务持续高成长,物联网业务继续发挥强大动能

      2021年年度报告点评:各项业务持续高成长,物联网业务继续发挥强大动能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投资要点   事件: 2022 年 3 月 24 日晚海尔生物发布 2021 年年度报告,公司 2021 年实现营收 21.26 亿元( +51.63,同比增长,下同),归母净利润 8.45 亿元( +121.82%),扣非归母净利润 4.18 亿元( +32.97%)。   各应用场景持续高成长,物联网业务继续展现强大动能。 公司业绩略超我们预期,单看物联网业务营收 6.68 亿元( +138.11%),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达 31.42%。分应用场景来看,公司在样本安全场景营收 8.74 亿元( +21.78%),其中物联网业务营收 1.57 亿元( +51.04%)。样本安全作为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下游用户群体不断扩大,用户数量翻倍增长。培养箱、离心机等生物安全新品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应用场景; 在疫苗安全场景,公司营收 5.03 亿元( +102.71%),其中物联网业务营收 2.65 亿元( +132.18%),业务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增长, 2021年相继建成西藏省网及中山市、三明市等城市网,智慧疫苗接种点覆盖到4000 个,相较 2020 年增长 1000 个,渗透率仍存较大的进一步提升空间;在药品及试剂安全场景,公司营收 5.13 亿元( +49.26%),其中物联网方案营收 2634 万元,公共卫生新基建及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有望带来持续的需求; 在血液安全场景,公司营收 2.28 亿元( +266.32%),其中物联网业务营收 2.20 亿元( +345.57%)。继青岛血液网落地之后,公司相继在湖北、浙江等地推广,同时不断加快细分场景解决方案的创新,公司对其他城市血液中心的自动化改造有望带来更多的城市血液网订单。重庆三大伟业收购后与公司主体整合效果良好, 2021 年实现净利润 4250.99 万元。   海内外业务协同发展,“产品+服务”模式逐渐成型。 分地区来看,公司国内营收 15.86 亿元( +60.25%),国内用户数量、合作深度、用户粘性均有进一步提升;海外业务营收 5.33 亿元( +39.34%),其中经销业务营收3.28 亿元( +26.05%),项目业务营收 2.05 亿元( +67.68%)。经销业务方面公司海外经销商总数已超过 500 家, 2021 年新增 208 家( 2020 年新增118 家),海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项目业务方面公司已与 20 多个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提高欠发达国家基础卫生医疗保障体系,长线发展前景乐观。同时我们注意到公司收入结构中服务收入占比已经从 2020年的 3.02%攀升至 10.84%,公司从产品硬件销售向“产品+服务”综合解决平台升级效果良好,为业绩注入持续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在物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以及生物安全新业务的拓展, 我们将公司 2022-2023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从5.77/7.71 亿元上调至 5.96/7.91 亿元, 预计公司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10.39亿元, 当前市值对应 2022-2024 年 PE 分别为 39/30/2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项目周期波动, 原材料价格上涨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27
    • 生物安全全球龙头,物联网与生命科学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生物安全全球龙头,物联网与生命科学服务打开成长新空间

      个股研报
        海尔生物(688139)   深耕低温存储,业绩高速增长:海尔生物是一家始于低温存储、基于物联网平台转型的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2005年率先突破国外垄断,现已成为国内低温存储龙头以及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司业绩维持较高增速,2021年营收21.26亿元(+51.63%,括号内为同比增速,下同),归母净利润8.18亿元(+114.81%),扣非归母净利润4.18亿元(+32.97%),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55%,46.03%,30.01%。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50.47%,较为平稳;净利率由2017年的9.72%提升至27.17%,盈利能力逐步增强。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化,各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①样本安全为公司最大业务,2021H1营收3.84亿元(+35.4%),受益于国内样本库建设,有望稳健增长;②疫苗安全2021H1营收1.61亿元(+5.5%),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0.0%。新冠及mRNA疫苗为存储设备带来新增量,太阳能疫苗安全产品连续中标联合国项目,在78个国家累计装机量已超过15万套;③血液安全2021H1营收0.96亿元(+432.1%),2021年4月公司在青岛落地全球首个智慧城市血液网且在9月中标宜昌血液网项目,收购子公司重庆三大伟业整合良好,外加十四五规划有望加速国内采浆站建设,业绩有望继续高速增长。④药品及试剂安全2021H1营收2.67亿元(+98.3%),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社区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外加生物制药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药品安全业务有望长期稳定增长。   物联网与非存储业务打开发展空间,国际市场前景广阔:四大场景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来源,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4.36亿元(+155.5%),占整体营收比重已达28.7%,2018-2020年的复合增速为197.4%,有望继续保持高两位数增长。生物安全柜2020年营收1.43亿元(+163.2%),二氧化碳培养箱、离心机等其他新品推出次年即达到千万预期,为公司打开横向发展空间。海外市场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3.91亿元(+32.8%),公司竞争力已居于前列,覆盖客户不断拓宽,当地化布局网络不断深化,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生物安全领域的全球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3亿元,27.6亿元和3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8亿元,5.77亿元和7.71亿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29×、41×和31×。考虑到公司物联网业务与生命科学业务的快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影响;海外项目波动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2-03-25
    • 2021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非抗疫产品稳步增长

      2021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非抗疫产品稳步增长

      个股研报
        理邦仪器(300206)   投资要点   事件: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16.4亿元,同比下降29.4%;实现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降64.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68.6%。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高基数背景下,抗疫产品收入下滑拖累整体业绩:2021年国内疫情趋稳,前期由于疫情而爆发式增长的抗疫产品如监护仪等收入迅速回落,进而带动公司业绩整体下降:公司病人监护业务实现营收5.99亿元同比下降59.3%,严重拖累公司整体业绩增速。若剔除疫情影响,公司2019-2021年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0%。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为3.23亿元(+5.91%,同比,下同),销售费用率为19.72%(+2.24pp);管理费用为1.05亿元(+4.01%),管理费用率为6.40%(+2.06pp)。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55.97%,下降3.44个百分点。   非抗疫产品稳步增长,超声、智慧医疗等业务表现亮眼:2021年公司除监护仪以外的业务均实现正向增长,分品类看,心电诊断业务实现营收2.78亿元(+19.95%);超声影像业务实现营收1.83亿元(+40.10%);妇幼健康业务实现营收2.65亿元(+18.30%);体外诊断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8亿元(+16.37%),智慧医疗业务也得到大幅度增长。其中,超声、妇幼、智慧医疗等业务均表现亮眼,如超声影像业务已成功摆脱疫情带来的影响,板块整体迅速恢复增长;妇幼健康业务中的多普勒胎心仪中的SD1产品,2021年的出货量已突破12万台;在院内信息化方面,已累计完成超3000家医疗机构/临床科室院内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在“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帮助近300家医疗机构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远程诊疗服务。   研发投入再加码,多款新品投向市场:2021年公司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2.52亿元(+15.7%),研发费用率为15.41%(+6.01pp),长期、持续性的高研发投入目前已进入收获期。2021年公司发布了SE-1202数字式十二道心电图机、全栈式智能医学超声AcclarixLX9Super、H60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战略新品。获得包括北京协和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公司不断推出战略性新品,有望与近年来先后推出的其他产品一道,不断拓宽公司护城河,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海外抗疫设备需求放缓,我们将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从8.13/10.11亿元下调至3.50亿/4.56亿元,预测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5.8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估值分别为18倍、14倍、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24
    • 细胞基因治疗CDMO高速成长,核心能力铸就一体化稀缺平台

      细胞基因治疗CDMO高速成长,核心能力铸就一体化稀缺平台

      个股研报
        和元生物(688238)   十年磨一剑,细胞基因治疗CXO稀缺标的:和元生物为国内较早开始布局CGTCXO的企业,经过近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为基因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一体化平台。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8.57%,2014-2021年CAGR约为65.34%。公司为首家实现盈利的CGTCXO企业,2021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425.73万元,较2020年有所下滑主要系2020年存在艾迪斯处置收益。2021年扣非归母净利润4098.67万元,同比增长53.69%。CGTCDMO业务作为公司目前占比最大的业务,发展动能充足,有望继续带动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细胞基因治疗市场持续扩容,创造外包繁荣沃土:基因治疗目前正处于萌芽期,有望引导下一代治疗技术的浪潮,行业景气度高涨,融资活跃,BigPharma与Biotech积极布局,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20.8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305.4亿美元,2020-2025年CAGR高达71.2%,处于快速增长前夕。CGT药物高昂的生产成本、较难的生产工艺以及匮乏的GMP产能创造了CGT外包的沃土,外加CGT药物的商业化加速开启,重磅产品开始放量,细胞基因治疗CXO市场需求旺盛,其中CDMO的全球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17.19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5年的78.55亿美元,2020-2025年CAGR为35.5%。   公司先发优势明显,丰富的项目经验有望不断加深护城河:公司由于布局较早,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技术平台,同时公司加速产能建设,现有5000㎡+的综合研发生产平台和10000㎡+的GMP生产车间,在临港新建77000㎡GMP生产基地一期有望2023年投产,规模已达国外同类企业水平。此外公司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累计合作CDMO项目超过100个,执行中CDMO项目超过50个,我们认为公司的项目经验有望进一步加深公司护城河。截至2021年8月公司在手项目42个,未执行订单31259.64万元,具备充足且持续的发展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国内细胞基因治疗外包稀缺标的,行业具备高景气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5亿元,3.68亿元,6.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81亿元,1.23亿元;以发行价计算估值分别为120×,80×,53×,我们认为公司后续增长空间较大,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技术快速迭代风险;政策及监管收严风险;上游原材料及设备提价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03-21
    • 2021年年报点评:下游持续高景气度,公司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2021年年报点评:下游持续高景气度,公司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事件: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17.7%;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158.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172.1%,业绩好于我们预期。   Q4单季度业绩持续高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加:2021Q4公司实现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12.7%,实现归母净利润7283万元,同比增长119.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6266万元,同比增长115.6%,单季度业绩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为6626万元(+109.4%,同比,下同),销售费用率为14.84%(-0.60pp);管理费用为4754万元(+71.2%),管理费用率为10.65%(-2.70pp);研发费用为6610万元(+98.7%),研发费用率为14.81%(-1.42pp),2021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6亿元,同比增长118.2%。   生物制药行业高景气,公司相关业务快速增长:受益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景气度,公司主营业务尤其是用于大分子药物纯化的离子交换层析介质和层析介质等产品保持高速增长。分业务看,2021年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产品实现收入3.5亿元(+148.5%),其中应用于药企正式生产或三期临床项目的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收入约为1.6亿元;液相色谱柱及样品前处理产品实现收入3166万元(+77.6%);IVD用核心微球产品实现收入1580万元(+87.7%);光电领域微球产品实现收入3768万元(+78.5%)。考虑到集采政策、供应链安全考虑和疫情因素,公司作为国产色谱填料龙头迎来市场扩张和份额提升双重红利,预计未来将继续迎来业绩的高速增长。   持续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积极布局新业务增长点:2021年公司开发出与进口同类产品性能相当的混合模式离子交换层析介质、胰岛素专用高性能反相硅胶色谱填料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产品,相比进口填料供货周期短,并实现稳定大批量供货。高载量ProteinA亲和层析介质、Unichiral系列涂覆型高性能手性色谱填料已经实现规模销售;化学发光用磁珠、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产品逐步转向量产,并在国内多家诊断试剂厂商开展验证测试工作和部分实现应用。2021年上半年公司合作出资设立了纳微生命科技,重点加大磁珠等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力度,抓住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国产替代机遇,快速实现产业化应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迎来市场扩张和份额提升双重红利,我们将2022-2023年EPS从0.62/0.96元上调至0.72/1.11元,同时预测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6.45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113倍、74倍、5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下游行业政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11
    • 生命科学服务产业链:景气上行,国产替代正当时

      生命科学服务产业链:景气上行,国产替代正当时

      生物制品
        生命科学服务市场扩容迅速,景气度持续高涨   生命科学服务主要包括科研试剂、模式生物、实验室设备与耗材、测序与建库服务等细分赛道。在不考虑实验室设备(国产化率极低)的情况下,我们估计2020年总体市场规模超过600亿元,2020-2024年CAGR约为20%,行业增长驱动力主要为:   生物药产业蓬勃发展:全球生物药市场规模超万亿美元,带来生命科学服务需求持续增长,mRNA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有望带来额外增量;   生命科学研发支出高速增长:全球生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支出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医药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20年同比增长28.7%),新冠疫情进一步拉动行业景气度;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新冠疫情提供难得窗口期   科研服务行业多学科交叉,具备较高壁垒,国际巨头长期垄断市场,中国市场每年约占其总营收的10%,疫情之后迎来国产替代加速期:   国内产品质量逐渐接近国际水平:国内部分企业经过十余年技术积累,主流产品性能逐渐媲美进口品牌,为国产替代奠定基础;且国内产品价格约为进口50%-80%,响应速度快,服务优质,存在本土优势;相较之下科研试剂、实验室设备与耗材具备更大的国产替代空间(70%-90%);   上游企业降本需求提升:生命科学服务在部分生物企业成本中占比可达60%以上,医保谈判、集采等逐渐成为常态化,价格降幅大,企业利润端承压,存在强烈的降成本需求;   新冠疫情催化剂:新冠疫情下的物流货运、疫情防控等问题为国内企业带来难得窗口期,大大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同时疫情催生了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新需求,为国内企业出海提供优良契机,短期带来营收增量,长期利好品牌建设;   政策引导支持:疫情前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强调上游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国产替代保驾护航。   关注维度:   ①底层技术平台与产品性能:国产替代的基础是产品质量,需要企业具备扎实的底层技术,可媲美进口的产品性能以及批间稳定性;②业务横向拓展能力:生命科学服务细分赛道天花板低,复盘赛默飞等国际巨头的发展,我们认为企业长远发展需要深耕于自身领域的同时不断拓宽业务布局;③疫情窗口期加速抢占进口份额:新冠疫情下凸显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我们认为未来3-5年为国产替代关键期,需要关注相关企业开拓国内客户并增强黏性的进程;④海外市场开拓进展:新冠疫情同样为生命科学服务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出海机会,利好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加强海外品牌建设,海外市场更为广阔,我们认为国内外协同发展能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投资建议:   生物试剂推荐金斯瑞,建议关注百普赛斯、诺唯赞、义翘神州、菲鹏生物、康为世纪、优宁维等;化学试剂建议关注阿拉丁、泰坦科技等;模式生物建议关注百奥赛图、集萃药康、南模生物等;基因测序建议关注华大基因、华大智造、诺禾致源等;实验室设备与耗材推荐海尔生物、纳微科技,建议关注奥浦迈、洁特生物、拱东医疗等;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新冠疫情反复影响海外业务拓展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6页
      2022-03-10
    • 托管永慈医院,实现业绩增厚与业务协同

      托管永慈医院,实现业绩增厚与业务协同

      个股研报
        盈康生命(300143)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3月7日,公司发布关于签署《关于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之委托管理协议》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协议托管永慈医院,公司收取不超过8000万元管理费。公司与永慈投资、永慈医院于签订了《关于上海永慈康复医院之委托管理协议》,协议约定将永慈医院的经营权、管理权委托给公司行使,公司对永慈医院的运营实施管理,托管期限为三年,管理费的收取金额为永慈医院上一会计年度经审计后的医疗收入的5%,累计不超过8000万元。   永慈医院重症康复特色突出,经营业绩稳健向好。永慈医院是一家按三级康复医院设置的集临床与康复于一体的非营利性康复专科医院,毗邻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院设有门诊、急诊、临床医疗、临床康复、康复治疗技术和医技科室26个。永慈医院以重症康复医疗为特色,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临床医学、传统医学紧密结合,开设传统中医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和精神心理咨询等,为各类患者提供从急性期抢救、疾患早期干预到中后期康复治疗的全面医疗服务。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永慈医院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1.26亿元,净资产为4734万元,2021年度医疗收入3.75亿元。考虑到2021年永慈医院经营受到疫情部分影响,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疫情逐步消除,永慈医院长期业绩有望恢复稳健增长。   托管永慈医院将直接增厚公司业绩,实现医疗业务布局扩张与协同。公司完成永慈医院托管后,将在未来三年产生稳定的托管费用收入,直接增厚上市公司业绩。此外托管永慈医院将进一步解决和避免公司实际控制人海尔集团旗下医院与公司医疗服务板块的同业竞争,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管理运营经验,推进一流医疗资源可及。未来公司可为永慈医院提供物联网医院咨询建设、制度支持、综合信息技术支持、供应链管理服务、财务管理支持及人力资源支持等,助力永慈医院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依托永慈医院的康复医疗体系,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在华东市场的业务布局,及实现在康复医疗领域的延伸。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对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35/2.28/3.03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54X/32X/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经营和盈利或不及预期;医院事故及人员流动风险;医药行业政策不确定性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09
    • 发布新一轮股权激励,打下业绩高增长基础

      发布新一轮股权激励,打下业绩高增长基础

      个股研报
        九洲药业(603456)   事件:3月2日公司发布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297名员工授予184.5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22%,授予价格为23.82元/股。   捆绑核心团队,增加团队凝聚力。本次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梅义将、王斌、李原强、杨农纲等6名高管和291名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均为公司重要成员。充分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长期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公司行业竞争力。费用方面,公司预计需摊销4351万元激励费用,2022-2025年分别摊销1885/1668/653/145万元。   设定高考核标准,业绩持续稳定释放。本次激励计划设定考核期为2022-2024年,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要求2022-2024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不低于115%、180%、260%,2022-2024年对应净利润分别为8.18、10.66、13.70亿元,以公司2021年业绩预告中位数计算,2022-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6.5%、30.2%、28.6%。公司设定高增速目标,一方面证明公司对经营和业绩放量的信心,另一方面进一步绑定公司核心团队,打下业绩高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CDMO订单饱满,产能匹配快速增长的订单。截至2021H1,公司承接的CDMO项目中,已上市项目18个,处于III期临床的项目41个,处于I期和II期临床试验的有471个,体现了公司CDMO业务实力。公司在高活性API生产线方面,拥有多条OEB4、OEB5级生产线及研发设施,已承接多个高活性药物的研发及生产服务。全方位的先进产能布局为公司在CDMO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充足保障。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向CDMO业务转型的显著成效,各业务管线稳步推进,我们将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从6.54/8.35/10.80亿元上调至6.50/8.70/11.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0.7%、33.9%、32.7%;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61/45/3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诺欣妥放量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