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8588)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电动吻合器龙头企业,联盟集采驱动业绩腾飞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电动吻合器龙头企业,联盟集采驱动业绩腾飞

      个股研报
        戴维医疗(300314)   电动吻合器龙头企业,联盟集采驱动业绩腾飞,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全资子公司维尔凯迪为国内电动腔镜吻合器赛道龙头企业,产品不断迭代创新满足临床微创化需求,福建联盟集采政策落地有望推动电动腔镜吻合器业务快速增长,公司婴儿保育业务为基石业务可提供稳定现金流,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95/1.55/2.31亿元,EPS分别为0.33/0.54/0.8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3.6/26.8/18.0倍,与同类公司相比具备估值性价比,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吻合器腔镜化与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电动吻合器集采政策有望加快国产替代   2020年国内吻合器市场规模近70亿元,电动腔镜吻合器9.88亿元,预计2025年吻合器市场规模将达150亿元,CAGR17.2%,其中电动腔镜吻合器市场规模将突破54亿元,CAGR超40%,目前进口占比超80%,维尔凯迪虽为国内龙头,市占率仍不足10%,同时有生产能力和销售体量2000万元以上的友商屈指可数,目前电动腔镜吻合器赛道国产化率低、成长空间大,竞争格局好;我国微创率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微创手术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望逐渐取代开放手术,微创手术是确定性大方向,而腔镜吻合器则是微创手术的重要手术器械,其中电动腔镜吻合器因其临床价值将是大势所趋。福建联盟集采规则中电动腔镜吻合器最高申报价较高,降幅较温和,降40%即拟中选,因国内外品牌出厂价差异,预计进口品牌将有报量调出被国产争夺;经销商因利润空间亦将更有动力销售国产品牌,助力国产厂商获取更多标外量;其中降幅≥60%的才有机会参与分配被调出量等组成的剩余量,进口品牌预计无法参与,而被国产分割。   子公司维尔凯迪市场与技术沉淀已久,有望借集采之力加速吻合器业绩释放   子公司维尔凯迪吻合器技术沉淀已8年,已可对外资产品进行平替;2018年取得国内第一张电动腔镜吻合器注册证,目前已有4张注册证,其中1张Ⅲ类(国内只有三家),Ⅲ类证在手术适用范围上更优,可闭合离断血管;经过4年的市场推广和学术教育目前已覆盖超300家三甲医院,将有更大机会争夺联盟集采剩余分配量;同时公司有望借集采之力加快准入,快速提高医院覆盖面,突破之前销售偏弱势省份如浙江等,公司国内电动腔镜吻合器业绩有望加速释放。海外北美、东南亚等吻合器市场目前已孵化成功,但基数相对较低,有望快速增长。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集采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11-22
    • 定增顺利落地,看好产能建设与需求释放共振

      定增顺利落地,看好产能建设与需求释放共振

      个股研报
        山东药玻(600529)   事件:11月18日,公司公告2021年度定增情况报告书,本次共募集资金18.6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0.24亿元后,净募资18.42亿元,发行价格为27.19元/股,发行股数6864.64万元。看好公司产能与需求释放共振,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发行价格高于定价下限较多,证明公司较受认可。共有34家投资者有效报价,区间为23.46-29.00元/股,共18家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成功认购,发行价格为27.19元/股,较大幅度高于定价下限,证明公司较受市场认可。   定增助力,产能建设有望加速。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40亿支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以及年产5.6亿只预灌封注射器扩产改造项目。公司是国内模制瓶龙头,也是国内少有的中硼硅模制瓶自主生产厂商,借助此次定增,公司将进一步加速中硼硅模制瓶产能建设,扩大中硼硅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根据前期公告,一级耐水药用玻璃瓶项目预估每年将实现25.32亿元收入、6.50亿元利润,整体毛利率31.28%,投资回收期5.26年。预灌封注射器项目预估每年将实现收入11.76亿元,净利润2.37亿元,毛利率24.28%,投资回报期5.93年。   集采放量中,见效或在11月。第7轮集采中选结果于2022年11月开始实施,根据中选结果,第七轮集采共有29个品种的注射剂中标,注射剂规格共239种,共211种明确规定要采用中性硼硅包装。随着集采落地,预计中硼硅模制瓶产品需求将逐渐增长。   持续推荐山东药玻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逻辑。公司高端产品产能建设顺利,已达到点火条件。我国的中硼硅产品渗透率有望在一致性评价、关联审批审评乃至药品集采的推动下不断提升,此次定增后山东药玻产能加速建设,有望实现供需共振,实现新一轮成长。   估值   我们维持原有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收入为45.0、50.3、55.7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7.1、8.5、9.5亿元;EPS分别为1.19、1.43、1.59元。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中硼硅产能消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海运成本上涨。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1-21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园区开发运营龙头,新能源与投资业务加速拓展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园区开发运营龙头,新能源与投资业务加速拓展

      个股研报
        中新集团(601512)   园区开发运营领军龙头,两翼业务加速拓展,给予“买入”评级   中新集团在布局上紧紧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在业务端优化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以园区开发运营为主,同时强化了产业投资和绿色公用业务两翼业务,通过主体板块与两翼板块有机联动、资源集聚,实现高水平产城融合。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5、19.2和23.7亿元,对应2022-2024年EPS为1.03、1.28、1.58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8.0、6.4、5.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战略布局长三角,产城融合园区与区中园同扩张   在产城融合园方面,公司立足苏州、深耕长三角进行战略布局,区位优势明显。公司南通、滁州、嘉善、苏银4个大型产城融合园截至2022H1总投资额超过350亿元,同时中新昆承湖园区已经签约,未来产城融合园开发业绩有望持续释放。在区中园方面,公司在建拟建面积达135万方,未来拓展规模不低于50万方,区中园规模也将稳步提升,未来有机会通过REITs进一步扩张。   新扩多平台探索绿色公用业务   中新集团依托中新公用发展新能源业务,力争达到3年2G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持有规模,并成立中新春兴、中新绿发和中新旭德作为绿色公用新能源发展平台。截至2022H1公司已完成项目投资运营36个,在建项目9个,业务覆盖长三角及陕西、福建等地,与多家园区内外知名企业签约服务。   多层次布局产业投资,为开发运营主业赋能   公司目前主要有基金投资和科创直投两种模式,布局科创及新兴产业投资。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累计认缴外部市场化产业基金约30亿元,拉动基金落地规模超500亿,其中落地苏州工业园区的规模超200亿元;所投基金累计返投苏州工业园区及各产城融合园区项目约82亿元,拉动项目总投资约314亿元,其中基金返投项目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金额占比最高。   风险提示:受到疫情反复影响,拿地拓展不及预期、项目开竣工潜在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2-11-21
    • 抗疫品种添新元,复必泰二价苗获中国香港EUA

      抗疫品种添新元,复必泰二价苗获中国香港EUA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2年11月19日,公司公告其许可项目进展:项目,是复星医药产业于2020年3月获得德国BioNTech授权,在约定许可区域内独家开发、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产品;进展,是复必泰二价疫苗获中国香港紧急使用认可。   点评   复必泰二价新冠疫苗在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获批EUA。(1)复必泰原始株/Omicron变异株BA.4-5二价疫苗(每剂30微克)已分别获前述监管特别许可,可用于当地12岁及以上人群加强接种。(2)这是已上市复必泰BNT162b2的迭代和补充。复必泰二价疫苗每剂含有15微克编码原始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和15微克编码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毒株刺突蛋白的mRNA。除了添加奥密克戎BA.4/BA.5刺突蛋白的mRNA序列外,疫苗的所有其他成分保持不变。(3)此前,2020年3月16日,公司已获BioNTech授权,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疫苗。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已于2021年3月在港澳地区纳入政府接种计划,并于2021年9月在中国台湾地区开始接种。   防疫优化与第四针推进在即,mRNA疫苗进展为公司业绩与发展再添弹性。(1)公司此前早在2021年5月已与BioNTech签约,于上海设立合资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拟以现金/厂房/生产设施等、BioNTech以相关生产技术和专利技术许可等,各出资不超过1亿美元,各占50%注册资本。合资公司设立于中国上海,期限15年。规划年产能10亿剂mRNA新冠疫苗。合资公司的产品销售,将由复星医药产业之关联公司为CSO(不含港澳台),并支付后者相应费用。合资公司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商业化之前,仍按原协议,即复星医药获得60-65%的毛利提成。(2)我们认为,公司在mRNA领域的抢先布局,是公司国际化专业决策力的佐证,为公司在此类前沿技术中抢得先机。(3)不过,mRNA疫苗的生产中,材料与过程都相对复杂,且复必泰二价苗在中国内地获批与否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2/23/24年营收449/517/597亿元,归母净利润39.84/53.73/66.55亿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PE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不达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盈利能力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1-21
    • 康恩贝(600572)深度研究报告:OTC及处方药齐头并进,着力打造“浙江中医药健康产业主平台”

      康恩贝(600572)深度研究报告:OTC及处方药齐头并进,着力打造“浙江中医药健康产业主平台”

    • 智飞生物(300122):新冠疫苗研发全力推进,持续看好公司发展

      智飞生物(300122):新冠疫苗研发全力推进,持续看好公司发展

    • 泽布替尼CLL适应症欧盟获批,提供优先治疗选择

      泽布替尼CLL适应症欧盟获批,提供优先治疗选择

      个股研报
        百济神州(688235)   投资要点   事件:2022 年 11 月 17 日,欧盟委员会(EC )批准百悦泽(泽布替尼)用于治疗初治(TN )或复发/ 难治性(R/R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成人患者;1 1 月 10 日, 泽布替尼在巴西获批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成人患者以及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抗 CD20 疗法的 R/R 边缘区淋巴瘤(MZL)成人患者;1 1月 9 日,公司发布 2022Q3 主要财务数据,2022Q3 实现收入 3.9 亿美元(+87.8%),其中产品收入 3.5 亿美元(+81.6%);实现净亏损-5.6 亿美元。   泽布替尼有望成为新确诊和 R/R CLL 患者的优先治疗选择。本次 EC 批准基于两项 3 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分别为在既往未经治疗的 CLL 患者中开展的SEQUOIA 试验(NCT03336333)和在 R/R CLL 患者中开展的 ALPINE 试验(NCT03734016 )。这两项试验中,无论与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B+R )相比用于一线 CLL 治疗,还是与伊布替尼相比用于 R/R CLL 治疗,百悦泽均呈现优效性。百悦泽是唯一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 )评估在 R/R CLL 中对比伊布替尼获得优效性的 BTK 抑制剂,其总缓解率(ORR )分别为 80.4%和 72.9%(双侧 p 值=0.0264 )。此外,相比于伊布替尼,接受百悦泽治疗的患者有更多人一年后仍维持缓解状态(78%和 90%) , 两项试验中不良事件与百悦泽总体安全性特征一致。此项批准或将为 CLL 患者提供具有变革性的治疗选择。   医保助力 PD-1 渗透率稳健提升,多项适应症国内外申报快速推进。 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 2022Q3 中国销售额总计 1.3 亿美元(+66.5%) , 百泽安新增治疗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 )、二线治疗尿路上皮癌(UC ) 、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一线治疗鳞状 NSCLC 和二线或三线治疗肝细胞癌(HCC )五项适应症获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百泽安后续适应症申报上市也在顺利推进中:   1 )国内: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新适应症上市许可申请获 CDE 受理;   2 )国外:新西兰:用于一线、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和二线治疗食管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 Medsafe 受理;韩国:用于二线治疗食管癌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 MFDS 受理。   3 )临床进展:全球 3 期临床 RATIONALE 301 达到主要终点并在 ESMO 2022口头报告,用于一线治疗不可切除 HCC 成人患者,与索拉非尼相比展示出总生存期的非劣效性;用于二线治疗 NSCLC 的 3 期试验 RATIONALE 303 在预先设定的亚组间取得的缓解一致性数据,并在 ESMO 2022 海报展示;全球 3 期试验 RATIONALE 303 (NCT03358875)最新临床数据在 WCLC 2022 公布,包括其作为单药与化疗对比治疗既往经治晚期 NSCLC 患者的终期分析结果。   BTK 抑制剂国内外快速放量,多项适应症国内外申报快速推进。 BTK 抑制剂百悦泽(泽布替尼胶囊)2022Q3 全球销售额总计 1.6 亿美元 ( +136.3%) ,其中,美国市场销售额 1.1 亿美元(+221%),主要由于美国处方数量持续增长及临床医生在套细胞淋巴瘤(MCL)、 WM 和 MZL 等获批适应症中使用增多;中国市场 2022Q3 销售额 3950 万美元(+23%),主要由于包括 CLL 、MCL 和 WM 在内多个已获批适应症销售额持续增长,百悦泽国内获批三项适应症均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 )临床优效性持续验证: 全球 3 期 ALPINE 试验的一项终期分析中, 百悦泽对比伊布替尼用于 CLL/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 )取得无进展生存期(PFS)的优效性结果。   2 )后续适应症上市申报顺利推进:欧洲:获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边缘区淋巴瘤(MZL)治疗,标志百悦泽成为首个且唯一在欧盟地区获批用于 MZL 治疗的BTK 抑制剂; 获 EMA 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积极意见,建议批准百悦泽用于治疗 CLL 成人患者。美国:FDA 对于 CLL/ SLL 新适应症上市申请(sNDA)做出决定的目标时间为 2023 年 1 月。   License out 2022Q3 贡献 3810 万美元收入。2 022Q3 授权合作收入为 3810万美元(+172.1%) ,主要来自于诺华支付的百泽安 6.5 亿美元合作预付款和TIGIT 抑制剂的 3 亿美元合作预付款。 其中, 2022H1 安进公司授权产品的中国销售额为 3.8 亿元 (+233.9%) ,包括分别在 2021 年 8 月、2022 年 1 月上市的倍利妥(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和凯洛斯(注射用卡非佐米)产品收入; 2022H1百时美施贵宝授权产品的中国销售额为 3.27 亿元(+50%) 。   多个重磅品种持续推进,BCL-2 即将进入关键临床。其中,1 )TIGIT 抑制剂欧司珀利单抗已在全球入组超 1500 例受试者, 在 WCLC 2022 公布联合百泽安用于治疗表达 PD-L1 的 NSCLC 患者的 1 期试验(NCT04047862 )数据;在 ESMO 2022 上公布联合百泽安对比化疗用于治疗 NSCLC 患者的 1 期试验队列新增数据;3 )BCL-2 抑制剂 BGB-11417 将启动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 2 期研究(NCT05471843)患者给药工作,及在中国启动用于治疗 R/R CLL/SLL 患者的单臂 2 期研究 BGB-11417-202 患者给药工作;3)早期靶点布局持续推进,包括 CEAx4-1BB 双抗 BGB- B167 、抗 TIM3 抗体 surzebiclimab(BGB-A425 ) 、抗 OX40 单克隆抗体 BGB-A445 、HPK1 抑制剂 BGB-15025 、靶向 BTK 蛋白降解的嵌合式降解激活化合物(CDAC )BGB-16673 、第二线粒体衍生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模拟物(BGB-24714) 、PI3Kδ抑制剂BGB-10188、TYK2 抑制剂 BGB-23339。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 2022-2024 年 EPS 分别为-5.18 元、 -2.76 元、 -0.94元。考虑到百悦泽、百泽安和新产品快速放量,众多新增适应症处于申报或后期临床,后续在研管线储备充足,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创新药研发、上市、商业化不达预期;药品降价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1-20
    • 取得汉斯状美国权益,试水PD-1出海

      取得汉斯状美国权益,试水PD-1出海

      个股研报
        复星医药(600196)   事件   2022年11月18日,公司子公司复宏汉霖公告,与公司签订许可协议,授予公司在美国商业化汉斯状的独家许可协议。   点评   全球化运营产品再添一子,汉斯状在美商业化加速。(1)斯鲁利单抗(商品名:汉斯状)是公司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自研的PD-1单抗,于2022年3月在中国上市,现已获批MSI-H实体瘤、联合化疗用于sqNSCLC两项适应症。(2)根据此次许可协议,公司取得汉斯状在美国的商业化权益,将支付复宏汉霖:①10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②5000万美元监管里程碑款项(若汉斯状BLA获得FDA批准);③后续不超过6.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款(若年度净销售额达到 3/5/10/15/20 亿美元, 分别支付0. 45/0. 75/1. 5/1. 8/2亿美元);④特许权使用费(根据年度累计净销售额,使用费率1 0%-1 8%不等)。(3)公司目前已初步完成全球化运营体系建设,优势产品出海加速;已经在非洲、美国等海外国家建立了专业的商业化团队。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美国已经与5家大型分销商、1 6家GPO开展合作。我们认为,汉斯状在美国的商业化交由公司独家负责,借助公司初步成型的海外销售体系,可以取得更高的认可度;公司也进一步丰富了具备出海潜力的产品管线。(4)赴关上市的首发适应症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ES-SCIC+),获得美国BLA批准前,所有开发工作将继续由复宏汉霖完成。根据此前复宏汉霖与FDA讨论结果,会在美国招募1 00名受试者进行桥接试验,预计会在2023年底前提交BLA。斯鲁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SCLC临床显示出优异的临床获益,对比安慰剂+化疗组,中位OS: 15.4个月vsl0.9个月;中位PFS 5.7个月vs4.3个月。   自研、合作、许可引入与深度孵化多元驱动,新品放量至营收结构优化,毛利率逐季持续提升。 2022年前三季度,新产品营收占比提高,毛利率由1季度43. 55%、2季度45. 76%至3季度46. 51%,环比持续提升。营收结构优化持续。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营收预测, 预计公司 2022/23/24年营收448. 56/516. 74/596. 83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9. 84/53. 73/66. 55亿元。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2/23/24年PE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及上市进程不达预期、集采等政策影响盈利能力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1-20
    • 重组新冠疫苗同源加强效果显著,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重组新冠疫苗同源加强效果显著,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个股研报
        智飞生物(300122)   事件:近日,公司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CHO 细胞)(简称“重组新冠疫苗”)同源加强(第 4 针接种)临床研究项目获得初步研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已完成公司三针重组新冠疫苗基础免疫人群间隔 6 个月或12 个月进行一针加强免疫后,针对包括 Omicron 变异株在内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显著提升,且安全性良好。   点评:   公司重组新冠疫苗同源加强能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 为探索重组新冠疫苗同源加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司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筛选入组完成公司三针重组新冠疫苗基础免疫的受试者,在间隔 6 个月或 12个月后,进行一针加强免疫。   具体研究结果显示,间隔 6 个月加强针接种后 14 天,针对真病毒的中和抗体(GMT)检测:原型株 GMT 为 264.2(增长 11.3 倍),阳转率(4 倍增长)为 91.33% ,其中 18~59 周岁组、 60 周岁及以上组中和抗体 GMT 分别为 305 (增长 11.4 倍)、105.7 (增长 10.8 倍);针对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检测: Omicron BA.2.12.1 株 GMT 为 149.85 (增长 5.5倍)、Omicron BA.4/5 株 GMT 为 94.64(增长 3.3 倍)。   间隔 12 个月加强针接种后 14 天,针对真病毒的中和抗体检测:原型株 GMT 为 396.4(增长 62.7 倍),阳转率(4 倍增长)为 98.00% ,其中 18~59 周岁组、60 周岁及以上组 GMT 分别为 557.4(增长 75.9倍)、147.7(增长 39.0 倍);针对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检测:Omicron BA.2.12.1 株 GMT 为 232.87(增长 10.8 倍),阳转率(4 倍增长)为81.67%;Omicron BA.4/5 株 GMT 为 161.72(增长 6.7 倍),阳转率(4 倍增长)为 73.00%。   重组新冠疫苗同源加强可显著提升中和抗体水平。 我国已批准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人群开展同源/ 序贯加强免疫,但对于完成三针重组新冠疫苗基础免疫的人群尚无加强免疫措施。公司重组新冠疫苗加强免疫临床研究显示,通过对已完成公司三针重组新冠疫苗基础免疫人群,间隔 6-12 月开展加强免疫,可显著并快速提升人群的针对新冠病毒原型株及 Omicron 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实现收入 342.45、426.64、521.05 亿元,同比增长 1 1.7%、24.6%、22.1%,归母净利润80.11、95.1、1 16.36 亿元,同比增长-21.5%、18.7%、22.4%,对应PE 分别为 19.01、 16.01、 13.09 倍,考虑 HPV 疫苗需求持续增长、微卡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产品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销售不达预期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1-20
    • 2022年三季报点评:国标颁布偏缓,配方颗粒承压

      2022年三季报点评:国标颁布偏缓,配方颗粒承压

      个股研报
        红日药业(300026)   核心观点   前三季度业绩承压。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00亿元(-10.68%),归母净利润4.70亿元(-26.15%),扣非归母净利润4.10亿元(-34.10%)。其中三季度单季营收15.89亿元(-20.58%),归母净利润1.18亿元(-40.63%),扣非归母净利润0.99亿元(-50.00%)。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均同比下滑,利润端下滑幅度大于收入端。   配方颗粒国标颁布缓慢,品种仍存不足,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目前国标品种仅颁布实施200个,而5月份公示的50个国标仍未正式颁布,导致近两月公司在国标备案上未有较大进展;省标方面,各省品种数量、品种参数等存在较大差异且互认度低,给省标备案带来困难。省标备案难度较大叠加国标颁布缓慢导致公司可销售的新标品种数不足,销量受到较大影响,业务恢复缓慢。   配方颗粒长期前景广阔,有望迎来数倍扩容。自2021年试点结束后,配方颗粒的使用终端将由二级以上中医院拓展至所有具备中医执业的各级医疗机构,使用范围大大增加,有望迎来数倍增长空间。目前行业虽受限于品种数量短期受挫,但长期前景广阔,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一步,配方颗粒标准化势不可挡,随着后续国标品种颁布实施,配方颗粒行业将逐步恢复,有望于2023年迎来拐点,进入市场扩容的机遇期。   产品线丰富,全产业链布局。公司以研发精药、生产良药为己任,专注重症领域、肿瘤及免疫、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研究与创新,业务横跨成品药、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原辅料、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药械智慧供应链等六大领域。随着业务领域拓展,公司从优秀中药产品制造商向卓越大健康产业服务提供商不断转型。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配方颗粒推进及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投资建议:国标颁布势在必行,配方颗粒有望迎来恢复,给与“增持”。   配方颗粒国标颁布势在必行,标准制定和发布将提速,随着年底和明年国标陆续出台,业务将迎来拐点,获得强势恢复。预计2022-2024年收入65.66/81.33/98.02亿元,同比增速-14.40/+23.87/+20.52%,归母净利润5.53/7.13/9.39亿元,同比增速-19.50/+28.86/+31.66%,当前股价对应PE=37/29/22x。综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公司合理估值为7.10-8.22元,考虑到公司是配方颗粒领先企业,成品药、医疗器械等多业务布局完善,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2-11-1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