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行业分类:
  • 全部
  • 中药
  • 医疗器械
  • 生物制品
  • 化学制药
  • 中药
  • 医疗器械
  • 医疗服务
  • 医药商业
  • 化学制品
  • 医疗行业
  • 化学原料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1365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流动性持续恢复,后市创新药行情有望延续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流动性持续恢复,后市创新药行情有望延续

      化学制药
        本周观点   本周周报我们对香港H股市场再融资情况进行梳理。从2020年开始,受全球疫情及海外流动性转向宽松因素影响,生物医药板块景气度出现快速抬升,从融资角度来看,这种景气度的抬升不仅表现在板块IPO数量和规模上,更在存量个股的再融资情况上有充分体现。   从年度的再融资规模情况来看,2020年-2023年Q1再融资的总规模分别为389.92亿港元、249.51亿港元、41.39亿港元和55.83亿港元。经历了2022年的低谷,2023年Q1的再融资规模已经进入恢复阶段。   从景气度周期情况来看,2020Q1-2021Q2港股生物医药板块再融资的渠道是较为通畅的,2021Q3-2022Q2则出现为期一年的再融资阻断的情况,直至2022Q3开始逐步缓解,今年Q1虽然从再融资规模上来看并没有很高,但再融资事件数却已创历史新高,小额试探性再融资已大量出现,港股生物医药的再融资或伴随全球流动性的变化而进入新的景气周期。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整体持续表现,涨幅显著好于沪深300指数。从交易量来看,本周再次突破3000亿,创近8周以来最高水平。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涨多于跌,其中创新药、医药外包及生命科学板块涨幅靠前,医疗新基建、中药和原料药跌幅居前。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今年Q1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创新药——聚焦药品的临床价值,精选年内催化剂丰富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2022年CDE批准创新药数量、科创板医药类企业IPO数量均同比下降。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2)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关注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年内催化剂丰富、核心管线进入密集数据发布期的加科思(01167.HK)、海创药业*(688302)、德琪医药*(06996.HK)、康宁杰瑞*(09966.HK)、康方生物*(09926.HK)。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加快,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国内防控政策已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民营医院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同时,医院诊疗量反弹将提高血制品临床用量,推动需求端快速修复。叠加进口白蛋白供给紧缺,血制品行业进入半年至一年的去库存周期。持续的供需不平衡或使院外市场终端产品出现涨价趋势。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全面修复,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等。(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3-04-17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多家钛白粉上市公司发起年内第三次提价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多家钛白粉上市公司发起年内第三次提价

      化学原料
        行情回顾。截至2023年04月14日,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本周下跌0.5%,跑赢沪深300指数0.26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行业中排名第15;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月初以来下跌1.33%,跑输沪深300指数2.35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行业中排名第21。   具体到中信基础化工行业的三级子行业,从最近一周表现来看,涨跌幅前五的板块依次是民爆用品(4.83%)、锂电化学品(4.05%)、钛白粉(3.29%)、氟化工(3.16%)、无机盐(2.1%),涨跌幅排名后五位的板块依次是涂料油墨颜料(-4.95%)、磷肥及磷化工(-4.4%)、氮肥(-4.36%)、氨纶(-3.57%)、膜材料(-3.13%)。   化工产品涨跌幅:重点监控的化工产品中,最近一周价格涨幅前五的产品是二氧化碳(+68.42%)、BDO(+7.76%)、二乙二醇(+6.84%)、MMA(+6.60%)、甲基丙烯酸(+4.90%),价格跌幅前五的产品是液氯(-57.14%)、硝酸(-19.61%)、硫酸(-18.18%)、氙气(-10.00%)、三氯化磷(-8.82%)。   基础化工行业周观点:本周多家钛白粉上市公司发布涨价函,为年内第三次提价,后续密切跟踪下游需求跟进情况。近期万华化学收购烟台巨力获批,TDI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万华化学将成为全球最大的TDI生产商。我们认为,今年国内经济修复仍是主线,继续看好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边际改善从而拉动相关化工品需求的投资机会。在“保交楼”政策支持下,竣工端的修复有望加快,建议关注聚氨酯、钛白粉等地产链相关化工品。聚氨酯板块关注万华化学(600309),钛白粉板块关注龙佰集团(002601)。氟化工方面,四月份以来R134a、R125和R22等制冷剂价格保持坚挺,而部分原材料价格下行,使得产品价差有所扩大,本周氟化工板块表现较好。2022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激烈争夺战结束,后续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有望逐步改善,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巨化股份(600160)。电子化学品方面,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可关注电子特气领先企业华特气体(688268)。轮胎板块,美国经销商库存有望逐步去化回归正常水平,建议关注森麒麟(002984)。   风险提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化工产品价差收窄风险;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化工产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房地产、基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化工产品新增产能过快释放导致供需格局恶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部分化工品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3-04-17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行业库存逐步去化,静待拐点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行业库存逐步去化,静待拐点

      化学制品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申万化工指数下跌1.38%,跑赢沪深300指数0.62%。估值方面,经过近期的调整,板块估值性价比逐步凸显,具体来说,当前行业PB历史分位数为48%,PE历史分位数为27%。标的方面,部分新能源化工材料、AI+、钛白粉标的表现较佳,一季度业绩不及预期的标的有所承压。产品价格方面,石油价格上行带动部分相关产业链产品价格上行,需求不佳的产品价格压力较大。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储能行业迎来“大鲶鱼”。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设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该工厂将规划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大事件二:北交所继续加强建设。北交所副总经理李永春表示,当前北交所还处于市场建设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优化培育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能力。下一步,北交所将推进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同时改善市场流动性水平。   大事件三:惠科与日本面板大厂建立合作关系。日本面板大厂JapanDisplay与惠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下一代OLED技术、高端车载显示器等业务方面展开合作,还将共同规划和建造世界级的eLEAP产线,目标在2025年量产。   大事件四:消费电子的寒冬还在继续。今年一季度全球前5大电脑制造商的出货量环比下降29%,库存过剩的情况或将持续到今年第三季度。   大事件五:苹果公司宣布多项环保相关措施,包括将于2025年,实现在产品电池使用100%再生钴;苹果产品中磁铁将完全使用再生稀土元素;以及所有苹果设计的印刷电路板将使用100%再生锡焊料和100%再生镀金。   大事件六:杭州市同时推出两个细则,通过补助方式推动柴油汽车和老旧柴油叉车加快淘汰更新。两细则均明确,补助资金与车辆淘汰时间挂钩,最高补助4.8万元。   投资建议   当下宏观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多复苏+去库,二是流动性宽裕,这两个大的背景决定了主题以及板块轮动快,关于顺周期的预期也会在不同时间段走向极端,以年初为例,市场对需求的恢复信心较足,而当下状态截然相反。随着库存的逐步去化以及海外状态的清晰,部分周期标的可能迎来布局时间。行业方面,电子、农药、化肥扔处于库存通道,产业链调研下来反馈三季度可能是拐点。   风险提示   国内外需求下滑,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3-04-17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上涨,聚酯多元醇、MMA、TDI、MTBE等产品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上涨,聚酯多元醇、MMA、TDI、MTBE等产品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核心推荐   基础化工重点   核心资产(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钛白粉(龙佰集团)、碳纤维(光威复材)、沸石/OLED(万润股份)、农药(扬农化工、广信股份)、复合肥(新洋丰)等。   石油化工重点   OPEC+联合减产形成油价底部支撑,但仍需关注非OPEC产量(加拿大重质油、巴西、中亚)、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贸易风险进一步发酵对油价的影响。推荐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快并进军大炼化、布局C2/C3轻烃裂解的优秀民营炼化企业(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关注宝丰能源。   每周行业动态更新   本周化工品价格指数下跌,核心原料油价上涨,LPG气上涨,LNG气下跌,煤价下跌;聚氨酯、维生素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本周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0.8%;核心原料价格布油+1.1%,进口LPG+2.2%,国产LNG气+3.6%,烟煤-7.4%。   原料端,C3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制品端,聚氨酯、维生素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氯碱、化肥、磷化工、农药、氨基酸部分产品价格下跌。本周油价上涨,产油国减产利好氛围仍在,沙特上调5月向亚洲地区官价。   本周布油结算价从85.1涨至86.1美元/桶(涨幅1.1%)、美油结算价从80.7涨至82.2美元/桶(涨幅1.8%);美国商业原油库存4.71亿桶(周环比+0.1%),美国原油钻井数590口(周环比持平)。供应端,根据隆众资讯,多个产油国减产计划带来的利好氛围仍在,供应趋紧预期加固了油价的底部支撑,而美国产量和伊朗问题均无明显变化。需求端,根据隆众资讯,欧美经济整体表现依然欠佳,但担忧和恐慌情绪较前期已大大减弱,同时亚洲需求依然被看好,沙特上调5月向亚洲地区的官价,中国和印度炼油需求依然强劲,美国商业原油脱离连续累库态势,带来的压力也较前期减弱。政策面来看,根据隆众资讯,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但下一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仍较大,不过市场认为剩余加息次数已不多,政策面中长线利空美元、利好油价。地缘政治来看,根据隆众资讯,俄乌局势维持常态化表现,战局没有明显突破,对油价影响有限。   重点化工品观点更新:   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价格涨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一甲胺+10%、聚酯多元醇+8%、MMA+6%、TDI+6%、MTBE+4%、烧碱+4%等。本周价格跌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硝酸-18%、噻虫嗪-13%、烯草酮-10%、三氯化磷-9%、氯化铵-7%、促进剂M-7%等。   新能源上游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光伏产业链相关化工品:工业硅-4%、三氯氢硅持平、纯碱(轻质持平、重质持平)、醋酸乙烯-2%、EVA(光伏级)持平等。   锂电产业链相关化工品:磷矿石(30%)持平、磷酸-3%、碳酸锂(工业级-18%、电池级-13%)、磷酸铁-3%、工业磷酸一铵(73%)-2%、六氟磷酸锂-12%等。   成本支撑坚挺,下游刚需采购,聚酯多元醇价格上涨。   本周聚酯多元醇(AA/BG/EG,华东)涨7.7%至14000元/吨。成本端,根据隆众资讯,原料端AA及BDO止跌反弹支撑成本,AA供方挂牌及收款价格上调,市场价格重心走高,BDO供方释放检修换剂消息,竞拍价格走高;需求端,根据隆众资讯,当前下游询盘采购延续刚需策略;供给端,根据隆众资讯,当前厂家开工正常。   多企业停车或降负,供应端缩减明显,MMA价格上涨。   本周MMA(华东)涨6.2%至112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下游需求一般,刚需为主;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国内多家MMA装置停车或降负,造成MMA现货供应缩减明显,装置方面,山东某企业MMA装置恢复低负荷运行,但本周江苏某企业两套装置停车,一套低负荷运行,同时上海某企业及江苏另一家企业MMA装置均停车,形成供给端利好。   甲苯支撑成本,现货较为紧俏,推高TDI价格。   本周TDI(华东)涨5.7%至18600元/吨。成本端,本周甲苯(华东)涨3.3%至7590元/吨,形成成本端支撑;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4月份逐渐进入中下游的市场淡季,当前下游刚需询盘为主;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目前市场现货仍较为紧俏,供方以控货阻止市场,装置方面,甘肃银光12万吨装置做投料前的准备,预期近期释放,葫芦岛5万吨装置延续停车状态,烟台巨力5+3万吨装置尚未重启,福建当地年产10万吨TDI装置已于2023年2月1日永久关停,巨力装置听闻有检修预期,时间未定。   油价上涨形成支撑,下游备货情绪猛烈,MTBE价格上涨。   本周MTBE(石大胜华)涨4.1%至7700元/吨。成本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国际原油价格上行,国内汽油市场价格也呈上涨趋势,形成价格支撑;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受五一小长假提振,业者备货情绪浓烈,形成需求端利好;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目前国内多数炼厂维持稳定生产,且前期检修炼厂暂无复工计划,短期MTBE供应多维持稳定。   钾肥印度大合同消息仍在消化,国内市场供应量或有小幅减少趋势。   本周氯化钾(60%粉,青海)维持3500元/吨,氯化钾(温哥华)跌3.7%至389美元/吨。   国际市场方面,根据百川盈孚,印度大合同价格确定后,其他生产商预计将在未来几周达成合同,钾肥市场仍在消化印度的消息,目前巴西的需求有回暖趋势,上周完成了超过30万吨的销售,促使巴西价格上涨至440-475美元/吨CFR。   国产钾方面,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氯化钾市场交投持续清淡,春耕需求基本扫尾,后期夏季肥仍有部分需求;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近期青海地区流通货源小幅增加,厂家现货供应量有所提升,中欧班列本月到货量或有减少趋势,边贸现货供应量有限,港口库存量较为充足,近期市场供应量或有小幅减少趋势。   下游刚需维持,装置开工较稳,纯碱价格持平。   本周纯碱(轻质,华东)维持2600元/吨,纯碱(重质,华东)维持30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下游轻碱用户目前开工普遍偏低,重碱用户基本出货正常,个别区域仍有涨价预期,近期刚需拿货,整体需求量变化相对有限;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国内纯碱厂家基本开工高位,本周天津渤化纯碱装置已正常生产,安徽红四方纯碱装置也逐步恢复,山东海天、唐山三友纯碱装置仍处于开工低产状态,目前暂未恢复。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4-17
    •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3月美国通胀回落叠加重磅学术会议召开,创新药板块估值持续修复

      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3月美国通胀回落叠加重磅学术会议召开,创新药板块估值持续修复

    • 医药生物周跟踪:AACR开幕,催化在即

      医药生物周跟踪:AACR开幕,催化在即

    •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4月投资策略:关注创新药、中药和器械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4月投资策略:关注创新药、中药和器械板块

      化学制药
        医药行业:3月下跌3.53%跑输大盘,子板块普遍下跌。医药行业在2023年3月份下跌3.53%,跑输沪深300指数3.08%。分子板块看,中药板块下跌0.07%,医药商业板块下跌0.97%,医疗器械板块下跌2.36%,化学制药板块下跌4.36%,医疗服务板块下跌4.96%,生物制品板块下跌6.73%。   创新药行业即将迎来密集的数据发布期。在经历了2~3月的调整之后,创新药板块整体估值回到合理偏低的位置。随着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边际回落,以及全球医疗产业融资的边际改善,创新药板块有望积蓄上涨的动力。另一方面,优秀的国产创新药公司管线的研发不断推进,预计将在四月的AACR以及六月的ASCO会议上有较多的数据读出,催化板块的上涨。   中成药集采降价规则温和。中成药集采文件(征求意见稿)发布,共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对于入围企业的确定,本次方案设有药材质量加分项、工艺保证减分项,体现了对药材质量、工艺保证方面的重视;另外,方案设有A/B竞价单元,降价规则较为温和。我们认为中成药的集采已经常态化,产品质量良好、疗效口碑优秀的企业有望持续受益,推荐关注上游资源端布局领先、产品长期占领患者心智的优秀中成药企业。   关注创新药、中药以及器械板块。近期创新药行业即将迎来密集的数据发布期,中成药集采降价规则温和,器械的细分领域有望通过集采加速国产替代。2023年3月投资组合为A股:恒瑞医药、昭衍新药、爱尔眼科、迈瑞医疗、华大智造、爱博医疗、新产业、联影医疗、海泰新光、心脉医疗、惠泰医疗;H股:康方生物、康诺亚、荣昌生物、康基医疗。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医保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3-04-17
    •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我国化工高端材料2025年消费量将创新高,鼎龙股份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投产

      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我国化工高端材料2025年消费量将创新高,鼎龙股份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投产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Wind新材料指数收报4413.88点,环比上涨0.09%。其中,涨幅前五的有三祥新材(10.51%)、奥克股份(9.13%)、阿科力(8.38%)、金宏气体(6.54%)、东岳硅材(4.57%);跌幅前五的有濮阳惠成(-11.07%)、皇马科技(-10.42%)、联瑞新材(-8.75%)、晨光新材(-8.51%)、斯迪克(-7.55%)。六个子行业中,申万三级行业半导体材料指数收报8541.56点,环比上涨4.78%;申万三级行业显示器件材料指数收报1097.99点,环比下跌0.43%;中信三级行业有机硅材料指数收报8333.6点,环比上涨0.87%;中信三级行业碳纤维指数收报3485.58点,环比下跌1.56%;中信三级行业锂电指数收报3508.94点,环比下跌0.14%;Wind概念可降解塑料指数收报1927.73点,环比下跌1.52%。   我国化工高端材料2025年消费量将创新高。近几年,电动汽车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发展空间广阔,其中,化工高端材料在高端材料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化工高端材料是指产品性能优异、附加值大、技术壁垒高的化工材料。2021年,我国化工高端材料消费量约为3200万吨,新能源和电子电器行业是我国化工高端材料的最大下游消费领域,两者占比近70%。未来,随着国内电动车、光伏、风能、氢能等相关细分行业快速发展,新能源领域所占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高端树脂成为高端材料下游消费最大领域,约占国内化工高端材料消费总量的54%;高性能橡胶和膜材料则是近年消费增速最快的产品领域,未来其份额还将进一步提升。(资料来源:化工新材料,中国石化)   鼎龙股份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预计今年夏季建成投产。近日,鼎龙股份在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仙桃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的建设均快速推进,产业园一期项目预计于2023年夏季建成投产,为CMP抛光液、清洗液及半导体显示材料的进一步放量提供基础。2022年度,鼎龙股份已有数款CMP抛光液产品在客户端规模化销售,铜制程CMP后清洗液也持续获得客户订单,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789万元,进入销售放量的阶段。2023年度,随着其他各制程CMP抛光液、清洗液产品覆盖全国多家客户进入关键验证阶段,同时仙桃光电半导体材料产业园年产1万吨CMP用清洗液扩产项目、年产2万吨CMP抛光液扩产项目及研磨粒子配套扩产项目预计于2023年建成投产,今年CMP抛光液、清洗液产品的放量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争取实现亿元以上的收入并略有盈利。鼎龙股份表示,CMP抛光垫业务在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32%,持续高速增长,符合公司2022年对CMP抛光垫产品的市场预期。从2022年第四季度到2023年来看,CMP抛光垫产品的客户结构在持续优化,存储类客户的销售占比逐步降低到合理水平,逻辑类客户的销售占比大幅增长。随着公司CMP抛光垫产品在逻辑客户端的逐步放量,以及市场开拓带来的客户面持续丰富,抛光垫产品的客户结构会更加优化。目前,鼎龙股份先进封装材料相关产品开发、验证按计划快速推进,部分重点产品开始量产导入工作,产线建设、应用评价平台及品管分析体系建设等同步进行。(资料来源:集微网,半导体前沿)   重点标的推荐:半导体材料国产化加速,下游晶圆厂扩产迅猛,看好头部企业产业红利优势最大化。光刻胶板块为我国自主可控之路上关键核心环节,看好彤程新材在进口替代方面的高速进展。特气方面,华特气体深耕电子特气领域十余年,不断创新研发,实现进口替代,西南基地叠加空分设备双重布局,一体化产业链版图初显,建议重点关注华特气体。电子化学品方面,下游晶圆厂逐步落成,芯片产能有望持续释放,建议关注:安集科技、鼎龙股份。下游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革新,行业迈入高速发展期。国内持续推进制造升级,高标准、高性能材料需求将逐步释放,新材料产业有望快速发展。国瓷材料三大业务保持高增速,有条不紊打造齿科巨头,新能源业务爆发式增长,横向拓展、纵向延伸打造新材料巨擘,建议重点关注新材料平台型公司国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的性能提升离不开高分子助剂,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珠海新基地产能逐步释放,凭借康泰股份,进军千亿润滑油添加剂,打造第二增长点,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碳中和背景下,绿电行业蓬勃发展,光伏风电装机量逐渐攀升,建议关注上游原材料金属硅龙头企业合盛硅业、EVA粒子技术行业领先的联泓新科、拥有三氯氢硅产能的新安股份以及三孚股份。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新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4-17
    • 医药行业周报:高血压或可不用吃药,介入治疗百亿市场将起

      医药行业周报:高血压或可不用吃药,介入治疗百亿市场将起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2023年4月10日-4月14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0.8%,跑赢沪深300指数1.5%,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8;2023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5.3%,跑输沪深300指数0.4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2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圣诺生物(39.82%)、诺禾致源(28.64%)、迈威生物-U(23.33%)、艾迪药业(22.45%)、贝瑞基因(21.26%)。   高血压或可不用吃药,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百亿市场扬帆起航。高血压是一种患病人数多,治疗负担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为唯二的治疗方式,但药物存在依从性低的问题,同时存在数量相当庞大的耐药人群,导致中国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仅为18%,美国未控制人群达4320万人,新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高血压介入治疗临床历史悠久,其中肾神经射频消融询证依据最坚实,也是目前最有效、临床证据最充分的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式。目前中美均未有商业化产品上市,中美多个厂家产品均处于临床后期/申报阶段,有望在2024年前后获批,其中国内厂家产品颇具亮点。我们通过从不同角度对比RDN与心脏电生理,发现无论是在商业模式、理论适用人群、海内外差距等方面,相比心脏电生理国内厂商所处的市场环境,RDN的国内厂商具备较大优势。我们预计2030年中国及美国的市场规模(出厂口径)能分别达到104及342亿元,高血压介入治疗时代即将开始。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本周医药指数在下半周显著跑赢大盘,港股医药显著跑赢恒生指数,从细分板块看,中药正常回调,而风险偏好高的AI+和创新药表现很好,A股和港股共振,且4-6月创新药有很多数据发布催化,预计行情持续性较强。当前我们仍坚持三大方向:中药+创新药+一季报预计向好。整体市场观点方面,我们延续23年年度策略判断:2023年医药有望戴维斯双击,将迎结构化牛市,有业绩和政策两大支持:业绩上-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就诊和消费复苏明确,2023年医药业绩向好;估值上-医保政策释放积极信号,政策关注点正从医保控费逐步转向国家对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大;我们认为医药行情持续性强,医药消费、科技和制造将依次崛起,具体细分看好如下:   一、医药消费崛起:疫后复苏为23年关键词,从产品到服务均将恢复,从23Q2开始业绩有望超预期:1)中药:民族瑰宝,国家鼓励传承与创新,23年业绩有望超预期,看好中药企业国企改革和品牌传承,以及配方颗粒和中药新药的创新方向,关注:太极集团、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方盛制药、桂林三金、同仁堂、健民集团、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和中国中药等;2)疫苗:看好小孩苗复苏和成人苗放量,关注:智飞生物、万泰生物、康泰生物、百克生物和欧林生物等;3)消费药械:关注:长春高新、华东医药、泰恩康、一品红、我武生物、九典制药、鱼跃医疗、麦澜德和美好医疗等;4)零售药店:一心堂和健之佳等;5)医疗服务及临床CRO:医院诊疗活动恢复正常,关注:爱尔眼科、普瑞眼科、锦欣生殖、泰格医药、诺思格、普蕊斯、通策医疗、三星医疗、国际医学和何氏眼科等;   二、医药科技崛起:创新为永恒主线,关注宏观流动性改善,大品种23年或将进入放量期,创新药及产业链将依次崛起:1)创新药: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康诺亚、再鼎医药、海思科、海创药业、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2)创新药产业链:海内外二级市场回暖有望带动一级投融资复苏,CXO关注: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和元生物、百诚医药和阳光诺和等;3)创新器械:建议关注有望即将进入兑现阶段的创新品种,三诺生物、佰仁医疗、正海生物、迈普医学等。   三、医药制造崛起:医保集采和DRG/DIP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战略要求的底层逻辑均为进口替代,同时设备板块还受益新基建和贴息贷款:1)医疗设备:重点关注替代空间大的影像设备和内窥镜等,关注: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和迈瑞医疗等;2)体外诊断:政策缓和,看好免疫诊断,关注:普门科技、迪瑞医疗、迈瑞医疗、安图生物、新产业和浩欧博等;3)高值耗材:替代空间大的电生理、骨科和吻合器等,关注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春立医疗、戴维医疗、天臣医疗、康拓医疗等;4)生命科学和药械制造上游:产业链自主可控下的进口替代,关注:华大智造、多宁生物、东富龙、楚天科技、奥浦迈、纳微科技、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迈得医疗等;   本周投资组合:西藏药业、海思科、再鼎医药、恒瑞医药、一心堂、人福医药;   四月投资组合:西藏药业、贵州三力、麦澜德、桂林三金、普门科技、一心堂;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3-04-17
    •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流水线引领体外诊断新格局

      医药生物行业专题研究:流水线引领体外诊断新格局

      医药商业
        流水线改善院内效率   体外诊断流水线起源于日本,发扬于欧美,将工业自动化概念引入实验室检验,用轨道联接检验系统和处理模块,提高自动化、标准化,降低检测整体时间。根据全球头部流水线上游提供商Inpeco数据显示,使用流水线的医疗机构用户,测试量提升10%的情况下,实验室人员投入、测试时间、样本收集时间分别下降15%、34%和46%。流水线涉及大批量样本的处理,能带动试剂耗材销售,流水线份额的增加意味着试剂收入,对体外诊断的格局也会有所影响。   国内市场空间方兴未艾   BC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市场为119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达到187亿美元,2022-2027年CAGR为7.9%,高于全球体外诊断行业整体5.5%的增速。国内流水线需求场景包括医院端和第三方医学实验室ICL,我们按乐观、中性、保守口径测算整体需求分别为7353、6481和5609条。其中医院端各类口径分别为6765、5893、5021条,ICL端为588条。预计目前存量流水线设备超过3000条,相对于乐观测算口径仍有翻倍的空间。   自主化线体助力国产替代   国内目前检验流水线仍集中在头部医疗机构,产品渗透程度较欧美日等医疗发达区域仍有较大差距;国产化率低,流水线产品2001年进入国内市场,直到2017年首条国产品牌线体装机才打破进口垄断,在设备细分参数上,与进口品牌仍有差距。国产自主研发线体的相继上市,以性价比优势带动非头部医疗机构用户装机,顺应“千县工程”等背景下市场下沉趋势,促进市场整体扩容,随着国产流水线设备的成熟,有望加速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   结合国内披露招投标信息,我们认为目前流水线需求较强,并呈现三级医院往二级和ICL渗透的趋势,整体市场扩容,新增用户给予国产品牌包容度较大;随着国产流水线产品的上市和成熟,除检测设备本身外,前处理模块、冰箱等价格相对更低,在更加注重性价比的增量市场或将扮演重要角色;已经在发光、生化领域耕耘多年的国产企业,产品力稳健,品牌被用户所认可,有望引领进口替代。重点推荐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亚辉龙、迈克生物,建议关注迪瑞医疗、透景生命。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产品应用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4-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