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1944)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触底回升,外部环境或出现边际变化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板块触底回升,外部环境或出现边际变化

    医药商业
      本周观点   本期周报我们对全球GLP实验室产能及相关情况进行梳理。   药品非临床实验管理规范(GoodLaboratory Practice,GLP)是为了提高药品非临床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用药安全,且针对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制定的基本要求。一个高质量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必须遵循GLP,这已是各国主管部门和新药研究单位的共识。   FDA不对实验室进行GLP认证,而是针对具体试验项目开展是否符合GLP要求的检查。在我国,新版《药品管理法》对新药注册也需要递交遵循GLP的非临床研究,且GLP实验室需要认证。   从全球GLP实验室分布情况来看,主要分布在美国,经历过FDA检查的美国本土实验室数量超过400家,主要集中于大学、CRO和大型制药企业,其中近10%为大学实验室,另外5%为查尔斯河的实验室。   非美地区GLP实验室的总数量约为45家,仅占全球GLP实验室的9%,远远少于美国本土。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占13个,占比约为30%。   投资建议   医药板块本周触底回升,跑赢沪深300指数。从交易量来看,仍旧维持较低水平。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涨跌互现,医药外包、药用包装和设备、生命科学跌幅靠前,中药、体外诊断和医疗设备涨幅居前。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支撑所带来的机构提仓位动作下,偏白马标的的投资机会: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今年Q1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阳光诺和(688621)、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创新药——聚焦药品的临床价值,精选年内催化剂丰富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2022年CDE批准创新药数量、科创板医药类企业IPO数量均同比下降。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2)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关注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年内催化剂丰富、核心管线进入密集数据发布期的加科思(01167.HK)、海创药业*(688302)、德琪医药*(06996.HK)、康宁杰瑞*(09966.HK)、康方生物*(09926.HK)。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加快,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国内防控政策已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民营医院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同时,医院诊疗量反弹将提高血制品临床用量,推动需求端快速修复。叠加进口白蛋白供给紧缺,血制品行业进入半年至一年的去库存周期。持续的供需不平衡或使院外市场终端产品出现涨价趋势。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全面修复,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   医疗新基建后周期——医疗新基建历经两年,进入后周期阶段。医疗新基建趋势起于2020年,2020-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面积同比大幅增长。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后续的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等将陆续受益。同时,国家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大型设备的采购力度,建议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华康医疗*(301235)、康众医疗*(688607)、祥生医疗*(688358)等。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等。(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3-04-03
  •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药和中药迎来政策利好

    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药和中药迎来政策利好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上涨1.24%,跑赢沪深300指数0.64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11。2023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上涨1.86%,跑输沪深300指数2.7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2。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5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76.3%(+1.7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30.4%(+1.0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23%(+2.5pp)。医药子行业来看,中药Ⅲ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5.1%,其次是医疗设备、化学制剂,涨幅分别为3.5%和2.8%。年初至今表现最好的子行业是中药Ⅲ,上涨幅度为9.9%。   中药国采规则相对温和,创新药有望加快上市。本周医药板块回调,以中药领涨为主,本周中药公司同仁堂、太极集团等先后公布年报,2022年业绩亮眼,未来增长动力可期。1)3月28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明确此次采购相关细则。采购涉及30个省份,品种多为非独家品种。规则延续此前友好规则,综合得分中价格竞争占六成权重,技术评价得分占四成,预计此次降幅合理。2)3月29日,第八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在海南进行现场投标和开标。本次集采涵盖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8个治疗大类40个大品种,251家药企参与竞标。从拟中选结果来看,39种药品采购成功,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中选价格方面,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幅度约为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资金167亿元。3)3月31日,CDE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审评工作规范(试行)》,自3月31日起实施,利好儿童专用创新药、罕见病用药创新研发。我们认为展望后市,结合一季报预期进行配置。全年来看,持续看好三条投资主线: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   本周弹性组合:新华医疗(600587)、祥生医疗(688358)、京新药业(002020)、海创药业(688302)、首药控股-U(688197)、盟科药业(688373)、佐力药业(300181)、寿仙谷(603896)、上海医药(601607)、柳药集团(603368)。   本周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爱尔眼科(300015)、迈瑞医疗(300760)、华厦眼科(301267)、太极集团(600129)、我武生物(300357)、智飞生物(300122)、通策医疗(600763)、华润三九(000999)、云南白药(000538)。   本周科创板组合:荣昌生物(688331)、泽璟制药-U(688266)、康希诺(688185)、海泰新光(688677)、诺维赞(688105)、联影医疗(688271)、澳华内镜(688212)、华大智造(688114)、爱博医疗(688050)、百济神州(688235)。   本周港股组合: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微创机器人-B(2252)、基石药业(2616)、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B(9926)、诺辉健康(6606)、瑞尔集团(6639)、锦欣生殖(1951)、药明生物(2269)、海吉亚医疗(6078)。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3-04-03
  •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创新中药业绩加速兑现,持续重点推荐方盛制药、康缘药业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创新中药业绩加速兑现,持续重点推荐方盛制药、康缘药业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周、年初至今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24%、1.86%,相对沪指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64%、-2.77%;本周中药、器械及化药等股价涨幅较大,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及商业等股价跌幅较大;本周涨幅居前太极集团(+23.57%)、中新药业(+18.55%)、成都先导(+17.78%),跌幅居前和佳医疗(-16.02%)康龙化成(-15.25%)、博腾股份(-10.63%)。涨跌表现特点:医药板块小市值个股相对于大市值个股跌幅更加明显;中药板块集采落地,子行业领涨;医疗服务等整体涨幅不大。   NK细胞免疫疗法再次成为市场研究焦点,尤其针对肿瘤高危人群效果更为显著。NK细胞为免疫系统先锋队,关注其细胞免疫疗法。NK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是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抵御病毒感染和肿瘤细胞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无需抗原致敏、或抗体参与,通过分泌杀伤介质、表达膜TNF家族分子、介导ADCC效应、分泌细胞因子等发挥杀伤作用。目前,NK细胞疗法在日本应用较为广泛,东京“濑田诊所”累及治疗患者超过2.3万人,并且保持"零医疗事故”。   中药板块再次领涨:其一政策对中药支持从政策口号过度到业绩提现阶段;其二中药标的股价还有空间;其三对中药认同机构投资人边际变多。   CDE拟将强生/GenmabCD3/GPRC5D双抗Talquetamab纳入突破性疗法;艾乐明(巴瑞替尼片)正式获得药监局批准,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的系统性治疗;第一三共宣布Enhertu在日本获批第4项适应症,用于二线治疗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据CDE官网显示,拟将强生/GenmabCD3/GPRC5D双抗Talquetamab纳入突破性疗法,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3种既往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CD38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成人患者(受理号:JXSL2101051);礼来制药宣布,艾乐明(巴瑞替尼片)正式获得药监局批准,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的系统性治疗。艾乐明是国内首个且唯一用于系统性治疗重度斑秃的创新靶向药物;第一三共宣布Enhertu在日本获批第4项适应症,用于二线治疗化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此前,Enhertu已在日本已获批3项适应症。   具体配置思路:1)创新药领域:百济神州、恒瑞医药、海思科、信达生物、康诺亚、泽璟制药-U等;2)中药领域:佐力药业、方盛制药、太极集团、康缘药业等;3)耗材领域:惠泰医疗、威高骨科、新产业等;4)低值耗材及消费医疗领域:康德莱、鱼跃医疗等;5)科研服务领域:金斯瑞生物、药康生物、皓元医药、诺禾致源等;6)眼科服务:华厦眼科、爱尔眼科、普瑞眼科等;7)其它医疗服务领域:三星医疗、海吉亚医疗、固生堂等;8)医美领域:爱美客、华东医药等;9)其它消费:三诺生物,建议关注我武生物等;10)血制品领域:博雅生物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3-04-03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沙特阿美高溢价入股荣盛石化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沙特阿美高溢价入股荣盛石化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截至2023年03月31日,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本周下跌0.21%,跑输沪深300指数0.8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行业中排名第15;中信基础化工行业3月以来下跌6.51%,跑输沪深300指数6.06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行业中排名第25。   具体到中信基础化工行业的三级子行业,从最近一周表现来看,涨跌幅前五的板块依次是碳纤维(6.09%)、涤纶(3.48%)、日用化学品(2.93%)、氟化工(2.76%)、氮肥(2.7%),涨跌幅排名后五位的板块依次是纯碱(-4.65%)、复合肥(-2.15%)、橡胶制品(-2.01%)、其他塑料制品(-1.96%)、钾肥(-1.95%)。   化工产品涨跌幅:重点监控的化工产品中,最近一周价格涨幅前五的产品是正丁醛(+12.41%)、醋酸(+11.45%)、烧碱(+10.71%)、异丙醇(+5.93%)、PTA(+4.48%),价格跌幅前五的产品是六氟磷酸锂(-24%)、磷酸铁锂(-15.32%)、BDO(-10.14%)、草铵膦(-10%)、三氯甲烷(-8.20%)。   基础化工行业周观点:3月27日,荣盛石化发布公告,引入沙特阿美作为战略投资者,拟以24.3元/股转让公司10%加一股股份给沙特阿美全资子公司AOC,转让价格较公司3月27日收盘价溢价88%。受此事件影响,公司近日股价表现强势。我们认为,炼化企业产品盈利处于周期低位,后续若经济复苏提速,炼化价差有望修复,可关注荣盛石化(002493)。同时,在美国对华半导体管制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可关注电子特气领先企业华特气体(688268)。今年国内经济修复仍是主线,继续看好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边际改善从而拉动相关化工品需求的投资机会。在“保交楼”政策支持下,竣工端的修复有望加快,建议关注聚氨酯、钛白粉等与房地产下游家居、以及竣工端相关性强的细分领域。聚氨酯板块关注万华化学(600309),钛白粉板块关注龙佰集团(002601)。氟化工方面,2022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激烈争夺战结束,后续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有望逐步改善,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巨化股份(600160)。轮胎板块,美国经销商库存有望逐步去化回归正常水平,叠加原材料成本边际下降,轮胎板块盈利修复可期,建议关注森麒麟(002984)。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不确定性对能源价格造成的波动风险;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导致经济衰退风险;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化工产品价差收窄风险;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化工产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化工产品新增产能过快释放导致供需格局恶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部分化工品出口不及预期风险;房地产、基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3-04-03
  • 核心产品持续放量增长,数字化赋能下新业务值得期待

    核心产品持续放量增长,数字化赋能下新业务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云南白药(000538)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4.88亿元(同比+0.31%);归母净利润30.01亿元(同比+7.00%);扣非归母净利润32.32亿元(同比-3.23%)。   点评   四季度表现亮眼,持续减少证券投资聚焦主业   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4收入为95.73亿元,同比+19.49%;归母净利润为6.96亿元,同比+96.4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27亿元,同比+29.05%。四季度恢复亮眼。   2022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6.32%,同比-0.83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3.68%,同比-0.20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1.42%,同比+0.7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3.21%,同比-0.6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94%,同比-0.23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2.09亿元,同比-38.56%,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支付的现金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2年继续清理证券投资,2022年底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24.16亿元,较年初减少48.82%。   核心产品市场领先,四大业务部稳健发展   药品事业部:主营业务收入59.83亿元,销售过亿产品10个。云南白药气雾剂收入贡献超过15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20%,云南白药胶囊、药膏、气雾剂、创可贴均排相关零售市场份额第一名。此外,感冒类独家产品“伤风停胶囊”和儿科类小儿宝泰康颗粒单品过亿,清热解毒类蒲地蓝消炎片,黄连上清片合计近3亿。   健康品事业部: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牙膏市场份额24.4%,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   中药资源事业部:实现对外营业收入约14亿元,整体外销增长超过30%,其中中药材收入较上年增长36%,特色药材“三七”市场一枝独秀,在数字三七产业平台2.0的支撑下,实现产业链路数据闭环应用。省医药公司:2022年收入231.86亿元,同比增长87%。在云南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市场持续保持区域性领先地位。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数字化建设深入助推新业务持续落地   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加,聚焦药品研发。2022年云南白药研发费用为3.37亿元,稳步增长。一方面以研发投入和科技力量推动中医药产品的创新,重点研发项目全三七片取得国家药监局中药1.1类证候类新药临床批件,筹备I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3年4月开始入组。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千金藤素片完成III临床试验研究,与安慰剂组相比,千金藤素片能有缩短新冠无症状首次感染者病程进展,且安全性良好;可用于新冠肺炎恢复期、风寒型感冒相关证候的“香藿喷雾剂”获得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批件》;从北大医院、北肿研究受让的相关专利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核药已启动核药INR101创新药项目,开发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创新核药。数字化建设持续深入,赋能各业务板块。云南白药2022年制订了《云南白药集团数字化发展2022-2026规划》和《云南白药集团数字化建设管理办法》。   药品事业部:IP活动项目联动线上线下,深耕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营销场景;   健康品事业部:Al智能美肤和口腔智能整体解决方案,牙膏工厂完成了工业4.0的智能制造和数字孪生;   中药资源事业部:数字三七产业平台深度连接用户与三七产业参与者,2022年升级至2.0,对集团供应的战略品种中药材三七、重楼成本已实现同比下降过亿元;   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持续构建覆盖全省的药品智能物流配送体系。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406.4/448.8/49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4%/10.4%/9.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6/46.2/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2%/13.8%/13.8%,对应估值为24X/21X/19X。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波动不及预期,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牙膏及大健康产品业绩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看好混改后成效逐步显现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看好混改后成效逐步显现

    个股研报
      达仁堂(600329)   业绩简评   3月31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收入82.5亿元(+19.4%),归母净利润8.61亿元(+12%),扣非归母净利润7.69亿元(+3.9%)。   2022Q4单季度实现收入26.9亿元(+72.7%),归母净利润1.33亿元(+23.4%),扣非归母净利润1.21亿元(+16.5%)。   经营分析   以速效救心丸为龙头打造产品矩阵,品牌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司坚持品牌引领,打造达仁堂主品牌,明确子品牌的细分定位,围绕老字号品牌建设守正创新,全面加强品牌建设。速效救心丸全年增长2.3亿元,纯销增长5亿元,销量合计5060万盒,同比增长15%,并通过核心品种速效救心丸全力开展“篮子工程”,带动其他产品迸发增长新活力;京万红20g规格新装上市,社会库存逐步合理化;金芪降糖片新开发医院上千家,同比增长20%;清肺消炎丸、清咽滴丸销售量分别同比增长59.9%、47.1%。此外,公司全年完成科技投入1.51亿元,持续开展新品研发、重点品种二次开发,挖掘品种临床使用价值,打造长期竞争优势。   混改重塑启新程,看好费用结构持续优化。2022年,公司管理费用率为4.58,同比下降0.8pct;销售费用率为23.9%,同比增长1.3pct,公司整合销售公司、营销公司、达仁堂销售团队、京万红销售团队,实现产销分离,目前各销售平台已完成产品线调整,组织架构建设工作,我们看好公司销售效率进一步提高,带动公司盈利能力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明星产品打开品牌优势,多产品全面发力,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4/12.6/14.3亿元,同比增长20%/21%/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成本上升风险,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集采降价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 万华化学基本面周度动态跟踪:万华下调4月纯MDI挂牌价,全球TDI产能未来缩减

    万华化学基本面周度动态跟踪:万华下调4月纯MDI挂牌价,全球TDI产能未来缩减

    化学原料
      自2023年4月份开始,万华化学中国地区聚合MDI挂牌价19800元/吨(同3月份相比没有变动);纯MDI挂牌价22000元/吨(比3月份价格下调2500元/吨)。   截至2023.03.31,聚合MDI/纯MDI/TDI/硬泡聚醚/软泡聚醚价格分别为15500/18300/17450/9600/9950元/吨,周环比分别为-1.90/-2.66/-1.41/-6.80/-3.40%。聚合MDI/纯MDI/TDI/硬泡聚醚价差周环比分别为-3.99/-5.60/+9.42/-1.39%。   目前MDI供应商装置检修结束开始恢复,库存逐步累积,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下游需求有待跟进,价格短期震荡。未来地产竣工端及出行链的逐步修复叠加下半年需求改善预期,我们预计未来MDI价格中枢将有所上移。万华化学40万吨MDI装置于2022年底投产,MDI及TDI价格、价差的修复将改善公司主营业务业绩。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装置不可抗力的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3-04-03
  • 2022年年报点评报告:核心单品快速成长,战略推动品牌发展

    2022年年报点评报告:核心单品快速成长,战略推动品牌发展

    个股研报
      达仁堂(600329)   报告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2.49亿元/8.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2%/12.05%,EPS为1.12元。   “三核九翼”战略规划推动核心产品发展   2022年公司落实“三核九翼”战略,聚焦发展中成药,带动其他板块业务协同成长,公司整体稳步成长。分行业来看,公司医药制造/医药流通/中医药特色医院/内部抵消营业收入分别为52.29/60.80/0.04/-30.82亿元,同比增长22.09%/2.13%/13012.38%/无。费用端,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为23.87%/4.58%/1.86%/-0.48%,同比+1.34pct/-0.82pct/-0.48pct/+0.18pct,公司各项费用保持稳定。   核心品种快速增长,速效救心丸全年增长2.3亿元    速效救心丸全年增长2.3亿元,纯销增长5亿元。产品已纳入国家基药目录与医保目录,其快速成长还来源于:1)入选官方指南及专家共识,增强市场认同。产品入选《糖尿病心肌病病症结合诊疗指南》及《硝酸酯类药物低反应性或耐药人群的急诊识别与处理中西医专家共识》,作为推荐用药帮助患者治疗;2)精准营销,销售渠道多面增效。医疗端增强学术推广及招商,零售端优化180粒规格连锁合作质量,强化渠道管理,做好精准营销。公司继续做好速效救心丸二次开发工作,推动产品长期发展。   “1+5”战略关注中长期发展,“篮子工程”推动产品共同发展   公司通过“1+5”战略布局,强化“达仁堂”品牌竞争力的同时,在中医药相关的五个产业方向做好绿色中药、精品饮片、精品国药连锁、中医诊疗品牌连锁以及大健康产业,实现中长期发展。公司推动的“篮子工程”激发其他产品发展新活力。2022年公司清宫寿桃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8.7%,金芪降糖片同比增幅达到20%,激活的13个睡眠品种销量同比增加1018%,公司更多产品有望获得增长动力,迸发新业务增长点。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预计2023-202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4.60、108.89和126.0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0、13.42和16.5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41、1.74和2.15元/股,对应PE分别为28.63、23.28和18.8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核心产品销售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03
  • 血管介入业务持续推进,电生理集采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血管介入业务持续推进,电生理集采有望加速进口替代

    个股研报
      惠泰医疗(688617)   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电生理及血管介入领域的开拓者   惠泰医疗2002年6月成立于深圳市,是一家专注于电生理和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形成以完整冠脉通路和电生理医疗器械为主导,外周血管和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业务布局。根据公司业绩快报,预计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46.82%;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71.89%。   电生理行业进入发展期,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研究报告,以销售收入计算,2019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前三名均为外资厂商,公司在国产厂商中排名第一,整体市场排名第四,市场占比约为3.6%。公司电生理产品包括电生理电极导管、可控射频消融电极导管、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和其他电生理产品。2022年10月,福建省级联盟电生理集采文件发布,国产品牌迎来机遇,公司电生理业务预计将加速发展。   进口替代不断深化,血管介入市场持续扩容   公司冠脉通路产品已建立了成熟完备的血管介入器械产业化平台,2019年正式推出外周血管介入产品,并通过参股湖南瑞康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神经介入领域的积极布局。2022年上半年,公司冠脉及外周产品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50.87%和61.42%。远端栓塞保护系统、造影球囊、经颈静脉肝内穿刺器械、外周球囊扩张导管均已获得国内注册证。冠脉产品的升级项目,血管内异物抓捕器、导丝(冠脉升级)等现已在注册审核阶段,双腔微导管等产品已完成注册申报。   研发能力强大,产能持续提升   公司已建立了以自身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深圳、湖南及上海三地设立研发中心,分别进行电生理耗材、冠脉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耗材以及电生理设备的研究与开发。2022年上半年,公司各生产基地持续开展精益生产,各主要成品产线效率提升20%,半成品生产工序效率提升25%。   盈利预测与估值:随着公司在电生理、血管介入领域业务持续发展,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17/16.87/22.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7/4.48/5.99亿元,考虑到公司电生理业务有较大发展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扩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及注册风险、科研及管理人才流失的风险、原材料及配件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监管相关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04-03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核心业务稳健增长,新业务服务能力持续加强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核心业务稳健增长,新业务服务能力持续加强

    个股研报
      康龙化成(300759)   收入端稳健增长,利润端受新业务投入影响短暂承压   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02.66亿元,同比增长37.92%;经调整Non-IFRS利润18.34亿元,同比增长25.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21亿元,同比增长6.01%。公司核心业务稳健增长,利润端受新业务处于投入期影响,增速较慢。2022年公司引入约800家新客户,在手订单同比增长约30%,为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定增长奠定基础;同时,随着临床CRO与生物大分子、CGT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成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鉴于新业务仍处于投入期,我们下调2023-2024年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的归母净利润为20.01/26.57/34.92亿元(原预计23.85/30.53亿元),EPS为1.68/2.23/2.9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4.0/25.6/19.5倍。考虑新业务有望逐步减亏,公司营业利润有望陆续兑现,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核心业务稳健增长,实验室业务联动CMC业务快速发展   2022年公司实验室与CMC业务分别实现营收62.45/24.07亿元,同比增长36.77%/37.83%,业绩增长稳健。实验室服务为公司的核心业务,随着实验室化学和生物科学协同效应的加强,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进而推动实验室服务快速增长。同时,实验室服务持续向CMC导流,有望推动小分子CDMO业务加速增长,CMC服务迈入发展快车道,为公司业绩贡献较大增量。   临床CRO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物大分子服务能力有望加强   2022年公司临床CRO实现营收13.94亿元,同比增长45.72%;员工数量达3602人,正在进行的项目数超过1100个,临床CRO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司在大分子和CGT两块新业务领域已初步搭建起具有优势的一体化技术平台,2022年合计实现营收1.95亿元,同比增长29.26%。同时,为进一步加快新业务领域研发服务能力的建设,全资子公司康龙生物拟进行9.5亿元的股权融资,推动新兴业务快速发展,进一步打开中长期的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订单交付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