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化工行业2023年9月投资策略:看好钾肥、天然气顺价、制冷剂、电子气体、轮胎的投资方向

    化工行业2023年9月投资策略:看好钾肥、天然气顺价、制冷剂、电子气体、轮胎的投资方向

    化学原料
      化工行业 9 月投资观点:   上半年化工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行,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的 53 个化工品中,月均价处于近一年低位的占比 64%, 月均价处于近五年 15%以下分位数的占比 28%, 而 6 月月均价上涨产品仅 2 个, 下跌品种 50 个, 跌幅超过10%的共 9 个, 亏损的化工品占比超过 60%。 2023 年 7 月, 石油和化工行业景气指数在成本端支撑、 需求持续复苏、 政策面利好三重因素驱动下实现了同比、 环比的正增; 同时在成本利润率和生产热度均有提升的情况下, 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 说明行业补库存的意愿正在上升。 考虑到汇率、 PPI 等宏观经济数据有望改善, 以及近期国际原油价格、 煤炭价格上行的成本推动, 我们认为下半年化工行业整体景气度有望回暖。   9 月, 我们重点推荐钾肥、 天然气顺价、 制冷剂、 电子气体、 轮胎等投资方向。 俄罗斯宣布退出“ 黑海粮食协议” , Nutrien 缩减 Cory 钾肥矿的产量, 印度即将签订年内第二次钾肥大合同, 同时海外化肥库存得到有效缓解, 叠加近期海外粮食价格上行, 农化产品价格有望上行, 建议关注相关化工品及标的:【 亚钾国际】 (钾肥)、 【 云天化】 (磷肥)、 【 华鲁恒升】 (尿素)等。 近期沙特持续自愿额外减产, 加之库存依旧维持低位, 同时美国将在今年补充战略石油储备也支撑国际油价, 因此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上涨, 价格超过 80 美元/桶, 我们看好下半年国际油价的上行空间, 近期国内终端民用天然气价格开始密集调整, 天然气价格上下游联动开启, 重点推荐【 中国石油】 和【 中国石化】 。 配额管理将在立法层面落地、 行业竞争格局趋向集中, 而下游需求恢复平稳增长, 我们看好三代含氟制冷剂有望迎来景气复苏, 同时含氟聚合物、 氟化液国产化进程提速, 重点推荐【 巨化股份】 、 【 三美股份】 、 【 永和股份】等。 下游半导体需求提升叠加国产化替代进程, 为国内电子气体企业带来发展契机, 重点推荐【 金宏气体】 等。 需求拉动功能健康甜味剂产能大幅提升, 阿洛酮糖进程有望加速, 【 百龙创园】 国内龙头地位显著。国际海运费持续下行, 同时国内汽车产销量持续走高, 海外轮胎需求回暖, 未来中国轮胎的比较竞争力优势将持续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重点推荐【 森麒麟】 。   本月投资组合:   【 亚钾国际】 国内稀有钾肥生产企业, 产能持续扩张凸显规模优势;   【 中国石油】 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和销售商, 油价上涨助推业绩提升;   【 金宏气体】 加速布局电子特气, 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气体供应商;   【 巨化股份】 氟化工龙头企业, 看好制冷剂景气度和氟化液市场前景;   【 百龙创园】 健康功能糖加速渗透, 规模扩张助力成长;   【 华鲁恒升】 新能源+新材料双轮驱动, 煤化工龙头加快发展步伐。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 产品价格波动; 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7页
    2023-09-01
  • 亿帆医药2023年半年报点评:国内制剂业务显著增长,差异化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

    亿帆医药2023年半年报点评:国内制剂业务显著增长,差异化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投资摘要   事件   2023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9.87%,其中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20.92%;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32.32%。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16.46%;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11.69%。   公司境内药品制剂业务实现较高增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3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32%,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下降10.60%,主要由于报告期维生素B5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使得毛利减少、政府补助减少及研发费用增加、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等。剔除资产减值与信用减值损失影响因素,公司2023年上半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20.30%。2023上半年,公司医药自有产品(含进口)实现营业收入10.31亿元,同比增长20.92%,其中国内医药自有(含进口)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25.36%,近4年上半年持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分业务板块,其中中药自有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80%,化药自有(含进口总代)产品收入同比增长39.44%。海外市场方面,公司2023年上半年医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其中核心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7.90%,新兴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967.15万元,同比增长163.49%。公司境内业务突出自有产品为主,集中医学推广和渠道等优势资源,实现了自有产品销售业绩的增长;若剔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等因素影响后,公司境内药品制剂业务实现较高增长。进一步加快海外市场拓展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海外市场实现深度拓展。   步入研发收获期,产品线不断丰富。2023年5月,公司自主研发大分子生物创新药亿立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美国FDA就亿立舒上市申请对北京亿一原液生产现场进行的许可前检查顺利完成,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现场检查资料回复。截至2023年8月29日,巴西ANVISA原液生产现场进行的许可前检查已顺利完成,欧洲EMA正在进行原液生产现场的许可前检查。公司已与30多个国家及地区就亿立舒签订商业化合作协议。其他创新研发项目方面,在研项目F-652有序推进,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完成了在中国的II期(剂量探索性研究)临床试验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F-652治疗重度酒精性肝炎适应症的II期临床试验取得CDE的批件,FDA也已完成对临床方案的审核,其中美两地临床试验启动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2023年上半年,公司药品研发迎来收获期,获得了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替罗非班注射用浓溶液和氯法拉滨注射液等9个产品注册证书,其中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和氯法拉滨注射液为首仿产品;此外,公司提交了尼莫地平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美索巴莫注射液、氢溴酸依他佐辛注射液和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等9个制剂产品注册申报。公司首个大分子创新药获批上市,研发逐步进入收获期,国内药品产品线持续丰富。   投资建议   公司医药自有品种增速亮眼,研发管线逐步兑现,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围绕“小、尖、特”及“可快速实现销售”进行差异化布局;海外市场不断开拓,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12/49.12/54.73亿元,同比增长15.00%/11.34%/11.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04/5.53/6.43亿元,EPS分别为0.33/0.45/0.52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分别为38.92/28.44/24.4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包括但不限于: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国际化经营风险,商誉减值风险,交易事项存在不确定性等。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3-09-01
  • 23H1常规业务稳定增长,IVD平台型企业行稳致远

    23H1常规业务稳定增长,IVD平台型企业行稳致远

    个股研报
      安图生物(60365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实现营收21.1亿元(+1.8%),归母净利润5.5亿元(+2.3%),扣非归母净利润5.3亿元(+4.3%),经营现金流净额5.4亿元(-5.8%)。23H1表观增速受新冠高基数影响有所放缓,常规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23H1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有所提升。盈利能力看,2023H1毛利率63.6%,其中高毛利免疫诊断试剂营收占比提高,低毛利新冠相关业务营收占比下降。四费率36.3%,其中财务费用下降明显,主要系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影响所致。   剔除新冠影响后,23H1营收同比增长约23%。分季度看,2022Q1/Q2/Q3/Q4/23Q1/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10.3/10.4/12.1/11.6/10.4/10.7亿元(+26.2%/+20.7%/+19%/+8.4%/0.5%/3.1%),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2.9/3.7/2.7/2.4/3亿元(+40.1%/+21.6%/+20.2%/+4.5%/0.8%/3.6%)。整体来看,23H1同比增长2.3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系新冠检测类产品需求降低,且受需求影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3H1剔除新冠检测类相关收入影响后,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约23%,主要系公司自产品收入增加。整体来看,公司常规业务依旧稳定增长。   持续研发拓展新领域,IVD平台型企业行稳致远。2023H1研发费用3.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14.8%,持续维持高水平。截至23H1,公司AutoLasX-1系列流水线累计装机量19套,AutoLasA-1系列流水线累计装机量114套,用户已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今年4月,公司AutoLasX-1系列流水线斩获2023年度德国iF设计奖,设计理念及便利性使用功能突出。此外,在NGS产品线业务的布局上,公司建立了郑州、上海双研发中心,以“基因测序+大数据”技术融合为抓手,全面推进了基因测序国产化。23H1公司实现了测序系统的研制完成测序原理机系统测试工作,并且取得了测序试剂盒的医疗器械注册备案证和生产许可证。此外,“以郑州为中心,北京-上海-苏州-北美为分支”的研发体系顺利进军IVD领域前沿技术和产品开发,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全面推动IVD领域的前沿研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2.4、16.3、18.9亿元,对应增速6.1%、31.9%、16%,对应PE为21、16、14倍,估值性价比较高。考虑到公司在技术、产品、渠道、品牌四方面的竞争优势,未来成长性突出,给予2024年20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55.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放量或不及预期、研发进展或不及预期。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9-01
  • Q2业绩改善明显,期待创新产品快速放量

    Q2业绩改善明显,期待创新产品快速放量

    个股研报
      亿帆医药(002019)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9.44亿元,同比增长9.84%;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32.3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10.60%。   Q2业绩改善明显,泛酸钙价格压力下仍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单Q2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6亿元,同比增长16.46%,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增长11.69%,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19.90%。根据Wind数据,公司主要原料药品种泛酸钙价格仍处于较低位置,2023.8.30价格为80元/kg,相比去年同期价格下降超过50%。根据健康网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泛酸钙及其衍生物出口量约为9638吨,同比增长69%,出口额同比增长12%,均价同比下降33%。公司在上半年泛酸钙价格承压较大的情况下仍实现Q2收入利润双增长,主要是由于1)泛酸钙系列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上半年原料药端实现收入4.16亿元,同比略有提升;2)营收结构优化,剔除资产减值和信用减值后,国内制剂业务实现较高增长。   创新研发不断突破,F-627放量值得期待。今年5月亿一生物自研产品三代长效G-CSF亿立舒国内获批上市,用于预防及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此前,正大天晴以3000万元首付款+最高可达1.8亿元里程碑款+分级净销售额提成获得亿立舒在中国境内的所有知识产权和独家商业化权益。目前,全球G-CSF市场规模在60亿美元左右,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长效G-CSF药物2025年国内销售额预计达到102.70亿元,2030年预计达到135.37亿元,CAGR约4%,G-CSF市场有望持续扩容。另外,FDA就亿立舒上市申请对北京亿一原液生产现场进行的许可前检查顺利完成,亿立舒境外上市有望加速推动。亿一生物自研产品F-652上半年完成了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中国的II期临床,目前正处于数据统计与分析中,重度酒精性肝炎(AH)适应症II期临床试验取得了CDE的批件,FDA也完成了对临床方案的审核,亿一生物正在对F-652的4个适应症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制剂业务快速发展,驱动公司业绩逐步恢复。上半年,国内制剂实现营业收入11.79亿元,同比增长15.28%,其中国内医药自有(含进口)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同比增长25.36%。新获批产品硫酸长春新碱注射液、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等陆续实现挂网发货,叠加新获得原研产品希罗达将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国内药品销售业绩。公司海外制剂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1.96%,8个产品销售过千万元,合计实现收入2.12亿元,主要产品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生长激素(SciTropin)和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合计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占比72.44%,同比增长4.42%。   投资建议:公司海内外制剂业务快速发展,自研产品商业化开启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3/6.98/9.73亿元,同比增长63.60%/123.01%/39.45%,EPS分别为0.26/0.57/0.7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51/23/17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降价超预期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1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多肽药物及产业链——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研究:多肽药物及产业链——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医药商业
      投资观点:多肽药物及产业链——推陈出新,未来可期   多肽药物推陈出新,长期看好多肽药物蓝海市场,建议关注多肽药物及产业链系列公司:   从1922年胰岛素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多肽药物已历经100年的发展,截至2023年1月,全球上市多肽药物近180种,2023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销售额有望超200亿美金,礼来Tirzepatide销售额有望超40亿美金。随着多肽结构修饰与化学改造方法迭代,叠加新靶点开发、新适应症拓展以及剂型优化,为多肽药物的市场空间带来新增量。   随着多肽药物氨基酸序列延长、非天然氨基酸改造以及侧链修饰等,多肽药物分子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多肽大规模制备面临工艺研发能力不足、商业化产能限制、放大工艺复杂等难题,药企对多肽CDMO服务以及多肽原料药供应的需求有望逐步提升,我们认为具备多肽商业化生产经验以及领先技术能力的外包公司与原料药公司将明显受益。   多肽合成方法可分为生物合成法及化学合成法,固相合成方法基于工艺开发高效、操作方便、收率高等优势,逐步成为主流的多肽合成方法。在固相合成过程中,固相载体的选择、多肽合成试剂的质量稳定性、以及分离纯化方法的选择等环节,均对多肽药物的收率、纯度产生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相关领域拥有商业化项目经验以及稳定供应能力的供应商有望受到市场青睐。   我们基于产业链环节以及标的稀缺性,建议关注相关个股:   药品:信达生物,通化东宝,华东医药,丽珠集团,甘礼药业,联邦制药,博瑞医药,翰宇药业   试剂及耗材:昊帆生物,蓝晓科技,纳微科技,金凯生科,华兰股份,美好医疗   CXO及原料药:药明康德,凯莱英,诺泰生物,湃肽生物,圣诺生物,普利制药   风险提示:多肽药物研发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订单数量及增长不及预期,市场震荡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9页
    2023-09-01
  • 泽璟制药半年报点评:多纳非尼商业化稳步推进 产品矩阵进一步优化

    泽璟制药半年报点评:多纳非尼商业化稳步推进 产品矩阵进一步优化

    个股研报
      泽璟制药(688266)   事件:   2023年8月25日,泽璟制药近日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2亿元,同比增加108.66%;归母净利润-1.14亿元,亏损同比减少1.33亿元。   多纳非尼片商业化推广稳步推进,全年销量可期   多纳非尼是中国制药企业研发上市的第一个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小分子靶向创新药物。2021年6月获得NMP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2022年8月获得批准用于进展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应症。报告期内,多纳非尼营业收入约2.17亿元,同比增长106%。同时,公司继续积极推进多纳非尼片进入医保双通道的工作,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进入医院833家、双通道药房744家,多纳非尼在全国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为后续销售持续放量奠定基础。   杰克替尼与重组人凝血酶均在上市审评中,有望年内上市   杰克替尼是中国第一个提交NDA的国产JAK抑制剂类新药,适应症布局包括骨髓纤维化、重症斑秃、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杰克替尼片的研发成果有利于公司进入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领域这一关键市场点。重组人凝血酶是中国唯一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且BLA已进入综合审评阶段的外用重组止血产品。该产品具有高效止血作用和安全性好等特点,具备广泛应用于外科止血的重要潜力。目前杰克替尼治疗中高危骨髓纤维化和重组人凝血酶均在上市申请的技术审评进程中;公司正积极与药监部门开展沟通,争取早日完成注册审评审批流程。同时,公司亦在积极布局这两个产品的商业化工作,力争在获批后使产品能够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   持续推进新药临床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推进多个产品的临床研究,包括杰克替尼多个自身免疫性疾病适应症、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盐酸杰克替尼乳膏、ZG005粉针剂、注射用ZGGS18、注射用ZGGS15、注射用ZG006、ZG19018片、ZG2001片和注射用ZG0895等不同阶段临床试验,增强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管线布局不断优化,靶向联合免疫战略规划初现端倪   报告期内,公司有多个新产品(ZG006,ZGGS15,ZG0895,ZG2001,ZGGS18)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中美药监部门批准,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均具有领先性和竞争力。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公司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管线逐步扩展,管线布局不断优化,将为实现公司“小分子靶向新药-肿瘤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战略夯实基础,从而发挥公司小分子靶向新药和新一代抗体产品管线的双重优势,保证公司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持续竞争力和领先地位,也将为公司未来在国内外多维战略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至2025年营业收入为7.6亿、16.3亿、23亿元人民币,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0.67亿、3.76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管线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其他竞品突破性创新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风险。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1
  • 减值影响减弱,23H1净利YOY+89%

    减值影响减弱,23H1净利YOY+89%

    个股研报
      云南白药(000538)   公司业绩:公司2023H1实现营收203.1亿元,YOY+12.7%,录得归母净利润28.3亿元,YOY+88.5%,扣非后归母净利27.4亿元,YOY+65.4%,公司业绩处于业绩预告范围的中位,符合预期。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收98.0亿元,YOY+14.1%,录得归母净利润13.1亿元,YOY+123.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3亿元,YOY+299%。   减值损失同比下降,推升营业利润率:公司上半年及Q2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是资产减值损失及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所致,推动公司23H1营业利润率同比提升7.1个百分点至16.3%。具体来看,23H1公司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合计为为0.56亿元,而22H1两项合计为12.6亿元。   云南白药产品销售恢复,其他业务稳健增长:(1)23H1药品事业部继续强化聚焦,实现营收38.5亿元,YOY+14.6%,白药气雾剂贡献营收超9亿元,YOY+18.2%,其他白药核心系列产品保持稳健增长,此外,多个品牌中药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蒲地蓝估计受益于新冠治疗,营收过1亿,同比增长80%,祛暑湿的藿香正气水营收同比大增260%;(2)23H1健康事业部实现营收32.5亿元,YOY+0.8%,白药牙膏销售稳健,市占率25%,依旧保持第一,养元青防脱洗护产品营收同比大增90%;(3)中药资源事业部23H1实现对外营收8.8亿元,YOY+21%,其中战略品种三七中药材对外营收同比增长30%;(4)医药商业部分,23H1省医药实现营收123.6亿元,YOY+13.6%,保持稳健增长趋势。   毛利率持平,费用率下降:公司Q2单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7.7%,同比持平;Q2期间费用率为11.8%,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至10.8%,销售费用规模未增,但推动营收规模扩大,我们认为主要是营销效率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展望未来,疫情管控放宽后公司各业务均有恢复,白药核心系列产品在强化聚焦业务后持续增长,并且公司全面推动新兴业务单元布局深化,预计后续在口腔智护、精准医美及智云健康三个单元业务将会有所突破,为公司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净利润45.4亿元、48.5亿元、53.9亿元,YOY+51.1%、+7.0%、+11.0%,EPS分别2.5元、2.7元、3.0元,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倍、20倍、18倍,主业稳健增长,给与“买进”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新品销售不及预期;白药牙膏增速回落;药品销售不及预期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3-09-01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批签发延后致业绩下滑,看好下半年流感疫苗销售放量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批签发延后致业绩下滑,看好下半年流感疫苗销售放量

    个股研报
      华兰疫苗(301207)   事件   华兰疫苗股份发布2023年半年报业绩公告: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下降85.89%;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63.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下降78.23%;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89亿元,同比增长823.57%。   投资要点   流感疫苗批签发延后致销量和营收大幅下降,看好下半年流感疫苗销售放量   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同比下降85.89%;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63.71%,主要原因系2023年北半球流感流行毒株变化等因素影响,包括公司在内的国内流感疫苗企业产品批签发较上年度均延后一月以上,对公司2023年二季度经营业绩造成了较大影响。2023H1,公司四价流感疫苗取得3个批签发次,相较于去年同期64个批次,下降95%。公司流感疫苗产能充沛,且多年来位居国内首位。根据中检院的公示数据,2023年开年到至今,公司流感疫苗共取得批签发72个批次,批签发批次继续保持国内首位。随着秋冬季节流感疫苗在全国各地的集中接种,看好下半年公司流感疫苗销售放量,公司业绩有望得到快速恢复和增长。   新产品陆续上市贡献新增量,在研管线渐次丰富   公司依托自身核心技术平台,架设多元的研发管线。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吸附破伤风疫苗于2023年均取得《药品注册证书》,正在开展生产及销售工作;冻干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预计2023年申报生产;吸附无细胞百(三组分)白破联合疫苗预计2023年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此外,公司正在积极开展流感病毒mRNA疫苗等多款mRNA疫苗的研发。随着新产品不断上市,将持续为公司业绩贡献新增量。   盈利预测   推荐逻辑:(1)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处于低位,2021-2022年流感流行季接种率不足3%。随着流感预防意识增强,相关政策的推动和支持,流感疫苗接种率将持续提升,国内流感疫苗空间广阔;此外,流感病毒属于高度变异品种,人群每年需要接种新疫苗,看好流感疫苗赛道的可持续性发展;(2)公司流感疫苗在国内的市占率持续第一,先发优势明显,且有望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保障公司营收增长;(3)随着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的获批上市,打破公司长期单一品种困扰的局面,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逐渐增多。   我们预测公司2023E-2025E年收入分别为26.85、34.53、43.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42、12.28、15.85亿元,EPS分别为1.57、2.05、2.64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6、14.3、1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风险、疫苗批签发不及预期风险、疫苗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发不及预期等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09-01
  • 经营业绩增长稳健,门店扩张速度较快

    经营业绩增长稳健,门店扩张速度较快

    个股研报
      益丰药房(603939)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   2023H1经营业绩增长稳健,非药品收入增速有所放缓。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07亿元,同比+22.36%;实现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22.33%。单看2023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1亿元,同比+18.23%,环比+3.31%;实现归母净利润3.69亿元,同比+21.20%,环比+9.57%。分业务看,2023H1,公司零售业务实现营收95.99亿元,同比+20.48%;批发业务实现收入8.25亿元,同比+55.32%。分产品看,中西成药、中药、非药品分别实现营收80.63、10.15、13.47亿元,同比变动+24.13%、+35.64%、+7.29%,非药品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主要受新冠疫情防护用品需求减少等影响。整体来看,公司2023H1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直营门店的内生式增长、并购门店的外延式增长、加盟业务扩张及管理效益的提升。   门店扩张速度较快,日均坪效有所下降。从门店总数来看,截止2023年6月底,公司门店数量为11580家,同比+25.87%。其中直营门店9089家,同比+18.28%;加盟门店2491家,同比+64.31%,加盟门店占比达21.51%。从新增门店数来看,2023H1,公司新增门店1423家,较上年同期-4.69%。通过自建、并购、加盟方式新增的门店数分别为692、202、529家,较上年同期+26.74%、-44.35%、-9.42%,并购、加盟步伐较上年同期有所放缓。从门店坪效来看,2023H1,公司直营门店的整体日均坪效为55.21元/平方米,同比减少1.35元/平方米。其中,旗舰店、区域中心店、中型社区店、小型社区店的日均坪效分别为132.04、64.55、56.40、54.70元/平方米,同比变动-7.59、+4.68、+0.40、-1.57元/平方米。   业务及产品结构变化导致整体毛利率有所降低,规模效应叠加运营效应提升推动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023H1,受低毛利率的批发业务收入占比提高以及疫后产品结构变动等影响,公司整体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88pcts至39.99%。其中,零售业务、批发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0.88%、10.18%,同比变动-0.32pct、-0.97pcts;中西成药、中药、非药品的毛利率分别为35.07%、48.59%、51.07%,同比变动-0.12pcts、+0.58pcts、-4.49pcts。期间费用率方面,2023H1,受益于规模效应以及运营效率提升等,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43pcts至30.46%。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5.70%、4.39%、0.37%,同比变动-0.34pcts、+0.16pcts、-0.25pcts,管理费用率有所提升主要因为咨询费、股份支付费用增加。综合影响下,公司净利率同比提升0.14pcts至7.46%。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3-2025年,预计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47/16.75/20.70亿元,EPS分别为1.33/1.66/2.05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7.53/22.15/17.91倍,结合公司业绩增速、业绩确定性、公司历史估值、可比公司估值等,给予公司2024年30-33倍PE,对应的目标价格为49.80-54.78元/股,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门店扩张速度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医药电商冲击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9-01
  • 二季度利润端增速亮眼,四大业务部持续领跑

    二季度利润端增速亮眼,四大业务部持续领跑

    个股研报
      云南白药(000538)   事件   2023年8月28日,公司发布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3.09亿元,同比+12.73%;归母净利润28.28亿元,同比+88.47%;扣非归母净利润27.37亿元,同比+65.43%。   点评   半年度业绩增长稳健,二季度利润端增速超预期   半年度业绩稳健增长。2023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3.09亿元,同比+12.73%;归母净利润28.28亿元,同比+88.47%;扣非归母净利润27.37亿元,同比+65.43%。   二季度利润端增速超预期。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2营业收入为97.97亿元,同比+14.08%;归母净利润为13.10亿元,同比+123.5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34亿元,同比+298.52%。   费用率基本保持不变。2023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7.55%,同比-1.45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为12.30%,同比-0.0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11.12%,同比-0.0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1.70%,同比-0.3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52%,同比+0.3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71%,同比无变动。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2.52亿元,同比+91.18%,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21.98亿元,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同期增加7.23亿元。   核心产品稳健增长,四大业务部持续领跑   药品事业部:主营业务收入38.52亿元,同比增长14.63%,白药核心系列产品保持稳健增长。云南白药气雾剂贡献营业收入超9亿元,同比增长18.20%;感冒类产品蒲地兰消炎片单品营业收入过亿,同比增长80%,伤风停胶囊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祛暑祛湿类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同比大幅增长超260%,跻身公司上半年产品销售排名前十;同时,植物补益类产品气血康口服液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收入同比增长近18%。   健康品事业部:主营业务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长0.81%。牙膏市场份额25%,继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防脱洗护市场养元青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达90%。   中药资源事业部:实现对外营业收入8.79亿元,同比增长约21%,其中重点战略品种三七中药材对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   省医药公司:省医药主营业务收入123.64亿元,同比增长13.60%,在云南省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市场份额持续领跑。   奠基核药研发新布局,(BU)布局打造全新业绩增长点   2023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9%。全资子公司云核医药(天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将在天津建设6000平米的核药研发中心,其中规划2000平米放射性工作场所,通过搭建专有的研发平台,建立系统的研发体系,有效提高核药的研发效率,为公司创新药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深层次合作,以北京大学—云南白药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为重要桥梁,探索校企合作研发创新模式平台。与上海医药在多领域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公司陆续引入多领域高层次人才,聘请了8位资深研究员,引进2名新体制科研人员,同时入驻了一批中青年专家团队,向“内部培养+外部引进”双通道人才模式转变。   全面推动新兴业务单元(BU)布局深化。公司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探索基于大数据服务后台的精准定制化的“综合解决方案”全新商业模式,为公司打造全新业绩增长点。   口腔智护业务单元(BU)聚焦专业护理赛道,前端以“齿说”(ToothTalk)口腔科学专研品牌实现口腔养护产品全覆盖,包括智能电动牙刷、冲牙器、个性化刷头、漱口水、凝胶、口喷等。后台以齿说品牌通过口腔咨询服务平台“i看呀”小程序连接C端用户,精准进行私域运营。   精准医美业务单元(BU)立足医美线下旗舰店,拓展医美全产业链布局。   智云健康业务单元(BU)致力于打造功能食品及科学营养产品的商业化运营平台,在“白药生活+”自营门店等传统渠道布局的基础上重点聚焦电商运营,目前线上店铺23家。   智慧科技业务单元(BU)正式启动运作,致力于为云南白药打造全球数字化平台。   投资建议   结合公司最新公告,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有望实现408.8亿元、452.8亿元、497.3亿元(前值分别为406.4亿元、448.8亿元、49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10.8%/9.8%,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45.0亿元、49.8亿元、55.1亿元(前值分别为40.6亿元、46.2亿元、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0%/10.6%/10.7%。2023~2025年对应的EPS分别约2.51元、2.77元和3.07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22倍、20倍和18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不确定性,新药研发回报不及预期,新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9-0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