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9838)

  • 药明生物(02269):列入“未经核实名单”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

    药明生物(02269):列入“未经核实名单”对公司业务影响有限

  • 国内医美巨头成长进行时

    国内医美巨头成长进行时

    东方证券
    28页
    2022-02-10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CXO受“UVL”清单影响较小,行业景气度依旧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CXO受“UVL”清单影响较小,行业景气度依旧

  • 深度报告:国内水痘疫苗龙头,带状疱疹疫苗有望率先上市

    深度报告:国内水痘疫苗龙头,带状疱疹疫苗有望率先上市

    个股研报
      百克生物(688276)   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由于公众对疫苗接种的作用认识不足等因素,国内人均疫苗支出长期以来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防护和免疫接种的意识显著提升。此外,随着中国医疗改革持续,监管部门对创新疫苗的审批有加速趋势。预期未来将出现更多创新疫苗,从而进一步促进疫苗接种率的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市场容量有望进一步扩大。   公司主要产品水痘疫苗所在的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水痘疫苗是公司的现阶段营收主要贡献者,2020年营业收入占比接近80%。①与发达国家比,国内水痘疫苗接种率相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两针法”逐步普及,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公司冻干鼻喷流感疫苗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狂犬疫苗有望在2022年恢复生产。公司是国内唯一流感减毒活疫苗生产厂家,公司冻干鼻喷流感疫苗相较于其他已上市流感疫苗,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①接种者依从性更高,有利于提高疫苗接种率;②可诱导黏膜免疫;③生产效率高,有利于应对流感大规模流行。此外,公司预计2021年年底完成对狂犬疫苗生产线设备设施改造及工艺技术提升,完成升级改造后,狂犬疫苗将会给公司2022年业绩贡献增量。   公司在大品种带状疱疹疫苗研发进度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两款带状疱疹疫苗上市,中国地区仅有葛兰素史克生产的Shingrix已上市销售。2020年,GSK的新型重组带状疱疹病毒疫苗在全球实现销售收入25.7亿美元,为2020年的全球销量第五大疫苗,是全球重磅的疫苗产品。从国内企业研发进度来看,百克生物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进展最快。公司的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在2023年率先获批上市,给公司带来业绩增量。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年、2022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6元和1.31元,对应估值分别为71倍和41倍。公司系国内一流的疫苗企业,目前核心产品为水痘疫苗、冻干鼻喷流感疫苗和狂犬疫苗。随着公司狂犬疫苗复产,以及带状疱疹疫苗有望在2023年率先获批上市,公司有望进入下一个成长周期。首次覆盖,给予对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长期技术迭代风险、在研项目临床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2-02-10
  • 医药健康行业政策大梳理(2021):拨云见日

    医药健康行业政策大梳理(2021):拨云见日

  • 中药行业深度之七:拨云见日,21个获批创新中药全解析(1-10)

    中药行业深度之七:拨云见日,21个获批创新中药全解析(1-10)

    中药
      中药销售回暖,细分领域向头部集中:   整体上中药主要销售金额集中在内科领域,随后是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等。申报数量趋势和销售金额趋势保持一致,内科占比最大,整体呈现头部集中形态。   政策利好推动创新中药注册审批优化:   从2007版中药注册分类到2020版中药注册分类,9个类别整合为4个大类,创新中药单列,包含1.1中药复方制剂,1.2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及其制剂和1.3新药材及其制剂。   《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发布10条中药注册减免/豁免相关内容,包含合理使用人用经验证据、减免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引入真实世界研究、豁免I、II期研究、豁免院内制剂部分申报材料、豁免申请变更部分材料等条例。   横向对比最新2020版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的注册申报流程及今年审批事件,中药减免政策相对明确,申报数量增长快速,审批时间趋于下降。   长期机遇显现,创新中药密集获批:   2017年-2022年共获批21款创新中药,在众多中药新药中,审批时间最长为3606天,最短为239天或应急批准。新冠相关药物审批时间相对较短,单个药品最短审批相比最长审批时间缩短93%。2022年1月最新审批时长相较2017年缩短92%,整体上中药创新药审批在加速。   从领域来看,2017-2022新药中新冠药物和妇科药物占比较高。根据公开可查资料,中药新药披露的关键临床研究均为II/III期、随机、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同时21个中药创新药在上市前后,超过一半有注册临床之外的询证医学文献。   21个创新中药所处领域竞争格局和延展性良好,多个创新中药打破了治疗领域无中药的局面,并作为独家中药存在良好的扩容和替代空间。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9页
    2022-02-10
  • 化工行业快评报告:“十四五”民爆行业加速整合,电子雷管替换掀起个股涨停潮

    化工行业快评报告:“十四五”民爆行业加速整合,电子雷管替换掀起个股涨停潮

    化学制品
      事件:   近日,受电子雷管概念影响民爆板块及个股波动明显,截至2月9日收盘,周内三个交易日SW民爆用品板块涨幅为11.38%,涨幅位列SW化工三级子板块第2;金奥博、保利联合、南岭民爆、壶化股份、凯龙股份等个股纷纷涨停。为此,我们对板块本轮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简要盘点。   投资要点:   工业雷管产能严重过剩,利用率长期处于低位,“十四五”加快推广数码电子雷管应用:我国民爆行业长期以来存在产能区域性结构性过剩、总体供过于求的问题,细分品类中工业雷管产能利用率常年处于低位,根据各企业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不及45%。“十三五”开始,我国加速推进民爆及工业雷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鼓励以电子雷管替代普通雷管,实施撤点并线以化解雷管产能过剩问题。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进民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按比例将普通雷管转型升级为数码电子雷管。电子雷管产销量及占比开始快速攀升。根据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雷管产量为8.9亿发,同比下滑6.9%,销量为9.05亿发,同比下滑8.9%;其中电子雷管产量为1.64亿发,同比增长40.3%,销量为1.58亿发,同比增长38.5%,占比同比增长约6pcts达到18.4%。“十四五”期间,国家对于工业雷管的管理办法再度升级,工信部在2021年11月印发的《“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中表明,“十四五”期间将全面推广工业数码电子雷管,除保留少量产能用于出口或其它经许可的特殊用途外,2022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8月底前停止销售除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外的其它工业雷管。这也就意味着数码电子雷管替换潮已正式到来。   工业雷管行业规模有望大幅扩张,核心原材料电子芯片价格波动幅度   较大:数码电子雷管与传统普通工业雷管相比更具安全性、使用便捷性以及经济性,其中所添加的电子芯片是数码电子雷管的核心环节,也是数码电子雷管的主要原材料。随着近年来国内数码电子雷管产销量的快速增长,电子芯片技术已逐步实现由国产替代进口,且应用成本正逐年下降。根据壶化股份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公司采购电子芯片的平均单价为5.60元/发,对应的数码电子雷管均价为19.97元/发,同期传统工业电雷管和导爆管雷管均价分别为1.59元/发和2.78元/发,工业雷管综合均价约2.55元/发。由于传统工业雷管行业已较为成熟,价格、盈利水平相对稳定,因此以均价2.55元/发计算2021年工业雷管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23亿元(以总销量9.05亿发计算)。而数码电子雷管随着普及率攀升,产能扩张进而形成规模效应,生产成本和售价仍有一定下滑空间。另外考虑到后续数码电子雷管将全面完成按比例替换传统工业雷管现有产能工作(具体方案为:对拆除整条雷管生产线的,拆除部分产能置换比例调整为3∶1;对于撤销生产厂点的,撤销部分产能置换比例调整为2∶1。),完成替换后工业雷管市场规模有望增长96%-233%。结合国家“十四五”期间对于民爆行业“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的发展目标,本轮数码电子雷管的替换潮或将成为民爆龙头企业的全新发展机遇,在现阶段多数民爆企业仍处于转换产能的阶段,现有数码电子雷管产能领先以及掌握电子芯片核心技术的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风险提示:电子雷管产能替换政策执行力度不及预期风险;电子雷管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电子雷管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电子雷管核心原材料电子芯片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2-10
  •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创伤类耗材联盟集采,控费改革持续深入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创伤类耗材联盟集采,控费改革持续深入

    医疗器械
      事件   2月9日,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和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联合发布《京津冀“3+N”联盟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和使用工作方案》,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17个省级行政单位组成采购联盟,对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实施联合带量采购。   点评   与河南12省联盟实行价格联动,耗材价格可能进一步下降。此次纳入京津冀“3+N”联盟覆盖的范围较大,与此前河南12省联盟共覆盖国内29个省级行政单位,目前中国内地仅有北京、上海、江苏未进入带量采购联盟,这意味着2022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骨科创伤类耗材都将实现降价。并且此次京津冀“3+N”联盟采取联动河南12省联盟的形式,此前中选的产品价格将作为此次企业申报供应价格的上限,采购期内其他地区带量采购中选价格更低的也将实施价格联动。2021年河南12省联盟中产品平均降幅达到88.65%,预计此次耗材价格可能也有可观降幅。   企业分阶段提供报价,为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增加依据。此次联盟带量采购实行2次申报供应价格的形式:在医疗机构报量之前,企业须先提供拟供应产品价格,第一次申报的拟供应价格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量的依据。统计好所有采购主体的意向采购量后,企业再填报第二次的实际供应价格,但实际供应价格不得高于第一次申报的拟供应价格。医疗机构将能够根据产品报价与自身特点填报更加合理的采购需求量。   双向选择确定中标结果,采购主体仍保留较大选择权。在最终的中选阶段,企业针对医疗机构的意向采购量,结合自身供应能力,以采购包为单位进行供应意向确认。企业确认供应后,双向选择成功。双方选择成功的,即为中选产品。未中选的待分配量由采购主体重新分配给同采购包的其他中选产品。对医疗机构来讲,仍保留了对产品较大的选择权,有利于不同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的产品选择,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的供应能力选择供应范围。   集采工作流程设置紧凑,政策有望快速实施落地。此次联盟集采的工作方案具体流程分为六步:1)确定供应价格上限、2)确定申报产品、3)收集采购主体历史采购数据和意向采购量、4)申报企业对申报产品报价、5)申报企业与采购主体双向选择、6)签订协议,其中第五步双向选择的首轮确认将在3月3日前完成,整体流程设置较为紧凑,根据以往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的历史经验,预计最终政策有望在2022年实现快速落地,较快实现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目标。   投资建议   此次京津冀“3+N”联盟带量采购落地后,中国内地绝大部分地区的骨科创伤类耗材将完成降价。产品终端价下降将直接压缩过去经销模式中虚高的利润空间,但生产厂商有望保持合理的利润空间,有利于规范耗材采购和使用行为,改善行业生态。建议关注骨科赛道中,产品管线齐全、研发实力较强且拥有一定品牌力的核心竞争力企业。   风险提示   带量采购价格降幅超出预期的风险;企业落标风险;医疗结构落实采购量低于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2-10
  • 医药行业投融资梳理(2021):热度不减

    医药行业投融资梳理(2021):热度不减

    医疗器械
      投资建议   行业策略:2021年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总规模较为稳定,投融资事件数显著上升,医疗领域投融资热度不减。投融资数据对于二级市场表现具有预测作用,因此2022年我们将继续看好医药健康领域。我们推荐关注医药健康领域中投融资占比较高的领域,包括创新药、CXO及生物制品行业。同时可以持续关注2021年投融资数据增长较为明显的行业,包括医疗器械、AI医疗、医疗保险、医疗耗材、器官类及医疗信息化。   行业观点   投融资金额数据对于二级市场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比较2017年-2021年底,国内医药领域投融资金额与医药板块股价走势,可以看出股价走势整体上滞后于投融资金额走势,股价常会在一个季度后随投融资金额增长而增长因此,关注医疗领域投融资金额变化,可以为二级市场起到一定的预测效果。   2021医疗领域投融资规模不减:截至2022年1月31日数据,2021年全球医疗领域投融资总额达到1081亿美元,相比于2020年1104亿美元,略有下降;2021年全球医疗领域投融资事件大约发生1745起,相比于2020年1638起事件,上升6.5%。总体来看,2021年医疗领域投融资规模与2020年趋平,规模相似,但边际增长效应减弱。   国内投融资数据总体平稳,海外投融资整体走弱:国内方面,2021年医疗领域投融资总额达322亿美元,相比于2020年342亿美元,下降约6.0%;国内医疗领域投融资事件大约发生689起,相比于2020年537起事件,上升28.3%。海外方面,2021年与2020年投融资总规模分别达到760亿美元及762亿美元,总规模稳定,投融资事件数分别达到1056件与1101件,略有下降。   全球早期投资数量明显增加,国内战略投资事件数量明显高于海外:从全球投融资轮次来看,全球早期投资(包括种子轮、天使轮、Pre-A轮及A轮投资)、IPO等事件数量提升较为明显;海外战略投资数量下降较为明显,2021年下降约46.9%;国内战略投资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2021年上涨30.1%。   创新药投资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医疗器械等行业增长明显:2021年创新药占整体投融资规模31.7%,依旧占据主导地位;2021年保持正增长的行业板块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体外诊断、CXO、AI医疗、医疗保险、原料药、医疗耗材、医疗设备、器官类、医疗信息化等,其中医疗器械、AI医疗、医疗保险、医疗耗材、器官类及医疗信息化增长较为明显。   风险提示   事件遗漏,子行业领域划分偏差,汇率误差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2-02-10
  • 一致性评价助力中硼硅放量,渠道+成本优势构筑企业竞争壁垒

    一致性评价助力中硼硅放量,渠道+成本优势构筑企业竞争壁垒

    个股研报
      力诺特玻(301188)   国内领先硼硅玻璃制品企业,盈利能力稳步提高。 公司主要产品为药用玻璃、耐热玻璃和电光源玻璃, 是国内唯一中国医药包装协会药用玻璃培训基地的所在地,参与起草药用玻璃管、微波炉用玻璃托盘、红外线灯泡等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 6.6 亿元,归母净利润 0.91亿元; 2021Q1-3 公司实现营收 6.32 亿元,同比增长 39.73%,实现归母净利润 0.94 亿元,同比增长 48.09%。公司净利率持续抬升,由 2017 年的 9.64%提升至 2021Q1-3 的 14.93%,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耐热玻璃器皿、微波炉用玻璃托盘、中硼硅药用玻璃瓶为公司核心产品, 21H1 营收占比 82.81%。   药用玻璃:关联审批制度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一致性评价推进中硼硅药用玻璃对低硼硅药用玻璃的替代。 随着关联审评制度推进, 一方面, 药包企业与已有客户的合作黏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药企更倾向于选择具备研发实力、生产稳定性及资金规模优势的企业,药包行业行业集中度或提升。此外, 随着一致性评价等政策出台, 国内药企将更多选取中硼硅玻璃作为药包材。 相比低硼硅药用玻璃,中硼硅药用玻璃具有更优异性能,但成本高于低硼硅药用玻璃 5-10 倍,替代过程完成需要 5-10 年时间; 据中国玻璃网, 预计未来 5-10 年我国将会有 30%-40%的药用玻璃由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升级为中硼硅玻璃,相同规格的中硼硅玻璃价格是前者的 5-10倍,仅注射剂玻璃包材行业潜在增长空间就达到 1-3 倍。   公司直销渠道为主,客户资源优质,中硼硅药用玻璃 21H1 高速增长,耐热玻璃量增驱动。 2019 年公司低硼硅玻璃、钠钙玻璃市占率约 2.24%,中硼硅玻璃 8.35%。 公司直销渠道为主,日用玻璃 OEM 经营模式为主,2020-2021H1 直销模式分别实现收入 6.35 和 4.10 亿元,收入占比为 98.37%和 98.19%。 客户方面,耐热玻璃服务格兰仕、美的、乐扣乐扣、品诚保莱、海伦特洛伊等知名客户;电光源玻璃下游客户为昕诺飞、朗德万斯等灯具生产企业;药用玻璃客户包括多家大中型医药生产企业如悦康药业、华润双鹤、新时代药业、齐鲁制药等知名药企,合作年限均在 5 年以上。   16 亿支中硼硅药用玻璃扩产项目和 2.33 万吨高硼硅玻璃生产技改项目有望释放业绩增量。 2020 年公司中硼硅药用玻璃瓶/低硼硅药用玻璃瓶/低硼硅药用玻璃管/耐热玻璃/电光源玻璃年产能分别为 6.90 亿支、 19.88 亿支、1.2 万吨、 5.56 万吨和 0.36 万吨。 募投项目建成后可形成产能中硼硅安瓿瓶 7 亿支/年、中硼硅西林瓶 7.5 亿支/年、中硼硅卡式瓶 1.5 亿支/年、 耐热玻璃器具 1.92 万吨/年,高硼硅玻璃透镜料块 0.41 万吨/年。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硼硅玻璃制品企业, 中硼硅药用玻璃21H1 高速增长, 客户资源优质,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预计公司 2021-2023年营业收入为 8.81/11.59/15.23 亿元,同比+33.51%/+31.48%/+31.48%,归母净利润 1.24/1.66/2.21 亿元,同比+37.04%/+33.34%/+32.91%。   风险提示: 原材料进口风险;短期内股价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02-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