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9958)

  • 为什么现在是生物制药公司转型的时候(英)

    为什么现在是生物制药公司转型的时候(英)

  • 2021年度业绩快报点评:收入符合市场预期,加大研发销售投入布局全球化

    2021年度业绩快报点评:收入符合市场预期,加大研发销售投入布局全球化

    个股研报
      诺唯赞(688105)   事件概述   2022 年 2 月 26 日,诺唯赞发布 2021 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64 亿元,同比增长 19.13%;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6.78 亿元,同比下降17.43%;预计全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6.44 亿元,同比下降 20.90%。   收入符合市场预期,常规业务实现近翻倍增长。   1)营收端: 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18.64 亿元,同比增长 19.13%,其中常规业务收入约 7.18 亿元,同比增长约 92%,实现近翻倍增长,主要系公司产品系列日臻完善,下游细分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新冠相关收入约 11.46 亿元,同比下降约 3%, 相对平稳, 主要系全球范围内疫情反复,且公司新冠产品品类较为齐全,可同时提供检测原料和终端试剂。2)利润端: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 6.78亿元,同比下降 17.43%,单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1.28 亿元,环比下降 19.01%,主要系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冠相关原料和终端产品出厂价进行适度下调。   加大研发销售投入,公司全面布局生命科学产业链。   2021 年全年公司研发费用约 2.32 亿元,同比增长 84.97%,销售费用约 3.20 亿元,同比增长 70.61%,主要系公司大幅增加研发和销售人员,在丰富研发管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场覆盖率,加大市场拓展和宣传。此外,2021 年公司新对外投资设立了材料子公司、动保子公司和检测子公司,加速布局上游产业链的同时丰富了生物试剂的终端应用场景,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三大事业部齐头并进,全球化进程逐步推进。   1)生物医药事业部: 主要包括针对制药和疫苗企业的研发试剂,临床 CRO 服务和 mRNA 疫苗原料,是公司未来重点布局方向;2)生命科学事业部,以科研试剂和测序用的相关试剂为主,核酸原料为辅,是公司的支柱型业务; 3) IVD 事业部,常规 POCT 检测试剂已经较为完备,未来着力开发一些稀缺性指标,如自免、优生优育和肿瘤类,属于公司的现金流业务。公司着眼于全球化布局,目前海外业务的销售团队有近 100 人,主要在东南亚和欧洲地区,通过新冠相关产品获客,并建立好客户关系,再进一步植入其余产品线,随着公司全球范围内营销网络的逐步搭建和完善,未来海外有望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点。   投资建议: 公司作为国内分子类生物试剂龙头, 随着在研管线的有序推进和全球化布局逐步完善,未来业绩增长具备确定性。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营收为 18.64/19.49/20.46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6.78/7.71/9.27 亿元,对应 PE倍数 54×/48×/40×。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毛利下滑。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01
  • 业绩稳健增长,PCR-11进日本医保有望放量

    业绩稳健增长,PCR-11进日本医保有望放量

    个股研报
      艾德生物(300685)   事件   2月28日,公司公布2021年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实现收入9.17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28%,扣非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41%;   Q4单季度实现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1%,归母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1%,扣非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2%。   点评   全年业绩稳健增长,疫情下体现强劲经营韧性。公司全年收入及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随着院内诊疗流量的恢复,公司整体业绩快速修复。单季度来看,进入四季度国内散发疫情对销售有所影响,但仍展现出强劲的业务弹性。公司全年净利润率23.79%,整体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PCR-11基因产品日本纳入医保,有望加速放量。公司“AmoyDxPanlungcancerPCRpanel”(即PCR-11基因)产品于21年6月日本获批,是继2017年肺癌ROS1获批后的又一重要产品,22年1月PCR-11基因产品纳入日本医保,未来有望加速海外市场放量。此外,BRCA基因检测产品获得帕米帕利的伴随诊断证书,再添增长新动力。   公司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布局广泛增长有力。公司21年四季度,与伯豪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就肿瘤精准医疗转化医学研究进行合作;与杨森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研发与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此外,与皮尔法伯达成中国市场伴随诊断战略合作。强强联合,有望助推业绩持续高增长。   盈利调整与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检测试剂及服务的海内外放量。由于四季度疫情扰动,我们下调公司21-23年盈利预测9%/7%/5%。预计21-23年归母净利润为2.31/3.09/4.12亿元,同比增长28%/34%/33%,EPS分别为1.04/1.39/1.86元/股,现价对应PE为54/41/3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风险;新品研发及注册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01
  • 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9.5%,受费用支出增加,业绩低于预期

    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9.5%,受费用支出增加,业绩低于预期

    个股研报
      恩华药业(002262)   结论与建议:   公司业绩: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39.3亿元,YOY+17.0%,录得净利润8.0亿元,YOY+9.5%(扣非后净利YOY+9.9%)。公司营收增长符合预期,但净利端增长低于预期,主要是费用端支出较高。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10.4亿元,YOY+5.4%,录得净利润1.2亿元,YOY-23.5%,扣非后YOY-20.6%。   麻醉类产品高速增长增长,精神类药品受集采影响收入下降:受益于芬太尼类产品及羟考酮新品的快速增长以及咪达唑仑等老产品的恢复,公司21年麻醉线营收增速估计接近50%;精神类药物估计延续上半年的下滑趋势,主要是度洛西汀及阿立哌唑受到集采影响;神经线估计同比下滑1成以上,主要是是受到加巴喷丁集采影响。   短期利润受费用支出增加影响,但看好公司麻醉线产品的后续放量:公司净利端尤其是Q4单季净利表现低于预期,主要是公司大力推进舒芬太尼、羟考酮以及新上市的阿芬太尼等的销售工作,短期销售费用增加较多,另外公司多个创新药品陆续进入临床,研发费用也逐步增加,拖累了净利润增速。目前公司阿立哌唑、加巴喷丁等品种已陆续纳入集采,集采影响边际减弱,而公司麻醉线在新品的推动下不断高增,我们看好公司后续业绩的逐步提速。   盈利预计: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分别实现净利润9.8亿元、12.4亿元,YOY分别增长22.9%、26.1%,EPS分别为0.97元、1.23元,对应PE分别为14倍和11倍。短期虽有费用支出影响,但后续麻醉线收入持续上量可期,我们看好公司的后续发展,公司目前估值较低,我们维持“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带量采购影响超预期;新品上市及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2-03-01
  • 2021年报点评:口腔产品持续放量,硬脑(脊)膜无惧集采影响

    2021年报点评:口腔产品持续放量,硬脑(脊)膜无惧集采影响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项:   公司发布2021年度报告,实现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36.45%;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42.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46.35%。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转5股派8.8元(含税)。   其中2021Q4单季度实现收入9915万元,同比增长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4211万元,同比增长83.05%。   平安观点:   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毛利率略有下降。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4.00亿元(+36.45%),归母净利润1.69亿元(+42.44%),较2019年CAGR分别为20%和25%,保持一贯良好表现。2021年公司毛利率为89.11%(-3.12pp),净利率为42.12%(+1.77pp)。我们认为毛利率下降主要受成本上升,经销占比提升以及硬脑(脊)膜在部分省份集采降价等因素影响。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30.52%(-5.07pp),管理费用率7.51%(+0.22pp),研发费用率8.79%(-0.27pp),财务费用率-0.42%(+1.03pp)。   口腔产品持续快速放量,硬脑(脊)膜无惧集采影响。口腔产品中,口腔修复膜收入1.92亿元(+49.04%),骨修复材料3556万元(64.15%),较2019年CAGR分别为18%、38%,保持快速放量。硬脑(脊)膜目前共在5个省份开展集采,公司产品是同类产品中唯一一个在所有集采项目中均中标的产品。2021年硬脑(脊)膜收入1.58亿元(+14.71%),仍保持高于行业的增速,较2019年CAGR为14%。   公司产品持续丰富,活性生物骨业绩弹性大。2021年以来公司新增外科用填塞海绵、自酸蚀粘结剂等产品;硬脑(脊)膜补片是现有产品的升级款,注册申请收到发补通知;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于2021年11月提交发补材料,预计审评周期在90工作日内,因此我们预计活性生物骨最早有望2022Q2获批上市,该产品有望成为超10亿大产品,业绩弹性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核心产品保持快速放量,硬脑(脊)膜无惧集采冲击,实现以价换量。我们维持2022-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23亿、2.99亿元的预测,同时预计2024年净利润为3.6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PE为3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集中风险:公司主要收入集中在口腔修复膜和硬脑膜两个产品,竞争格局恶化将影响公司业绩;2)研发风险:公司目前在研品种较多,存在失败或不及预期可能;3)政策风险:公司相关产品集采力度可能超市场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3-01
  • 2021年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创新产品逐步迈入收获期

    2021年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创新产品逐步迈入收获期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投资要点   事件: 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4.0 亿元,同比增长 36.5%;实现归母净利润 1.7 亿元,同比增长 42.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 亿元,同比增长 46.4%, 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单季度业绩高速增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 分季度看, 2021 Q4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0 亿元,同比增长 28.6%;实现归母净利润 4211万元,同比增长 83.1%;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3759 万元,同比增长79.9%。费用方面, 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为 1.2 亿元( +17%,同比,下同), 销售费用率为 30.52%( -5.07pp);管理费用为 3007 万元( +40.7%) ,管理费用率为 7.51%( +0.22pp), 主要系新厂区投入使用所致;研发费用为 3518 万元,同比增长 32.4%,研发费用率为 8.79%(-0.27pp)。 另外,2021 年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 1.7 亿元,同比增长 40.3%。   口腔修复膜高速增长, 硬脑膜(脊)补片增速稳健: 分业务看,随着国内新冠疫情形势逐渐向好,口腔终端全面开放, 2021 年公司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1.9 亿元,同比增长 49%; 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方面,公司在江苏、山东、福建、河南、河北开展的带量采购中全部中标,全年实现收入 2.6 亿元,同比增长 14.7%,考虑到带量采购对公司销量的带动有望弥补价格的下降,我们预计带量采购未来对公司相关产品收入影响有限。此外, 2021 年骨修复材料实现收入 3556 万元,同比增长 64.2%,增长势头强劲。   在研项目储备丰富, 活性生物骨有望成为重磅品种: 2021 年 11 月,公司产品“活性生物骨”已完成补充材料递交,参考美敦力 BMP2 骨粉巅峰销售额接近 10 亿美金,未来市场潜力大。 2021 年 12 月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外科用填塞海绵取得注册证, 2022 年 2 月公司自酸蚀黏接剂获批,进一步丰富了公司口腔领域产品线。此外,“尿道修补片”进入病例入组阶段。“引导组织再生膜”处于临床试验效果评价阶段,乳房补片、 3D 打印骨修复材料、齿科修复材料、宫腔修复膜、磷酸酸蚀剂和窝沟封闭剂等研发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为公司长期增长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维持 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6/2.89 亿元,预计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为 3.91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2-2024 年 PE 分别为 41/29/21 倍,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注册不及预期的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带量采购政策执行超预期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3-01
  • 业绩表现强劲,核心品种持续放量,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上市在即

    业绩表现强劲,核心品种持续放量,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上市在即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件:2022年2月28日晚,公司公布2021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36.45%,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42.44%,处于业绩预告中枢,其中Q4实现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28.57%,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82.61%,业绩增长强劲。   业绩表现强劲,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分季度看,Q1-Q4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44/0.37/0.45/0.42亿元,同比增长126.58%/4.2%/12.5%/82.61%,Q4业绩表现强劲。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毛利率89.11%,同比下滑3.12pct,预计系新生产线开设导致折旧摊销增加;实现净利率42.12%,同比增长1.77pct,主要系期间费用率下降4.90pct至47.81%,其中销售费用下降5.07pct至30.52%,公司费用率控制得当,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核心品种口腔修复销售额大幅增长,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增长稳健。分品种看,口腔修复膜实现收入1.92亿元(+49.04%),收入占比47.94%,主要系随着疫情缓解民营和公立医院等口腔终端全面开放,公司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同时预计颌面外科需求增长稳健。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实现收入1.58亿元(+14.71%),收入占比39%,公司产品为目前唯一一个所有省级集采项目中均中标的产品,保证了公司产品市场占有优势,增长稳健。此外,骨修复材料实现收入0.36亿元(+64.15%),收入占比8.89%,其他产品实现收入0.15亿元(+173.59%),收入占比3.81%,其中代理种植体实现收入约400万元。   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完成资料发补,上市在即,市场前景广阔。2021年11月29日,公司完成活性生物骨资料发补工作,根据器械审批流程90个工作日内药监局需出具最终审评结论(公司产品为药械结合类产品,审评时间并不严格依赖于上述规定)。活性生物骨是目前经济效益最优的骨缺损治疗手段,应用场景广阔,对标品种美敦力的InfuseBone峰值销售为10亿美元,公司产品在性能上有所优化,目前公司正同步进行销售队伍建设和产品定价工作,预计上市后销售前景良好   项目储备丰富,在研管线持续推进。报告期内,其他在研品种如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和自酸蚀粘接剂(用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牙本质的粘接)获得产品注册证。硬脑(脊)膜补片进入注册发补阶段,尿道修复补片进入病例入组阶段,引导组织再生膜处于临床试验效果评价阶段、子宫内膜处于工艺摸索阶段。新品种逐步落地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驱动。   投资建议:国内种植牙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种植牙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口腔耗材领域优质稀缺标的,受益于口腔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口腔修复膜进口替代,业绩快速增长。公司活性生物骨获批将开启广阔骨科市场,其他在研品种引导组织再生膜、新一代生物膜等为现有品种升级版,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2.50/3.11亿元,对应PE分别为41/34/27倍,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发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3-01
  • 年报点评报告: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新品上市未来可期

    年报点评报告:业绩持续高速增长,新品上市未来可期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总营收4.00亿元,同比增长36.5%,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42.4%,利润增速在业绩预报偏上区间;公司2021年Q4实现收入0.99亿元,同比增长28.6%,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83.1%。   点评:   公司传统优势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口腔修复膜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49.0%,克服新冠疫情扰动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14.7%。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产品在已开展集采的5个省份均成功中标,是目前同类产品中唯一所有省级带量采购中标产品,中标价格在各省所有中选品牌中处于中位线水平,通过以价换量仍然实现了较快增长。骨修复材料(口腔)实现收入3556万元,同比增长64%,在经过多年市场孵育后产品开始快速放量。   重磅产品活性生物骨预计2022年中上市,打开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公司产品活性生物骨已于2021年11月29日完成补充资料递交,该产品是药械组合产品,注册壁垒极高,国内无同类产品,预计2022年年中正式获批,公司计划在2022年重点推进市场准入、挂网、入院、经销商开发和学术推广等一系列销售准备工作,产品预计于2023年开始快速放量。对标产品美敦力InfuseBone销售峰值约10亿美元,公司产品上市后前景广阔。   在研品种丰富,新产品持续推出。公司产品外科用填塞海绵和自酸蚀粘接剂已分别于2021年底和2022年获批上市,2022年可以为公司贡献收入。公司后续在研项目中,齿科修复材料-通用树脂已进入临床试验准备阶段;乳房补片项目已进行了临床试验讨论会,准备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宫腔修复膜已进入临床试验准备阶段。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再生医学领域耕耘创新,后续新产品将为公司成长持续助力。   盈利预测:考虑公司活性生物骨第一年以开拓市场为主,随后两年快速放量。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3/6.54/8.30亿元,增速为28.1%/27.6%/26.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2.60/3.32亿元,增速为21.1%/27.2%/27.7%,对应PE分别为41/32/25X。   风险因素:医疗公司产品集采政策超预期,国内疫情反复影响正常销售。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3-01
  • 中药行业专题报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崛起正当时

    中药行业专题报告: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医药崛起正当时

  • 华康医疗(301235):院内感染防控龙头,医疗新基建推动成长

    华康医疗(301235):院内感染防控龙头,医疗新基建推动成长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