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8)

  • 贝福替尼一线获批,关注双抗等优质管线进展

    贝福替尼一线获批,关注双抗等优质管线进展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业绩总结: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22.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亿元(+196.4%),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282.7%)。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78.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亿元(+1833.3%),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5753.1%)。   药品销售稳中有升,贝福替尼等新产品上市贡献收入增量。贝美纳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3年初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一线二线共同助力产品快速放量。2023年5月,三代EGFR-TKI赛美纳二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一线治疗适应症于2023年10月12日获批,贡献收入增量。2023年6月,伏美纳获批上市,用于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   EGFR/C-MET双抗MCLA-129联用贝福替尼获批临床,有潜力成为EGFR阳性NSCLC一线标准治疗。强生EGFR/C-MET双抗联用三代EGFR-TKI一线治疗EGFR阳性NSCLC三期临床于2023ESMO发布,试验组和奥希替尼对照组mPFS为23.7mvs16.6m(HR=0.7),有潜力替代EGFR-TKI单药成为标准治疗。公司MCLA-129联用贝福替尼方案已获批IND,进度仅次于强生。   在研管线稳步推进,贝福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7.3亿元(+4.6%)。目前公司在研创新药项目40余项,19项处于临床阶段产品快速推进,贝福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上市,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药品IND获批,CFT8919片药品IND获受理。BPI-16350(CDK4/6)Ⅲ期临床、以及术后辅助适应症、贝福替尼术后辅助适应症等5个新药/新适应症处于临床III期阶段。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4.1亿元、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76、56、42倍。公司核心产品埃克替尼保持稳健,新产品恩沙替尼贡献增量,在研管线顺利推进,贝福替尼等新药上市贡献未来业绩增量。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展低于预期、已上市产品销售低于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5
  • 主业逐季改善,产品结构优化

    主业逐季改善,产品结构优化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事件: 公司 发布 2023年三季度报告, 23Q1-3 公司实现营收 96.52 亿元,同比增长 7.46%;归母净利润 9.12 亿元,同比增长 1.63%;扣非归母净利润8.09 亿元,同比增长 0.26%。其中, 23Q3 实现营业收入 29.39 亿元,同比增长 1.62%;归母净利润 2.43 亿元,同比增长 5.98%;扣非归母净利润 1.98亿元,同比减少 6.41%。   点评:   23Q3 酵母主业增长环比改善, 国际业务收入增速仍高于国内。 分业务看, 23Q3 酵母系列/包装类/制糖/其他分别实现收入 22.01/0.96/2.93/3.9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 11.1%/-16.3%/-26.8%/-0.5%。 23Q3 公司酵母主业增速环比有改善, 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动物营养等衍生品业务有改善。23Q3 制糖业务增速下降,我们认为主要由于公司剥离贸易糖业务。 分区域看, 23Q3 年国内/国外分别实现收入 18.80/11.01 亿元,同比增长-0.7%/10.5%,国际业务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   产品结构优化, 23Q3 毛利率同比改善,盈利能力企稳。 23Q3 公司毛利率为 25.0%,同比提升 3.0 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主要由于产品结构优化、成本压力缓解。 23Q3 酵母主业收入占比为 73.8%,同比提升 5.2 个百分点;低毛利的制糖业务收入占比为 9.8%, 同比下降 4 个百分点。 23Q3公司销售费用率为 5.7%,同比下降 0.3 个百分点。 23Q3 管理费用率为3.9%,同比提升 0.1 个百分点。 23Q3 研发费用率为 4.9%,同比提升 1.2个百分点。 23Q3 归母净利率 8.3%,同比提升 0.3 百分点,利润率表现平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公司大力开展自制水解糖工艺攻关,目前已成功实现三条自制水解糖产线满产, 成本端压力已有缓解。 我们认为随着消费复苏, 公司衍生品和保健品等业务有望恢复增长。 我们预计公司 23-25 年 EPS 分别为 1.59/1.93/2.24 元,对应 PE 分别为 20.76/17.16/14.7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汇率波动;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5
  • 酵母业务逐级提速,尚待盈利改善

    酵母业务逐级提速,尚待盈利改善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结论与建议:   业绩概要:   公司公告 2023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 96.5 亿,同比增 7.5%,录得净利润9.1 亿,同比增 1.6%,扣非后净利润 8.1 亿,同比增 0.3%; 3Q 实现营收 29.4亿,同比增 1.6%,录得净利润 2.4 亿,同比增 6%,扣非后净利润约 2 亿,同比下降 6.4%。 3Q 业绩不及预期。   收入端看, 3Q 收入增速较 H1 有所放缓,但核心业务逐季向好。酵母及深加工业务 3Q 实现收入 22 亿,同比增 11%,较 H1 提速(1Q、 2Q 增速分别为 5.4%和 8.9%), 反映出需求端正逐步回暖;制糖和包装业务分别实现收入 2.9 亿和 0.96 亿,分别同比下降 26.8% (前期库存消化)和 16.3%,拖累整体增速;其他业务实现收入 3.9 亿,同比基本持平。内外销来看,三季度国内实现收入 18.8 亿,同比基本持平,国外实现收入 11 亿,同比增 10.5%, 高基数下增长较为稳健。   成本费用方面, 3Q 毛利率同比提升 3.1pcts 至 25%,我们认为受益生产成本下降和酵母主业占比提升;费用上,期间费用率同比提升 2.73pcts至 15.22%,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减少使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 1.7pcts, 水解糖产品研发等使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 1.21pcts。此外, 3Q 实际所得税率同比上升 8.8pcts 至 21.1%,高于常规,我们认为主要为季度间缴税节奏影响。   展望 Q4 及来年,我们预计酵母业务将继续回暖, 依托水解糖工艺及新榨季糖蜜价格下行, 毛利率同比预计保持回升态势。中长期来看,海外及国内扩产产能陆续落地,有助于公司丰富衍生产品品类和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成本上水解糖产线扩建将进一步中和原材料涨价风险,平滑毛利率波动。总体来看,经营面利好因素正在积累,业绩拐点可期。   下调盈利预测,预计 2023-2025 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 13.8 亿、 15.6 亿和17.6 亿,分别同比增 4.6%、 13%和 12.6%, EPS 分别为 1.59 元、 1.80 元和 2.02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21 倍、 18 倍和 16 倍,当前公司经营风险已显着释放,维持“区间操作” 的投资建议,建议逢低布局。   风险提示: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终端动销不及预期,汇兑损失超预期
    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
    3页
    2023-10-25
  • 产品结构改善,期待利润优化

    产品结构改善,期待利润优化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业绩简评   10月24日公司发布三季报,23Q1-Q3实现营收96.53亿元,同比+7.5%;实现归母净利润9.12亿元,同比+1.6%;扣非归母净利润8.09亿元,同比+0.3%。其中,23Q3实现营收29.39亿元,同比+1.6%;实现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比+6.0%;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6.4%。   经营分析   产品结构优化,海外增速放缓。1)23Q3酵母及深加工实现收入22.01亿元,同比+11.1%。拆分来看,烘焙酵母增速较快,部分衍生品有所恢复,但YE依旧承压。23Q3制糖/包装产品分别实现收入2.93/0.96亿元,同比-26.8%/-16.3%,制糖业务降幅较大系公司主动剥离贸易糖且前期库存逐步消化。2)23Q3国内/国外销售收入18.80/11.01亿元,分别同比-0.7%/+10.4%,国内业务小幅缩减系非主业部分增速放缓,叠加消费升级受阻。国外增速下滑系同期高基数,预计主销区客户物流、结算、交付运输受到影响亦对Q4有扰动。   毛利率环比改善,政府补助增厚利润。1)23Q3毛利率25.0%,同比+3.0pct,环比+1.4pct。毛利率同比明显改善系糖蜜成本企稳,环比改善系产品结构优化。2)23Q3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5.7%/3.9%/4.9%,同比-0.2/+0.1/+1.2pct,研发费率提升系公司加大水解糖深加工等产品研发。3)23Q3收到政府补助0.72亿元,同比+206.5%,但同期所得税率提升9pct,综上23Q3净利率8.6%,同比+0.4pct。   终端需求逐步复苏,利润弹性有待释放。我们预计烘焙面食、YE业务有望随着消费环境修复而改善,营收力争达成年初目标。利润端,水解糖产能进一步补充,新榨季糖蜜成本有望下行,预计成本压力趋缓。我们看好主业收入随产能扩张稳健增长,原材料成本可控叠加费效比提升,驱动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需求恢复与成本改善不及预期,我们下调23年利润6%。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4.0/17.9/21.2亿元,同比增长6%/28%/18%,对应PE分别为21x/16x/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风险;新品放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5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酵母主业稳健增长,成本端持续改善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酵母主业稳健增长,成本端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事件   2023年10月24日,安琪酵母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告。   投资要点   业绩略低于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3Q1-Q3总营收96.53亿元(同增7%),归母净利润9.12亿元(同增2%);2023Q3总营收29.39亿元(同增2%),归母净利润2.43亿元(同增6%)。盈利端,2023Q1-Q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67%/9.84%,分别同比-1pct/-0.4pct;2023Q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4.97%/8.57%,分别同比+3pct/+0.4pct,主要系原材料成本回落/公司降本项目成效显现所致。费用端,2023Q1-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26%/3.53%,分别同比-1pct/+0.1pct;2023Q3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5.69%/3.93%,分别同比-0.3pct/+0.1pct,销售费用同比优化。   酵母主业稳健增长,海外市场开拓顺利   分产品,2023Q1-Q3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包装类产品/其他营收分别为69.05/10.92/3.19/13.36亿元,分别同比+8%/+11%/-11%/+12%。2023Q3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包装类产品/其他营收分别为22.01/2.93/0.96/3.91亿元,分别同比+11%/-27%/-16%/-0.5%,在公司规模优势/客户开发优势加成下,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通过对新产品、细分产品持续开发实现稳定增长。分渠道,2023Q1-Q3线下/线上营收分别为63.88/32.65亿元,分别同比+10%/+5%。2023Q3线下/线上营收分别为19.87/9.94亿元,分别同比+5%/-1%。分区域,2023Q1-Q3国内/国外营收分别为61.56/34.96亿元,分别同比+3%/+20%。2023Q3国内/国外营收分别为18.80/11.01亿元,分别同比-1%/+10%,国际产能布局收效显著,海外市占率逐步提升。截至2023Q3经销商数量为21825家,较年初净增加1077家。   盈利预测   我们看好公司作为酵母龙头凭借自身的规模/渠道/服务优势不断进行全球化扩张,随着技改降本项目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三季报,我们调整2023-2025年EPS为1.57/1.93/2.36元(前值分别为1.68/2.04/2.3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7/14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等。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3-10-25
  • 业绩尚待修复,期待分院成长

    业绩尚待修复,期待分院成长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业绩简评   2023 年 10 月 24 日,公司发布 2023 年第三季度报告。 2023 年前三季度, 公司实现收入 21.85 亿元( +2.12%,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 5.12 亿元( -0.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4.97亿元( -0.09%)。   分季度来看, 2023 年 Q3 公司实现收入 8.22 亿元( +0.11%); 实现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 -5.58%);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04亿元( -3.37%)。   经营分析   费用端维持稳定, 盈利能力环比显著改善。 2023Q3 公司各项费用率基本维持稳定, 销售费用率为 1.00%( +0.12pct)、管理费用率为 7.64% ( +0.05pct ) ,保 持 平 稳; 综 合 毛 利率 为 44.62%( +0.26pct), 净利率为 30.81%( -0.62pct)。   蒲公英计划短期业绩贡献有限,长期为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 根据公司 2023 年 8 月披露的机构调研内容纪要, 截至 2023 年 H1,近 60%的蒲公英分院实现盈利, 30%的蒲公英分院接近盈亏平衡,10%的蒲公英分院处于培育期,盈利爬坡周期相对较短。 公司蒲公英计划推进节奏良好, 短期内对于总院人才具有输出依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家分院逐步度过盈亏平衡点,以及已经盈利分院有望进入快速成长期,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   种植牙集采政策稳步执行中, 以价换量有望促进业绩陆续释放。2023 年 4 月种植牙集采政策全面落地, 根据公司 2023 年 8 月披露的机构调研内容纪要,集采落地后种植牙增速有明显提升。我们认为,集采落地后,公司作为行业龙头, 在浙江省内形成了规模庞大、口碑良好的连锁体系, 在业务量的增长上具备优势,在经历一定过渡周期后,以价换量有望在业绩释放上有所体现。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蒲公英分院增长潜力十足, 叠加持续进行的人才储备,我们认为,公司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参考前三季度业绩,我们分别下调公司 23-25 年收入预测 7%、 12%、 12%至 28.23、 35.74、44.50 亿元, 下调 23-25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9%、 12%、 13%至6.28、 8.07、 10.19 亿元,同比增长 15%、 29%、 26%, EPS 分别为1.96、 2.52、 3.18 元,现价对应 PE 为 41、 32、 25 倍,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才短缺风险;跨区发展风险;医疗安全性事故纠纷风险等;合规监管风险;种植牙集采事件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5
  • 新材料产业动态研究:卫星互联网持续催化,关注航天新材料机会

    新材料产业动态研究:卫星互联网持续催化,关注航天新材料机会

    化学原料
      事件:   10月19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明确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智慧天网创新工程,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试验设施。   10月25日-27日,202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将于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卫星应用产业”。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我国卫星应用领域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的国际会议。   投资要点:   SpaceX正式推出星链直连手机业务,星链卫星部署加速   2023年10月11日,SpaceX官网推出“StarlinkDirecttoCell(星链直连手机)”业务,可与现有LTE手机配合使用,无需更改硬件、固件或特殊应用程序,便能实现“无缝访问文本、语音和数据”。据SpaceX预计,该业务将于2024年起实现发送短信,2025年起实现语音通话、浏览网页、连接物联网设备。   SpaceX正在大规模部署具备直连手机功能的星链卫星,卫星进入低轨轨道后,将通过星间激光链路连接到星链星座,提供全球范围连接。   截至2023年10月22日,SpaceX通过118次任务,总计发射了5331颗星链卫星,在轨工作的有4968颗,这也是今年第76次发射。公司最近宣布2024年大幅提高任务节奏,将使用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每月发射12次,全年发射144次,同比增加44次。   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迅速,为卫星互联网建设奠定基础   卫星领域:技术、政策、事件多重催化,卫星需求大幅提升。   7月9日晚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携手远征一号S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7月25日,上海市计划开展“G60星链计划”。上海市举行“强化策源功能共育科创生态”松江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上海加快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打造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G60星链”,实验卫星完成发射并成功组网,一期将实施1296颗,未来将实现一万两千多颗卫星的组网。   10月19日,上海市政府印发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明确布局“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网,稳步推动实施商业星座组网、智慧天网创新工程,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试验设施。   10月25日-27日,2023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将于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卫星应用产业”。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是我国卫星应用领域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的国际会议。   火箭领域:民营火箭制造商陆续发射成功,运载火箭进入快车道,未来可为卫星发射提供充足运力供给。   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入启动周期,航天新材料将率先发展   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尚处于早期阶段,短期内伴随卫星组网加速,卫星制造、火箭制造和发射环节将率先启动,航天新材料如聚酰亚胺薄膜、陶瓷粉体、碳纤维复合材料、铜合金、钛合金等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   重点关注公司   海外民营航天:SpaceX(未上市)、蓝色起源(未上市)。   卫星制造:长光卫星(未上市)、银河航天(未上市)、微纳星空(未上市)、时空道宇(未上市)、九天微星(未上市)。   火箭制造:蓝箭航天(未上市)、天兵科技(未上市)、星河动力(未上市)、星际荣耀(未上市)、中科宇航(未上市)。   原材料:中航迈特(未上市)、豪然喷射(未上市)、驰宇空天(未上市);瑞华泰(已上市)、国瓷材料(已上市)、光威复材(已上市)、中复神鹰(已上市)、中简科技(已上市)、斯瑞新材(已上市)、西部超导(已上市)。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下滑、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3-10-25
  • 基础化工材料制品行业跟踪报告: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上游材料聚丙烯薄膜需求持续增长

    基础化工材料制品行业跟踪报告: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上游材料聚丙烯薄膜需求持续增长

    化学原料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持续增长。2023年10月11日,根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显示,2023年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7.9万辆和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7.7%,市场占有率达到31.6%。2023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   聚丙烯薄膜是新能源用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薄膜电容器常见的应用领域包括家电、通讯、电网、轨道交通、工业控制、照明、新能源(光伏、风能、汽车)等多行业。其中,新能源用电容器主要应用于交直流滤波、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而超薄型聚丙烯薄膜正是适用于以上新能源用电容器制造所需的新一代有机绝缘介质,具有优越的电气及机械加工性能,是新能源用薄膜电容器的核心原材料。   新能源用电容器对聚丙烯薄膜要求较高。国际市场电容器薄膜生产厂家集中在德国、法国、芬兰、日本等。以德国创斯普有限公司、法国波洛莱集团公司、芬兰薄膜公司和日本东丽株式会社代表的企业占据了国际市场绝大部分份额。新能源用电容器对聚丙烯薄膜要求薄膜厚度在2-4微米之间,目前国内仅有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东材科技等少数几家厂商能够生产新能源用超薄型聚丙烯薄膜。   国内公司积极发展聚丙烯薄膜,实现进口替代。东材科技2022年通过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募集资金14亿元,其中3.1亿元用于成都基地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一期)-3000吨超薄聚丙烯薄膜项目。铜峰电子2023年募集资金4亿元用于铜峰电子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等项目,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4100吨的生产能力以及2100吨再生粒子的生产能力。   BOPP膜相关公司包括;东材科技:公司聚丙烯薄膜主要包括:1)在输电端,公司生产的电工聚丙烯薄膜、大尺寸绝缘结构件及制品等产品,是特高压用薄膜电容器、柔性直流/交流输电、电力变压器的关键原材料;2)在用电端,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聚丙烯薄膜、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复合材料等产品,是薄膜电容器、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重要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逆变器、车载充电器、驱动电机以及配套充电桩等核心零部件。截至2023年半年度,公司先后投资建设两条年产1500吨超薄型聚丙烯薄膜生产线。铜峰电子:公司主营业务为薄膜电容器及其薄膜材料。根据2023年半年报新能源用超薄型薄膜材料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安装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测试准备。大东南:公司业务主要包括CPP膜、BOPET膜、BOPP电容膜、光学级薄膜。根据2023年半年报公司电容膜年产能1.5万吨。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上游材料聚丙烯薄膜需求持续增长。建议关注相关公司东材科技、铜峰电子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产品价格下跌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0页
    2023-10-25
  • 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费用端影响表观增速

    三季度业绩稳步增长,费用端影响表观增速

    个股研报
      安科生物(300009)   业绩简评   2023年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0.21亿元,同比+18%;归母净利润6.54亿元,同比+10%;扣非归母净利润6.31亿元,同比+12%。单季度看,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7.34亿元,同比+17%;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3%;扣非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2%。   经营分析   生长激素稳定增长,子公司业务持续向好。公司生物制品药物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生长激素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45%,为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公司中成药、化学制剂药物、多肽原料药等子公司业务继续向好,共同发力,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研发费用快速上升,利润端表观增速受到影响。公司持续加大新品开发工作,一方面加快主营产品在剂型、适应症、规格的升级、开发,另一方面推进HER2单克隆抗体等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进展和产业化进程。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约1.53亿元,同比增长41.69%,研发投入加大影响了公司利润增速。管理费用方面,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新增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费用摊销1809.52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合计新增股权激励费用摊销5428.56万元,研发费用及管理费用的增长整体上降低了公司利润端的增长幅度。   研发工作顺利推进,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丰富。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研发创新能力。根据公司此前公告,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上市申请及AK1012吸入用溶液临床试验申请均于今年10月获得受理。此外,注射用曲妥珠单抗自提交上市许可申请获CDE受理后,已完成药品生产现场核查、临床试验现场核查、GMP符合性检查、中检院的样品注册检验以及按CDE要求开展的补充研究等工作,目前申报生产的相关审评审批工作在推进中。公司研发工作顺利推进,未来产品管线有望持续丰富。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81(+25%)、11.16(+27%)、13.94亿元(+25%)。2023-2025年公司对应EPS分别为0.53、0.67、0.83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8、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及集中带量采购导致药品降价的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5
  • Q3业绩小幅波动,多个项目稳步推进

    Q3业绩小幅波动,多个项目稳步推进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Q3业绩小幅波动。公司2023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55亿元,同比增长1.76%;实现归母净利润16.02亿元,同比增长6.29%;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5.76亿元,同比增长4.41%。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65亿元,同比下降6.93%;归母净利润4.67亿元,同比下降4.55%。受医药行业政策影响院内产品销售等,公司Q3单季度业绩短期下滑。   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期间费用控制良好。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3.93%,同比下降1.58pct;销售净利率为16.82%,同比提升0.38pct;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9.15%、5.04%、-2.24%、10.21%,同比分别-1.44pct、-0.80pct、-0.44pct、-0.11pct。公司整体控费能力良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制剂板块短期放缓,原料药板块平稳增长。2023年前三季度化学制剂板块实现收入51.53亿元(-4.71%),占总收入比重达53.37%。分领域看,1)消化道领域实现收入22.79亿元(-12.93%),收入下滑主要受艾普拉唑片剂集采和医药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随着艾普拉唑新适应症的获批上市,医院覆盖率和销量的稳步提升,艾普拉唑系列未来仍将保持良好增长。2)促性激素领域实现收入21.88亿元(+4.94%),随着亮丙瑞林微球持续放量、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新适应症的上市,促性激素领域有望持续增长。3)精神领域实现收入4.30亿元(+7.60%),报告期内,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缓释)上市获受理、引进PDE4抑制剂,精神类产品进一步丰富。报告期内,中药制剂板块实现收入12.47亿元,同比增长50.17%,Q3季度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增速下滑(Q3同比-13.81%),未来随着基层和级别以上医院的进一步开发,中药板块有望保持良好增长。报告期内,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实现收入25.87亿元(+3.55%),抗生素系列产品和高端宠物药实现良好增长。   研发持续投入,多个在研项目稳步推进。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9.86亿元(+0.72%),在研管线快速推进。曲普瑞林微球(1个月缓释)子宫内膜异位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1个月缓释)上市申请获受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完成入组;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银屑病III期完成首例给药;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开展Ⅲ期临床试验。BD方面,引进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和HHT120凝血酶抑制剂,扩充公司产品管线。   投资建议:我们暂维持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68亿元、26.41亿元和30.2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2元、2.82元和3.2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34/12.31/10.7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