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1)

  • 医药行业周报:卫材/渤健AD新药Lecanemab在韩国获批上市

    医药行业周报:卫材/渤健AD新药Lecanemab在韩国获批上市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5月28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98%,跑输沪深300指数0.25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4名。各医药子行业中,疫苗(-0.58%)、医疗研发外包(-0.67%)、体外诊断(-0.86%)表现居前,医药流通(-2.25%)、血液制品(-1.75%)、医院(-1.42%)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欧林生物(+13.45%)、康为世纪(+11.70%)、蓝帆医疗(+9.96%);跌幅榜前3位为仟源医药(-10.20%)、共同药业(-7.20%)、圣达生物(-6.53%)。   行业要闻:   近日,卫材和渤健宣布,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MFDS)已批准人源化抗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单克隆抗体Lecanemab(仑卡奈单抗)上市,用于治疗早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或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成人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脑疾病,会导致患者智力障碍、精神异常、社会与生活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正常生活。   (来源:卫材)   公司要闻:   海思科(00265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四川海思科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公司自主研发的HSK44459片IND申请获得受理,该药主要用于治疗间质性肺疾病。   司太立(603520):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上海司太立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钆贝葡胺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该药是一种适用于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性磁共振成像(MRI)的顺磁性对比剂。   东亚药业(605177):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世界卫生组织出具的针对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CPQ,表明该产品符合WHO对该品种的质量要求,成为该产品相关制剂生产商的WHO推荐采购供应商,为该产品全球市场拓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百奥泰(688177):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将BAT2506(戈利木单抗)注射液在欧盟、英国、瑞士以及其他部分欧洲国家市场的独占的产品商业化权益有偿许可给STADA,首付款及里程碑款总金额最高至1.575亿美元,其中包括1000万美元首付款、累计不超过1.47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两位数百分比作为收入分成。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5-29
  • 国药改革的先锋与标杆,打造现代中药领军企业

    国药改革的先锋与标杆,打造现代中药领军企业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老牌国企历久弥新,国药入主激发新机   太极集团作为国内老牌中药国企,资产底蕴丰富,布局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医药研发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拥有中西药批件1240个,其中更有藿香正气、急支糖浆等家喻户晓的大单品。2020年国药集团正式入主,并在2021年12月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明确成为世界一流中药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以总经理俞总为首的新一届领导层的带领下再度焕发新机,2022年扭亏为盈,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2%,多项财务指标得到明确改善,改革成效显著。   以藿香正气口服液和急支糖浆为代表的核心单品强势放量。   国药入主后明确聚焦核心单品战略,创新建立品牌营销表格,落实销售改革,使公司核心单品实现突破性增长。藿香正气口服液作为公司核心单品,2022-2023年分别实现70%/45%的强势增长,已成为超20亿级别大单品,目前仍在不断深化经营战略,拓宽应用场景,未来有望持续创下新高。急支糖浆作为品牌止咳中药,知名度较高,经过公司重新规划布局,2022-2023年分别实现同比增长90%/67%,销售额近9亿,2024年有望突破10亿。   二线品种逐步发力,积极布局人工虫草,中长期成长潜力充足。   公司在短期改善发力后,中长期仍然具备较大成长潜力。1)二线品种储备丰富,部分品种已经开始发力。公司在手批件上千,二线品种已有部分初步发力,通天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经过初步经营,23年销售额已分别达3.2亿和2.6亿,未来仍具备较大空间成长空间。2)中药材资源布局,人工虫草有望成为大品种。公司中药材板块快速扩容,2023年实现营收超10亿,同比实现翻倍以上增长,人工虫草新品种持续推进落地,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一代大品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2024/2025/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81.88/205.73/231.18亿元,增速为16%/13%/12%。2024/2025/2026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05/14.09/17.65亿元,增速为34%/27%/25%。太极集团自国药入主改革成效显著,藿香+急支中药大单品与二线品种持续放量,中长期成长潜力充足,给予24年30倍PE,市值为332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1页
    2024-05-29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MDI海外供应缩减,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MDI海外供应缩减,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

    化学制品
      市场行情走势   过去一周,基础化工指数涨跌幅为-3.24%,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为-2.08%;基础化工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1.16个百分点,涨跌幅居于所有板块第17位。基础化工子行业涨跌幅靠前的有:有机硅(2.22%),纯碱(-1.30%),聚氨酯(-1.43%),钛白粉(-1.59%),胶黏剂及胶带(-1.82%)   化工品价格走势   周涨幅排名前五的产品分别为:R22(11.11%)、R410a(10.29%)、水合肼(9.68%)、菊酯(8.33%)、苯胺(5.64%)。周跌幅前五的产品分别为:液氯(-12.00%)、液氨(-11.67%)、国际磷矿石(-6.47%),NYMEX天然气(-5.12%)、甲醇(-5.10%)。   行业重要动态   5月21日陶氏化学发布消息,称其美国Freeport的44万吨/年的MDI装置,因MDI原料供应问题出现不可抗力;同时,巴斯夫位于盖斯马年产40万吨MDI工厂,科思创位于德克萨斯贝敦的年产33万吨MDI工厂,因不可抗力4月份短停,当前低负荷运行。叠加陶氏北美装置44万吨/年装置,近期仅北美地区就有117万吨/年装置遭遇不可抗力,占北美地区总产能的70%,全球总产能的11%。在此之前,位于匈牙利的宝思德MDI产品供应发生了不可抗力。海外装置事故频发,MDI供应缩减。   根据商务部公告,自2024年5月19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本次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聚聚甲醛具有机械强度高、高耐疲劳性、高耐蠕变性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可以部分替代铜、锌、锡、铅等金属材料,可直接用于或经改性后用于汽车配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日常用品、运动器械、医疗器具、管道管件、建筑建材等领域。根据百川盈孚数据,2023年我国聚甲醛(POM)表观消费量为65.6万吨,其中进口33万吨,对外依存度约为50%。   投资建议   当前时点建议关注如下主线:1、制冷剂板块。随着三年基数期结束,三代制冷剂行业供需格局将迎来再平衡,价格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建议关注金石资源、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2、化纤板块。建议关注华峰化学、新凤鸣、泰和新材。3、煤化工板块。建议关注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宝丰能源等煤化工板块优质标的。4、轮胎板块。建议关注赛轮轮胎、森麒麟、玲珑轮胎。5、农化板块。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兴发集团、云天化、扬农化工。6、优质成长标的。建议关注蓝晓科技、圣泉集团、鹿山新材、山东赫达。   维持基础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油价格波动,需求不达预期,宏观经济下行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4-05-29
  • 医药:罕见,集采还能提价?!国产长效干扰素绝对龙头:业绩节节攀升,又喜迎市场独占期

    医药:罕见,集采还能提价?!国产长效干扰素绝对龙头:业绩节节攀升,又喜迎市场独占期

    医药商业
      风云君写过非常多的中药企业,熟悉市值风云的老铁应该能感受到中药的强悍,而强悍之处很大程度在于没有丧失定价权。   最近,风云君注意到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在集采背景下同样保持着强悍的定价权,同时竞争格局友好,在研管线好消息不断。   这家企业上市以来交出的成绩单可谓亮眼,2020-23年,公司营收CAGR为38.5%,2023年营收21亿,今年一季度继续同比增长30%。   风云君忍不住恭喜的同时也犯嘀咕:真的这么香吗?早在2020年,风云君研究过这家公司,当时它还是个小透明,如今已从牛夫人变成小甜甜了吗?   拳头产品“派格宾”营收、销量年增速超50%   这家公司是特宝生物(688278.SH),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药物为主要研发方向,专注重组蛋白质及其长效修饰领域20余年,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2020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目前公司有5大单品,其中“派格宾”是属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领域的药物,剩下四个——特尔立、特尔津、特尔康和珮金,均属于肿瘤治疗相关的造血生长因子类药物,以上产品均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先来看核心产品派格宾,这是带动公司增长的拳头产品,这是一款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长效干扰素产品,也是全球第一个40KD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   派格宾自2016年上市以来持续放量,2018-23年,销量CAGR为52.8%,营收CAGR为57.1%,2023年营收为17.9亿,占总营收的85.2%。
    市值风云
    16页
    2024-05-29
  •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分析借鉴国际药品定价经验,建立完善中国创新药价格体系

    医药生物行业深度报告:分析借鉴国际药品定价经验,建立完善中国创新药价格体系

    生物制品
      核心观点:   借鉴海外药品定价模式:美国市场自由定价,日本类比参考定价,英国利润调控定价。①美国实行市场自由定价,政府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药企和PBM等中间商在逐利的动机之下持续推高药价,以加重患者就医负担为代价成为全球创新药市场的商业价值高地。②日本在医改控费的大环境下,通过类似比较或成本核算法,为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提供创新溢价,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减少医疗支出。③英国在平衡各方利益后,通过设定销售增长上限和调整企业返利比率干预药价,并经过药物的成本效益评估确定准入国家医保体系的最终价格,将药价稳定在合理区间。不同的定价模式构建出全球多元化药品价格体系,根据2021年全球前25名畅销药品的销售数据,美国平均药价约为英国和欧盟的4倍、日本的5倍,远超我国创新药的整体定价水平。   从医保谈判至价格首发,探索我国创新药定价新模式。常态化开展的医保谈判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谈判将市场自主调节形成的零售价调整为医保支付价,再由续约价格调整新规平滑药品价格曲线。在我国目前药品价格体系之下,进口创新药定价或触及底部,“K药”“O药”赠药降价后的年治疗费用仍为国产“PD-1四小龙”的2倍;而国产创新药出海定价屡创新高,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在中美市场的目录价价差高达33倍。海内外创新药定价差异近期成为关注焦点,为支持高质量创新药获得与高投入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国家医保局尝试引入首发价格形成机制,以量化自评的方式给予中高点数产品价格稳定期、挂网流程加速、省域协同联动等支持政策,将定价、挂网和采购等关键政策资源重点分配给真正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企业,鼓励以临床价值为核心、聚焦实际医疗需求的新药研发创新。   投资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定价模式,建立完善我国创新药价格体系是保障医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常态化开展的医保谈判已成为我国创新药定价机制中的重要一环,若化学药品首发价格新机制及医保支付价改革能顺利推进,将从支付和准入端为创新药提供政策支持,促使创新药投融资市场由底回升,为创新药企业注入中长线投资资金,进一步推动创新研发进展。推荐关注1)医药创新产业:恒瑞医药、科伦药业、迈威生物、迪哲医药、艾力斯、华东医药、信立泰、百奥泰、首药控股、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科伦博泰、中国生物制药等。2)CXO及制药产业链:药明康德、药明生物、药明合联、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纳微科技、奥浦迈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创新企业融资困难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5页
    2024-05-29
  • 中国聚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国聚砜行业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模型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中心思想 本报告基于头豹研究院的数据,对中国聚砜市场规模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报告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中国聚砜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报告预测,中国聚砜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16.3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扩张和聚砜材料性能优势的持续体现。 市场规模测算逻辑清晰 报告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方法,通过对中国工程塑料、特种工程塑料以及聚砜消费量的分析,结合聚砜平均价格,最终得出中国聚砜市场规模的预测值。 这种多维度的数据支撑,增强了报告结论的可信度。 主要内容 本报告详细阐述了中国聚砜市场规模的测算过程和结果,并提供了相关数据的来源和分析方法。 中国聚砜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报告首先给出了2018年至2027年中国聚砜市场规模的预测数据(单位:亿元人民币):2018年1.15亿元,2019年1.15亿元,2020年1.15亿元,2021年1.31亿元,2022年1.34亿元,2024年预测1.45亿元,2025年预测1.51亿元,2026年预测1.57亿元,2027年预测1.63亿元。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市场规模增长显著,之后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在3.95%左右。 报告中未详细解释2018-2020年增长率为0%的原因,这部分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 市场规模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报告的市场规模测算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中国工程塑料消费量 (A): 报告提供了2018年至2027年中国工程塑料消费量的数据,并指出其增长率在5%左右。数据来源包括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和知网。 中国特种工程塑料消费量 (B): 该指标被设定为中国工程塑料消费量的2%,即 B = A * 2%。数据来源为中国商务部。 中国聚砜消费量 (C): 该指标被设定为中国特种工程塑料消费量的8%,即 C = B * 8%。数据来源为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聚砜平均价格 (D): 报告提供了2018年至2027年聚砜平均价格的数据,并指出其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约1%。数据来源为全球塑胶网。 最终,中国聚砜市场规模 (SIZE) 通过公式 SIZE = C * D 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分析 报告列出了每个数据指标的来源,包括具体的网站链接。然而,报告并未对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进行深入评估,例如,未对数据来源的权威性、数据更新频率以及数据一致性进行分析。 未来报告应加强这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报告的可信度。 部分数据来源指向微信公众号文章,其权威性和数据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建议补充更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或行业报告作为佐证。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聚砜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并阐述了其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报告预测中国聚砜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其预测模型依赖于一系列假设,例如特种工程塑料占工程塑料比例以及聚砜占特种工程塑料比例的稳定性。 报告中缺乏对这些假设的讨论和敏感性分析,这限制了报告结论的可靠性。 未来研究应补充更全面的数据,完善模型假设,并进行更深入的市场分析,以提高报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此外,对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进行更严格的评估,并提供更详尽的数据来源说明,将有助于增强报告的可信度。 最后,建议补充对中国聚砜市场竞争格局、主要参与者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使报告内容更加完整和全面。
    头豹研究院
    14页
    2024-05-29
  • 公司年报点评:持续迭代传统康复器械,不断探索新兴领域

    公司年报点评:持续迭代传统康复器械,不断探索新兴领域

    个股研报
      伟思医疗(688580)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43.72%),归母净利润1.36亿元(+45.23%),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58.93%);24Q1实现营业收入8767万元(-8.24%),归母净利润2175万元(-27.69%),扣非归母净利润1921万元(-27.42%)。   点评:   在盆底及产康领域,目前盆底电刺激产品已经比较饱和,渗透率很高,尤其在公立医院,2023年电刺激类产品收入增长6.80%。盆底磁在综合医院的渗透刚刚开始,在“磁电联合”的推动下有望持续增长。2023年二代盆底功能磁产品顺利拿证上市,将生物反馈与被动刺激高效融合,有望打造盆底康复治疗领域第三次产品革命。公司将在女性健康相关领域,将盆底康复和轻医美项目相结合,构建覆盖女性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精神康复领域,2016年公司推出了经颅磁刺激仪,在23M8成功开展经颅电刺激仪合作,此外团体生物反馈技术于2022年完成更新迭代,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使得2023年电生理产品收入增长30.67%。在神经康复领域,二代经颅磁刺激仪(康复专用)可为神经康复提供了国际前沿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手段,公司持续丰富公司康复专科产品矩阵,目前针对三级医院康复科已推出“康复环”整体解决方案。   公司运动康复机器人产品线符合神经康复智能化、标准化的康复需求,第一代产品已全部完成取证流程,初步形成了覆盖人体上下肢的全周期康复评估和训练的运动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在巩固传统康复医疗器械产品以外,公司快速成长切入激光射频赛道,全面布局了塑形磁、皮秒激光和射频,截至24M4公司塑形磁产品已经获得FDA认证和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皮秒激光产品已在年初完成临床试验;射频领域有女性盆底私密、抗衰和身体塑形减脂领域的布局,2023年公司针对盆底私密的高频电灼仪已经上市销售,另外两款产品正在临床前期准备的阶段。   盈利预测。考虑到生育率下降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57亿元、1.92亿元和2.36亿元(24-25年原预测为1.98亿元和2.5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29元、2.79元和3.44元(24-25年原预测为2.88元和3.77元)。参考可比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5X PE,对应目标价57.32元(原目标价78.14元,2023年35X PE,-27%),继续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磁刺激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
    12页
    2024-05-29
  • 出海先锋,乘风破浪会有时

    出海先锋,乘风破浪会有时

    个股研报
      科兴制药(688136)   投资逻辑:科兴制药与注于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坚持创新+国际化战略,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药海外商业化平台。随着大单品白蛋白紫杉醇欧盟市场商业化在即,英夫利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多个生物类似药陆续完成新兴市场准入,公司海外业务步入收获期,预计2024年起业绩有望提速。此外公司发布股权激励目标,以2023年海外收入为基数,2024-2025年海外收入增长100%、400%,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传统业务贡献稳定现金流,利润端扭亏在即。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四个存量产品(依普定、赛若金、白特喜和常乐康)收入占比95%以上,依普定和白特喜中选广东联盟集采,赛若金中选江西干扰素联盟集采,集采降价后销量实现较快增长,为公司贡献稳定现金流;常乐康院外增长势头良好。   出海先锋,打造成熟的生物药海外商业化平台。1)新兴市场空间广阔。IQVIA数据预计2022-2026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医药支出平均增速为5%-8%,增速高二发达国家。公司具备20多年海外商业化经验,海外销售网络已覆盖40多个国家,对人口超1亿戒GDP排名前30的新兴市场国家实现全覆盖。2)引进产品海外业务即将进入收获期。公司持续开展产品引进,并加速引进产品在海外的注册上市和商业化进秳。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引进13款产品,英夫利西单抗、白蛋白紫杉醇、贝伐珠单抗等产品已完成埃及、巴西、印尼、欧盟等国的现场実计,有望在2024年开始贡献海外收入。   欧盟市场迎来突破,白蛋白紫杉醇放量可期。1)白紫作为广谱抗肿瘤药大单品,使用便捷、安全性佳,拥有较高的临床认可度,是ESMO指南推荐治疗转移性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乳腺癌的事线用药,在欧洲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2)欧盟市场白蛋白紫杉醇竞争格局良好,仅有两家在销。公司的白紫已二2024年5月顺利通过欧盟GMP现场检查,具备欧盟市场准入资格,有望二24H2在欧盟实现商业化,打开欧盟市场空间。3)公司的白紫在全球重点新兴市场已同步开展注册上市,新兴市场肿瘤药需求大,白紫有望借劣新兴市场渠道快速放量。   盈利预测不估值:我们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2亿元、1.23亿元、2.06亿元,同比增长107%、889%、67%,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96X、30X、18X,选取特宝生物、安科生物、凯因科技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海外商业化平台布局领先,白蛋白紫杉醇等多个产品在欧盟及新兴市场商业化在即,公司海外收入利润有望加速释放,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带量采购降价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华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5-29
  • 2023年表观业绩有所承压,2024Q1恢复增长

    2023年表观业绩有所承压,2024Q1恢复增长

    个股研报
      方盛制药(603998)   事件:   2024年4月20日,方盛制药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29亿元,同比-9.12%;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同比-34.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25.35%。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0.37%;归母净利润0.70亿元,同比+10.04%;扣非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9.61%。   制药板块业绩平稳增长   2023年,制药板块业绩稳步增长,中药方面,强力枇杷露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强力枇杷膏(蜜炼)、蒲地蓝消炎片、血塞通片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20%;化药方面,奥美拉唑肠溶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50%,赖氨酸维B12颗粒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0%,中药创新药小儿荆杏止咳颗粒销售额稳步增长,玄七健骨片首年销售突破3000万元。   注重创新研发,项目研发进展顺利   2023年,头孢丙烯片顺利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蛭龙通络片Ⅱ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健胃祛痛丸正在进行Ⅲ期临床实验;诺丽通颗粒正在进行长毒试验;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新增成人适用症临床进展顺利(2023年Ⅱ期已完成330例入组);止血消痛颗粒正在药学研究中,益气消瘤颗粒已于2024年4月申报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2024Q1公司业绩恢复增长,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强力枇杷膏(蜜炼)/露、小儿荆杏止咳颗粒等产品继续放量,业绩有望持续稳健增长。考虑到公司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我们将2024-2025年营业收入由24.38/29.82亿元调整为18.57/21.96亿元,2026年收入预测为25.32亿元;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2.25/2.73亿元调整至2.40/2.90亿元,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5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药品降价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产品质量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5-28
  • 医药行业周报:武田与达歌生物达成12亿美元合作,开发分子胶药物

    医药行业周报:武田与达歌生物达成12亿美元合作,开发分子胶药物

    化学制药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4年5月27日,医药板块涨跌幅+0.57%,跑输沪深300指数0.38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9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药流通(+1.18%)、血液制品(+0.98%)、体外诊断(+0.65%)表现居前,医疗设备(-0.30%)、医疗研发外包(-0.27%)、其他生物制品(-0.07%)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仟源医药(+20.04%)、启迪药业(+10.03%)、麦克奥迪(+9.24%);跌幅榜前3位为共同药业(-6.93%)、麦澜德(-6.22%)、ST长康(-5.30%)。   行业要闻:   近日,达歌生物宣布与武田达成多靶点合作研发及独家许可协议,以发现和开发用于肿瘤学、神经科学和炎症领域多个靶点的新型分子胶降解剂。根据协议,达歌生物将利用其GlueXplorer平台,针对武田选定的特定疾病靶点发现、验证和优化分子胶降解剂。在达到一定进展阶段后,这些项目将移交给武田进行进一步开发和商业化。达歌生物将获得首付款和潜在里程碑共计最高可达12亿美元。同时,武田也会对达歌生物进行股权投资。   (来源:达歌生物)   公司要闻:   美诺华(603538):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浙江美诺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原料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在CDE原料药、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登记信息公示平台上显示登记号转为“A”状态。   百奥泰(688177):公司发布公告,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公司在研药品BAT8008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联合BAT7104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众生药业(002317):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华南药业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普拉洛芬滴眼液《药品注册证书》,该药属于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眼及眼前节炎症的对症治疗。   健康元(600380):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上海方予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药品注册证书》,该药适用于4-16岁儿童及青少年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4-05-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