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2022年三季报点评报告:业绩大超预期,全年值得期待

    2022年三季报点评报告:业绩大超预期,全年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华特达因(000915)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8.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67%、45.10%,EPS为1.97元,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业绩加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就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3实现收入5.94亿元,同比增长5.79%;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76.4%。2022Q3归母净利率为26.59%,同比提升10.66pct,盈利能力提升显著,我们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提升主要与盈利能力较高的制药业务占比提升以及公司费用端的管控有较大关系。   达因药业业绩超预期,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D滴剂加速放量   公司核心子公司达因药业2022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净利润2.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58%、68.83%,2022Q1-3达因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净利润8.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7%、48.52%,达因药业业绩远超市场预期。我们预计2022Q1-3维生素AD收入占比达到85%,是驱动达因药业增长最核心的驱动力,此外,我们预计新产品维生素D滴剂前三季度收入过亿,公司其他产品收入维持稳定增长。目前维生素AD滴剂市场规模接近20亿元,渗透率仍然较低,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远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亿元。伊可新凭借优质产品力和消费者与行业的广泛认可,连续十余年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近两年增速更加明显,龙头地位显著,预计未来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聚焦医药主业,优化激励机制,老国企换发新活力   2020年,公司实控人由山东大学变为山东国资委,国企改革后,公司持续聚焦医药主业,现已剥离化工与环保业务,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剥离非医药业务,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同时,子公司达因药业列入山东省国投公司中长期激励计划试点单位,公司销售动力进一步增强,业绩有望继续加速增长。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三季报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3.59亿元、30.45亿元和38.0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0亿元、7.54亿元和9.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39元/股、3.22元/股和4.16元/股,对应PE分别为21倍、16倍和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0-20
  • 主力产品持续高增,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主力产品持续高增,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

    个股研报
      华特达因(00091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 2022 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 18.2 亿元(+15.7 %);实现归母净利润 4.6 亿元(+45.1%)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4 .5 亿元(+49.1%) 。单三季度实现收入 5.9 亿元(+5.8%) ;实现归母净利润 1 .6 亿元(+76.4%)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6 亿元(+90.9%) 。   持续聚焦医药主业,业绩稳健增长。目前公司逐步落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公司已剥离化工业务和环保业务,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医药主业, 2022Q3 核心子公司达因药业实现营业收入 5.3 亿元(+33.6%), 净利润 2 .4 亿元(+68.8%)。公司三季度毛利率为 80%,净利率为 47.6%。   主力产品伊可新驱动业绩高增。1 )适用人群扩大:根据循证医学证据,适应儿童健康消费需求,从 2022 年 1 月 1 日起,伊可新使用年龄从 0-3 岁扩展到 0-6岁,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2 )提价:30 粒包装是伊可新主要的、销售量占比最大的品规,从 2022 年 7 月 15 日起上调 6.4%的价格。经销商订货、终端拿货等市场接受情况符合预期。3 )强化渠道布局:丰富、完善产品供应渠道,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为消费者购买提供方便。4 )消费者教育:达因药业坚持专业权威的学术推广,持续提升品牌力,通过拍摄科普视频、举办公益活动等致力于传播科学的儿童健康、养育知识,树立儿童健康专家的专业形象。   二线品种持续丰富,业绩增长动力充足。达因药业产品开发不断取得成果,近几年每年都获得新的注册药品。新产品陆续上市,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贡献。达因药业儿童药品已形成以伊可新为龙头,包括伊 D 新、伊佳新、盖笛欣、伊甘欣、舒童欣、伊之优、小儿布洛芬栓、口服补液盐散及地氯雷他定口服液等儿童药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 EPS 分别为 2.18 元、2.79 元、3.48 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 29 %的复合增长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集采风险;在研产品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20
  • 维生素AD龙头,利润持续高增长

    维生素AD龙头,利润持续高增长

    个股研报
      华特达因(000915)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2亿元、归母净利润4.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7%、45.1%,实现EPS1.97元。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同比上升5.8%,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上升76.4%。公司销售毛利率80.0%,销售净利率47.6%,相比于中报提高了1个百分点。   公司业务主体达因药业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净利润2.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3.6%、68.8%,前三季度达因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净利润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5%、48.5%,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事件点评   达因药业收入占比以及净利率继续提升。达因药业第三季度收入占比为89.8%,相比于中报88.1%的占比继续提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公司将伊可新的适用年龄段从0-3岁调整到0-6岁,上量明显。第三季度达因药业净利润率为53.8%,相比于中报数据50.8%提升3个百分点。净利润提升与伊可新提价有关。伊可新30粒装(所有规格中占比最大的规格)在7月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提价,幅度6.4%,提价将助益营收和利润的提升,公司也会继续加强终端渠道合作,促使伊可新及其他品种的持续上量。   新品种获批,治疗类新品种加速推广。公司近期获得盐酸托莫西汀口服液的药品注册证(化药四类),该品种主要用于6岁及6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公司其他治疗类品种包括口服补液盐散(Ⅲ)和地氯雷他定等,产品准入相关工作正在推进。此外,公司加强对维生素D、盖笛欣(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伊佳欣(右旋糖酐铁颗粒剂)等维矿类产品的推广力度,预期维矿类品种仍将保持快速的增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2.21、2.81、3.53元,对应公司10月19日收盘价49.95元,PE分别为17.3、13.6、10.9倍,我们认为,公司是儿童药龙头企业,伊可新单品在扩大适用人群和提价后,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凭借品牌和渠道优势,其他单品及治疗品类也将快速增长。国企改革治理结构明显改善,管理体制理顺,内部动力足,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疫情反复影响终端销售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降价的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0
  • 2022年中国口腔正畸行业:风物长宜放眼量(通策医疗、瑞尔集团、时代天使)(摘要版)

    2022年中国口腔正畸行业:风物长宜放眼量(通策医疗、瑞尔集团、时代天使)(摘要版)

    医疗服务
      中国口腔正畸行业综述——矫治方法   正畸治疗是牙科下对错领畸形进行诊断、预防及矫正的专科。   正畸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法,分别为传统正畸疗法和隐形矫治疗法,隐形矫治直击舒适、美丽、卫生等痛点   隐形正畸具备多重优势,直击舒适、美丽、卫生等痛点   传统疗法采用金属牙套、古侧矫治器、陶瓷牙套或其他可见矫治器。隐形矫治疗法采用定制生产的可摘隐形矫治器。传统正畸疗法为错领畸形的主要疗法,但存在不美观、舒适度低等多个限制因素。隐形矫治法打破了传统正畸疗法的限制,拥有美观、舒适度高、就诊频率低且时长短等多个优点,正逐步吸引越来越多的思者使用隐形矫治方法   中国口腔正畸行业综述——市场规模   高患病率和低渗透率是中国口腔正畸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重要助力,2021-2026年的中国口腔正畸市场复合增速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中国口腔正畸行业产业链分析——产业链图谱   口腔正畸产业链上游的耗材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但国产化率正在提升;中游器械经销商代理区域性明显;下游口腔诊所是口腔医疗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口腔正畸行业上游为耗材和设备供应商,中游为器械经销商和销售模式,下游为口腔医疗机构   隐形矫治器和口腔扫描仪是正畸产业链上游两大产品,代表企业包括Sirona(西诺德)、3Shape、Carestream(锐珂医疗)、AlignTechnology(爱齐科技)、时代天使、美亚光电等;中游器械经销商的地域性代理明显,销售模式多样;下游口腔医疗机构,直接面向正畸消费者的终端。中国的口腔医疗机构主要分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连锁口腔诊所及个体口腔诊所4类。截至2020年,中国口腔医疗机构约8.8万家,其中口腔诊所数量远超综合医院口腔科与口腔专科医院
    头豹研究院
    13页
    2022-10-20
  • 单三季度扣非利润重回增长,儿童药保持快速放量

    单三季度扣非利润重回增长,儿童药保持快速放量

    个股研报
      一品红(300723)   事项:   公司公布2022三季度报告,实现收入16.15亿元,同比下降2.32%;实现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同比下降7.7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56%。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其中2022Q3单季度实现收入7.10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下降34.6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7.09%。   平安观点:   单三季度扣非利润重回正增长,非经拖累归母净利润表现。从2022Q3单季度表现来看,收入7.10亿元(+1.39%),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7.09%),均恢复正增长,且创单季度新高。我们认为在三季度全国疫情散发背景下,市场对于扣非低速增长已有充分预期。而Q3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11亿元(-34.62%),大幅下降主要由于非经常性损益较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2022Q3非经常性损益为465万,而上年同期为5138万元,主要是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减少所致。   儿童药延续强势表现,核心品种快速放量。前三季度公司医药制造增长5%,其中儿童药收入9.51亿元(+17%),在疫情影响下延续亮眼表现。主导品种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收入约7.65亿元(+19%);潜力品种芩香清解口服液收入4049万元(+89%),其中单三季度收入约1860万元(+103%),增速环比持续提升;儿童药新品种如左西替利嗪口服滴剂、孟鲁司特钠颗粒、盐酸氨溴索滴剂、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等同比较快增长。   慢病暂受乙酰谷酰胺拖累,集采23年开始贡献弹性。2022前三季度慢病收入5.37亿元(-16%),主要受乙酰谷酰胺拖累,其退出地方医保后收入较同期下滑30%,但我们认为从23年开始乙酰谷酰胺边际影响将逐步减弱。公司奥司他韦胶囊、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溴己新注射液3个品种中标第七批集采,以中标价格和约定采购量计算,对应市场规模约2.4亿元,贡献可观业绩弹性。后续公司将有更多仿制药品种通过集采放量。   儿童药龙头厚积薄发,维持“推荐”评级。一品红专注于儿童药研发,产品管线丰富。我们认为自23年开始核心儿童药品种放量,集采品种贡献弹性,乙酰谷酰胺边际拖累减弱,儿童药和慢病新品种持续丰富,公司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考虑到疫情影响,我们将公司2022-2024年盈利预测下调至2.83亿、3.92亿、5.28亿元(原预测为3.77亿、5.13亿、6.57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年PE仅2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风险:儿童药研发难度高,公司研发管线丰富,存在部分品种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的可能;2)市场开拓风险:公司新产品较多,尤其是儿童药品种体量相对较小,市场开拓存在不及预期可能;3)产品降价风险: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下,公司核心产品价格有下降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20
  •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2年第20期总第69期:估值底部区域,行业强势反弹

    医药生物行业双周报2022年第20期总第69期:估值底部区域,行业强势反弹

    生物制品
      行业回顾   本报告期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涨幅为12.36%,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跑赢沪深300指数(-0.35%)。从子行业来看,医药生物三级行业指数普涨,其中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涨幅居前,分别上涨29.50%、17.75%、14.83%。   估值方面,截至2022年10月14日,医药生物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4.06x(9月23日为21.26x),估值有所回升,仍低于负一倍标准差。医药生物申万三级行业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院(82.22x)、医疗设备(51.44x)、其他医疗服务(46.38x),中位数为30.09x,体外诊断行业(6.58x)估值最低。   本报告期,两市医药生物行业共有3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净减持31.47亿元。其中,3家增持0.66亿元,23家减持32.13亿元。   重要行业资讯   先声药业「伊布替尼」首仿获批上市,原研2021年销售额98亿美元   荣昌生物泰它西普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治疗重症肌无力   华领医药领衔研发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华堂宁上市   国家卫建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   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   药明生物将被移出美「未核实名单」   默沙东与国药集团就新冠口服药「莫诺拉韦」达成合作协议   四川省医保局拟将中药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协议管理、开展中成药带量采购   投资建议:   我们上期建议继续关注估值与业绩相对匹配的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三个子行业。本报告期,受《国家卫建委开展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的通知》的政策刺激,医疗设备引领医药生物板块强势反弹。我们认为,行业强势反弹的基础是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目前潜在回报率较高,存在均值回归的基础。同时,压制行业估值的因素存在边际变化:一是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规则设计更完善,降价更合理;二是药明生物从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未核实名单”中被移除,药明生物之前纳入该名单,导致CXO板块大幅调整;三是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政策,提高医疗设备未来2年的业绩确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我们继续推荐关注估值与业绩相对匹配的医疗设备、医疗研发外包、血液制品三个子行业,同时自下而上关注三季度业绩超预期的标的。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政策不确定性。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15页
    2022-10-20
  • 公司深度报告:心血管医疗产业链布局完善,创新驱动公司稳定增长

    公司深度报告:心血管医疗产业链布局完善,创新驱动公司稳定增长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越过疫情红利,创新产品带来稳定增长。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采的影响,20年公司营收增长较往年存在短暂减缓,且2022H1受疫情应急业务的扰动,营收和利润都有所下降,剔除该影响后公司常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7.6%。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国内竞争格局良好,参与厂商均少于3家,值此公司心血管医疗器械业务已逐渐走出集采影响。在疫情和2021年年底药球集采的双重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冠脉创新产品(药可切)仍实现61%增长,冠脉总营收占比69%。未来增长将由现有创新产品组合和未来逐年上市的相关产品共同驱动,有望实现研发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速增长。   布局心血管领域全产业链,坚持加大投入研发。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意驱动的公司,公司通过持续研发投入造就技术优势。目前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已经获批,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也已获批上市。截至2022年年中,公司累计申请专利1541项,国内外上市产品600余个,NMPA批准的II、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41个,美国FDA认证34项,欧盟CE认证234项,对后续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构筑了技术及专利壁垒。目前公司主要在研产品超40种,其中脉冲声波球囊、PFO可降解封堵器、生物可吸收药物洗脱支架等21种重磅产品预估对应销售额(按出厂价计算)峰值超4-5亿元。   国内心血管市场前景广阔,医疗器械国家政策利好。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CVD患人数3.3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国内CVD死亡率位居前列。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内心血管植介入领域市场在过去数年间保持较快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7168亿元。同时国家针对医疗器械行业继续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综合来看,国家各层面政策对国产器械和创新器械的引导扶持,使得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基本具备支撑行业快速增长的条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24亿元、2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6.5%、8.1%、24.4%,对应PE为22x、20x、16x。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心血管医疗领域龙头公司,产品矩阵丰富;集采负面情绪逐渐消除,同时未来产品加速海外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冠脉支架集采续标在即,续标价格有望提升。   风险因素:高值医用耗材、药品集采的风险,产品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进入新领域带来的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6页
    2022-10-20
  • 产能投放助业绩提升,优质药企百尺竿头

    产能投放助业绩提升,优质药企百尺竿头

    个股研报
      国邦医药(605507)   投资要点   业绩总结: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归母净利7.2亿元,同比增长38.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1亿元,同比增长39.1%。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45.2%,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同比增长57.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增长63%。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利润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1)募投项目产能逐步投放市场,产品生产量、销售量均迎来提升;2)公司产品矩阵丰富,盈利能力增强,规模扩张,动保拳头产品氟苯尼考、恩诺沙星贡献营收过亿,市场占有率高,主要产品还包括动保领域广泛使用的强力霉素、环丙氨嗪等。医药方面持续推进产业链一体化,打造以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布局结构,未来业绩或将进一步增长。   兽药产品优质,未来产能扩张,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2020年6月实施新版《兽药GMP验收评定标准》,提高兽药生产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规定明确兽药生产企业须在2022年6月1日前通过新版审核标准后方可继续生产经营,落后产能将被市场淘汰。公司发展动保原料药及制剂业务,产品矩阵丰富,综合竞争优势强,有望于集中度提升过程中收益。目前公司动保板块近四成为出口业务,根据海关数据以及公司招股书数据,2019年(盐酸)恩诺沙星原料药公司出口891吨,占全国出口总量59.8%,2019年度,国邦医药氟苯尼考原料药出口量成为市场首位,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21.9%。未来公司年产5750吨动保原料药生产基地、年产6,000吨动保制剂生产基年产3,000吨兽药固体制剂生产线及3,000吨饲料添加剂、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线将逐步建成投产,带来业绩增量。医药业务板块,公司牢铸质量优势,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原料药供应商之一,产品包括抗生素类药、心血管系统类药、呼吸系统类药、泌尿系统类药及抗肿瘤类药。主要产品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均为销售过亿元大单品系列。同时公司进行关键医药中间体生产,围绕还原剂系列产品、高级胺系列产品等开展经营。未来公司头孢类产品新建/技改项目、特色原料药暨产业链完善项目、关键中间体项目、医药制剂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营收将进一步增加。   公司以“一个体系,两个平台”为核心形成综合优势。一个体系是指有效的管理和创新体系,两个平台分别为先进完整的规模化生产制造平台、广泛有效的全球化市场渠道平台。生产制造方面,公司掌握生产中典型化学反应、溶媒技术工艺,并通过一体化研究布局节省成本,形成集约化制造优势。渠道平台方面,公司服务海内外客户,内外贸易一体化,覆盖六大洲销售网络,产品销往115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3,000余家客户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公司在印度、荷兰、韩国、巴基斯坦及西班牙等国市场已建立原料药销售渠道,半制剂产品亦销往东南亚及非洲地区。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包括浙江本立、Insud集团、Abbott集团、山东亚康药业、Hetero集团,共计销售额3.6亿元,占比为8.6%,2021年公司直销实现营收29.3亿元,占比为65%,非直销占比35%左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2-2024年EPS分别为1.8元、2.24元、2.79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6/13/1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新品销售不及预期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20
  • 超声为基,内镜发力,打造平台型创新医疗设备企业

    超声为基,内镜发力,打造平台型创新医疗设备企业

    个股研报
      开立医疗(300633)   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构建超声+内镜两大核心业务平台   开立医疗是国内领先的超声及软镜企业,产品布局持续丰富。在超声设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发并全面掌握彩超主机及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在内窥镜领域,公司产品全面覆盖软镜高、中、低端市场和硬镜市场,已在高端镜种领域实现了放大内镜、超细内镜、刚度可调内镜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8.36 亿元,同比增长30.00%,归母净利润 1.75 亿元,同比增长 60.33%。   医疗设备贴息贷款政策加速落地,促进各级医疗机构设备采购需求提升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预计贷款覆盖包含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每家医院贷款金额不低于 2000 万元。我们认为,医疗设备财政贴息贷款的推进,有望促进医疗机构积极采购国产设备,从而加速优质的国产设备进入各级医院投入使用。   超声产品序列完备,高端彩超持续发力   开立医疗拥有自主研发生产的超声影像产品 20 余款,产品全面覆盖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 2017 年起, 公司相继推出 S50、 S60 系列高端彩超,并衍生出妇科专用彩超 P60 系列产品,成为国内少数拥有高端彩超的厂家之一,在三甲医院的装机量不断提升。公司拥有覆盖不同应用场景的台式及便携式超声,以 P40/P20 系列为代表的中端台式机,以 P10/S12 系列为代表的低端台式机,以 X/E 系列及 S9 系列为代表的便携机,形成了完备的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产品序列。   软镜产品引领国产化浪潮,硬镜产品完善平台型布局   软镜技术壁垒较高,国内软镜市场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进口企业主导,国产设备在持续迭代的发展历程中,产品品质持续优化,公司作为国产医用内窥镜领域的领先企业,全面覆盖软镜高、中、低端市场和硬镜市场。 2022年上半年公司内窥镜实现收入 2.72 亿元,同比增长 51.47%。公司立足中国二级医院以下市场,凭借更高性价比在基层医疗市场快速渗透,同时在三级医院以高端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加速追赶提升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 随着公司进一步打开超声和内镜市场,我们相应调高盈利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8.10/22.82/27.85 亿元(前值为18.06/22.47/27.74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53/4.66/5.83 亿元,(前值为 3.51/4.54/5.78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营销团队稳定性风险、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政策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8页
    2022-10-20
  • 2022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HPV疫苗维持快速增长

    2022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HPV疫苗维持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万泰生物(603392)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2 三季报,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86.51亿元,同比增长 140.56%,归母净利润 39.44 亿元,同比增长 231.91%,扣非归母净利润 38.48 亿元,同比增长 233.25%,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13 亿元,同比增长 391.5%。   点评:   2022 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 业绩处于预告上限, 2022Q3 公司实现营收 27.21 亿元,同比增长 66.71%,归母净利润 12.51 亿元,同比增长168.0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1.98 亿元,同比增长 159.21%, 业绩维持快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二价宫颈癌疫苗继续保持产销两旺,因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新冠原料和新冠检测试剂的收入及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2 价 HPV 疫苗批签发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根据中检院数据,2022 前三季度公司 2 价 HPV 疫苗批签发合计 200 批次以上, 2021 年批签发为 163 批次, 2022 年批签发实现快速增长。 随着公司 HPV 疫苗贡献业绩占比提升,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2022 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89.57%,同比变动 3.46pct,净利率为 46.69%, 同比变动 12.94pct,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2022 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29.07%、 6.13%、 -0.6%,同比变动-1.02pct、 -9.96pct、 -0.57pct。   鼻喷新冠疫苗保护效果较好。 近日,公司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中期主数据分析,并获得了关键性数据,截至本次关键性数据分析日,实际入组 31038 人,共监测到接种后的主要终点病例 240 例(方案要求主要终点病例累积到至少 150例后进行分析)。根据现阶段试验结果显示:疫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率均为 12.4%;全部受试者中住院及以上新冠病例(WHO 评分 4 分及以上,包括国家药监局定义的重症)均在安慰剂组,鼻喷新冠疫苗的保护效力为 100%。在符合方案集中,针对无免疫史人群,鼻喷新冠疫苗免疫后 3 个月内绝对保护效力为 55%;针对有免疫史人群,鼻喷新冠疫苗加强免疫后 6 个月内绝对保护力为 82%; 60 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不弱于 18-59 岁人群。已完成测序的终点病例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均为 Omicron 株,包括 BA.2(42%)、 BA.4(39%)和 BA.5(18%),表明鼻喷新冠疫苗对于 Omicron 感染导致的 COVID-19 可产生良好的保护力,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9.37/135.8/176.12 亿元,同比增长 90.2%/24.2%/29.7%,归母净利润为 41.93/52.92/69.25 亿元,同比增长 107.4%/26.2%/30.9%,对应2022-2024 年市盈率分别为 26.55/21.04/16.08 倍。   风险因素: HPV 疫苗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0-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