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医疗服务行业研究:陕西省组织正畸材料托槽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医疗服务行业研究:陕西省组织正畸材料托槽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医疗服务
      事件   2022 年 10 月 20 日, 陕西、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广西、海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区域发布公告,宣布开展口腔正畸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由陕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评论   本次集中采购明确采购周期及医疗机构范围。 本次采购周期为 2 年,联盟省(区、兵团)开展口腔牙齿正畸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均应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本次采购明确产品分组。 本次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范围为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上市的托槽、无托槽隐形牙套、颊面管。具体分组为普通金属托槽(A、 B 两组)、普通陶瓷托槽(A、 B 两组)、自锁金属托槽(A、 B 两组)、自锁陶瓷托槽(A、 B 两组)、无托槽矫治器(A、 B 两组)、颊面管(议价)。   按省际联盟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排序,取每个产品类别累计采购需求量前 70%(含)所涵盖的企业为 A 组竞价单元,其余为 B 组竞价单元。进入 A 组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不足 5 家的,按省际联盟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从多到少依次递补,直至 A 组竞价单元有效申报企业数量达到 5 家;同一产品类别所有申报企业不足 5 家的,全部进入 A 组。   ( 1)采购实施范围。 联盟省(区、兵团)开展正畸材料托槽手术的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以下简称“医疗机构”)全部参加;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自愿参加。   ( 2) 采购方式。 根据确定的采购品种及其在联盟省(区、 兵团)医疗机构需求量,组织联盟省(区、兵团)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确定中选生产企业品种和价格。   ( 3) 采购周期和采购协议。 本次正畸材料托槽集中带量采购周期为 2 年,以联盟各地区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   ( 4) 竞价规则。 (a)申报的产品有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不包含集中带量采购)的,以最低价作为该产品基准价。 (b)申报的产品无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的,可自主申报价格作为基准价(不得高于同类产品最低阳光采购平台挂网价)。 对每一类型,按照医疗机构采购总量的 70%分位点,分为前 70%,后 30%两组,合计 10 组,最低有效降幅 30%。 专家根据每组产品的价格降幅,确定该组产品申报价格(申报价格高于全国其他省级、市级集中带量采购最低中选价格的,申报企业该组所有申报产品直接淘汰);对企业提供的最终报价,由评审专家投票确认是否认可,不被认可的产品申报价格被淘汰。   ( 5)中选规则。 组内代表价的计算:以医疗机构对每个产品的需求量为权重,以每个产品审报价格为基准计算。 将审报企业按照从低到高排序。   投资建议   目前我国正畸行业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专项治理开展后有望快速提升,同时还进一步将拉动正畸相关科室业务体量,满足患者大量的隐藏口腔医疗需求。除此之外,未来优秀的口腔医疗服务机构也可以通过打造改善型、差异化的需求定价项目形成新的增长点。 相关公司:通策医疗、时代天使科技、瑞尔集团。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影响诊疗节奏的风险; 政策环境变化风险;医疗服务纠纷事件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0-21
  • 公司深度报告:渠道拓展促进业绩增长,打造有机国药第一品牌

    公司深度报告:渠道拓展促进业绩增长,打造有机国药第一品牌

    个股研报
      寿仙谷(603896)   拥有灵芝孢子粉独家去璧技术,提高有效物质含量和安全性。公司核心产品破壁灵芝孢子粉采用独创的“四低一高”超音速低温气流破壁技术,提高了破壁率,也避免了重金属污染和物料氧化。公司发明了独家去壁技术,与普通灵芝孢子粉相比,公司仙芝2号破壁灵芝孢子粉颗粒中总三萜和粗多糖含量分别提升6/10倍以上,适合免疫力低下和放化疗人群。我们测算2021年全国灵芝孢子粉潜在市场规模为54.32亿元。   公司立足浙江走向全国,发展省外代理和电商营销。公司自2017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每年保持正增长。目前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浙江地区,公司支持建立全国经销体系,开启市场中心的孢子粉片剂招商模式,2022年计划新增20家城市代理商,此外公司互联网渠道已成为传统销售渠道的重要补充。随着公司业务向省外拓展,营销推广力度加大,有望提高市占率。此外公司铁皮石斛、西红花等产品收入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新产品研究有序开展,有望丰富产品集群,扩大品牌影响力。   药食同源中药具有积极的免疫调节功效,寿仙谷产品具备性价比优势。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保健品市场潜在容量较大。研究显示,破壁灵芝孢子粉具有积极的免疫调节功效,有助于提高肿瘤综合治疗效果。我们对市面上5类灵芝孢子粉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公司各SKU的日消费额处于行业中高水平,但其粗多糖有效成分单价居于行业超低位水平,显示较强性价比优势。考虑到终端有打折促销,可降低消费者负担,我们认为公司破壁灵芝孢子粉具备业绩增长潜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灵芝孢子粉和铁皮石斛等药食同源中药因具有积极的免疫调节功效而具备市场潜力。公司产品具备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性价比凸显。公司产品毛利率较高,随着营销推广力度加大、省外代理和电商等新销售渠道发力,业绩增长具备潜力。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22/11.08/13.3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9/3.22/3.87亿元,我们给予寿仙谷2022年PE估值区间为34-36倍,对应目标价区间为44.54-47.16元,维持买入评级。   股价催化剂:省外代理和互联网营销发展可能促进业绩超预期增长。   风险因素:自然灾害风险、原材料质量控制风险、种源流失风险、存货周转不畅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9页
    2022-10-21
  • 测序业务保持高速增长,赔偿款大幅增厚利润

    测序业务保持高速增长,赔偿款大幅增厚利润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事件:2022年10月19日晚,公司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90亿元,同比增长15.57%;归母净利润20.22亿元,同比增长339.85%;扣非净利润3.87亿元,同比下降24.9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72亿元,同比增长250.19%。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9亿元,同比增长4.63%;归母净利润16.78亿元,同比增长4,717.83%;扣非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45.4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61亿元,同比增长2,830.49%。   测序业务预计保持高速增长,疫情相关业务逐渐萎缩   从收入端分析:(1)测序业务: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速为54.69%,我们预计第三季度有望延续上半年的趋势保持在50%以上的高速增长;(2)实验室自动化业务: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7.94%,我们预计随着国内疫情影响逐渐趋缓,第三季度维持下降趋势。   收到Illumina赔偿费3.25亿美元,利润大幅增长   2022年7月,公司及子公司与Illumina就美国境内的所有未决诉讼达成和解,子公司CGUS收到Illumina支付的3.25亿美元净赔偿费;因此,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此外,公司报告期内发生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2,244.51万元,其他应收款信用减值损失53.65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3,607.60万元。公司2022年1-9月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共计5,905.76万元,将减少公司2022年1-9月合并报表利润总额5,905.76万元。   销售产品结构的变化,导致毛利率显着下滑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13.64pct至55.30%,我们推测主要系与新冠病毒检测相关的仪器设备的供求关系有所缓解,毛利率较高的实验室自动化业务产品销售占比下降所致;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0.12pct至15.17%;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31pct至12.08%;研发费用率同比下降0.07pct至15.97%;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5.06pct至-2.24%,我们预计主要系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收益增加所致;扣非净利率11.76%。   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1.21%、20.16%、14.80%、20.86%、-7.82%,分别变动-16.97pct、+6.25pct、-0.44pct、+1.37pct、-11.07pct,扣非净利率4.7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维持原有业绩预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44.59亿/57.38亿/74.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49%/28.69%/29.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9亿/8.14亿/10.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63.01%/-63.64%/29.52%;EPS分别为5.42/1.97/2.55,按照2022年10月19日收盘价对应2022年24.23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对供应链及产品销售的风险;部分原材料存在依赖进口采购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及与关联方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的风险;应收账款金额和存货余额较高及周转率较低的风险;知识产权诉讼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1
  • 国产基因测序龙头,未来市场增量可期

    国产基因测序龙头,未来市场增量可期

    个股研报
      华大智造(688114)   推荐逻辑:1)行业: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起步初期,下游有望催生多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应用市场。预计2030年,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303.9亿元的市场规模。2)产品:7款产品打造完整的高中低通量产品矩阵,自主研发技术全球领先,精准度达99.4%,灵敏度达98.8%。3)战略:已初步构建全球化的业务网络,未来全球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基因测序高景气赛道,下游市场增量可期。上游测序设备高速成长,技术革新推动基因测序仪的商业化应用。国内市场初起步,国内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上升空间巨大。2015-2019年中国市场基因测序设备CAGR为24.8%,2019年国内市场规模为42.2亿元,预计2030年中国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市场将达到303.9亿元的市场规模。基因测序中下游应用场景多元,下游的NIPT应用已成熟,肿瘤早筛、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处于高速成长期,辅助生殖处于早期摸索,下游有望催生出多个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应用市场,全产业链市场增量可期。   公司构建完整的高中低通量产品矩阵,自主研发技术全球领先。公司已有7款不同型号测序仪上市,形成高中低通量的完整产品矩阵。产品在测序时间、通量、灵活度、精准度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DNBSEQ测序技术具有“测序准确率高”和“重复序列低”等独特的优势。测序成本降低到500美元,未来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测序成本有望以超摩尔定律速度快速下降。   海外业绩持续高增,聚焦全球化战略布局。2021年,公司境外收入为21.34亿元(+13.7%),占公司总收入的54.3%。公司已初步构建全球化的业务网络,未来全球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布局美国、日本、拉脱维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资质申报、培训及售后、技术研发、生产中心等海外业务网络。2022年7月,华大智造获赔3.25亿美元与Illumina达成和解,有望进一步打开美国市场。计划于2022年8月在美国销售其基于CoolMPS技术的相关测序产品,并于2023年1月开始销售StandardMPS相关测序产品。   盈利预测。公司是国产基因测序设备第一股,自主研发技术全球领先,未来市场增量可期。预计2022-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速为24.3%。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专利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2-10-21
  • 磷化工2022年三季度业绩前瞻:下游多点开花、行业景气仍在

    磷化工2022年三季度业绩前瞻:下游多点开花、行业景气仍在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三季度磷肥及磷化工行业市场表现有所承压。 2022 年三季度(7/1-9/30), 中信基础化工指数(CI005006) 报收 6594.1 点, 全季度下跌1235.6 点, 跌幅为 15.8%, 板块表现弱于上证指数和沪深 300。 细分板块中, 磷肥及磷化工板块跌 21.6%, 位于基础化工细分板块中第 29 位。   个股方面, 2022 年第三季度, 17 家 A 股主要磷化工相关企业中有 1 家有所上涨, 上涨的企业为金诚信, 涨幅为 4.66%。   上半年业绩亮眼, 三季度或有放缓但景气仍在。 2022 年上半年 A股主要的 17 家磷化工相关企业多数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具体来看, 营收涨幅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和邦生物、 云图控股、 川发龙蟒,涨幅分别为 89.36%、 83.07%、 75.15%。 归母净利润涨幅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川金诺、 川恒股份、 中毅达, 涨幅分别为 405.69%、 254.08%、 244.74%。截至 2022 年 10 月 18 日, 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的企业包括川金诺、 兴发集团、 湖北宜化。 其中兴发集团预计 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 亿元-49.5 亿元, 同比增长 96.98%-98.98%, 增速低于上半年。 已披露三季报的企业包括云天化和新洋丰。 其中云天化 2022 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 16.65 亿元, 同比增长 31.24%。   磷矿石及黄磷供给收缩, 价格有望持续上行。 磷矿石方面, 受国家环保限采及长江保护治理等政策影响, 磷矿开采落后产能持续退出, 近五年产量降低 30.8%。 此外磷化工企业纷纷布局产业链一体化, 磷矿以自供为主。 因此, 磷矿石市场供给持续收缩, 支撑其价格高位。 截至 2022年10 月18 日, 我国磷矿石现货价格为 1054.3元/吨, 较 6 月底下跌1.16%,较 2022 年初上涨 52.8%。 黄磷方面, 2021 年云贵鄂川四省黄磷产量占全国的 93.6%。 近日云南省《2022 年 9 月-2023 年 5 月耗能行业能效管理方案》 落地, 省内多家黄磷企业减产、 停产。 此外, 南方枯水期将至,贵州、 四川等地电力能源供应或将短缺, 从而影响黄磷生产, 黄磷供给收缩。   下游多点开花, 磷化工行业景气趋势不改。 磷肥方面, 6 月以来夏管肥陆续释放, 叠加三季度为用肥淡季, 磷肥价格有所承压。 目前磷肥新增产能受限, 农产品价格高企或将拉动磷肥需求提升, 行业有望景气上行。 草甘膦方面, 今年以来草甘膦价格高位回调, 但仍处于中高位置。   转基因作物是草甘膦主要的需求领域。 2022 年 2 月, 农村农业部印发《2022 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 , 指出将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随着转基因作物在我国落地推广, 未来国内草甘膦行业有望迎来长期景气。 新能源方面,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14-2021 年, 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从 3.7GWh 增长到 226GWh,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9.9%; 2016-2021 年, 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从 3.1GWh增长到 48GWh,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73.0%。 锂电行业高速发展, 拉动磷酸铁锂及六氟磷酸锂需求高速增长。   投资建议   经上半年亮眼业绩后, 三季度业绩增速或有放缓。 但在磷矿石供应收紧、 下游整体需求向好的背景下, 我国磷化工行业发展景气仍在, 磷肥及磷化工企业或将受益, 相关企业包括: 湖北宜化、 云天化、 兴发集团等。   风险提示   产品价格异常波动、 安全环保政策升级、 国际贸易摩擦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3页
    2022-10-21
  • 三季度业绩预告超预期,持续保持高增长

    三季度业绩预告超预期,持续保持高增长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业绩简评   10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增长51.4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0亿元,同比增长44.41%。业绩小幅超预期。   经营分析   研发需求旺盛、订单饱满,三季度经营业绩小幅提速。Q3单季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58.68%;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48.33%。国内研发需求旺盛,公司订单饱满。   商务及订单层面来看,国内商务网络和商务团队建设已初见成效,新签订单稳步增长。2022年1-6月新签订单5.45亿元,同比增长24.15%,累计存量订单17.89亿,同比增长32.81%。预计三季度保持上半年高增长态势,持续增加的客户需求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同时又拉动公司研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研发持续高投入,研发能力和综合服务优势不断提升:研发投入较大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所致。公司自主立项产品管线丰富,研发进度有序推进,目前公司内部在研项目累计已超170项。   实验室产能陆续投产,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截止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3.60万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其中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面积为2.5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实验室面积为1.01万平方米随着募投项目新建实验室陆续投入使用,公司延伸并完善了药物临床前及临床各阶段的研发链条,持续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快了项目研发进度,前三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50/2.14/3.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54/38/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解禁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监管风险、IP保护风险、投资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21
  • 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超预期,核心业务进入高速放量期,光学业务持续扩展新空间

    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超预期,核心业务进入高速放量期,光学业务持续扩展新空间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投资要点   事件: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0 亿元(+55.77%),实现归母净利润 1.40 亿元(+52.51% )、扣非归母净利润 1.29 亿元(+81.77%),业绩超过我们预期。   客户需求持续增加,产能进一步释放: 2022 年,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持续增加,公司各版块业务产能均持续释放,公司第三季度各业务模块销售规模在半年度基础上持续增长。其中, 前三季度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销售占比增加,同时受汇率波动外销收入同比增加 600 万余元。Q3 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43 亿元(+73.88%)、归母净利润 6001 万元(+82.37%) 、扣非归母净利润 5621 万元(+95.68%) 。   核心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光学业务有望提速: 公司为史赛克研发的新一代 4K 荧光腹腔镜已经完成了研发和试生产过程,准备在 2022 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同时公司自主品牌商业化开启,与国药、史赛克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光学领域,公司正在进行掌纹静脉仪、显微镜整机、激光扫描镜、口腔三维扫描等产品的研发,随着光学产品的不断上市,公司光学业务有望持续拓展新空间。我们预计前三季度预计医学板块收入增速接近 60%,光学板块收入增速接近 40%,未来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股权激励方案发布, 3 年 110%高增长目标彰显公司强烈信心: 本次激励计划对应考核年度为 2022-2024 三个会计年度,公司层面业绩考核目标以 2021 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为基数,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40%、70%、 110%,三年复合增长率为 28.1%,充分彰显了公司对未来业绩的信心。本次激励计划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稳定性,同时有效激发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提高经营效率,助力公司业绩继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持续增加, 公司主营业务及光学业务不断拓展,我们维持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79/2.45/ 3.29 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 PE 估值分别为 61/45/3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汇兑损益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0-21
  • 三季报亮眼,全年业绩高速可期

    三季报亮眼,全年业绩高速可期

    个股研报
      海泰新光(688677)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55.8%;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5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81.8%;研发费用4068.3万元,占营收比例为12.0%,实现EPS1.61元。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归母净利润6000.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3.9%、82.4%。其中研发投入1660.7万元,占营收比例为11.6%。   事件点评   医用内窥镜器械产品销售占比继续增加,光学业务板块拓展新领域。公司产能逐步释放,扩产后能够满足海外客户未来2年的需求。新一代荧光腹腔镜已经完成了研发和试生产过程,进入量产阶段,内窥镜板块业务继续提速。公司光学业务应用领域包括医用光学、工业激光与生物识别等,与丹纳赫的显微镜合作项目第一款产品已经进入验证后期,年底前正式量产,新领域的延展将贡献新的业绩增量。此外,公司也积极拓展整机业务,全国市场的渠道建设已经展开,凭借荧光内窥镜、光源模组等核心组件的自产能力,公司在整机系统上占据生产成本优势,与国药合作有望推动整机业务的发展。   毛利率稳定,扣非净利率提高超过5个百分点。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分别为3.1%、8.3%,比上年同期分别减少0.2pp、2.7pp。公司收现比92.8%,与去年同期持平,销售回款维持良好状况。销售毛利率65.7%,比上年同期增加0.8pp,销售净利率41.0%,同比略降,扣非销售净利率38.1%,同比增加5.5pp,增幅显著。   股权激励目标增速3年110%,彰显高增长信心。公司日前发布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价格42.87元/股,激励对象共123名骨干员工,以2021年业绩为基础,收入或利润端未来三年目标增速为40%、70%、110%,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40%、21.4%、23.5%。对应激励费用上,预计2022-2025年分别摊销975.1万元、3408.3万元、1645.6万元、590.4万元。股权激励有助于推动员工积极性,业绩目标彰显公司高增长信心。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2.05、2.77、3.66元,对应公司10月20日收盘价125.65元,PE分别为61.3、45.4、34.4倍,我们认为,公司产品储备丰富,围绕核心光学技术和微创应用技术,具备产业链集合优势。绑定荧光内镜巨头,ODM增长确定,同时自有整机销售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光学产品多领域延展应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给予“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   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单一客户占比较高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等。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1
  • 2022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维持高增速,鼻喷新冠疫苗数据优秀

    2022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维持高增速,鼻喷新冠疫苗数据优秀

    个股研报
      万泰生物(603392)   核心观点   核心产品持续放量,公司业绩维持高增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6.51亿元(+141%),归母净利润39.44亿元(+232%),扣非净利润38.48亿元(+233%)。其中,Q1/Q2/Q3单季度分别实现营收31.71/27.59/27.21亿元,分别同比+285%/+142%/+67%;分别实现净利润13.31/13.62/12.51亿元,分别同比+360%/215%/168%。根据中检院数据,2022Q1-3公司2价HPV疫苗累计实现形成批签发229批次(+118%),核心产品持续放量,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   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获得关键数据。公司与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合作研发的鼻喷新冠疫苗是在双重减毒的季节性流感病毒(CA4-DelNS1)载体内插入新冠病毒保护性抗原的RBD基因序列构建而成的减毒活病毒载体疫苗。2021年11月开始先后在南非、菲律宾、哥伦比亚、越南等国启动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共计招募3.1万人,中期数据显示:鼻喷新冠疫苗对无免疫史人群三个月内保护效力为55%、对有免疫史人群加强免疫后6个月内绝对保护力为82%;对住院及以上病例保护效力为100%;60岁以上人群保护效力不弱于18-59岁人群。已完成测序的终点病例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均为Omicron株,包括BA.2(42%)、BA.4(39%)和BA.5(18%),表明鼻喷新冠疫苗对于Omicron感染导致的COVID-19可产生良好的保护力,同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国内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产能项目建设不达预期;研发管线进展不达预期或失败的风险等。   投资建议:公司核心产品2价HPV疫苗上市后快速放量,国内受益于免费接种政策,小年龄组“2针法”具备差异化优势,获得WHOPQ认证后相继于摩洛哥和尼泊尔取得上市许可,产品出海迈出坚实第一步;海内外新冠疫情影响下,公司试剂及活性原料收入预计稳健增长;鼻喷新冠疫苗海外III期临床数据优秀,考虑到新冠疫苗商业化受到全球疫情发展、各国防疫策略和监管审批等诸多因素影响,暂不考虑新冠疫苗业绩,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07.26/124.93/140.81亿元,净利润为43.86/52.44/60.73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21/18x,维持“买入”评级。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2-10-20
  •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钠电行业乘风而起,碳基负极未来可期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钠电行业乘风而起,碳基负极未来可期

    化学制品
      钠电技术不断成熟,在锂电成本高企背景下产业化进程加速   钠离子电池在近几年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主要得益于以几个方面:技术层面,由于钠电池与锂电池基本原理类似,钠电池可以借鉴锂电池的产业化经验。同时,前期制约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正负极材料均已实现技术突破,层状氧化物正极+碳基负极+有机电解液体系的钠离子电池即将迈入到商业化阶段,大规模量产在即。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多选用价格低廉且储备丰富的钠、铁、锰、铜等元素,负极可选用生物质原材料或者无烟煤前驱体,原材料成本显著低于锂电池。而且钠电池正极和负极的集流体均可使用廉价的铝箔,成本较锂离子电池所需的铜箔进一步降低。据中科海钠团队研究,产业化的钠电池材料成本相较磷酸铁锂电池可降低30%-40%,尤其是在锂电成本高企背景下优势进一步凸显。性能方面,相比于锂电池,虽然钠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稍显不足,但是由于钠电池具备成本优势,而且在倍率性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等领域优于锂离子电池,因此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船等对能量密度要求较低,但成本敏感性较强的领域。我们预计,至2026年,全球钠电池需求将达到123.7GWh。   负极为钠电核心材料,预计碳基负极2026年需求达14.9万吨   负极材料为钠电池关键构成材料之一,其成本占比约为16%。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种类多样,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单质,其中碳基材料凭借来源广泛、较强的储钠能力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钠离子电池当前最佳的负极材料。碳基负极主要包括硬碳材料和软碳材料,硬碳材料由于具备较强的储钠能力和难以石墨化的优点,是当前最适合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相比于硬碳材料,软碳材料虽然储钠能力较低,但是由于其导电能力较强,循环性能较高,因此软碳材料可以与硬碳材料复合使用以提升硬碳综合性能。同时,软碳材料也可用于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的钠离子电池体系,与硬碳负极体系互相补充。从需求端来看,受益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碳基负极材料需求旺盛。我们预计2023年钠离子电池装机量为3GWh,相应的负极材料需求量为0.36万吨。随着钠离子电池良率不断提升叠加产业链的不断完善,至2026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装机量将达到123.7GWh,进而带动负极需求量达14.9万吨,2023-2026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45.5%。   负极材料技术壁垒高铸,各企业加速布局推动行业发展   硬碳作为钠离子电池首选负极材料,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形变小、导电性良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但是其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如低的首次库伦效率、循环寿命和结构一致性问题。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解决硬碳材料上述问题可以依靠预钠化、结构调控、界面构造、选用合适的前驱体材料作为碳源等手段,但是从理论转化成实践还需要技术的不断积累。从供给端看,目前全球企业均在加速产能布局,但多数仍处于中试或研发阶段,能快速实现量产的企业较少。目前国内仅贝特瑞有400吨硬碳材料产能,中科海纳和华阳股份具有2000吨软碳材料产能,其余大多数企业依旧处于中试或研发阶段,距离大规模量产仍存在一定差距。从企业端的布局来看,布局钠电负极材料的除了传统石墨负极龙头如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企业外,钠离子电芯生产企业也在积极向上游进行一体化布局,如中科海纳和华阳股份等。我们认为,在钠离子电池即将量产的关键时刻,具备技术储备的钠离子电池和负极材料生产企业有望率先受益于此轮快速上涨的需求。   投资建议   相对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备原材料优势,成本优势和部分性能优势,尤其是在碳酸锂价格高企的背景下,钠电池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进而带动负极材料需求。在目前的多种负极技术路线之中,硬碳材料凭借稳定的结构和较强的储钠性能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钠电负极原材料企业、钠电初创企业、传统锂电负极企业和各大行业跨界公司均在加速钠离子电池碳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议关注具备技术优势的优质公司。   风险提示   (1)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2)钠离子电池性能不及预期;   (3)钠离子电池需求不及预期;   (4)碳酸锂价格下降导致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不及预期;   (5)产业链配套能力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1页
    2022-10-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