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3926)

  • 医药生物: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更新有望促进行业扩容

    医药生物: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更新有望促进行业扩容

    医药商业
      行业事件:   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的通知。制定原则基于依法依规、简政放权、安全至上、促进发展四个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前提下,将技术成熟的设备,推动由甲类改为乙类或由乙类调出目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政策调整大型医用设备范围   与2018年版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调出管理品目;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和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甲类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D和HDA两个型号、Edge和VersaHD等型号直线加速器和乙类直线加速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   限制放开有望带动需求提升   甲类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配置管理,包括两类,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金额上要求是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50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大型医疗器械(原值为3000万)。乙类由省级卫生健康委负责配置管理,包括PET/MR、PET/CT、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金额上要求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3000—5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原值为1000—3000万元)。整体配置证要求有所降低,设备需求有望提升。   投资建议   CT、MR配置证限制进一步放开,分子影像类配置证需求降级,整体放开力度超预期,大型影像行业有望迎来扩容,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渗透率或将提高,预计联影医疗等国产优质影像企业将受益。持续推荐联影医疗,建议关注产业链受益标的万东医疗、奕瑞科技、东诚药业、微创机器人。   风险提示:政策法规风险;各地政策执行不及预期;产业链短期供应紧缺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3-22
  • 医药行业点评:配置目录更新,有望带动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放量

    医药行业点评:配置目录更新,有望带动大型医用设备及造影剂药物放量

    化学制药
      事项:   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健委颁布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产品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产品由6个调减为4个,产品的分类发生了合并、降类或调入调出。   平安观点:   新目录的调整源自产品成熟度与临床需求   新目录中,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I调出管理品目,PET/MR、部分高端放射治疗设备由甲类移至乙类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品目,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此外,新目录提高了两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的价格限额。甲类由3000万元增加至5000万元(单台/套),乙类由1000~3000万元增加至3000~5000万元(单台/套)。   新目录的调整顺应了医疗新基建背景下医院采购需求的释放   2020年起,我国开始了医疗新基建项目,此后保持持续推进。2022年10月,中央财政下达卫生健康领域中央基建投资预算265.21亿元,涉及各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各级医疗机构的新建、扩建、迁建项目,能力达标提升项目以及医疗设备购置项目等。由于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医疗新基建将带来大量设备采购需求。   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CT保有量约为18.2台,仅为美国的约三分之一。2018年,中国每百万人MR保有量约为9.7台,不足美国的四分之一。不再受配置证限制后,医疗机构对于中高端CT、MR产品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我国PET/CT和PET/MR市场均处于发展早期。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仅为0.61台,同期美国每百万人PET/CT保有量约为5.73台。而PET/MR作为更尖端的大型医用设备,截至2020年底,全球装机量在200台左右,其中中国装机量在40台左右。在2018年和2023年两版《配置许可管理目录》中,PET/CT和PET/MR分别由甲类降为乙类,采购门槛降低,采购周期缩短,医院对于高端分子影像设备的需求将得到释放。   投资策略:大型医用设备制造厂商及产业链相关公司将获益于新目录的推出   配置门槛下降,大型医用设备装机有望加速。伴随着新版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目录调整,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I等设备不再纳入目录管理,配置门槛进一步下降。2023年版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也有望于近期出台,PET/CT、PET/MR等设备配置规划有望大幅提升,建议关注国产大型医用设备龙头联影医疗。   大型医用设备装机加速,同步带动造影剂药物放量。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量提升后,相应造影剂用量有望同步提升。CT造影剂主要对应碘造影剂,建议关注司太立、恒瑞医药。MRI造影剂主要为钆类造影剂,建议关注北陆药业。PET/CT、PET/MR造影剂主要为以F18-FDG为代表的诊断性核药,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中国同辐。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现有市场格局变化;2)研发风险:大型医用设备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受阻或进度不及预期的可能;3)市场风险:企业市场推广效果不及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22
  •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国产CGM产品相继获批,国内血糖监测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医疗器械行业周度点评:国产CGM产品相继获批,国内血糖监测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医疗器械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上周医药生物(申万)板块跌幅为-2.28%,在申万32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6位,医疗器械(申万)板块跌幅为-4.08%,在6个申万医药二级子行业中排名最末。截止2023年3月20日,医疗器械板块PE均值为17.80倍,在医药生物6个二级行业中排名最末,相对申万医药生物行业的平均估值折价27.96%,相较于沪深300、全部A股溢价69.68%、31.56%。   国内新冠疫情处于低位,流感发病率快速抬升。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及抗原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后波动下降,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近3周(2月24日-3月16日)在波动增加后开始呈现平台波动,3月16日为48.3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83.2%;但近一月流感病毒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2023年第10周流感阳性率为53.2%。   CGM较BGM优势明显,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与BGM相比,CGM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程度,提高血糖监测依从性,全面监测血糖波动情况,加强糖尿病的管理和控制;目前我国CGM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相较欧美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得益于CGM的产品优势和患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预计未来全球CGM渗透率将有明显提升,中国CGM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年的1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6亿美元。   投资建议: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及患者人数持续增加,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渗透正在加速,我国持续葡萄糖监测市场起步相对较晚,中国CGM市场目前以进口品牌为主,美国德康医疗、雅培和美敦力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国产替代空间较大。随着微泰医疗、三诺生物、鱼跃医疗等国产产品的获批以及在技术、使用成本上对进口品牌的赶超,预计未来国产替代的步伐有望加快,在多家厂商努力进行市场教育与普及的环境下,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提升,建议关注国产CGM生产厂家三诺生物、鱼跃医疗。同时,自年初以来,既往因疫情压制的医疗需求持续回升,院内手术量(如因疫情后延的择期手术)迎来回弹,院外消费医疗也有望回温。院内需求方面,我们看好与可择期进行的诊疗活动相关的、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医疗器械研发平台化厂家,如迈瑞医疗、惠泰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等;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识增强、人均收入持续增多背景下,我们关注疫情后期消费产品的需求复苏,建议关注受益于集采和国产替代的眼科器械创新型企业爱博医疗、产品竞争格局较好的脱敏治疗龙头我武生物、再生医学材料自主研发企业正海生物等。   风险提示:海内外疫情加剧,集采政策变化,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3-03-22
  • 2022年度报告业绩点评:产能储备+新品开拓齐头并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2年度报告业绩点评:产能储备+新品开拓齐头并进,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奕瑞科技(688301)   投资摘要   事件概述   3月16日晚间,公司发布2022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5.49亿元,同比增长30.47%;实现归母净利润6.41亿元,同比增长32.49%;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51.18%。公司经营持续向好,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22.44%;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15.72%,我们认为主要系2021年Q4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高基数所致;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52.08%。   齿科及工业产品持续放量,新核心部件收入规模达千万级别。公司继续在医疗、工业等新市场拓展市场份额,深化全球大客户战略,加强战略客户的合作深度及黏度,2022年齿科产品收入突破3.8亿元(yoy+55.7%),工业产品收入突破2.3亿元(yoy+31.4%),增速亮眼。普放、放疗产品销售整体保持稳定增长,C臂产品增速较快,2022年普放(含兽用、C臂等)探测器销售收入突破7.9亿。此外,根据Frost&Sullivan预计到2030年全球高压发生器及组合式射线源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7.00亿美元,公司在高压发生器、组合式射线源、闪烁体、PD等核心部件、核心材料方面取得初步进展,掌握多种核心技术,2022年收入规模超过4000万元。   产能储备+新品开拓齐头并进,新技术步入商业化阶段。一方面公司积极扩大产品线产能,22年太仓二期完成厂房建设,进入装修和设备入场及调试阶段;海宁生产基地进入试生产阶段,未来产能有望有序爬坡。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22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9%;研发费用率达15.41%,较上年增加3.14pct,力争形成全球最完备的、覆盖市场主流的探测器产品线。基于新技术的产品逐步迈入收获期,22年采用CMOS、IGZO、柔性等新传感器技术的产品收入超3.8亿元(21年为2亿元)。   专注精益生产和管理,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2年公司高毛利动态探测器收入占比较上年提升近10pct,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叠加高效的运营管理和成本控制手段,22年公司毛利率增加2.09pct至57.34%,净利率增加0.42pct至41.23%。销售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有所增长,主要系人力成本增加及股权激励成本所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公司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加强全球业务拓展及品牌影响力提升,有望尽早实现由X线探测器供应商向X线核心部件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战略转型。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3/10.78/14.12亿元,EPS分别为11.32/14.83/19.43元/股,对应PE分别为34/26/2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3-03-22
  • 海外CXO公司跟踪报告:他山之石:维持对海外市场处于景气度中的判断,继续看好国内CXO

    海外CXO公司跟踪报告:他山之石:维持对海外市场处于景气度中的判断,继续看好国内CXO

    化学制药
      跟踪复盘美国投融资情况、以及全球TOP15药企研发投入情况:我们能看到美国整体投融资依然处于历史高点,且从季度维度出发,未来有望逐渐改善;另外从全球TOP15研发投入的情况,我们整体依然可以看到继续呈现稳健向上增长中。   海外CXO财务数据表现——员工、订单、资本开支均呈现向上增长,表征行业景气度持续:重点关注的12家CXO公司22年实现营业收入518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临床CRO业务、CDMO业务、实验室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39.03亿美元、150.69亿美元、27.97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4%、11.1%、16.5%,其中尤其是生物药CDMO细分行业同比增速为20.0%,呈现较快增长。另外我们跟踪临床CRO企业的员工增长(同比增速基本处于5%~10%)和订单增长(整体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6.3%)、以及CDMO的资本开支呈现趋势性向上等关键数据,也能有效表征行业处于景气度中。   从22Q4的投资者交流纪要看景气度——整体上能看到行业依然处于景气度中:IQVIA/Covance/ICLR询单情况均继续呈现高强度且未发现异常取消,另外MEDP询单情况出现略微变弱和取消情况略微变多,以及ICLR的Biotech客户订单金额略微放缓;另外CRL发现业务从22Q4开始重新有增量需求,且LONZA也在预期投融资有望23Q1缓慢恢复,表征行业景气度变好的趋势。   核心海外CXO企业2023年业绩指引依然处于稳健增长中:IQVIA、Covance、ICLR、MEDP预计23年临床CRO业务营业收入将分别同比增长5%~7%(扣除新冠,收入内生增速为10%~12%)、5%~7%、2.6%~7.7%、15.8%~19.9%;Lonza给予23年全年收入指引,即为“High single-digit CER sales growth”。   投资建议:综合分析海外投融资数据以及全球TOP15研发投入情况,以及海外CXO公司22年营业收入、订单、员工数量以及资本开支增长情况,我们维持前期对海外CXO行业的景气度判断,基于国内的工程师红利以及产业成本优势,继续看好国内CXO景气度,我们继续推荐药明康德、九洲药业、阳光诺和、百诚医药、凯莱英、博腾股份、和元生物、普蕊斯等。   风险提示:投融资趋弱影响、中美关系带来业务关系的不确定性、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3-03-22
  • 2023年医药健康行业网络营销监测报告

    2023年医药健康行业网络营销监测报告

    医药商业
      医药健康整体行业   行业趋势   2022年医药健康行业展示广告大盘承压,同比-4.3%,但是中成药企、医疗服务机构逆势上涨,其中,江中集团同比大涨325.6%,投入指数达9711.7万,碧莲盛植发投入指数增长2210万。   人群触媒   移动互联网在医药人群流量触达上仍有增长空间,新一线、二线城市医药健康人群对典型APP偏好普遍较高,品牌可相对高效触达该人群。圈层人群中,线上药店人群聚集在一线城市,18-35岁年龄段,成都、杭州、宁波城市亦有较高偏好;线下连锁药店人群性别、年龄画像分布均匀,城市等级占比依连锁经营布局存差异;   医药健康细分行业   药品OTC   2023年1-2月展示广告投入依然低迷,同比-18.7%,不过中成药企投入表现持续积极,三九医药、江中集团、三金药业霸榜前三。   百度平台药品OTC广告增长较快,共有144家药品广告主投放,展示广告收入指数同比增长1065.5%。   投放策略方面,品牌与电商、线下连锁药店三方联合广告、热播剧贴片广告为主要趋势;   保健品   保健品行业投放信心回正,1-2月投入指数同比正增长,其中,中式滋补品涌现,东阳光集团、东阿阿胶、燕之屋近一年投入指数分别达1701.0万、1112.9万、560.1万,位列前十。   网易新闻全屏广告、今日头条和新浪微博信息流广告受青睐,平台展示广告收入指数同比正增长;   投放策略方面,主要趋势有品牌积极入局直播带货、加深与电商平台合作、聚焦消费场景。
    艾瑞股份
    44页
    2023-03-22
  • 医药生物: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发布,医院采购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医药生物:新版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发布,医院采购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医疗器械
      事件: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   配置证品类调整幅度超出预期,有望快速激发院内设备采购需求。2023版目录将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将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MR)调出管理品目,超出此前预期。随着配置证许可事项的大幅度减少,我们预计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配置决策将越发自由宽松,未来有望加速高端医疗设备进院装机,激发院内大型设备的采购需求。   显著上调甲乙类兜底金额,有望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加速市场扩容。2023版目录将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显著降低了大型设备配置申报门槛,未来有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释放更多中层、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需求,带动医疗设备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建议关注:本次配置证调整政策落地有望进一步释放医院高端医疗设备采购需求,国产品牌有望在政策催化下凭借高性价比优势加速进院,远期来看随着多重政策倾斜力度的不断加大,国产替代有望逐渐加速,建议重点关注产品性能优越、渠道布局丰富、研发能力强劲的国产龙头公司,如联影医疗、万东医疗、微创机器人等。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3-22
  • 动物疫苗

    动物疫苗

    化学制药
      1.动物疫苗行业定义   疫苗是一种用于人工主动免疫,是由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其组分、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生物制品。动物疫苗是为了改善动物的健康和福利,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增加牲畜产量,防止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疫病从动物传染给人的疫苗。根据疫苗所含抗原成分的不同,动物疫苗又可分为单价苗、多价苗和混合苗。   2.动物疫苗行业分类   根据技术路线,动物疫苗可分为常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合成多肽苗及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常规疫苗指由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支原体等完整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指利用生物技术制备的疫苗。合成多肽苗及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为新型疫苗。   3.动物疫苗行业特征   中国动物疫苗行业特征为:市场集中度高、规范化发展、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4.动物疫苗发展历程   自1952年《兽医生物药品制造与检验规程》出台,动物疫苗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管理到规范化发展的阶段。自2011年,政府招标苗的市场占比及份额逐步扩大,并且《畜牧业十三五规划》体现出中国政府针对中长期动物防疫的方向及决心。中国政府对动物疫情严控严防的态度一方面促进政府端对行业市场需求提升,利好于动物疫苗终端应用,另一方面利于行业出清,将低质低价的动物疫苗从行业中淘汰。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3-22
  • 聚酯瓶片行业深度(二):趁海外产能出清扩产,瓶片业迎来加速成长期

    聚酯瓶片行业深度(二):趁海外产能出清扩产,瓶片业迎来加速成长期

    化学制品
      中国瓶片企业处于扩大全球份额窗口期   聚酯瓶片为使用广泛的软饮料与食品包装材料。 疫后消费复苏中,必选消费韧性总体强于可选消费。 瓶片挂钩食饮等必选消费品, 需求景气度高且有可观增速。 目前国产瓶片全球产能占比约1/3,有望借全球瓶片产业链再平衡之机, 复制产业链高度类似的涤纶长丝发展历程,市占率有望提升至全球的2/3左右,对应1000万吨以上的成长空间。   供给端产业链优势与需求端强劲增长共振   供给端优势: 1. 上游PX、 PTA与MEG供应持续宽松叠加国内聚酯装置保持规模优势; 2. 聚酯产业链具备相对欧洲等地的能源价格优势; 3.海运价格持续回落并消除运力瓶颈。   需求端旺盛: 1. 我们测算仅人类发展指数(HDI)在0.6~0.7附近国家提升0.1即带来500~1000万吨新增瓶片需求; 2. 平均温度提升及极端气候增多有望进一步拉动需求; 3. 凭借优异特性与高性价比替换其他材料叠加线下消费需求复苏有望推升景气。   行业优势格局下机遇大于挑战   技术突破解除行业瓶颈因素后,中企产能规模开始取得优势,而此前困扰行业的双反等影响或有限。 目前中企扩产恰好填补欧洲产能出清缺口。 疫情影响消退下去库加速。 在低库存基础上,节后月度数据或保持景气状态,加工价差中枢有望持续上行。   投资建议   类比涤纶长丝全球扩大市占率的逻辑并基于人类发展指数(HDI)提升带来的需求同步增长假设, 粗略测算得中国瓶片行业2027-2037年成长空间超1000万吨,同时欧洲出清产能+疫情期间少增产能的缺口与计划投产体量大致相当, 预计行业整体供需保持紧平衡。我们看好聚酯瓶片行业前景, 根据扩产规模、向新材料拓展的预期与节奏,短期推荐产能弹性大且出口占比高的三房巷、低成本扩张优势明显的万凯新材,中期推荐新材料研发实力雄厚且积累产业化品种众多的华润材料。   风险提示   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全球产业链再平衡带来的错配风险;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推进及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政策推行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政策风险;气候变化超预期的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3-22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积极进取的血制品标杆企业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积极进取的血制品标杆企业

    个股研报
      博雅生物(300294)   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非血制品业务有望逐步剥离   公司于1993年成立于江西抚州,成立以来,公司锐意进取,从抚州走出江西,从江西走向全国。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白蛋白、静丙、纤原收得率行业领先,吨浆收入、吨浆利润等多项指标国内领先,成为国内血制品行业的标杆。我们预计公司后续将逐步剥离非血制品业务,聚焦血制品板块,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血制品企业。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2、5.29、5.89亿元,2022-2024年对应EPS分别为0.86/1.05/1.1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0.4/33.0/29.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学术推广能力强,纤维蛋白原国内市占率第一   公司重视血液制品学术和品牌建设,提升学术服务水平,加强对终端产品的学术投入。持续开展“酶新木秀”、“完酶无缺”等一系列学术推广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根据药智网数据显示,公司纤维蛋白原2016-2021年国内市占率一直位列第一。此外,公司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八因子等新产品也有望在强大的学术推广能力助力下快速放量。   华润赋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21年11月,华润医药受让股份、接受表决权委托及认购博雅生物发行的股份完成后,持有公司28.86%的股份,拥有40.01%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华润集团作为大型央企,将持续给公司提供战略支持,特别是在新浆站的开拓上,公司有望借助华润集团的战略资源在国内多个省份获取新的浆站。根据公司公告,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浆站16个以上,到2025年底,公司浆站总数达到30个以上,进入到行业第一梯队。   风险提示:浆站拓展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新品上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3-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