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1944)

  • 绿叶制药-2186.HK-国内否极泰来,海外曙光已现

    绿叶制药-2186.HK-国内否极泰来,海外曙光已现

  • 政策观察双周报第48期:防疫优化后,医疗体系如何应对?

    政策观察双周报第48期:防疫优化后,医疗体系如何应对?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下跌,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黄磷等产品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油价下跌,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黄磷等产品价格上涨

    化学制品
      核心推荐   基础化工重点   核心资产(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   钛白粉(龙佰集团)、碳纤维(光威复材)、沸石/OLED(万润股份)、农药(扬农化工、广信股份)、复合肥(新洋丰)等。   石油化工重点   OPEC+联合减产形成油价底部支撑,但仍需关注非OPEC产量(加拿大重质油、巴西、中亚)、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贸易风险进一步发酵对油价的影响。推荐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快并进军大炼化、布局C2/C3轻烃裂解的优秀民营炼化企业(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关注宝丰能源。   每周行业动态更新   本周化工品价格指数下跌,核心原料油价下跌,LPG气下跌,LNG气上涨,煤价上涨;磷化工部分产品价格上涨。   本周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0.6%;核心原料价格布油-11.0%,进口LPG-6.9%,国产LNG气+39.6%,烟煤+2.8%。   原料端,C4、C5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制品端,磷化工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农药、聚氨酯、橡胶、塑料、维生素、氨基酸部分产品价格下跌。   本周油价下跌,OPEC+维持减产力度,需求预期增强担忧。   本周布油结算价从85.6跌至76.2美元/桶(跌幅11.0%)、美油结算价从80.0跌至71.5美元/桶(跌幅10.7%);美国商业原油库存4.14亿桶(周环比-1.2%),美国原油钻井数625口(周环比-0.3%)。   供应端,根据隆众资讯,OPEC+月初会议维持当前减产力度没有调整,在缺乏进一步减产的支撑下,市场期待有所落空,另外虽然西方对俄价格上限确定在60美元,但这一数值明显高于此前预期,对俄罗斯供应的冲击可能有限。需求端,根据隆众资讯,市场对于欧美经济即将陷入衰退基本达成共识,且对于美联储加息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有担忧,继续拖累需求预期,亚洲局部疫情虽有好转,但利好传递需要时间,短线难以起效。政策面来看,根据隆众资讯,虽然市场预计美联储12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较大,但市场担忧激进加息的可能性并未完全消退。地缘政治来看,根据隆众资讯,俄乌局势和伊朗核问题谈判维持沉闷局面,西方制裁落地后暂未对俄罗斯供应形成显著杀伤。   天然气价跟踪:   价格跟踪:本周欧美天然气期货涨跌不一。NBP环比+2.15%,TTF环比+2.93%,HH环比-17.46%,AECO环比-13.92%。现货方面,HH现货环比-18.60%;加拿大AECO现货环比-31.70%;欧洲TTF现货环比+3.05%。价差方面,东北亚LNG现货到港均价为10848元/吨,环比+12.50%,国内市场均价为7470元/吨,环比+1842元/吨(+32.73%)。   库存跟踪:根据EIA数据显示,截至12月7日,美国天然气库存量为34620亿立方英尺,环比-210亿立方英尺(环比-0.60%,同比-1.50%),低于5年均值。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截至12月7日,欧洲天然气库存量为36293亿立方英尺,环比-850亿立方英尺(环比-2.29%,同比+37.27%)。   国内价格:本周国内LNG产地价格大幅上行。截至12月8日,LNG主产地报价为7581元/吨,较上周+50.24%;消费地价格同向上行,截至12月8日,LNG主要消费地均价为7604元/吨左右,较上周+41.63%。LNG接收站报价7603元/吨,环比+21.94%。   重点化工品观点更新:   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价格涨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磷酸一铵+6%、丁二烯+6%、磷酸+6%、黄磷+4%、磷酸二铵+4%等。本周价格跌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R142b-33%、嘧霉胺-20%、甲苯-9%、醋酸-6%、PVC糊树脂-6%等。   新能源上游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光伏产业链相关化工品:工业硅-1%、三氯氢硅-5%、纯碱(轻质持平、重质持平)、醋酸乙烯-3%、EVA(光伏级)-22%等。锂电产业链相关化工品:磷矿石(30%)持平、磷酸+6%、碳酸锂(工业级-1%、电池级-2%)、磷酸铁持平、工业磷酸一铵(73%)+2%、六氟磷酸锂-4%等。   下游稳定运行,供给压力仍存,磷酸一铵价格上涨。   本周磷酸一铵(55%粉,江苏)涨5.8%至365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目前下游国内复合肥市场稳定运行,进入冬储以来,复合肥企业整体预收情况较好,目前主兑现前期冬储预收订单为主,待发较为充足,新单方面跟进放缓;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少数企业恢复生产,整体行业开工较上周变化不大,部分供应压力仍存。   市场无低价货源补充,部分装置存短停传闻,推高丁二烯价格。   本周丁二烯(华东)涨5.5%至67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顺丁市场价格稳中整理,相关胶种天胶价格坚挺,国内丁苯橡胶市场观望氛围浓厚;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浙石化一期20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于2022年11月9日临时性停车,11月13日重启,二期一套年产能20万吨的装置于21日停车,预计检修25天左右,二期二套计划年产能25万吨的装置后续计划检修5-10天,兰州石化年产能13.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12月1日临时性停车检修,于12月5日重启。   原料成本增加,市场供应减少,磷酸价格上涨。   本周磷酸(华东)涨5.5%至9600元/吨。成本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热法磷酸行业成本较上周小幅增加,随着低价库存黄磷消耗,部分热法磷酸企业补货涨价的黄磷,当期采购成本增加;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新能源领域需求旺盛,磷酸盐领域按需采购,其他下游市场需求弱,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政策的出台,运输及物流恢复,下游开工率有望提升;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湿法净化磷酸主流企业部分装置检修,供应减少。   成本有所上涨,贵州地区限电加剧,推高黄磷价格。   本周黄磷(贵州)涨4.2%至32500元/吨。成本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焦炭、石墨电极价格上调,带动黄磷生产成本增加;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黄磷需求市场少量补货,目前部分在产企业保持刚需消耗,按单生产;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据悉12月9日贵州地区多数黄磷厂接到通知,当日只保证民生用电,黄磷装置停炉,支撑企业保持推涨心态。   低价货源消失,市场货源紧俏,磷酸二铵价格上涨。   本周磷酸二铵(64%,长三角)涨3.8%至405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冬储市场持续推进中,刚需采购为主,货源较为紧俏,市场低价货源逐渐消失,出价逐渐向高端靠拢;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重庆地区磷肥企业-中化涪陵工业园搬迁项目陆续进行中,新项目计划新上30万吨磷酸二铵装置(64%、62%、60%含量),受装置状态影响,计划2022年12月项目整体投产,云南树环因原料合成氨问题,二铵装置停车,湖北祥云装置临时停车检修,湖北东圣装置临时停车检修,湖北黄麦岭装置临时停车检修,甘肃瓮福装置临时停车检修,山东鲁北化工装置临时停车检修。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2-11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新冠居家治疗产业链的供需演绎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关注新冠居家治疗产业链的供需演绎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本期(12.3–12.10)上证综指收于3206.95,上涨1.61%;沪深300指数收于3998.24,上涨3.29%;中小100收于7674.15,上涨2.46%;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439.72,上涨1.39%,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7位。其中,原料药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的优化要求。重点内容包括:   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根据防疫工作需要,可开展抗原检测;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医便利;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12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指南指出,居家治疗适用的对象是: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居家治疗的家居环境要求包括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感染者专用)、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及带盖的垃圾桶。   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的通知》   1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的通知》。对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等,均可以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随时进行自我抗原检测。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抗原检测试剂,进行自测。   核心观点:   12月以来,随着多项政策的发布,我国新冠防治策略发生变化,将最大程度地减轻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目前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使得人群可能大量感染,而重症率和死亡率较低的现实标志着或可将新冠作为一般传染病对待。结合这两点特征,对症中西医治疗药物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迎来需求的爆发。对于治疗环节,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提示过除口服药物以及抗体外,对症治疗西药产业链或将迎来需求驱动下的业绩增长,建议关注具备多重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如新华制药等;中药产业链投资机会也在持续兑现,建议关注以岭药业等。此外,由于病毒变异方向仍有不确定性,因此仍然需要注意重点人群保护,因此新冠小分子治疗药物仍是未来新冠产业链投资机会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建议继续关注相关研发项目进展顺利、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如君实生物-U等。同时,随着加强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的推进,以及未接种人群随着政策改变导致的接种意愿提升,雾化吸入式新冠疫苗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启接种工作,新冠疫苗的序贯接种可能迎来增量需求的释放机会,建议持续关注康希诺等。检测环节,抗原检测具有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随着居家隔离等政策的实施,抗原检测将成为未来检测新冠的主流,建议关注检测领域的抗原检测产业链上、中游的相关上市企业,如诺唯赞等。消费场景方面,零售连锁药店除了受益行业政策改革、集中采购、医药分家和处方药外流等政策,新冠相关的消费需求有望助推业绩增长,建议重点关注行业龙头,包括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等。   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底部位置,行业基本面整体依旧稳健,短期内低估值的板块及其前期跌幅较大的优质个股有望迎来结构性的估值修复行情。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药明康德、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泰格医药、康龙化成、普洛药业和信立泰等;   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金域医学和迪安诊断等;   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和康希诺等;   5)中药创新药和品牌中药生产企业:以岭药业、红日药业、华润三九、同仁堂和达仁堂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21页
    2022-12-11
  • 投建5万吨生物法PDO,逐步完善合成生物平台

    投建5万吨生物法PDO,逐步完善合成生物平台

    个股研报
      华恒生物(688639)   事件:2022年12月8日,华恒生物公告拟通过控股子公司天津智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津智合”)的全资子公司赤峰智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赤峰智合”),投资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建设生物法年产5万吨1,3-丙二醇(简称1,3-PDO)项目,建设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预计建设周期为2年。其中,公司于9月12日对天津智合增资1000万元,持有其25%股权及100%表决权,实际控制天津智合。   生物法生产1,3-PDO较化学法更具优势,公司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3-P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合成新型聚酯PTT、多种药物、医药中间体以及新型抗氧剂等产品,是生产不饱和聚酯、增塑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和破乳剂的原料,进而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制药等行业。1,3-PDO的生产技术主要有化学法和生物发酵法,其中生物法比化学法在原料可再生材料、成本、生产过程绿色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双碳”背景下,生物法更具发展前景。在我国,1.3-PDO进口依赖度高,2020年78%的产品通过海外进口,公司投建的5万吨生物法1,3-PDO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1,3-PDO下游PTT有望打开发展空间   1,3-PDO下游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聚合物单体合成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替代乙二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等中间体生产多醇聚酯,用于制造新型聚酯纤维PTT,其中1吨PTT大约需要消耗0.38-0.45吨1,3-PDO。由于PTT具有的优异性能,在地毯、工程塑料和服装面料等下游领域有广泛应用。据中国产业研究数据显示,国内PTT的产量为12.95万吨(2019年);根据公司公告,我国PTT年消费量大约在12-14万吨,其中90%用于合成纤维,10%用于工程塑料,市场均价约2.3万元/吨。随着原材料国产替代和下游应用领域拓宽,国内PTT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多产品落地开花,逐步构建完善合成生物平台   公司于10月28日公告定增项目,投建年产5万吨生物基丁二酸及生物基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年产5万吨生物基苹果酸生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同时,公司此前增资天津智合,推动“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及玫瑰精油”技术产业化,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增强盈利能力,推动业务横向扩展。华恒生物是具备平台效应的生物合成小品种氨基酸全球领先企业,公司充分利用产业链和技术优势拓展产品矩阵,合成生物平台型公司地位不断凸显。   盈利预测与估值:综合考虑公司主营产品产销及募投项目情况,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2.8/3.8/4.6亿元,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系列单一风险、主要产品应用领域较为集中风险、市场需求放缓及容量有限风险、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风险、技术产业化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12-11
  • 天康生物(002100):出栏节奏已恢复正常,估值位于历史底部区间

    天康生物(002100):出栏节奏已恢复正常,估值位于历史底部区间

  • 医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行业泡沫出清,关注中药、疫后复苏、产业升级

    医药行业2023年度策略报告:行业泡沫出清,关注中药、疫后复苏、产业升级

    化学制药
      平安观点:   2022年回顾:行业泡沫基本出清。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16.8%,跑赢沪深300指数2.9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药生物板块估值为25.74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低于10年平均估值30.2%;医药生物板块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的估值溢价率为36.75%。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溢价率,都接近10年来的最低点。2022Q3,全基金医药生物仓位占比仅9.55%,同比下降3.70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69个百分点。而扣除指数基以及医药相关主题基后医药生物仓位仅占比2.84%。全基金以及扣除指数基以及医药相关主题基配置比例已接近历史最低值。   主线一:中医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2019年后中医药行业重磅支持政策不断,其中医保对中药态度转变积极。2022年3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发布,是首个由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五年规划,行业站位持续提升,景气度进入质变阶段,推荐昆药集团、康缘药业、新天药业、贵州三力、以岭药业。   主线二:防疫政策优化,需求复苏可期。随着我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以及Omicron毒株的重症率下降,我国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新冠药物、疫苗需求有望持续走高,而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建议关注通策医疗、固生堂、老百姓。   主线三:产业升级,寻找摇摆环境下的确定性。产业升级在大方向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符合产业进化趋势的细分赛道及对应公司有更大机会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认为下列细分赛道的长期价值有望在2023年重新得到市场重视,迎来估值回归:1)创新药及其产业链(CXO&上游供应商),推荐凯莱英、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和黄医药、康诺亚;2)临床价值明确的医疗器械,推荐心脉医疗。   风险提示:1)政策风险: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不排除带量采购等医保控费政策推出节奏超预期;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同时药物研发周期较长,相关企业存在研发失败风险;3)市场风险:市场周期性波动可能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影响;4)中美关系风险:《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等政策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将对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出海造成影响。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4页
    2022-12-09
  • 国产培养基龙头,CDMO协同高成长

    国产培养基龙头,CDMO协同高成长

    个股研报
      奥浦迈(688293)   投资逻辑   奥浦迈是国内细胞培养产品技术与服务的龙头企业。成立于 2013 年,基于良好的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工艺和发展理念,公司通过将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的有机整合,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加速新药从基因( DNA)到 IND及 BLA 的进程, 并通过优化细胞培养产品和工艺降低生物制药的生产成本,赢得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客户声誉。公司主营业务快速发展,从 2018 年的0.34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1 年的 2.13 亿元, CAGR 为 84.35%。   从行业看,培养基行业进口替代空间广阔,国产企业迎来窗口性发展机会。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药最重要的上游耗材之一, 2020 年培养基在全球生物制药耗材市场占比达到 35%,占比最高。 目前国内市场仍由外资品牌占据主要 份 额 , TMO 、 Danaher 、 Merck 合 计 占比 约 64% 。 根据 Frost &Sullivan, 2020 年中国培养基市场规模达到 15.2 亿元,预计 2025 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将达到 54.4 亿元。   领先技术+整体解决方案+高粘性客户,共同打造强劲竞争力。公司未来发展空间与成长确定性兼具, 1)锚定中高端培养基赛道,竞争格局更为优良,同时公司技术领先, 产品市场份额已成为国产第一; 2)培养基业务与CDMO 业务相辅相成,有望进一步扩大客户群体。 增强黏性; 3)下游客户项目储备丰富,随着客户临床管线推进,放量确定性较高。 综上, 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培养基业务增速分别为 62.0%/40.5%/39.1%; CDMO 业务增速分别为 10.0%/35.0%/45.0%。   9 月 2 日公司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 16.44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 15.11 亿元。 募集资金重点投向公司 CDMO生物药商业化生产平台、公司细胞培养研发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投资建议   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7/1.54/2.2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61.1%/58.5%/44.3%。 参考可比公司, 给予公司 23 年 65 倍 PE(对应2023 年 PEG 1.11),对应目标市值为 100.25 亿,对应目标价为 122.28 元/股。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大客户流失风险;客户产品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培养基产品开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12-09
  • 新股覆盖研究:山外山

    新股覆盖研究:山外山

    个股研报
      山外山(688410)   投资要点   下周一(12月12日)有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山外山”询价。   山外山(688410):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血液净化设备与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2.54亿元/2.83亿元,YOY依次为25.00%/78.78%/11.35%,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35.51%;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0.21亿元/0.19亿元,YOY依次为-25.60%/160.65%/-5.55%,公司于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最新报告期,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36.90%;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866.22%。根据初步预测,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239至6,358万元,同比增长117.68%至226.50%。   投资亮点:1、公司是国产血液透析设备龙头厂商,有望受益于我国仍有大量未满足的存量血液透析需求,以及血液透析设备行业较大的国产替代潜力。公司是国产血透设备龙头厂商,根据医招采2022年2月发布的“血液透析机排行榜”,2021年公司产品血液透析机市占率为5.36%、连续性血液净化设备(CRRT)为5.50%,均居国产厂商首位。我国现阶段血液透析治疗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提升空间广阔,血液透析治疗需求提升将带动设备需求相应增长;血液透析的主要对象为慢性肾病患者,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底我国接受血透治疗人数约为83万人,而目前我国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比例不到20%,若按照2030年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率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75%计算,透析治疗人数将达到300万人以上。另外,考虑到目前我国血透设备仍由外资厂商主导、以费森尤斯为首的5大厂商市占率达到80%以上,公司作为领先的国产设备厂商,有望受益于行业国产替代进程。2、公司即将完成自产血液透析耗材的全线布局,进一步完善自研产品管线,有望打开收入增长空间。公司积极发展耗材业务,以保证下游客户一站式采购的便利性,报告期内公司耗材产品主要为外采。公司打造自有耗材产品已取得一定成效,目前自研的TWT-Y血液透析浓缩液、TWT-F血液透析干粉、血液透析器(低通)、透析液过滤器、血液透析器(高通)取得了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另外,一次性使用体外循环管路、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已取得注册受理通知书,即将完成自产血液净化耗材的全线布局。且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实现高值耗材产业化,相应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血液净化耗材2,400万人份(支),包括血液透析器1,200万支,血液透析浓缩液600万人份,血液透析干粉600万人份。3、公司为国内少数具备设备、耗材产品及服务中心一体化布局的血液透析企业之一,在提供血透服务上或具备较好的成本优势;有望受益于国内独立血液透析中心数量的持续提升。公司围绕血液透析业务形成了设备-耗材-服务中心三大业务板块,设备与耗材的自产或对公司打造终端血透中心业务提供一定的成本优势。2014年起我国开始鼓励民营血透中心的建设,2019年我国血透中心数量达到6362家,但离行业饱和容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公司招股书,预计到2020年,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超过300万人,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至3次且每次透析时间需要四小时左右,按照美国平均配置水平、每家透析中心配置20台透析机估算,预计中国需要3万家血液透析中心以满足目前的患者需求,市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专业从事血液净化设备与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连锁血液透析医疗服务;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宝莱特、三鑫医疗、健帆生物、天益医疗作为可比上市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1年平均收入规模为13.36亿元、PE-TTM(剔除异常值,算数平均)为24.39X,销售毛利率为47.51%;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较小,毛利率水平低于行业平均。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等。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12-09
  • 医药生物: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关注国产龙头机遇

    医药生物: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发布,关注国产龙头机遇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事件: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的通知》,针对有自主抗原检测需求人员、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以及居家或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进行自主、规范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进行指导。   抗原应用场景更加明确,中长期内有望成为社会面主要检验方法之一。抗原检测具有早期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出结果、低成本等优点,海外如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均已采取抗原自检作为主要筛查手段。本方案对抗原检测的适用人群、采购方法、检验频次、阳性/阴性结果处理等各方面均做出详细要求,进一步承认了抗原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我们认为未来抗原自测有望成为国内社会面人群新冠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与核酸检测形成有效互补。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居家隔离,政策信号越发积极,院内常规诊疗有望加速恢复。根据应用方案,抗原检测阳性人员在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时可居家隔离治疗,按照用药指引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症状加重时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诊室)就诊,其中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如症状加重需前往三级医院就诊。这一要求相比此前“二十条”、“新十条”等的防控措施更加宽松,释放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防控趋势持续向好;同时也能有效实现不同程度感染者的人群分流,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加速医院常规诊疗活动恢复。   强调多场景抗原储备,抗原检测试剂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头部企业有望占据先机。本通知明确要求每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服务人口总数的15-20%储备抗原检测试剂,大型企业、工地、大学等人员密集机构按照人员数量和检测需求提前购买一定量的抗原检测试剂,我们预计抗原检测试剂采购需求有望持续攀升;同时方案中还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组织抗原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合理提高产能,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提高产量,确保满足需求,考虑到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产能紧缺,我们预计产能充足、扩产速度更快的头部企业有望占据行业先机。   投资建议:国内抗原检测试剂产能目前较为紧张,我们预计抗原检测试剂需求有望短期内迎来爆发,并在中长期内稳定提升,建议关注抗原检测试剂国产头部企业如诺唯赞、万孚生物、东方生物、热景生物、亚辉龙、乐普医疗、之江生物、万泰生物、科华生物、丽珠集团等,同时建议关注连锁药店龙头如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一心堂、健之佳等。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相关收入不可持续的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2-0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