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公司联合实控人加大对Arthrosi投资,看好AR882前景

    公司联合实控人加大对Arthrosi投资,看好AR882前景

    个股研报
      一品红(300723)   事项:   近日公司公告,同意全资子公司瑞腾生物以自有资金2500万美元对瑞腾生物(香港)增资,其中2100万美元用于参与Arthrosi的D轮优先股融资;同时公司关联方GuangrunHealthIndustry(HongKong)Co.Limited将出资3500万美元认购Arthrosi股权。投资完成后,预计子公司瑞腾生物(香港)持有Arthrosi的股份将从19.28%上升至22.52%;预计关联方MontesyCapitalHoldingLtd持有Arthrosi4.16%的股份,预计关联方Guangrun Health Industry(HongKong)Co.Limited将持有Arthrosi16.72%的股份。   平安观点:   公司联合实控人加大对Arthrosi投资,看好AR882前景。2023年1月公司曾联合实控人增资Arthrosi,其中公司出资500万美元,实控人出资1000万美元。本次对Arthrosi增资金额大幅提升,其中公司以瑞腾生物(香港)为主体对Arthrosi增资2100万美元,而关联方GuangrunHealthIndestry出资3500万美元。GuangrunHealthIndustry是广东广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孙公司。而广东光润集团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公司实控人李捍雄、吴美丽100%控股的公司。我们认为本次公司联合实控人加大对Arthrosi的投资,主要出于对AR882前景的看好。   AR8822b期临床数据亮眼,具备痛风市场BIC潜力。23年初公司与Arthrosi合作开发的1类创新与AR882已完成为期12周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2b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患者入组sUA平均基线为512umol/L,75mg剂量组中位sUA降低至约208umol/L,50mg剂量组中位sUA降低至约297umol/L;同时AR882还显示了较好的安全性,而现有的痛风一线用药在安全性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缺陷。我们认为AR882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体现了成为BIC的潜力。我们认为23年下半年AR882将开启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   痛风市场空间大,是公司切入创新药领域的优质赛道。目前中国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13.3%,痛风为1.1%,且痛风患者群体不断扩大。根据米内网数据,2020年我国通风药市场合计超过30亿元。痛风已经成为继糖尿病后的又一大常见代谢疾病,是公司切入创新药领域的优质赛道。一方面公司与Arthrosi在国内成立了合资公司广州瑞安博医药,拥有AR882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上市许可和全部商业化权益,公司持有合资公司60.7%的股权;另一方面,通过联合实控人加大对Arthrosi的投资,公司持股比例提升至22.52%,未来也将享受AR882海外上市后带来的收益。   公司主业快速增长,创新药逐步开花结果,维持“推荐”评级。公司是国内儿童药行业龙头,享受行业景气度提升,业绩迎来快速增长。同时创新药AR882即将进入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即将迎来收获期。我们维持公司2023-2025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92亿、5.28亿、7.01亿元的预测,当前市值对于2023年PE为31倍,PEG仍小于1。若算上创新药估值,我们认为当前公司市值存在低估,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风险:公司在研品种较多,尤其是创新药研发风险大,存在失败可能。2)核心产品降价风险:目前公司核心品种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分散片规模突破10亿,存在降价可能。3)新品种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受竞争格局、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新品种放量存在不及预期可能。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13
  • 国资入主,混改完成,主业聚焦中药大健康

    国资入主,混改完成,主业聚焦中药大健康

    个股研报
      康恩贝(600572)   主要观点:   康恩贝:浙江省最大中医药企业,聚焦医药产业,发展五十载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药材种植为一体的大型医药上市企业。公司发展五十载,专注医药健康发展。打造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主平台,成为中国中药健康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混改完成,公司不断优化资产,发展布局聚焦中药大健康产业2020年,康恩贝集团将其名下康恩贝20%的股权以33.02亿元总价转让给浙江省中医药集团,康恩贝正式纳入浙江省国贸集团管理体系。2021年7月,康恩贝混改方案正式落地。康恩贝致力于建设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主平台,发展战略聚焦中药大健康产业。   公司持续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实现“强体瘦身”。2021年开始,公司陆续处理其名下低效资产,例如贵州拜特、迪耳药业和大晶眼健康公司等,及时止损并降低减值风险,轻装上阵。   此外,2021年和2023年公司分别两次转让了优质子公司珍视明公司42%和7.84%的股权为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赋能,实现资金回笼,该笔资金将投入到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2022年目标顺利完成   2022年,公司开始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计划以4.13元/股(实施公司2022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后调整为3.98元/股)的行权价格向537名符合条件的激励对象授予共计6247.5万份股票期权,预留期权激励数量752.5万份。公司成功完成2022年激励目标,业绩表现优异。2022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4.83亿元,较2021年增长205.39%,已超过200%的目标增长率,同时,也完成了对标企业75分位(31.65%);扣非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89%,已完成6.5%的目标,同时达到申万二级行业分类中药Ⅱ所含企业的平均水平(2.98%);研发投入为2.63亿元,占当年工业营业收入4.55%;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值为2.51,均达到2022年激励计划要求。   “康恩贝”产品布局丰富,非处方药肠炎宁收入超10亿元   “康恩贝”肠炎宁系列持续塑造品牌形象,2022年收入突破十亿大关,成为国内零售肠道用药市场的龙头产品。我国肠胃疾病用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不断增加。随着行业扩张,肠炎宁作为该领域的龙头产品,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康恩贝销售过亿元品种共有15个,其中“金笛”牌复方鱼腥草合剂2021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目前销售情况恢复较好,有望快速回到2020年4亿元以上的规模。处方药产品,麝香通心滴丸有望进入新版基药目录。麝香通心滴丸是公司核心产品,该产品目前已纳入《冠状动脉微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18部临床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用药,有较大潜力纳入新版基药目录,未来产品放量潜力大。   黄蜀葵花口腔贴片中药创新药获批,该产品竞争格局良好   中药创新药黄蜀葵花总黄酮提取物及口腔贴片获得2个批件,该产品是公司未来开拓口腔贴片及口腔健康市场的核心产品,目前市面上仅有两款化学药贴片产品,公司中药口腔贴片及健康产品未来发展潜力大。   投资建议   康恩贝历经了国资入主,混改落地,核心发展战略聚焦中药大健康板块,同时康恩贝十亿元级别单品肠炎宁,竞争格局良好,增长空间较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70.45/80.82/9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4%/14.7%/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9/8.84/10.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5%/30.2%/17.7%,对应估值为21X/16X/14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研发创新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3-07-13
  •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热毒宁注射液Q2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健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热毒宁注射液Q2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健

  • PI薄膜专题报告:“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PI薄膜专题报告:“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产能扩张+技术突破”助力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   PI薄膜是聚酰亚胺商业化最早且最为成熟的产品形式,也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聚酰亚胺是“金字塔尖”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柔性屏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其中,聚酰亚胺薄膜(PI薄膜)是最早商业化、最成熟、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形式,也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具有生命周期长、功能多样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等特点。   制备工艺突破及产能扩张是PI薄膜国产化进程加快的关键驱动因素。①在制备工艺方面:PI薄膜生产在配方、工艺及设备等多个环节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最为成熟的PI薄膜制备工艺是二步法。尽管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差距,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掌握了完整的PI薄膜制备技术,推动了PI薄膜的国产化进程。②在产能方面:全球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国内厂商现有产能相对较小尚不足以兼顾研发和生产,但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均在积极推进扩产规划,为抢占现有市场份额、拓展新市场和提升国产化率做好准备。   美日韩企业主导PI薄膜市场,国内厂商竞争力持续增强   美日韩企业主导PI薄膜市场。①美国企业主要是杜邦公司,作为行业的“带头人”,其生产的“Kapton”系列涵盖热控、电子、电工等多种薄膜类型。②日本企业涵盖钟渊化学、宇部兴产、住友化学等,其中:钟渊化学主要布局电子及热控PI薄膜,用于2L-FCCL生产的TPI薄膜是其优势产品;宇部兴产采用独树一帜的“一步法合成+流涎”工艺,在以COF为代表的微电子应用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住友化学是CPI薄膜领域的“先行者”,具有柔性OLED用CPI薄膜批量供应能力。③韩国企业包括可隆、SKC、PIAM等,PIAM(原SKPI)是由可隆和SKC合资建立的PI薄膜领先企业,合资终结后可隆和SKC分别进行了CPI薄膜研发并具备批量供应能力。   国内厂商在PI薄膜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瑞华泰、时代新材、国风新材、丹邦科技是中国大陆主要的PI薄膜生产厂商,其中:瑞华泰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高性能PI薄膜厂商,具有丰富的PI薄膜产品种类;时代新材曾具备导热膜批量供货能力,但经过重大调整后已将PI薄膜业务移交时代华鑫和时代华昇;国风新材加速向战略性新材料产业转型,PI薄膜是其重点布局的业务之一;丹邦科技拥有柔性材料到柔性封装基板到柔性芯片器件封装产品全产业链布局,但已终止上市。   中低端市场:国内厂商已立足市场,产能扩张助力向上突破   热控PI薄膜:5G推广有望创造新需求,国内厂商竞争力提升。热控PI薄膜是制备人工石墨散热膜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产品,5G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高导热石墨膜需求,也为热控PI薄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目前该领域主要供应企业包括PIAM、达迈科技以及中国大陆厂商。虽然中国大陆厂商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目前瑞华泰和时代华鑫等国内厂商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并且国产热控PI薄膜的性能优势正逐步显现。   电子PI薄膜:FPC需求扩张为重要驱动,产能扩张助力国产化率提升。电子PI薄膜是制造FCCL的关键基膜材料,FCCL可加工成FPC并最终应用于手机、汽车等领域,手机需求逐步回暖、5G时代带来技术变革、汽车三化趋势愈演愈烈、可穿戴市场快速发展等因素都将助推FPC需求快速增长,预期电子PI薄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厂商已具备3L-FCCL用PI薄膜供应能力,并且与国际巨头的产品性能差异正逐步缩小,目前瑞华泰、时代华鑫、国风新材等国内厂商均在积极推进产能扩张,电子PI薄膜领域的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电工PI薄膜:绝缘要求提升带来新机遇,国内厂商已顺利破局。电工PI薄膜常用于变频电机、发电机等高级绝缘系统,并最终用于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传统电工绝缘领域对于PI薄膜的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因而国内已能实现大规模生产,而多应用于新兴领域且性能要求更高的耐电晕PI薄膜则长期被杜邦等国际巨头所垄断,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在耐电晕薄膜的突破上取得关键进展。   高端市场:日韩企业长期垄断,国内厂商技术突破按下加速键   COF用PI薄膜:日本企业垄断市场,国内厂商加速破局正当时。伴随AMOLED、Mini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渗透率持续提升,作为COF封装关键材料的PI薄膜有望迎来快速发展。COF用PI薄膜市场此前长期被以宇部兴产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垄断,目前全球已有多家突破这项技术,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厂商丹邦科技,但丹邦科技退市后中国大陆厂商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可能会有所减弱,加速破局或将依托瑞华泰与下游应用单位共同进行技术攻关的COF用PI薄膜项目。   TPI薄膜:钟渊化学占据专利高地,国内厂商逆势开发新工艺。2L-FCCL已成为主要的FCCL产品,伴随FCCL市场空间持续扩大,TPI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钟渊化学拥有“三层共挤”专利技术并占据专利高地,国内厂商在层压法制备2L-FCCL上打破垄断仍需较长时间,但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正积极布局涂布法等其他制备工艺,力求实现无胶法FCCL商业化生产。   CPI薄膜:折叠屏手机迅速发展,国内厂商已顺利打破垄断。折叠屏手机是CPI薄膜的主要应用场景,OLED向可卷曲方向发展叠加价格逐步下探推动折叠屏手机进入快速放量阶段,CPI薄膜有望受益。并且折叠形态的多样化、折叠设备的大型化以及大规模推广催生的降本需求有利于CPI薄膜市场占有率提升。目前,CPI薄膜的供应商主要有住友化学、韩国可隆以及韩国SKC,国内厂商瑞华泰生产的CPI薄膜也即将实现小规模量产。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PI薄膜业务发展,国产替代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国家政策高度支持PI及PI薄膜的发展,国产替代步伐有望加快。近年来,各国都在将PI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此前相关政策明确表示将PI列为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的发展重点,此后进一步将柔性显示用PI列为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的重点专项和关键技术。国家政策导向对PI及PI薄膜的开发和生产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为国产高性能PI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投资建议:PI薄膜是制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高分子材料,以美国杜邦、日本钟渊化学、韩国可隆为代表的国际巨头长期以来在PI薄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厂商在打破垄断方面虽取得了明显突破但仍限于中低端市场,产能不足和技术难点尚未攻克仍是制约国内厂商进入高端PI薄膜市场的核心原因。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国内厂商也在积极进行产能扩张和高端产品研发,打破国际巨头垄断、保障关键材料供应安全指日可待,建议持续关注进展较快的瑞华泰(688323.SH)。   风险提示:国内厂商业务规模、产品技术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的风险;PMDA和ODA等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新产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消费电子市场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
    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3页
    2023-07-13
  • 康缘药业(600557):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康缘药业(600557):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 康缘药业(600557):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强

    康缘药业(600557):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研发投入持续加强

  • 康缘药业(600557):利润增长符合预期,研发助力长期发展

    康缘药业(600557):利润增长符合预期,研发助力长期发展

  • AI+医疗应用加速,加仓中国的Schrodinger

    AI+医疗应用加速,加仓中国的Schrodinger

  • 肾细胞癌上市申请获受理,适应症扩展加速

    肾细胞癌上市申请获受理,适应症扩展加速

    个股研报
      君实生物(688180)   2023年7月11日,公司公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点评   大适应症扩展有序进行中,肾细胞癌一线提交上市申请。(1)作为公司的核心品种,特瑞普利单抗的适应症扩展进程在2023年按下了加速键,继已有6项适应症获批后,今年陆续有患者基数较大的适应症向监管单位提交上市申请。此次,是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适应症;此前,晚期三阴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适应症的上市申请也已取得受理。(2)在国内首个晚期肾癌免疫治疗的RENOTORCH临床研究中,共入组了421例受试者,该临床对比了“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治疗高危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疗效。结果显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客观缓解率也有所改善,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3)肾细胞癌在肾癌中占比约80-90%,根据《中华医学杂志》数据,2022年中国肾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为7.7万和4.6万例。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的风险分级,中危和高危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在接受抗血管靶向治疗后的总生存期仅为16.6和5.4个月。在海外,PD-(L)1联合抗血管靶向药物已经取代抗血管靶向药物单药,成为晚期肾细胞癌的标准一线治疗;而国内尚无相关治疗方案获批。   2023年PD-1商业化举措加速,国际化持续推进。特瑞普利单抗销售已迈入正循环,新适应症临床数据积极。2023年1季度收入约1.96亿元,同比增长77.84%,销售已经进入正向循环。临床数据读出方面,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三期临床也已达到临床终点,预计在不久也会提交上市申请。国际化出海方面,特瑞普利单抗赴美上市正在接受FDA的审评,欧洲和英国的上市申请许可也已经取得受理。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4/25年营收22.82/33.10/46.33亿元,同比增长57%/45%/4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程、进医保后放量及PD-1出海不达预期的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13
  • 医药生物专题研究报告:2023H1血制品批签发总结-静丙批签发有所回落、因子类强势回暖

    医药生物专题研究报告:2023H1血制品批签发总结-静丙批签发有所回落、因子类强势回暖

    化学制药
      (1)白蛋白:23H1批签发1833批次(-7.56%),7家上市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77%。23Q2批签发772批次(-21.62%),其中国产人血白蛋白批次占比40.21%(2)静丙:23H1批签发601批次(+23.41%),前4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0%。23Q2批签发228批次(-6.94%)。   (1)狂免:23H1批签发42批次(-33.33%),前5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2%。23Q2批签发20批次(-33.33%)。(2)乙免:23H1批签发11批次(0%)。23Q22批次(-71.43%)。(3)破免:23H1批签发68批次(-24.44%)。23Q227批次(-37.21%)   (1)八因子:23H1批签发195批次(+2.63%),前3家企业批签发合计占比达到64%。23Q297批次(+18.29%)。(2)纤原:23H1批签发132批次(-5.04%),前5家企业占比达到94%。23Q285批次(+16.44%)。(3)PCC:23H1批签发141批次(+29.36%),前3家企业占比达到80%。23Q265批次(+66.67%)。   投资建议:短中期:补库存周期提前开始,行业整合趋势加速。库存动态:疫情管控放开使院端、渠道、企业库存迅速消化,补库存周期提前开始,且扩产链条长致周期拉长,进入业绩趋势向上周期。行业整合:国企趋势加快,卫光控股权花落国药、上海莱士控股权预计变动、派林获得陕西国资委加持。长期:把握采浆量提升、吨浆利润提升主逻辑。采浆量提升:十四五浆站规划显著提速,采浆量提升明显,预计十四五浆站规划各省将在22-23年逐步落地,加速新建浆站获批和原有浆站建设。吨浆利润提升:品类丰富、产能充足、管理高效,才能将血浆资源兑现业绩,产生良好的吨浆收入和利润。重点推荐华兰生物、天坛生物,建议关注上海莱士、卫光生物、博雅生物、派林生物。   风险提示:血制品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血制品学术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采浆量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血制品业务毛利率下降的风险,研报使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7-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