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第十五阿尔茨海默症临床试验会议:数据解读

    中国医药、医疗行业:第十五阿尔茨海默症临床试验会议:数据解读

  • 泓博医药(301230):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泓博医药(301230):立足小分子药物设计,一站式服务药物研发及生产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分化明显,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修复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药分化明显,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修复

    生物制品
      本周观点   我们本期周报将从供给端、需求端、厂商盈利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和梳理近期血制品行业基本面边际变化。   从供给端看,血制品近期可能持续存在海内外供给端紧张的情况。国产血制品市场占比上升,可能进入去库存周期。进口白蛋白供给维持下降趋势。我们以全球血制品供给量最大的美国为例,美国当前处于白蛋白供给相对紧缺的状态。因此,短期内进口白蛋白的供给量可能不会出现快速修复。   从需求端看,放开后诊疗量增加,叠加部分地区将人血白蛋白列入新冠临床治疗药品名单,临床上对血制品需求回暖。部分地区疫情防控部门将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列入新冠肺炎治疗药品指导性目录建议清单,用于辅助新冠确诊病例特别是危重症的治疗。防控放开后,医院的诊疗量会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临床上对血制品的需求量上升。   长期看,企业生产的血液制品品种越多,血浆利用率越高,吨浆利润上涨弹性越大,因此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从吨浆利润的角度看,血液制品的盈利能力对比,凝血因子类>免疫球蛋白类>白蛋白类。我们通过持续追踪产品批签发观察厂商产品结构的调整,并整理了2022年前11个月各品类对应的批签发次数同比增加的国内上市厂商,白蛋白:上海莱士(+14%)、天坛生物(+12%)、博晖创新(+9%)、华兰生物(+3%);静丙:派林生物(+64%)、深圳卫光(+55%)、华兰生物(+18%)、天坛生物(+5%);八因子:派林生物(+429%)、天坛生物(+7%)、华兰生物(+4%);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天坛生物(+107%)、博雅生物(+85%);纤原:深圳市卫光(+800%)、派林生物(+360%)、华兰生物(+37%)、博雅生物(+5%);破免:深圳市卫光(+40%)、天坛生物(+33%)、派林生物(+17%)、华兰生物(+2%)。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在疫情防控持续放松和血制品供给需求皆有望迎来新变化的背景下,整体表现相对较好。从交易量来看,周交投活跃度再持续提升。板块内部配置来看,子板块涨跌互现,血制品和原料药涨幅靠前,生命科学和医疗新基建板块跌幅居前。本周美国美联储完成本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超预期加息阶段终结,接下来港股和A股医药将有望延续全球资本再平衡下的流动性支撑,受此影响,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景气度仍将或可维持较高水平。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支撑所带来的机构提仓位动作下,偏白马标的的投资机会: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加快,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卫健委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内防控政策或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部分民营医院和血制品企业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   医疗新基建后周期——医疗新基建历经两年,进入后周期阶段。医疗新基建趋势起于2020年,2020-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面积同比大幅增长。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后续的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等将陆续受益。同时,国家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大型设备的采购力度,建议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华康医疗*(301235)、康众医疗*(688607)、祥生医疗*(688358)等。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Q3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投资建议:同和药业(300636)等。   创新药——自研能力+BD预期有望成为明年创新药投资主轴,短期建议关注自研能力突出的标的。近期ASH和SABCS会议上,众多国内管线更新了临床数据,我们认为部分管线已经初步展示其BIC潜力,包括:1)ALPINE研究显示对于2线CLL,百济神州泽布替尼的PFS优于伊布替尼(PFS事件HR0.65);2)亚盛医药APG-2575和阿卡替尼联用治疗2线CLL的ORR为98%(56/57),既往BTKi难治或者不耐受患者的ORR达88%;3)康宁杰瑞KN026联用多西他赛治疗1线HER2阳性乳腺癌,ORR为76.4%,mPFS高达25.4月。此外,本周我们新增了对加科思的覆盖,其核心管线KRAS G12C抑制剂JAB-21822已在ASCO上展现安全性BIC和疗效第一梯队的潜力,明年将进入数据发布期。我们认为相关标的将持续受益于这些管线的后续数据更新或者BD进展,建议关注加科思、百济神州*、亚盛医药*、康宁杰瑞*。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2023年Q1出现加速回暖,以及药明上海子公司被移除UVL等事件催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0页
    2022-12-19
  • 医药生物行业投融资周报:安进最大并购案,药明彻底移出UVL

    医药生物行业投融资周报:安进最大并购案,药明彻底移出UVL

  • 深度报告:乘转基因政策春风,种业龙头蓄势待发

    深度报告:乘转基因政策春风,种业龙头蓄势待发

    个股研报
      隆平高科(000998)   隆平高科:率先迈向国际化的种业龙头   隆平高科是我国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目前已形成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两大业务双足鼎立、杂交蔬菜、小麦、杂交谷子、杂交食葵等多个优势作物为补充的综合农作物种业业务格局。   行业分析:供需格局逐步改善,政策春风渐行渐近   1)玉米供需料维持紧平衡,水稻库存压力有望释放。玉米方面,结构性供需矛盾仍存,价格料继续维持高位。水稻方面,整体供应仍然充足,未来有望逐步进入去库周期。2)种业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2019年我国种子市场CR5仅12%,与全球平均水平差距较大,未来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开放后,转基因品种因其良好的抗虫、抗除草剂表现将获得市场的广泛青睐,而中小规模种子企业缺乏相应育种技术,或将被市场逐渐淘汰,种业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EDV)的正式建立,以及转基因商业化的逐步落实,将显著提高种子公司创新积级性、更好的保护未来落地的转基因品种。   公司分析:科研实力行业领先,转基因先发优势明显。   1)育种站遍布国内外,种质资源储备充足。截至2020年底,公司在中国、巴西、美国、巴基斯坦等7国共拥有45个育种站,试验基地总面积近一万亩,研发布局广阔。2)科研投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专家带队实现产研结合。公司搭建了由知名育种专家带队的玉米、水稻、黄瓜、生物技术团队,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湖南杂优中心等多家顶级科研院校保持深度合作关系,占据技术高地。3)高密度的生态测试网,显著缩短新品种育种周期。公司密集完善的生态测试网能快速、准确、动态的反馈材料的田间表现,从而准确筛选目标植株以提高育种效率,目前公司品种储备已达472个,主推品种广受市场认可。4)“三架马车”集中发力,种业航母正待启航。子公司杭州瑞丰已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其余迭代产品蓄势待发;巴西隆平玉米转基因育种经验丰富,对未来国内转基因商业化运作有良好的借鉴意义;隆平生物转基因品种抗谱更广,分子叠加技术行业领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62、3.75、6.1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5、0.28、0.46元,对应PE为352、58、36倍,考虑到公司作为玉米、水稻种业龙头企业,在国内粮价高位运行趋势下,有望进一步打开利润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新品种研发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2-19
  • 医药生物行业: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方案公布,关注相关企业

    医药生物行业: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方案公布,关注相关企业

  • 海康威视点评报告:EBG SMBG有望重归增长!

    海康威视点评报告:EBG SMBG有望重归增长!

  • 和黄医药(0013.HK)向FDA滚动递交呋喹替尼NDA,出海在即

    和黄医药(0013.HK)向FDA滚动递交呋喹替尼NDA,出海在即

  • 医药行业研究:继续关注疫情防控与复苏两个方向

    医药行业研究:继续关注疫情防控与复苏两个方向

    生物制品
      新冠跟踪   12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   12月12日,歌礼制药宣布RdRp抑制剂ASC10I期研究取得积极顶线数据。12月11日,广生堂口服新冠3CL药物GST-HG171片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   国内近一周上报的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下降,近7日累计确诊本土病例较多的地区包括:广东(6467例)、北京(3774例)、重庆(1083例)、浙江(704例)、海南(693例)。   全球疫情稳定,BQ.1占比上升至40%,成为全球占比最大的变异株。   周观点更新   药品板块关注医保谈判和复苏两大方向:随着新十条的推进,同时冬季流感等疾病高发,本周部分城市和地区发热门诊就诊量有所上升,相关感冒及解热镇痛/止咳类药品需求快速提升,关注后续疫情相关个股业绩释放节奏。关注药品板块疫后复苏对2023年的积极影响,当前时点建议关注龙头药企估值修复、创新型Biotech研发进展、估值底部企业有机会出现反转及中成药(特别是中药创新药)方向。   CXO板块:本周药明生物上海子公司UVL移出,板块正向催化持续不断,生物大分子CDMO领域全球创新进展不断,建议重点关注。目前CXO板块估值及市场情绪处于历史底部,看好CXO板块估值持续修复。继续重点关注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优势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   疫情防控方向仍值得重点关注感冒及解热镇痛常备药物、新冠特效药、疫苗、抗原检测等方向的结构性机会,关注相关产品研发放量进展。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继续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原料药板块盈利能力逐渐恢复,产业升级+产业延展驱动板块持续稳健发展,关注疫情相关原料药重点品种供需关系变化。上游供应链关注贴息政策催化下科学仪器国产替代拐点加速进程,以及试剂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的持续放量及疫情受损部分业务的持续恢复。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恒瑞医药、药明生物、康龙化成、以岭药业、阳光诺和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风险,研发风险,销售风险,订单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2-12-19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政策利好,关注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互联网+医疗健康”迎来政策利好,关注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

    医药商业
      行情回顾   上周(12.12-12.16) ,医药生物板块(申万) 上升 0.36%,上证综指下降 1.22%,深证成指下降 1.80%,沪深 300 下降1.10%,医药生物板块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46 个百分点,在申万 31 个一级子行业周涨跌幅中排名第 5 位。   投资要点   2022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布《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此举有望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作用。12 月 15 日, 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培育“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模式。   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可线上开具新冠处方,首诊有望破冰。《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就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有关工作指导如下: 1.医疗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据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有关要求,为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居家的,在线开具治疗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处方,并鼓励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将药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2.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过程中,若发现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或存在其他不适宜在线诊疗服务的,医师应当引导患者到实体医疗机构就诊。 3.为方便人民群众获得健康咨询、就医指导、预约诊疗等服务,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鼓励医疗机构提供 24 小时网上咨询服务,为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透析患者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提供就医及心理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分时段精准预约,缩短患者到院后等待时间。 4.鼓励医联体内上级医院通过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 5.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监管,医疗机构应当落实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医疗质量安全责任,确保线上线下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质量安全同质化。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支付规范化成为行业大势所趋。《“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有序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电子处方流转、药品网络销售等服务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投资建议   随着国家防疫政策不断优化,“新十条”的推出,新冠相关线上就医需求急剧增加。加之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保结算政策催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千亿市场有望持续受益。 我们建议关注相关标的: 1)港股互联网医疗企业: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医思健康,平安好医生等; 2) A 股互联网医疗企业:药易购,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   风险提示   政策波动风险;研发失败风险等。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3页
    2022-12-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