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制药设备及耗材板块2022年中报总结:上半年经营受疫情影响,产品升级驱动未来成长

    制药设备及耗材板块2022年中报总结:上半年经营受疫情影响,产品升级驱动未来成长

    医疗器械
      2022H1板块总结:选取5家A股制药设备及耗材领域的上市公司,2022H1收入总额102亿元(+2. 4%),归母净利润 12.2 亿元 ( +22.3% ) , 扣非归母净利润 11.5 亿元 ( +27.9% ) , 板块整体净利润实现较快增长 。 5 家公司2022Q1/Q2的收入总额分别为49.3/52.4亿元,环比呈逐季上升趋势。新冠疫情对部分公司的上游供应、下游拓客及订单交付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二季度上海疫情,相关标的业绩增速因此受损。从盈利能力来看,2022H1样本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5.2%,同比+3pp,整体毛利率提升主要是收入体量较大的新华医疗毛利率有所提升。多数样本公司销售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系疫情影响。   生物药等创新治疗方式市场快速发展,驱动制药上游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15年中国制药设备市场规模约为299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538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2.5%。预计2025年中国制药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约875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2%。   受益于结构优化及核心产品放量,多家公司消化上游成本压力及疫情影响,逆势提升净利率。2022上半年,上游大宗商品涨价以及疫情期间下游客户交付延缓等因素给行业带来一定压力,其中部分公司受去年新冠业务基数影响,毛利率承压更为明显。纳微科技、楚天科技、新华医疗等公司凭借核心产品放量、聚焦主业优化业务结构、产品升级、人效提升等因素,实现净利率的逆势增长。   聚焦核心客户、拓展业务边界。楚天科技、东富龙等传统药机公司大力拓展生物制药相关设备与耗材,近年生物药相关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楚天科技上半年生物工程板块实现收入4. 5亿元,同比增速超过190%。东富龙上半年生物工程单机及系统实现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21.8%,生物工程板块收入占比约30%。森松国际22H1制药行业收入11.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制药设备及耗材行业产品门类繁多,其中设备系统与核心耗材在商业模式、技术能力等方面差异较大。为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国内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开展横向拓展。 2022H1楚天科技子公司思优特长沙产能已投产,东富龙一次性袋在新冠疫情过后,加速渗透早期研发项目,未来有望向商业化订单转化。   相关标的:楚天科技(300358)、东富龙( 300171)、纳微科技(688690)、新华医疗(600587)、迦南科技(300412)、泰林生物(300813)、森松国际 (2155)、奥星生命科技(6118)。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成本上涨风险;政策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3页
    2022-09-07
  • 事件点评:肠外维生素产品矩阵布局完善,渠道共享或可加速新品铺货

    事件点评:肠外维生素产品矩阵布局完善,渠道共享或可加速新品铺货

    个股研报
      卫信康(603676)   事件:   卫信康于 2022 年 9 月 5 日晚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白医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10/3)《药品注册证书》,为 13 种维生素组成的复方制剂,为静脉用胃肠外营养药品,适用于接受肠外营养的成人和 11 岁及以上儿童维生素缺乏的预防。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 国内仅两家供应商,竞争格局优   该品种原研为 Sandoz Inc.的 Infuvite Adult,目前尚未进口到中国。目前国内已批准的同类 13 种维生素注射剂产品仅有广州汉光药业和内蒙白医, 未见其他厂家申报该品种,竞争格局良好。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 配方升级,有望成临床推荐品种   据米内网, 2021 年多种维生素注射剂销售金额合计约 39.7 亿元,包括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注射用复方三维 B(II)、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I)、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等多款产品,其中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 于 2020 年末上市首款产品,份额较少。 据我们此前深度报告,多维(12)占比约 36%,是维生素中最大的品种,而多维(13)比多维(12)多出微量元素 K, 微量元素 K缺乏可以引起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和功能异常。 据《维生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FDA 自 2003 年即将维生素 K 添加入成人肠外营养需求推荐建议,尤其是危重患者,其凝血-纤溶系统的激发使维生素 K 大量消耗而造成缺乏或如有出血倾向和凝血缺陷的肝病患者等;新生儿和儿科患者则应同时补充包括微量元素 K 在内的 13 种维生素。   肠外维生素产品矩阵布局完善, 或可共用现有渠道加速新品铺货   公司肠外营养维生素注射剂领域目前在售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和小儿多种维生素注射液(13),此次成人维生素升级品种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10/3) 的获批,公司在肠外营养维生素领域产品矩阵已布局齐全;同时,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 目标医疗机构与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 一致,预计现有渠道共享,或可更快速实现新品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 的铺货。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2)、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和小儿多种维生素注射液(13)的快速放量, 叠加 2022 年下半年疫情防控经验和防疫工具包的不断丰富, 预计疫情影响将更为受控,公司相应的销售和推广工作的逐渐恢复和进一步推进;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9AA-1) 挂网准入工作的积极推进,预计今年可能开始产生业绩贡献; 注射用多种维生素(13)(10/3)的获批,维生素产品矩阵齐全。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 14.29/20.10/27.39亿,增速分别为 38.26%/40.55%/36.25%;归母净利润 1.58/2.22/3.13 亿,增速分别为 64.96%/40.55%/40.93%; EPS 为 0.36/0.51/0.72 元/股,对应PE 为 33.57/23.88/16.9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确定性风险;核心医保产品降价风险;渠道拓展不确定性风险等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9-07
  • 疫情影响Q2业绩,ok镜产品销售加速拓展

    疫情影响Q2业绩,ok镜产品销售加速拓展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事件:   2022年8月26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68亿元,同比增长13.69%;实现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下降69.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下降75.9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15亿元,同比下降4.99%。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降92.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89万元,同比下降104.60%。   点评:   Q2整体销售受疫情影响,下半年有望加速恢复   2022年H1公司毛利率为69.84%,同比下降4.69pcts,受到新增产品射频及激光设备行业等的较低毛利率影响;净利率为7.66%,同比下降20.18pcts;销售费用率32.39%,同比增加2.66pcts;管理费用率22.26%,同比增加9.49pcts,主要与疫情、股权激励费用等导致的短期收入降低有关。2022H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降低与购买商品、员工待遇支付等有关。我们预计随着疫情好转,下半年业绩有望加速恢复。   近视防控和屈光矫正业务增长显著,医美新产品提高市场份额   分产品看,1)眼科产品:2022年H1收入3.56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近视防控和屈光矫正业务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73.19%,受益于公司OK镜、隐形眼镜等视光终端产品收入大幅增加所致,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白内障业务收入1.67亿元,同比下降31.74%,主要受到疫情和公司业务短期处于市场整合阶段所致。2)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2022年H1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82.76%。射频及激光设备收入1.44亿元,未来有望继续拉动医美板块业绩提升。3)骨科产品:2022年H1收入1.79亿元,同比下降13.10%。4)防粘连及止血产品:2022年H1收入0.84亿元,同比下降11.50%。随着疫情好转,骨科及外科产品有望恢复稳健增长。   研发加码,眼科OK镜产品持续推进,医美产品线不断丰富   2022年H1公司研发投入7671.13万元,同比增长4.39%。基于Contamac全球领先的高透氧材料,公司研制的新型OK镜产品已完成临床实验,正在注册申报。公司现已获得亨泰光学高端OK镜产品“迈儿康myOK”、OK镜产品“亨泰Hiline”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销权,未来近视防控和屈光矫正业务有望高速发展。医美板块,公司旗下EndyMedPro、Pure专业射频美容仪、Newa家用美容仪系列产品已在国内销售,产品线不断丰富。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05/30.63/36.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9/6.47/7.53亿元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及商业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的风险;产品降价风险;医美监管趋严等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2-09-07
  • 医药商业板块2022年中报总结:静待下半年板块复苏

    医药商业板块2022年中报总结:静待下半年板块复苏

    医药商业
      业绩逐季复苏,“直营+并购+加盟”加速拓展门店。2022年上半年,7家连锁药店公司实现收入427.7亿元(+22%);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3.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6.5%)。21年药店板块受全国多地疫情的影响,以及部分药品管控,21年业绩增速全年放缓。药店板块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在21Q3首次出现负增长,21Q4扩大降幅,22H1呈现加速恢复的趋势。截至22H1末,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健之佳门店数分别增至8896/9200/8990/10009/3283家,同增28%/34%/12%/30%/36%。随着全国疫情的好转,我们预计2022年仍将维持较高的门店扩张速度,大型连锁药店有望率先发力,引领行业复苏。   短期聚焦“政策利好+疫后修复”,二季度环比改善明显。分季度看,板块22Q1-22Q2单季度收入分别为203.9/223.8亿元,同比增长16.9%/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12.4亿元,同比增长-1.7%/9%;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1.8亿元,同比增长1.6%/11.7%。4-5月全国疫情反复,部分疫情严重地区恢复进程放缓,6月疫情影响逐步消除,整体来看较一季度复苏趋势明显。1)四类药政府管控趋松,经营品类逐步恢复,部分地区在常态化防控期间四类药“无需实名登记”。2)药店逐步恢复客流量,可比同店逐月改善,门店扩增速度稳健。下半年盈利修复可期,零售板块均值回归趋势明显。3)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趋严,行业规范化发展,零售药店O2O渠道有望加速发展,药店加速迈入“新零售时代”。   长期投资主线不变,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处方药加速外流。1)政策监管和开店限制趋严,倒逼小连锁和单体药店逐步淘汰出局,留给大连锁更多收购空间和开店机会,中长期内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不变。药店行业“十四五规划”目标为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2)处方外流加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集采降价、DRG付费、“双通道”等政策加速处方药流向院外市场,处方药销售占比均呈上升趋势。线下:以院边店为依托,积极布局DTP专业药房、“双通道”医保定点以及特慢病医保统筹药房。线上:“互联网+医疗”势头强劲。零售药店积极对接各级政府及医院处方流转平台,承接外流电子处方。   投资建议:药店板块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已构筑中期底部拐点,下半年估值有望持续修复。建议关注低估值下的稳健大型连锁药店,推荐大参林(603233)、益丰药房(603939)、一心堂(002727)、老百姓(603883)。   风险提示:门店扩张不及预期;并购门店整合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疫情波动风险。药店板块:中期底部拐点凸显,静待下半年药店板块复苏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2-09-07
  •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医疗服务
      首先,为维护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健康需求,应建立口腔综合防控体系,全民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其次,为破支付困境,应从保险入手,补位国家医保,支付先行,采用“商业保险+医疗服务”模式,整合支付与服务体系,打造商业保险与口腔医疗相结合的闭环;最后,各产业链数字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智能化的产品将会连接、整合、推动整个口腔行业的发展,不断催生、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最终惠及患者。   口腔医疗是以口腔医疗服务消费为基础,包含医疗及消费双重属性,是为满足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口腔美容等需求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行业。目前我国口腔医疗行业进入蓬勃时代,需求端、供给端、政策端和资本端共同发力,进一步推动口腔行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口腔行业仍面临居民口腔健康意识不足、口腔医生短缺、口腔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诊所经营问题频发等痛点。   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1507亿元,在国民爱牙意识增强、口腔诊疗需求扩大、国民收入快速增长、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持续发力等因素的驱动下,预计未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快速扩张,有望于2026年突破3千亿元,达到约3182亿元。预计2022年到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5.6%,口腔行业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口腔产业链上游国产种植体竞争压力大,国产替代机会逐渐出现;正畸市场双寡头市场格局短期内稳定,远期有望发生改变;此外,口腔CBCT市场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上游数字化程度较高。口腔中游集中度不断提高,具有整合能力的综合性口腔服务平台开始出现,连接整合上游资源,服务下游诊所医生,利用数字化服务体系助力口腔全行业。口腔下游医疗机构民营化程度加快,数字化技术渗透营销、运营与诊疗,帮助口腔医疗机构转型。
    艾瑞股份
    55页
    2022-09-07
  • 中药配方颗粒深度(2):8月备案情况总结:平稳推进,曙光已现

    中药配方颗粒深度(2):8月备案情况总结:平稳推进,曙光已现

    中药
      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平稳推进。我们统计了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4家头部企业在各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备案情况。综合考虑国标与省标备案,截至2022年8月25日:以400个备案数为界,天江、华润三九暂无省份(市、自治区)备案数超过400个,一方、康仁堂分别在北京、广东备案数超过400个;以330个备案数为界,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分别在13、10、1、2个省(市、自治区)备案数超过330个;以200个备案数为界,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分别在25、24、17、26个省(市、自治区)备案数超过200个。   各省备案进度差异性大,广东、安徽、陕西、山东较快,湖南最慢。各省备案进度由省标颁布实施进度、地方保护程度、当地部门响应速度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广东省备案进度最快,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在广东省的新标备案数目分别为381、413、374、296个;其次为安徽省、陕西省和山东省,四家头部企业在当地的新标备案数均接近或超过300个;备案进度推进最慢的为湖南省,天江、一方在湖南省的新标备案数目分别为16、15个,华润三九、康仁堂在湖南省内暂无新标备案。除此之外,四家头部企业在各省的新标备案进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各自的强势地区(通常为公司所在地)拥有较多备案数目,例如:天江在江苏省(391个),一方、华润三九在广东省(分别为413、374个),红日药业在北京市(400个)。   当前部分地区备案数目仍存不足,预计4家头部企业备案工作有望于2022年Q4基本完成,即在绝大部分省份完成接近或超过350个品种的备案。对于等级医院而言,通常需要300个以上的常用品种才能满足80-90%以上的组方需求。结合目前备案情况,我们认为:(1)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分别在16、14、3、4个省(市、自治区)备案数超过300个,四家企业在部分省份备案数目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由于目前已颁布实施国标的品种中存在20-30个不常用品种,如若将其剔除、以330个备案数为界,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分别在13、10、1、2个省(市、自治区)备案数超过330个,备案情况则更显不足。(2)尽管新标颁布实施及备案进展稍显滞后,但4家头部企业平稳推进,单家企业每月新增备案品种从几个到几十个之间不等,以此进度推算,我们预计4家头部企业备案工作有望于2022年Q4基本完成,即在绝大部分省份完成接近或超过350个品种的备案。   基层医疗机构及专科/民营医院或将成为标准不全时期的重点推进目标,协定方或将成为重要推进手段。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及专科/民营医院对品种数目要求较低,150-200个品种即可满足一般组方要求,以200个备案数为界,天江、一方、华润三九、康仁堂分别在25、24、17、26个省(市、自治区)备案数超过200个,在多数省份的备案数目可满足大部分基层及专科/民营市场的一般处方需求,叠加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院的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较为空白、存在较大挖掘潜力及拓展空间,或将成为标准不全时期的重点推进目标。另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当前备案情况及患者需求所开发的协定方,既能满足常见疾病的普适性需求,又能从一定程度克服当前的品种不足障碍,有望成为当前时期拓展的重要手段。   风险提示:中药配方颗粒标准颁布实施不及预期,中药配方颗粒备案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集采风险,疫情反复风险   投资建议:当前标准的不足制约行业发展,根据现有新标颁布实施、企业备案及入院切换情况,我们预计4家头部企业备案工作有望于2022年Q4基本完成、即在绝大部分省份完成接近或超过350个品种的备案,行业有望在2022年Q4-2023年H1步入高速发展期。从竞争、利润、集采、空间四个维度出发,我们看好中药配方颗粒行业中长期维度的发展趋势,推荐买入:中国中药、华润三九,推荐关注:红日药业。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1页
    2022-09-07
  • 医疗服务2022年中报总结:疫情影响经营节奏,管理能力突出的个股韧性强

    医疗服务2022年中报总结:疫情影响经营节奏,管理能力突出的个股韧性强

    医疗服务
      眼科医疗服务:疫情扰动经营节奏,爱尔眼科经营稳健:2022年上半年,眼科医疗服务企业中,爱尔眼科经营稳健,收入及利润均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毛利率及净利率水平还略有提升。其他眼科医疗服务企业受疫情扰动较大,普瑞眼科收入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下滑24.54%,何氏眼科毛利率及净利率水下降较多,光正眼科经营恶化显著。爱尔眼科2022H1实现营收81.07亿元(+10.3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1亿元(+15.73%),Q2单季度来看,实现营收39.39亿元(+2.66%),实现归母净利润6.81亿元(+7.74%),在多地受到疫情影响情况下,公司Q2业绩仍维持正增长,公司经营稳健。普瑞眼科2022年H1实现营收8.90亿元(+5.08%),实现归母净利润0.51亿元(-21.54%),22Q2单季度实现营收4.21亿元(-8.16%),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61.71%)。何氏眼科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68亿元(+0.75%),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29.12%),Q2单季度来看,实现营收2.26亿元(-10.98%),实现归母净利润0.16亿元(-49.35%)。   其他医疗服务: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其他医疗服务上市企业中,经营情况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各家企业毛利率及净利率水平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国际医学在停诊风波后,Q2恢复情况良好,海吉亚医疗业绩一如既往的靓丽,锦欣生殖恢复良好。2022年上半年,通策医疗实现营收13.18亿元(+0.05%),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15.73%),22Q2单季度来看,实现营收6.64亿元(-3.3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30.72%)。受到疫情下部分医院停诊和限流的影响,公司22Q2业绩表现较差。国际医学实现营收10.68亿元(-18.24%),实现归母净利润-5.96亿元(-65.53%),Q2单季度实现营收7.63亿元(+13.21%),实现归母净利润-1.67亿元(+5.38%)。在经历了停诊风波后,公司在Q2实现了快速恢复。海吉亚医疗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32亿元(+63.92%),实现净利润2.24亿元(+13.46%)。2022年上半年,锦欣生殖实现营收11.47亿元(+32.77%),实现净利润1.90亿元(+22.17%),公司业务逐步从疫情影响中走出,2022上半年度收入及利润规模创2020年以来最高。   投资策略:局部疫情不定期散发引起的阶段性停业或者限流,对医疗服务企业的持续经营造成影响较为明显,2022年上半年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业绩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后续来看,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主要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疫情全面控制的进度和局部疫情散发对相关上市公司经营扰动的程度,二是上市公司自身在疫情背景下的管理经营能力,疫情防控的进展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倾向于优选疫情背景下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建议关注:眼科医疗服务领域竞争力极强,管理能力突出的爱尔眼科;逐步走出停诊风波,下半年业绩向好的国际医学;品牌力强,竞争能力突出的口腔医疗服务龙头企业通策医疗;业绩靓丽,内生及外延均发展较好的海吉亚医疗;逐步走出疫情影响,业绩恢复较为明显的锦欣生殖。   风险提示:疫情下阶段性停诊及限流风险;医疗事故风险;上市公司经营恶化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09-07
  • 化工行业深度报告:民爆行业风已起,并购出清新格局

    化工行业深度报告:民爆行业风已起,并购出清新格局

    化学制品
      核心观点   民爆行业资质壁垒高筑,产能置换催化行情。首先,民爆行业基本可分为民爆物品产销和爆破服务两部分,具有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技术壁垒低但资质壁垒高。其次,从产业链看,硝酸铵、聚乙烯为民爆产品最主要上游原料,矿山开采为炸药的最主要应用方向。2021年以来硝酸铵价格涨幅较大,后期价格回落将提升民爆企业利润。最后,需求端,下半年为民爆行业的传统需求旺季,供给端,自8月起除电子雷管外的普通工业雷管全面停售,而电子雷管产能置换尚未完成,供需错配或将催化民爆行情。   行业利润回升,向集中、安全、智能化发展,生态高度优化。2017-2021年我国民爆行业营收及利润呈现稳步回升态势,2020年民爆行业利润总额为69.44亿元,同比增长12.20%,盈利格局向好。国家加快民爆行业整合出清的大背景下,行业正发生巨变,生态高度优化。首先,集中度方面,2020年我国民爆行业CR15已提升至59.50%,竞争格局愈发清晰,产能向头部企业进一步集中;其次,民爆行业研发与安全投入持续提升,智能化与安全化转型加速。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电子雷管开启百亿市场。民爆行业的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首先,民爆服务方面,2019-2021年行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为26.6%,已成为民爆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次,炸药方面,混装炸药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效率性均优于包装炸药,目前产能占比已提升至30%,“十四五”时期混装炸药比重目标为35%;最后,电子雷管方面,百亿市场空间正加速开拓。电子雷管在安全性、使用便捷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产能置换作为国家刚性要求,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就电子雷管市场而言,中性预测下,电子雷管的年需求量为10亿发,按其18.8元/发(含税,含2米脚线)的销售单价计算,电子雷管的市场空间约为188亿元。乐观情形下,由于目前电子雷管产能偏紧,假设其售价提高10%,市场空间将达223.3亿元,电子雷管市场空间广阔,正加速开启。   强者恒强,大体量、并富矿、一体化布局的企业将充分受益。首先,“十四五”时期民爆行业将加快整合出清,且原则上不新增工业炸药、工业雷管等过剩民爆物品产能,头部企业拥有产能、技术、布局等诸多优势,且国家鼓励其进行收购兼并,将在本轮行业出清中充分受益。其次,民爆市场国内外增量空间广阔。国内,2020年煤炭仍为我国第一能源来源,占比56.80%。总量上,能源保供背景下,2022年以来国家增加煤炭产能1.8亿吨,煤炭产能核增将增加民爆需求;方向上,煤矿建设进一步向富矿区集中,因此民爆需求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国外,“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爆企业出海加速,加速开拓国外民爆市场的企业将充分享受红利。最后,矿服民爆一体化为大势所趋,深度绑定大客户、率先布局一体化的企业将享受全链条红利。   投资建议   民爆行业生态高度优化,旺季及产能置换催化行情,国内外增量需求空间广阔。相关标的或将受益,如:广东宏大、江南化工、保利联合、雅化集团、金奥博等。   风险提示   安全环保政策趋严、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2页
    2022-09-07
  • Q2业绩降幅收窄,产品需求逐步复苏

    Q2业绩降幅收窄,产品需求逐步复苏

    个股研报
      生物股份(600201)   事件: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报,公司2022H1实现营业收入6.42亿元,同比减少23.63%,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滑59.32%。   养殖低迷影响盈利,动保需求逐步复苏。2022H1受到养殖深度亏损和产能持续去化的双重影响,动保行业市场需求量明显下降。受此影响,公司收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但Q2单季度来看,公司各项指标已经呈现筑底回升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由22Q1的61.68%收窄至22Q2的48.57%,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22Q1的-2163.54万元转正至22Q2的6163.87万元。6月以来猪价大幅上涨,生猪养殖免疫程序恢复,疫苗需求量逐步回升,我们判断公司现金流及业绩情况在下半年将逐步改善。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动保行业仍具长期成长性。公司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并且持续丰富。在产品力维度,公司对传统优势产品持续提升工艺和稳定性,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对新产品如今年上市的圆支二联疫苗持续打造质量优势。在销售端,公司优化经销商体系,挖掘客户需求,以实现更好的专业技术服务。我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动保行业仍有市场化和集中化的大趋势,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升以及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有望持续推动行业成长。在此背景下,公司凭借单品产品力、完善产品矩阵和综合养殖服务能力,有望持续保持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深耕研发,新管线研发持续推进。公司持续重视以研发为核心的平台能力打造。2022H1年公司研发投入767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1.96%。报告期公司各管线研发持续推进,非洲猪瘟疫苗方面持续探索各可行路径,聚焦有效性抗原筛选、新型亚单位疫苗和mRNA疫苗核心技术工艺突破等方面。公司猪口蹄疫OA型二价病毒样颗粒疫苗、猪瘟E2蛋白亚单位疫苗、猪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疫苗、牛支原体活疫苗、牛梭菌灭活疫苗处于新兽药注册阶段,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26株)1项新兽药注册证书。我们认为,动保行业长期竞争中研发平台是核心要素,公司研发端的持续深耕有望为公司长期成长带来不竭动力。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综合平台能力带来的多品类多维度的长期成长,以及盈利能力随下游养殖周期逐步改善的预期。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5.39和6.5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9、0.48和0.58元,对应PE值分别为30、18和15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动物疫病风险等。
    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09-07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新冠疫情扰动下,板块业绩增速放缓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新冠疫情扰动下,板块业绩增速放缓

    医药商业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 2022 年 8 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2.18%,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7 位,跑赢深证成指、创业板指 0.61、1.20 个百分点。截止 2022 年 8 月 31 日,医药生物板块 PE(TTM,整体法)均值为 23.94 倍,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1 位,位于自 2012 年以来后 1.10%分位数。   药品网络销售新规出台,利好专业规范的零售药店龙头。 9 月 1 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自 2022 年 12月 1 日起施行。《办法》共 6 章 42 条,对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平台责任履行、监督检查措施及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总的来看,本次药品网络销售新规遵循了“线上线下一致性”的监管原则,对平台责任、处方真实性、处方药分开展示、先方后药等提出了更为严格、具体的规定,将有助于规范药品网售行为,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利好专业规范的零售药店龙头。   中报总结: 新冠疫情扰动下,医药生物板块业绩增速有所放缓。2022H1,医药生物板块整体营收增速为+8.68%,其中医疗服务、生物制品、医疗器械板块的营收增速靠前,分别为+41.80%、+18.45%、 +14.17%。 医药生物板块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24%,其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化学制药板块的利润增速靠前,分别为+75.86%、 -5.23%、 -5.26%。 总的来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扰动下,医药生物板块 2022H1 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其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板块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医疗服务板块主要受益于:(1)在新冠大订单按时交付、非新冠业务订单增长良好的影响下, CXO 板块业绩增长迅速;(2)多地出现新冠疫情,新冠核酸检测需求增多,医学检测板块业绩高增。医疗器械板块主要受益于新冠疫情防控需求增加、医疗新基建以及国产替代等。   风险提示: 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2-09-0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