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4:纯碱价格大幅上涨,长丝景气或将开启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34:纯碱价格大幅上涨,长丝景气或将开启

    化学原料
      年初以来,板块落后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下跌2.72%,创业板指数下跌3.71%,沪深300指数下跌1.98%,上证综指下跌2.17%,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0.55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13.41%,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13.41%,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4.60%,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1.68%,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11.73个百分点。   事件:根据百川盈孚,截至8月25日,轻质纯碱市场均价为2793元/吨,较上周环比上涨26.55%;重质纯碱市场均价为3023元/吨,较上周环比上涨30.92%。另据中纤网,截止8月25日,DTY150D中心报价在9250元/吨,较上周涨100元/吨,库存较上周下调1天至22-36天。POY150D中心报价在7750元/吨,较上周涨150元/吨,库存较上周下调1天至15-27天。FDY68D中心报价在8850元/吨,较上周涨50元/吨,库存较上周下调1天至16-27左右。   点评:   供给收缩库存下降,现货价格具备支撑。据百川盈孚,国内纯碱总产能为3685万吨(包含长期停产企业产能375万吨),装置运行产能共计2339万吨(共19家联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1158万吨;11家氨碱工厂,运行产能共计950万吨;以及3家天然碱工厂,产能共计231万吨)。停产检修导致供给收紧:据百川盈孚,本周青海昆仑、江西晶昊、安徽德邦纯碱装置开始检修,青海发投、唐山三友、徐州丰成纯碱装置持续低产,阿拉善纯碱项目进度较预期偏慢,整体行业开工率约为72.01%,较上周下降了4个pct。据卓创资讯,本周检修、减量厂家涉及产能690万吨左右,检修损失量13.9万吨。整体需求不变:下游光伏玻璃、浮法玻璃等开工率稳定,对纯碱需求预计变动不大。据卓创资讯,截至本周四全国浮法玻璃生产线共计311条,在产250条,日熔量共计170750吨,较上周增加1400吨;全国光伏玻璃在产生产线共计449条,日熔量合计89880吨,环比持平。库存持续下降:纯碱厂家多随产随发,目前纯碱现货持续紧张,厂家库存量随之下降,截止到8月24日,据百川盈孚,国内纯碱企业库存总量预计约为11.83万吨,较上周环比下降35.11%。未来需关注:1)检修季过后,部分产能将释放;2)远兴和金山于9月将陆续投产,供需关系届时将趋于缓和。纯碱短期供需紧平衡态势下,现货价格具备支撑,短期看好相关纯碱公司的盈利弹性,长期我们建议关注有绝对成本优势及成长空间的龙头标的:远兴能源。   提开工、去库存,长丝景气或将开启。根据CCFEI,截至8月25日,长丝主流品种POY150D、FDY68D、DTY150D的中心报价分别为7750、8850、9250元/吨,环比上周分别提涨150、50、100元/吨。原料方面,受部分装置检修影响,供给端缩量下,PTA内盘、MEG内盘分别环比上周提涨185、90元/吨至6075、3025元/吨,考虑到9-10月仍有部分装置面临停产检修,上游聚酯原料的偏强支撑为长丝的上涨行情注入动力。从库存表现上看,本周长丝企业POY150D、FDY68D、DTY150D的库存天数均较上周下调1天,当前库存天数分别为15-27天、16-27天、22-36天。下游需求表现强劲,旺季将至迎接景气。受亚运会提前赶单影响,长丝工厂开工有所回升。根据CCFEI,本周国内长丝负荷约87.8%,周环比+0.2pct,位于自2014年以来的95.7%历史分位。长丝下游织造厂商接单情绪好转下,织机开工同步提升,根据Wind,本周江浙地区织机开工率约64.28%,周环比+1.26pct。织造厂持续出货下,本周江浙织机POY、FDY、DTY的库存天数分别为12.3、17.8、24.0天,周环比-0.7、0.5、0.4天。考虑到长丝行业大规模投产潮已过,低库存环境叠加金九银十传统旺季将至,长丝具备较大的向上空间,龙头企业规模化、一体化优势下,或将充分受益本轮涨价弹性。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   投资观点:   化工当下在何位置?根据Wind数据测算,截至8月25日,当前国内化工品价格、价差指数分别处于自2014年来的41.87%、21.97%历史分位,环比6月底分别+6.8pct、+6.4pct,较今年年初分别-0.7pct、+5.6pct,相比于2021年11月价差最高点分别-50.3pct、-70.8pct。行业指数方面,截至8月25日,申万行业指数位于自2014年来的45.85%历史分位,周环比-2.4pct,环比6月底-4.1pct,较今年年初-12.1pct。我们认为,当前行业基本面已悄然转变为“强现实、弱预期”。   下半年投资最大主线为经济复苏,“强弱”本质上是修饰语,重要在“复苏”本身。本轮复苏周期叠加了化工产能的大幅扩张,市场担忧其将抑制产品价格上涨。我们认为,一是本轮投产周期中或存在结构化的差异,部分化工品在政策驱动下仍存在收缩逻辑,比如制冷剂、电子雷管;部分化工品供需格局仍持续优化,如MDI、涤纶长丝、磷肥,这些化工品在经济复苏背景下带来的业绩弹性将更值得期待。二是考虑在本身化工品产能过剩的格局下,国内龙头化工企业位于全球成本曲线最左端,长期以来通过产能投放穿越周期实现成长。随龙头企业待投产能逐步释放,本轮周期或仍具备“以量补价”甚至“量价齐升”的弹性。因此,我们看好以下四方面:   ①龙头白马: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一方面,龙头公司通过精益生产实现化工品成本曲线的全球最左端;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持续性的研发创新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加速推动国产化替代进程。经济底部企稳、制造业投资增长下,随后续需求修复,利好龙头企业。相关标的: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石化、龙佰集团、远兴能源等。   ②涤纶长丝:复苏链中较强弹性品种。近期我们外发了涤纶长丝的行业深度报告《低库存迎复苏弹性,长周期格局已优化》,从库存周期角度与供需格局两个维度对行业进行分析,并认为涤纶长丝在弱预期强现实的环境下,已率先进入被动去库周期,在竞争格局逐步优化的背景下有望在旺季迎来价格弹性。大部分化工品在上半年通过低开工率减产主动去库,涤纶长丝上半年在行业“扩产能、提开工率、稳价格”的背景下仍然快速去库,从这个现象上看实际已经在淡季提前进入到被动去库周期。根据中家纺,2023H1,我国家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86%,利润率为3.84%,同比略增0.3pct,低端服饰消费需求向好;外需方面,根据卓创资讯,今年1-7月长丝出口量同比+22.7%;金九银十预期下,需求仍可能超预期;同时扩产密集期已过,行业景气度升温背景下,龙头话语权提高或将在这轮周期中体现。相关标的:桐昆股份、新凤鸣。   ③制冷剂:具备供给收缩长逻辑的稀缺板块。《基加利修正案》要求,我国将于2024年正式冻结三代制冷剂配额至基线水平,企业已在去年年底结束配额抢夺。上半年行业整体呈现“开工下滑、库存消化”的趋势,逐步回归理性。8月9日下午,国家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组织召开《2024年度全国HFCs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初稿)行业交流会。尽管当前具体落地方案尚存不确定性,但依氟务在线所述,本轮讨论稿相较前期方案更利于行业,市场信心显著提振。政策预期催化下,阶段性涨价行情或将持续。三代制冷剂方面,考虑到部分三代制冷剂厂商仍处检修期且当前巨化、中化等厂商开工负荷整体偏低,供给缩量下市场挺价、提价销售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二代制冷剂方面,因当前配额消化进度超前,企业销售价格坚挺;同时,基于现阶段液氯、硫酸及氯化物等制冷剂核心原料价格上涨,成本端提供支撑。相关标的: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昊华科技等。   ④新材料:产业革新穿越周期。在全球供应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我国化工新材料自主可控加速推进,“卡脖子”技术逐个突破。长期推荐关注技术壁垒高、市场空间广阔的新材料,如尼龙、气凝胶、POE、电子化学品、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短期重点关注从0到1突破与业绩进入验证阶段的标的。相关标的:东材科技、凯立新材、凯盛新材、万润股份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周度涨幅居前品种:重质纯碱(30.92%)、轻质纯碱(26.55%)、正丁醇(19.05%)、醋酸丁酯(17.21%)、丙烯酸乙酯(13.45%)、丙烯酸丁酯(13.04%)、碳四原料气(12.96%)、硫磺(固体硫磺)(10.65%)、丙烯酸丁酯(9.89%)、DMF(8.91%)。产品周度价格跌幅居前品种:阿特拉津(-19.44%)、维生素B5(泛酸钙,98%)(-10.53%)、煤焦油(-7.35%)、草甘膦(-6.85%)、二氯甲烷(-5.54%)、焦炭(-4.74%)、美国HenryHub期货(-3.89%)、环氧氯丙烷(-3.55%)、炭黑(N330,山东)(-3.45%)、维生素A(50万IU/g)(-2.94%)。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产能投放超预期、信息更新不及时等。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2页
    2023-08-28
  •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阿胶龙头持续提质增效

    业绩增长符合预期,阿胶龙头持续提质增效

    个股研报
      东阿阿胶(000423)   事件:   2023年8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18.69%;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72.29%;扣非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增长83.58%。2023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17.39%;归母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55.37%;扣非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58.32%。   点评   业绩持续高增,持续发力大品种战略   2023Q2,公司营业收入环比增长2.71%,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0.87%,业绩实现环比高增。2023年上半年,公司扎实落地“十四五”战略规划,围绕“增长·效率”关键主题,深度践行“四个重塑”,阿胶块市场份额明显提升,复方阿胶浆大品种战略持续发力,桃花姬阿胶糕全渠道实现快速增长。   核心管理层陆续履新,有望进一步提质增效   2023H1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体毛利率为70.34%,同比增长4.15pct,其中阿胶及系列产品毛利率为72.88%,同比增长3.72pct;公司整体净利率为24.54%,同比增长7.67pct。公司自2022年起核心管理层陆续履新,程杰先生、白晓松先生先后任职新总裁及新董事长,近期公司财务总监及副总裁也陆续履新。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围绕“增长·效率”关键主题,有望进一步优化治理生态,提质增效。   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看好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上半年,公司进一步构建“药品+健康消费品”双轮驱动业务模式:1)积极拓展大品种复方阿胶浆新适应症,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复方阿胶浆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价值评估研究”;2)围绕肝肾滋补男科领域,开展健脑补肾丸、龟鹿二仙口服液等疗效独特大品种的二次开发,通过临床精准定位,拓展新人群,积极开展适应症拓展研究,有望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评级   公司大品种战略持续发力,核心品种有望一步放量,同时公司持续推进提质增效,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公司2023年中报业绩情况,2023-2025年营业收入预测由48.23/57.63/67.83亿元上调至50.17/58.02/67.47亿元,归母净利润预测由9.57/11.78/14.24亿元上调至10.54/12.96/15.2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阿胶系列产品集中风险;成本增加风险;政策变动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8
  • 绿能业务表现亮眼,单q2业绩同比快速增长

    绿能业务表现亮眼,单q2业绩同比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中新集团(6015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2023H1实现营收19.1亿元,同比-21.15%;归母净利润7.71亿,同比-8.47%。分季度看,2023Q2单季营收9.8亿元,同比+5.15%;归母净利润3.54亿元,同比+43.90%。   绿能业务表现亮眼,23H1利润总额同比高增近170%。公司以园区开发运营为核心主业,以产业投资和绿色发展为两翼板块。分板块看,23H1公司园区开发运营/绿色公用/产业投资业务利润总额为7.90/2.54/1.60亿元,分别同比-40.07%、+169.55%和+104.15%,公司绿能和产投业务同比高增,有力支撑公司业绩。其中园区开发运营利润总额同比下滑主要系公司中新苏滁、中新嘉善本期园区开发业务减少,此外中新智地上年同期处置子公司股权投资收益增加及根据土增新政后的清算结果调整已计提税金差异,而本期无类似业务。   23H1毛利率降低净利率增加,持续强化产投能力。23H1公司销售毛利率52.54%,较同期-7.31pct;销售净利率47.40%。较同期+2.12pct。主要系公司23H1投资净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同比+1.75亿元。此外公司持续强化产投能力,截至23H1公司已认缴近40亿元,拉动各园区项目投资总规模570亿元。科创直投方面合计投资5亿元,拉动总投资55亿元。   上半年收购舒城新能源和长丰杰能,分布式光伏有望持续放量。2023M3公司子公司中新绿能收购舒城新能源100%股权;2023M5收购长丰杰能100%股权。截至2023H1中新绿能及中新春兴、中新旭德等参股公司累计并网170MW,在建65MW,储备500MW。公司计划2025年并网2GW,若规划能够顺利实现,预计23年下半年分布式光伏有望持续放量。此外上半年公司和新加坡益阁新能源、双杰电气等行业内知名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助力公司光伏拓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9、20.09和23.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7.9/6.9/5.9倍,给予公司23年11倍估值,对应目标价12.76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土地出让节奏放缓风险;新能源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产业招商竞争激烈风险;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页
    2023-08-28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配方颗粒集采文件出台,头部企业长期受益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配方颗粒集采文件出台,头部企业长期受益

    化学制药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过去一周(8.21-8.25日,下同),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2.62%,板块整体跑输沪深300指数0.64pct,跑赢创业板综指1.09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12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过去一周上涨3.50%,跑赢恒生指数3.47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位。   本周观点:配方颗粒集采文件出台,头部企业长期受益   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文件出台,涉及200个品种。8月17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在继牵头全国范围内首个中药饮片联采之后,山东再次牵头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开展集采。本次集采由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个省级单位组成省际联盟,针对具有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200个品种开展,涉及金银花、北柴胡、炒酸枣仁、当归、党参、白术、连翘、人参、陈皮、丹参、黄连等。   配方颗粒集采酝酿许久,国标推出叠加医保覆盖推进等举措奠定集采基础。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为大势所趋,先前受限于标准不统一、是否纳入医保等问题,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中药配方颗粒国标推出,医保覆盖全面推开等,中药配方颗粒进集采的条件逐渐成熟。从时间线来看,2021年2月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四部门共同发布《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指出,可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组织审定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随后,国家医保局2021年8月在回应“关于加快中药及配方颗粒进入集中采购的建议”中提到,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完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质量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坚持质量优先,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价高量大的品种入手,科学稳妥推进中成药及配方颗粒集中采购改革。同年11月,中药配方颗粒结束20多年的试点工作,纳入中药饮片管理范畴,正式实施备案制。至2021年12月,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与三明采购联盟在厦门联合召开会议,合并成立全国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宣布由山东牵头开展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中成药联盟采购工作。2021年后,各地陆续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各地也在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的阳光挂网,促进交易公开透明。在经过多方准备后,2023年8月17日《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正式出台。   竞价规则相较温和,40%降幅可确定获得拟中选资格。根据集采文件公布的拟中选企业确定规则,申报品种报价降幅达到40%(按最高有效申报价计算,下同)及以上的企业,全部获得拟中选资格;报价降幅不足40%的企业若获得拟中选资格,须报价≤同品种所有有效申报企业最低报价1.5倍,且视报价降幅达到40%及以上企业的数量,按照报价由低到高顺序确定,具体而言,当报价降幅在40%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在分别不多于3家、4-6家、7-9家、10家及以上时,报价降幅不足40%的产品拟中选企业数量对应分别为9、6、3、0家。我们认为此次竞价规则较为温和,40%的降幅可确定获得拟中选资格规则设定,中标产品有望以价换量获得更大市场空间。此外,最高有效申报价原则上以参与省份的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有交易记录的相应品种加权平均价计算确定。各品种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采购周期内采购协议每年一签。   投资建议   自2021年4月2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颁布第一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以来,截至2023年8月15日,国家药典委颁布了第五批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国标品种目前已扩充至265个。我们认为随着配方颗粒国标品种数量持续增加,叠加配方颗粒集采开展,行业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同时具备规模生产优势的头部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建议关注中国中药、华润三九、红日药业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5页
    2023-08-28
  •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SKYSCRAPER-01研究数据更新,TIGIT靶点成药性仍需观察

    医药生物行业点评报告:SKYSCRAPER-01研究数据更新,TIGIT靶点成药性仍需观察

    医药商业
      事件:   2023年8月23日,罗氏披露了Ph3SKYSCRAPER-01研究第二次中期分析的OS数据,在PD-L1高表达的1LNSCLC患者治疗中,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组的mOS为22.9个月,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组mOS为16.7个月,HR为0.81。本次分析于2023年2月进行,数据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最终OS完整数据仍需等待。   核心观点   TIGIT是肿瘤免疫治疗极具潜力的靶点,与PD-(L)1联合阻断具有协同效应。TIGIT可高亲和力与其配体PVR结合,并通过三种机制抑制T细胞活化:直接抑制T细胞、在抗原呈递细胞上诱导PVR信号传导,以及抑制刺激性CD226信号传导。用抗TIGIT抗体阻断负调节可以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抗TIGIT抗体与抗PD-(L)1疗法具有协同效益。   Tiragolumab是TIGIT靶点研发的风向标。2009年基因泰克首次发现TIGIT,罗氏的Tiragolumab也是TIGIT阻断剂中研究进展最快、管线布局最广泛的的产品。Tiragolumab前期Ph2CITYSCAPE取得积极数据后,众多药企花重金加入赛道。然而,在罗氏接连宣告两项Ph3研究失败后,一些药企选择退出TIGIT靶点的开发。   SKYSCRAPER-01积极的OS数据让市场重新审视TIGIT靶点。TIGIT本身通路复杂,关于TIGIT作用机制仍没有明确答案。TIGIT抗体Fc功能的存在或缺失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也有待观察。我们认为尽管数据本身存在统计显著的问题,SKYSCRAPER-01中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用药在OS展现的积极信号,提示了TIGIT的成药性仍未被证伪。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8-28
  • 2023年半年报点评:2023H1采浆量近550吨,有望跻身血制品行业第一梯队

    2023年半年报点评:2023H1采浆量近550吨,有望跻身血制品行业第一梯队

    个股研报
      派林生物(000403)   事件:派林生物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H1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YOY-28.45%),归母净利润1.4亿元(YOY-35.23%),扣非归母净利润1.0亿元(YOY-45.68%)。   2022Q4受疫情影响投浆量下降,导致2023H1业绩下滑。分季度来看,2023Q1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YOY-47.87%),归母净利润5638万元(YOY-35.23%),扣非归母净利润3625万元(YOY-59.73%);2023Q2营业收入4.5亿元(YOY-8.65%),归母净利润8676万元(YOY-24.82%),扣非归母净利润6797万元(YOY-33.25%)。2023H1业绩下降,主要是由于2022年下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各地浆站遭遇反复关停,特别是新疆浆站停采时间较长,导致2022Q4投浆量下降,使得2023H1可售产品有限,较大程度影响了公司业绩。目前公司采浆已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2023年全年业绩将呈现前低后高趋势。   陕西国资入驻利好公司浆站拓展,2023年采浆量预计超1000吨。公司浆站数量位居行业前三:广东双林拥有19个单采血浆站,已在采单采血浆站17个,2个建设完成等待验收;派斯菲科拥有19个单采血浆站,已在采单采血浆站14个,在建及待验收单采血浆站5个。2023年新增在采单采血浆站3个,采浆能力进一步提升。实控人变更为陕西国资委后,有利于增加公司浆站数量,采浆规模有望跻身血液制品行业第一梯队。2022年公司采浆量超800吨,2023H1公司原料血浆采集近550吨,采浆同比实现较好增长且趋势良好,2023年全年采浆量预计超1000吨。   PCC已获上市批件,吨浆净利润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拥有合计品种数达11个,其中广东双林拥有3大类8个品种的生产能力,派斯菲科拥有3大类9个品种的生产能力。2023年5月,广东双林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获《药品注册证书》。纤原已提交上市许可申请并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与注册现场核查通知;2023年8月,公司收到人凝血因子IX注册临床试验申请《受理通知书》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药品补充申请《受理通知书》。2022年公司吨浆净利润约70万元/吨,随着公司产品数量不断增多,吨浆净利润有望稳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专注血液制品核心主业,通过内生与外延并举,全力推动采浆量稳定供应,采浆规模有望跻身血制品行业第一梯队前列。同时公司产品梯队丰富,具备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及水平,在研产品进度较快,有望实现吨浆净利润的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8亿元,PE分别为27/20/1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监管政策风险;原料供应不足的风险;产品研发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药品注册进度的不确定性。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28
  • 合成生物学周报:七部门支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二氧化碳和绿氢制聚丙烯商业化生产在即

    合成生物学周报:七部门支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二氧化碳和绿氢制聚丙烯商业化生产在即

    生物制品
      华安证券化工团队发表的《合成生物学周报》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汇总国内外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企业信息的行业周报。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学指数是华安证券研究所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等汇总整理由 54 家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的上市公司构成并以 2020 年 10月 6 日为基准 1000 点,指数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多领域公司。本周( 2023/08/21-2023/08/25)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上涨0.95 个百分点至 915.12。上证综指下跌 2.17%,创业板指下跌 3.71%,华安合成生物学指数跑赢上证综指 3.12个百分点, 跑赢创业板指 4.65个百分点。   七部委:支持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化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方案》提到支持开展非粮生物质生产生物基材料等产业化示范。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提升钾、锂、硼等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鼓励地方结合区域资源、技术、产业优势,打造化工新材料、非粮生物基材料等细分领域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氢能以及医疗健康等重点产业链需求,支持催化剂、特种聚酯、膜材料等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及关键单体原料产业化。   Braskem 与 SCG Chemicals 合作:建生物乙烯工厂   巴西化工巨头 Braskem 与泰国和东南亚地区的领先石化公司暹罗化工集团 (SCG Chemicals)合作,签署了一项合资协议,成立了布拉斯克泰国有限公司( Braskem Siam Company Limited)。在获得反垄断机构的批准并经过合作伙伴的最终投资决策后,该合资企业的目标是利用 EverGreenT EtE 技术,通过从生物乙醇脱水制取生物乙烯。这项技术是Lummus Technology LLC与Braskem合作开发的,用于 I'm greenT 生物聚乙烯生产的发展和授权。 I'm greenT 生物聚乙烯是一种利用可持续可再生原料(甘蔗乙醇),而非传统的化石燃料原料(如石油萘)制成的塑料。这有助于显著降低塑料的碳足迹,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 I'm greenT 生物聚乙烯被广泛应用于从食品和饮料包装到个人和家居护理产品、玩具、家庭用品和塑料袋等多种产品中。它还可以像标准聚乙烯一样进行机械或化学回收。   朗坤环境:拟生产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s)和人乳低聚糖( HMOs)   8 月 22 日,有机固废处理领域的专业企业深圳市朗坤环境在发布的2023 年半年度报告中表示,正在积极布局合成生物智造行业,拟生产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s)和人乳低聚糖( HMOs)两大类产品,搭建具备高科技含量的实验平台,以支撑合成生物智造的各个环节。   风险提示   政策扰动;技术扩散;新技术突破;全球知识产权争端;全球贸易争端;碳排放趋严带来抢上产能风险;油价大幅下跌风险;经济大幅下滑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8-28
  • 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增速回升,两款新药逐步贡献增量

    公司简评报告:二季度增速回升,两款新药逐步贡献增量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二季度增速回升,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4亿元(+4.83%)、归母净利润1.48亿元(+56.58%),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46.51%)。其中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82亿元(+16.99%),归母净利润0.97亿元(+777.93%) 。 二季度随着医院诊疗量回升, 公司产品收入端恢复良好增长。 利润端由于股权激励费用减少, 同比增速大幅提升。   核心产品逐步恢复增长良好, 两款新药获批上市。 报告期内,埃克替尼销量同比下降4.21%, 恩沙替尼销量同比增长12.02%, 贝伐珠单抗销量同比增长162.26%,预计二季度核心产品恢复良好增长。 埃克替尼辅助用药市场持续拓展; 恩沙替尼一线适应症于今年3月纳入医保,下半年有望加速放量; 贝伐珠单抗基数较低, 报告期内实现快速增长。 埃克替尼和恩沙替尼以简易续约方式(不调整医保支付范围)参与2023年医保谈判,根据医保局7月发布的续约规则,预计两款产品降价幅度温和。 报告期内, 贝福替尼和伏罗尼布成功获批上市,三代EGFR贝福替尼在已上市同类药物中具有最长PFS, 伏罗尼布为国内首个肾癌创新药, 两款产品均已进入2023年医保谈判初审名单,有望通过国谈快速纳入医保目录。公司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进入五品种阶段, 新上市产品逐步开始贡献收入增量。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同步推进。 2023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5.35亿元,同比增长16.43%。公司在研项目20余项, 恩沙替尼术后辅助治疗处于III期临床; 贝福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上市申请于1月获得NMPA受理,有望年内获批; 贝福替尼术后辅助治疗III期临床已于3月完成首例入组; 贝福替尼联合MCLA-129用药于7月获得NMPA临床批件;CDK4/6 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BCIII期临床于4月完成受试者入组。 外部合作方面,公司与C4 Therapeutics签署合作协议获得CFT8919在中国境内的独家权利,并参与认购C4T增发股份; 引进的EYP-1901 玻璃体内植入剂已于7月获NMP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商业化方面, 公司与国药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合作以推动众多原研的美纳系列抗肿瘤药物惠及更多患者。 海外市场方面, 报告期内公司正在进行递交贝美纳一线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准备工作; BPI-460372已收到美国 FDA 新药临床试验批准通知。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实现营收30.68亿元、 38.26亿元、 50.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亿元、 4.76亿元、 6.9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3/1.14/1.66元,对应PE分别为56.5倍/41.4倍/28.4倍。维持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8
  • 一三代EGFR及ALK稳中有升,研发持续

    一三代EGFR及ALK稳中有升,研发持续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事件   2023年8月25日,公司公告,2023年上半年营收13.14亿元,同比增长4.83%,归母/扣非净利润1.48/0.88亿元,同比上升56.58%/46.51%。2023年二季度营收7.82亿元,同比上升16.99%;归母/扣非净利润0.97/0.70亿元,同比上升778%/593%。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核心品种稳中有升,新品贡献营收增长。(1)公司上半年营收13亿元,主要来自一三代EGFR产品和ALK接续,以及贝伐加速进院带来的销量增长。其中,埃克替尼(凯美纳)销量同比下降4.21%,恩沙替尼(贝美纳)销量同比增长12.02%,贝安汀销量同比增长162.26%;贝福替尼(赛美纳)和伏罗尼布(伏美纳)开始贡献收入增量。(2)上半年利润高增,也源于去年同期有较高股权激励费用1H22管理费用3.09亿元,而1H23管理费用为2.04亿元。   深耕肺癌与其他瘤种拓展,丰富管线迭代续力,成长可持续。(1)凯美纳作为中国第一个用于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一代EGFRTKI,其一线、二线及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同时,公司商业化团队着力提高医院覆盖率,推动药店医保准入,提升产品可及性。(2)作为首个国产ALK抑制剂,贝美纳一线、二线适应症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一线二线共同发力,助力产品快速放量,弥补了其医保降价的影响。同时,公司也在推进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的临床试验。(3)公司三代EGFR-TKI赛美纳二线和肾癌创新药伏美纳获批上市,与在研MCLA-129组合,强力布局EGFR领域管线。(4)公司首个大分子药物贝安汀加快进入各大医院和药店,按照各地招标采购政策申报挂网。公司团队将继续加快贝安汀在全国的市场准入和临床应用,加大其品牌建设,为公司营收进一步贡献增量。   研发高比例投入,综合管理提效。公司1H23研发投入5.35亿元,同比增长16.34%,占营业收入比例40.69%。其中研发费用3.35亿元,同比增加5.50%。公司在持续深耕肺癌治疗领域的同时,围绕EGFR、ALK、VEGF、CDK4/6等多个靶点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4/25年营收28.13/37.17/54.17亿元,同比增长18.4%/32.1%/45.7%;归母净利润2.97/3.9/5.22亿元,同比增加104%/32%/3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业化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动对行业增速影响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8
  • 二季度业绩增长加速,创新产品实现快速推广

    二季度业绩增长加速,创新产品实现快速推广

    个股研报
      心脉医疗(688016)   业绩简述   2023 年 8 月 25 日, 公司发布 2023 年半年度报告, 2023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 6.22 亿元,同比+35%;实现归母净利润 2.80 亿元,同比+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2.60 亿元,同比+27%。   单季度来看, 公司 2023Q2 实现收入 3.36 亿元,同比+67%;实现归母净利润 1.55 亿元,同比+6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1 亿元,同比+62%。   经营分析   核心品类覆盖率持续提升, 新产品实现快速推广。 公司上半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其中 Castor、 Minos、外周药物球囊目前已分别累计覆盖超过 950、 700 和 750 家,累计植入超过 18000、 5000、15000 例。 此外 2 款新上市的 Fontus 术中支架及 Talos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累计共进入超过 200 家医院,累计植入近 2000 例,新产品临床推广效果良好,创新产品医院覆盖率持续提升。   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研管线储备充足。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 1.21 亿元,同比+102%,占营业收入的 19.4%,公司进一步加大了在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的投入力度, 且对子公司上海鸿脉进行增资扩股并引入员工持股平台。 研发项目方面, Cratos 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已完成上市前临床植入,外周静脉支架系统处于注册阶段,预计未来将逐步商业化贡献销售增量。   海外市场增长加速, 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公司上半年海外市场开拓实现加速, 销售同比增长 114%,目前已覆盖 28 个国家,业务拓展至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区域。 其中 Minos 腹主动脉支架已累计进入 15 个海外国家临床应用, Castor 胸主动脉支架已累计进入 14 个国家, 未来公司还将重点拓展新兴国际市场,拓展更大潜在市场空间并持续提升品牌竞争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主动脉及外周介入领域的竞争力,预计 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75、 6.22、 8.12 亿元,同比增长 33%、31%、 31%, EPS 分别为 6.59、 8.64、 11.31 元,现价对应 PE 为 24、18、 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控费政策风险;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海外贸易摩擦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8-2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