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中国医药行业支持政策有望落地,业绩复苏可期

    中国医药行业支持政策有望落地,业绩复苏可期

  • 深度报告:“并购+研发”助推医美业务再上新台阶

    深度报告:“并购+研发”助推医美业务再上新台阶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复盘昊海生科过去一年的收盘价与市盈率的变动,主要系医药业务稳健增长的同时,通过“内生增长+外延并购”使医美业务进入快速上升通路,拉动收入与利润高增长,也对股价表现产生较强驱动作用。具体来看:1)收入与利润端的快速增长主要由医美业务拉动。2)玻尿酸业务的增速远超行业,带动股价持续向上。3)估值主要贡献来自于医美板块。   注射医美:玻尿酸产品矩阵丰富,差异化定位满足多元需求。1)玻尿酸市场现状:2017-2021年,我国基于透明质酸的皮肤填充剂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国内厂商随技术进步,具备产品高性价比优势,更能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而获得更多市场份额。2)玻尿酸产品布局:公司已上市的三款玻尿酸产品在价格、特点和功效方面差异化定位和互补式发展。其中,海薇定位于大众普及入门型HA填充剂,为医美机构的引流产品;姣兰新增唇部适应症推广,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海魅主打无颗粒线性交联技术,具备广阔市场空间;Bioxis旗下Cytosial系列产品正在推进在中国的注册上市工作。公司的玻尿酸产品组合凭借技术优势、性价比优势及满足精细化需求,有望抢占更多市场空间。3)核心竞争力:   玻尿酸产品组合带动收入提升,“海魅”进入快速放量上升通路。海魅产品给机构端的利润空间更充足;精准推广助力品牌力提升。4)玻尿酸市场增长稳健,公司玻尿酸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现有产品持续放量,机构铺货数量存在提升空间;在研有机交联玻尿酸产品有望解决行业痛点。   光电医美:收购欧华美科股权,及时切入光电医美器械领域。通过与欧华美科在多方面的协同,补充公司产品矩阵,提升核心竞争力,拉动激光业务收入增速上行。2023年,射频及激光设备收入28410.88万元,占比达26.88%。   1)光电医美业务布局:产品端,“医疗端”向“消费端”业务扩展,打造贯通美容领域、覆盖生物材料、设备仪器及护肤品业务矩阵。渠道端,整合线上与线下,国内及国外销售渠道,共享原有客户资源,为公司海外拓展提供平台,提高运行效率和销售达成率。2)光电医美市场未来看点:光电医美终端需求持续扩张,公司在射频与激光设备业务的整合继续享受行业增长空间。①肤质美白需求拉动激光及脉冲光市场向上。2021年,美白终端市场规模达5013亿元,若光电美白类项目在终端美白市场规模渗透率提升到5%,则对应超250亿终端市场规模。②抗衰需求拉动射频/超声类市场上行。欧华美科旗下产品聚焦在激光和射频类,应用领域分别在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领域,未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有望进一步驱动该部分业务持续向上。   医美在研产品:产品储备丰富,未来增长可期。与美国Eirion达成股权投资和产品许可协议,获得Eirion的创新外用涂抹型A型肉毒毒素产品ET-01、经典注射型肉毒毒素产品AI-09、治疗脱发白发用小分子药物产品ET-02,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独家研发、销售、商业化的权利,储备了创新乳液涂抹型肉毒毒素产品;镭科光电旗下激光美肤、皮秒激光等美容设备在中国和美国的注册上市和销售也正在推进;第四代有机交联玻尿酸产品已完成临床试验,处于注册审评后期阶段。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能力,推进新产品持续上市、巩固企业的医美核心业务。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覆盖眼科、医美、骨科、防粘连等领域,眼科产品力强,增长稳健,骨科及防粘连业务发展稳定,医美业务在高增长的高端玻尿酸领域重点布局,有望拉动公司收入快速增长。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32.62、39.87、48.13亿元,同比+22.9%、+22.2%、+20.7%;归母净利润为5.34、6.65、8.19亿元,同比+28.2%、+24.7%、+23.1%;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0/24/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医药行业监管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核心技术泄密和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4-05-13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央国企改革,院外品牌消费受益于老龄化需求提升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持续关注央国企改革,院外品牌消费受益于老龄化需求提升

    医疗器械
      本期内容提要:   上周市场表现:上周医药生物板块收益率为+2.61%,板块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89%,在31个一级子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2。6个子板块中,医药商业板块周涨幅最大,涨幅3.51%(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1.79%);涨幅最小的为生物制品,涨幅为1.35%(相对沪深300收益率为+0.79%)。   周观点:近期,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等级医疗机构根据要求,配备满足综合重症救治需要的监护与治疗设备,叠加此前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我们认为有望加速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ICU设备以及康复设备等医疗器械的放量升级,各细分领域相关国产龙头企业有望受益。同时,受集采降价及医疗反腐影响,生物医药板块2023年年报及24Q1季报业绩增速水平相较往年偏弱,我们认为2024年全年业绩有望前低后高,先抑后扬,当期节点可顺势而为,相关投资主线如下:   1)央国企改革高质量发展,企业盈利能力提升:2024年是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相关部门接连部署,释放出改革全力攻坚的信号。建议关注国药现代、国药一致、上海医药、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白云山、重药控股。   2)设备以旧换新及ICU建设带来医疗器械采购需求:建议关注内镜赛道的海泰新光、开立医疗、澳华内镜,医学影像相关的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祥生医疗,重症救治设备相关的迈瑞医疗、理邦仪器;体外诊断设备领先企业迪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普门科技、亚辉龙、圣湘生物等。   3)老龄化趋势下,家庭预防及保健需求提升:关注家用品牌器械鱼跃医疗、可孚医疗;家庭健康监护乐心医疗;带疱疫苗百克生物;鱼油氨糖保健品诚意药业;家庭健康体检美年健康;院外品牌消费品如华润三九、葵花药业、康恩贝;连锁药房如老百姓、大参林、健之佳。   4)24Q1业绩边际反转或高增长:南微医学、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中红医疗、亿帆医药、华海药业、福安药业、心脉医疗、迈普医学、健帆生物、山东药玻、爱博医疗、鲁抗医药、浙江医药、洁特生物、金城医药、奇正藏药、新华医疗。   风险因素: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销售不及预期;临床数据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高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5-13
  • 业绩短期承压,门店快速扩张

    业绩短期承压,门店快速扩张

    个股研报
      大参林(603233)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5.31亿元,同比+15.45%;归母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12.63%;扣非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13.56%。   公司2024Q1收入为67.52亿元,同比+13.54%;归母净利润为3.98亿元,同比-19.7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6亿元,同比-20.40%。   事件点评   23Q4利润短期承压,全年费用率优化   23Q4:单季度来看,公司2023Q4收入为68.08亿元,同比+5.87%;归母净利润为-0.08亿元,同比-106.99%;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126.47%。   23全年财务数据: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5.90%,同比-1.90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28.86%,同比-1.9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22.92%,同比-1.3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5.16%,同比-0.4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78%,同比-0.20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31.74亿元,同比-15.51%。   门店扩张快速覆盖全国多个地区,多元化业务带来会员数量增长稳健   2023年,公司的门店已覆盖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门店数量达到14,074家,其中直营门店9,909家,加盟店4,165家。报告期内,公司新开自建门店1,382家,加盟门店2,158家,并购门店750家,新进3省(自治区、直辖市),新进入31个地级市及省辖县。   地域上,公司新增自建门店1,382家,其中华南地区924家,华东地区136家,华中地区110家,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212家。公司合计并表门店750家,其中华东地区60家,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690家。公司O2O送药服务覆盖门店上线率达到79.17%。   处方持续外流,统筹提升客户粘性。公司拥有DTP专业药房227家,获得个人账户医保定点门店9100家,各类统筹报销定点门店1985家,其中门诊统筹定点门店1281家,双通道定点门店574家,门慢门特定点门店1021家(部分门店获得多项统筹报销定点资格)。公司拥有9,394万名会员,其中5,036万名活跃会员(两年内),报告期内新增1414万名会员。   24Q1业务快速扩张,华南市场深耕稳健增长   24Q1财务数据:24Q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5.46%,同比-2.69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26.87%,同比+0.73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21.75%,同比+0.79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含研发费用)4.36%,同比-0.07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0.76%,同比+0.02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26亿元,同比+63.04%。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门店14,915家(含加盟店4,610家),总经营面积877,827平方米(不含加盟店面积),2024年1-3月,公司净增门店841家,其中:新开门店396家,收购门店68家,加盟店445家,关闭门店68家。公司深耕华南地区,通过成熟品牌市场效应保持销售的稳步增长,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地区取得了较高的增速,营业收入增速达39.16%。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295.5/359.4/43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5%/21.6%/21.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2/17.3/2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0%/21.7%/21.7%,对应估值为18X/15X/12X。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开拓新市场影响公司短期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政策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5-13
  • 分子检测业务引领,迈向平台型公司发展分子诊断赛道龙头迈入高速发展期,给予“买入”评级

    分子检测业务引领,迈向平台型公司发展分子诊断赛道龙头迈入高速发展期,给予“买入”评级

    个股研报
      圣湘生物(688289)   事件:公司发布业绩报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84.39%;归母净利润3.64亿元,同比增长-81.22%;扣非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96.0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0.44亿元,同比增长-98.30%。业绩下滑主要系国内外公共卫生防控政策变化,导致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及仪器需求急剧下降,相关业务收入下降所致。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100.31%;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35.01%;扣非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1962.06%。业绩高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凭借早期前瞻性战略规划与投入布局,在多赛道、多领域逐渐进入发力期,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快速增长所致。   呼吸道检测产品矩阵式发展,驱动试剂业务高速增长   分产线看,公司在呼吸道疾病、妇幼健康、血源感染性疾病、测序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并逐步走入放量增长阶段。2023年,常规试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149.33%。分产线看,在呼吸道疾病领域,圣湘生物已搭建涵盖60余种产品的矩阵式布局,能够提供单检、多联检、免疫抗原、耐药基因筛查、病原体二代测序等多种组合方案,2023年圣湘生物呼吸道类产品营业收入超4亿元,同比增长达680%。在妇幼健康领域,公司研发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产品成功中标二十五省(区、兵团)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其中2个产品采购量报量排名第一。在血源感染性疾病检测领域,圣湘生物的乙肝、丙肝检测产品在2023年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实验室用户数继续保持第一,HIV检测产品广获疾控与临床体系认可。我们认为,公司核心分子业务具备较大成长潜力,有望驱动未来两三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   国内引领行业新生态建设,国际深耕“一国一策”计划   国内业务方面,公司强化国内市场突破,提升市场生态定义能力对标“市场定义者”定位,解决客户痛点难点,引领行业新生态建设实现客户群体从三甲医疗机构到基层医疗机构、从医院到疾控、从检验到临床、从B端到C端的全方位覆盖。在基层诊断技术提升方面,公司深入开展百千万工程项目、妇幼连心工程“三八公益”等项目,做实“基因科技普惠日”品牌建设。在渠道建设方面,公司坚持客户开发和上量并重,强学术覆盖、强市场推广、强赋能覆盖,并积极推进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呼吸道、妇幼、血筛、肝炎等产线市场占有率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国际业务方面,公司强化国际市场深耕,助力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深入实施“一国一策”深耕计划。公司在海外积极探索本地化运营生产模式,建立本地化服务网络,深度参与深耕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速推动美国、法国、印尼、菲律宾、泰国、孟加拉、沙特等区域市场取得更大突破。海外获证方面,公司于2023年7月,获批的HPV13+2核酸检测试剂注册证书,成功填补了CE IVDR严监管体系下,我国HPV核酸诊断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空白。公司HI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方案通过WHO PQ实验室临床评估,性能表现优异,有望全面打开非洲国家乃至全球的HIV检测市场。以上,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积极开拓营销渠道、加速产品注册,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齐发力,打造平台型体外诊断公司   内生方面,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形成多样化、全场景化、精准度更高、可及性更强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国家精准医疗体系建设和分级诊疗战略落地。截至2023年底,公司主导或参与近60项国内外行业标准及标准物质制定。公司新获200余项国内外注册证书,在核酸、测序、免疫等多个领域连续取得突破性成果。2023年,公司发布的全新超声直扩滴管技术和产品,引领常规核酸检测1小时内出报告;携手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厂商打造“3小时呼吸道核酸检测圈”,率先开拓核酸检测居家服务之路。   外延方面,公司加速新业务培育布局。在测序领域,推出了病原超多重靶向测序(tNGS)、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NGS)和病原全基因组(WGS)等多种检测技术,目前已经运用于结核诊断及耐药防控、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系统感染等多个临床重点及难点领域。在免疫领域,电化学发光平台心肌和炎症等系列产品已开始进入市场销售,并开展多个潜力较大项目的研发,公司获得单人份化学发光仪器及60余种发光试剂获得CE注册证书,已在国外部分国家进行销售在脓毒症领域,公司与加拿大Sepset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发力脓毒症快速诊断领域,测试开发和临床前研究加速推进中。在POCT领域在公司进一步深化与POCT领域全球领先的英国Quantu MDx团队的合作,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多个产品的研发取得良好进展。在药敏领域,公司进一步加强与药敏领域全球领先的美国First LightDiagnostics团队合作,稳步推进尿路感染鉴定和快速药敏组合产品的后期开发工作。我们预计在外延业务方向,2025年后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业绩贡献,为公司向平台化发展助力。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5.39/20.95/27.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9/4.86/6.8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8/0.83/1.1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5.8/25.0/17.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6页
    2024-05-13
  • 肝素原料药龙头,布局创新打开成长空间

    肝素原料药龙头,布局创新打开成长空间

    个股研报
      千红制药(002550)   投资要点:   肝素原料药龙头企业, 盈利能力拐点将现。   公司为国内肝素原料药龙头企业, 原料药业务有望迎来拐点。 2022年肝素销量 2.2w 亿单位, 2023 年受到海外需求疲软的影响, 收入端承压, 毛利率处于历史低位。 未来随着海外需求回暖, 公司原料药业务有望迎来拐点。   绑定优质上游资源, 原料药业务有望实现突破。   公司绑定优质猪小肠资源, 有望助力开拓高端客户。 公司为国内肝素原料药龙头企业、 牧原为国内生猪养殖及屠宰龙头企业, 生猪养殖产能约 8000 万头/年, 屠宰产能合计为 2900 万头/年。 23 年1 月, 公司与牧原成立子公司河南千牧, 深度绑定牧原优质的猪小肠资源, 二者强强联合, 具备重要战略意义,有助于开拓高端 API客户需求, 实现出口业务快速增长。   布局创新药, 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布局创新药管线, 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目前 QHRD107 处于II 期临床试验, 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QHRD106, 靶向 KLK 靶点的注射剂, 用于治疗缺血性卒中, 目前在国内已完成 I 期临床, 即将开展 II 期临床; QHRD211, 靶向 GH 的注射剂, 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 目前也已完成国内 I 期临床, 即将开展 II/II 期临床; QHRD102, 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K/T 细胞淋巴瘤, 目前在国内处于I 期临床阶段。 另外, QHRD110 胶囊, 是一款小分子 CDK4/6 抑制剂,拟定适应症为晚期恶性实体瘤, 已获批临床试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为肝素类原料药以及酶制剂国内龙头企业, 肝素原料药业务绑定国内生猪养殖及屠宰龙头企业牧原股份, 将带动改善原料药业务盈利能力提升, 肝素类制剂依托集采放量, 酶制剂国内市占率排名前列, 预计公司 24-26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1/3.8/4.4 亿元,当下估值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考虑到公司布局创新药, 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因此赋予公司一定估值溢价, 首次覆盖, 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销售价格&销量下降风险、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经营成本增加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1页
    2024-05-13
  • 业绩符合预期,接续集采中标未来盈利可期

    业绩符合预期,接续集采中标未来盈利可期

    个股研报
      甘李药业(60308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收入26.1亿元(+52.3%),归母净利润为3.4亿元(+177.4%),扣非归母净利润3亿元(+162.8%)。2024Q1公司实现收入5.6亿元(+0.4%),归母净利润9600万元(+95%),扣非归母净利润1717万元(-42.9%)   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分季度来看,Q1/Q2/Q3/Q4分别实现收入5.6/6.7/6.8/7亿元,同比-19.1%/+363.9%/+68.1%/+47.8%,各个季度收入呈环比逐季上升,符合此前预期,预计四季度医疗机构为完成集采目标加大采购,收入端环比提升。公司全年毛利率73.3%,同比-3pp,毛利率略有下降,预计主要系收入结构变动。公司甘精胰岛素中标价较高,2023年非甘精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费用端,全年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5/9.5/2.2亿元,对应收入占比分别为19.2%/36.3%/8.3%,分别同比-13.6pp/-23.3pp/-6.1pp。随着集采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公司费用率大幅回落。综合以上因素,公司全年归母净利率为13%,同比+38.7pp。单四季度公司利润率12.6%,环比下降9.1pp,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等因素影响。   集采节奏影响,2024年一季度收入短期波动。2024年一季度收入增速放缓,主要系接续集采执行前,渠道发货节奏短期波动。费用方面,一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Q1研发费用1.3亿元(+23%),公司GZR18、GZR4等产品处于二期临床研究中,相关支出有所增加。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下降,主要系费用支出增加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持有的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8550万元(+383%)。   胰岛素接续集采拟中选结果2024年4月发布,公司中标价有所上升。24Q1收入端环比下降20%,预计系集采周期切换下的医疗机构采购节奏影响。全国胰岛素接续集采已于4月确定中选价格,公司六款产品均获中标,按照集采报量计算加权平均涨价幅度约在20%-30%。预计新集采价格有望于24年6月以后陆续执行,随着接续集采签约工作的逐步推进,公司产品销量有望逐季度恢复。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1.22元、2.04元、2.38元,我们看好公司胰岛素国内集采后放量+出海欧美的增长潜力,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在研管线进展或不及市场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4-05-13
  • 创新+高壁垒制剂齐头并进,长期发展动力充沛

    创新+高壁垒制剂齐头并进,长期发展动力充沛

    个股研报
      丽珠集团(000513)   投资要点:   差异化布局创新药及高壁垒复杂制剂, 多领域助力公司发展   1) 消化道领域: 基础深厚, 艾普拉唑针剂医保谈判后有望实现以量补价。同时公司在消化道领域具有极大优势, 拥有壹丽安、 丽倍乐、 丽珠维三联、丽珠得乐等多个产品, 未来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2) 辅助生殖: 公司亮丙瑞林微球格局稳固, 上市多年国内仍仅有三家上市, 目前陆续跟进省采价格,有望借助省采放量; 3) 精神领域: 公司陆续推出新品, 营业收入有望稳步提升。   多业务布局, 持续优化公司收入结构   1) 原料药: 公司原料药涵盖多类产品, 多个产品保持在全球出口市场占有率第一。 头孢系列产品国内市场抓住带量采购机遇, 量价齐上, 表现优异。   2) 中药: 据米内网, 参芪扶正注射液 2022 年公立医院销售额为 4.2 亿元,随着医保解限, 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3) 诊断试剂: 产品众多, 上市备案强化诊断试剂优势。   在研管线众多, 多个产品进入关键临床。   1) 公司阿立派唑微球目前已完成临床二期, 正在与 CDE 沟通交流争取豁免 3 期临床并尽快报产; 2) 聚焦生物制品多领域, 多产品取得阶段性进展。重组抗人 IL-17A/F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二期临床结果向好, 拟开展三期临床。IL-17A/F 靶点国内上市产品较少, 市场空间巨大。 领跑国内司美格鲁肽行业, 或成未来新增长点。 托珠单抗、 曲普瑞林微球已获批, 未来业绩可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4-2026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25.2/28.2 亿元, 同比增长13%/14%/12%。 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 2024 年可比公司平均 PE 倍数为 16倍。 我们认为, 公司基本盘稳固, 创新管线丰富, 是国内仿转创的龙头企业,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产品降价风险、 新药研发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2页
    2024-05-13
  • 研发投入加大,CGM加快拓展全球市场

    研发投入加大,CGM加快拓展全球市场

    个股研报
      三诺生物(30029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3年收入40.6亿元(+2.7%),归母净利润为2.8亿元(-36.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9亿元(-16.8%)。2024年一季度收入实现10.1亿元(+14.9%),归母净利润为0.8亿元(+3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亿元(+21.5%)。   CGM快速增长,海外注册证加速推进。2023年CGM实现过亿元销售收入,公司CGM产品的好评率不断提升。海外市场方面,9月29日,CGM获得欧洲CE认证。在美国也在积极推进注册临床工作。公司CGMS产品“三诺爱看”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在中国、印尼、欧盟MDR、英国、泰国、摩洛哥、意大利7个地区获批注册证。公司自主研发第三代直接电子转移技术,具有低电位、不依赖氧气、干扰物少、稳定性好和准确性高等优点,i3MARD值为8.71%,h3的MARD值达到7.45%。产能性能得到有效验证,未来将凭借产品力逐步提升国内市占率,拓展全球市场。   BGM稳定增长,持续开拓市场提升市占率。2023年母公司实现收入23.3亿元(+10.1%),主要系BGM在国内持续开拓市场,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产品覆盖3500家二级以上医院。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品牌推广活动。拥有超过2200万用户,通过与超4000家经销商、近600家连锁药房展开合作,并积极发展线上电商业务,目前公司线上业务覆盖超20家主流电商平台,为超22万家药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占据零售市场近50%的市场份额。   THI短期亏损拖累业绩,后续有望逐步恢复。2023年美国地区收入实现收入14.2亿元(-1.4%)。主要受到THI和PTS两家子公司影响,THI前三季度亏损770万美金,主要系CMS在今年将CGM的二型糖尿病患者纳入覆盖范围,导致部分糖尿病患者从BGM转移至CGM,同时受到美国通胀影响,经销商缩短库存周期,以及THI自身由于人员调整导致费用的支出增长。随着THI公司治理改善,THI有望在2024年实现扭亏,并且THI在海外拥有糖尿病检测的渠道布局,未来将有助于CGM海外市场销售。   研发投入加大,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54.1%,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下降至50.7%。主要系CGM目前正在处在良率和产能爬升期,同时受到THI并表影响。随着CGM产能逐步提升,以及后续自动化产能的投产,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2024年一季度研发费用率为9.4%,主要系公司持续投入CGM等产品研发。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亿元、5.1亿元、6.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倍、27倍和20倍,建议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CGM放量不及预期、海外研发进展不及预期、THI扭亏或不及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5-13
  • 涤纶长丝行业动态研究:涤纶长丝行业降负,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涤纶长丝行业动态研究:涤纶长丝行业降负,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化学制品
      事件:   2024年5月11日,百川盈孚发布国内涤纶长丝装置运行情况,桐昆股份、新凤鸣、东方盛虹计划于2024年5月13日进行装置减产,减产幅度在10%左右,重启时间未定。此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部分长期装置改造停车,涉及长丝产能分别为80万吨/年及48万吨/年,市场整体供   应量下降。   投资要点:   多家涤纶长丝龙头联合降负10%,行业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2024年5月11日,百川盈孚发布国内涤纶长丝装置运行情况,桐昆股份、新凤鸣、东方盛虹计划于2024年5月13日进行装置减产,减产幅度在10%左右,重启时间未定。截至2023年底,桐昆股份、新凤鸣、东方盛虹涤纶长丝产能分别为1350万吨/年、740万吨/年、355万吨/年(其中可再生聚酯纤维产能55万吨/年),若不考虑东方盛虹55万吨/年可再生聚酯纤维产能,按照10%降负计算,对应减少产能239万吨,约占2024年4月涤纶长丝有效产能4281万吨/年的5.6%。此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部分长期装置改造停车,涉及长丝产能分别为80万吨/年及48万吨/年,造成市场短期供应量下降。随着多家涤纶长丝龙头联合减产,预计行业供需格局将进一步优化,看好全年涤纶长丝景气维持。   2024Q1内外需修复明显,上下游博弈加剧导致库存承压   2024年一季度,我国纺服内外需景气度同比改善明显。据中纺联数据,2024年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万亿元,同比+4.7%,我国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12.1%,同比+3.5个pct,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659.1亿美元,同比+2%,同比+8.7个pct。据Wind,2024Q1,国内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805万吨,同比+51.1%。海外方面,据Wind,2024年3月美国服装及服装面料批发商库存销售比为2.32,自2023年5月以来延续下降趋势。   2024Q1,航运危机发酵叠加中东紧张局势,国际油价大幅震荡,对下游企业囤货以刚需为主,上下游博弈加剧导致库存承压。据百川盈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江浙地区化纤织造综合开机率为82.42%。据百川资讯,截至2024年5月9日,POY库存在28-32天附近,FDY库存在21-26天附近,DTY库存在25-30天附近。2024年5月9日,国内终端织造平均订单天数约为14.33天,较上周减少1.23天。   供给端改善熨平旺季、淡季落差,看好全年涤纶长丝价差修复   据Wind,2024年5月10日,POY价格7450元/吨,价差1063元/吨;FDY价格8025元/吨,价差1638元/吨;DTY价格9025元/吨,价差2683元/吨。步入5月,涤纶长丝供给端负荷下降,预计将有效缓解企业库存压力。在传统“金三银四”、“金九银十”旺季以外,涤纶长丝单吨盈利水平有望实现淡季不淡,看好全年内外需改善下涤纶长丝价差修复。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综合考虑涤纶长丝行业内外需景气修复,以及行业内龙头未来成长,维持化学纤维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个股桐昆股份、新凤鸣、荣盛石化、恒力石化、恒逸石化、东方盛虹。   风险提示涤纶长丝减产不及预期;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海外去库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环保政策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汇率风险;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4-05-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